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nscriptome Analysis of Auxin Drives Cone Size Regulation in Fokienia hodginsii
1
作者 Shunde Su Huan Chang +1 位作者 Xiangyang Kang Renhua Zheng 《Phyt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SCIE 2023年第6期1713-1723,共11页
As the reproductive organ of the endangered species Fokienia hodginsii,the size of the cones is a constraint on the reproductive renewal of the population.In this study,the molecular basis of the influence of cone siz... As the reproductive organ of the endangered species Fokienia hodginsii,the size of the cones is a constraint on the reproductive renewal of the population.In this study,the molecular basis of the influence of cone size on F.hodginsii was elucidated by comparing the phenotype,biochemistry,and transcriptome of two cultivars of F.hodginsii(‘FJ431’and‘FJ415’).The two cultivar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in cone size,with FJ431 having a significantly larger cone size and weight than FJ415,1.32 and 1.90 times that of FJ415,respectively.RNA-Seq analysis of both cultivars retrieved 75,940 genes whose approximate functions were classified as the pathway of response to endogenous stimulus and response to hormone and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auxin-activated signaling pathway,particularly the MAPK signaling pathway-plant.Furthermore,the endogenous IAA cont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FJ431 than in FJ415,and 1.58 and 1.29 times more IAA was present in immature and mature cones,respectively.Moreover,exogenous IAA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induced the expression of the MAPK pathway-related gene TRINITY_DN10564_c0_g1 and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expression of the MAPK pathwayrelated gene TRINITY_DN17056_c0_g1.Our work suggests that IAA can affect the cone size of F.hodginsii,most probably through the MAPK pathway.This has hig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genetic breeding and the further cultivation of quality germplasm resources of F.hodgins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kienia hodginsii cone size AUXIN MAPK
下载PDF
Human Comfort of the Inner and Outer Fokienia hodginsii Forests in Summer
2
作者 WANG Qian WANG Cheng +3 位作者 REN Binbin ZHANG Zhongxia XU Chao GUO Junqi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9年第5期112-115,共4页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microclimate factors and human comfort index of the inner and outer Fokienia hodginsii forests and of a city square.The results showed that:① In terms of the average daily temperature,the inne...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microclimate factors and human comfort index of the inner and outer Fokienia hodginsii forests and of a city square.The results showed that:① In terms of the average daily temperature,the inner and outer forests and the city square ranked as follows: square > outer forest > inner forest.The temperature of the inner forest was 8.21–11.73℃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ity square,and the temperature of the outer forest was 7.41–10.34℃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ity square.The inner forest was cooled by 24.21% and 1.37% respectively than the outer forest and the city square.② In terms of the average daily relative humidity,the inner and outer forests and the city square ranked as follows: square < outer forest < inner forest.The average daily relative humidity of the inner forest,the outer forest,and the city square was 68.57,84.91,and 88.27,respectively.③ In terms of the average daily wind speed,the inner and outer forests and the city square ranked as: square > outer forest > inner forest.Their daily variation ranges were 0–0.75,0.18–0.43,and 0.12–0.31 m/s,respectively.④ In terms of the daily average illumination intensity,the inner and outer forests and the square ranked as: square > outer forest > inner forest.Their average daily illumination intensities were 371.68,4,582.01,and 17,641.63 lux,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MMER FOREST PARK fokienia hodginsii Human COMFORT
下载PDF
Diurnal Variation of Atmospheric Aerosol Particles in the Fokienia hodginsii Forest in Spring
3
作者 WANG Qian WANG Cheng +3 位作者 ZHANG Zhongxia REN Binbin XU Chao GUO Junqi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9年第6期57-60,共4页
With the Fokienia hodginsii forest in Qishan National Forest Park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his study observed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concentrations of atmospheric aerosol particle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forest, col... With the Fokienia hodginsii forest in Qishan National Forest Park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his study observed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concentrations of atmospheric aerosol particle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forest, collected the data of microclimate factors, and analyze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the particle concentr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urnal variation curves of the particle concentration of the forest and the forest edge had two peaks and two troughs". There were two peaks throughout the day at 13:00 and 19:00 or 17:00 as well as two troughs at 7:00-9:00 and 15:00 or 17:00. The atmospheric aerosol particle in the forest was mainly fine particles, while the forest edge was dominated by coarse particles. For the forest and the forest edge, the diurnal variation trends of various atmospheric aerosol particles were similar. The particle concentratio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and il umination intensity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wind speed, and the particle concentration outside the forest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wind spe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WING SEASON fokienia hodginsii ATMOSPHERIC AEROSOL particle MICROCLIMATE factor
下载PDF
A Comparison of Human Comfort Between the Inner and Outer Fokienia hodginsii Forests and the Urban Area in Autumn
4
作者 WANG Qian WANG Cheng +3 位作者 ZHANG Zhongxia REN Binbin XU Chao GUO Junqi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9年第5期47-50,共4页
This study observed the temperature,relative humidity,and wind speed of the inner and outer Fokienia hodginsii forests and the urban area in autumn,used the comprehensive comfort index to represent human comfort,compa... This study observed the temperature,relative humidity,and wind speed of the inner and outer Fokienia hodginsii forests and the urban area in autumn,used the comprehensive comfort index to represent human comfort,compare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microclimates between the inner and outer forests and the urban area,and evaluated the impacts of the 3 plots on the comfort level of people’s outdoor activiti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ner forest had a drop in temperature ranging 0.7℃ to 1.5 ℃ compared with the outer forest;the outer forest had a drop in temperature ranging 0.6℃ to 3.5℃ compared with the urban area;the relative humidity of the inner forest was 0.04–5%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uter forest,and 21.7–37.1%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urban area;the wind speed of the inner forest was 56% lower than that of the urban area,and 35%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uter forest.In short,the inner forest,where people felt most comfortable,was a better place for developing outdoor activities in autum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kienia hodginsii AUTUMN URBAN area Human COMFORT
下载PDF
生物炭添加对干旱胁迫下福建柏幼苗生理特性与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5
作者 刘世祥 蔡星 +4 位作者 吴文秀 刘晓颖 荣俊冬 郑郁善 陈礼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94-800,共7页
【目的】探究干旱胁迫下外源增施生物炭对福建柏苗木生理特性与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一年生福建柏幼苗为试材,在土壤中分别添加20、50、80 g·kg^(-1)的玉米秸秆生物炭(T1、T2、T3),以不含生物炭处理为对照(CK),分析不同添... 【目的】探究干旱胁迫下外源增施生物炭对福建柏苗木生理特性与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一年生福建柏幼苗为试材,在土壤中分别添加20、50、80 g·kg^(-1)的玉米秸秆生物炭(T1、T2、T3),以不含生物炭处理为对照(CK),分析不同添加量生物炭对干旱胁迫下福建柏幼苗生长、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生物炭的施加显著提升了福建柏的生长及生物量积累(P<0.05),50 g·kg^(-1)(T2)处理对福建柏株高、地径及单株生物量的积累促进效果最佳。(2)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各组间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各组间差异显著。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在胁迫42 d时达到最大值;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胁迫56 d时达到最大值。总体表现为:T2>T1>T3>CK,且以T2处理效果最佳。T2处理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与同期的CK相比增加了50.7%、127%、54.4%。(3)生物炭的施加显著提升了干旱胁迫下的土壤酶活性(P<0.05),在胁迫70 d时各组脲酶活性达到最大值;过氧化氢酶、硝酸还原酶、蔗糖酶活性在胁迫42 d时达到最大值;蔗糖酶在胁迫56 d时达到最大值。各组间差异总体表现为T2>T1>T3>CK,且以T2处理最佳。【结论】干旱胁迫下施用50 g·kg^(-1)生物炭量的试验处理最有利于福建柏苗木生长、抗逆生理及土壤酶活性的提高,生物炭施用量过高时会对其产生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干旱胁迫 福建柏 土壤酶活性 渗透调节
下载PDF
福建柏愈伤组织诱导与抗褐化研究
6
作者 王小妹 吴霞 +4 位作者 张禹欣 陈凌艳 何天友 叶菁 郑郁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8,共12页
【目的】比较不同抗褐化剂减轻福建柏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化现象的效果,以提高福建柏愈伤组织培养的增殖分化能力。【方法】以福建柏鳞叶和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0.0~2.5 mg/L NAA和2,4-D及0.0~3.0 mg/L IBA对愈伤组织诱导率与... 【目的】比较不同抗褐化剂减轻福建柏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化现象的效果,以提高福建柏愈伤组织培养的增殖分化能力。【方法】以福建柏鳞叶和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0.0~2.5 mg/L NAA和2,4-D及0.0~3.0 mg/L IBA对愈伤组织诱导率与生长状态的影响;以福建柏茎段为外植体,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组合试验,研究100~2000 mg/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100~1000 mg/L活性炭(AC)和V C以及不同质量浓度V C与AC组合,对愈伤组织污染率、死亡或褐化率及诱导率的影响;以诱导的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100~1000 mg/L PVPP、100~300 mg/L V C、200~1000 mg/L AC、30~100 mg/L V B对愈伤组织增殖生长量、增殖率、褐化率及PPO、POD活性的影响。【结果】①不同质量浓度NAA、2,4-D和IBA对福建柏鳞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总体高于茎段,各生长素对福建柏鳞叶和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均表现为NAA>IBA>2,4-D,所有处理中以1.0 mg/L NAA对福建柏鳞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为83.33%;以0.5 mg/L NAA对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为61.11%;愈伤组织生长状态和抗褐化效果优劣依次为NAA、2,4-D、IBA。②仅100 mg/L V C+200 mg/L AC处理的愈伤组织污染率低于不添加抗褐化剂的对照;死亡或褐化率仅500 mg/L PVPP处理与对照相同,均为0.00%,其余处理均高于对照;诱导率则以不同质量浓度PVPP、1000 mg/L V C、100 mg/L V C+200 mg/L AC处理与对照相当或高于对照,其余处理均低于对照;愈伤组织生长状态总体以PVPP处理表现最优。③仅300 mg/L PVPP、200和400 mg/L AC处理的愈伤组织增殖率高于对照,增殖生长量仅100和200 mg/L PVPP、100 mg/L V C、200 mg/L AC处理高于对照;所有处理中以200 mg/L AC处理的愈伤组织增殖率和增殖生长量最高,分别为70.00%和10.07 g;各抗褐化剂对福建柏愈伤组织增殖效果的优劣依次为PVPP、AC、V C、V B。④不同抗褐化剂处理的愈伤组织褐变率均呈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但变化幅度存在显著差异;各抗褐化剂的抗褐化效果优劣依次为AC、PVPP、V C、V B。⑤不同质量浓度PVPP、V C、AC处理对福建柏愈伤组织PPO和POD活性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但各处理PPO活性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OD活性以500 mg/L AC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在福建柏愈伤组织诱导阶段,愈伤组织的褐化与生长素种类有关,生长素NAA、2,4-D适用于福建柏愈伤组织的诱导,IBA诱导的愈伤组织容易褐化,添加适量抗褐化剂能减少愈伤组织的褐化情况。在愈伤组织增殖培养阶段,适宜质量浓度的PVPP、AC作为抗褐化剂能有效减缓福建柏愈伤组织的褐化进程,保持愈伤组织的正常增殖生长,但高质量浓度的抗褐化剂会抑制愈伤组织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柏 愈伤组织 组织培养 褐化 抗褐化剂
下载PDF
福建柏无性系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及选择
7
作者 叶远昌 《福建林业》 2024年第3期28-32,共5页
为筛选福建柏优良无性系,在福建省大田梅林国有林场开展福建柏无性系测定及选择试验。结果表明:郁闭后的福建柏无性系幼林树高年均生长量达0.77 m以上,胸径年均生长量达1.14 cm以上。12 a林龄时树高、胸径和单株立木材积均值分别为9.21 ... 为筛选福建柏优良无性系,在福建省大田梅林国有林场开展福建柏无性系测定及选择试验。结果表明:郁闭后的福建柏无性系幼林树高年均生长量达0.77 m以上,胸径年均生长量达1.14 cm以上。12 a林龄时树高、胸径和单株立木材积均值分别为9.21 m、14.19 cm和0.0515 m3。生长性状在无性系间具有丰富且稳定的遗传变异,树高、胸径的遗传变异系数8 a林龄后分别介于3.17%~3.99%和8.59%~8.97%之间,单株立木材积的遗传变异系数始终维持在16%以上。这种变异受到持续的中强度遗传控制,树高重复力维持在0.4438~0.6506之间,胸径重复力为0.5613~0.7453,单株立木材积重复力在0.6250~0.7423之间。依据12 a林龄时材积遗传增益筛选出9个速生优良无性系,平均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9.76 m、15.79 m和0.0747 m^(3),遗传增益分别为3.44%、8.40%和25.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柏 无性系 重复力 遗传变异 遗传增益
下载PDF
福建柏初级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及选择
8
作者 肖志坚 《福建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25-30,共6页
为掌握福建柏生长和遗传变异规律及构建福建柏育种群体,于2010年在福建省安溪半林国有林场对1977年营建的福建柏初级种子园进行单系采种,开展福建柏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结果表明,试验林9 a时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生长整体呈正... 为掌握福建柏生长和遗传变异规律及构建福建柏育种群体,于2010年在福建省安溪半林国有林场对1977年营建的福建柏初级种子园进行单系采种,开展福建柏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结果表明,试验林9 a时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生长整体呈正态分布,试验林1~9 a时,树高、胸径和单株立木材积在区组间、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家系与区组互作效应在试验林5 a后差异不显著。试验林9 a时树高、胸径、材积平均生长量分别为8.4 m、12.0 cm、0.0490 m^(3),分别比对照(初级种子园混合种子子代)生长量大12.8%、7.1%、11.1%。以材积育种值大于0且入选率为35%为标准,筛选出7个速生优良家系,入选率为33.3%,树高、胸径和单株立木材积的平均值分别为8.4 m、12.2 cm和0.0513 m^(3),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2.16%、4.63%和14.57%;以单株材积育种值大于0且遗传增益大于15%为标准,筛选出优良单株34株,入选率为4.8%,树高、胸径和单株立木材积的平均值分别为9.3 m、14.8 cm和0.08 m^(3),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2.52%、5.46%和20.68%。选育的优良材料进一步丰富了福建柏育种群体,且为初级种子园去劣疏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柏 种子园 生长性状 遗传变异 子代测定
下载PDF
不同修枝强度对福建柏生长特性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龚伟勇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24年第4期43-46,共4页
通过采用修枝强度30%、40%、50%和不修枝四种处理方式对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人工林进行实验,分析不同修枝强度对福建柏生长指标的影响,旨在为福建柏人工林制定合理的经营管理措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修枝强度的增加,福建柏... 通过采用修枝强度30%、40%、50%和不修枝四种处理方式对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人工林进行实验,分析不同修枝强度对福建柏生长指标的影响,旨在为福建柏人工林制定合理的经营管理措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修枝强度的增加,福建柏的胸径、树高、高径比、单株材积和生物量均有所增加,当修枝强度为50%时,各项指标值最大,分别为7.83 cm、6.84 m、87.40%、0.018 m3和27.80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枝强度 生长特性 福建柏
下载PDF
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及养分动态的比较 被引量:90
10
作者 杨玉盛 郭剑芬 +2 位作者 陈银秀 陈光水 郑燕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25,共7页
对福建柏和杉木的凋落物分解和N、P、K养分动态进行了为期 75 0d的研究 ,结果表明 :两树种的落叶和落枝分解速率与时间呈指数关系 ,第 1年干重损失率分别为 83 4 7%和 19 4 3% (福建柏 )、6 0 78%和 2 5 0 2 % (杉木 )。落叶分解过程... 对福建柏和杉木的凋落物分解和N、P、K养分动态进行了为期 75 0d的研究 ,结果表明 :两树种的落叶和落枝分解速率与时间呈指数关系 ,第 1年干重损失率分别为 83 4 7%和 19 4 3% (福建柏 )、6 0 78%和 2 5 0 2 % (杉木 )。落叶分解过程中 ,P浓度增加 ,而K和C浓度下降 ;但落叶N浓度 ,福建柏的先升后降 ,杉木的则单调上升 ;落枝分解过程中各元素浓度均呈现 :N单调上升 ,K和C单调下降 ,P先升后降。落叶和落枝的元素分解速率均以K最大 ,其次为C和P ,N最小。福建柏落叶元素年分解速率 ,N、P和C比杉木的大 ,但K却比杉木的小 ;而福建柏落枝元素年分解速率C和N比杉木的大 ,而P和K却比杉木的小。福建柏落叶和落枝分解过程中N、P、K的年养分释放量分别为 2 6 30、0 16 2和 1 6 0 4g·m- 2 ,分别是杉木 (1 2 0 5、0 14 3和 1 12 9g·m- 2 )的 2 18倍、1 13倍和 1 4 2倍。与杉木林相比 ,福建柏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养分释放量高 ,且养分释放 归还比值亦大 ,表明福建柏林凋落物养分周转比杉木快 ,这对维持林地土壤肥力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柏 杉木 人工林凋落物 分解 养分释放 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
下载PDF
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细根生产力、分布及周转的比较 被引量:52
11
作者 陈光水 何宗明 +2 位作者 谢锦升 杨玉盛 蒋宗垲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5-21,共7页
对福建三明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细根生产力、分布及周转进行了为期 3年的研究 ,结果表明 ,福建柏年均细根生物量达 389 7g·m- 2 ,是杉木林 (2 77 2g·m- 2 )的 1 4 1倍 ;活细根年均生物量达 2 16 3g·m- 2 ,是杉木林(14 8 ... 对福建三明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细根生产力、分布及周转进行了为期 3年的研究 ,结果表明 ,福建柏年均细根生物量达 389 7g·m- 2 ,是杉木林 (2 77 2g·m- 2 )的 1 4 1倍 ;活细根年均生物量达 2 16 3g·m- 2 ,是杉木林(14 8 4g·m- 2 )的 1 4 6倍 ;<0 5mm细根生物量 (2 4 2 2g·m- 2 )则是杉木林 (12 4 7g·m- 2 )的 1 94倍 ,其占总细根生物量比例 (6 1 2 % )比杉木林 (4 5 0 % )的高出 16 2 %。福建柏和杉木细根垂直分布在 0~ 10cm土层差异最大 ,该层福建柏总细根密度 (14 4 2g·m- 2 )是杉木 (70 2g·m- 2 )的 2 1倍。福建柏林活细根生物量 1年只出现 1次峰值 (3月 ) ,而杉木林活细根则出现 2次 (3月和 9月 )。福建柏不同径级细根第 1年分散速率及分解系数均低于杉木的。福建柏林细根年净生产量 (32 0 2g·m- 2 a- 1 )和细根年死亡量 (32 6 5g·m- 2 a- 1 ) ,分别是杉木林 (2 5 1 3和 2 4 9 2g·m- 2 a- 1 )的 1 2 7倍和 1 31倍。福建柏细根年均周转速率为 1 4 8a- 1 ,低于杉木林的 (1 6 9a- 1 )。福建柏和杉木细根生物量分别仅占其乔木层生物量的 1 70 %和 1 18% ,但细根净生产力却分别占其乔木层总净生产力的 19 84 %和19 2 1% ,细根年死亡量分别占地上部分凋落物量的 4 8 74 %和 5 1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柏 杉木 人工林 细根 净生产力 分布 周转速率
下载PDF
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凋落物性质的比较 被引量:43
12
作者 杨玉盛 陈银秀 +2 位作者 何宗明 郭剑芬 刘春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10,共9页
对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凋落物数量、组成、季节动态、养分和能量归还及物质化学组成进行了 3a的研究 ,结果表明 :福建柏、杉木林的年均凋落物量分别为 731 83g·m- 2 、5 4 6 85g·m- 2 ,前者是后者的 1 34倍 ,其中落叶分别占... 对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凋落物数量、组成、季节动态、养分和能量归还及物质化学组成进行了 3a的研究 ,结果表明 :福建柏、杉木林的年均凋落物量分别为 731 83g·m- 2 、5 4 6 85g·m- 2 ,前者是后者的 1 34倍 ,其中落叶分别占总凋落量的 6 5 2 9%和 5 8 2 9% ,而福建柏林落枝、落果和其它组分占总凋落量的比例则比杉木林的低。福建柏林凋落物总量在 5月 (2 0 0 0年为 2月 )和 11— 12月出现两次峰值 ,且第 2次峰值远比第 1次高 ;杉木林总凋落物量 1年出现 3次峰值 (4或 5月、8月和 11月 ) ,且峰值较为接近。福建柏林凋落物年养分和能量总归还量分别为 13 96 1g·m- 2 和 14 6 36 5 8kJ·m- 2 ,杉木林的则分别为 12 0 0 5g·m- 2 和 12 2 91 17kJ·m- 2 ,前者分别是后者的 1 16倍和 1 19倍 ,其中福建柏林通过落叶归还的养分和能量则分别是杉木林的 1 6 3倍和 1 2 9倍。福建柏落叶N、P浓度和易分解物质 (水溶性物、半纤维素和粗蛋白 )含量高于杉木 ,而难分解物质 (如纤维素、木质素 )的含量低于杉木 ,且C N、C P、木质素 N及木质素 P的比值也比杉木落叶的低。说明福建柏林凋落量比杉木大 ,落叶质量亦比杉木的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柏 杉木 人工林 凋落物 养分 能量
下载PDF
福建柏苗期生物量种源间遗传变异及其综合评价的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杨宗武 郑仁华 +3 位作者 侯伯鑫 曾志光 程政红 肖祥希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9-44,共6页
1996年首次从我国福建柏全分布区采集16个福建柏种源种子,1997年在福建省永泰县东星苗圃和湖南省宁远县林技中心进行苗期试验。研究分析了1年生福建柏苗期生物量及组成生物量相关性状的种源间差异、苗期生物量与种源产地气候关系以及各... 1996年首次从我国福建柏全分布区采集16个福建柏种源种子,1997年在福建省永泰县东星苗圃和湖南省宁远县林技中心进行苗期试验。研究分析了1年生福建柏苗期生物量及组成生物量相关性状的种源间差异、苗期生物量与种源产地气候关系以及各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苗期生物量种源间差异显著,这些差异主要由遗传因素制约,并呈现以纬向渐变为主的地理变异趋势;苗木生物量在各性状、地上和地下的分配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包括苗高和地径在内的各性状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表型和遗传相关,通过无约束指数选择法,评定了各种源的苗期综合表现,并选出福建永泰点表现优良的福建龙岩和福建仙游种源,湖南宁远点表现优良的福建龙岩和湖南道县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变异 综合评价 福建柏 种源 苗期生物量 综合指数选择 树种
下载PDF
福建柏种源苗期生长和根系性状的遗传变异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杨宗武 郑仁华 +5 位作者 肖祥希 侯伯鑫 程政红 曾志光 肖复明 李旭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30,共5页
在 3个育苗点对来自福建、湖南等 6个省的 1 6个福建柏种源种子进行了首次种源的育苗试验。苗期研究结果表明 :福建柏种内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 :苗高、地径及部分根系性状在种源间大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与遗传因素的制约... 在 3个育苗点对来自福建、湖南等 6个省的 1 6个福建柏种源种子进行了首次种源的育苗试验。苗期研究结果表明 :福建柏种内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 :苗高、地径及部分根系性状在种源间大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与遗传因素的制约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柏 种源试验 苗期性状 遗传变异
下载PDF
福建柏属的起源与分布 被引量:20
15
作者 林峰 侯伯鑫 +2 位作者 杨宗武 郑仁华 曾志光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2-26,共5页
福建柏属植物约起源于晚侏罗纪,起源中心在东亚环太平洋地区,第四纪冰期后仅福建柏1种残存中国南方和越南北方,形成残遗中心。据史料分析,福建柏历史上分布较现代广泛,自中国东部福建沿海至云贵高原东南部沿南岭山脉纬度一线基本呈连续... 福建柏属植物约起源于晚侏罗纪,起源中心在东亚环太平洋地区,第四纪冰期后仅福建柏1种残存中国南方和越南北方,形成残遗中心。据史料分析,福建柏历史上分布较现代广泛,自中国东部福建沿海至云贵高原东南部沿南岭山脉纬度一线基本呈连续分布。现代中心分布区在东经110°~119°,北纬24°30′~26°30′,呈间断分布;垂直分布海拔500~1800m,往西、往北分布海拔较高,往东、往南分布海拔较低;分布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福建柏为浅根性树种,树冠承雪量大,易遭大风和冰冻危害,成为其向高海拔地区发展的限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柏 起源 演化 自然分布区
下载PDF
不同坡位对福建柏生长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刘帅成 李志辉 +5 位作者 李艳 何月军 刘球 蒋祥进 吴其军 黄明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2-55,共4页
对不同坡位的福建柏生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坡位对福建柏树高、胸径、枝下高生长有显著影响。随着坡位下降,树高、胸径、材积生长显著增大。下坡位平均树高生长达7.28 m,平均胸径生长达11.78 cm,单位面积材积生长达30.525 m3,单位... 对不同坡位的福建柏生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坡位对福建柏树高、胸径、枝下高生长有显著影响。随着坡位下降,树高、胸径、材积生长显著增大。下坡位平均树高生长达7.28 m,平均胸径生长达11.78 cm,单位面积材积生长达30.525 m3,单位面积材积比上坡位增长95%;中坡位平均树高生长达6.83 m,平均胸径生长达11.30 cm,单位面积材积生长达24.198 m3,单位面积材积比上坡位增长55%;上坡位平均树高生长仅为6.25 m,平均胸径生长为8.98 cm,单位面积材积生长仅为15.651 m3。福建柏在下坡位生长最佳,中坡位次之,上坡位最差。因此,福建柏商品林造林地最宜选择下坡位,较宜为中坡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柏 坡位 生长 树高 胸径 枝下高
下载PDF
不同施氮模式和施氮量对福建柏幼苗生物量分配和根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荣俊冬 凡莉莉 +5 位作者 陈礼光 张迎辉 何天友 陈凌艳 宋鲲鹏 郑郁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75-184,共10页
【目的】探究不同施氮模式和施氮量对福建柏幼苗生物量分配和根系生长的影响,旨在为福建柏幼苗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年生福建柏幼苗为对象,设置平均施氮(相同间隔时间内施用等量氮素)、指数施氮(依据氮素指数添加)和对... 【目的】探究不同施氮模式和施氮量对福建柏幼苗生物量分配和根系生长的影响,旨在为福建柏幼苗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年生福建柏幼苗为对象,设置平均施氮(相同间隔时间内施用等量氮素)、指数施氮(依据氮素指数添加)和对照(CK)3种处理,分析不同施氮量对福建柏幼苗根、茎和叶生物量分配及根系形态变化的影响;运用洛伦兹模型和抛物面模型拟合2种施氮模式下根系生物量与苗高、地径的生长变化关系,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最佳施氮模式和施氮水平。【结果】在平均施氮和指数施氮模式下,氮素施入对1年生福建柏幼苗生物量均具有显著影响;2种施氮模式对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但根、茎和叶生物量均表现出随施氮量提高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在指数施氮模式下,福建柏幼苗的根、茎生物量高于平均施氮处理;在平均施氮和指数施氮模式下,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平均直径和比根长指标均高于CK,表现出各指标均随施氮量提高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指数施氮处理下福建柏根系各形态指标均高于平均施氮处理;抛物面模型具有较高的R^2(0.922~0.978)和较低的RSS(0.234~0.841),拟合结果优于洛伦兹模型,能够精确预测不同施氮处理下的根系生物量以及苗高、地径的生长变化。【结论】平均施氮和指数施氮均能促进福建柏幼苗的生物量积累和根系生长,其中指数施氮模式优于平均施氮,最佳施氮水平为每株600 mg氮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柏幼苗 平均施氮 指数施氮 生物量分配 根系生长
下载PDF
33a生福建柏人工林群落能量的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何宗明 陈光水 +3 位作者 王巧珍 林瑞余 蔡丽平 杨玉盛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69-573,共5页
在福建三明对 33a生福建柏和杉木群落能量的研究结果表明 :福建柏群落和杉木群落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均以树叶最高 ,最低的为草本叶和茎或草本根 ;两个群落不同层次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的大小均为 :乔木层 >林褥层 >灌木层 >... 在福建三明对 33a生福建柏和杉木群落能量的研究结果表明 :福建柏群落和杉木群落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均以树叶最高 ,最低的为草本叶和茎或草本根 ;两个群落不同层次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的大小均为 :乔木层 >林褥层 >灌木层 >草本层 ;两个群落乔木层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均以干皮最低 .两个群落不同组分灰分含量差异悬殊 ,最高的均为草本叶和茎 ,最低的均为干材 .福建柏的干重热值、去灰分热值、灰分含量均高于杉木 ,表明福建柏生成单位重量生物量的能量耗费比杉木多 .福建柏群落的能量现存量、年净增量、年归还量 (通过凋落物 )、年净固定量分别是杉木群落的 0 .97倍、1.6 5倍、1.15倍和 1.36倍 .福建柏群落的太阳能转化效率为 1.4 2 % ,而杉木群落为 1.0 4 % .林下植被虽然能量现存量仅占群落的很小一部分 ,但在能量流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林下植被的能量流动速率比乔木层大得多 ,这对维持和提高地力较为有利 .33a生福建柏群落仍然具有较大的能量年净增量 ,轮伐期应比杉木长 ;具有较高的能量流动速率 ,地力维护的能力也较强 ,是优良的造林树种 .福建柏经营密度应适当降低 ,发育群落林下植被以改良地力 .表 5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柏 杉木 热值 灰分含量 能量 人工林群落
下载PDF
凤阳山福建柏群落主要种群种间联结性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曹培健 丁炳扬 +2 位作者 李伟成 哀建国 金孝锋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6-681,687,共7页
基于2×2联列表,应用χ2统计量度量、共同出现百分率和联结系数等公式测定了浙江凤阳山福建柏群落24种主要乔木和22种主要灌木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在该区森林植被研究中,以χ2检验为基础,结合共同出现百分率PC和联结系数AC来测... 基于2×2联列表,应用χ2统计量度量、共同出现百分率和联结系数等公式测定了浙江凤阳山福建柏群落24种主要乔木和22种主要灌木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在该区森林植被研究中,以χ2检验为基础,结合共同出现百分率PC和联结系数AC来测定植物种群的联结性,效果较好.福建柏群落中,绝大多数种群间的联结性不显著;在乔木层中,福建柏与木荷、褐叶青冈、猴头杜鹃、厚叶红淡比、香冬青间具有显著正联结;灌木层中,福建柏与吴茱萸五加、扁枝越橘、光叶铁仔、石斑木、香冬青、朱砂根、窄基红褐柃有显著正联结,而与翅柃间具有显著负联结.福建柏造林和更新时对于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需要一定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阳山 福建柏 主要种群 种间联结
下载PDF
福建柏精油对蚊虫的生物活性 被引量:18
20
作者 卢钰铎 彭映辉 +2 位作者 扶巧梅 刘敏 郁凯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3-299,共7页
为筛选环保型植物源灭蚊剂,从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叶中提取精油,采用浸液法测试了该精油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和致倦库蚊Cule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 IV龄幼虫和蛹的毒杀作用,采用密闭圆筒法研究了该精油对2种蚊虫成蚊... 为筛选环保型植物源灭蚊剂,从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叶中提取精油,采用浸液法测试了该精油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和致倦库蚊Cule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 IV龄幼虫和蛹的毒杀作用,采用密闭圆筒法研究了该精油对2种蚊虫成蚊的熏蒸活性,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福建柏精油对白纹伊蚊IV龄幼虫和蛹的LC50值分别为53.21和144.34μg/mL,对致倦库蚊分别为55.85和147.68μg/mL;在4.36μg/cm3熏蒸剂量下,该精油对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成蚊的KT50值分别为14.63和14.90 min,24 h校正死亡率均为90.00%。从福建柏精油中共检测出16种主要化学成分: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为α-蒎烯(α-pinene),为29.25%;其次是马鞭烯醇(bicyclo[2.2.1]hept-3-en-2-ol)10.88%和氧化石竹烯(caryophyllene oxide)9.64%等。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柏精油对2种供试蚊虫具有显著的杀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柏 植物精油 白纹伊蚊 致倦库蚊 毒杀作用 熏蒸活性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