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结中华民族共同意识:以中秋民俗艺术的深层历史内涵与现代转化为例
1
作者 黄意明 孙伯翰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9-106,共8页
中秋节起源于月祭,月祭在世界各地早期均有发生,且多与“生殖崇拜”相联系,是原始思维的产物。但我国自周以来的官方月祭内涵已经从生殖崇拜转向了对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尊重,并与礼乐文化及“阴阳”观念结合。除了官方祭月活动,中秋... 中秋节起源于月祭,月祭在世界各地早期均有发生,且多与“生殖崇拜”相联系,是原始思维的产物。但我国自周以来的官方月祭内涵已经从生殖崇拜转向了对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尊重,并与礼乐文化及“阴阳”观念结合。除了官方祭月活动,中秋节的民俗仪式在形成过程中更多地受到民间信仰、神话传说及文人赏月活动的影响。“嫦娥奔月”和“吴刚伐桂”是两个与中秋节密切相关的神话,它们在中秋民俗与信仰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通过考察中秋民俗,可以了解中国人信仰系统中某些美好的理念及长生久视思想的形成过程。中秋节的传统在当代社会受到了严重冲击,中秋节民俗仪式的重建活动需要抓住“团圆”“平等”“诗意”“生命感”四个核心内涵进行,同时利用当下发达的网络与社交媒体、教育戏剧等新手段进行推广,与时俱进地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俗 创造性转化 中秋节 神话 礼乐重建
下载PDF
从中秋节看中日两国传统习俗的异同 被引量:4
2
作者 江新兴 李环 邹薇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95-99,94,共6页
中国的中秋节统合了神话、传说和民间习俗等要素经过多个朝代逐渐发展形成,而且赏月、祭月等习俗都呈现了由朝廷、贵族向普通大众普及的过程,这也是中秋节在民间迅速流传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日本,八月十五的祭祀具有明显的双重结构,... 中国的中秋节统合了神话、传说和民间习俗等要素经过多个朝代逐渐发展形成,而且赏月、祭月等习俗都呈现了由朝廷、贵族向普通大众普及的过程,这也是中秋节在民间迅速流传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日本,八月十五的祭祀具有明显的双重结构,即上层社会和城市居民有赏月、祭月之风,而在农村则多举行与芋、水稻等收获祭祀相关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秋节 中国 日本 传统习俗 比较研究 神话传说 祭祀
下载PDF
中秋节民俗的诗意阐释 被引量:3
3
作者 郭明志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59-161,共3页
中秋民俗中积淀了久远的诗意。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的秋祀祭月,月亮与嫦娥民间传说的丰富和定型,为中秋赏月注入灵动的活力。历代文人的咏唱,丰富了中秋赏月的内涵,中秋节民俗的种种具体事象,体现了和合圆满的追求和企盼。
关键词 中秋节 民俗事象 圆满
下载PDF
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的起源考 被引量:2
4
作者 方跃平 曹洪洋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3期169-180,共12页
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的起源是一个事关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厘清这一问题应围绕我国悠久的饼食历史和饼食文化,以及富有传统的祭月、拜月和赏月习俗进行探讨和考证。现存文献史料表明:中秋节吃月饼这一文化传统是由两种文化习俗交汇而... 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的起源是一个事关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厘清这一问题应围绕我国悠久的饼食历史和饼食文化,以及富有传统的祭月、拜月和赏月习俗进行探讨和考证。现存文献史料表明:中秋节吃月饼这一文化传统是由两种文化习俗交汇而成,其一是始于先秦、至晚唐渐趋兴盛的祭月、玩月和赏月习俗;其二是融入了饼食文化习俗。“饼”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家常面食,在古代是面食的统称,及至南宋出现“月饼”这一称谓,但最初并非中秋节俗食物,是否寓意团圆也无从考证。直至明代始有明确记载月饼寓意团圆之义的文献,在明代文人笔下有:“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至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才有了完整的文化意义。所以,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一个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被赋予了一定意义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过程之中。关于中秋节吃月饼习俗起源于“八月十五杀鞑子”与新罗“八月十五之节”的说法,现有文献均不能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秋节俗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月饼 起源考证
下载PDF
功能主义视角下的闽台中秋博饼习俗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郭荣茂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33-38,共6页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每年各地都会举办各式各样的民俗活动。闽台中秋博饼是两岸共有的一项传统习俗,当地如期有丰富多彩的特色博饼文化活动,且两岸社区有合办中秋博饼文化节的经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闽台中秋博饼习俗具有...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每年各地都会举办各式各样的民俗活动。闽台中秋博饼是两岸共有的一项传统习俗,当地如期有丰富多彩的特色博饼文化活动,且两岸社区有合办中秋博饼文化节的经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闽台中秋博饼习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从社会学的功能主义视角看,它具有教化功能、规范功能、维系功能和调节功能。中秋博饼习俗有利于构建两岸生活共同体,对于两岸社区的文化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主义 闽台 博饼习俗
下载PDF
梅山民俗中的鬼节文化与古代的秋尝祭祖仪式 被引量:2
6
作者 刘道锋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36-38,共3页
梅山地区的人们十分迷信鬼神,崇尚天命。他们认为人世间的一切都取决于鬼神和天命,所以祭祀活动较为频繁。其目的是为了求得鬼神的福佑,免去灾祸。在梅山地区,一年之中祭祀活动最普遍最集中的时间是在农历七月半,俗称鬼节。关于鬼节的来... 梅山地区的人们十分迷信鬼神,崇尚天命。他们认为人世间的一切都取决于鬼神和天命,所以祭祀活动较为频繁。其目的是为了求得鬼神的福佑,免去灾祸。在梅山地区,一年之中祭祀活动最普遍最集中的时间是在农历七月半,俗称鬼节。关于鬼节的来由,传统上有道教的"中元节说"和佛教的"盂兰盆节说"两种观点。鬼节文化是儒道释多元文化杂交的混血儿,古代的秋尝祭祖仪式是其重要源头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山民俗 鬼节文化 秋尝 祭祖
下载PDF
俗民个体视角下的中秋民俗功能探析
7
作者 斯满红 王晶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8-11,共4页
中秋民俗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在于,在物质层面,它有效满足了俗民个体生理需要。在精神层面,满足了中国人的团圆心理以及对美与愉悦的追求。节庆民俗与个体需求的紧密结合是民俗生命力的深层保证,而在当今时代,节庆民俗的衰落也与民俗对... 中秋民俗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在于,在物质层面,它有效满足了俗民个体生理需要。在精神层面,满足了中国人的团圆心理以及对美与愉悦的追求。节庆民俗与个体需求的紧密结合是民俗生命力的深层保证,而在当今时代,节庆民俗的衰落也与民俗对个体需要的满足的削弱不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秋民俗功能 俗民个体 个体需求
下载PDF
中越节日民俗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过伟 《创新》 2007年第1期109-114,共6页
民俗是创造和发展先进文化的根基。中越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比较传统节日之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中越民俗文化之同和异。从韩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江陵端午节祭成功,促进中国对节日民俗研究之重视,提高对申报世界遗产、... 民俗是创造和发展先进文化的根基。中越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比较传统节日之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中越民俗文化之同和异。从韩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江陵端午节祭成功,促进中国对节日民俗研究之重视,提高对申报世界遗产、中国国家级遗产之认识与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日民俗 春节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民族凝聚力 文化遗产
下载PDF
苏轼《水调歌头》与宋代中秋节俗——兼议阐释中的两个角度
9
作者 李山岭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7-11,18,共6页
宋人过中秋节,有对月祈祷、通宵欢娱游宴的习俗。苏轼《水调歌头》立足宋代中秋节俗,句句扣住月亮,涵化民间传说,意脉连贯。其中“欢饮达旦”“不胜寒”“清影”等都和月宫传说、中秋节俗直接相关。传统的阐释强调此词对李白诗的点化及... 宋人过中秋节,有对月祈祷、通宵欢娱游宴的习俗。苏轼《水调歌头》立足宋代中秋节俗,句句扣住月亮,涵化民间传说,意脉连贯。其中“欢饮达旦”“不胜寒”“清影”等都和月宫传说、中秋节俗直接相关。传统的阐释强调此词对李白诗的点化及词的政治寓意、人生哲理,却形成了对词本意的屏蔽,并产生了矛盾。从民俗角度阐释,则可解决矛盾,贯通词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水调歌头 中秋 月宫传说 民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