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仰的两极:论巴蜀反义谚语中的民间宗教信仰
1
作者 谢燕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5期22-25,43,共5页
在巴蜀民间宗教谚语中,存在着神鬼、天命、因果业报等信仰主题,多样的信仰类别源自巴蜀人面对无序、含混与不确定因素时的主观解释与非理性对抗。但这种信仰观念并不是唯一确定的,受儒教的现实性与理性制约,围绕同一信仰主题存在着大量... 在巴蜀民间宗教谚语中,存在着神鬼、天命、因果业报等信仰主题,多样的信仰类别源自巴蜀人面对无序、含混与不确定因素时的主观解释与非理性对抗。但这种信仰观念并不是唯一确定的,受儒教的现实性与理性制约,围绕同一信仰主题存在着大量表达意义相互矛盾甚至截然相反的对立性谚语,表现出对民间宗教各信仰主题的戏谑与否定。这种针对同一主题进行对立表述的谚语形态即为反义谚语,民间宗教中的反义谚语是信仰取向的两极体现,其信仰的灵活性与辩证性既与个体信仰的功利性动机相关,又与宗教仪式活动的祭祀与庆典的功能性对立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谚语 民间宗教信仰 巴蜀地区 乡土社会
下载PDF
谚语知识建构的影响探微
2
作者 宁峰 曾梦凡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27-131,共5页
谚语的知识建构不仅意味着能够进行经验的储存,而且通过谚语的知识传播与传承,可使知识从个人的认知成果拓展到被他人乃至全社会甄别筛选,吸收借鉴,进而使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为全体人民的财富,实现信息的资源共享。谚语的知识建构除了... 谚语的知识建构不仅意味着能够进行经验的储存,而且通过谚语的知识传播与传承,可使知识从个人的认知成果拓展到被他人乃至全社会甄别筛选,吸收借鉴,进而使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为全体人民的财富,实现信息的资源共享。谚语的知识建构除了发挥对生产生活最直接的高效适用性,也会在民间知识精英的形成、文化资本的生成、知识权力的生产等方面产生相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谚语 知识建构 民间知识精英 文化资本 知识权力
下载PDF
新疆杂话的语言艺术特点
3
作者 马静 《昌吉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87-91,共5页
新疆杂话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曲艺艺术,2007年入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方言土语为载体的民谣、谚语、俗文俚句、顺口溜、笑话、劝诫话等都被称为杂话,百姓借杂话的形式表达纯朴的思想感情和对社会生活的真... 新疆杂话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曲艺艺术,2007年入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方言土语为载体的民谣、谚语、俗文俚句、顺口溜、笑话、劝诫话等都被称为杂话,百姓借杂话的形式表达纯朴的思想感情和对社会生活的真实评价。杂话使用多种文学创作手法且语言通俗、节奏欢快,在“溜”“撂”的过程中说教劝诫、传授知识,尤以谣谚为代表。新疆杂话是集思想和艺术为一体的口头文学,是天山北麓地区重要的民间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杂话 谚语 歌谣 口头文学
下载PDF
淮河流域方言俗语、谚语、歇后语研究可视化分析与展望
4
作者 董紫薇 曹祝兵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32-39,共8页
近年来,淮河流域方言俗语、谚语、歇后语研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深入研究的空间很广,尚待解决的问题很多。文章首先对淮河流域方言俗语、谚语、歇后语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合性梳理;接着利用Citespace数据处理软件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可... 近年来,淮河流域方言俗语、谚语、歇后语研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深入研究的空间很广,尚待解决的问题很多。文章首先对淮河流域方言俗语、谚语、歇后语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合性梳理;接着利用Citespace数据处理软件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可视化分析,总结关键热点,探究历时演变;最后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研究走向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方言俗语 谚语 歇后语
下载PDF
论谚语的形式美 被引量:3
5
作者 何学威 陈素萍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258-261,共4页
谚语以极简练的形式表现出极丰富的内容,有一种精悍凝练美;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格求得了一种外形上的均衡对称美;采用同字颠倒、换字回环、蝉联而下以及重复等手法达到了一种回环反复美;鲜明的节奏、巧妙的押韵使其具有一种声律和谐美;... 谚语以极简练的形式表现出极丰富的内容,有一种精悍凝练美;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格求得了一种外形上的均衡对称美;采用同字颠倒、换字回环、蝉联而下以及重复等手法达到了一种回环反复美;鲜明的节奏、巧妙的押韵使其具有一种声律和谐美;在参差中求整齐,使其又有了多样统一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谚语 形式美 民间文学 修辞格 均衡对称美 回环反复美 声律和谐美 精悍凝练美
下载PDF
试论藏族谚语中的民间佛教观念 被引量:2
6
作者 化振红 王小会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6-59,共4页
藏族谚语体现了佛教对藏区社会制度、历史文化、语言表达、思维习惯等方面的深刻影响,也反映了藏族普通民众对佛教的真实感受和评价。
关键词 谚语 藏族 藏传佛教 民众观念
下载PDF
时政谣谚与两汉民众参与意识 被引量:7
7
作者 马新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2-88,共7页
在两汉时代,民众对于时政有着很强的参与意识,这在当时时政谣谚的广泛流传上得以充分体现。这些谣谚涉及到国政大事、官员治政、官场风气等方方面面,喊出了民众的心声与感受,表达了百姓的倾向与爱憎,对汉代的政治与吏治起到了一定... 在两汉时代,民众对于时政有着很强的参与意识,这在当时时政谣谚的广泛流传上得以充分体现。这些谣谚涉及到国政大事、官员治政、官场风气等方方面面,喊出了民众的心声与感受,表达了百姓的倾向与爱憎,对汉代的政治与吏治起到了一定的衡量与监督作用,构成了汉代社会一幅难得的政治风情画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 时政谣谚 民众
下载PDF
由谣谚所见的民间伦理观念 被引量:4
8
作者 贺宾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4-30,共7页
民间社会村夫野老口耳相传的谣谚,是包含着民间伦理生活真实信息的“活化石”。在传统社会,谣谚所映射出的民间伦理观念具有多元复合的特点,儒、道、墨等诸家观念大量充斥其间。谣谚所传达的伦理观念,既有与官方正统教化伦理高度一致的... 民间社会村夫野老口耳相传的谣谚,是包含着民间伦理生活真实信息的“活化石”。在传统社会,谣谚所映射出的民间伦理观念具有多元复合的特点,儒、道、墨等诸家观念大量充斥其间。谣谚所传达的伦理观念,既有与官方正统教化伦理高度一致的一面,同时也不乏异质的声音。其主要表现是谣谚以有限认同、阳奉阴违、分庭抗礼的姿态,构成了对正统教化伦理的反对性回应。谣谚作为一种小传统文化,与作为大传统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之间互渗互用、相生相长,构成了传统社会伦理生活的真实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谣谚 民间伦理 正统教化伦理
下载PDF
《西游记》中的俗语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爱卿 秦建文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104-109,共6页
近代汉语俗语研究是汉语俗语史研究中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把《西游记》中的俗语作为切入点,探讨分析《西游记》中俗语的引用体例、分类、语言形式、思想内容、来源及其在俗语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对近代汉语俗语研究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近代汉语 《西游记》 俗语 谚语 歇后语 惯用语
下载PDF
青藏地区民间熟语的民俗价值——以谚语、谜语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蒲生华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124-128,共5页
民间熟语是一种特殊的民间文学,由于它反映了一定的民俗现象,因而极具民俗价值。考察青藏地区谚语、谜语的民俗价值,主要体现在其与生俱来的民俗属性、字里行间的民俗内容以及为民俗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资料等三个方面。
关键词 青藏地区 民间熟语 谚语 谜语 民俗价值
下载PDF
藏族民间谚语中的民俗文化解读 被引量:4
11
作者 春燕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85-86,共2页
藏族民间谚语的形成,无疑和藏民族的生存环境、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独特的民族性。解读藏族谚语中展现出的民俗因素,能够更好地挖掘谚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使我们深化对藏族社会生活的认识与研究。
关键词 藏族谚语 民俗 文化
下载PDF
两宋谣谚的社会内容和时代色彩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瑶丹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33-39,共7页
历代一些文人学者抱着“文词鄙俗,莫过于谚”的偏见对谣谚这一民间文学分支的价值不屑一顾,因此保存下来的谣谚作品数量不多,而专门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成果更少。本文试从两宋谣谚所反映的社会内容着手来分析谣谚中折射出来的史料价... 历代一些文人学者抱着“文词鄙俗,莫过于谚”的偏见对谣谚这一民间文学分支的价值不屑一顾,因此保存下来的谣谚作品数量不多,而专门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成果更少。本文试从两宋谣谚所反映的社会内容着手来分析谣谚中折射出来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并指出一些谣谚有悖史实之处,以求更客观地看待民间谣谚的价值。当然,这些不符合历史之处,从整体上来说是无损于谣谚本身的光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宋 谣谚 社会内容 时代色彩
下载PDF
维吾尔谚语研究视角与理论方法琐谈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勇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0-134,共5页
谚语是一种定型而习用的现成用语,它既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又是记载着民族民俗文化的百科全书。本文从语言学和民俗学的角度,考察维吾尔谚语的语言学特征及民族文化信息,并探讨维吾尔谚语研究的理论方法。
关键词 维吾尔族 谚语 语言学 民俗学 民族文化
下载PDF
论汉代谣谚文化研究的重要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立涛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49-56,共8页
我国古代谣谚文化发展至汉代已较为兴盛,并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汉代谣谚作品数量多、类别多,时政谣谚、经济谣谚、哲理谣谚皆有。其二,汉代谣谚的艺术表现力强,形式不拘,风格多样。其三,汉代谣谚既可... 我国古代谣谚文化发展至汉代已较为兴盛,并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汉代谣谚作品数量多、类别多,时政谣谚、经济谣谚、哲理谣谚皆有。其二,汉代谣谚的艺术表现力强,形式不拘,风格多样。其三,汉代谣谚既可与史互鉴,又可补史不足,既是汉代民众普遍情感的反映,又是汉代多样风俗风情的体现;汉代谣谚奠定了后世谣谚艺术的基础,且对当时及后世的文人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皆体现了汉代谣谚文化研究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谣谚 类别 艺术性 影响
下载PDF
《宋诗纪事》时政谣谚论略 被引量:1
15
作者 方燕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5-83,共9页
时政谣谚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语言形式,将公众的眼见心得发露于声,具有信息传递、褒贬美刺、舆论监督等重要功能。《宋诗纪事》所载宋代时政谣谚56首,就是反映宋代政治变迁、展现政治风貌的一道独特景观。
关键词 《宋诗纪事》 时政谣谚 信息传播
下载PDF
襄阳民间谚语的多重社会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尚炜 邓耀华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28-31,共4页
襄阳民间谚语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是襄阳人民生产经验、生活智慧的总结。它是襄阳人民劳动生活的伙伴,知识教育和道德教化的素材,具有影响深广的实用价值;它蕴含着气象、医学、民俗学、人类文化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具有弥足珍贵的科学价值... 襄阳民间谚语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是襄阳人民生产经验、生活智慧的总结。它是襄阳人民劳动生活的伙伴,知识教育和道德教化的素材,具有影响深广的实用价值;它蕴含着气象、医学、民俗学、人类文化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具有弥足珍贵的科学价值;它言简意赅,巧用修辞和方言,具有不可忽视的艺术价值。因此,襄阳民间谚语对襄阳乃至荆楚文明的溯源和传承具有多重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襄阳 民间谚语 民间文学
下载PDF
谚语——一种民间审美文化的特殊形态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勇卫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83-86,共4页
文章从谚语的基本内涵、表现形式和传承方式等几方面入手深入分析,旨在探寻谚语广泛流传、经久不衰、永葆魅力的原因,同时指明谚语是一种由它的民俗美、哲理美、修辞美等审美特性构建起来的民间审美文化的特殊形态。
关键词 谚语 审美文化 民俗学 哲理美 修辞美
下载PDF
《左传》引用谣谚现象略说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玉波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534-540,共7页
《左传》有目的有意识地引用了相当数量的谣谚。这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作者的民间意识;提示我们在以诗证史的同时,可以通过谣谚证史;对后世乐府运动的兴起、新的韵文体的出现、"真诗在民间"理论的提出,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此举... 《左传》有目的有意识地引用了相当数量的谣谚。这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作者的民间意识;提示我们在以诗证史的同时,可以通过谣谚证史;对后世乐府运动的兴起、新的韵文体的出现、"真诗在民间"理论的提出,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此举还大大地丰富了《左传》的内涵,提升了其作为正统史书的价值,对历代史书的体例,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引用 谣谚 情况 意义 影响
下载PDF
闽都民间韵文文学述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毓文 《闽江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25-30,共6页
作为较早出现的民间文学体裁,民间歌谣与民间谚语率先见证并记载了闽都文化的发展历程。从劳动生产到爱情婚姻,从家庭生活到人际交往,从民俗风情到人生百态,闽都人融入了种种观察与思考,体现了鲜明的闽都特色,而浓郁的主体情思、浓厚的&... 作为较早出现的民间文学体裁,民间歌谣与民间谚语率先见证并记载了闽都文化的发展历程。从劳动生产到爱情婚姻,从家庭生活到人际交往,从民俗风情到人生百态,闽都人融入了种种观察与思考,体现了鲜明的闽都特色,而浓郁的主体情思、浓厚的"虾油味"、丰富的表现手段更为闽都民间韵文文学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把握这一点对进一步弘扬闽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都 民间韵文文学 民间歌谣 民间谚语
下载PDF
藏、汉、英语境下谚语的民间审美文化共性研究
20
作者 益西旦增 伍金加参 尼玛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75-80,共6页
民间审美文化是世界各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和沉淀所形成的群体性文化体验,是审视民族文化性格的中心切入点。文章通过对藏、汉、英谚语内容及形式上的比对,以三种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的谚语作为切入点,从哲理美、民俗美及修... 民间审美文化是世界各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和沉淀所形成的群体性文化体验,是审视民族文化性格的中心切入点。文章通过对藏、汉、英谚语内容及形式上的比对,以三种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的谚语作为切入点,从哲理美、民俗美及修辞美三种审美方向系统探析藏、汉、英三种语言中,谚语语境下的民间审美文化形态及其共性。通过对三种文化审美共性的探究,寻求跨文化交流的共同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审美文化 藏、汉、英谚语 共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