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徽州慈善救济事业研究综述与展望
1
作者 王婧雯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8期86-91,共6页
明清时期,伴随文化繁荣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徽州传统慈善事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从整体来看,徽州慈善事业基本呈官办慈善、宗族慈善及徽商慈善等交相互补的基本格局。近年来,学术界围绕明清时期徽州的灾荒救济、慈善组织、商人参与等方面... 明清时期,伴随文化繁荣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徽州传统慈善事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从整体来看,徽州慈善事业基本呈官办慈善、宗族慈善及徽商慈善等交相互补的基本格局。近年来,学术界围绕明清时期徽州的灾荒救济、慈善组织、商人参与等方面产生了一些重要成果。但是,对明清徽州慈善活动的参与主体、慈善的形式与内涵、慈善与教化活动等内容仍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对明清徽州传统慈善事业的探索与研究不仅可以为慈善史的研究做有益补充,更可为当代慈善事业的健康运行和科学发展提供有用的借鉴和启示。该文试图从慈善组织与机构、慈善活动和慈善思想3个方面对明清时期徽州慈善事业的研究作尽可能全面的考察与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徽州 救济 慈善 民间 述评
下载PDF
古代奥林匹克与民俗文化研究——兼论现代奥运中的民俗文化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俊奇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3-65,136,共4页
从历史和文化学角度探讨奥林匹克与民俗文化的关系,研究认为:古代奥运会与古希腊天地信仰崇拜、动植物信仰崇拜有密切关系,而古希腊形成的奥运竞技宗教信仰主要与其地理环境和原始生产结构的特殊性有关;古希腊奥运竞技与崇拜超人力量的... 从历史和文化学角度探讨奥林匹克与民俗文化的关系,研究认为:古代奥运会与古希腊天地信仰崇拜、动植物信仰崇拜有密切关系,而古希腊形成的奥运竞技宗教信仰主要与其地理环境和原始生产结构的特殊性有关;古希腊奥运竞技与崇拜超人力量的信仰民俗也有密切关系。现代奥运会上仍然可以看到这些浓厚的民俗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奥林匹克 民俗 文化 信仰
下载PDF
汉画像砖、画像石艺术的历史寻迹与研究理路 被引量:8
3
作者 夏燕靖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1年第4期51-65,共15页
汉画像砖、画像石是一个历史时代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民间艺术的综合写照。这一艺术样式的出现绝非偶然,既不是某一区域或某些民间工匠的奇思妙想,也不是某一区域艺术形式的特有表征,而是具有广泛性、适应性、表现性和审美性的多种体... 汉画像砖、画像石是一个历史时代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民间艺术的综合写照。这一艺术样式的出现绝非偶然,既不是某一区域或某些民间工匠的奇思妙想,也不是某一区域艺术形式的特有表征,而是具有广泛性、适应性、表现性和审美性的多种体现。因而,对其研究不可能只局限于某一区域或是某一砖石画作本身就事论事,需要有开放的历史眼光,再加上考古实证、文献辅证及历史社会学和艺术人类学等形成的综合探究。事实证明,有关汉画像砖、画像石艺术研究,从金石学到考古学,再到民间艺术领域的拓展研究,尤其是伴随着近现代考古发掘与实证研究的推进,对于汉画像砖、画像石从民间艺术视角进行认识和探究越来越被重视:一方面对于从事画像砖、画像石生产的工匠群体认知度有所提升,使其研究从样本分析逐步推至综合多元;另一方面针对其呈现的汉风民俗价值的挖掘,又有了更深层次更加多样多元化的揭示。此外,根据汉画像砖、画像石表现的内容与形式,从中析出的艺术生产的历史形态及规律又有新证。特别是结合民间艺术的综合探究视角,对汉画像砖、画像石的推进研究,从金石学到民间艺术,从考古求证到民间艺术特色的再认识,从题材表现到审美形式的融合生成等,可谓又有更加全面的剖析与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画像砖 画像石 金石学 考古学 民间艺术
下载PDF
秦汉时期民间信仰与社会救助
4
作者 张弘 陈仁兴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28-31,共4页
秦汉时期的民间信仰与社会救助呈现出良性互动的态势,并在灾害救助、民间慈善活动中得以较充分的体现。一方面,秦汉时期民间信仰中的社祭、腊祭,以及一些禁忌,可引起民众对自然灾害的重视,对灾前预防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灾害... 秦汉时期的民间信仰与社会救助呈现出良性互动的态势,并在灾害救助、民间慈善活动中得以较充分的体现。一方面,秦汉时期民间信仰中的社祭、腊祭,以及一些禁忌,可引起民众对自然灾害的重视,对灾前预防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灾害发生后,民众借巫术祈雨除旱,亦反映出人们与之抗争的态度与决心。另外,秦汉时期民间信仰中与人为善、周穷救急等理念,构成了传统慈善文化的重要基石。与埋骨求雨巫术相关的"入土为安"的民间信仰,由司察人过等引发的对灶神祭祀的民间习俗,以及对共同祖先进行祭祀所促成的族内互助,都有力地推动了民间慈善事业的发展,成为社会救助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时期 社会救助 民间信仰 巫术 慈善事业
下载PDF
汉代画像石中的佛教环境生存智慧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克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67,共7页
尽管从汉代墓葬中出土的画像石不是纯粹的佛教绘画,但它蕴涵有丰富的早期佛教存在论生态审美观念。这种审美观念的产生,与当时特殊的文化转型背景有着密切关系。通过汉画像石直观生动的表现,我们在领略早期佛教无情有性、众生平等这一... 尽管从汉代墓葬中出土的画像石不是纯粹的佛教绘画,但它蕴涵有丰富的早期佛教存在论生态审美观念。这种审美观念的产生,与当时特殊的文化转型背景有着密切关系。通过汉画像石直观生动的表现,我们在领略早期佛教无情有性、众生平等这一心灵金弦的氤氲热气之外,也可以感受生态灾难警示、命运终极关怀这个醒世木铎的悲壮与厚重。这些作为两千年前墓葬依附物而保留下来的文化遗迹,对于当前克服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佛教 生态文化:民间信仰
下载PDF
抗战时期宋庆龄在中美民间外交中的地位和贡献
6
作者 叶维维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09-115,共7页
抗战期间,宋庆龄领导保卫中国同盟开展国际性民间救济活动,她通过对美发出呼声、结交美国友人、组织中美民间救济活动,一方面对美宣传中国抗战的意义,另一方面争取广泛的物质援助与道义支持,实现了中美民间的友好互动。宋庆龄在中美民... 抗战期间,宋庆龄领导保卫中国同盟开展国际性民间救济活动,她通过对美发出呼声、结交美国友人、组织中美民间救济活动,一方面对美宣传中国抗战的意义,另一方面争取广泛的物质援助与道义支持,实现了中美民间的友好互动。宋庆龄在中美民间互动中坚持维护中国内部的团结,具有鲜明而坚定的政治立场,巩固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向世界人民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顽强精神,为中美民间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宋庆龄 民间救济 中美民间外交
下载PDF
明清时期徐州地区自然灾害及其社会应对
7
作者 胡梦飞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92-95,共4页
明清时期徐州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明清两朝均有蠲免税粮、截拨漕粮、开仓赈济等一系列荒政措施予以应对,力图在保障封建统治秩序的前提下维系地方民生。作为国家荒政措施的执行者和地方救荒的组织者,徐州地方官员积极参与地方水利兴... 明清时期徐州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明清两朝均有蠲免税粮、截拨漕粮、开仓赈济等一系列荒政措施予以应对,力图在保障封建统治秩序的前提下维系地方民生。作为国家荒政措施的执行者和地方救荒的组织者,徐州地方官员积极参与地方水利兴修和荒政建设,以地方士绅为主体的民间力量也在地方救荒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徐州 灾荒 荒政 民间救荒
下载PDF
也论汉代画像石图像的构图方式 被引量:2
8
作者 郑立君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7-120,共4页
在当代,对汉代画像石图像的构图方式的研究,不同学者有着"平面散点布局的方式""分层方式""散点透视法"和"焦点透视法"等阐释。这些构图方式体现的是民间美术的构图法则与思想,汉代民间画师、... 在当代,对汉代画像石图像的构图方式的研究,不同学者有着"平面散点布局的方式""分层方式""散点透视法"和"焦点透视法"等阐释。这些构图方式体现的是民间美术的构图法则与思想,汉代民间画师、民间石刻艺人们的思维方式、对事物的认知、习惯、信仰等应该是汉代画像石图像构图的内在思想方式。研究现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图像的构图方式不能仅从现代中西方绘画的构图理论、法则与方法入手。从民间美术的构图法则与思想角度深入研究汉代画像石图像的构图方式,应该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画像石 图像 民间美术 构图方式
下载PDF
浅析徐州汉画像石的“意象”造型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瑞芹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32-135,共4页
徐州汉画像石作为汉墓壁画的一种形式,通过稚拙的外在“象”体现出内在的象征性的“意”之美。它的“意象”造型特色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来源于对生活本质性的理解,是民众在劳动过程中的智慧结晶。其大巧若拙的形象和简约的表现手法体现... 徐州汉画像石作为汉墓壁画的一种形式,通过稚拙的外在“象”体现出内在的象征性的“意”之美。它的“意象”造型特色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来源于对生活本质性的理解,是民众在劳动过程中的智慧结晶。其大巧若拙的形象和简约的表现手法体现了一种淳朴的精神观念,这种创造意识和审美趣味,正是现代公众审美需求中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州汉画像石 “意象” 造型 民间
下载PDF
清代潮州民间救济体系初探——以水灾为例
10
作者 刘泽煊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68-74,共7页
清代是潮州历史上水患最为严重的时期,而官方的赈济活动未能满足救灾的实际需要。由地方绅、商、民以及民间慈善机构和社会团体组成的民间救济体系,以其及时性、多样性、公益性、持续性等特征,在清代潮州地方防灾抗灾及灾后赈济活动中... 清代是潮州历史上水患最为严重的时期,而官方的赈济活动未能满足救灾的实际需要。由地方绅、商、民以及民间慈善机构和社会团体组成的民间救济体系,以其及时性、多样性、公益性、持续性等特征,在清代潮州地方防灾抗灾及灾后赈济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弥补了官赈的不足。从官方与民间救济力量的消长和互动,可以反映出清代地方社会的结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潮州 民间救济
下载PDF
汉画像中的戏曲文物研究
11
作者 冯建志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102-105,共4页
镌刻在汉墓画石像砖等载体之上绚丽多姿的乐舞百戏形象,正是汉代人用另外一种艺术方式保存、遗留给炎黄子孙的珍贵乐舞百戏艺术宝典。而且对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形成、发展、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河南 石雕 戏曲文物 调查报告
下载PDF
清代一个山西商镇的民间灾赈史——以灵石县静升村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白豆 郝平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7-33,共7页
旱灾及其引发的饥荒是清代静升村遭遇的主要灾害,相应的赈灾主力自清中期起由国家明显向地方下沉。文章梳理了该村从乾隆到光绪时期的灾赈史,重点考察了基层社会的构成、宗族和地方仓储等与村社赈济之间的相互联系,研究发现强大的宗族... 旱灾及其引发的饥荒是清代静升村遭遇的主要灾害,相应的赈灾主力自清中期起由国家明显向地方下沉。文章梳理了该村从乾隆到光绪时期的灾赈史,重点考察了基层社会的构成、宗族和地方仓储等与村社赈济之间的相互联系,研究发现强大的宗族势力及商业化的公项管理是长久维持静升村赈济传统的重要因素。而救灾主体由宗族向村社的过渡,则充分体现了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的相互结合及宗族内部士绅对地方社会的权力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静升村 王氏宗族 民间赈济
下载PDF
从画像石管窥汉代陕北游艺民俗
13
作者 康华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06-109,共4页
游艺民俗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北汉代画像石中有丰富的游艺活动图像,从民间歌舞,民间竞技,民间游戏、民间杂艺等四个方面生动地展示了汉代陕北人民的日常休闲娱乐文化。汉代陕北游艺民俗具有表现形式丰富、娱乐性强、游牧文化... 游艺民俗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北汉代画像石中有丰富的游艺活动图像,从民间歌舞,民间竞技,民间游戏、民间杂艺等四个方面生动地展示了汉代陕北人民的日常休闲娱乐文化。汉代陕北游艺民俗具有表现形式丰富、娱乐性强、游牧文化的典型特点,充分体现了陕北人的生机勃勃、尚武尚勇的精神品质和粗犷豪爽的精神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像石 陕北 游艺 竞技 民俗
下载PDF
民间救助:汶川赈灾的法律视角——兼谈完善志愿者服务立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克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5-9,共5页
民间救助是抗震救灾不可忽视的力量,是国家应急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志愿者专业、理性与多元化的救助行动体现了对生命权的尊重。志愿者救助行动具有非政府性、公益性、自愿性、无偿性、随意性、义务性等法律特征。"汶川震灾&q... 民间救助是抗震救灾不可忽视的力量,是国家应急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志愿者专业、理性与多元化的救助行动体现了对生命权的尊重。志愿者救助行动具有非政府性、公益性、自愿性、无偿性、随意性、义务性等法律特征。"汶川震灾"的民间救助呼唤加快志愿者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救灾 应急法律 民间救助 志愿者立法
下载PDF
元代民间赈灾初探
15
作者 孙黎明 王植槐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94-95,共2页
近年来,元代赈灾研究备受关注。但大多数研究皆以元代政府的救荒赈灾政策为主,而几乎忽略了多元化、社会化的民间力量赈灾活动,鉴于此对元代的民间赈灾研究值得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元代 多元化 社会化 民间赈灾
下载PDF
丁戊奇荒与民间救济——以河南为中心 被引量:1
16
作者 戚文闯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第2期98-101,共4页
晚清时期,河南灾害频发,黄河决口、洪涝以及干旱等灾害时常发生,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尤其是光绪年间"丁戊奇荒"时期,河南连年大旱,当时的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之下,旧有的官方救灾体系作用甚微,而民间的救济行为则效果更为显... 晚清时期,河南灾害频发,黄河决口、洪涝以及干旱等灾害时常发生,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尤其是光绪年间"丁戊奇荒"时期,河南连年大旱,当时的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之下,旧有的官方救灾体系作用甚微,而民间的救济行为则效果更为显著,主要表现为江南义赈人士对河南的赈济和地方士绅的自救两种,极大地弥补了官赈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戊奇荒 河南 江南义赈 民间救济
下载PDF
陕北汉画像石的文化考释 被引量:6
17
作者 吕静 《榆林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95-97,共3页
从陕北汉画像石流行的时间、独特的雕刻手法和成熟技法以及产生的社会背景三个方面对陕北汉画像石的非原 生性进行了考释,同时从陕北汉画像石的独特内容和文化价值几方面与其它地区的汉画像石进行了比较与研究,进而说 明,陕北汉画像石... 从陕北汉画像石流行的时间、独特的雕刻手法和成熟技法以及产生的社会背景三个方面对陕北汉画像石的非原 生性进行了考释,同时从陕北汉画像石的独特内容和文化价值几方面与其它地区的汉画像石进行了比较与研究,进而说 明,陕北汉画像石在我国同类历史文化遗产中占有突出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汉 汉画像石 陕北 考释 独特 历史文化遗产 雕刻 同类 社会背景 文化价值
下载PDF
论法律规避下民间法对公民的救济
18
作者 闫嘉琦 《泰山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65-70,共6页
法律规避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民间法能为公民解决纠纷提供有效途径,公民选择规避国家法而优先适用民间法,是权衡两种不同规范之后做出的理性选择。国家法自身存在的不足使得公民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熟人社会下的和谐理念使得公... 法律规避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民间法能为公民解决纠纷提供有效途径,公民选择规避国家法而优先适用民间法,是权衡两种不同规范之后做出的理性选择。国家法自身存在的不足使得公民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熟人社会下的和谐理念使得公民更愿意运用民间规范处理矛盾纠纷,民间法在化解社会争议、规范公民行为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民间法可以弥补公民规避国家法所带来的权利救济缺口,使公民在法律规避下做到有“法”可依。国家法并不反对合法的私力救济方式,法律规避后,公民仍然可以寻求国家法的保护。民间法填补了法律规避下国家法的缺位,为公民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双重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规避 国家法 民间法 救济
下载PDF
简论宋代的社会救济
19
作者 张南 《科教导刊》 2011年第2期186-187,共2页
宋代的社会救济事业在政府和民间的双重影响之下,救济水平和范围远远的超越前代,在灾害救济、贫困救济和民间救济等方面都有一系列相对完备的救济机构和举措。虽然这些举措还存在着一些缺陷,而其阶级性也注定了它始终脱离不了统治者恩... 宋代的社会救济事业在政府和民间的双重影响之下,救济水平和范围远远的超越前代,在灾害救济、贫困救济和民间救济等方面都有一系列相对完备的救济机构和举措。虽然这些举措还存在着一些缺陷,而其阶级性也注定了它始终脱离不了统治者恩赐的社会救济的性质,但它对宋代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宋代的社会救济制度在我国古代社会救济事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社会救济 民间救济
下载PDF
一脉相承的邳州民间艺术——彩陶、汉画像石和农民画
20
作者 井浩然 贾庆华 《东南文化》 2003年第1期90-92,共3页
从史前的彩陶到汉代的画像石,直至当今的农民画,邳间民间工艺始终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生机勃勃。
关键词 彩陶 画像石 农民画 民间艺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