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战略下体育旅游与民俗体育耦合发展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晖 周琥 +1 位作者 邓勇 李九龙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14期85-87,共3页
乡村振兴是我国政府针对我国国情提出的一项发展部署,旨在推进农村建设发展,核心内容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视域下,民族文化和新兴体育旅游形式耦合发展尤为必要。该文立足乡村振兴背景,从体育... 乡村振兴是我国政府针对我国国情提出的一项发展部署,旨在推进农村建设发展,核心内容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视域下,民族文化和新兴体育旅游形式耦合发展尤为必要。该文立足乡村振兴背景,从体育旅游与民俗体育耦合发展动因入手,在对实现体育旅游与民俗体育耦合发展重要意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体育旅游与民俗体育耦合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体育旅游 民俗体育 耦合发展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体育旅游与民俗体育耦合的意义及策略研究
2
作者 李晖 周琥 +1 位作者 王昭海 袁苗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16期107-109,共3页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走体育旅游发展路线成为乡村脱贫、乡村群众致富的重要手段之一,想要推动乡村体育旅游实现特色化发展、内涵式发展及长远健康发展,有必要促成乡村体育旅游与民俗体育充分耦合,从根本上杜绝乡村体育旅游发展同质化问...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走体育旅游发展路线成为乡村脱贫、乡村群众致富的重要手段之一,想要推动乡村体育旅游实现特色化发展、内涵式发展及长远健康发展,有必要促成乡村体育旅游与民俗体育充分耦合,从根本上杜绝乡村体育旅游发展同质化问题的出现,切实让民俗体育文化成为乡村体育旅游发展的软支撑,为我国体育事业良好发展作出一定贡献。该文率先阐述乡村振兴战略下体育旅游与民俗体育耦合的现实意义,而后引申出具体耦合策略,最后补充耦合注意事项,丰富相关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体育旅游 民俗体育 耦合
下载PDF
价值审视与城市创新:民俗体育与旅游产业共生发展论绎 被引量:5
3
作者 庄园 张雨刚 《湖北体育科技》 2024年第1期99-102,共4页
民俗体育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特征,民俗体育与旅游产业的多元利益主体逐渐形成,文旅融合为其发展提供了时代契机。以共生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实际调研、逻辑推理等方法,明晰民俗体育与旅游产业共生发展的城市价值、现实逻辑及发展... 民俗体育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特征,民俗体育与旅游产业的多元利益主体逐渐形成,文旅融合为其发展提供了时代契机。以共生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实际调研、逻辑推理等方法,明晰民俗体育与旅游产业共生发展的城市价值、现实逻辑及发展问题。民俗体育与旅游产业主体存在:共生单元人才薄弱,缺乏行业全面需求;共生界面形式单一,偏利共生现象普遍;共生模式开发不足,尚未形成特色品牌。建议以体旅融合为点,促进共生单元的人才生成;以旅游资源为线,树立多元界面共生产业链;以文化内核为面,打造互惠共生的模式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体育 旅游产业 共生理论 共生发展
下载PDF
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民俗体育旅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买器 史曙生 +2 位作者 高陈梦泽 牟向前 彭洲恩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87,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民俗体育旅游与互动仪式链理论的关联,在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探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机制,并提出实践路径。关联:通过情境进行社会互动,短暂情绪转化为情感能量,通过情感能量刻画群体符号。机制...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民俗体育旅游与互动仪式链理论的关联,在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探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机制,并提出实践路径。关联:通过情境进行社会互动,短暂情绪转化为情感能量,通过情感能量刻画群体符号。机制:创设互动情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情感能量聚积,维系族群关系和睦;筑牢群体符号,塑造各民族共有身份认同。实践路径:增强仪式性,创设原真性互动情境;增强体验性,积蓄强烈性情感能量;增强时代性,凝聚共同性认同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经济 民俗体育旅游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俗体育文化 互动仪式链
下载PDF
数字经济驱动民俗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表现、困境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斌 李延超 《武术研究》 2024年第7期115-118,共4页
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不断融合,数字经济驱动民俗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实。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数字经济驱动民俗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和表现进行探究,阐述了发展中存在的现实困境... 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不断融合,数字经济驱动民俗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实。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数字经济驱动民俗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和表现进行探究,阐述了发展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并提出对策。研究表明,数字经济驱动民俗体育旅游产业机制主要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效益及质量水平。数字经济驱动民俗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表现在能够优化民俗体育旅游产业链,助推民俗体育旅游产业规模化,推动民俗体育文化相互交融等方面。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数字化顶层设计不完善;数字化营销方式单一,“数字+复合型”专业人才短缺,智库匮乏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加强民俗体育旅游产业数字化发展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推进多元民俗体育旅游数字营销战略,优化服务结构;创新“数字+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夯实发展基础等措施作为民俗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民俗体育 体育旅游
下载PDF
村落民俗体育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机理与实践路径——以池州区域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马力 杨辉霞 曹红敏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5-53,共9页
乡村旅游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方式,村落民俗体育发展是实现乡村活化长存的重要内驱力,二者资源共享,互相补充,互相协调;两者融合发展是乡村建设的重要方向。认为:在社会转型、科技动力、政策支持,文化发展内生需要和多元主体价值... 乡村旅游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方式,村落民俗体育发展是实现乡村活化长存的重要内驱力,二者资源共享,互相补充,互相协调;两者融合发展是乡村建设的重要方向。认为:在社会转型、科技动力、政策支持,文化发展内生需要和多元主体价值需求的动力作用下;村落民俗体育与乡村旅游经历空间、产业、服务融合的过程;实现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旅游统筹开发,带动资源、要素、技术、市场在乡村的重新整合和优化重组是二者融合发展的机理。根据二者发展过程的联动性,提出:强化政府主导,重锤多元主体联动协同管理;加快资源整合,打造乡村文旅产业聚集景区;深化融合理念,创新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促进科技融合,构筑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发展的实践路径。创新现代乡村发展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时代动力与文化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体育 乡村旅游 乡村振兴 文旅融合
下载PDF
黔南州民俗体育旅游发展困境与创新性策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余博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14期96-98,102,共4页
贵州省黔南州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存在着丰富的民俗体育项目,民俗体育作为重要的体育旅游资源,也获得了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体验,为我国民俗体育旅游发展提供了动力。该文运用文献综述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黔南州体育旅游资源展开实地走... 贵州省黔南州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存在着丰富的民俗体育项目,民俗体育作为重要的体育旅游资源,也获得了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体验,为我国民俗体育旅游发展提供了动力。该文运用文献综述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黔南州体育旅游资源展开实地走访考察,分析目前黔南州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困境,结合其他地区先进发展经验和路径,为之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性策略。此次研究总结了黔南州民俗体育发展面临的困境,主要是缺乏深度开发、缺乏专业人才、缺乏政策支持、缺乏统一规划、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创新模式协同发展、加强人才培养、在政策支持下统一规划、加强环境保护。同时,创新营销模式以及提高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体育 体育旅游 文化传承 黔南州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民俗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8
作者 杨大鹏 黄丽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43-47,共5页
“一带一路”是为了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文化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重要倡议.“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民俗体育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与契机,能够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引导民俗体育文化与周边优秀文化交流共享,促进... “一带一路”是为了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文化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重要倡议.“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民俗体育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与契机,能够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引导民俗体育文化与周边优秀文化交流共享,促进地方特色项目开发,同时带动区域手工艺等其他产业发展.但当前民俗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存在一定短板,具体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宣传、人才引进、创意项目开发等方面.因此,要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导作用,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具有影响力、感染力的民俗体育旅游品牌,同时加大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促进民俗体育和旅游产业的创新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民俗体育 旅游 产业融合
下载PDF
淮河流域民俗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9
作者 沈墅 杨大鹏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4-79,共6页
文章基于民俗体育、民俗文化的视角,以淮河流域民俗体育文化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研和文献分析的方法,分析阐述了民俗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梳理了淮河流域民俗体育类型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淮河流域民俗体育与旅游产业融... 文章基于民俗体育、民俗文化的视角,以淮河流域民俗体育文化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研和文献分析的方法,分析阐述了民俗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梳理了淮河流域民俗体育类型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淮河流域民俗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显示,促进淮河流域民俗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可以推动民俗体育与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民俗体育 旅游 融合发展
下载PDF
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困境与纾解——以佛山市为例
10
作者 陆晓祺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27期109-113,共5页
在国家政策的助推作用下,多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体育旅游的融合发展已然成为旅游业极具竞争力的新业态。研究将以佛山市的禅城、南海、顺德、高明和三水5个行政区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 在国家政策的助推作用下,多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体育旅游的融合发展已然成为旅游业极具竞争力的新业态。研究将以佛山市的禅城、南海、顺德、高明和三水5个行政区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目前佛山市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佛山市体育旅游在融合发展过程中,由于在外环境层面上存在专项体育旅游政策文件缺位、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现象,以及内环境层面上资源整合未形成有力竞争优势,导致佛山市体育旅游发展存在规划布局有待优化、有效资源深入挖掘不足、体育旅游专业型人才匮乏等问题。据此提出了如下优化策略:政府对体育旅游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和调控;深入挖掘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培养体育旅游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旅游 产业融合 佛山市 民俗体育
下载PDF
旅游与传统再造:女儿城民俗体育的人类学视角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辉 王斌 +1 位作者 杨海晨 万义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19,54,共6页
运用田野调查法,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出发,梳理女儿城民俗体育开发脉络,发现:女儿城的筑巢与引凤、传统的移植与重塑均是在民俗旅游经济发展这只"看不见的手"的牵引和文化产业政府组织与政策引导这只"看得见的手"的... 运用田野调查法,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出发,梳理女儿城民俗体育开发脉络,发现:女儿城的筑巢与引凤、传统的移植与重塑均是在民俗旅游经济发展这只"看不见的手"的牵引和文化产业政府组织与政策引导这只"看得见的手"的助推下完成;政府、开发商之于经济收益的诉求、从业者之于文化提升经济能力与自信心的诉求和旅游者之于文化凝视的诉求共同促成传统的再造,其核心是浓郁的利益驱动。由此推导出"民俗体育旅游的实质是基于经济利益驱动下传统再造"的理论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体育 女儿城 旅游 传统再造 人类学
下载PDF
回溯与展望:中国民俗体育旅游研究述评 被引量:21
12
作者 周建东 葛书林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13-617,共5页
民俗体育作为体育旅游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旅游者喜闻乐见的常态项目。民俗体育旅游研究历程与我国的社会文化政策和体育赛事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前我国民俗体育旅游的热点主要围绕在基础理论研究、学术概念研究和资源分类研究等... 民俗体育作为体育旅游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旅游者喜闻乐见的常态项目。民俗体育旅游研究历程与我国的社会文化政策和体育赛事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前我国民俗体育旅游的热点主要围绕在基础理论研究、学术概念研究和资源分类研究等领域。随着民俗文化边界的打破和体育产业发展的升级,中国民俗体育旅游在实践方面需要警惕"伪民俗体育"的同质化袭扰,整合真正的民俗体育旅游资源,以吸引更多的旅游爱好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体育旅游 同质化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
下载PDF
民俗体育旅游资源整合开发评估体系构建 被引量:9
13
作者 葛书林 代刚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5-176,共12页
作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直接影响着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为此,该研究通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与演绎等方法对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分类进行逻辑分析,认为:民俗体育旅游资源是能为旅游者所... 作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直接影响着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为此,该研究通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与演绎等方法对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分类进行逻辑分析,认为:民俗体育旅游资源是能为旅游者所利用,促进旅游者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具有一定的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各类体育民俗事象的总和。该研究进一步通过引入Expert-Choice层次分析工具,分析并构建了包含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景观资源、遗产保护、整合关联共5个准则层指标,包含陆地旅游资源、水上旅游资源、人口特性、产业集群、附近相关人文资源、相关公共设施、构景要素、规模要素、器物要素、观赏要素、保护措施、保存现状、整合方式和竞争关联共14个要素层指标,以及66个具体指标组成的民俗体育旅游资源整合开发评估体系。之后,经Expert-Choice层次分析模型验证结果显示,目标层民俗体育旅游资源整合开发评估体系的CR值为0.05,小于0.1,准则层与要素层各指标的CR值也都小于0.1,这表明构建的模型结果符合一致性要求,所构建的评估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按照整体权重指数排序,排在前十位的具体指标是保存与消亡程度、完整程度、通过体育、建有博物馆、有直接的民俗体育旅游线路、申请遗产保护基地、民俗体育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建有民俗文化村或相关主题公园、所属从事民俗体育旅游的企业数量以及管理与维护状况,这些指标是促进民俗体育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ert-Choice 民俗体育旅游资源 整合开发 评估体系
下载PDF
我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与旅游目的地的互动影响机理 被引量:10
14
作者 盖文亮 杨涛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55-459,共5页
基于共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从"五位一体"的发展视角,运用社会科学的相关研究方法,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环境5个方面系统阐述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互动影响。结果显示:两者表现出较高的共生度和关联度... 基于共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从"五位一体"的发展视角,运用社会科学的相关研究方法,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环境5个方面系统阐述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互动影响。结果显示:两者表现出较高的共生度和关联度,是一种互惠共生关系;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法规建设是赛事发展的保障,经济建设是赛事发展的根本,文化建设是赛事的灵魂,社会建设是赛事发展的基本条件,环境建设是赛事发展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民间体育赛事 旅游目的地 影响机理
下载PDF
山东民俗体育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高丽 张忠楼 杨慧馨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35-40,共6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山东民俗体育旅游开发的优势条件、开放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山东各地依托丰富的民俗体育旅游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推出民俗体育节庆游、民俗体育赛事游、民俗体育演艺游、民俗体育休闲游等一系列主题鲜明...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山东民俗体育旅游开发的优势条件、开放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山东各地依托丰富的民俗体育旅游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推出民俗体育节庆游、民俗体育赛事游、民俗体育演艺游、民俗体育休闲游等一系列主题鲜明的民俗体育旅游产品。但仍存在产品类型单一、地域发展不平衡,认识不充分、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有待完善,发展要素不足、旅游配套体系与产业链缺乏等问题。为此提出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完善相关扶持政策;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加强旅游品牌建设;创新营销推广,拓展市场空间;完善旅游要素配置,提升服务质量等对策和建议。为推动山东民俗体育旅游开发实践及可持续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民俗体育旅游 旅游资源 扶持政策 品牌建设
下载PDF
我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对旅游目的地影响指标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5
16
作者 郭飙 杨涛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80-689,705,共11页
梳理中外相关研究文献,结合实地考察,初步构建了我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对旅游目的地影响指标体系,通过3轮专家问卷调查,听取相关意见和建议,对指标体系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利用层次分析法进一步检验,最终从理论上确立了我国民族民间体育... 梳理中外相关研究文献,结合实地考察,初步构建了我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对旅游目的地影响指标体系,通过3轮专家问卷调查,听取相关意见和建议,对指标体系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利用层次分析法进一步检验,最终从理论上确立了我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对旅游目的地影响指标体系,包括文化、社会、经济、环境和政治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以及66个三级指标。该指标体系为后续我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对旅游目的地影响的实证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该指标体系需要在后续的实证研究中不断修订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民间体育赛事 旅游目的地 指标体系
下载PDF
文化产业视野下徽州民俗体育的旅游开发 被引量:8
17
作者 卢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186-191,共6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在市场经济浪潮的涌动下得到高速推进,并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此过程中,发挥着"文化经济"和"文化精神"的双重效能,现已经成为文化发展方式的主流和潮流.徽州民俗体育作为一种文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在市场经济浪潮的涌动下得到高速推进,并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此过程中,发挥着"文化经济"和"文化精神"的双重效能,现已经成为文化发展方式的主流和潮流.徽州民俗体育作为一种文化样态,其发展需要搭上这趟高速"动车"才能有所作为,才能真正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的双重需求.针对徽州民俗体育开发所依托的人文和自然资源特征,围绕资源、市场和产品三个方面对徽州民俗体育旅游开发进行优势论证.结合当前开发的现状与问题为基础,提出开发的理念、框架以及发挥双重效能应有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民俗体育 旅游开发 徽州
下载PDF
环鄱阳湖区民俗体育旅游资源开发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咏红 冯长明 《经济研究导刊》 2011年第31期152-153,共2页
随着旅游中参与型、新异型趋势的发展,民俗体育旅游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喜爱。环鄱阳湖区具有丰富的民俗体育旅游资源,为其民俗体育旅游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做好环鄱阳湖区的民俗体育旅游开发工作,提出了环鄱阳湖区民俗体育旅游... 随着旅游中参与型、新异型趋势的发展,民俗体育旅游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喜爱。环鄱阳湖区具有丰富的民俗体育旅游资源,为其民俗体育旅游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做好环鄱阳湖区的民俗体育旅游开发工作,提出了环鄱阳湖区民俗体育旅游开发的原则,同时也给出了适合环鄱阳湖区民俗体育旅游的产品模式及产品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鄱阳湖区 民俗体育旅游资源 开发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视域下贵州民俗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杜建军 唐枢秀 《凯里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85-88,共4页
本文采用文献调研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俗体育旅游的内涵进行了科学界定,进而分析了贵州民俗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优势,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贵州民俗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 本文采用文献调研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俗体育旅游的内涵进行了科学界定,进而分析了贵州民俗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优势,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贵州民俗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为贵州民俗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 民俗体育旅游
下载PDF
民俗旅游业开发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栋 熊曼丽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86-88,共3页
民俗旅游业展示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但在开发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更好地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必须依靠政府、公司、媒体、村民四者形成的合力。首先各级政府要树立文化保... 民俗旅游业展示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但在开发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更好地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必须依靠政府、公司、媒体、村民四者形成的合力。首先各级政府要树立文化保护意识,加大保护力度;公司在发掘民俗旅游项目时要突出特色,让人们感受其独特魅力,增强旅游吸引力;媒体要广泛宣传,扩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力;村民要增强文化自觉意识,继承和维护好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旅游业 少数民族 传统体育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