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民间淮剧团剧场空间与文化研究——以新兴淮剧团为例
1
作者 冯子亭 成丽梅 《城市建筑》 2023年第21期115-117,共3页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上海市民间淮剧团的数量急剧减少,随之而来的是民间淮剧文化的衰落。因此,对上海市民间淮剧团的抢救性研究迫在眉睫。文章以新兴淮剧团为例,通过田野调查和建筑实录的方法,对其建筑空间和行为模式进行研究,...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上海市民间淮剧团的数量急剧减少,随之而来的是民间淮剧文化的衰落。因此,对上海市民间淮剧团的抢救性研究迫在眉睫。文章以新兴淮剧团为例,通过田野调查和建筑实录的方法,对其建筑空间和行为模式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建筑空间背后的文化内涵,认为淮剧团是苏北人的情感寄托和乡愁载体。最后,文章总结出民间淮剧团的存在对于城市建设的启示,以期为民间淮剧团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民间淮剧 新兴淮剧团 剧场空间 苏北人
下载PDF
民俗节庆真实性研究——以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蔡礼彬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55-65,共11页
民俗节庆的真实性问题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从服务剧场理论出发探讨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在场景、演员、表演、观众四个角度存在的问题,发现节气场景的选择过于空旷使得表演无从体验妈祖的信仰之力、演员在节庆表演中表现出情感进入... 民俗节庆的真实性问题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从服务剧场理论出发探讨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在场景、演员、表演、观众四个角度存在的问题,发现节气场景的选择过于空旷使得表演无从体验妈祖的信仰之力、演员在节庆表演中表现出情感进入面较低、观众的参与度不积极、表演效果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等一系列问题。提升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的综合效果可以从场景的潜在环境、设计因素,演员的演绎与参与程度,观众的吸引力、中心性和自我表达,表演的品质和其中产生的情感激荡等方面加以改进,提高游客的真实性体验,以实现民俗节庆对继承和发扬地方文化的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节庆 剧场理论 真实性 妈祖文化
下载PDF
西宁茶社传统曲艺文化传承与发展状况调研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华 王锋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23-127,共5页
青海坐唱曲艺是盛行于明清、流传于西宁及周边地区、运用方言演唱、地方气息浓厚、深受当地人们喜爱的汉族传统曲艺曲种。长期以来,坐唱曲艺的表演基本上都在茶社里进行,因此,茶社的功能意义已不再是单一的品茶、消遣,而是逐渐成为青海... 青海坐唱曲艺是盛行于明清、流传于西宁及周边地区、运用方言演唱、地方气息浓厚、深受当地人们喜爱的汉族传统曲艺曲种。长期以来,坐唱曲艺的表演基本上都在茶社里进行,因此,茶社的功能意义已不再是单一的品茶、消遣,而是逐渐成为青海地方传统曲艺文化的承载者、见证者,曲艺文化的精神与魅力也不断地显现在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茶社 青海曲艺 平弦
下载PDF
莎士比亚《约翰王》的非正统性——基于“多面人物”菲利普的研究
4
作者 周雪凝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64-70,共7页
1595—1596年期间,莎士比亚在创作上下历史四联剧的间隙创作了《约翰王》。此剧因涉及英国中世纪的历史资料而与两部四联剧在内容与情节上相脱离,导致其处于历史剧研究的边缘领域。但实际上,《约翰王》在过渡阶段所呈现的非正统性特征... 1595—1596年期间,莎士比亚在创作上下历史四联剧的间隙创作了《约翰王》。此剧因涉及英国中世纪的历史资料而与两部四联剧在内容与情节上相脱离,导致其处于历史剧研究的边缘领域。但实际上,《约翰王》在过渡阶段所呈现的非正统性特征及其隐含的激进倾向,代表着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特殊类型。剧中的"多面人物"菲利普是此剧非正统性的关键载体,此人物是莎士比亚借鉴前人剧本所作,但他将这个次要角色提升为全剧的中心人物。菲利普一方面以边缘身份替代了国王的中心位置,另一方面则从丑角的闹剧行为演变成王者的英雄行动。他性格多元裂变,承担多重功用。对于多面人物菲利普的研究,可以深入探析莎士比亚创作系列历史剧的整体演进路径,并能充分理解历史剧在伊丽莎白民间剧场上演过程中所生发出的非正统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历史剧 《约翰王》 多面人物 民间剧场 非正统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