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裕固族民间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静 刘生琰 《兰州学刊》 CSSCI 2009年第11期1-5,共5页
裕固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畜牧业为生的草原游牧民族。草原文化、游牧文化成为他们文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主题特征。中国的传统性别分工中总是从生理性别上确定女性地位,女性家庭成员常处于男性的从属地位。在裕固族的传统民间文学作品中... 裕固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畜牧业为生的草原游牧民族。草原文化、游牧文化成为他们文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主题特征。中国的传统性别分工中总是从生理性别上确定女性地位,女性家庭成员常处于男性的从属地位。在裕固族的传统民间文学作品中,弥漫在文学世界中的是一股浓郁的悲剧气氛,女性往往是其中的主题。他们的女性形象是丰富多彩、灼人眼目的,这些女性形象更加充分地体现了裕固族的民族特征和独特的民族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裕固族 民间文学 妇女意识 民族学
下载PDF
浅谈海南岛黎族妇女民俗文化 被引量:2
2
作者 姚丽娟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1-55,共5页
 在长期的历史生活中,黎族妇女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其服饰和面饰首妆文化、婚俗文化、纹身文化、传统礼节和娱乐文化,以及生产生活民俗,无不浸透着浓郁的民族特色,体现了黎族妇女的民族信仰、审美意识和思想感情,有着十分深厚的...  在长期的历史生活中,黎族妇女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其服饰和面饰首妆文化、婚俗文化、纹身文化、传统礼节和娱乐文化,以及生产生活民俗,无不浸透着浓郁的民族特色,体现了黎族妇女的民族信仰、审美意识和思想感情,有着十分深厚的民族文化蕴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族 妇女 民俗文化
下载PDF
华北村落民俗宗教活动中的女性参与——L村的社会人类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中一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69-73,共5页
民俗宗教活动在华北村落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妇女的参与在民俗宗教活动,尤其是仪式和相关知识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十分突出。不过,从社会性别视角看,民俗宗教仪式活动过程中的角色分工重现了现实生活中的性别角色的不平等。
关键词 民俗宗教 妇女参与 性别
下载PDF
赣皖交界区域农村妇女参加民俗体育的现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俊奇 《体育科学研究》 2008年第1期42-44,共3页
为进一步了解当代农村妇女参加民俗体育活动的现状。采用走访、问卷和文献等方法,对农村妇女参加民俗体育的行为、意识、选择民俗体育活动方式等方面作了分析。研究认为:农村的贫困、农村妇女的社会地位低、农村体育的宣传力度不够,是... 为进一步了解当代农村妇女参加民俗体育活动的现状。采用走访、问卷和文献等方法,对农村妇女参加民俗体育的行为、意识、选择民俗体育活动方式等方面作了分析。研究认为:农村的贫困、农村妇女的社会地位低、农村体育的宣传力度不够,是影响农村妇女参加民俗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皖交界区域 农村妇女 民俗体育 江西 安徽
下载PDF
民间的凋敝与隐匿——以《丰乳肥臀》中的“女儿们”为中心
5
作者 赵坤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88-91,共4页
莫言的小说《丰乳肥臀》以家族史的写作方式转喻民族历史,众多人物的命运轨迹交错出20世纪的中国史。小说中的女性们,尤其是上官家的女儿们,因其生物学上的"血缘混杂性"而获得特殊的象征意义,成为代表包括破产农民、兵丁、流... 莫言的小说《丰乳肥臀》以家族史的写作方式转喻民族历史,众多人物的命运轨迹交错出20世纪的中国史。小说中的女性们,尤其是上官家的女儿们,因其生物学上的"血缘混杂性"而获得特殊的象征意义,成为代表包括破产农民、兵丁、流民,以及西方启蒙资源等整个民间社会的象喻,在叙事结构与表意功能上补充着核心主人公母亲上官鲁氏,丰富了小说叙事结构的调性。因此,她们的选择、结局、命运走向,尤其是她们在20世纪中国史里与各种现代性元素的关系,整体上暗示了民间社会的遭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乳肥臀》 女性 民间 凋敝
下载PDF
道是“泼悍”也有情——从《俊夜叉》看蒲松龄的“悍妇观”
6
作者 李锋 《淄博师专学报》 2011年第1期79-80,共2页
《俊夜叉》作为蒲松龄创作的早期作品,其主要贡献是塑造了一个"另类"的妇女形象张三姐,这是有别于传统"贤妇"的另一种"范本",表现了蒲松龄极为开明的"悍妇观"。
关键词 俊夜叉 俚曲 蒲松龄 悍妇观
下载PDF
汪曾祺小说《晚饭花集》对民间女性的诗化书写及其意义
7
作者 吕亚斐 刘广涛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100-107,共8页
笔者以《珠子灯》《晚饭花》《三姊妹出嫁》三篇小说为例,探讨汪曾祺小说《晚饭花集》对民间女性的诗化书写及其意义。汪曾祺秉持“气氛即人物”的理念,运用诗化语言与多样意象,在这些小说中塑造了三种民间女性形象。她们作为传统女性,... 笔者以《珠子灯》《晚饭花》《三姊妹出嫁》三篇小说为例,探讨汪曾祺小说《晚饭花集》对民间女性的诗化书写及其意义。汪曾祺秉持“气氛即人物”的理念,运用诗化语言与多样意象,在这些小说中塑造了三种民间女性形象。她们作为传统女性,不可避免地受制于封建观念,由于对封建文化接受程度的不同,她们的命运也迥然有别。汪曾祺既包容、悲悯带有悲剧色彩的传统女性,又推崇、欣赏充盈着人性美的传统女性;其小说中关于民间女性的诗化书写,不仅消解、补充了主流叙事,而且对思考和审视民间女性的命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晚饭花集》 民间女性 诗化书写
下载PDF
冼太夫人与俚族女权社会——兼谈民俗与民间信仰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摩人 郭凤翔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9-21,共3页
 冼夫人是南北朝至隋朝时期的岭南俚族女首领。当时的俚族尚处于母系氏族末期,女权仍受到尊重,而冼夫人家族世为岭南首领,她过人的智慧和胆略、卓越的军事才能,造成了其威服诸越的特殊地位;她与汉族太守冯宝的联姻,既起到了政治联盟和...  冼夫人是南北朝至隋朝时期的岭南俚族女首领。当时的俚族尚处于母系氏族末期,女权仍受到尊重,而冼夫人家族世为岭南首领,她过人的智慧和胆略、卓越的军事才能,造成了其威服诸越的特殊地位;她与汉族太守冯宝的联姻,既起到了政治联盟和保境安民的作用,又促进了俚汉文化交流和俚族社会的进步。俚族的民间信仰有鸡卜、石狗崇拜和铜鼓崇拜等,其冼庙祭祀和闹军坡习俗在当代具有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人文精神内涵,值得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冼夫人 俚族 女权社会 民族文化交流 民间信仰 民俗 广东
下载PDF
“村规民约”与宪法权利的冲突与衡平——以农村“外嫁女”土地权益保护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岩 冉旭东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84-86,共3页
近年来,农村"外嫁女"的土地权益屡遭侵害,反映了农村中性别歧视意识根深蒂固,许多农村妇女权利意识淡薄。村民在自治的起始阶段,依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本村实际所制定的歧视"外嫁女"的"村规民约... 近年来,农村"外嫁女"的土地权益屡遭侵害,反映了农村中性别歧视意识根深蒂固,许多农村妇女权利意识淡薄。村民在自治的起始阶段,依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本村实际所制定的歧视"外嫁女"的"村规民约",与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相违背。面临私法自治与宪法权利的价值冲突,法官必须要把"村规民约"作为一种社会事实加以客观考量,将"公序良俗"作为宪法权利介入的一种介质;乡镇政府应对所辖地区的"村规民约"进行监督检查,同时也要增强农村妇女尤其是"外嫁女"的法律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规民约 宪法权利 "外嫁女" 土地权益
下载PDF
勺子·女人与魂:论日本勺子的民间信仰
10
作者 王秀文 《大连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59-65,共7页
在日本民俗中,勺子是主妇权的象征,也是日本主妇联合会的标志。勺子具有广泛的民间传承,它在民间信仰中与山神、女性、灵魂关系密切,承载着多产富饶、平安祈福、祛病驱邪等神奇的超自然功能。勺子的神奇功能与其母体葫芦一脉相承,源于... 在日本民俗中,勺子是主妇权的象征,也是日本主妇联合会的标志。勺子具有广泛的民间传承,它在民间信仰中与山神、女性、灵魂关系密切,承载着多产富饶、平安祈福、祛病驱邪等神奇的超自然功能。勺子的神奇功能与其母体葫芦一脉相承,源于人们长久以来对其社会功能的认知与情感依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民间信仰 勺子 女人 灵魂 葫芦
下载PDF
卫藏地区民间情歌中的妇女形象评析
11
作者 普琼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13年第2期100-113,共14页
关键词 爱情 民间 妇科 创造者
下载PDF
“角落”的高度——试论林白《妇女闲聊录》的“农妇”叙事
12
作者 苏凌滢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54-58,共5页
《妇女闲聊录》是林白从女性隐秘的个人化写作走向底层民间书写的转型之作。在文本中,林白自动隐去"作者"的身份,而以"记录体"的形式,将农妇木珍的闲聊内容原原本本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粗糙与鲜活的乡野话语,既充... 《妇女闲聊录》是林白从女性隐秘的个人化写作走向底层民间书写的转型之作。在文本中,林白自动隐去"作者"的身份,而以"记录体"的形式,将农妇木珍的闲聊内容原原本本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粗糙与鲜活的乡野话语,既充分还原了底层民间世界的存在真相,又让我们得以反思既定的"男权叙事策略"与"主流文化认同"中存在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闲聊录 农妇叙事 角落 底层文化 民间世界
下载PDF
“以女性民俗实践者为中心的情境研究”探索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均霞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20,158,共10页
作为女性学与民俗学的交叉学科,女性民俗研究拥有"关于妇女"与"为了妇女"的双重使命,但以往的研究因将女性民俗实践者抽象成普遍意义上的"妇女"而导致了女性民俗实践者在研究中的缺席/失语。"以女... 作为女性学与民俗学的交叉学科,女性民俗研究拥有"关于妇女"与"为了妇女"的双重使命,但以往的研究因将女性民俗实践者抽象成普遍意义上的"妇女"而导致了女性民俗实践者在研究中的缺席/失语。"以女性民俗实践者为中心的情境研究"将女性民俗研究置于中国民俗学研究的整体框架下,通过对中国民俗学整体研究观的借鉴与反思,同时借助后现代女性主义的"情境化知识"概念以及现象社会学的相关理念,尝试构拟一种个体的女性民俗实践者及其视线在场,并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考察具体日常生活情境中的女性民俗实践者与女性民俗文化的互动关系的女性民俗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 女性民俗实践者 民俗学整体研究观 情境化知识 现象社会学
原文传递
大运河露筋女信仰的形成与流变
14
作者 王旭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22年第1期73-84,297-298,共14页
大运河露筋女信仰由地方传说演化而成。露筋传说最初的对象是一只鹿,唐代时演变为醉汉,这种转变是这一时期江淮地区生态环境发生变化,鹿的生存空间被人为侵夺的文化表象。北宋初年,醉汉演变成孝女。北宋中期,当地士人王令始将露筋女与... 大运河露筋女信仰由地方传说演化而成。露筋传说最初的对象是一只鹿,唐代时演变为醉汉,这种转变是这一时期江淮地区生态环境发生变化,鹿的生存空间被人为侵夺的文化表象。北宋初年,醉汉演变成孝女。北宋中期,当地士人王令始将露筋女与贞节观念联系起来,但影响不大。真正塑造起露筋女贞节烈女形象的是书法家米芾,很多文人士子通过临摹学习其《露筋之碑》而熟知露筋故事。到了南宋,露筋贞女的形象已被广泛接受,并被宣扬成女性道德的典范。明清时期,露筋女由人成神,并被赋予了护漕保运,护佑商旅,保护当地居民的职能,这与黄河夺淮之水“合五为一”导致淮扬运河水环境的变化有关。随着国家对漕运事业的重视及来往商贩、客旅和当地居民的现实需求,露筋女的地位迅速得到提升,表现在修缮祠庙,钦赐庙额,敕加封号,添名加姓,加强与其他全国性女性神灵的联系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筋女 大运河 《露筋之碑》 民间传说 民间信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