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积极型追随力:概念、结构、量表开发与Rasch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毅 彭坚 路红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5-124,共10页
积极型追随力是指成功、有效的追随者在拥护领导并努力实现共同积极目标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积极心理、行为和关系特征的综合体。本研究通过开放式问卷和访谈法搜集有关积极型追随力的条目,运用因素分析探索并验证了积极型追随力的四维结... 积极型追随力是指成功、有效的追随者在拥护领导并努力实现共同积极目标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积极心理、行为和关系特征的综合体。本研究通过开放式问卷和访谈法搜集有关积极型追随力的条目,运用因素分析探索并验证了积极型追随力的四维结构:支持力、沟通力、进取心和忠诚度。为了编制一份具有客观测量特性的追随力量表,研究以905名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Rasch模型对积极型追随力量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修正评分等级后的量表具有较好的分离信度,数据与模型拟合良好,残差主成份分析验证了追随力四个分量表的单向度性,量表试题梯难度与受试者追随力水平对应分布合理。研究厘清了积极型追随力的概念议题,并开发了一份具有较好信效度的量表,使客观测量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随力 RASCH模型 因素分析 追随力量表
下载PDF
大学生课堂参与类型与学业收获——基于追随力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杨娟 邵凡 泽仁江增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4-111,共8页
课堂参与是学生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大学生课堂参与类型及其对学业收获的影响对保障高等教育质量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使用2018年“中国大学生学习发展与追踪研究”调查的A院校数据,以追随力模型为基础,探究大学生课堂参与类型及其与... 课堂参与是学生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大学生课堂参与类型及其对学业收获的影响对保障高等教育质量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使用2018年“中国大学生学习发展与追踪研究”调查的A院校数据,以追随力模型为基础,探究大学生课堂参与类型及其与学业收获的关系。研究发现:六成以上大学生不具有积极的课堂参与行为;在课堂参与类型方面,好好型占8.9%,绵羊型占38.3%,疏离型占26.1%,明星型占26.7%;大学生课堂参与类型对学业收获有显著影响。高校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应深入理解和分析大学生课堂参与类型,采取不同措施提升其学业收获,保障教育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参与 参与类型 学业收获 追随力模型
下载PDF
基于压力源-情绪模型的网络闲散行为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聂婷 丘腾峰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6-693,共8页
基于压力源-情绪模型,通过323份中国内地员工问卷数据,探讨了组织公平感与角色压力影响员工网络闲散行为的心理认知机制与边界条件。通过PLS偏最小二乘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员工组织公平感对网络闲散行为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员工角色压... 基于压力源-情绪模型,通过323份中国内地员工问卷数据,探讨了组织公平感与角色压力影响员工网络闲散行为的心理认知机制与边界条件。通过PLS偏最小二乘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员工组织公平感对网络闲散行为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员工角色压力对网络闲散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情绪耗竭中介了上诉两者之间的关系,积极追随特质在角色压力与网络闲散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源-情绪模型 组织公平感 角色压力 情绪耗竭 网络闲散行为 积极追随
下载PDF
二元理论视角下的领导内隐追随原型——基于创新团队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典 曹春明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8-102,123,共6页
结合个体二元性理论最新研究进展,审视组织情境对创新团队领导心目中理想下属原型的差异性影响。对380名创新团队领导进行调查并使用秩和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发现,情境差异致使领导抽象层和具体层IFTs原型均产生差异,领导感知的... 结合个体二元性理论最新研究进展,审视组织情境对创新团队领导心目中理想下属原型的差异性影响。对380名创新团队领导进行调查并使用秩和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发现,情境差异致使领导抽象层和具体层IFTs原型均产生差异,领导感知的外部环境动态性会强化其对下属创新思维、互惠信念以及突破式创新行为的期待,内部任务规范化会强化其对下属创新思维、自我效能以及渐进式创新行为的期待,环境竞争性与决策权限不产生显著性影响;女性领导更注重创新思维,成熟领导会同时期待突破式与渐进式创新行为,而更大规模团队领导会偏爱渐进式创新行为。研究揭示了个体二元性在领导心目中的内隐原型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內隐追随理论 原型 组织情境 二元心智模式 创新行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