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ecies Identification of Mealie Meal Spoilage Organisms and Pathogenic Bacteria from Selected Food Stores in Lusaka District of Zambia
1
作者 Adeyemo Dayo Omodele Hang’Ombe Bernard Mudenda +1 位作者 John Bwalywa Muma Musso Munyeme 《Ope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020年第8期225-232,共8页
<strong>Background</strong>: Mealie Meal is one of the by-products of maize from dry milling. It constitutes more significant part of the daily diet of growing population of the Lusaka District of Zambia. ... <strong>Background</strong>: Mealie Meal is one of the by-products of maize from dry milling. It constitutes more significant part of the daily diet of growing population of the Lusaka District of Zambia. However, reported cases of a cholera outbreak in October 2017-May 2018 were attributed to water contamination in the households of Lusaka. Hitherto there is no previous study or documented data for gastroenteritis caused by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from food stores. <strong>Aim</strong>: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e study was to carry out species identification of Mealie meal spoilage organisms and pathogenic bacteria from selected food stores in Lusaka district from September 2019-March 2020. Crosssectional survey was conducted for food spoilage organisms and pathogenic bacteria of packaged maize meal flour from a selected food store. The number of packaged Mealie meal samples from selected food stores included in the study was 143 samples. Samples were obtained by a simple stratified random selection from food stores in Lusaka District. Thus Mealie Meal samples bought from Street food vendors were 96 (67%), Shops—30 (21%), Malls—17 (11.9%). Subsequently isolation by spread and pour plate methods, and species identification of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by Cell Culture processes coupled to microbial morph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was performed. Microsoft Office Excel (version 2007) Spreadsheet was employed for the categorical data analysis and summarized graphical presentation of data. Laboratory findings revealed: Spoilage organisms—<em>Aspergillum</em> species, <em>Mucor</em> Species, <em>Candida</em> Species, <em>Clostridium</em> Species and <em>Bacillus</em> Species;Pathogenic Bacteria Species—<em>Clostridium perfringens</em>, <em>Staphylococcus aureus</em>, <em>Clostridium tetani</em>, <em>Bacillus</em>, <em>Escherichia coli</em>, <em>Pseudomonas aeruginosa</em> and <em>Yesinia pestis</em>. It can be established from the laboratory results earlier mentioned that the food poisoning outbreak could evolve from food stores in Lusaka district apart from water contam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alie Meal Lusaka District Food Safety spoilage Organisms and pathogenic bacteria
下载PDF
Recent developments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and their metabolites on foodborne pathogens and spoilage bacteria:Facts and gaps 被引量:1
2
作者 Hafize Fidan Tuba Esatbeyoglu +6 位作者 Vida Simat Monica Trif Giulia Tabanelli Tina Kostka Chiara Montanari Salam A.Ibrahim FatihÖzogul 《Food Bioscience》 SCIE 2022年第3期1312-1329,共18页
Lactic acid bacteria(LAB)are common microorganisms found in various ecosystems including in plants,fermented foods,and the human body.Exploring the biodiversity of lactic acid microflora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LAB is... Lactic acid bacteria(LAB)are common microorganisms found in various ecosystems including in plants,fermented foods,and the human body.Exploring the biodiversity of lactic acid microflora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LAB is a new approach to form a variety of starter communities to create innovative nutritional food matrices.There has been growing interest in LAB isolated from non-dairy environments as these bacteria exhibit significant metabolic diversity and have unique taste-forming activities.Disease may be prevented,or treated by LAB but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 conditions with LAB is highly dependent on the host's microbiome and diet and varies in both effectiveness and side effects from individual to individual.Future perspectives on the study of LAB may be related to the expansion of our knowledge in the fields of genetics and genetic engineering.The application of genetic science may help to improve existing strains and develop new strains with characteristics designed for specific purposes.Therefore,the preservative effects of LAB and their metabolites,as well as their interaction on the growth of food borne pathogens and food spoilage microorganisms were elucidated.In addition,the competitive models for microbial growth between LAB and other microorganisms as well as the role of LAB in the elimination of toxic compounds in food products were discussed.Moreover,the review provided an overview of the risks and benefits of using LAB in the food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tic acid bacteria Starter culture Fermented products food-borne pathogens Microbial interaction
原文传递
植物精油纳米乳液对肉源腐败菌和致病菌的抑菌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郭玮 刘苗苗 +5 位作者 潘越 冯明星 姚现琦 张欢 黄峻榕 曹云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468-475,共8页
植物精油是一类天然的抑菌剂,能够有效抑制多种肉源腐败菌和致病菌,在肉类工业中应用前景广泛。纳米乳液作为一种纳米级包埋系统,在改善精油的水溶性、稳定性和抑菌活性方面有明显效果,目前已成为肉类防腐保鲜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本... 植物精油是一类天然的抑菌剂,能够有效抑制多种肉源腐败菌和致病菌,在肉类工业中应用前景广泛。纳米乳液作为一种纳米级包埋系统,在改善精油的水溶性、稳定性和抑菌活性方面有明显效果,目前已成为肉类防腐保鲜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本文介绍了植物精油纳米乳液的构建方法(乳化方式、乳化剂)、基本特性(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重点探讨了植物精油纳米乳液对肉源腐败菌和致病菌的抑菌活性、影响因素(精油种类、乳化方式、乳化剂、乳液粒径和微生物种类),及其通过靶向结合、持续释放、被动运输等提高纯精油抑菌活性的内在机制,以期为植物精油纳米乳液在肉制品防腐保鲜中的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纳米乳液 肉源腐败菌和致病菌 抑菌作用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水产品中致病与腐败菌的群体感应抑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檀茜倩 裴建博 +4 位作者 崔方超 李秋莹 吕欣然 孙彤 励建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70-278,共9页
水产品因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其易受细菌污染导致腐败变质,给消费者带来食用安全风险。现阶段研究证实细菌致腐和毒力的发挥多受到群体感应系统调控,因此利用群体感应抑制剂干扰细菌群体感应系统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细菌控制手段... 水产品因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其易受细菌污染导致腐败变质,给消费者带来食用安全风险。现阶段研究证实细菌致腐和毒力的发挥多受到群体感应系统调控,因此利用群体感应抑制剂干扰细菌群体感应系统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细菌控制手段。越来越多的群体感应抑制剂在微生物、植物、动物中被发现。随着生物工程、化学信息学和纳米技术的发展,通过人工设计也合成了多种新型群体感应抑制剂。因此,本文首先概述几种常见水产品食源性致病菌和腐败菌的群体感应系统类型及其对毒力因子的调控方式,并着重从微生物源、植物源、动物源和人工合成几个角度对相应群体感应抑制剂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基于细菌群体感应系统控制水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抑制剂 食源性致病菌 腐败菌 水产品保鲜 水产品安全
下载PDF
光动力杀菌技术及其杀灭食源性有害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郑双芝 王晓迪 +2 位作者 张蕾 朱军莉 陆海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321-328,共8页
光动力杀菌技术(photodynamic anti-microbial technology,PDAT)是一种基于光源、光敏剂和分子氧组合的非热杀菌技术。随着耐药性病原菌和腐败菌的出现,开发应用新型安全高效的杀菌技术迫在眉睫。由于PDAT的多靶点作用模式,其被认为是... 光动力杀菌技术(photodynamic anti-microbial technology,PDAT)是一种基于光源、光敏剂和分子氧组合的非热杀菌技术。随着耐药性病原菌和腐败菌的出现,开发应用新型安全高效的杀菌技术迫在眉睫。由于PDAT的多靶点作用模式,其被认为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有害微生物控制方法。文章主要对光动力技术中光敏剂与光源的选择、杀菌效果、杀菌作用原理及其在不同种类食品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为PDAT对食源性病原菌和腐败菌的杀灭及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 作用机制 腐败菌 病原微生物 食品基质
下载PDF
肉品与屠宰场环境细菌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梦竹 邓森荣 +3 位作者 康桦华 魏琦麟 涂杜 徐志宏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10期53-55,共3页
屠宰场生产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即使环境达到食品安全卫生标准,屠宰后的猪肉中仍不可避免地被环境微生物所污染。通过大量采集屠宰场环境样品和屠宰场生猪肉产品样品,分离、培养与鉴定环境样品和猪肉样品中的微生物,对比分析两种样... 屠宰场生产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即使环境达到食品安全卫生标准,屠宰后的猪肉中仍不可避免地被环境微生物所污染。通过大量采集屠宰场环境样品和屠宰场生猪肉产品样品,分离、培养与鉴定环境样品和猪肉样品中的微生物,对比分析两种样品中的微生物培养及鉴定结果可知,屠宰场猪肉产品上的微生物与屠宰场环境中的微生物之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 屠宰场 致病菌 腐败菌 相关性
下载PDF
淡水养殖罗非鱼中病原菌和腐败菌的分离与鉴定初探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寿春 周康 +3 位作者 钟赛意 李平兰 马长伟 彭朝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27-331,共5页
本实验分析了刚捕获淡水养殖罗非鱼的体表黏液、腮、肠道、腐败肉和养殖池水的细菌菌相,结果表明,以上样品的菌落总数分别为1.0×103CFU/cm2、2.2×103CFU/g、1.4×105CFU/g、5.4×107CFU/g和2.6×104CFU/ml;共分离... 本实验分析了刚捕获淡水养殖罗非鱼的体表黏液、腮、肠道、腐败肉和养殖池水的细菌菌相,结果表明,以上样品的菌落总数分别为1.0×103CFU/cm2、2.2×103CFU/g、1.4×105CFU/g、5.4×107CFU/g和2.6×104CFU/ml;共分离出353株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池水和新鲜鱼体的优势菌为芽孢杆菌、肠杆菌科、弧菌科,其主导地位随样品不同而有所差异,还有少量假单胞菌属、肠球菌属、葡萄球菌属等。腐败肉中的菌相较单一,优势菌为洋葱假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和短芽孢杆菌,迟钝爱德华菌和克吕沃尔菌属少量。同时参照GB和SN标准对刚捕获罗非鱼的体表黏液、腮、肠道中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鱼体中检出大肠埃希氏菌、粪链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未检出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等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菌相 病原菌 腐败菌
下载PDF
猪肉中有害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顾赛麒 王锡昌 +1 位作者 刘源 赵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32-335,共4页
近年来,猪肉品质和安全性问题已经成为人们的关注热点之一。本文主要探讨了猪肉中的有害微生物这一影响猪肉品质和安全性的生物学因素,同时全面研究了猪肉中的病原菌和腐败菌等有害微生物的来源、种类、特性等,为今后能进一步研发出有... 近年来,猪肉品质和安全性问题已经成为人们的关注热点之一。本文主要探讨了猪肉中的有害微生物这一影响猪肉品质和安全性的生物学因素,同时全面研究了猪肉中的病原菌和腐败菌等有害微生物的来源、种类、特性等,为今后能进一步研发出有效监测猪肉品质、保障肉品安全性的新型模型和检测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 病原微生物 腐败微生物 来源 种类 特性
下载PDF
市售食用菌鲜品外源细菌的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琼英 高巍 +4 位作者 赵梦然 邬向丽 陈强 曲积彬 黄晨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80-85,共6页
目前,市售食用菌鲜品大多保藏于常温条件下,食用菌因营养丰富、表面组织鲜嫩而更易滋生外源微生物。以市售常温保藏的金针菇、杏鲍菇、蟹味菇鲜品为材料,分析货架期内其外源细菌数量、种类、群落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食用菌在货... 目前,市售食用菌鲜品大多保藏于常温条件下,食用菌因营养丰富、表面组织鲜嫩而更易滋生外源微生物。以市售常温保藏的金针菇、杏鲍菇、蟹味菇鲜品为材料,分析货架期内其外源细菌数量、种类、群落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食用菌在货架期内外源细菌数量明显增加,货架期5 d蟹味菇增长了29倍,金针菇、杏鲍菇分别增长了417、4 116倍。外源细菌种类及相对丰度在货架期呈动态变化,表现为优势菌在货架期1~5 d能够被检测到,蟹味菇假单胞菌属丰度增加和金针菇乳球菌属丰度降低。Shannon指数表明在货架期内,金针菇外源细菌多样性明显低于杏鲍菇和蟹味菇。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种食用菌各自在不同货架期内菌群结构呈现相似性,蟹味菇和杏鲍菇外源细菌菌群结构存在一定的相似性,金针菇外源细菌菌群结构与蟹味菇和杏鲍菇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架期 高通量测序法 多样性 致病菌 腐败菌
下载PDF
鲜切果蔬抗菌物质与抗菌包装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0
作者 刘勇 严志鹏 +1 位作者 陈杭君 邵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89-294,共6页
针对鲜切果蔬易出现腐败微生物和食源性致病菌生长繁殖的问题,文章综述了鲜切果蔬抗菌包装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果蔬中存在的腐败微生物和致病菌,介绍了3大类用于鲜切果蔬包装中的抗菌物质(有机抗菌剂、无机抗菌剂和天然抗菌剂),并详细... 针对鲜切果蔬易出现腐败微生物和食源性致病菌生长繁殖的问题,文章综述了鲜切果蔬抗菌包装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果蔬中存在的腐败微生物和致病菌,介绍了3大类用于鲜切果蔬包装中的抗菌物质(有机抗菌剂、无机抗菌剂和天然抗菌剂),并详细总结了3种抗菌包装的形式(抗菌涂层包装、抗菌薄膜包装和抗菌小袋包装)及其释放机制。鲜切果蔬抗菌包装与其他保鲜手段联用,将产生巨大的应用价值,抗菌包装也将朝着更加绿色、安全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果蔬 抗菌包装 腐败菌 食源性致病菌
下载PDF
乳酸菌生物保鲜在水产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吕欣然 白凤翎 励建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0-345,共6页
腐败和致病微生物是导致水产品腐败和食用安全的主要因素,由于物理化学微生物控制技术在鲜活和微加工水产品应用受到限制,致使生物保鲜技术在食品领域悄然兴起。本文对水产品中的细菌菌相构成,生物保鲜技术和乳酸菌生物保护剂在水产品... 腐败和致病微生物是导致水产品腐败和食用安全的主要因素,由于物理化学微生物控制技术在鲜活和微加工水产品应用受到限制,致使生物保鲜技术在食品领域悄然兴起。本文对水产品中的细菌菌相构成,生物保鲜技术和乳酸菌生物保护剂在水产品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重点阐述冷冻和鲜活水产品中的乳酸菌来源、控制目标微生物和乳酸菌抑菌机制以及在水产品中的应用前景,旨在进一步开发乳酸菌生物保护剂在水产品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乳酸菌 腐败菌 致病菌 生物保护剂
下载PDF
乳酸钠对肉及肉类食品中腐败菌和致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2
作者 姚远 董庆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78-383,共6页
乳酸钠作为一种天然、无毒、稳定的食品防腐剂,在肉类工业中广泛应用,其在减少胴体污染、降低细菌总数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文章概括了乳酸钠的抑菌机理及抑菌效果影响因素,重点探讨了乳酸钠单独使用及与其他防腐剂... 乳酸钠作为一种天然、无毒、稳定的食品防腐剂,在肉类工业中广泛应用,其在减少胴体污染、降低细菌总数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文章概括了乳酸钠的抑菌机理及抑菌效果影响因素,重点探讨了乳酸钠单独使用及与其他防腐剂联用对肉及肉类食品中常见腐败菌和致病菌的抑制作用,例如铜绿假单胞菌、单增李斯特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等,从而延长肉及肉类食品的货架期。乳酸钠作为一种新型无毒无害肉及肉类食品防腐剂,正越来越受到食品行业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钠 食品防腐剂 抑制 腐败菌 致病菌
下载PDF
乳品污染菌的基因组学研究及其在生产控制上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丽群 国立东 《中国乳品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2-45,共4页
以全线乳品生产中常见的病原菌和腐败菌为研究对象,对其基因组学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同时对用于检测、定量和监测乳制品环境中存在的病原菌和腐败菌的基因组相关方法加以总结。
关键词 病原菌 腐败菌 基因组学 安全
下载PDF
几种抑菌剂对腊肉原料肉的减菌化效应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艳杰 许杨 张泓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65-169,共5页
为了研究几种抑菌剂对腊肉原料肉中腐败菌和致病菌的减菌化效果,选用食用酒精(Edible alcohol,EA)、次氯酸钠(NaClO)、乳酸链球菌素(Nisin)、蛋壳粉末(Eggshell powder,EP)和贝壳碳酸钙(Scallop shell calcium carbonate,SCC)五种抑菌... 为了研究几种抑菌剂对腊肉原料肉中腐败菌和致病菌的减菌化效果,选用食用酒精(Edible alcohol,EA)、次氯酸钠(NaClO)、乳酸链球菌素(Nisin)、蛋壳粉末(Eggshell powder,EP)和贝壳碳酸钙(Scallop shell calcium carbonate,SCC)五种抑菌剂对腊肉原料肉进行抑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抑菌剂的复合使用比单独使用的抑菌效果显著。EA+NaClO+Nisin+EP+SCC组合抑菌效果显著,使菌落总数从5.95lg(cfu·g-1)降至3.35lg(cfu·g-1)(p<0.05)。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最显著的是NaClO+Nisin+EP+SCC组合,大肠杆菌数从4.95lg(cfu·g-1)降至2.51lg(cfu·g-1)(p<0.05)。EA+Nisin+EP+SCC组合对单增李斯特菌和酵母菌有很强的减菌化效果,分别从4.53lg(cfu·g-1)和4.20lg(cfu·g-1)降至1.71lg(cfu·g-1)(p<0.05)和1.94lg(cfu·g-1)(p<0.05)。EA+NaClO+EP+SCC组合则具有广谱的抑菌效果,使金黄色葡萄球菌数由4.67lg(cfu·g-1)降至1.74lg(cfu·g-1)(p<0.05),沙门氏菌从4.30lg(cfu·g-1)减少至1.42lg(cfu·g-1)(p<0.05)以及根霉菌从4.13lg(cfu·g-1)降至2.22lg(cfu·g-1)(p<0.05)。因此,和单独使用一种抑菌剂相比,几种抑菌剂复合使用比单独使用抑菌作用显著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腊肉原料肉 抑菌剂 腐败菌和致病菌 减菌化
下载PDF
卤鸭脖中优势腐败菌和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晓红 李嘉文 +1 位作者 翟平平 李睿 《肉类工业》 2012年第6期32-34,共3页
通过传统平板培养和16S rDNA扩增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武汉某熟食企业鸭脖中优势腐败菌进行初步分析,为食品的保藏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卤鸭脖中的优势腐败菌主要为巴黎链球菌和大肠艾希氏菌。它们可能是造成鸭脖腐败的主要原因。采用... 通过传统平板培养和16S rDNA扩增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武汉某熟食企业鸭脖中优势腐败菌进行初步分析,为食品的保藏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卤鸭脖中的优势腐败菌主要为巴黎链球菌和大肠艾希氏菌。它们可能是造成鸭脖腐败的主要原因。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富集培养后,提取DNA,进行PCR扩增,检测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检出结果均为阴性。采用平板分离可检出肺炎克雷伯氏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脖 优势腐败菌 致病菌 16S rDNA-PCR 平板分离
下载PDF
应用噬菌体控制假单胞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婷 温慧 +2 位作者 满都拉 陈忠军 孙子羽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661-666,共6页
假单胞菌属细菌中的部分菌株是动植物和人类的致病菌,也是食品的腐败菌,会导致动植物和人类的高死亡率和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噬菌体作为一种细菌性病毒,特异性高、自我增殖快且无副作用。这些特性使其成为了解决细菌性问题的新思路和... 假单胞菌属细菌中的部分菌株是动植物和人类的致病菌,也是食品的腐败菌,会导致动植物和人类的高死亡率和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噬菌体作为一种细菌性病毒,特异性高、自我增殖快且无副作用。这些特性使其成为了解决细菌性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本文就利用噬菌体防控假单胞菌属致病菌和腐败菌在食品、水产、植物、医疗等方面的研宂和应用进行综述,以便为后期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菌 噬菌体 致病菌 腐败菌
下载PDF
引起哈密瓜采后腐败变质的病原菌分离鉴定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馨馨 宁明 +3 位作者 张琴 蔡文超 单春会 唐凤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25-335,共11页
为了调查微生物与哈密瓜采后腐败变质的关系,采用传统微生物培养技术研究不同温度保藏过程中哈密瓜表皮可培养微生物动态变化。研究发现,造成哈密瓜采后贮藏期间腐烂的主要病原菌包括镰刀属、链格孢属、青霉属,此外还有葡萄球菌属等。... 为了调查微生物与哈密瓜采后腐败变质的关系,采用传统微生物培养技术研究不同温度保藏过程中哈密瓜表皮可培养微生物动态变化。研究发现,造成哈密瓜采后贮藏期间腐烂的主要病原菌包括镰刀属、链格孢属、青霉属,此外还有葡萄球菌属等。青霉菌和镰刀菌是引起哈密瓜在低温贮藏或冷藏运输过程中导致其腐烂的优势病原菌。本研究说明哈密瓜的腐败是单一致病菌与多种致病菌种之间的相互作用的错综复杂的现象。本研究有助于了解哈密瓜贮藏期间的微生物群落动态。为限制病原菌的生长以延长哈密瓜的保质期,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监测与哈密瓜分离的腐败相关物种的特定特征,这将为哈密瓜采后保鲜技术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瓜 保鲜 病原菌 腐败
下载PDF
国内外鱼和鱼制品的气调保鲜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翁丽萍 钟立人 戴志远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0-163,共4页
气调保鲜包装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氧化反应,从而延长食品货架期。延长的能力取决于食品种类、脂肪含量、原细菌数、混合气体的组成、气体和食品的体积比,最重要的是储藏温度。鱼制品的货架期受微生物活性的限制,有些高脂鱼或超低温储... 气调保鲜包装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氧化反应,从而延长食品货架期。延长的能力取决于食品种类、脂肪含量、原细菌数、混合气体的组成、气体和食品的体积比,最重要的是储藏温度。鱼制品的货架期受微生物活性的限制,有些高脂鱼或超低温储藏的鱼制品受微生物作用的影响很小。另外,MAP制品的微生物安全是首要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调保鲜 腐败 微生物安全
下载PDF
食源性致病菌和腐败菌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傅志丰 周鹤 +2 位作者 张国利 许文蓓 张文丽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59-865,共7页
食源性致病菌和腐败菌污染一直是引发食品安全事件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检测方法虽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需培养及生化实验,耗费时间长且操作较复杂,开发高效、快速的检测方法对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一些新方法、... 食源性致病菌和腐败菌污染一直是引发食品安全事件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检测方法虽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需培养及生化实验,耗费时间长且操作较复杂,开发高效、快速的检测方法对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一些新方法、新技术逐渐被运用,比传统培养法检测时间更短、效率更高、特异性更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本文综述了食源性致病菌和腐败菌快速检测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纸片法、流式细胞术、阻抗法、腺苷三磷酸荧光法、光谱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免疫学检测法及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等,着重论述了各种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应用状况及发展方向,为致病菌和腐败菌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的预防及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和腐败菌 食品安全 快速检测
下载PDF
Bacteriocins as antimicrobial and preservative agents in food:Biosynthesis,s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被引量:5
20
作者 Deepak Kumar Verma Mamta Thakur +11 位作者 Smita Singh Soubhagya Tripathy Alok Kumar Gupta Deepika Baranwal Ami R.Patel Nihir Shah Gemilang Lara Utama Alaa Kareem Niamah M´onica L.Ch´avez-Gonz´alez Carolina Flores Gallegos Cristobal Noe Aguilar Prem Prakash Srivastav 《Food Bioscience》 SCIE 2022年第2期749-771,共23页
Emerging evidence shows the trend of using safe and natural preservatives like bacteriocins in food processing.The increasing demand by the food industry to extend keeping quality and prevent spoilage of various food ... Emerging evidence shows the trend of using safe and natural preservatives like bacteriocins in food processing.The increasing demand by the food industry to extend keeping quality and prevent spoilage of various food products has appealed for new preservatives and new methods of conservation.Further,to discover the novel spectrum of antimicrobial compounds that could effectively battle food-borne pathogens,bacteriocins have been intensively studied in the last few years.Recently,great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application of lactic acid-bacterial bacteriocins targeting food spoilage-causing or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with no significant side effects.Different mechanisms of action like pore-formation,retarding cell-wall/nucleic acid/protein synthesis have been proposed and described for diverse bacteriocins.Therefore,the syntheses,purification of bacteriocins in addition to their applications as antimicrobial and preservative agents in food processing are reviewed in detail.The review will also discuss the preservative effect of bacteriocins and their combinations having multiple modes of action(hurdle approach)to reduce the microbial load as well as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tic acid bacteria BACTERIOCINS PRESERVATIVE food-borne pathogens Food process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