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ot and Foot Rot Diseases of Winter Wheat Grown in Conventional and Organic Systems
1
作者 Jozef Tyburski Tomasz Kurowski Ewa Adamiak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 2014年第3期1-8,共8页
The object of the study was fungous diseases occurring on roots, leave sheaths and stem base of winter wheat in the two opposing cropping systems (organic and conventional). The observations were made in vegetation pe... The object of the study was fungous diseases occurring on roots, leave sheaths and stem base of winter wheat in the two opposing cropping systems (organic and conventional). The observations were made in vegetation periods (2007-2009) in the fields of winter wheat in northern Poland. Every year on each plot of compared farming systems root rot occurred (Fusarium spp., Gaeumannomyces graminis and other fungi). For the period of 3 years the degree of disease injury on the roots of winter wheat grown in the conventional system in the vegetation period increased, while in the organic one remained on pretty the same level. On average a lot more affected roots, especially in the flowering stage, occurred on the winter wheat grown in the conventional system. Fusarium foot rot (Fusarium spp.) developed on the wheat during the entire vegetation period. It was the most dangerous root and foot rot disease (the highest indexes of injury). The mean degree of disease injury on leave sheath was on pretty the same level in the two farming systems, although in investigated vegetation periods differed a lot, whereas at the bases of stems the pathogen was on the higher level on the wheat in the conventional system. Also eyespot (Tapesia yallude) developed in the entire vegetation period of the winter wheat, but its intensity was much lower than in case of fusarium foot rot. Leave sheaths of the wheat grown in the conventional system were slightly stronger affected than those grown in the organic system. In the flowering stage the intensity of the disease in both farming systems became equal, while in the wax maturity it was considerably higher in the conventional system. Sharp eyespot (Rhizoctonia spp.) appeared relatively late and occurred only in two years of investigation. The intensiveness of the disease was definitely higher on the organic plots. Among the affected roots, taken in the stem elongation stage, from the organic system 28 cultures of fungi were isolated, and from the conventional one 24 colonies. Cereals pathogenic fungi amounted 35.8% of isolates obtained from the organic system and as many as 66.7% from the conventional system. Among the affected roots, taken in the flowering stage, from the organic system 68 cultures of fungi were isolated in all, and from the conventional one 25 colonies. Cereals pathogenic fungi amounted 38.2% of isolates obtained from the organic system and 56.0% from the conventional system. Among the affected stem bases, taken in the wax maturity stage, from the organic system 56 cultures of fungi were isolated in all, and from the conventional one 52 colonies. Cereals pathogenic fungi amounted 48.4% of isolates obtained from the organic system and 53.6% from the conventional system. In the case of all root and foot rot diseases of wheat grown in the organic system, an advantageous influence of greater biodiversity and number of various fungi species living in root proximity was noticed as opposed to the conventional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ter Wheat ROOT and foot rot DISEASES ORGANIC FARMING CONVENTIONAL FARMING
下载PDF
20种卵菌杀菌剂对海南万宁胡椒瘟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
2
作者 高圣风 付华菲 +6 位作者 海龙 苟亚峰 孙世伟 刘世超 薛超 田甜 温思为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85-1092,共8页
胡椒Piper nigrum L.是我国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胡椒瘟病是危害其生产的第一大病害。为了明确胡椒主产区海南万宁瘟病病原菌种类,筛选具有防控潜力的杀菌剂,本研究采用形态特征和ITS序列特异性相结合的方法,对采自海南万宁的7株胡椒瘟... 胡椒Piper nigrum L.是我国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胡椒瘟病是危害其生产的第一大病害。为了明确胡椒主产区海南万宁瘟病病原菌种类,筛选具有防控潜力的杀菌剂,本研究采用形态特征和ITS序列特异性相结合的方法,对采自海南万宁的7株胡椒瘟病样品进行病菌的分离鉴定,并采用生长速率法检测我国当前登记的20种杀卵菌剂对其菌丝生长的室内毒力。结果发现,3株从海南万宁地区分离的胡椒瘟病菌均为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20种卵菌杀菌剂中抑制胡椒瘟病菌菌丝生长活性最高的是吡唑醚菌酯、氟啶胺、福美双、烯酰吗啉、氰霜唑、甲霜灵等药剂,EC_(50)<1μg/mL;其次是喹啉铜、百菌清、代森锰锌、代森锌、氢氧化铜等药剂,1μg/mL<EC_(50)<10μg/mL;然后是氧化亚铜、王铜、嘧菌酯、香芹酚、霜脲氰、小檗碱等药剂,10μg/mL<EC_(50)<50μg/mL;几丁聚糖和三乙膦酸铝最低,EC_(50)>300μg/mL。该结果可为热带辣椒疫霉机理研究和防控技术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瘟病 辣椒疫霉 病原鉴定 杀卵菌剂 毒力 敏感性
下载PDF
新疆巴音布鲁克羊腐蹄病的细菌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3
3
作者 丁剑 古丽娜尔 +4 位作者 张继红 许健 于伟伟 史慧君 肖开提 《草食家畜》 2023年第2期38-41,53,共5页
【目的】为了解新疆巴音布鲁克羊坏死杆菌致病性,【方法】2020-2022年采集和静县患病羊腐烂蹄肢部等病理组织样品60份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采用人工感染试验和细菌鉴定仪、高效液相质谱仪分别对其进行致病性检测和细菌鉴定。【结果】巴... 【目的】为了解新疆巴音布鲁克羊坏死杆菌致病性,【方法】2020-2022年采集和静县患病羊腐烂蹄肢部等病理组织样品60份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采用人工感染试验和细菌鉴定仪、高效液相质谱仪分别对其进行致病性检测和细菌鉴定。【结果】巴音布鲁克羊腐蹄病共分离到坏死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3株致病菌,为混合感染。3株菌均可引起小鼠死亡,对小鼠的致死率为46.67%。【结论】新疆和静县巴音布鲁克羊羊群中腐蹄病流行较为普遍,做好圈舍卫生消毒工作,对控制腐蹄病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音布鲁克羊 腐蹄病 细菌分离 细菌鉴定
下载PDF
新疆和静县羊腐蹄病细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4
作者 肖开提 丁剑 +7 位作者 古丽娜尔 李爽 范冰洁 张思岚 付强 许健 史慧君 刘亚涛 《草食家畜》 2023年第4期34-40,共7页
【目的】为了解新疆和静县草原放牧羊腐蹄病致病原因,【方法】2020-2022年采集和静县额勒乌鲁乡夏季草场放牧患腐烂蹄病羊蹄部组织病料和棉拭子样品60份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采用细菌分离、细菌学生化反应、动物实验、药敏试验,细菌鉴... 【目的】为了解新疆和静县草原放牧羊腐蹄病致病原因,【方法】2020-2022年采集和静县额勒乌鲁乡夏季草场放牧患腐烂蹄病羊蹄部组织病料和棉拭子样品60份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采用细菌分离、细菌学生化反应、动物实验、药敏试验,细菌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结果】对采集病料进行细菌学分离,共分离到6株细菌混合感染,分别对各菌株进行动物实验,其中3株菌均可引起小鼠死亡,对小鼠的致死率80%。细菌鉴定3株菌分别为坏死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通过荧光PCR鉴定方法确定病料中有节瘤拟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4株菌共同对丁胺卡那、头孢西丁、氧氟沙星、氟苯尼考敏感,对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头孢吡肟、头孢噻吩敏感性不同,对链霉素、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卡那霉素、头孢呋辛、阿奇霉素、磺胺甲基嘧啶、头孢他啶耐药。【结论】新疆和静县额勒乌鲁乡羊腐蹄病是多种细菌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明确了主要病原菌及其敏感药物,并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加其他药物开展治疗,病羊痊愈,为该地区羊腐蹄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音布鲁克羊 腐蹄病 细菌鉴定 耐药分析
下载PDF
羊腐蹄病的诊治体会 被引量:3
5
作者 文亚洲 豆伟涛 +1 位作者 张江 张国斌 《畜牧兽医杂志》 2023年第3期142-144,共3页
羊腐蹄病主要是导致蹄部发生化脓、溃疡,出现跛行,呈现出发病率较高,感染性很快的特点。本文主要以一起羊腐蹄病的诊断与治疗为重点进行报告,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综合防治措施,旨在引导广大养殖者借鉴参考,做好该病的防治工作,减少养殖经... 羊腐蹄病主要是导致蹄部发生化脓、溃疡,出现跛行,呈现出发病率较高,感染性很快的特点。本文主要以一起羊腐蹄病的诊断与治疗为重点进行报告,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综合防治措施,旨在引导广大养殖者借鉴参考,做好该病的防治工作,减少养殖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腐蹄病 诊治 体会
下载PDF
小麦茎基褐腐病病原菌组成及其致病力研究 被引量:43
6
作者 李伟 陈莹 +3 位作者 张晓祥 张伯桥 于汉寿 陈怀谷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0-175,共6页
为明确小麦茎基褐腐病(brown foot rot)病原菌的组成,于2008-2009年春从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河北和四川6省48个县市的65个地点采集了具有茎基褐腐症状的病株,并分离到110株病原真菌。根据其培养性状、形态学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为明确小麦茎基褐腐病(brown foot rot)病原菌的组成,于2008-2009年春从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河北和四川6省48个县市的65个地点采集了具有茎基褐腐症状的病株,并分离到110株病原真菌。根据其培养性状、形态学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可将这些病原菌分为4类,分别为小麦根腐离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41株)、镰孢菌(Fusariumspp.,33株)、雪霉叶枯病菌(Microdochium nivale,24株)和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12株)。对这些菌株在小麦苗期的致病力及重新分离得率的测定结果表明,4类病原菌之间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以小麦根腐离蠕孢(B.sorokiniana)发病率和致病力最强,其次是镰孢菌(Fusariumspp.),雪霉叶枯病菌(M.nivale)和黑附球菌(E.nigrum)则相对较弱;病菌的重新分离得率与其致病力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茎基褐腐病 病原组成 致病力
下载PDF
海南省胡椒瘟病病原鉴定及发生规律 被引量:17
7
作者 桑利伟 刘爱勤 +3 位作者 谭乐和 曾会才 孙世伟 李继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8-171,共4页
采用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等方法,对海南省主产区胡椒瘟病病原进行鉴定,通过田间实地调查对胡椒瘟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病病原为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月平均降雨量对该病的发生有着显... 采用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等方法,对海南省主产区胡椒瘟病病原进行鉴定,通过田间实地调查对胡椒瘟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病病原为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月平均降雨量对该病的发生有着显著的影响。降雨量越大,持续降雨天数越多,发病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瘟病 病原鉴定 核糖体DNA-ITS 发病规律
下载PDF
17种植物水提物对黄芪根腐病菌的抑制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赵庆芳 赵培强 +2 位作者 郭鹏辉 李巧峡 韩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3-167,共5页
【目的】为黄芪与其他农作物和中草药合理轮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7种植物不同部位的水提物为供试材料,采用琼胶平板法,测定其对引起黄芪根腐病的2种优势菌——尖镰孢菌和腐皮镰孢菌的抑制活性。【结果】洋葱(球茎)、玉米(根、茎... 【目的】为黄芪与其他农作物和中草药合理轮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7种植物不同部位的水提物为供试材料,采用琼胶平板法,测定其对引起黄芪根腐病的2种优势菌——尖镰孢菌和腐皮镰孢菌的抑制活性。【结果】洋葱(球茎)、玉米(根、茎、叶)、小麦(全株)、苦豆子(全株)、苦参(根)、黄连(根)、苍耳子(果)、黄芩(根、叶)和板蓝根(全株)等9种植物的水提物对2种优势菌的菌丝生长有较强抑制作用,而葱(茎)、大蒜(茎)、韭菜(叶)、马铃薯(茎、叶)、甘草(根)、大黄(根、叶)、麻黄(根)、党参(根)等8种植物水提物的抑制作用则不明显;不同植物水提物对2种供试真菌活性的抑制存在明显的浓度效应,当植物水提物质量浓度为0.05 g/mL时,大蒜、韭菜、葱水提物对尖镰孢菌菌丝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结论】洋葱、玉米、小麦、苦豆子、苦参、黄连、苍耳子、黄芩和板蓝根可以与黄芪进行轮作,有利于防治黄芪根腐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水提物 根腐病 抑菌作用 植物源杀菌剂
下载PDF
牛腐蹄病坏死梭杆菌白细胞毒素重组亚单位疫苗诱导小鼠免疫保护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12
9
作者 郭东华 王君伟 +4 位作者 孙玉国 吕占军 张建涛 李林 王洪斌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98-402,共5页
以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的牛源坏死杆菌H05菌株5个截短的重组白细胞毒素蛋白PL1(1aa~174aa)、PL2(311aa~644aa)、lktA3(1319aa~2026aa)、PL4(1960aa~2287aa)和PL5(3077aa~3241aa)为抗原分别免疫昆明系小白鼠,同时将灭活的天... 以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的牛源坏死杆菌H05菌株5个截短的重组白细胞毒素蛋白PL1(1aa~174aa)、PL2(311aa~644aa)、lktA3(1319aa~2026aa)、PL4(1960aa~2287aa)和PL5(3077aa~3241aa)为抗原分别免疫昆明系小白鼠,同时将灭活的天然坏死杆菌白细胞毒素和PBS作为免疫对照。ELISA结果显示,经4次免疫后5个重组蛋白和天然白细胞毒素均能介导小鼠产生抗白细胞毒素蛋白的特异性抗体,抗体效价分别为1∶6400、1∶12800、1∶6400、1∶12800、1∶3200和1∶800。免疫鼠活菌攻击观察结果和免疫鼠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一致证明,PL1、PL2、lktA3、PL4、PL5重组蛋白和天然白细胞毒素对小鼠均具有保护作用,5个重组蛋白的免疫保护作用均优于天然白细胞毒素,在5个重组蛋白中PL1、lktA3和PL4对鼠的免疫保护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蹄病 重组亚单位疫苗 免疫保护力
下载PDF
藏绵羊基因OLA-DQA2第2外显子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刘秀 胡江 罗玉柱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930-2936,共7页
【目的】针对藏绵羊腐蹄病所带来的死亡现象,选择与该病相关的基因OLA-DQA2为研究对象,分析群体中该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变异特征,为进一步寻求抗病分子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SSCP检测216只表型正常和患病藏绵羊OLA-DQA2基因第... 【目的】针对藏绵羊腐蹄病所带来的死亡现象,选择与该病相关的基因OLA-DQA2为研究对象,分析群体中该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变异特征,为进一步寻求抗病分子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SSCP检测216只表型正常和患病藏绵羊OLA-DQA2基因第2外显子的多态性,克隆、测序群体内变异产生的各等位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以明确藏绵羊OLA-DQA2基因等位基因之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藏绵羊DQA2基因第2外显子中表现了15个基因型。发现藏绵羊群体中OLA-DQA2基因第2外显子有8个新等位基因,分别命名为OLA-DQA2*H、*I、*J、*K、*L、*M、*N和*O,使绵羊基因库中该座位的等位基因数量从23个增加到31个。序列分析中发现71个核苷酸多态位点,这些多态位点主要由点突变形成,其中转换39个(占54.9%),颠换23个(占32.4%)。【结论】藏绵羊DQA2基因第2外显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群体中可能蕴藏着更多的抗性遗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QA2基因 遗传多态性 PCR—SSCP 腐蹄病 藏绵羊
下载PDF
云南省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病原的初步鉴定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建斌 周惠萍 +4 位作者 李作森 范静华 李德生 龙世荣 朱有勇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70-371,392,共3页
20 0 0年从云南省楚雄市采到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标本 ,经病害症状观察 ,细菌分离培养 ,革兰氏染色 ,鞭毛染色 ,致病性测定及致死温度测定的结果 ,基本上与前人[1] 报道的相符 ,其病原菌初步鉴定为菊欧氏杆菌 (Erwiniachrysanthemi)。
关键词 病原鉴定 云南 水稻 细菌性基腐病
下载PDF
小麦茎基褐腐病的发生特点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厚德 王彰明 +3 位作者 袁树忠 陈占荣 柳玉标 梅爱中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3-46,共4页
对小麦茎基褐腐病在江苏省 4 8个县 (市 )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显示 :沿江、沿海及苏南丘陵地区 (镇江 )病害一般发生较重 ,病株率 4 8%~ 90 % ;里下河和沿洪泽湖地区病害发生多属轻到中等 ,病株率 1 0 %~ 39% ;苏北的徐州... 对小麦茎基褐腐病在江苏省 4 8个县 (市 )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显示 :沿江、沿海及苏南丘陵地区 (镇江 )病害一般发生较重 ,病株率 4 8%~ 90 % ;里下河和沿洪泽湖地区病害发生多属轻到中等 ,病株率 1 0 %~ 39% ;苏北的徐州、连云港、宿迁等地病害发生很轻微 ,病株率在 1 %以下 .调查发现 :小麦茎基褐腐病发病程度与小麦纹枯病发病程度呈负相关 .产量损失测定表明 :小麦茎基褐腐病对不同小麦品种影响不一 ,扬麦 1 5 8产量损失率较高 ,达 8.5 % ,豫麦 1 8产量损失率最低 ,仅 0 .1 9%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茎基褐腐病 发生特点 产量损失 发病程度 发病率 纹枯病
下载PDF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3
作者 刘琼光 张庆 魏楚丹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923-2931,共9页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rice bacterial foot rot)是中国及东南亚国家水稻产区重要细菌病害之一,不同年份在局部水稻产区致灾流行。本文对该病害在中国的发生危害情况、病原细菌的分类现状、侵染特性、寄主范围、致病因子、致病性等相关研究...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rice bacterial foot rot)是中国及东南亚国家水稻产区重要细菌病害之一,不同年份在局部水稻产区致灾流行。本文对该病害在中国的发生危害情况、病原细菌的分类现状、侵染特性、寄主范围、致病因子、致病性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病害发生与防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 玉米狄克氏细菌 发生和危害
下载PDF
一种值得关注的花生新病害:花生新赤壳菌基腐病 被引量:6
14
作者 潘汝谦 盖云鹏 +3 位作者 邓铭光 陈兴龙 徐大高 纪春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0-183,共4页
2010年在我国广东省首次报道了由侵管新赤壳菌(Neocosmospora vasinfecta)侵染引起的花生新赤壳菌基腐病。罹病花生植株萎蔫、植株茎基部和根系变黑腐烂,在潮湿条件下,罹病部位有浅红色子囊果。这是我国大陆首次报道的花生新病害。该病... 2010年在我国广东省首次报道了由侵管新赤壳菌(Neocosmospora vasinfecta)侵染引起的花生新赤壳菌基腐病。罹病花生植株萎蔫、植株茎基部和根系变黑腐烂,在潮湿条件下,罹病部位有浅红色子囊果。这是我国大陆首次报道的花生新病害。该病害在广东省的多个市县有发生,严重的发病率高达30%。除广东省外,该病在我国江西省也有分布和危害,其致病菌可进一步鉴定为侵管新赤壳菌非洲变种(N.vasinfecta var.africana)。在广东省也发现了由侵管新赤壳菌侵管变种(N.vasinfectavar.vasinfecta)引起的大豆茎枯病。对侵管新赤壳菌的文献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花生基腐病 侵管新赤壳菌 Neocosmospora vasinfecta
下载PDF
我国奶牛腐蹄病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东升 张世栋 +3 位作者 董书伟 邝晓娇 魏立琴 严作廷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4年第4期66-68,共3页
奶牛腐蹄病是影响我国奶业发展的重要疾病,常给奶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奶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文章从我国奶牛腐蹄病的流行病学、诊断、预防和治疗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奶牛 腐蹄病 诊断 防治
下载PDF
一株拮抗胡椒瘟病菌的生防菌S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桑利伟 刘爱勤 +2 位作者 孙世伟 高圣风 苟亚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1-296,共6页
为明确生防菌S对胡椒瘟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分类地位,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和防效盆栽试验研究了生防菌S对胡椒瘟病菌的抑制作用,测定了菌株S的生物学特性,并采用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法和16S r DNA序列分析法对菌株S进行了鉴定。结果... 为明确生防菌S对胡椒瘟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分类地位,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和防效盆栽试验研究了生防菌S对胡椒瘟病菌的抑制作用,测定了菌株S的生物学特性,并采用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法和16S r DNA序列分析法对菌株S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生防菌S对胡椒瘟病菌的抑制率为60%;菌株S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 H为8.0;根据16S r DNA序列分析比对结果,生防菌S与类芽胞杆菌属Paenibacillus sp.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最高,结合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结果,确定该菌株为多黏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瘟病 多黏类芽胞杆菌 生物防治 鉴定
下载PDF
毛竹基腐病侵染循环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素轩 曹越 张宁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5,共5页
报道毛竹基腐病(Arthriniumphaeospermum)侵染循环的研究结果:(1)病原菌以菌丝或孢子的形态在病竹、枯立竹和病株残体及土壤内潜伏越冬成为次年初次侵染的来源;(2)风、随风的雨和雨水反溅是孢子传播的... 报道毛竹基腐病(Arthriniumphaeospermum)侵染循环的研究结果:(1)病原菌以菌丝或孢子的形态在病竹、枯立竹和病株残体及土壤内潜伏越冬成为次年初次侵染的来源;(2)风、随风的雨和雨水反溅是孢子传播的主要途径;(3)在自然情况下,病菌主要通过幼嫩的无伤在皮侵入寄主体内;(4)通过田间观察和病变组织的分离培养试验结果,结合病原菌本身的特性可以初步确定该病菌是通过分泌毒素杀死寄主细胞后进入寄主组织的;(5)该病没有再次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基腐病 暗孢节菱孢 侵染循环 致病机理
下载PDF
胡椒瘟病田间发生规律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桑利伟 刘爱勤 +3 位作者 谭乐和 孙世伟 李志刚 苟亚峰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0年第11期1996-1999,共4页
研究胡椒瘟病的发生与气象因子、土壤pH、土壤质地、地形地势、种植年限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气象因子是胡椒瘟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土壤pH和种植年限与病害的发生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但是土壤质地、地形地势、农业措施对病害的发生... 研究胡椒瘟病的发生与气象因子、土壤pH、土壤质地、地形地势、种植年限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气象因子是胡椒瘟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土壤pH和种植年限与病害的发生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但是土壤质地、地形地势、农业措施对病害的发生有着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 胡椒瘟病 发病规律
下载PDF
化腐再生法联合小切口引流治疗糖尿病足急性坏死性筋膜炎 被引量:9
19
作者 孙玉芝 张朝晖 +1 位作者 马静 许颖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78-580,共3页
目的:观察化腐再生散联合小切口引流治疗糖尿病足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糖尿病足合并坏死性筋膜炎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糖尿病一般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化腐再生散联合小切口引流、生肌象皮纱条外敷治... 目的:观察化腐再生散联合小切口引流治疗糖尿病足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糖尿病足合并坏死性筋膜炎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糖尿病一般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化腐再生散联合小切口引流、生肌象皮纱条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大切口一次性切开换药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红肿面积(4.1±5.7)cm2,对照组(10.4±18.9)cm2,两组红肿面积均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并且治疗组下降趋势更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前溃疡面积(3.5±0.2)cm2,治疗后溃疡面积(1.0±0)cm2,对照组治疗前溃疡面积(3.6±0.2)cm2,治疗后溃疡面积(2.0±0.1)cm2,溃疡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并且治疗组溃疡面积缩小程度更明显(P<0.05)。结论:化腐再生散联合小切口引流治疗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合并糖尿病足,可避免组织的过度损伤,使坏死筋膜组织溶解,缩短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坏死性筋膜炎 糖尿病足 化腐再生法 小切口
下载PDF
江苏小麦茎基褐腐病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陈厚德 王彰明 李清铣 《江苏农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47-50,共4页
对江苏盐城、淮阴、扬州等地区9个县市及农场近年发生的小麦“酱油秆”病进行了症状、病原菌种类及致病力等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镰孢霉(主要为Fusariumnivale(Fr.)Ces.)、交链孢(Alternarias... 对江苏盐城、淮阴、扬州等地区9个县市及农场近年发生的小麦“酱油秆”病进行了症状、病原菌种类及致病力等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镰孢霉(主要为Fusariumnivale(Fr.)Ces.)、交链孢(Alternariaspp.)和麦斑点附球孢(EpicocumtriticiP.Henn.)均可侵染小麦形成“酱油秆”症状,但以雪腐镰孢为主,交链孢次之,麦斑点附球抱作用较小。雪腐镰孢在苗期即可造成叶鞘褐枯,成株期可侵染基部茎秆造成褐腐,而交链抱和麦斑点附球抱主要在成株期造成茎基褐腐,沿海垦区农场多以雪腐镰孢为主要病原菌,其他地区交链孢为主。小麦“酱油秆”暂定名为小麦茎基褐腐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茎基褐腐病 病原菌 症状 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