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2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structing an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for strategic risk management in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terprises
1
作者 Fan Baoying Yuan Yingj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6年第4期653-660,共8页
Coal occupies a dominant position in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and is an essential energy source for future industrial development.To inform the effici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al industry,this paper... Coal occupies a dominant position in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and is an essential energy source for future industrial development.To inform the effici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al industr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ources of strategic risk for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terprises using 3 firstclass indicators,10 second-level indicators,and 37 observation points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existing research literature and experience.Moreover,in accordance to the obtained initial index data,the selected indicators have been tested and screened using reliability and membership degree analyses to remove redundant variables,avoid juxtaposition of risk factors at different levels,and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some tiny risk factors for enterprise strategic risk.Then,factor analysis of external environment factor sub-scale was carried out.Factors are extracted according to a standard characteristic value greater than 1.Variables with high coefficients are classified into one factor category;and finally,3 first-class indicators,8 second-level indicators,and 37 observation points are reconstru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管理 企业战略 煤炭科技 评价指标体系 可持续发展 国民经济 工业发展 煤炭工业
下载PDF
Boosting China's National Strength in Strateg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y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New System for Mobilizing Resources Nationwide
2
作者 CHEN Jin 《Frontiers of Business Research in China》 2023年第3期289-300,共12页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new system for mobilizing resources nationwide to boost China's national strength in strateg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it is essential to strengthen the leadership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new system for mobilizing resources nationwide to boost China's national strength in strateg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it is essential to strengthen the leadership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and 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trength in strateg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line with the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For this purpose,high-level platforms for innovation should be built quickly,and refined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major national projects.Furthermore,institutional frameworkssshould be continuously innovated,while open and inclusive development should be continu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ational strength in strateg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new system for mobilizing the resources nationwide world leader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原文传递
基于四“新”维度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齐文浩 赵晨 苏治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4,共10页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四“新”维度,新质生产力相较于传统生产力是依靠技术突破创新而产生的生产力跃迁,是以新劳动者、新劳动对象、新劳动工具和新基础设施为核心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依靠...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四“新”维度,新质生产力相较于传统生产力是依靠技术突破创新而产生的生产力跃迁,是以新劳动者、新劳动对象、新劳动工具和新基础设施为核心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依靠科技推动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但其依靠持续的技术突破,摆脱了资源驱动型的传统发展模式,带来的是更清洁、更高效的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随着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能源转型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快,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条件呈现出逐年向好的态势,但也存在新劳动者储备不足、新劳动工具发展受限、新劳动对象应用场景欠缺、新型基础设施协调性较差等问题。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一是要着重培养新科技人才、数字技术人才和“卡脖子”关键技术人才;二是要以基础研究为依托,推动整体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以实现真正的技术突破;三是要尽快建立起数据大市场;四是要以需求为导向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强调建用并重,强化以用促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经济高质量发展 科技推动 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
下载PDF
依托一流工程学科建设高校科技智库的难点、路径和策略
4
作者 周薇 张海霞 +1 位作者 柳存根 林忠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92,共14页
科技智库是支撑国家科技决策的重要力量,近年来科技智库的建设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加强,其中依托高校成立的科技智库占据重要地位。全球高校科技智库越来越聚焦专业技术领域政策研究,理工类学科在科技智库建设和发展中发... 科技智库是支撑国家科技决策的重要力量,近年来科技智库的建设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加强,其中依托高校成立的科技智库占据重要地位。全球高校科技智库越来越聚焦专业技术领域政策研究,理工类学科在科技智库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愈加凸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力量,依托高校建设科技智库既是国家加强高端智库建设的需要,也应成为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自觉追求。本研究基于国外高校科技智库发展趋势,针对我国目前依托高校一流工程学科建设科技智库的难点,深入阐述破解发展难题的路径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智库 一流工程学科 有组织科研 战略科学家 发展路径
下载PDF
论农业新质生产力
5
作者 罗必良 《改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30,共12页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强国目标的重要突破口和核心着力点。就理论层面而言,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要素特征主要涵括新型劳动力、新型劳动工具和新型劳动对象三个方面;从基本国情来说,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目标在于生产...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强国目标的重要突破口和核心着力点。就理论层面而言,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要素特征主要涵括新型劳动力、新型劳动工具和新型劳动对象三个方面;从基本国情来说,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目标在于生产能力的大幅提升、生产领域的大幅拓展、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生产韧性的大幅增强和生产收益的大幅增加;从本质规定来说,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重点应聚焦于推动颠覆性农业技术创新、推动农业要素创新性配置、推动农业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并着力实施六大行动计划。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应深化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理论研究,完善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加强高水平农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强化农业科技知识产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 农业科技
下载PDF
构建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制度框架
6
作者 李增刚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91,共13页
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来看,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先进生产力的一种质态。如果说新兴生产力的发展是对人类体力劳动的替代和解放的话,那么新质生产力则是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脑力劳动的替代和解放,因此将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发展的... 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来看,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先进生产力的一种质态。如果说新兴生产力的发展是对人类体力劳动的替代和解放的话,那么新质生产力则是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脑力劳动的替代和解放,因此将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过程,需要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与新质产业发展协同并进、共同发力。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顶层设计—战略规划—政策支持—制度保障”的多层次制度框架。在顶层设计层面,以新型举国体制推动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在战略规划层面,从国家战略高度谋划布局,在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在政策支持层面,金融支持、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相互配合、协同发力;在制度保障层面,推动教育、科技、人才等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与分配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新质产业 制度框架
下载PDF
跨国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模型与案例分析
7
作者 陶蕊 高白云 蔡乾和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第3期117-124,共8页
以国家为分析单元,研究提出跨国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模型,包括政治动力、市场动力、研究动力和社会动力4个方面,以及地缘政治、市场因素、研发投资等14项因素。以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CERC)为案例,对动力模型进行阐述和验证。案例分... 以国家为分析单元,研究提出跨国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模型,包括政治动力、市场动力、研究动力和社会动力4个方面,以及地缘政治、市场因素、研发投资等14项因素。以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CERC)为案例,对动力模型进行阐述和验证。案例分析显示,强大的合作动力可促成跨国产学研合作,动力不足时合作难以实现。最后,提出促进未来跨国产学研合作的五点建议,包括聚焦全球共同挑战、推动制度性开放、发挥非对称优势、强化人文交流纽带、政府与市场协作发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 国际科技合作 动力 案例分析
下载PDF
高校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能力审视与评价机制改革
8
作者 张继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3,共9页
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支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载体,是高效能、高质量的新质态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要求高校为之提供新质性的人才和科技支持,但长期以来基于效率取向的高校评价模式束缚... 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支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载体,是高效能、高质量的新质态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要求高校为之提供新质性的人才和科技支持,但长期以来基于效率取向的高校评价模式束缚了高校的生产力和服务力。深化高校评价机制改革,构建质量取向的新评价体系,是高校解放生产力,有效参与和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要举措。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当务之急是塑立基于“质量与贡献”的评价标准,改革政府主导的行政性评价,促进高校评价的生态化,强化高校自我评价的发展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校评价 产科教一体化 学科交叉融合 效率与质量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探析
9
作者 文丰安 肖华健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3-23,共11页
新质生产力是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崭新探索,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抓手,是由粗放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必由之路。加快形成和转型新质生产力,就是抓住了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其他领域... 新质生产力是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崭新探索,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抓手,是由粗放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必由之路。加快形成和转型新质生产力,就是抓住了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其他领域现代化的源头活水,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关键一招,是数字融合和促进未来产业、新兴产业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仍面临着数字实体融合进程受阻、整体创新能力不足、资源环境较脆弱、人口老龄化等现实困境。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的核心地位,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坚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为主要阵地;全方位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以真正实现新质生产力的跃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和持续动力,才能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征程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 科技强国
下载PDF
新型工业化与新质生产力
10
作者 周文 《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 2024年第2期25-35,共11页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新型工业化具有新的时代特征和内涵要求。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创新引领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特征。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加快形...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新型工业化具有新的时代特征和内涵要求。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创新引领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特征。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和根本支撑,新质生产力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引擎和重要动力。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塑造竞争新优势的迫切需要,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实现新型工业化、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在于: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前瞻性谋划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战略性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
下载PDF
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2005—2023年)的回顾分析与思考
11
作者 杨晓静 陈志宁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13,共8页
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简称“粮油科技奖”)是我国粮食行业唯一的科技奖励。为促进粮油科技奖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粮油科技奖的激励导向作用,简要回顾梳理了近二十年(2005—2023年)来粮油科技奖概况,总结分析了粮油科技奖的特点... 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简称“粮油科技奖”)是我国粮食行业唯一的科技奖励。为促进粮油科技奖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粮油科技奖的激励导向作用,简要回顾梳理了近二十年(2005—2023年)来粮油科技奖概况,总结分析了粮油科技奖的特点和实效,提出了奖励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建议。2005—2023年,共受理项目1055项,获奖项目609项,其中特等奖6项,一等奖96项,二等奖212项,三等奖295项。粮油科技奖励工作具有奖励机制不断完善,注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扎实推进科技兴粮兴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特点。为了提高新时期粮油科技奖励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提出注重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强化品牌效应,提升奖励价值,以及推动国际化,扩大奖励影响力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奖励 社会力量 科技创新 粮食行业
下载PDF
中国硬科技创新发展的动力机制——基于深圳市45家样本企业的复杂网络分析
12
作者 席江浩 刘刚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99,共13页
硬科技作为面向未来的关键核心技术,深刻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是数字经济时代大国竞争的核心领域。硬科技创新是一个复杂过程,是创新系统以战略基础研究为引领的多元创新主体相互作用、从他组织转向自组织的涌现。协同和正反馈推动创新系... 硬科技作为面向未来的关键核心技术,深刻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是数字经济时代大国竞争的核心领域。硬科技创新是一个复杂过程,是创新系统以战略基础研究为引领的多元创新主体相互作用、从他组织转向自组织的涌现。协同和正反馈推动创新系统形成自组织机制,促进硬科技创新的发展。企业和科研单位互动形成的战略基础研究,推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相互作用,在提升创新效率的同时对自组织的形成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一种风险共担机制,政府通过采购、补贴等方式推动企业进行硬科技创新,打破创新系统初始平衡状态,为创新系统的发展注入动力,并推动创新系统形成正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科技创新 通用技术 产业生态 战略基础研究 自组织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研究进展与进路展望
13
作者 管智超 付敏杰 杨巨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138,共14页
新质生产力提出伊始便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热点。从历史背景、理论渊源、思想意蕴和现实背景等方面回溯新质生产力的生成背景;基于“要素-结构-功能”的系统论视角对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进行解构,廓清新质生产力的追求目标和核心动能... 新质生产力提出伊始便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热点。从历史背景、理论渊源、思想意蕴和现实背景等方面回溯新质生产力的生成背景;基于“要素-结构-功能”的系统论视角对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进行解构,廓清新质生产力的追求目标和核心动能,从“投入-产出”指向凝练新质生产力的“三低”和“三高”特征,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剖析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内容;观照新质生产力的现实困境,确立遵循原则,进而提出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从对理论之问、实践之问、时代之问和世界之问的回答中评析新质生产力的价值意义;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新质生产力的研究,即廓清基本概念、搭建理论模型、拓展研究维度、夯实学科基础、延展研究方法等五条研究进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学技术 创新 高质量发展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现实逻辑、内涵解析与生成机理
14
作者 尤亮 田祥宇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35,共9页
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把握时代背景的前提下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生成机理进行剖析,明确其培育必要性和意义。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深受国内外环境的... 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把握时代背景的前提下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生成机理进行剖析,明确其培育必要性和意义。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深受国内外环境的共同影响,基于颠覆性创新技术,以“新”为出发点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全面提质升级与优化组合,以“质”为落脚点全面推进生产关系变革、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实现农业高水平自立自强。进一步,为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应基于时代背景强化颠覆性创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采取新型劳动者、高校和科研机构、涉农企业等多元主体联合推动的模式,同时也不能忽视制度保障体系的完善。最后,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对于推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深入实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颠覆性创新技术 战略性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
下载PDF
新国际背景下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路径的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吕洁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0-105,共6页
文章就当前我国人才强国战略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任务,结合我国高校教育国际合作的相关实践,对新国际背景下的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路径作了系统的思考。提出了以质量保障体系为抓手,推进教育深化合作;以国际产业合作为切入点,提升国... 文章就当前我国人才强国战略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任务,结合我国高校教育国际合作的相关实践,对新国际背景下的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路径作了系统的思考。提出了以质量保障体系为抓手,推进教育深化合作;以国际产业合作为切入点,提升国际产教融合的粘合力;以共性问题科研联合攻关为纽带,推进国际化合作的磁性引力;以民间文化交流为通道,扩大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力等策略,旨在为培养具有政治定力和国际胜任力的专业人才提供可实施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国际化背景 质量保障体系 国际产教粘合力 国际科技磁性力 文化国际传播力
下载PDF
21世纪美国科技外交评析:从合作性外交到竞争性外交
16
作者 莫非 王子玥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0-168,177,共10页
科技与外交的结合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专门的科技外交概念及相关的政策话语兴起于21世纪初期,目前仍是一个较为新兴的概念。在“知识-权力”的视角下,科技外交的本质是国家行为体通过调节不同知识载体的跨境流动方式,从而实现自身战略目... 科技与外交的结合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专门的科技外交概念及相关的政策话语兴起于21世纪初期,目前仍是一个较为新兴的概念。在“知识-权力”的视角下,科技外交的本质是国家行为体通过调节不同知识载体的跨境流动方式,从而实现自身战略目标的外交实践。科技外交的实践模式可以是竞争性的,也可以是合作性的,且往往呈现为合作性措施与竞争性措施并存的政策群。纵观21世纪以来美国所推行的科技外交政策和背后的战略动因,可以发现,在决策圈的操纵与科技界的文饰下,知识载体的跨国流动或封堵是美国对外战略的重要工具。在小布什政府到奥巴马政府初期,恢复美国的“海外声誉”是美国科技外交实践的重心。在奥巴马执政期间,随着“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推进,美国科技外交的实践重心逐步由“恢复海外声誉”向“强化实力地位”转型。自特朗普政府起,在中美战略竞争的框架下,美国的科技外交实践完全倒向以竞争性手段追求绝对安全、护持霸权利益的一侧。眼下,拜登政府虽然强调科技接触对管控中美战略竞争的重要意义,但不会影响其继续对华深化竞争性科技外交实践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外交 战略竞争 知识流动
下载PDF
科学城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融通发展模式
17
作者 张涵 杨辉 李宏 《科技智囊》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研究目的]科学城已经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城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融合发展为区域创新发展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抓手和载体。研究科学城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融通模式,剖析其协同机制和演进过程,是促进科学城高... [研究目的]科学城已经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城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融合发展为区域创新发展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抓手和载体。研究科学城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融通模式,剖析其协同机制和演进过程,是促进科学城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于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具有实践意义。[研究方法]基于文献研究、案例分析方法,系统梳理国内外典型科学城案例,分析科学城不同发展阶段及其特征,以及其在各阶段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各类主体的合作形式,总结提出科学城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融通模式的基本框架。[研究结论]科学城发展的过程经历成长与发展期、成熟期等主要阶段,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此过程中承担了集聚创新要素以及融通科创生态的作用。各类创新主体在融通发展模式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定位,科学城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融通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进过程,建议通过分类布局创新主体、营造创新生态、建立协同治理体系等措施实现融通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城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创新 融通发展模式 协同机制
下载PDF
论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新质生产力形成的促生作用
18
作者 蒋万胜 杨倩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09,共11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当前科学技术创新和发展的前沿性、颠覆性成果,其以文本生成、图像生成、语音生成、视频生成4项核心功能服务于社会发展的教育、商业、医疗等多个领域,能够提高社会生产活动的智能化、现代化、科技化水平。在当前推...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当前科学技术创新和发展的前沿性、颠覆性成果,其以文本生成、图像生成、语音生成、视频生成4项核心功能服务于社会发展的教育、商业、医疗等多个领域,能够提高社会生产活动的智能化、现代化、科技化水平。在当前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生成式人工智能既作为影响新质生产力形成的要素性条件之一——新型劳动工具,又作为创新性技术条件来发挥自身优势。它通过提高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进程,实现绿色化生产以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增加生产创新性科技投入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孕育产业新样态以拓宽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从多层面、多角度对新质生产力发展起促生作用。它既可以为我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生产力要素、变革生产力水平提供重要途径,又可以为我国推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新质生产力 科学技术 智能化工具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研究——基于生产要素视角的分析
19
作者 张鹏 嵇慧敏 《长春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43-48,共6页
基于生产要素视角科学认识新质生产力,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国式现代化的任务要求层面来分析。对生产力三要素进行剖析,解构新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从“新”和“质”两方面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 基于生产要素视角科学认识新质生产力,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国式现代化的任务要求层面来分析。对生产力三要素进行剖析,解构新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从“新”和“质”两方面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把握其重要着力点,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加快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 教育 科技 人才
下载PDF
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中的安全风险研究
20
作者 杨晓昕 董支晓 《中国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6,共9页
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中国加快国防和军事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路径,在当前中美大国战略竞争加剧且国际政治环境动荡的背景下,一体化国家战略能力建设中的国防科技产业安全面临新的风险与挑战。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在国际政治互... 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中国加快国防和军事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路径,在当前中美大国战略竞争加剧且国际政治环境动荡的背景下,一体化国家战略能力建设中的国防科技产业安全面临新的风险与挑战。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在国际政治互动中形成的高度集中的市场结构、大国竞争状态下的非公主体低可靠性,以及一体化实践中的信息扩散与泄密,共同组成了国防科技工业一体化战略能力建设的核心风险要素。通过新兴领域科技主体培育优化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组织形态,基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处理措施管控非公主体风险,构建系统、完善的信息化保密管理体系,提升关于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国际话语权,是当前化解和治理一体化国家战略能力建设的安全风险的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 军民融合 国防科技工业 风险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