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梗死后前臂旋后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李玉珍 张锋 刘东坡 《中医药信息》 2024年第8期58-62,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梗死后前臂旋后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后前臂旋后功能障碍患者12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梗死后前臂旋后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后前臂旋后功能障碍患者12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估(FMA)评分、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UEFT)评分、关节活动度以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各维度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NIHSS、CSI评分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NIHSS、C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FMA评分、UEFT评分、关节活动度升高(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FMA评分、UEFT评分、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GQOLI-74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梗死后前臂旋后功能障碍患者,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患者的肢体痉挛程度,促进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脑梗死后前臂旋后功能障碍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游离前臂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疗效及对伤口美观度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喆 刘敏 +1 位作者 葛苏蒙 孙国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74-77,共4页
目的:分析游离前臂皮瓣(Radial forearm free flap,RFFF)与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在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效果及对伤口美观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6例行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术... 目的:分析游离前臂皮瓣(Radial forearm free flap,RFFF)与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在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效果及对伤口美观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6例行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应用RFFF修复(RFFF组),44例应用ALTF修复(ALTF组)。记录两组皮瓣成功率、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张口度、语音清晰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在术后1年,使用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评估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口腔功能(吞咽、咀嚼、讲话、味觉、唾液),伤口美观度(外表)等12个项目,评估两组术后1年生存质量。结果:两组皮瓣成功率分别为97.62%、97.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瓣制作时间、皮瓣面积、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受区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FF组供区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ALTF组(P<0.05)。RFFF组术后3个月张口度及语音清晰度、术后1年外表UW-QOL评分、UW-QOL总分均高于ALTF组(均P<0.05),两组术后1年口腔功能等其他UW-QOL项目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FFF及ALTF均为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的理想皮瓣,成功率较高,RFFF皮瓣在术后早期口腔功能恢复及颌面部美观度方面更具优势,ALTF皮瓣供区并发症少,在安全性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缺损修复 前臂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 口腔功能 颌面部 美观度
下载PDF
基于DFAD-FBS的自适应前臂骨折外固定护具设计
3
作者 刘月林 杨梦迪 王愫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41-148,共8页
目的 针对前臂骨折外固定护具实时贴合性差的问题,进行自适应前臂骨折外固定护具产品设计研究。方法 将自适应设计方法(DFAD)与功能-行为-结构模型(FBS)相结合,构建自适应前臂骨折外固定护具设计方法,并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的仿生设计研... 目的 针对前臂骨折外固定护具实时贴合性差的问题,进行自适应前臂骨折外固定护具产品设计研究。方法 将自适应设计方法(DFAD)与功能-行为-结构模型(FBS)相结合,构建自适应前臂骨折外固定护具设计方法,并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的仿生设计研究,进行自适应前臂骨折外固定护具产品设计。结果 基于DFAD-FBS设计方法对前臂骨折外固定护具进行分析,将仿生蜂窝结构的形状记忆聚合物应用于自适应前臂骨折外固定护具产品设计,并通过有限元分析和贴合度试验验证了产品设计的可行性。结论 DFAD-FBS设计方法为解决前臂骨折外固定护具的实时贴合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并验证了形状记忆聚合物用于解决前臂骨折外固定护具贴合性的可行性,对产品的适应性设计问题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骨折外固定护具 自适应设计方法(DFAD) 功能-行为-结构模型(FBS) 形状记忆聚合物(SMP)
下载PDF
前臂旋前、旋后桡骨头挤压屈肘复位法治疗儿童桡骨头半脱位的效果研究
4
作者 胡苑涛 吴锐坚 +1 位作者 陈鹏德 姚丹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2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讨前臂旋前、旋后桡骨头挤压屈肘复位法治疗儿童桡骨头半脱位的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5月—2022年5月汕头市澄海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儿童桡骨头半脱位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前臂旋后桡骨头挤压屈肘复... 目的:探讨前臂旋前、旋后桡骨头挤压屈肘复位法治疗儿童桡骨头半脱位的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5月—2022年5月汕头市澄海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儿童桡骨头半脱位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前臂旋后桡骨头挤压屈肘复位法治疗,研究组使用前臂旋前桡骨头挤压屈肘复位法治疗。比较两组复位、再脱位情况,比较两组疼痛程度、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全部复位成功,研究组一次复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再脱位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度、重度疼痛患者均少于对照组,轻度疼痛患者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患儿家属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臂旋前桡骨头挤压屈肘复位法治疗儿童桡骨头半脱位,能有效提高一次复位成功率,减少再脱位,减轻疼痛程度,肘关节功能恢复更好,患儿家属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头半脱位 肘关节功能 疼痛程度 满意度 前臂旋前桡骨头挤压屈肘复位法
下载PDF
舌癌根治性切除行前臂游离皮瓣修复重建的功能评价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祎 叶茂昌 +5 位作者 王来平 李容新 周瑜 朱伟政 赵泽亮 彭晖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 :对舌癌患者行舌颈联合根治术,同期行前臂游离皮瓣移植舌再造后,中远期的语音、咀嚼、吞咽等功能恢复情况的观察和初步评价。方法:对我院2008—2013年间,175例行舌(颌)颈联合根治术,同期应用血管化前臂游离皮瓣即时修复舌缺损的患... 目的 :对舌癌患者行舌颈联合根治术,同期行前臂游离皮瓣移植舌再造后,中远期的语音、咀嚼、吞咽等功能恢复情况的观察和初步评价。方法:对我院2008—2013年间,175例行舌(颌)颈联合根治术,同期应用血管化前臂游离皮瓣即时修复舌缺损的患者,按手术切除范围的不同分为3组(I组手术切除≤半舌,II组手术切除舌根或部分舌根,III组手术切除半舌及同侧口底),分别进行2年以上时间的随访。通过语言清晰度测定、咀嚼效率测定、舌运动范围的测量、吞咽造影剂透视显示吞咽模式,对患者修复后的舌形态、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咀嚼功能、吞咽功能等进行评价。结果:本组175例患者语音清晰度良好,但因舌缺损范围的不同,语音清晰度有一定的差别,舌体活动范围III组较其他2组受限明显,而咀嚼效率无明显差异,吞咽功能异常主要表现在启动障碍和造影剂滞留/残留。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前臂皮瓣修复舌缺损,尤其对≤半舌或伴有部分口底缺损的修复,能够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值得临床继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 前臂游离皮瓣 功能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前臂瘘与上臂瘘对心功能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石平 汤小芳 +2 位作者 章亮 李康峰 周玉坤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1年第10期889-890,共2页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前臂瘘与上臂瘘的血液动力学及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对4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心脏及动静脉内瘘彩超,比较分析两种内瘘患者的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内瘘血流量(...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前臂瘘与上臂瘘的血液动力学及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对4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心脏及动静脉内瘘彩超,比较分析两种内瘘患者的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内瘘血流量(arteriovenous fistula blood flow,AVFB),动静脉内瘘直径(arteriovenous fistula diameter,AVFD),来评估两组患者心功能,并测定两组患者Kt/V值,评估透析充分性。结果:透析10年以上的上臂瘘患者AVFB、AVFD明显大于前臂瘘患者(P<0.05),上臂瘘患者CO值明显大于前臂瘘患者而EF值明显低于前臂瘘患者(P<0.05),两组患者透析充分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析10年以上的患者,透析充分性相当,但上臂瘘对心功能的影响大于前臂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上臂瘘 前臂瘘 心功能
下载PDF
前臂复杂毁损性不全离断伤的再植修复效果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孙荣涛 焦涛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8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究前臂复杂毁损性不全离断伤的再植修复效果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前臂复杂毁损性不全离断伤52例,均急诊行前臂短缩再植及手功能修复重建术,术后给予规范化的康复训练,现对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 目的探究前臂复杂毁损性不全离断伤的再植修复效果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前臂复杂毁损性不全离断伤52例,均急诊行前臂短缩再植及手功能修复重建术,术后给予规范化的康复训练,现对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8 h,平均(6.5±1.7)h,术中出血量187~432 mL,平均(265.3±56.2)mL。52例离断肢体全部成活,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24.2±6.5)个月。术后18个月,52例患者手部功能和本体感觉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肢体功能:Ⅰ级18例,Ⅱ级22例,Ⅲ级12例。结论对于前臂复杂毁损性不全离断伤,早期行前臂短缩再植及手功能重建术是断肢成活的关键,术后规范化康复训练有利于最大程度恢复肢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断伤 断肢再植 前臂 功能训练
下载PDF
中医接骨法治疗43例儿童前臂骨折临床观察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华明 张德宏 《新中医》 CAS 2017年第3期58-60,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接骨法治疗儿童前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前臂骨折患儿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研究组43例与对照组40例,研究组给予中医接骨法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钢板固定法接骨治疗,观察统计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儿临床总... 目的:观察中医接骨法治疗儿童前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前臂骨折患儿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研究组43例与对照组40例,研究组给予中医接骨法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钢板固定法接骨治疗,观察统计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为97.67%,对照组为7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患儿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相比缩短,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3月后,对2组患儿进行前臂功能Broberg and Morrey评分,研究组优良率为95.35%,对照组优良率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接骨法治疗儿童前臂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可促进骨折愈合及前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骨折 儿童 中医接骨法 骨折愈合时间 前臂功能
下载PDF
桡骨弓尺骨弓与前臂旋转功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赵洪 瞿玉兴 郑祖根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前臂桡骨弓、尺骨弓的恢复与前臂旋转的关系,以评价尺、桡骨交锁髓内钉术前预弯的必要性。方法对25例正常成人尸体前臂标本的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桡骨弓、尺骨弓的角度。于桡骨弓和尺骨弓的最高点用线锯锯断,将未预弯的直径... 目的通过观察前臂桡骨弓、尺骨弓的恢复与前臂旋转的关系,以评价尺、桡骨交锁髓内钉术前预弯的必要性。方法对25例正常成人尸体前臂标本的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桡骨弓、尺骨弓的角度。于桡骨弓和尺骨弓的最高点用线锯锯断,将未预弯的直径5mm的尺、桡骨交锁髓内钉固定尺、桡骨骨折标本,造成尺、桡骨弓变直。分别测量桡骨弓、尺骨弓及尺桡骨弓都变直前臂旋转的角度。同时测量和分析将桡骨交锁髓内钉预弯成不同角度的状态下前臂的旋转功能。结果尺骨弓变平时,前臂旋转角度减少不多;而桡骨弓变平时,前臂旋转角度明显减少。且随着桡骨弓角度的变小,旋前范围也减少。结论对于尺骨骨折,尺骨交锁髓内钉术前不必进行预弯;对于桡骨弓附近的骨折,桡骨交锁髓内钉必须有5°~10°的预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膜 旋转功能 前臂 髓内钉
下载PDF
尺桡骨骨折旋转畸形愈合对前臂旋转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韶峰 白晓东 +1 位作者 邢更彦 车琦 《武警医学》 CAS 2009年第8期691-694,共4页
目的探讨尺桡骨骨折旋转畸形愈合对前臂旋转功能的影响。方法尸体8具,共16个上肢。取6个上肢标本,观测上、下尺桡关节的构成及解剖学特点。另取10个上肢标本,造成桡骨干旋前圆肌止点近侧、远侧骨折,尺骨下1/4旋前方肌近侧骨折,制作不同... 目的探讨尺桡骨骨折旋转畸形愈合对前臂旋转功能的影响。方法尸体8具,共16个上肢。取6个上肢标本,观测上、下尺桡关节的构成及解剖学特点。另取10个上肢标本,造成桡骨干旋前圆肌止点近侧、远侧骨折,尺骨下1/4旋前方肌近侧骨折,制作不同旋转方向和角度的标本,模拟前臂旋转运动,观测旋转畸形造成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的解剖学因素。结果上、下尺桡关节是前臂旋转功能的解剖学基础,桡骨以"旋转弓"做旋前、旋后运动。桡骨旋转畸形超过20°即可出现旋转受限,当桡骨旋转畸形超过30°、尺骨内旋或外旋畸形超过10°时,旋转明显受限。结论尺桡骨旋转畸形愈合将造成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畸形越大,旋转功能障碍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 解剖学 旋转功能 旋转畸形
下载PDF
前臂游离皮瓣功能性修复颌面部缺损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5
11
作者 金武龙 叶为民 竺涵光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设计前臂皮瓣修复颌面部缺损,以期达到恢复其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的目的。方法:选择舌癌、颊癌、口底癌患者20例,设计前臂皮瓣时,一是根据缺损大小、形状设计其皮肤外形,二是根据桡动脉和头静脉走行,设计皮下筋膜层外形,... 目的:探讨个体化设计前臂皮瓣修复颌面部缺损,以期达到恢复其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的目的。方法:选择舌癌、颊癌、口底癌患者20例,设计前臂皮瓣时,一是根据缺损大小、形状设计其皮肤外形,二是根据桡动脉和头静脉走行,设计皮下筋膜层外形,包括桡动脉和头静脉在内,大于皮肤范围。术后半个月、3个月、6个月评价修复器官的解剖形态、黏膜化程度、发音清晰度、运动及饮食类型等诸方面生理功能。结果:20例皮瓣全部获得成功,术后半个月和3个月有不同程度的皮瓣外形臃肿,6个月后,修复器官解剖形态无臃肿和牵拉,发音较清晰,感觉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大部分患者(18/20)进普食,少部分(2/20)为软食。结论:皮肤和筋膜下设计前臂皮瓣修复颌面部缺损,可以较好恢复颌面部器官的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皮瓣 颌面部缺损 功能性修复
下载PDF
前臂及腕部离断伤再植13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欣 朱敏 +3 位作者 陈思维 王欢 季益军 温跃进 《临床骨科杂志》 2012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前臂及腕部离断伤再植成功及提高术后手功能恢复优良率的要素。方法对13例前臂及腕部离断伤患者进行再植,予彻底清创、精确修复血管及神经;术后早期进行功能康训练。结果 13例患者再植手全部成活,经6个月~3年的随访,手功能均... 目的探讨前臂及腕部离断伤再植成功及提高术后手功能恢复优良率的要素。方法对13例前臂及腕部离断伤患者进行再植,予彻底清创、精确修复血管及神经;术后早期进行功能康训练。结果 13例患者再植手全部成活,经6个月~3年的随访,手功能均有不程度恢复。根据陈中伟上肢功能评定标准:Ⅰ级2例,Ⅱ级8例,Ⅲ级3例。结论彻底的清创、精确的血管及神经修复、术后早期的功能康复训练是前臂及腕部离断伤再植的成功以及手功能良好恢复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 离断伤 再植 功能康复
下载PDF
毁坏性断掌的再植与功能重建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海欧 赵维彦 +1 位作者 朱春雷 赵世伟 《当代医学》 2018年第27期23-25,共3页
目的设计毁坏性断掌的再植方案,并利用前臂逆行性筋膜瓣重建手背部静脉回流,探究断掌再植新的手术方法。方法针对2016年6月~2017年4月间的15例毁坏性断掌病例,行断掌再植术,彻底清创后,根据断掌的类型合理设计手术方案,修复肌腱和神经... 目的设计毁坏性断掌的再植方案,并利用前臂逆行性筋膜瓣重建手背部静脉回流,探究断掌再植新的手术方法。方法针对2016年6月~2017年4月间的15例毁坏性断掌病例,行断掌再植术,彻底清创后,根据断掌的类型合理设计手术方案,修复肌腱和神经,重建血液循环,并利用前臂逆行筋膜瓣反转后覆盖手背部的皮肤缺损,同时建立手背部的静脉回流,术后3周左右,进行手部康复训练,恢复手部基本功能。结果 15例患者中,再植术后存活11例,手术失败4例,存活率达73.33%,11例患者随访6~10个月,再植手掌外观满意,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良好,11例患者完全能够生活自理,且多数已回到工作岗位。结论对于毁坏性断掌,在保证离断组织正常活性的前提下,只要能够设计合理的手术方案,重建良好血液循环,修复损伤神经、肌腱,就可以实现断掌的再植,经过积极的康复治疗,也能够恢复正常的手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毁坏性断掌 再植 前臂逆行性筋膜瓣 功能重建
下载PDF
短期高强度间歇训练对中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安静时和握力运动中交感缩血管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许绍哲 朱荣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68-478,共11页
目的:探讨4周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中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安静时以及握力运动中交感缩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20名中老年男性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H组)以及20名年龄、身高、体重相匹配的正常血压(正常血压组,N组)均进行... 目的:探讨4周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中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安静时以及握力运动中交感缩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20名中老年男性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H组)以及20名年龄、身高、体重相匹配的正常血压(正常血压组,N组)均进行3次/周、共4周HIIT,以90%最大摄氧量(VO2max)强度对应的功率蹬车1 min后休息1 min,重复4次为1组,共4组,组间间歇4 min。分别于HI-IT前后利用冷加压实验(CPT)反射性上调交感神经活性,测定安静时(R)以及握力运动中(HG)前臂血液动力学(心率、血压、前臂血流量和前臂血管电导)的变化。用R+CPT时的前臂血管电导(FVC)与R时的变化率(%△FVC)表示安静时的交感缩血管反应,用HG+CPT时的FVC与HG时的变化率表示握力运动中的交感缩血管反应,用抗交感幅度(MS,安静时%△FVC-握力运动中%△FVC)表示肌肉收缩抑制交感缩血管反应的能力(即功能性抗交感能力)。结果:(1)HIIT前,组内比较,N组和H组握力运动中%△FVC与安静时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H组安静时、握力运动中%△FVC和MS与N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HIIT后,与安静时比较,N组和H组握力运动中%△FVC显著降低(P>0.05);组间与N组比较,H组安静时、握力运动中%△FVC以及MS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HIIT前比较,N组和H组安静时%△FVC无显著性差异(P>0.05),握力运动中%△FVC显著下降(P<0.05),MS升高(P<0.05)。结论:(1)短期HIIT能够降低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以及血压正常者握力运动中的交感缩血管反应并改善功能性抗交感能力,而安静时的交感缩血管反应则不受运动训练的影响。(2)血压升高可能并不是高血压患者功能性抗交感能力受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间歇运动 高血压 前臂血管电导 交感缩血管反应 功能性抗交感
下载PDF
前臂皮瓣功能性修复颌面部缺损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3
15
作者 金武龙 孟秀英 张凌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9年第10期1153-1155,共3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设计前臂皮瓣修复颌面部缺损以期达到恢复其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的目的。方法:选择舌癌、颊癌、口底癌患者20例;前臂皮瓣设计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根据缺损大小、形状设计其皮肤外形;另一部分根据桡动脉和头静脉走行设计... 目的:探讨个体化设计前臂皮瓣修复颌面部缺损以期达到恢复其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的目的。方法:选择舌癌、颊癌、口底癌患者20例;前臂皮瓣设计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根据缺损大小、形状设计其皮肤外形;另一部分根据桡动脉和头静脉走行设计皮下筋膜层外形:其范围要包括桡动脉和头静脉在内,大于皮肤范围;术后半个月、3个月、6个月评价修复器官的解剖形态、黏膜化程度、发音清晰度、运动及饮食类型等诸方面生理功能。结果:20例皮瓣全部修复成功,术后半个月、3个月有不同程度的皮瓣外形臃肿,6个月后,修复器官解剖形态无臃肿和牵拉,发音较清晰、感觉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大部分(18/20)为普食,少部分(2/20)为软食。结论:皮肤和筋膜下设计前臂皮瓣修复颌面部缺损可以较好恢复颌面部器官的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皮瓣 颌面部缺损 功能性修复
下载PDF
前臂游离皮瓣在舌癌术后功能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段绪伟 李伟 +1 位作者 许坚 韦正波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339-342,共4页
目的探讨前臂游离皮瓣在舌癌术后功能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舌鳞癌患者采用颈部淋巴结清扫、舌部原发灶扩大切除术并行前臂游离皮瓣移植的舌癌术后功能重建。其中2例同期接受前臂外侧皮神经移植。术后部分患者接受皮瓣感觉功能... 目的探讨前臂游离皮瓣在舌癌术后功能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舌鳞癌患者采用颈部淋巴结清扫、舌部原发灶扩大切除术并行前臂游离皮瓣移植的舌癌术后功能重建。其中2例同期接受前臂外侧皮神经移植。术后部分患者接受皮瓣感觉功能测定。结果 10例患者移植的皮瓣均存活,无感染、口底漏等并发症发生。2例行前臂外侧皮神经移植术的患者1例术后有轻感觉、温度觉、两点辨别觉的恢复,另1例未接受感觉功能测定。8例无神经移植的患者中4例接受术后感觉功能测定,均未见各种感觉功能的恢复。结论前臂游离皮瓣移植是舌癌术后功能重建的有效方法,既适用于术后范围较大、累及口底和舌根的组织缺损,也可同期行前臂外侧皮神经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肿瘤 前臂游离皮瓣 前臂外侧皮神经 感觉功能 功能重建 应用
下载PDF
桡侧前臂皮瓣和舌骨下肌肌皮瓣在半舌缺损修复中的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彭汉伟 杨熙鸿 +3 位作者 郭海鹏 刘木元 陈伟正 林建英 《实用癌症杂志》 2011年第6期603-605,共3页
目的比较桡侧前臂皮瓣(radial forearm flap,RFF)和舌骨下肌肌皮瓣(infrahyoid myocutaneous flap,IHMF)修复半舌缺损的成功率和功能效果,探索和优化半舌缺损修复的技术方法。方法分别采用RFF(n=15)和IHMF(n=12)修复T2(n=22)、T3(n=5)... 目的比较桡侧前臂皮瓣(radial forearm flap,RFF)和舌骨下肌肌皮瓣(infrahyoid myocutaneous flap,IHMF)修复半舌缺损的成功率和功能效果,探索和优化半舌缺损修复的技术方法。方法分别采用RFF(n=15)和IHMF(n=12)修复T2(n=22)、T3(n=5)舌癌术后半舌缺损。对比2组的手术成功率;以语言交流、进食、舌活动功能为参数评价和对比2组病例术后1年的舌功能状况。结果 RFF组15例皮瓣全部存活,无手术并发症发生;IHMF组12例发生单纯皮岛坏死1例,皮岛边缘缺血造成缝合口延迟愈合1例,无其它手术并发症发生。2组病例术后1年语言交流、进食、舌活动功能相近,P值均>0.05。结论 RFF和IHMF修复半舌缺损均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和较低的手术并发症率,术后舌功能良好。对于手术耐受力较差的患者,IHMF在半舌缺损修复中可替代RF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侧前臂皮瓣 舌骨下肌肌皮瓣 舌肿瘤 舌功能
下载PDF
游离前臂桡侧皮瓣重建头颈肿瘤术后缺损 被引量:3
18
作者 苏文玲 赵德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21-1125,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前臂桡侧皮瓣重建头颈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游离前臂桡侧皮瓣修复头颈恶性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70例;其中舌癌43例,颊癌12例,软腭癌5例,外鼻癌4例,下唇癌3例,上唇...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前臂桡侧皮瓣重建头颈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游离前臂桡侧皮瓣修复头颈恶性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70例;其中舌癌43例,颊癌12例,软腭癌5例,外鼻癌4例,下唇癌3例,上唇癌2例,下咽后壁癌1例。组织缺损范围5 cm×4 cm^14 cm×8 cm,病程4~30个月。分析皮瓣修复技术,观察术后皮瓣供区和受区的外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70例患者中仅1例皮瓣因静脉回流障碍发生坏死,其余均成活,皮瓣成活率98.4%。术后随访12~36个月,1例下咽后壁癌术后1年余死于远处转移,2例舌癌死于心脑血管意外。术后供区外观平整,有色差,瘢痕不明显,无功能障碍;受区外形接近正常,吞咽顺畅,言语清晰,修复重建效果满意。结论:游离前臂桡侧皮瓣制作简单,血管解剖恒定,管径粗,蒂长,方便吻合,对供区功能损伤小,厚薄适中,适合修复头颈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和功能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前臂桡侧皮瓣 头颈肿瘤 组织缺损 功能重建
下载PDF
推拿配合痉挛肌治疗仪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徐军 汤艳 +1 位作者 洪永锋 张润 《吉林中医药》 2020年第8期1096-1098,共3页
目的探讨推拿配合痉挛肌治疗仪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40例给予推拿配合痉挛肌治疗仪治疗,对照组40例进行推拿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股... 目的探讨推拿配合痉挛肌治疗仪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40例给予推拿配合痉挛肌治疗仪治疗,对照组40例进行推拿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股角和前臂旋后角度、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以及步行能力。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82.50%,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2组治疗后股角、前臂旋后角度和握力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股角、前臂旋后角度和握力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GMFM评分高于治疗前,其中试验组的GMF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试验组患儿的步宽小于对照组,步长和步速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配合痉挛肌治疗仪可提高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推拿 痉挛肌治疗仪 前臂旋后角度 步行能力 粗大运动能
下载PDF
臂丛中干修复前臂屈肌功能的实验研究
20
作者 董扬 睦述平 +2 位作者 郭瑞休 于仲嘉 曾炳芳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11-13,共3页
将18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先于左侧造成全臂丛损伤的实验模型.再用该题设计的手术方法修复正中神经、尺神经。分别于术后1周行双侧前臂肌电图检查.再分别于术后2、3、4月行电生理学和组织学等方法检测:右侧肢体为对照组。结果提... 将18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先于左侧造成全臂丛损伤的实验模型.再用该题设计的手术方法修复正中神经、尺神经。分别于术后1周行双侧前臂肌电图检查.再分别于术后2、3、4月行电生理学和组织学等方法检测:右侧肢体为对照组。结果提示:术后3、4月手术侧前臂屈肌群功能已基本恢复.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1),证实本手术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中干 前臂屈肌 功能恢复 修复 臂丛神经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