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民间舆论对洋银流通的认知与因应
1
作者 熊昌锟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87-96,共10页
明末清初,外国机制标准化的银元开始大量进入东南沿海商埠,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结算货币,内陆及边疆地区亦行用日广。对社会各界的关注重点进行文献梳理和分析总结,发现当时民间舆论对洋银流入的认知和应因大致可分为3个层面,首先是从流... 明末清初,外国机制标准化的银元开始大量进入东南沿海商埠,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结算货币,内陆及边疆地区亦行用日广。对社会各界的关注重点进行文献梳理和分析总结,发现当时民间舆论对洋银流入的认知和应因大致可分为3个层面,首先是从流通传播层面介绍洋银的形制及其在不同区域的使用情形,其次从认知接受层面展现时人对洋银流通的看法,最后是从应对行动层面来看洋银流通引发的问题、各省自铸银元的实践和清廷币制改革的过程。舆论对洋银流入的种种反应,呈现出社会层面对外来货币的认知逐步加深,并提出仿铸以取而代之,实现货币主权的迫切希望。总体来看,随着对洋银流入这一货币现象认识的加深,舆论的焦点也从通货本身逐渐延伸到货币制度改革的讨论。事实上,舆论的高涨对清廷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应对举措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因为从清季政府行动层面来看,几乎都围绕着禁止或仿铸之争、自铸银元、改革币制而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洋银 自铸银元 改革币制 整顿圜法
下载PDF
近代宁波的洋银流入与货币结构 被引量:5
2
作者 熊昌锟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6-90,共15页
明末清初,外国标准化的机制银元逐渐流入宁波等地,与秤量使用的银锭相比,银元形制统一、检验方便,节省了一定的交易成本,因此行用日广,进而流通至浙江的其他城镇和农村地区。五口通商以后,国内埠际之间有大量的洋银流动,而自香港等地进... 明末清初,外国标准化的机制银元逐渐流入宁波等地,与秤量使用的银锭相比,银元形制统一、检验方便,节省了一定的交易成本,因此行用日广,进而流通至浙江的其他城镇和农村地区。五口通商以后,国内埠际之间有大量的洋银流动,而自香港等地进口的洋银数量极少。清后期,浙江省厘金收支的四柱清单中,银元的使用已超过银锭与制钱,成为最重要的收支货币。结合清中期至民国初期的契约文书,可以发现丝茶产地以外的宁波及浙东地区农村市场的洋银使用份额远不及银锭、制钱,洋银在港口与农村两个不同市场层级的使用呈现出迥异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宁波 洋银 货币结构
原文传递
政府与市场作用视角下的近代外国银元在华竞争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熊昌锟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3-147,共15页
15世纪以来,重商主义盛行于欧洲各国。西班牙占据美洲后,开始铸造机制银元,并将其运入中国。美洲独立后,墨西哥银元在英、美领事以及中国地方政府推动下,逐步替代西班牙银元。为了同鹰洋争夺市场份额,英国、日本、法国以及美国先后铸造... 15世纪以来,重商主义盛行于欧洲各国。西班牙占据美洲后,开始铸造机制银元,并将其运入中国。美洲独立后,墨西哥银元在英、美领事以及中国地方政府推动下,逐步替代西班牙银元。为了同鹰洋争夺市场份额,英国、日本、法国以及美国先后铸造贸易银元投放中国市场,并通过外交手段推行本国银元。从流通范围来看,各国银元流通区域与该国的势力范围有较高的重合性,但墨西哥铸造的鹰洋流通地域最广、数量最多,英、美国银元只在局部地区与之形成竞争。清廷和北京政府先后铸造银元以驱逐洋银,但成效不彰。近代中国市场上的银元竞争,既存在市场偏好、商民使用习惯等因素,也掺杂了政治和外交的博弈。从银元竞争的过程和结果来看,国家干预虽起到一定效果,但市场作用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外国银元 竞争 政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