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venting the Barbarians:The Changing Contexts of Yi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1
作者 ZHENG Linyi HU Xinying 《Psychology Research》 2022年第4期183-190,共8页
This study analyzes how the meaning of yi(夷,barbarian)was constructed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contexts at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which is important for us to reconsider xenophobia and Sino-centrism both in the p... This study analyzes how the meaning of yi(夷,barbarian)was constructed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contexts at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which is important for us to reconsider xenophobia and Sino-centrism both in the past and present.Our study combines contextual with intertextual reading methods.It places different materials,including missionaries’works,newspapers,and official documents,in their specific historical contexts and links them to obtain a full picture of this transformation.We argue that yi was invented.Various agents and actors created the connotation of yi to suit their interests.It was transformed by the Qing court from“barbarians”to those who follow Confucianism to justify their rule.Then it was first translated as“foreigners”and later as“barbarians”when Europeans came to China.Our study situates the meaning of yi to help us rethink some of the labels and misconceptions attached to yi and the early missionarie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a-yi distinction CONTEXTS the late qing dynasty barbarian foreigner MISSIONARY
下载PDF
The Development of Early Modern Chinese Economics: Based on Investigation of Doctoral Dissertations by Chinese Students Studying Abroad in the Late Qing and Republican Periods
2
作者 邹进文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2年第2期75-93,共19页
In the initial period of transplanting Western economic theory, Chinese students studying abroad in the late Qing and Republican periods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 In the initial period of transplanting Western economic theory, Chinese students studying abroad in the late Qing and Republican periods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economics. On the one hand, by applying modern economic theory to Chinese economic problems, they sought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and facilitated the Sinicization and localization of economics; on the other, they kept pace with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economics and were bold innovators, with some entering the ranks of world famous economi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students studying abroad in the late qing and Republican periods modem economics doctoral dissertation
原文传递
清代中晚期朱子学的自我拯救及其学术史意义--以李元春为中心的探讨
3
作者 李敬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98,212,213,共11页
清代中晚期是朱子学趋于势微、日渐羸弱的时期,以李元春为代表的朱子学者以道自担,奋力自救,力图从卫朱子之道、辨心学之偏和斥考据学之僻三个维度展开对朱子学的拯救,呈现尊朱而不佞朱、谴取心学和考据学的学术取向,并仰赖其在中晚清... 清代中晚期是朱子学趋于势微、日渐羸弱的时期,以李元春为代表的朱子学者以道自担,奋力自救,力图从卫朱子之道、辨心学之偏和斥考据学之僻三个维度展开对朱子学的拯救,呈现尊朱而不佞朱、谴取心学和考据学的学术取向,并仰赖其在中晚清朱子学营垒中的学术地位,相应地涵具了重要的学术史意义:一是提振了朱子学的地位,推动学术思潮由汉学独大向汉宋(朱子学)兼采转进;二是促使关中地区成为中晚清朱子学研究的重镇;三是力促关学的学术形态由崇尚阳明学向尊奉朱子学转进。以李元春这一典范学者为切入口,不仅可以具体而微地呈现清代中晚期朱子学的学术样态,更可以弥缝以往学界研究的缺漏之处,进一步完善清代朱子学演进、发展的学术图谱,从而呼应和落实“明清朱子学将是宋明理学研究的新增长点”的学术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元春 清代中晚期 朱子学 阳明学 考据学
下载PDF
晚清域外小说翻译传播学诠释
4
作者 任强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87-94,共8页
对中国翻译史进行再认识,不仅是中国译学现代化的要求,也有助于理解、应对当今纷繁复杂的翻译现象。晚清域外小说翻译是中国翻译史上极为特殊的一页,从翻译传播学的视角,采用历史综合分析法,将翻译活动还原到清末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 对中国翻译史进行再认识,不仅是中国译学现代化的要求,也有助于理解、应对当今纷繁复杂的翻译现象。晚清域外小说翻译是中国翻译史上极为特殊的一页,从翻译传播学的视角,采用历史综合分析法,将翻译活动还原到清末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主要翻译传播环节中心要素的历史作用,发现并阐释了晚清域外小说翻译中传播主体的颠覆与限制作用,译者能动性的充分释放和传播媒介的推动作用。特定的翻译活动必定与特定时期的时代特征相符,变翻译史研究为研究历史中的翻译,从不同的视角对翻译历史现象进行解读,可以提升翻译史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域外小说翻译 翻译传播学
下载PDF
红学的晚清形态
5
作者 陈大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7,176,共15页
晚清列强入侵使国家面临沦亡深渊,社会诸矛盾趋于白炽化,西方文化传入也引起激烈碰撞与交融,红学形态在晚清时出现了新变化。传统的红学著述不多,而考察近代新出现的报刊可以发现,其中蕴含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传播甚广的红学形态,包... 晚清列强入侵使国家面临沦亡深渊,社会诸矛盾趋于白炽化,西方文化传入也引起激烈碰撞与交融,红学形态在晚清时出现了新变化。传统的红学著述不多,而考察近代新出现的报刊可以发现,其中蕴含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传播甚广的红学形态,包括:围绕《红楼梦》的价值评估出现了激烈的争论,新形势下各小说流派则多以《红楼梦》为创作楷模,各种续红之作则显示了与现实紧密结合的新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红学形态 《红楼梦》 续红之作 近现代报刊 小说传播
下载PDF
清末民国时期山西晋中地区的戏曲活动探析——以刘大鹏《退想斋日记》为视角
6
作者 胡定 乔新华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9-12,共4页
以刘大鹏的《退想斋日记》为主要史料,从其个人视角深入探讨了清末民国时期山西晋中地区的戏曲活动及其与社会变迁的互动,揭示了戏曲在文化传承、民众生活和地方身份认同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政治、经济动荡中的适应与发展。通过对这一... 以刘大鹏的《退想斋日记》为主要史料,从其个人视角深入探讨了清末民国时期山西晋中地区的戏曲活动及其与社会变迁的互动,揭示了戏曲在文化传承、民众生活和地方身份认同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政治、经济动荡中的适应与发展。通过对这一时期戏曲活动的分析,也为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国 晋中戏曲 刘大鹏 退想斋日记
下载PDF
从吉同钧清律讲义透视陕派律学的近代转型
7
作者 田时雨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5期157-166,共10页
随着晚清变法修律活动的展开,新式法律教育也随之兴起。陕派律学代表人物吉同钧兼任京师法律学堂、京师法政学堂、律学馆以及大理院讲习所四处教习,主讲《大清律例》科。由于《大清律例》剧变为《大清现行刑律》及《大清新刑律》,吉同... 随着晚清变法修律活动的展开,新式法律教育也随之兴起。陕派律学代表人物吉同钧兼任京师法律学堂、京师法政学堂、律学馆以及大理院讲习所四处教习,主讲《大清律例》科。由于《大清律例》剧变为《大清现行刑律》及《大清新刑律》,吉同钧遂三易讲义,后称“清律讲义三部曲”。讲义揭示了吉同钧在近代法律转变中的核心观点,即坚守中国传统法律国粹,同时采辑西律之法。他不仅继承陕派律学创始人薛允升的律学研究成果,还打破传统律学同一法系之间横向比较的局限,开创性地将比较视野扩展到不同法系之间,提出“尽用西法”“参用西法”“西法万不能行而仍宜遵守中法”“中律过重亟应改易”四种比较中西律方案。这一中西法律比较分析框架,是近代法律转型的一大突破,也为当前看待中西律之差异提供理论背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变法修律 清律讲义 吉同钧 陕派律学
下载PDF
晚清期刊中的盐城文献资料整理研究
8
作者 刘鹏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8-11,共4页
晚清时期的期刊,从1876年《寰宇琐纪》第12期收录天长宣瘦梅所著的《盐城千佛律院千佛楼落成征碑节略》开始,截至1911年,共收录有关以“盐城”为题名的文章128篇。晚清期刊收录的“盐城”内容蕴含着晚清政府重视报刊的宣传工作、重视“... 晚清时期的期刊,从1876年《寰宇琐纪》第12期收录天长宣瘦梅所著的《盐城千佛律院千佛楼落成征碑节略》开始,截至1911年,共收录有关以“盐城”为题名的文章128篇。晚清期刊收录的“盐城”内容蕴含着晚清政府重视报刊的宣传工作、重视“实业救国”思想的传播实践,特别是改良农业、工艺、教育等诉求,符合维新变法、晚清新政历史背景。当时的报刊活动和经验,为后世的报刊编辑工作提供了借鉴。然而,当时“中学为体”的倾向使期刊只能在特定范围内进行传播而受到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期刊 盐城 县政
下载PDF
清末民初士人王舟瑶的著述人生
9
作者 张燕 《台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46-52,共7页
王舟瑶追寻传统士人“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但能敏锐觉察晚清学术发展潮流,确立“从经中求道”的学术旨趣。他紧跟时代发展变化,认同并践行近代教育理念,成功实现从传统士人到近代学人的转变。学术旨趣、教育实践、存续文脉是促使其转变... 王舟瑶追寻传统士人“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但能敏锐觉察晚清学术发展潮流,确立“从经中求道”的学术旨趣。他紧跟时代发展变化,认同并践行近代教育理念,成功实现从传统士人到近代学人的转变。学术旨趣、教育实践、存续文脉是促使其转变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士人 王舟瑶 经学
下载PDF
从“甲午”到“庚子”——论晚清华夷观念的崩溃 被引量:4
10
作者 宝成关 田毅鹏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9-85,共7页
从“长时段”角度,可将晚清华夷观念解体崩溃的过程分为“松动期”、“解体期”、“开始崩溃”和“最后崩溃”四个时期。甲午战争的惨败以及最后一个藩属国的丧失,标志着晚清华夷观念开始走向“崩溃”;而义和团运动时期,在民族空前... 从“长时段”角度,可将晚清华夷观念解体崩溃的过程分为“松动期”、“解体期”、“开始崩溃”和“最后崩溃”四个时期。甲午战争的惨败以及最后一个藩属国的丧失,标志着晚清华夷观念开始走向“崩溃”;而义和团运动时期,在民族空前危机的形势下,虽然传统的华夷观念重新走向“炽烈”,但随着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和《辛丑条约》的签订,晚清华夷观念宣告“最后崩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庚子事变 华夷观念 儒家思想 义和团运动 《辛丑条约》 甲午战争
下载PDF
认同与批判:清末留日学生的地域文化观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发建 张晶萍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35,共9页
留学异邦所造成的空间区隔和参照系的变化,不仅激发了清末各省留日学生的民族主义精神,也使他们的地域意识得到升华。在爱国先爱邦、谋国先谋邦的理念指导下,各省留学生们均强调本省对全国关系之重,期望本省在民族建国的运动中发挥领导... 留学异邦所造成的空间区隔和参照系的变化,不仅激发了清末各省留日学生的民族主义精神,也使他们的地域意识得到升华。在爱国先爱邦、谋国先谋邦的理念指导下,各省留学生们均强调本省对全国关系之重,期望本省在民族建国的运动中发挥领导作用。他们调查研究本省的历史地理文化状况以作为自治的基础,从而形成了一股地域文化热。留学生们一方面认同本省文化、赋予其正面价值,另一方面又对地域文化中不适应社会竞争、不符合自治需要的成份进行反思与批判,警醒同胞谋求革新。留学生们通过重新评价赋予了地域文化不同的品格,并通过创办杂志、传播新学新知等实际行动,在一定程度上改绘了本省地域文化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留日学生 地域意识 文化形象
下载PDF
晚清本土钱庄和外商银行的互动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艳国 刘俊峰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3-147,共5页
在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轨的过程中,中国传统的金融行业钱庄同外国资本主义在华金融机构外商银行在特定时代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激烈碰撞,必然地形成社会经济的互动关系。它们之间的互动常常表现为合作、依附、竞争、冲突。本土钱庄与... 在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轨的过程中,中国传统的金融行业钱庄同外国资本主义在华金融机构外商银行在特定时代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激烈碰撞,必然地形成社会经济的互动关系。它们之间的互动常常表现为合作、依附、竞争、冲突。本土钱庄与外商银行的互动关系,正是中西经济文化冲突的一个缩影和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本土钱庄 外商银行 互动性
下载PDF
洋布衣在晚清的流行及社会文化意义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长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1-168,共8页
19世纪下半叶,随着通商以后洋布输入的增加,城镇市民穿用洋布日渐普及。这种衣着新习俗的形成,带来了 新的社会文化含义:洋布与土布成为城里人与乡下人衣着外观上的一般标志性区别;洋布的普及使市民中等阶层更为凸 显,认同感增强,传统... 19世纪下半叶,随着通商以后洋布输入的增加,城镇市民穿用洋布日渐普及。这种衣着新习俗的形成,带来了 新的社会文化含义:洋布与土布成为城里人与乡下人衣着外观上的一般标志性区别;洋布的普及使市民中等阶层更为凸 显,认同感增强,传统服制的上下等级色彩减弱;市民的衣着消费方式更加市场化和大众化,并与近代工业制品市场相连 接;市民的衣着时尚性和流行化增强。这些由洋布流行引起的市民生活方式的变化,都与城市化和市场化的趋向相联 系,是中国社会近代化变迁在人们日常生活上的一种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洋布 衣着习俗 近代化 社会文化史
下载PDF
晚清官派留德学生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徐健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2-79,112,共9页
留学政策是晚清政府的一项重要政策。随着中德贸易和外交往来的开始,以及中国人对德国认识的逐步加深,清政府开始陆续向德国派遣留学生。1876-1911年的中国留德学生构成了这个时期中国留学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德学生主要来自湖北和江... 留学政策是晚清政府的一项重要政策。随着中德贸易和外交往来的开始,以及中国人对德国认识的逐步加深,清政府开始陆续向德国派遣留学生。1876-1911年的中国留德学生构成了这个时期中国留学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德学生主要来自湖北和江浙,他们在德国的学习以军事训练为主,但后来逐渐转向法律和自然科学等科目。留学生的管理对清政府来说是个难题。随着留学人数的增加,中德双方都在努力探索解决方案,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留学生 德国
下载PDF
清末留日医学生及其对中国近代医学事业的贡献 被引量:21
15
作者 牛亚华 《中国科技史料》 CSCD 2003年第3期228-243,共16页
介绍了清末留日医学生的总体情况 ,对其在日本就读的学校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 ;收集了 1 63名晚清留日医学生的资料 ,对其籍贯、在日就读学校、专业及事迹作了简要介绍。通过考查清末留日医学生归国后的医学活动 ,阐述了这批留学生对于... 介绍了清末留日医学生的总体情况 ,对其在日本就读的学校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 ;收集了 1 63名晚清留日医学生的资料 ,对其籍贯、在日就读学校、专业及事迹作了简要介绍。通过考查清末留日医学生归国后的医学活动 ,阐述了这批留学生对于民国时期的医学普及、医学教育、医药卫生行政、医药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贡献 ,认为清末的留日医学生为改变中国医学的面貌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末年 日本 留学生 医学专业 中国 近代医学史 医学教育
下载PDF
晚清域外研究与记述文献中的近代司法观念 被引量:1
16
作者 侯德仁 张涛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2-190,192,共9页
晚清时期,以"开眼看世界"为特征的域外研究与考察勃然兴起,形成了众多的域外研究与记述类文献著作。这些著作中记载了大量近代西方法律制度和措施的内容,其中阐发了较为完整的近代司法观念,思想内涵尤其深刻。概而言之,晚清... 晚清时期,以"开眼看世界"为特征的域外研究与考察勃然兴起,形成了众多的域外研究与记述类文献著作。这些著作中记载了大量近代西方法律制度和措施的内容,其中阐发了较为完整的近代司法观念,思想内涵尤其深刻。概而言之,晚清域外研究与记述文献对近代西方司法观念的阐发,主要是从司法独立思想、司法公正理念、司法平等原则三大方面进行的,并且促进了晚清中国传统司法理念和实践的近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域外研究与记述文献 司法独立思想 司法公正理念 司法平等原则
下载PDF
清末国人科学观的演化:从“格致”到“科学”的词义考辨 被引量:12
17
作者 朱发建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9-82,共4页
随着西方科学的广泛传播,晚清国人对科学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从清末国人使用的"格致"、"格物"、"科学"词语演变及词义差异中,即可看出当时国人"科学"观的变化过程。
关键词 晚清 科学观 格致 格物 科学
下载PDF
清末赴日法政留学教育及其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姚琦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8-142,共5页
在清末赴日留学浪潮中,法政留学教育尤其突出,从1896年至1911年中国共有数千人赴日学习法政。清末赴日法政留学教育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运动,清末乃至民国中国社会政治发展和中国法制近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特殊的基本国情和历史条... 在清末赴日留学浪潮中,法政留学教育尤其突出,从1896年至1911年中国共有数千人赴日学习法政。清末赴日法政留学教育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运动,清末乃至民国中国社会政治发展和中国法制近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特殊的基本国情和历史条件,其负面影响和局限也是明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教育 影响 清朝未期 日本 法政教育 法律教育 留学史
下载PDF
古典散文的现代阐释 被引量:19
19
作者 陈平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4-33,共10页
该文主要钩稽了晚清及五四两代人的古典散文研究眼光及思路,认为林纾、姚永朴之拓展桐城义法,林传甲、钱基博之以散文为中心建立文学史,章太炎、刘师培之重构六朝,以及周作人之发现晚明,都在某种意义上指向并达成了“古典散文的现代阐释... 该文主要钩稽了晚清及五四两代人的古典散文研究眼光及思路,认为林纾、姚永朴之拓展桐城义法,林传甲、钱基博之以散文为中心建立文学史,章太炎、刘师培之重构六朝,以及周作人之发现晚明,都在某种意义上指向并达成了“古典散文的现代阐释”,中国古典散文的研究范式是在他们手里建立的。文章最后提出了关于深入展开散文研究的6点设想,指出“文章之学”的研究更需触类融汇、古今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散文研究 现代阐释 晚清和五四
下载PDF
略论赫德与晚清中国国家邮政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建华 江宏卫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89-93,共5页
赫德是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外国人。本文从赫德与晚清中国国家邮政关系出发,探讨赫德对晚清国家邮政创办的作用、影响,以及赫德对中国加入万国邮联和禁阻客邮的消极态度,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把握赫德在中国近代国家邮政史上的特... 赫德是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外国人。本文从赫德与晚清中国国家邮政关系出发,探讨赫德对晚清国家邮政创办的作用、影响,以及赫德对中国加入万国邮联和禁阻客邮的消极态度,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把握赫德在中国近代国家邮政史上的特殊地位和殖民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德 晚清 中国 国家邮政 万国邮联 邮政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