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rbon accumulations by stock change approach in tropical highland forests of Chiapas, Mexico
1
作者 Deb R.Aryal Roldan Ruiz-Corzo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6期2479-2493,共15页
Changes in forest biomass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reserves have strong links to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Human activities such as livestock grazing,forest fires,selective logging and firewood extractio... Changes in forest biomass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reserves have strong links to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Human activities such as livestock grazing,forest fires,selective logging and firewood extraction are the common disturbances that affect the carbon dynamics of the forest ecosystems.Here,we hypothesized that such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carbon stocks and accumulation rates in the tropical highland forests of the Sierra Madre de Chiapas in Southern Mexico.We sampled the Pinus oocarpa Scheide dominated forests within the elevation range of 900 to 1100 m above sea level in 2010,2014 and 2017.We measured the stand structural properties and used the reported allometric equations to calculate the tree carbon stocks.Stock change approach was used to calculate carbon accumulation rates.The results showed a gradual increase in carbon storage over the 7-year period from 2010 to 2017,but the rate of increase vari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study sites.The aboveground carbon stock was 107.25±11.77 Mg ha-1 for the site with lower anthropogenic intensity,compared to 74.29±16.85 Mg ha-1 for the site with higher intensity.The current annual increment for the forest with lower anthropogenic intensity was 7.81±0.65 Mg ha-1 a-1,compared to 3.87±1.03 Mg ha-1 a-1 in the site with high anthropogenic intensity.Although at varying rates,these forests are functioning as important carbon sinks.The results on carbon accumulation rate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in greenhouse gas mitigations and forest change modelling in the context of changing global clim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s BIOMASS carbon accumulation rates forest carbon pools forest structure Southern Mexico
下载PDF
Comparative Study of Carbon Storage and Allo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ature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被引量:3
2
作者 Zhangquan ZENG Canming ZHANGY +3 位作者 Yandong NIU Xiquan LI Zijian WU Jia LUO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4年第7期77-80,共4页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s an important forest type in China.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llo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vegetation and soil carbon pool of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tatu...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s an important forest type in China.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llo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vegetation and soil carbon pool of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research on the carbon storage of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as well as shortcomings.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the long-term research of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in order to grasp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productivity,and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function of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eco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VEGETATION carbon PO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and influence factor analysis of natural Larix olgensis forest at different ages 被引量:5
3
作者 Ling Liu Haiyan Wang Wei Dai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1495-1506,共12页
Soil organic carbon(SOC)mineraliz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carbon source or sink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Natural stands of Larix olgensis on the Jincang forest farm,Jilin Province were selected to investigate the d... Soil organic carbon(SOC)mineraliz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carbon source or sink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Natural stands of Larix olgensis on the Jincang forest farm,Jilin Province were selected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s of SOC mineralization and its correlations with other soil properties in a young forest and mid-aged forest at soil depths of 0–10,>10–20,>20–40 and>40–60 c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a mid-aged forest,the SOC stock in the young forest was 32%higher.Potentially mineralizable soil carbon(C0)in the young forest was 1.1–2.5 g kg^-1,accounting for 5.5–8.1%of total SOC during the 105 days incubation period and 0.3–1.5 g kg^-1 in the mid-aged forest at different soil depths,occupying 2.8–3.4%of total SOC.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0 among the soil depths.The dynamics of the SOC mineralization was a good fit to a three-pool(labile,intermediate and stable)carbon decomposition kinetic model.The SOC decomposition rate for different stand ages and different soil depths reached high levels for the first 15 days.Correlat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C0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related with SOC content,soil total N(TN)and readily available K(AK)concentration.The labile soil carbon pool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SOC and TN concentration,and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bulk density.The intermediate carbon pool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N and AK.The stable carbon pool had negative correlations with SOC,TN and A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IX olgensis SOIL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carbon poolS forest age
下载PDF
Soil Carbon Dioxide Efflux and Atmospheric Impact in a 10-Year-Old Dipterocarpus Recovering Lowland Tropical Forest, Peninsular Malaysia
4
作者 Mande Kato Hosea Ahmad Makmom Abdullah +11 位作者 Ahamad Zaharin Aris Ahmad Ainuddin Nuruddin Nghai Ezekiel Suleman Kasham J. Shamang Baji Julius Babarinsa Deborah Sabo Douglas Gugong K. Benjamin Bala Dogo Sim Haruna Gabriel Emmanuel Elimisiemon M. Christopher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7年第1期37-50,共14页
关键词 二氧化碳通量 马来西亚半岛 土壤温度 森林恢复 大气 土壤CO2排放 CO2排放量 土壤有机碳储量
下载PDF
生物炭对毛竹林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5
作者 丁苏雅 马姜明 +5 位作者 覃云斌 黄芳玲 宋丽丽 刘文清 李梦霞 何昕诺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0-190,共11页
为探究不同生物炭施用量对毛竹林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本研究以广西桂林漓江上游毛竹林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毛竹废弃物高温热解制备的生物炭为供试材料,通过一年野外施用试验,探究不同生物炭施用量下(0(CK)、10 t·hm^... 为探究不同生物炭施用量对毛竹林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本研究以广西桂林漓江上游毛竹林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毛竹废弃物高温热解制备的生物炭为供试材料,通过一年野外施用试验,探究不同生物炭施用量下(0(CK)、10 t·hm^(-2)(BC1)、20 t·hm^(-2)(BC2)、40 t·hm^(-2)(BC4))毛竹林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变化特征,分析环境因素对其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高添加量生物炭(BC4)后土壤pH值、速效磷、速效钾、铵态氮、可溶性有机氮、微生物量氮等含量显著提高,但土壤全磷含量显著降低(P<0.05)。生物炭对总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等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均在生物炭施用量为40 t·hm^(-2)时达到最大值。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与pH、NH_(4)^(+)-N、EOC、POC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路径分析模型表明在生物炭添加下,土壤性质和可利用性养分直接影响活性碳组分,进而影响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综上所述,毛竹林中施用生物炭是提高土壤质量、促进土壤碳固存及合理利用竹林废弃物的有效手段,其中生物炭添加量为40 t·hm^(-2)的处理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生物炭 土壤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活性有机碳
下载PDF
有机和常规管理对茶园土壤固碳的影响——以林地为对照
6
作者 郑玉婷 黄鑫慧 +6 位作者 李浩 王彪 李攀锋 崔吉晓 隋鹏 高旺盛 陈源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0,共8页
为探究有机和常规管理方式对茶园土壤有机碳的影响,选择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常规管理茶园、有机管理茶园和附近自然林地3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通过测定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SOC)、易氧化有机碳(EOC)、非活性有机碳(NLOC)、... 为探究有机和常规管理方式对茶园土壤有机碳的影响,选择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常规管理茶园、有机管理茶园和附近自然林地3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通过测定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SOC)、易氧化有机碳(EOC)、非活性有机碳(NLOC)、颗粒态有机碳(POC)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OC)含量,计算土壤各组分有机碳的分配比例以及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研究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含量和质量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常规管理茶园的SOC含量和储量分别比自然林地低48.67%~51.94%和27.25%~35.71%(P<0.05),而有机管理茶园的SOC含量和储量比常规管理茶园分别高52.09%~62.86%、15.54%~20.26%(P<0.05)。2)常规管理茶园的EOC、NLOC、POC和MOC含量均低于自然林地(P<0.05),而有机管理茶园的EOC、NLOC、POC和MOC含量比常规管理茶园分别高出46.39%~57.89%、54.24%~66.15%、80.87%~121.01%和40.07%~46.28%(P<0.05)。3)与自然林地相比,常规管理茶园的POC/SOC、NLOC/SOC较低,有机管理茶园的POC/SOC、NLOC/SOC则高于常规管理茶园。4)常规管理茶园具有较高的CPAI和较低的CPMI,常规管理茶园的CPMI比自然林地低24.53%~46.12%,有机管理茶园的CPMI比常规管理茶园高67.88%~100.33%,其差异均显著(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与自然林地相比,常规管理的茶园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碳库质量下降,存在一定程度的土地退化,而有机管理是提高茶园土壤碳库质量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有机管理 土壤有机碳 土壤碳库管理指数 自然林地
下载PDF
山西太岳山不同针叶纯林及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异性
7
作者 贾匡迪 王勇强 +1 位作者 高雨 周志勇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118,共7页
为研究不同针叶林型土壤有机碳及其碳库管理指数变化特征,以山西太岳山林区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林、华北落叶松(Larix gmelinii var.principis-rupprechtii)林、油松和华北落叶松混交林3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各森林群落的根... 为研究不同针叶林型土壤有机碳及其碳库管理指数变化特征,以山西太岳山林区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林、华北落叶松(Larix gmelinii var.principis-rupprechtii)林、油松和华北落叶松混交林3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各森林群落的根系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不同林型土壤理化性质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全氮质量分数、土壤含水率、β-葡萄糖苷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等均在油松落叶松混交林中出现最大值。3种林型的土壤有机碳库中,稳定有机碳的质量分数最高,约占总有机碳的80%以上。在0<h≤10 cm土层中,油松林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显著低于落叶松林和油松落叶松混交林(P<0.05),前者分别比后两者低22.32%、21.69%。相关性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SEM)表明,林分类型的转变对土壤含水率、土壤酶活性有显著正向影响(P<0.05),根系生物量显著促进了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增加,土壤养分及根系生物量对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产生显著正向影响(P<0.05)。油松和华北落叶松混交可以提高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有利于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和碳库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叶林 林分类型 土壤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氮添加对森林土壤有机碳库固存及CO_(2)排放的影响研究进展
8
作者 苏立城 陈晓珊 +4 位作者 罗志忠 胡英 陈煜佳 吴道铭 曾曙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17-2733,共17页
氮添加会引起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有效性的改变。受此影响,森林植物的地上碳同化能力和地下碳分配格局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总体表现为促进植物生长固碳,增加凋落物和植物根系沉积碳输入土壤,并改变上述植物源有机质的数量和化学成分。与... 氮添加会引起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有效性的改变。受此影响,森林植物的地上碳同化能力和地下碳分配格局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总体表现为促进植物生长固碳,增加凋落物和植物根系沉积碳输入土壤,并改变上述植物源有机质的数量和化学成分。与此同时,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生态功能也会受到氮添加的影响,由于土壤中的有机碳分解、转化和稳定等过程均受到微生物的驱动,因此,氮添加所引起的底物供应差异和微生物响应会影响森林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并最终影响森林土壤有机碳库固存、稳定和CO_(2)排放。但目前关于氮添加对森林土壤有机碳库固存能力和CO_(2)排放特征的影响机制仍不清楚,为此,以森林土壤的碳循环过程为线索,综述了氮添加对底物供应、土壤有机碳激发效应、微生物碳代谢等过程的影响,并尝试梳理在氮添加影响下森林土壤有机碳分解、转化和稳定的微生物驱动机制。这有助于预测氮添加对森林土壤“氮促碳汇”的实际效果,以便研究人员在未来氮沉降日益严重背景下更好地预测森林土壤的碳循环特征,寻找提高森林土壤有机碳库固存能力和降低CO_(2)排放相关途径提供参考。同时,还分析了目前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森林土壤有机碳库 土壤微生物 有机碳矿化 激发效应 CO_(2)排放
下载PDF
林火干扰对广东木荷林生态系统碳库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罗碧珍 魏书精 +2 位作者 罗斯生 胡海清 王振师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359-3369,共11页
森林碳库在调节CO_(2)浓度及减缓温室效应中发挥重要作用。选择广东木荷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相邻样地法,进行植被生物量、凋落物生物量和土壤样品的采样与分析,研究不同林火干扰强度对生态系统各碳库(植被、凋落物和土壤有机碳)及生态系... 森林碳库在调节CO_(2)浓度及减缓温室效应中发挥重要作用。选择广东木荷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相邻样地法,进行植被生物量、凋落物生物量和土壤样品的采样与分析,研究不同林火干扰强度对生态系统各碳库(植被、凋落物和土壤有机碳)及生态系统碳库产生的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植被碳密度随着林火干扰强度增强而减少,但不同组分的植被碳密度表现不同,乔木碳密度在不同林火干扰强度下变化与植被碳密度变化一致,而草本碳密度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相同林火干扰强度下,植被各组分碳密度均以乔木层降低幅度最大。林火干扰均显著降低了凋落物碳密度(P<0.05),并随林火干扰强度的增加其降低幅度增大,但不同林火干扰强度对凋落物碳密度的影响有所差异。林火干扰降低了土壤有机碳密度,且降低幅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变小。(2)林火干扰有效改变了生态系统碳库的空间分布格局。对照样地木荷林土壤有机碳库占比为61.59%,重度林火干扰后,土壤有机碳库占比为70.96%呈上升趋势,占生态系统碳库的优势地位,而植被和凋落物碳库占比呈下降趋势,处于生态系统碳库的次要地位。(3)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林火干扰强度和土层深度及其交互作用均对土壤有机碳密度有显著影响。林火干扰强度解释了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异的8.78%,土层深度解释了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异的70.29%,林火干扰强度和土层深度之间的交互作用解释了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异的8.16%。研究发现:林火干扰降低了生态系统碳库,且随林火干扰强度增加,生态系统碳库减少幅度增大。轻度林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而中度和重度林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影响差异显著。研究结果对深化亚热带森林固碳效应的影响机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干扰 生态系统 碳库 木荷林 广东省
下载PDF
Mangrove Forest Characterization in Southeast Côte d’Ivoire
10
作者 Isimemen Osemwegie Dibi N’da Hyppolite +2 位作者 Christine Stumpp Barbara Reichert Jean Biemi 《Open Journal of Ecology》 2016年第3期138-150,共13页
Mangrove ecosystems are faced with far more existential threats of erosion than their terrestrial counterparts. Consequences of their degradation vary from decline in edible aquatic stocks, coastal erosion and aquatic... Mangrove ecosystems are faced with far more existential threats of erosion than their terrestrial counterparts. Consequences of their degradation vary from decline in edible aquatic stocks, coastal erosion and aquatic weeds invasion. Mangrove forest dynamics was assessed from multi-temporal analyses of remotely sensed satellite images (mosaics of 1989/90 and 2014/15) within 233,900 hectares. Ground-truthing was accompanied by field measurements in selected forest stands to characterize structure, estimate biomass and carbon pools. With conservation as overriding goal, a socio-economic survey was conducted to underpi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mangrove forests over-exploitation and qualitatively assess the sensitivity of the locals to resources decline. The region recorded fifty percent loss of mangrove area during the 25-year period. Low leaf area index (1.02 - 2.52 m<sup>2</sup>·m<sup>-2</sup>) confirms canopy openness. Above-ground root biomass (kg per root) ranged between 110.67 and 382.64. The roots demonstrate capacity to fix up to 176 Mg C ha<sup>-1</sup> with average carbon content of 46 percent. Highest carbon pools were in the Eloka-To forest stands, in near natural conditions. Despite harsh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potential for natural regeneration was evidenced by seedlings density (individuals per m<sup>2</sup>) up to 76. Pilot survey revealed high dependence on mangrove resources for direct income (70 percent) and daily energy needs (60 percent). Despite the heightened awareness of the impending dangers posed by mangrove deforestation and willingness to conserve, riverine communities are incapacitated by lack of viable economic alternatives. External interventions are therefore imperative to achieve conservation goals with long-term implications for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and mit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pool Climate Change CONSERVATION DEGRADATION Mangrove forest Resources
下载PDF
土壤碳库积累与分配对热带森林恢复的响应
11
作者 解玲玲 王邵军 +11 位作者 肖博 王郑钧 郭志鹏 张昆凤 张路路 樊宇翔 郭晓飞 罗双 李瑞 夏佳慧 兰梦杰 杨胜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9877-9890,共14页
为探明土壤有机碳沉积对热带森林恢复的响应过程与机理,选取西双版纳处于不同恢复阶段的热带森林类型(前期的白背桐群落、中期的崖豆藤群落、后期的高檐蒲桃群落)为研究对象,探讨土壤有机碳库各组分积累与分配(微生物量碳储量/总有机碳... 为探明土壤有机碳沉积对热带森林恢复的响应过程与机理,选取西双版纳处于不同恢复阶段的热带森林类型(前期的白背桐群落、中期的崖豆藤群落、后期的高檐蒲桃群落)为研究对象,探讨土壤有机碳库各组分积累与分配(微生物量碳储量/总有机碳储量、易氧化有机碳储量/总有机碳储量、惰性有机碳储量/总有机碳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乔木与林下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土壤温湿度、容重、pH及氮库(全氮、水解氮、铵氮、硝氮)对土壤有机碳库组分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热带森林恢复显著促进土壤碳库各组分的蓄积(P<0.05),相较于恢复前期,恢复中后期土壤总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易氧化有机碳、惰性有机碳储量增幅达9.25%—50.84%;恢复促进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分配(8.98%—25.36%)(P<0.05),但对惰性有机碳分配无显著影响;(2)不同恢复阶段热带森林土壤碳组分积累与分配的时空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上述4种碳组分积累最大值均出现在6月、垂直变化均沿土层递减;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分配最大值出现在6月、惰性有机碳分配则在12月最大,易氧化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分配沿土层递减、惰性有机碳分配无显著垂直变化;(3)土壤微生物量碳、易氧化有机碳、惰性有机碳的储量在土壤碳库储量的分配占比分别维持在2.40%—5.00%、18.22%—39.34%、18.50%—26.55%,土壤有机碳组分对总有机碳储量变化的解释率表现为:微生物量碳(83.71%)>惰性有机碳(82.17%)>易氧化有机碳(78.54%);(4)相较于恢复初期,恢复后期乔木与林下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多样性提升了42.78%—490.82%,氮库(全氮、水解氮、铵氮、硝氮)含量仅提升了12.73%—25.51%;(5)冗余分析表明,林下物种丰富度、温湿度、水解氮是影响土壤有机碳组分积累的主要驱动因子,而乔木香农多样性、湿度、容重则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库组分分配的主控因子。因此,西双版纳热带森林恢复进程显著促进了土壤有机碳库组分积累与分配,影响程度取决于样地林下物种丰富度、乔木香农多样性、土壤温湿度、容重与水解氮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组分 碳积累 碳分配 氮组分 热带森林 次生恢复 西双版纳
下载PDF
杉木纯林及其混交林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组分特征
12
作者 樊容源 叶绍明 +2 位作者 张钱春 何雅琴 邓家珍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28,37,共10页
为研究杉木纯林及其混交林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组分特征,以广西亚热带地区杉木-米老排、杉木-火力楠混交林及杉木人工纯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0~40 cm土层不同粒径(>2、1~2、0.25~1、<0.25 mm)团聚体总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组分含... 为研究杉木纯林及其混交林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组分特征,以广西亚热带地区杉木-米老排、杉木-火力楠混交林及杉木人工纯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0~40 cm土层不同粒径(>2、1~2、0.25~1、<0.25 mm)团聚体总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储量、贡献率以及碳库特征指数变化。结果表明,杉木纯林及其混交林土壤团聚体主要以>2mm粒径为主,团聚体占比随粒径减小呈减小趋势;杉木-米老排、杉木-火力楠混交林土壤团聚体总有机碳含量在8.57~38.37 g·kg^(-1),高于杉木纯林的6.46~24.33 g·kg^(-1),均随粒径减小而增加,随土层加深而减少;3种林分活性有机碳组分储量表现为低活性有机碳>中活性有机碳>高活性有机碳,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大团聚体(>0.25 mm)占比较大,其对土壤活性有机碳贡献率高,是土壤有机碳的主要载体;杉木-米老排混交林、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碳库管理指数整体>100%,其效应大小为杉木-火力楠混交林>杉木-米老排混交林>杉木纯林。相关性分析表明,TOC(total organic carbon)、LLOC(low labile organic carbon)及MWD(Mean weight diameter)、GMD(geometric mean diameter)与CPMI(carbon pool management index)、CPI(carbon pool index)显著正相关,MLOC、HLOC与各指标相关性不显著。环境因子及粒径分级对TOC、LLOC影响效应一致,MLOC、HLOC因其高敏性及不稳定性对各影响因子响应程度不高。杉木-米老排、杉木-火力楠混交林在土壤稳定性及活性有机碳保持方面优于杉木人工纯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混交林 土壤团聚体 活性有机碳组分 碳库特征指数
下载PDF
不同混交比例对广西桉树人工林土壤碳、氮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农建卫 施喜元 +1 位作者 廖贝莎 徐航 《绿色科技》 2023年第7期169-172,共4页
为提升人工林的纯林改造水平,促进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提升。以广西桉树人工林纯林及桉树-红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不同混交比例对桉树-红锥混交林的土壤碳、氮化学计量学及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红锥具有一定的生态功能,... 为提升人工林的纯林改造水平,促进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提升。以广西桉树人工林纯林及桉树-红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不同混交比例对桉树-红锥混交林的土壤碳、氮化学计量学及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红锥具有一定的生态功能,20%、30%的伴生比例均能提升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氮的含量,同时化学计量学特征及碳、氮储量也有相应的提升,但这种提升主要针对0~20 cm土层,40~60 cm土层土壤碳、氮含量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在桉树人工林的纯林改造中,可将红锥作为伴生树种的混交模式推广应用,促进林分土壤碳、氮的累积,以实现林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土壤碳库 红锥 混交林
下载PDF
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0
14
作者 李意德 吴仲民 +3 位作者 曾庆波 周光益 陈步峰 方精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71-378,共8页
报道了我国海南岛目前保存面积较大、林分的组成和结构复杂的热带山地雨林生态系统的C素库和群落的CO2排放动态。通过在尖峰岭林区进行为期3a的研究,结果表明:热带山地雨林的碳素库主要有3个方面,即森林生物量中的C为234... 报道了我国海南岛目前保存面积较大、林分的组成和结构复杂的热带山地雨林生态系统的C素库和群落的CO2排放动态。通过在尖峰岭林区进行为期3a的研究,结果表明:热带山地雨林的碳素库主要有3个方面,即森林生物量中的C为234.3056t/hm2,森林凋落物现存量中的C为2.98t/hm2以及土壤层中的C为104.696t/hm2,合计为341.9816t/hm2。森林生态系统中的CO2平衡的基本动态为:每年用于群落总第一性生产力所同化的CO2总量为74.28t/hm2,其中42.69t/hm2的CO2又通过群落呼吸作用而释放出来,用于净第一性生产力为31.59t/hm2;另一方面,凋落物层每年通过呼吸而释放的CO2量为3.27t/hm2,土壤的释放(不包括根系的呼吸)量约为26.96t/hm2。收支相抵,热带山地雨林生态系统每年对大气中的CO2的固定量为1.366t/hm2,折合C为0.3725t/hm2。由此可见,恢复、发展和保护热带林生态系统是解决大气中CO2浓度升高、温室效应等全球性的生态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林生态系统 C素库 CO_2收支平衡 呼吸 生产力
下载PDF
四川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 被引量:54
15
作者 黄从德 张健 +2 位作者 杨万勤 唐宵 张国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115-5121,共7页
森林植被碳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可为以减排增汇为目标的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管理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根据实测的林分含碳量和区域生物量-蓄积量回归模型计算了四川省森林植被碳储量,使用ArcGIS软件绘制和分析了四川森林植被碳储量的空... 森林植被碳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可为以减排增汇为目标的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管理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根据实测的林分含碳量和区域生物量-蓄积量回归模型计算了四川省森林植被碳储量,使用ArcGIS软件绘制和分析了四川森林植被碳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省森林植被的平均碳密度为38.04MgC·hm-2(12.15~59.51MgC·hm-2)。受青藏高原隆升和人类活动干扰及其叠加效应的影响,四川森林植被碳密度空间分异明显,总体上表现出随纬度、海拔高度和坡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经度的增加而减小,高海拔地区和陡坡地带具有较高的碳密度。减少人类活动对森林的破坏及采取森林分区经营管理是稳定和增强四川森林碳汇功能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植被碳储量 森林植被碳密度 空间分异特征 森林碳库管理 四川省
下载PDF
中国西部3个亚高山森林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层碳储量和生化特性(英文) 被引量:36
16
作者 杨万勤 冯瑞芳 +1 位作者 张健 王开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157-4165,共9页
为了解土壤和植被界面的有机碳库和生化特性,分别将以云杉(Picea purpurea Masters)(SF)、冷杉(Abies faxoniana Rehder&E.H.Wilson)(FF)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aczev)(BF)为优势树种的3个亚高山森林地表有机层(OL)分成新鲜... 为了解土壤和植被界面的有机碳库和生化特性,分别将以云杉(Picea purpurea Masters)(SF)、冷杉(Abies faxoniana Rehder&E.H.Wilson)(FF)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aczev)(BF)为优势树种的3个亚高山森林地表有机层(OL)分成新鲜凋落物层(LL)、半分解层(FL)和分解层(HL),并同步测定了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MS)的有机碳(OC)储量、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微生物生物量氮(Nmic)及转化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云杉林、冷杉林和白桦林土壤有机层的有机碳储量分别为29.38Mghm-2±1.28Mghm-2、22.7Mghm-2±1.12Mghm-2和8.63Mghm-2±0.95Mghm-2,分别为总有机碳储量的62.2%、53.5%和36.6%。云杉林、冷杉林和白桦林土壤有机层和腐殖质层分别储存了92.8%、99.6%和78.7%的有机碳。所有林型中,HL具有最高的细菌数量、Cmic和Nmic及过氧化氢酶活性,FL具有最高的真菌、放线菌数量及转化酶、脱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垂直分布格局意味着OL是土壤和植被之间最活跃的生态界面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森林 碳库 微生物数量 微生物生物量 酶活性
下载PDF
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枯枝落叶层碳库及养分库 被引量:88
17
作者 杨玉盛 郭剑芬 +3 位作者 林鹏 何宗明 谢锦升 陈光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59-367,共9页
通过对福建三明格氏栲天然林及在其采伐迹地上营造的 33年生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枯枝落叶层现存量与季节动态、C库及养分库的研究表明 ,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枯枝落叶层现存量分别为 8.99t· hm- 2 、7.5 6t... 通过对福建三明格氏栲天然林及在其采伐迹地上营造的 33年生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枯枝落叶层现存量与季节动态、C库及养分库的研究表明 ,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枯枝落叶层现存量分别为 8.99t· hm- 2 、7.5 6t· hm- 2 和 4 .81t· hm- 2 ;枯枝落叶层中叶占现存量的比例分别为 6 4 .96 %、6 1.38%和 38.0 5 % ,枝占比例分别为 31.5 9%、37.83%和 4 2 .6 2 %。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枯枝落叶层现存量最大值均出现在春季 ,而杉木人工林枯枝落叶层现存量最大值出现在夏季。格氏栲天然林枯枝落叶层 C贮量为 4 .0 2 t· hm- 2 ,分别是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的 1.2 2倍和 1.77倍 ;格氏栲天然林和人工林枯枝落叶层 C库与杉木人工林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P<0 .0 5 )。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枯枝落叶层养分贮量分别为 138.4 2 kg· hm- 2 、113.5 6 kg· hm- 2 和 72 .39kg· hm- 2 ;除 Mg外 ,格氏栲天然林枯枝落叶层中各种养分贮量均最高。与人工林相比 ,天然林枯枝落叶层现存量、C和养分贮量均最大。枯枝落叶层对林地长期生产力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枝落叶层 碳库 养分库 格氏栲 杉木 天然林 人工林
下载PDF
我国热带天然林植被C贮存量的估算 被引量:24
18
作者 李意德 曾庆波 +2 位作者 吴仲民 周光益 陈步峰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56-162,共7页
以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多年来的研究作为基本数据,用两种方法(生物量法和蓄积量法)计算了海南岛和用一种方法(蓄积量法)计算了云南南部热带森林的C素库总量。结果表明,海南热带天然林(含原始林和天然更新林)... 以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多年来的研究作为基本数据,用两种方法(生物量法和蓄积量法)计算了海南岛和用一种方法(蓄积量法)计算了云南南部热带森林的C素库总量。结果表明,海南热带天然林(含原始林和天然更新林)的C素库总量为0.719~0.734亿t,云南南部的热带天然林的C素库总量在0.653亿t以上。因此我国热带林目前的C总量在1.372~1.387亿t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天然林 生物量 蓄积量 C素库 中国
下载PDF
森林生态系统不同碳库碳储量估算方法的评价 被引量:15
19
作者 路秋玲 王国兵 +2 位作者 杨平 郑阿宝 阮宏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5-160,共6页
森林在降低大气CO2含量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估算森林的碳储量以及分析和评价森林不同碳库的组成和动态变化已成为目前生态学关注的热点之一。由于使用方法和途径的不同,导致对森林碳储量和不同碳库大小的估... 森林在降低大气CO2含量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估算森林的碳储量以及分析和评价森林不同碳库的组成和动态变化已成为目前生态学关注的热点之一。由于使用方法和途径的不同,导致对森林碳储量和不同碳库大小的估算结果出现很大的差异,由此,笔者对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同碳库的估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综述,总结了不同估算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碳库 碳储量 估算方法
下载PDF
森林土壤碳库研究方法进展 被引量:51
20
作者 周国模 刘恩斌 佘光辉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7-216,共10页
森林土壤有机碳库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积累和分解的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碳平衡,土壤有机碳库研究方法对准确估算土壤碳蓄积,反映土壤肥力,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着重要作用。概述了森林土壤碳储量及其分布,介绍了森林土壤有机... 森林土壤有机碳库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积累和分解的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碳平衡,土壤有机碳库研究方法对准确估算土壤碳蓄积,反映土壤肥力,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着重要作用。概述了森林土壤碳储量及其分布,介绍了森林土壤有机碳库的各种估算与测定方法,并就各种方法的特点及优缺点做了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各种方法都受条件限制,还有待完善,但用的最多的还是土壤类型法与生命带法,GIS方法近几年才得到应用,模型方法应用较早但还不成熟。针对各种方法估算存在的误差,从提高精度的角度出发,又对估算方法误差做了统计分析。阐述了森林土壤碳释放的测定方法,并对碳释放的一些研究成果做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就目前土壤碳库研究方法上尚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概括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学 森林 土壤碳库 综述 估算方法 碳平衡 碳循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