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希克斯分析法的中国森林碳汇造林生态补偿——以“放牧地-碳汇林地”土地用途转变为例 被引量:14
1
作者 杨浩 曾圣丰 +1 位作者 曾维忠 杨帆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21-227,共7页
以希克斯分析法对森林碳汇生态补偿进行理论分析,利用四川省诺华川西南林业碳汇、社区和生物多样性造林项目区参与农户的调查数据,以"放牧地-碳汇林地"土地用途转变造成的机会成本损失为基础,结合农户受偿意愿,运用机会成本... 以希克斯分析法对森林碳汇生态补偿进行理论分析,利用四川省诺华川西南林业碳汇、社区和生物多样性造林项目区参与农户的调查数据,以"放牧地-碳汇林地"土地用途转变造成的机会成本损失为基础,结合农户受偿意愿,运用机会成本法和意愿调查法测算森林碳汇生态补偿额度范围,运用Tobit模型分析农户森林碳汇生态补偿受偿额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被调查农户均具有森林碳汇生态补偿受偿意愿,受偿额度在1 758元/(hm2·年)到2 025元/(hm2·年)之间;受教育年限、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参与碳汇造林地面积、牲畜减少量、家庭距最近集市距离、村集体经济状况等对农户受偿额度影响显著。研究对政府制定森林碳汇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生态扶贫等具有一定参考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汇 生态补偿 希克斯分析法 扶贫
下载PDF
森林碳汇项目有助于减贫吗?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莹 黄颖利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1-76,共6页
基于2005—2014年大兴安岭图强林业局碳汇造林项目的项目地潮河林场、奋斗林场、二十八站林场和育英林场的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森林碳汇项目促进减贫的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森林碳汇项目通过促进社会就业... 基于2005—2014年大兴安岭图强林业局碳汇造林项目的项目地潮河林场、奋斗林场、二十八站林场和育英林场的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森林碳汇项目促进减贫的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森林碳汇项目通过促进社会就业情况和经济情况有助于减缓贫困,并且社会就业情况在减贫影响上比经济状况贡献度高;而森林碳汇项目造林阶段的造林面积对减缓贫困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关系。通过结果分析表明只有基于内生发展动力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的森林碳汇项目开发设计,由"输血型"模式变为"造血型"模式,才能更好地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和缓解贫困两个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汇项目 碳汇扶贫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网络治理视域下森林碳汇扶贫模式创新——以“诺华川西南林业碳汇、社区和生物多样性项目”为例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译 杨帆 曾维忠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8-154,共7页
研究目的是对森林碳汇扶贫的模式创新进行总结、凝练,以期为进一步的实践工作提供借鉴。采用文献回顾、案例分析等方法展开研究。森林碳汇项目兼具应对气候变化和扶贫双重功能。为发掘森林碳汇减贫潜力,“诺华川西南林业碳汇、社区和生... 研究目的是对森林碳汇扶贫的模式创新进行总结、凝练,以期为进一步的实践工作提供借鉴。采用文献回顾、案例分析等方法展开研究。森林碳汇项目兼具应对气候变化和扶贫双重功能。为发掘森林碳汇减贫潜力,“诺华川西南林业碳汇、社区和生物多样性项目”以拓展社区功能为基础,以推动贫困农户有效参与和受益为核心,以推动森林碳汇项目开发利益相关者由参与主体向扶贫主体转变为重点,探索了“农户主体型”和“集体经济主导型”两种精准扶贫带动模式,不断推进生态贫困区森林碳汇扶贫集成与示范,提升了项目扶贫开发的平台作用和聚合效应。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注重社区参与,不断发挥社区农户的主体作用;强化科技支撑,不断提升项目开发的扶贫效应。完善了扶贫资源整合、贫困人口参与和监测评估考核“三位一体”的益贫机制,有效推动了以“真扶贫、扶真贫”为导向的应对气候变化与减贫双赢目标实现。“诺华川西南林业碳汇、社区和生物多样性项目”为深化森林碳汇扶贫实践提供了可复制、可迁移、可落地的创新模式和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汇 绿色减贫 生态扶贫 模式创新 网络治理
下载PDF
精英俘获与大众俘获存在吗——来自森林碳汇扶贫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6
4
作者 龚荣发 曾维忠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0-68,共9页
森林碳汇扶贫是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生态扶贫的重要抓手。为进一步挖掘森林碳汇扶贫功能、提升森林碳汇扶贫成效,有必要量化和剖析森林碳汇扶贫偏误。基于川西南、川西北两个地区的调查数据,借鉴精英俘获和大众俘获测量方法,探讨森... 森林碳汇扶贫是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生态扶贫的重要抓手。为进一步挖掘森林碳汇扶贫功能、提升森林碳汇扶贫成效,有必要量化和剖析森林碳汇扶贫偏误。基于川西南、川西北两个地区的调查数据,借鉴精英俘获和大众俘获测量方法,探讨森林碳汇扶贫偏误的原因。囿于森林碳汇项目开发对精英群体示范带动作用的依赖,精英俘获现象在森林碳汇项目农户参与阶段明显,且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大众俘获现象在利益分配阶段大量存在,且囿于项目运行机制和村落生态、社会、经济特征村落之间差异显著。减少森林碳汇扶贫偏误、提升森林碳汇扶贫成效的思路在于:参与阶段在允许一定精英俘获的背景下,通过精英群体与贫困群体的帮扶极大可能地增加贫困人口参与程度;利益分配阶段通过项目运行机制设计、异地搬迁、村组人才引进等措施降低大众俘获程度,增强贫困人口对森林碳汇所带来的基础设施改善等福利的获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汇扶贫 精英俘获 大众俘获 扶贫 精英群体 贫困群体 贫困地区
下载PDF
基于CDM碳汇造林再造林项目的森林碳汇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曾维忠 成蓥 杨帆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7,共9页
【目的】为了增加森林碳汇扶贫透明度,提高扶贫主体履约率,矫正扶贫行动偏差,进而提高森林碳汇扶贫绩效,需要构建一种科学的森林碳汇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基于统筹区域扶贫与精准扶贫的视角,借鉴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 【目的】为了增加森林碳汇扶贫透明度,提高扶贫主体履约率,矫正扶贫行动偏差,进而提高森林碳汇扶贫绩效,需要构建一种科学的森林碳汇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基于统筹区域扶贫与精准扶贫的视角,借鉴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从经济效益、发展能力、发展机会等3个维度构建了森林碳汇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熵值定权法,以诺华川西南林业碳汇、社区和生物多样性项目为例,对森林碳汇扶贫绩效进行实证测度。【结果】基于CDM碳汇造林再造林项目的实证分析,构建了以经济效益、发展能力、发展机会为准则层,就业、收入、人力资本、基础设施、产业拓展、低碳金融、生态环境为指标层的评价体系。经济效益、发展能力、发展机会对森林碳汇扶贫总绩效的贡献度存在差异:经济效益能在短时期内促进贫困对象增收,其扶贫绩效显现的时滞性较短;而发展机会创设之后还需提高贫困者自身发展能力,其扶贫绩效显现的时滞性较长,但各准则层在森林碳汇扶贫绩效提升中均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能偏废其一。【结论】森林碳汇扶贫绩效随着项目的深入实施逐步上升,扶贫效果得以不断显现;各评价单元的扶贫绩效存在差异,需在扶贫工作中及时总结各区域的经验与不足,加强交流,不断提高森林碳汇扶贫绩效,充分发挥森林碳汇项目实施在扶贫中的作用。此次构建的森林碳汇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为森林碳汇扶贫绩效评价提供一种相对客观、便捷的动态评价方法,能够运用于不同时空条件下的森林碳汇扶贫绩效跟踪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汇 扶贫 生态补偿 绩效评价 清洁发展机制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