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北与关中林区草兔危害及发生规律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学军 韩崇选 +3 位作者 张宏利 卜书海 王明春 杨清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5-89,94,共6页
 采用野外调查和数学分析的方法,对陕北及关中林区的草兔危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陕北和关中林区遭受草兔危害的面积约为12.61万hm2,平均被害株率6.71%,危害的主要树种有山杏、沙棘、刺槐、侧柏、油松等;同一树种在不同地区的受害...  采用野外调查和数学分析的方法,对陕北及关中林区的草兔危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陕北和关中林区遭受草兔危害的面积约为12.61万hm2,平均被害株率6.71%,危害的主要树种有山杏、沙棘、刺槐、侧柏、油松等;同一树种在不同地区的受害程度不同,同一地区不同树种的受害程度也不相同。应用聚类分析法可将调查地区的兔害分成4类,即麟游、耀县、富县为1类,旬邑和千阳为1类,吴旗、安塞和延安为1类,永寿、韩城和潼关为1类;在同一类内,草兔对林木的危害率近似;同时用聚类分析法将调查的9个树种分为3类,即苹果、油松和沙棘为1类,刺槐和仁用杏为1类,侧柏、豆科等为1类。在陕北和关中地区,草兔对林木的危害季节一般均以冬季和早春为主。同时,根据草兔对林木的危害特征,可将其分为剪株型、食苗型、食株型和啃皮型4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和关中林区 草兔危害 发生规律
下载PDF
陕北黄土高原森林植被数量分类及环境解释 被引量:27
2
作者 相辉 岳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726-731,共6页
通过对陕北黄土高原森林群落的系统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 ( FA)及其与 5个土壤变量的多元统计分析 ,定量研究了该地区森林植被的类型及土壤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陕北黄土高原森林植被可分为 5个群系 ,即油松林、辽东栎林、山杨... 通过对陕北黄土高原森林群落的系统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 ( FA)及其与 5个土壤变量的多元统计分析 ,定量研究了该地区森林植被的类型及土壤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陕北黄土高原森林植被可分为 5个群系 ,即油松林、辽东栎林、山杨林、白桦林和侧柏林 ,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分类的结果完全一致。该地区森林植被格局可由群落土壤条件的差异来解释 ,土壤因子中含水量、全氮和有机质是主导性因素 ,各群落沿此梯度呈现出一定的分布格局 ,其它土壤因子的作用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 黄土高原 森林 排序 聚类分析 因子分析 环境解释
下载PDF
陕北半干旱风沙区人工林下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增文 冯顺煜 +1 位作者 段而军 刘卓玛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9-134,共6页
【目的】研究林下植物群落数量特征,为指导森林经营管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标准地+样方法对陕北半干旱风沙区(陕西靖边)人工林下的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统计并计算了林下植物群落的生活型谱、盖度、优势度及物种多样性... 【目的】研究林下植物群落数量特征,为指导森林经营管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标准地+样方法对陕北半干旱风沙区(陕西靖边)人工林下的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统计并计算了林下植物群落的生活型谱、盖度、优势度及物种多样性。【结果】(1)林下植物一般以隐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种占绝对优势,所占比例为34%~88%。(2)林下植物的总盖度大小顺序为:旱柳林(26.18%)〉小叶杨×油松林、刺槐林(8.76%~11.77%)〉小叶杨林、小叶杨×柠条林(2.77%~3.16%)〉油松林、沙棘林、油松×柠条林、柠条林、天然草地(对照)(1.06%~1.57%)〉小叶杨×沙棘林、紫穗槐林(0.72%~0.77%)。除小叶杨×油凇林和小叶杨×柠条林地外,其他林地的草本层总盖度都大于灌木层。(3)林下优势植物种类差异不大,且以沙蒿(Artemisiadesertorum)、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狗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羊胡子草(Carex rigescens)、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sum)和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为主。(4)林下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大小顺序为:旱柳林、刺槐林和小叶杨林(6.00~7.18)〉小叶杨×柠条林、小叶杨×油松林、油松林(4.87~5.38)〉沙棘林、油松×柠条林、柠条林、小叶杨×沙棘林(4.06~4.49)〉紫穗槐林、天然草地(2.15~2.76),且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大于灌木层。【结论】陕北半干旱风沙区人工林下植物群落盖度及其物种多样性普遍较低,且阔叶树种林下植物群落一般比针叶树种和灌木林丰富,在针叶林中积极引进阔叶树种形成混交林,是增加林下植物多样性、维持人工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半干旱风沙区 人工林 植物群落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陕北地区退耕还林可持续经营途径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石建华 喻理飞 孙保平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1-33,90,共4页
介绍了陕北地区退耕还林现状,分析了存在问题,从经营技术、经济发展与后续产业、新农村建设与生态移民、工程管理与后续发展政策等四个方面,对实现陕北地区退耕还林可持续经营的途径与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陕北地区 退耕还林 可持续经营 实现途径
下载PDF
陕北和关中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 被引量:5
5
作者 马楠 徐玉霞 +3 位作者 郭炳强 马凯 林巧风 许丁月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20期70-74,共5页
综合评估退耕还林效益是工程持续推进的重要依据。基于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和关中平原2000—2015年退耕还林现状,应用层次分析法和加乘综合法,从生态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和政策响应3个方面定量分析陕北和关中退耕还林综合效益。陕北和关中... 综合评估退耕还林效益是工程持续推进的重要依据。基于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和关中平原2000—2015年退耕还林现状,应用层次分析法和加乘综合法,从生态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和政策响应3个方面定量分析陕北和关中退耕还林综合效益。陕北和关中的退耕还林综合效益走势基本一致,呈现稳定上升态势,从2008年开始效益值为正,2000—2005年效益值连年上升,2006年略微下降,之后效益增长显著。最大值出现在2012年,分别为0.2669和0.2008。退耕成果逐渐显现,开始享受退耕带来的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层次分析 综合效益评价 陕北 关中
下载PDF
陕北丘陵沟壑区退耕农田的合理利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邵治亮 贾志宽 亢福仁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72-176,共5页
陕北丘陵沟壑区退耕农田在发展林果草业上有显著优势,牧草具有很强的生态适应性。退耕农田种草在防止水土流失、发展畜牧业生产、促进退耕还林(草)和改善生态条件以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方面有重要的生态作用,通过建立生态、经济、社会... 陕北丘陵沟壑区退耕农田在发展林果草业上有显著优势,牧草具有很强的生态适应性。退耕农田种草在防止水土流失、发展畜牧业生产、促进退耕还林(草)和改善生态条件以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方面有重要的生态作用,通过建立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兼收并蓄的林草种群结构,推行保护性种植模式,合理规划沟域和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扩大种植规模和实行产业化发展等措施促进退耕农田的高效合理利用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草) 退耕农田 合理利用 建设途径 丘陵沟壑区 陕北
下载PDF
关中地区竹林现状及衰败原因调查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安全 陈辉 李生建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54-59,共6页
本文研究了关中地区现有竹林的竹种组成及林分特征.结果表明:竹林面积及产量在不断下降,多数竹林处于衰败状态;导致竹林衰败的主要原因是政策不稳、重采轻育、缺乏科学管理以及竹林综合利用率低下。在此基础上为该区竹林的发展及保护利... 本文研究了关中地区现有竹林的竹种组成及林分特征.结果表明:竹林面积及产量在不断下降,多数竹林处于衰败状态;导致竹林衰败的主要原因是政策不稳、重采轻育、缺乏科学管理以及竹林综合利用率低下。在此基础上为该区竹林的发展及保护利用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林 现状 衰败 陕西 原因
下载PDF
陕北退耕还林还草与粮食生产的思考
8
作者 彭珂珊 郭满才 +2 位作者 权松安 谢永生 白岗栓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5年第3期218-222,共5页
针对陕北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基础薄弱、坡耕地面积大、粮食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一现状,以我国能源与重化工基地的陕西北部25个县(区)为研究对象,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根据西部大开发提出的要求,提出了可供陕北粮食持续发展的基本对... 针对陕北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基础薄弱、坡耕地面积大、粮食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一现状,以我国能源与重化工基地的陕西北部25个县(区)为研究对象,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根据西部大开发提出的要求,提出了可供陕北粮食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表4,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草)工程 粮食安全 粮食发展 陕西北部
下载PDF
陕北丘陵沟壑区坡耕地退耕种草的生态作用与建设途径 被引量:1
9
作者 邵治亮 《榆林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38-41,共4页
陕北丘陵沟壑区坡耕地退耕种草在自然资源利用上有显著优势,牧草具有很强的生态适应性。坡耕地种草在防止水土流失、发展畜牧业生产、促进退耕还林(草)和改善生态条件以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方面有重要的生态作用,通过统筹规划,调整农... 陕北丘陵沟壑区坡耕地退耕种草在自然资源利用上有显著优势,牧草具有很强的生态适应性。坡耕地种草在防止水土流失、发展畜牧业生产、促进退耕还林(草)和改善生态条件以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方面有重要的生态作用,通过统筹规划,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实行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加强科学研究,提高草地建设的科技含量,依法规范行为等措施促进坡耕地退耕种草工作的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草) 坡耕地 生态作用 建设途径 丘陵沟壑区 陕北
下载PDF
陕北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草)中土地的合理利用与管理
10
作者 邵治亮 许仲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2期10439-10440,共2页
退耕还林(草)是陕北丘陵沟壑区土地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建设中植被恢复的重要措施,而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土地资源是实施退耕还林(草)战略的重要保证。分析了区域自然及土地利用特点,指出应遵循综合性、区域性、生态优先和土地的可持续利... 退耕还林(草)是陕北丘陵沟壑区土地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建设中植被恢复的重要措施,而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土地资源是实施退耕还林(草)战略的重要保证。分析了区域自然及土地利用特点,指出应遵循综合性、区域性、生态优先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等原则加强土地管理,增加投入,完善经营机制,才能实现土地生产力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还草 土地利用与管理 丘陵沟壑区 陕北
下载PDF
南水北调工程对陕西省关中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79-182,共4页
通过对陕西省南水北调工程技术、经济、环境诸方面进行了论证。结果表明,该工程具有总体规划布局合理、控制受水区范围大、调水位置高、水量水质均有保证等特点,既能解决关中地区当前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又可满足中、远期区域经济发展的需... 通过对陕西省南水北调工程技术、经济、环境诸方面进行了论证。结果表明,该工程具有总体规划布局合理、控制受水区范围大、调水位置高、水量水质均有保证等特点,既能解决关中地区当前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又可满足中、远期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关中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及社会的和谐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陕西关中地区 水资源调度
下载PDF
陕北地区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的主控因素 被引量:3
12
作者 师合林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目的 提供陕北地区退耕还林的自然科学依据。方法 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粒度方法分析陕北地区的自然因素对退耕还林工程的影响。结果 陕北地区土地沙漠化及水土流失受全球气候变化、青藏高原抬升、西风环流变化、东亚季风演化的控... 目的 提供陕北地区退耕还林的自然科学依据。方法 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粒度方法分析陕北地区的自然因素对退耕还林工程的影响。结果 陕北地区土地沙漠化及水土流失受全球气候变化、青藏高原抬升、西风环流变化、东亚季风演化的控制;第四纪早期,中国北方旱化加剧,陕北地区处于西北部干旱荒漠与东南部森林草原之间的过渡带,极易受到气候波动影响。结论 退耕还林政策使区域人类生产活动更加符合自然规律,使人类活动更加与自然协调,达到了自然环境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 水土流失 退耕还林 陕北地区
下载PDF
陕西省三北防护林建设成就与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7
13
作者 晏健钧 付小龙 +1 位作者 郝芷仪 刘文会 《陕西林业科技》 2021年第1期97-99,共3页
总结分析了40年陕西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成就,以及减少风沙危害,改善人居和生态环境,保障农田、牧场等免受风沙侵害,保障国土生态安全,促进精准扶贫等成效,指出了目前陕西省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与管理存在生态环境依然较为脆弱,中... 总结分析了40年陕西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成就,以及减少风沙危害,改善人居和生态环境,保障农田、牧场等免受风沙侵害,保障国土生态安全,促进精准扶贫等成效,指出了目前陕西省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与管理存在生态环境依然较为脆弱,中幼龄林亟待抚育管护,老化退化林分修复任务繁重,林分结构不合理、亟待改造,成本不断加大、投资标准太低等问题,提出了把陕西省三北工程区区划为6个生态防护类型区,因区制定建设和管理方案、重点突破,强化中幼林抚育和老化退化林分修复,调整林分结构、充分发挥防护林效能,提高投资标准、加速形成多元投资机制,强化科技支撑和技术培训等提升三北防护林六期工程质量等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三北防护林工程 成就 问题 建议
下载PDF
陕北风沙区铁路防风固沙林效益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高海艳 王亚昇 《陕西林业科技》 2014年第5期41-44,共4页
选择6种不同植物及配置方式的林型,以流动沙地为对照,测定研究了陕北风沙区铁路防风固沙林在防风、固沙、调节小气候、改良沙地土壤养分含量等方面的效益,结果表明,不同配置结构的混交型铁路防风固沙林可低风速40.8%-78.9%,输沙量降低55... 选择6种不同植物及配置方式的林型,以流动沙地为对照,测定研究了陕北风沙区铁路防风固沙林在防风、固沙、调节小气候、改良沙地土壤养分含量等方面的效益,结果表明,不同配置结构的混交型铁路防风固沙林可低风速40.8%-78.9%,输沙量降低55.5%-98.1%,明显改善小气候条件,调节温湿度,对沙地土壤有明显的改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风沙区 铁路 防风固沙林 生态效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