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研究概况和进展 被引量:37
1
作者 王淯 姜海瑞 +2 位作者 薛文杰 徐玲 徐宏发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5-200,共6页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已被列入CITES附录Ⅰ中,由于连续多年的恶性捕杀,加上国际高价走私,使中国的野生林麝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作者根据大量文献资料结合自己的研究,从林麝的分类地位、地理分布、组织解剖、种...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已被列入CITES附录Ⅰ中,由于连续多年的恶性捕杀,加上国际高价走私,使中国的野生林麝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作者根据大量文献资料结合自己的研究,从林麝的分类地位、地理分布、组织解剖、种群生态和人工饲养等几个方面较为全面地总结了国内林麝研究的概况和进展,指出了林麝种群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分类 系统解剖 种群生态 人工饲养
下载PDF
川西高原圈养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的麝香分泌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郭妍妍 周杨 +6 位作者 蔡永华 程建国 付文龙 龙登隆 孟秀祥 LI Wen-bing TAN Fei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3-278,共6页
【目的】基于对四川马尔康林麝繁育场圈养雄性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麝香分泌的监测,分析圈养林麝泌香的分泌规律,确定个体年龄、圈群性比及圈舍结构对其麝香产量的影响,为高生产力林麝驯养及麝香可持续供给提供参考。【方法】监测... 【目的】基于对四川马尔康林麝繁育场圈养雄性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麝香分泌的监测,分析圈养林麝泌香的分泌规律,确定个体年龄、圈群性比及圈舍结构对其麝香产量的影响,为高生产力林麝驯养及麝香可持续供给提供参考。【方法】监测四川马尔康林麝繁育场圈养林麝的麝香分泌,基于个体识别及麝香的人工采收,准确记录麝香产量(用吸水纸吸去表面浮液后的麝香重)。【结果】四川马尔康麝场圈养雄性林麝的泌香量区间为0~19.60 g,均值为(9.24±0.77)g;因圈舍改装及随后转圈的综合胁迫效应,泥地基底圈舍中的雄麝泌香量(8.52±1.29)g显著低于砖地基底的原装圈舍中的林麝(9.99±0.84)g(P<0.01);马尔康林麝的泌香峰值年龄段是4~7岁,其泌香量均值为9.63 g(±0.82)。随年龄增长,雄麝泌香量有减少的趋势,但林麝年龄对其泌香量的效应不显著(P>0.05)。模型y=-0.371 1+2.440 1a+0.050 7a2-0.028 4a3可近似拟合雄麝泌香量同年龄的关系;圈群的雌雄性比对雄麝泌香量的效应显著(P=0.05),性比为1雌4雄圈群的雄麝泌香量(4.90±2.23)g显著低于性比为1雌5雄圈群(10.70±1.21)g(P<0.05)和性比为1雌6雄的圈群雄麝的泌香量(9.85±0.99)g(P<0.05),后两类雄麝的麝香分泌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砖地基底圈舍林麝的麝香产量显著高于泥地基底圈舍(P<0.01);虽圈养林麝年龄对泌香量的效应不显著(P>0.05),但随年龄递增,雄麝泌香量有减少的趋势;就麝香生产而言,马尔康麝场组建圈群的最适雌雄性比为1∶5~6(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养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麝香分泌 川西高原
下载PDF
驯养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的繁殖节律:分娩定时及同步化 被引量:4
3
作者 孙军平 蔡永华 +4 位作者 杨营 王静 付文龙 程建国 孟秀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11-1616,共6页
于2013年3—10月在四川马尔康麝场开展,记录了178例驯养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的分娩,分析了其分娩定时、同步化及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马尔康麝场的驯养林麝分娩发生于5—7月间,分娩期长达66d,平均分娩时间为5月25日(17.60±... 于2013年3—10月在四川马尔康麝场开展,记录了178例驯养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的分娩,分析了其分娩定时、同步化及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马尔康麝场的驯养林麝分娩发生于5—7月间,分娩期长达66d,平均分娩时间为5月25日(17.60±0.98,n=178),分娩季节(75%的分娩完成时间)长22d(即5月7日至5月28日间)。马尔康林麝分娩的强季节性是对当地季节性水热条件和食物资源的适应。驯养林麝的分娩时间与其年龄的相关不显著(r=-0.121,P=0.106>0.05),虽亚成体雌麝(2—3岁)的分娩时间(5月26日,18.81±1.47,n=75)有迟于成体麝((4—9岁)(5月24日,16.97±1.41,n=95)和老龄雌麝(≥10岁)(5月21日,13.63±2.24,n=8)的趋势,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此外,麝场各饲养区内的雌麝分娩时间格局无显著差异(P>0.05),泥地基底的改装圈舍内的雌麝分娩(5月22日,15.31±1.48,n=62)略早于砖地基底的原装圈舍雌麝分娩(5月26日,18.82±1.27,n=116),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驯养 时间格局 分娩定时 同步化
下载PDF
圈养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个性及与麝香分泌和繁殖成效的关系 被引量:8
4
作者 乔佳伦 孙太福 +5 位作者 齐利平 蔡永华 郑程莉 程建国 付文龙 孟秀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8306-8313,共8页
于2016年6月20日至8月10日在四川马尔康林麝繁育场开展,采用基于量表的个性评价法对172头(雌麝59头,雄麝113头)圈养林麝进行了个性评价,建立了圈养林麝个性维度,并探索了个性维度与其麝香分泌和繁殖成效的关系。结果表明:因子分析各项... 于2016年6月20日至8月10日在四川马尔康林麝繁育场开展,采用基于量表的个性评价法对172头(雌麝59头,雄麝113头)圈养林麝进行了个性评价,建立了圈养林麝个性维度,并探索了个性维度与其麝香分泌和繁殖成效的关系。结果表明:因子分析各项载荷值均大于0.4,Cronbach'sα分析结果为0.648,表明个性量表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信度和结构效度。此外,特征根大于1时,圈养林麝的侵略性、活跃性、刻板性、胆怯性及社会性五大个性维度可解释70.77%的个性信息,并通过聚类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维度划分的合理性;雄性林麝的社会性维度和麝香分泌量存在显著正相关(r=0.234,P<0.05),社会性越强(展现出更多的互饰接触、共同摄食等亲和行为的个体),其泌香量越高;侵略性(r=0.463,P<0.05)、活跃性(r=0.440,P<0.05)、刻板性(r=0.595,P<0.05)与雌性分娩时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即个性越强,分娩时间越晚,此外,刻板性与产仔数呈显著负相关(r=-0.341,P<0.05),表明圈养林麝的繁殖成效主要受刻板性维度影响,刻板性强的个体对繁殖成效会有一个负面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个性 麝香分泌 繁殖成效
下载PDF
圈养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5
作者 韩红金 蔡永华 +5 位作者 程建国 付文龙 盛岩 郭凤鹏 周燕荣 孟秀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6-121,共6页
【目的】探究圈养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的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实现对濒危麝类动物的成功迁地保育及麝类的高生产力驯养。【方法】于2016年6—8月和2017年5—7月间,综合运用焦点取样和连续记录法对四川省马尔康繁育中心的圈养林麝... 【目的】探究圈养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的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实现对濒危麝类动物的成功迁地保育及麝类的高生产力驯养。【方法】于2016年6—8月和2017年5—7月间,综合运用焦点取样和连续记录法对四川省马尔康繁育中心的圈养林麝进行行为取样,分析林麝行为特征及与性别、环境异质性和密度等因素的关系。【结果】站立、运动和环境探究是林麝展现最多的行为,雌麝的行为表达更多样、集中度更低;圈舍环境可影响圈养林麝的行为格局,草地圈群集中度最低,且有觅食和食草行为的表达;中密度圈群的行为相对更为分散;混合圈群林麝的行为集中度最低。【结论】通过提高圈舍植被覆盖度,构建合理密度的混合圈群可有效改善圈养林麝的行为表达模式,利于对濒危林麝的成功驯养、迁地保育和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圈养 行为特征 圈舍环境 圈群密度
下载PDF
亚成体林麝麝香产量与质量及年龄与产香量分析
6
作者 王永奇 毛秦南 +1 位作者 唐清山 齐徐俊 《特产研究》 2024年第6期65-69,共5页
为补充亚成体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泌香量、麝香质量性状数据,分析年龄与麝泌香量时空效应。采集88只林麝(1.7~14.7岁)各年龄组泌香量数据,随机对亚成体年龄群中10只麝麝香分泌量及色泽、形状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显示,亚成体麝泌... 为补充亚成体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泌香量、麝香质量性状数据,分析年龄与麝泌香量时空效应。采集88只林麝(1.7~14.7岁)各年龄组泌香量数据,随机对亚成体年龄群中10只麝麝香分泌量及色泽、形状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显示,亚成体麝泌香量呈常态分布(W=0.855,P=0.066>0.05),取值范围为6.20 g~16.50 g,平均泌香量(9.40±3.311)g/只,变异系数达35.223%,低产香麝占70%、中产麝占20%、高产麝占10%;深棕色麝香占30%、棕色占50%、浅棕色和褐色均占10%,干粉状占30%、粉状占60%、干泥状占10%,泌香量与色泽、形状间均无明显关联(P>0.05);构建年龄与泌香量的曲线模型拟合度较高(R^(2)=0.8358)、年龄与泌香量间呈显著负相关(r=0.646,P=0.017<0.05)。综上所述,观测群亚成体林麝泌香量相对偏低、离散度和选育潜力较大,麝香多呈棕色与粉状、质量较优,泌香量与色泽、形状无关联;麝群泌香量随年龄呈快速提升,至峰值、高峰期震荡式小幅下降、7.7岁后显著下降,至8.7岁后小幅提升又再次快速下降的趋势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亚成体 泌香量 质量性状
下载PDF
山西省太岳山圈养林麝摄食偏好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
7
作者 张浩楠 石明慧 +3 位作者 张宝峰 王一晨 闫利平 胡德夫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9-1157,共9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自助餐试验测定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对天然植物的选择性及偏好,探究植物所含成分对林麝取食的影响。本试验测定了11只山西省太岳山圈养林麝对13种乔灌树叶的摄食偏好,测定了试验树叶中常规营养成分、次生代谢物、... 本研究旨在通过自助餐试验测定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对天然植物的选择性及偏好,探究植物所含成分对林麝取食的影响。本试验测定了11只山西省太岳山圈养林麝对13种乔灌树叶的摄食偏好,测定了试验树叶中常规营养成分、次生代谢物、矿物元素含量,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处理数据。结果表明:13种试验植物中,林麝对榆树、臭椿、杏树和山荆子表现为正选择,对其他9种植物表现为负选择。林麝对正选择食物的摄食量占摄食总量的63.80%,对负选择植物的摄食量占摄食总量的36.20%。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林麝的摄食量与树叶中总黄酮和总生物碱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合研究区域的乔灌植物资源,我们认为山西省太岳山地区具有丰富的林麝饲养繁育的潜在食物资源,该地区林麝养殖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自助餐试验 摄食偏好 天然植物 次生代谢物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调控动物采食和能量代谢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周颖 王丽娜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7-756,共10页
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种独特的细胞因子,在不同的器官和系统中发挥多向性作用。现有的研究已证实,IL-6不仅可以造成慢性炎症和各种病理情况,也对动物的生理功能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动物的生长发育与其对营养物质的摄入及机体能量代... 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种独特的细胞因子,在不同的器官和系统中发挥多向性作用。现有的研究已证实,IL-6不仅可以造成慢性炎症和各种病理情况,也对动物的生理功能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动物的生长发育与其对营养物质的摄入及机体能量代谢密切相关,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IL-6对动物的采食行为和能量代谢具有广泛影响,可见动物体内的IL-6水平对动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本文就动物中枢和外周IL-6调节采食和能量代谢的生物学功能进行综述,明确IL-6在动物体内能量稳态平衡中的作用,为动物养殖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采食 能量代谢
下载PDF
稀土对林麝采食量、血液指标和粪便微生物的影响
9
作者 罗雄 吴杰 +1 位作者 陈凤 蒋桂梅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4,共8页
为探究稀土作为饲料添加剂对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采食量、血液指标和粪便微生物的影响,选取12只年龄相同、体况良好的育成期林麝,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3♀,3),对照组饲喂常规日粮,试验组饲喂常规日粮和稀土添加剂(150 mg/kg精补... 为探究稀土作为饲料添加剂对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采食量、血液指标和粪便微生物的影响,选取12只年龄相同、体况良好的育成期林麝,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3♀,3),对照组饲喂常规日粮,试验组饲喂常规日粮和稀土添加剂(150 mg/kg精补料),预饲期15 d,正试期25 d。结果表明:(1)添加稀土对林麝基础饲粮的采食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试验组树叶采食量和总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添加稀土对林麝的体质量和体增质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3)添加稀土后林麝血清尿素(UREA)和总胆固醇(TCH)含量较对照组低(p<0.05),其他血液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4)试验组和对照组粪便微生物的Chao1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基于ANOSIM分析的Beta多样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添加稀土提高了林麝采食量,降低了血清UREA和TCH含量,对林麝体质量和粪便微生物多样性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稀土 采食量 血液指标 粪便微生物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模型的秦岭山系林麝生境预测 被引量:63
10
作者 罗翀 徐卫华 +2 位作者 周志翔 欧阳志云 张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21-1229,共9页
生境评价和预测是对物种进行有效保护的基础。利用林麝痕迹点、自然环境及人类干扰空间数据,分别用两种生态位模型MAXENT和ENFA,预测了秦岭山系林麝的生境分布,并对结果进行了阈值依赖和非阈值依赖比较。探讨了林麝生境选择与环境因子... 生境评价和预测是对物种进行有效保护的基础。利用林麝痕迹点、自然环境及人类干扰空间数据,分别用两种生态位模型MAXENT和ENFA,预测了秦岭山系林麝的生境分布,并对结果进行了阈值依赖和非阈值依赖比较。探讨了林麝生境选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生态位模型预测效果都较好,但MAXNET模型预测效果更为优秀。秦岭山系林麝生境主要集中在主峰太白山及周边地区中高海拔的森林中,共有生境面积10764.4km2,现有的保护区保护了3500.9km2的林麝生境,还有67.5%的林麝生境处于保护空缺状态。交通干道、农田和居民点是影响林麝生境选择的主要人类干扰因子。为更有效地保护该地区的林麝及其生境,有必要对现有保护区进行规划调整,使林麝生境集中分布区都得到有效保护,并恢复隔离的林麝生境之间的迁徙廊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MAXENT ENFA 生境适宜性 保护对策
下载PDF
圈养林麝春季活动节律及时间分配 被引量:15
11
作者 薛程 孟秀祥 +1 位作者 徐宏发 肖宇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4-200,共7页
2006年春季,使用红外夜间观察记录仪,对崇明东平麝场12只成年林麝(8雌,4雄)的行为进行了24h昼夜连续观察。发现春季林麝的行为有37种,可归并为休息、摄食、运动、社会、维持和排遗6大行为类型,据此,建构了春季林麝的行为谱。根据各行为... 2006年春季,使用红外夜间观察记录仪,对崇明东平麝场12只成年林麝(8雌,4雄)的行为进行了24h昼夜连续观察。发现春季林麝的行为有37种,可归并为休息、摄食、运动、社会、维持和排遗6大行为类型,据此,建构了春季林麝的行为谱。根据各行为持续时间比率和频次分析表明,林麝的主要行为为休息;雌麝的摄食行为所占的比率高于雄麝,这是由于春季雌麝妊娠的能量需求较高所致。活动节律呈典型的晨昏双峰型,清晨(4:00~6:00)和傍晚(17:00~19:00)为活动高峰;夜间活动性显著高于白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行为 时间分配 频次 昼夜节律
下载PDF
陕西凤县林麝的冬、春季食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张履冰 徐宏发 +2 位作者 薛文杰 姜海瑞 孟秀祥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0-114,F0004,共6页
利用粪便显微组织分析法对陕西凤县野生林麝冬季和春季的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麝冬季主要取食常绿或半常绿灌木和乔木的落叶,经检验确认的有14科16种;春季主要以当年生枝条以及非禾草类草本植物为食,共确认17科18种。其中黄瑞香D... 利用粪便显微组织分析法对陕西凤县野生林麝冬季和春季的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麝冬季主要取食常绿或半常绿灌木和乔木的落叶,经检验确认的有14科16种;春季主要以当年生枝条以及非禾草类草本植物为食,共确认17科18种。其中黄瑞香Daphne giraldii和色木槭Acermono分别为冬季和春季主要食物,分别占该季食物的20.51%和11.16%。另外,林麝也取食禾草类植物,取食量从冬季的3.01%上升至春季的9.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食性 粪便显微组织分析
下载PDF
陕西凤县驯养林麝的种群动态、性比和年龄结构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永奇 盛岩 +3 位作者 刘文华 李斐然 唐婕 孟秀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4986-4992,共7页
林麝是濒危资源动物,林麝驯养是保育濒危林麝资源及可持续利用麝香的有效方式。基于对2001至2012年间的陕西凤县林麝驯养的监测和调查,分析了其种群动态、性比和年龄结构。结果表明,陕西凤县的林麝驯养在近10余年获得了快速发展,全县共... 林麝是濒危资源动物,林麝驯养是保育濒危林麝资源及可持续利用麝香的有效方式。基于对2001至2012年间的陕西凤县林麝驯养的监测和调查,分析了其种群动态、性比和年龄结构。结果表明,陕西凤县的林麝驯养在近10余年获得了快速发展,全县共有150余个麝场,麝场数呈指数式增长,增长率达27.33%,但其平均驯养规模无明显增长,平均存栏种群仅为16.38头。凤县的驯养麝种群总体增长近似指数式增长,增长率达27.22%,目前存栏种群已达3712头。区分性别和年龄,各亚群的增长均呈指数式增长,幼年麝的增长率(30.30%)高于成年麝(27.16%),雄麝的增长率(28.30%)高于雌麝(27.78%)。在2001至2012年间,幼麝种群的雌雄性比((102.64±3.15)%,n=12)和成年麝种群的雌雄性比((100.85±2.585)%,n=10)均显著偏雌(P<0.01),但幼麝、成年麝种群间的性比差异不显著(P>0.05)。在2005年及2010—2012年间,幼麝(0.5岁龄)占种群的比例为31.91%,亚成体麝(1.5岁龄)占种群的比例为21.11%,成麝(2.5—12.5岁龄)比例为42.72%,老年麝(13.5岁龄及以上)仅占种群的4.26%。合并年龄分析,育龄前个体(幼麝和亚成体麝)的平均比例为53.02%,表明凤县驯养林麝属快速增长种群,其增长潜力较大。在林麝驯养实践中,管理部门可制定准入制度或适当重组现有麝场,促进较大的驯养种群构建,并建立通畅的麝香交易渠道,控制林麝种源的过热交易,以利于林麝驯养种群的性比平衡及可持续的繁育、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凤县 林麝驯养 种群动态 性比 年龄结构
下载PDF
迁地保育林麝体况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4
作者 蔡永华 孙军平 +7 位作者 杨营 王静 付文龙 朱萍 郑程莉 李宁 石磊 孟秀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17-1622,共6页
通过建立基于外貌性状的量化性体况评分标准,于2012年7—10月间对四川马尔康麝场的586头圈养林麝(雌麝299头,雄麝287头)进行了体况评分,并分析了相关变量对林麝体况得分的效应,结果表明:马尔康麝场圈养林麝的体况评分均值为3.49(±0... 通过建立基于外貌性状的量化性体况评分标准,于2012年7—10月间对四川马尔康麝场的586头圈养林麝(雌麝299头,雄麝287头)进行了体况评分,并分析了相关变量对林麝体况得分的效应,结果表明:马尔康麝场圈养林麝的体况评分均值为3.49(±0.02,n=586),大部分林麝(59.56%,n=349)的体况评分高于均值。雌麝体况评分均值(3.50±0.02,n=299)略高于雄麝(3.49±0.03,n=287)(P>0.05),成体麝体况评分(3.59±0.02,n=291)极显著地高于老龄林麝(3.38±0.09,n=27)和亚成林麝(3.35±0.03,n=184)(P<0.01)。林麝的体况得分与其年龄相关不显著(r=0.07,P>0.05),但亚成体及成体麝的体况评分与其年龄间的相关极显著(亚成体r=0.19,P<0.01;成体r=-0.16,P<0.01),而老龄麝体况评分与其年龄略呈负相关(r=-0.23,P>0.05)。S模型y=e1.2811-0.0885/a(R2=0.051,df=500,F=26.74,P<0.01)可近似拟合林麝体况得分和年龄的关系。此外,马尔康麝场泥地基底的改装圈舍中的林麝体况(3.52±0.03,n=197)显著优于原装青砖圈舍林麝评分(3.47±0.02,n=389)(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迁地保育 体况评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林麝哺乳期的时间分配和行为研究 被引量:36
15
作者 杜卫国 盛和林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1-26,共6页
本文对饲养条件下林麝哺乳期的时间分配和行为进行了研究。为满足哺乳期能量需要,母麝有以下行为适应:增加摄食时间;提高摄食效率;减少运动以降低能耗。随幼麝周龄增长,哺乳时间(Y=18.757-1.872X,R=0.827... 本文对饲养条件下林麝哺乳期的时间分配和行为进行了研究。为满足哺乳期能量需要,母麝有以下行为适应:增加摄食时间;提高摄食效率;减少运动以降低能耗。随幼麝周龄增长,哺乳时间(Y=18.757-1.872X,R=0.827,P<0.01)、警戒时间(Y=46.399-3.427X,R=0.947,P<0.001)、舔肛时间(Y=12.013-1.925X,R=0.920,P<0.01)等母性投资均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哺乳期 时间分配 行为
下载PDF
林麝和马麝随机扩增多态DNA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包惠芳 徐宏发 陆厚基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41-246,320,共6页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 (RAPD)技术对饲养的林麝和马麝进行分子遗传标记研究。在选用的 42种随机引物中 ,有 2 5种引物产生了清晰稳定的条带 ,单个引物获得标记数在 1~1 4之间 ,平均每个个体获得 1 68个RAPD标记 ,其中林麝、马麝特异性标记...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 (RAPD)技术对饲养的林麝和马麝进行分子遗传标记研究。在选用的 42种随机引物中 ,有 2 5种引物产生了清晰稳定的条带 ,单个引物获得标记数在 1~1 4之间 ,平均每个个体获得 1 68个RAPD标记 ,其中林麝、马麝特异性标记各 5个 ,个体特异性标记有 3个 ,这些标记可用来鉴定种或个体。平均遗传距离在林麝种内为 0 1 2 7±0 0 2 3 ,马麝为 0 1 0 5± 0 0 1 3 ,种间为 0 2 4 1± 0 0 2 ,种间差异显著大于种内差异。分析表明饲养马麝种内遗传多样性低 ,为增强饲养马麝的生存力 ,最好从不同种群中引入种麝进行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马麝 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
下载PDF
圈养雌麝社会行为及其对后代的影响 被引量:21
17
作者 徐正强 徐宏发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5-158,86,共5页
关键词 圈养雌麝 社会行为 后代 林麝 等级序位 幼麝存活率
下载PDF
圈养林麝仔麝肠道寄生虫感染的监测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冬 程建国 +5 位作者 蔡永华 付文龙 朱萍 王宇 闫敏 杨光友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197-199,共3页
了解圈养林麝仔麝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为仔麝肠道寄生虫病防控技术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在2014年7―11月,逐月采集四川某林麝养殖场71只1~5月龄的仔麝粪样,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麦氏虫卵计数量法和贝尔曼氏法进行检测,观察仔麝的寄生虫... 了解圈养林麝仔麝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为仔麝肠道寄生虫病防控技术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在2014年7―11月,逐月采集四川某林麝养殖场71只1~5月龄的仔麝粪样,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麦氏虫卵计数量法和贝尔曼氏法进行检测,观察仔麝的寄生虫感染情况动态。结果表明:1~5月龄仔麝肠道寄生虫平均感染率:球虫(Eimeria sp.)32.67%、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 sp.)24.79%、肺线虫(网尾属Dictyocaulus sp.)25.92%、莫尼茨绦虫(Moniezia sp.)2.54%、鞭虫(毛首属Trichuris sp.)0.56%。说明危害1~5月龄仔麝的主要寄生虫是球虫、类圆线虫和肺线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仔麝 肠道寄生虫 动态监测
下载PDF
林麝饲用植物叶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白彦 任战军 +5 位作者 刘文华 王永奇 邓铸疆 王乐 申芳丽 王磊 《家畜生态学报》 2009年第5期94-96,共3页
用国标规定的饲料常规养分分析方法对林麝喜食的勾儿茶等24种野生植物叶样品中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粗灰分、总能进行测定,并将测定结果与泡桐、苜蓿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些样品的粗蛋白含量介于8.4%~2... 用国标规定的饲料常规养分分析方法对林麝喜食的勾儿茶等24种野生植物叶样品中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粗灰分、总能进行测定,并将测定结果与泡桐、苜蓿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些样品的粗蛋白含量介于8.4%~27.4%之间,其中构树、律草、桑的蛋白含量均高于泡桐、苜蓿,分别为27.4%、22.3%、19.0%;干物质含量介于90.1%~93.5%之间,粗脂肪含量介于0.8%~7.1%之间,粗纤维含量介于7.8%~23.0%之间,粗灰分含量介于4.8%~13.2%之间,总能介于14.38~19.73MJ/kg之间。这将为林麝的饲养管理及其营养基础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树叶 营养成分
下载PDF
圈养林麝麝香分泌时间节律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静 白瑞丹 +6 位作者 蔡永华 黎勇 程建国 付文龙 周密 盛岩 孟秀祥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85-492,共8页
在2016年和2017年的5—8月,我们对川西马尔康麝场圈养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的麝香分泌进行了行为与生理监测,对麝香分泌的各阶段进行了准确判定,记录了泌香启动、泌香盛期开始、泌香盛期终止及泌香结束的时间阶段及持续时间长,分... 在2016年和2017年的5—8月,我们对川西马尔康麝场圈养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的麝香分泌进行了行为与生理监测,对麝香分泌的各阶段进行了准确判定,记录了泌香启动、泌香盛期开始、泌香盛期终止及泌香结束的时间阶段及持续时间长,分析了林麝麝香分泌的时间阶段与体重和年龄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马尔康麝场的雄性林麝平均泌香启动日在6月16日[(167.06±7.75)d,n=141],于6月17日进入泌香盛期[(168.52±7.67)d,n=141],6月21日[(172.17±7.26)d,n=138]泌香活动减弱,至6月25日[(176.27±8.11)d,n=131]泌香结束;雄麝体重与其泌香启动、泌香盛期停止及泌香结束时间呈显著负相关(rPS=-0.234,PPS=0.028;r VSF=-0.215,PVSF=0.047;r SE=-0.229,PSE=0.043),即雄麝的体重越大,其泌香越早;各年龄组间的平均泌香时长差异显著(F 17,113=3.482,P=0.003),其中2岁雄麝平均泌香时长最长[(13.07±2.08)d,n=20],显著高于3岁[(9.38±0.76)d,n=12,P=0.042]和4岁[(7.80±1.60)d,n=5,P=0.013]个体;马尔康林麝平均泌香量为(11.85g±0.96)g,(n=114),随泌香时长延长有增加趋势,但不显著(P=0.854)。基于上述林麝雄体的泌香时间、泌香量与年龄和体重等因素间的关联,可对圈养的林麝个体间的泌香力、泌香量等进行区分和预判,作为圈养林麝驯养生产力优化的依据,并可为圈养林麝优质品系的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圈养 麝香分泌 时间节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