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le of clove oil in solvent exchange-induced doxycycline hyclate-loaded Eudragit RS in situ forming gel 被引量:1
1
作者 Thawatchai Phaechamud Sai Myo Thurein Takron Chantadee 《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8年第2期131-142,共12页
Solvent exchange induced in situ forming gel(ISG) is the promising drug delivery system for periodontitis treatment owing to the prospect of maintaining an effective high drug level in the 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I... Solvent exchange induced in situ forming gel(ISG) is the promising drug delivery system for periodontitis treatment owing to the prospect of maintaining an effective high drug level in the 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influence of clove oil(CO)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oxycycline hyclate(DH)-loaded ISG comprising Eudragit RS(ERS) was investigated including viscosity/rheology, syringeability, in vitro gel formation/drug release, matrix formation/solvent diffusion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CO could dissolve ERS and increase the viscosity of ISG and its hydrophobicity could also retard the diffusion of solvent and hinder the drug diffusion; thus, the minimization of burst effect and sustained drug release were achieved effectively. All the prepared ISGs comprising CO could expel through the 27-gauge needle for administration by injection and transform into matrix depot after exposure to the simulated 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Escherichia coli, Streptococcus mutans and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were increased when the ratio of CO and N-methyl pyrrolidone(NMP) was decreased from 1:1 to 1:10 owing to higher diffusion of DH except that for C. albicans was increased as CO amount was higher.Therefore, CO could minimize the burst while prolonging the drug release of DH-loaded ERS ISG for use as a local drug delivery system for periodontitis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SITU formING gel EUDRAGIT RS CLOVE oil DOXYCYCLINE hyclate Periodonditis Burst release
下载PDF
Gel-Forming Ability of Rohu as Affected by Egg White Powder Addition 被引量:1
2
作者 Phatthira Sutloet Warangkana Sompongse Katsuji Morioka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9年第8期985-996,共12页
The gel-forming ability of rohu (Labeo rohita) mince with and without egg white powder (EW) was investigated. Gel from washed mince (washed gel) was prepared under two setting conditions: kamaboko (40°C) and modo... The gel-forming ability of rohu (Labeo rohita) mince with and without egg white powder (EW) was investigated. Gel from washed mince (washed gel) was prepared under two setting conditions: kamaboko (40°C) and modori (60°C). The gel-forming ability of kamaboko and modori gels was improved by the addition of EW at 2%. The autolytic inhibition of kamaboko gel was obtained in gel added with 2% EW, and 1% EW of modori gel. No marked change was observed in the TCA-soluble peptide content of either gel with the addition of EW above 1%. No effect on the whiteness of both gels was shown after the addition of EW. The addition of EW exhibited smaller cavities and a more compact fibrous network in micro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HU (Labeo rohita) gel-forming Ability Kamaboko gel EGG WHITE Powder Washed gel
下载PDF
Switching Study of Tafluprost/Timolol Fixed-Combination Ophthalmic Solution, Following Unfixed Combination of Tafluprost Ophthalmic Solution 0.0015% and Timolol Ophthalmic Gel-Forming Solution 0.5%
3
作者 Kazuhiro Matsumura Masayuki Kasahara +5 位作者 Yoshiaki Ichibe Rie Amano Hiroko Kasugai Yayoi Yamakawa Masayo Hashimoto Nobuyuki Shoji 《Ope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2019年第4期168-182,共15页
Purpose: Fixed-combination medication to treat glaucoma can reduce intraocular pressure (IOP) without negative effects of concomitant medication. Tafluprost/timolol fixed-combination ophthalmic solution (TTFC) has bee... Purpose: Fixed-combination medication to treat glaucoma can reduce intraocular pressure (IOP) without negative effects of concomitant medication. Tafluprost/timolol fixed-combination ophthalmic solution (TTFC) has been reported to show similar effectiveness in lowering IOP, compared with concomitant use of its component drugs, tafluprost and timolol. However, the difference in IOP-lowering effects between TTFC and concomitant use of tafluprost and gel-forming timolol is unknown. Hence, we conducted this switching study from tafluprost and gel-forming timolol to TTFC in glaucoma patients undergoing multi-drug therapy. Design: Multi-center, open-label, interventional clinical study. Methods: Twenty-eight patients (28 eyes;safety analysis set) with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 and ocular hypertension, who had completed the 4-week-concomitant phase of tafluprost and gel-forming timolol, were treated for 8 weeks with TTFC. IOP, adherence, ocular surface safety, and the usability of ophthalmic solution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switching. This study was approved by the ethics committees of Kitasato University Hospital and all other study sites. All patients provided written informed consent to participate. Results: IOP at 8 weeks after switching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switching (P = 0.0001) in the efficacy analysis set (n = 24). The self-reported adherence rate remained high after switching;moreover, there was no meaningful change in ocular surface safety. Patient questionnaires regarding usability of medication revealed that 85.7% of patients preferred their instillation prescription after switching, including TTFC. Among the safety analysis set (n = 28), no adverse events were reported in relation to the study drug. Conclusion: TTFC showed greater IOP reduction than concomitant therapy. Thus, TTFC may be a better option in glaucoma patients than concomitant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aucoma Intraocular Pressure SWITCHING Tafluprost/Timolol Fixed-Combination TIMOLOL gel-forming SOLUTION
下载PDF
利用纤维素工业废丝/胶高效制备再生纤维素纳米晶
4
作者 王瑞 李盼盼 +1 位作者 朱文祥 姚玉元 《棉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46-53,共8页
为解决再生纤维素工业丝的废丝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废丝/胶的再利用问题,设计了以再生纤维素工业废丝或废丝/胶为原料高效制备再生纤维素纳米晶(RCNC)的方法,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原... 为解决再生纤维素工业丝的废丝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废丝/胶的再利用问题,设计了以再生纤维素工业废丝或废丝/胶为原料高效制备再生纤维素纳米晶(RCNC)的方法,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原子力显微镜等方法,对比了利用新溶剂法再生纤维素工业废丝/胶、粘胶再生纤维素工业废丝和浆粕制得的RCNC、CNC的结构性能上的区别。结果表明:新溶剂法再生纤维素工业丝废丝/胶高取向度、高结晶度和结构简单的特性使其可以在更温和的条件下酸解,制备的RCNC得率高达到65.09%,远大于以浆粕为原料制备CNC的得率,且具有更高的结晶度。与粘胶纤维素工业废丝制得的RCNC相比,两者具有相似的尺寸与形貌,都为纳米级的棒状结构,长度和长径比分别为93 nm±26 nm和35±20,表明此方法对于不同来源的纤维素工业丝废丝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纤维素工业丝 废丝 废胶丝 纤维素纳米晶 硫酸 晶型
下载PDF
封汽窜用栲胶冻胶研制及其流变性能研究
5
作者 刘明嘉 葛际江 +4 位作者 王亮亮 周文超 孙君 林辉 孙艳萍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3-560,共8页
海上稠油油藏地层温度低,蒸汽驱开采期间容易发生汽窜。文中使用6%杨梅栲胶、0.2%乌洛托品、3%黏土制成的栲胶冻胶在55℃的低温下成胶时间可控,300℃热处理后强度高,热处理一个月后脱水率小于5%。流变实验分析表明,在几乎不增加成胶液... 海上稠油油藏地层温度低,蒸汽驱开采期间容易发生汽窜。文中使用6%杨梅栲胶、0.2%乌洛托品、3%黏土制成的栲胶冻胶在55℃的低温下成胶时间可控,300℃热处理后强度高,热处理一个月后脱水率小于5%。流变实验分析表明,在几乎不增加成胶液黏度的情况下,黏土的加入显著增强了栲胶成胶液的触变性、成胶后冻胶的强度。此外,黏土强化形成的栲胶冻胶在较大应变剪切下可以保持冻胶结构的稳定性。使用Cryo-SEM对冻胶分析结果表明,微米级黏土颗粒的加入可以与栲胶分子的多活性羟基形成多基团交联的多重网络结构,使得冻胶锁水能力增强,微观上是冻胶高温下稳定性增加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由黏土颗粒强化形成的栲胶冻胶强度高、热稳定性好,适用于低温油藏蒸汽驱过程中封堵汽窜的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稠油油藏 蒸汽汽窜 栲胶冻胶 流变性能 低温成胶 热稳定性
下载PDF
sol-gel法制备WO_3薄膜的成膜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吉晓瑞 张冬 +1 位作者 付义成 秦国驹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3期275-277,共3页
用sol-gel法在ITO导电玻璃上制备了WO3电致变色薄膜,用光学显微镜对所有薄膜进行拍照,对比薄膜的成膜情况.经观察发现,薄膜前驱液浓度、拉膜速度和杂质对成膜性均有显著影响.从拉膜的过程方面讨论了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
关键词 SOL-gel WO3薄膜 成膜性
下载PDF
延缓交联型深部调剖体系性能评价及油藏适应性研究
7
作者 宋鑫 肖丽华 +2 位作者 吕鹏 薛宝庆 刘江海 《化学工程师》 CAS 2024年第6期55-59,共5页
深部调剖是针对油田开发后期高含水问题控水增油的重要手段。为了认清延缓交联凝胶调剖体系的性能特征及与海上油田的储层适应性,本文通过增黏特性及填砂管流动性等评价实验,分析初低黏延缓交联型调剖体系(以下简称初低黏凝胶)的成胶性... 深部调剖是针对油田开发后期高含水问题控水增油的重要手段。为了认清延缓交联凝胶调剖体系的性能特征及与海上油田的储层适应性,本文通过增黏特性及填砂管流动性等评价实验,分析初低黏延缓交联型调剖体系(以下简称初低黏凝胶)的成胶性能及耐温性能,并开展与常规酚醛型调剖体系(以下简称酚醛凝胶)封堵性能的平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初低黏凝胶体系而言,体系成胶时间可调,成胶强度较大。不同交联剂、助剂和固化剂浓度对成胶效果存在影响,其中固化剂和交联剂对成胶强度影响较大。0.3%聚合物+0.3%交联剂+0.2%助剂配方体系成胶后黏度可达20000mPa·s以上,油藏温度条件下放置4个月后黏度保留率仍在60%以上。与常规酚醛型调剖体系相比,初低黏凝胶封堵性能较好,填砂管实验中注入0.15PV初低黏凝胶后,3种渗透率级别岩芯(500、1500和3000mD)封堵率均可达到95%以上,注入0.05PV初低黏凝胶体系时封堵率即能保持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缓交联凝胶 酚醛凝胶 成胶特性 油藏适应性 封堵性
下载PDF
矿用汽雾凝胶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8
作者 陈湘平 陆伟 +1 位作者 李金亮 丁晓琦 《安全》 2024年第2期82-88,共7页
针对现有采空区堵漏材料不能雾化随风流运移,难以进行精准堵漏的问题,提出一种凝胶材料制备方法,以丙烯酸(AA)为原料制备可控低分子量的聚丙烯酸钠(PAAS),然后与聚乙烯醇(PVA)制备PAAS-PVA汽雾凝胶,并对制备成型的材料进行雾化性、保水... 针对现有采空区堵漏材料不能雾化随风流运移,难以进行精准堵漏的问题,提出一种凝胶材料制备方法,以丙烯酸(AA)为原料制备可控低分子量的聚丙烯酸钠(PAAS),然后与聚乙烯醇(PVA)制备PAAS-PVA汽雾凝胶,并对制备成型的材料进行雾化性、保水率和力学性能测试,确定汽雾凝胶最佳配比及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丙烯酸、引发剂、链转移剂和交联剂用量浓度依次为25%、0.6%、2%和0.6%,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h,制备出最佳PAAS粘均分子量2 951,转化率99.59%;汽雾凝胶中PAAS与PVA的最佳质量比为3:2,凝胶可使用喷枪雾化喷出,保水率是单纯喷洒水的3倍多;汽雾凝胶失水后成膜,力学性能得到提升,拉伸断裂伸长率超过300%,能够跟随矿山来压而发生形变,具有良好的随风运移成膜堵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精准堵漏风 汽雾凝胶 低分子量 成膜性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中高渗储层聚合物凝胶调剖机理及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吴鹏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1期183-186,共4页
随着油田开采进入特高含水后期,低渗透储层剩余油开采难度加大。聚合物凝胶调剖体系已经成为中高渗储层深度调剖和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措施。然而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导致调剖体系成胶强度对调剖效果产生很大影响。因此为了使调剖体系... 随着油田开采进入特高含水后期,低渗透储层剩余油开采难度加大。聚合物凝胶调剖体系已经成为中高渗储层深度调剖和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措施。然而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导致调剖体系成胶强度对调剖效果产生很大影响。因此为了使调剖体系达到“走得远”的目的,研究调剖体系调剖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测试不同质量浓度聚合物凝胶黏度明确聚合物质量浓度对凝胶成胶强度的影响,通过注入能力实验得到不同成胶强度凝胶在中高渗储层调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凝胶 深度调剖 扫描电镜 成胶强度 分布规律
下载PDF
依匹哌唑原位凝胶植入剂的体外释放研究
10
作者 邹倩 赵春杰 +1 位作者 邱宏春 郭晓迪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33-1140,共8页
目的 建立一种依匹哌唑原位凝胶植入剂的体外释放方法,研究处方在体外的释放行为和缓释机制。方法 以抗精神病依匹哌唑为模型药物,制备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de glycolic acid, PLGA)/醋酸异丁酸蔗糖酯(sucrose acetate iso... 目的 建立一种依匹哌唑原位凝胶植入剂的体外释放方法,研究处方在体外的释放行为和缓释机制。方法 以抗精神病依匹哌唑为模型药物,制备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de glycolic acid, PLGA)/醋酸异丁酸蔗糖酯(sucrose acetate isobutyrate, SAIB)为基质的原位凝胶植入剂。开发体外释放检测方法,采用多种体外释放装置研究依匹哌唑原位凝胶植入剂的释放差异,考察体外释放的影响因素。结果 依匹哌唑在酯基封端PLGA/SAIB处方下显示出低突释和释放缓慢的特征,体外释放以扩散为主,符合0级释放模型。采用分层加样的流通池法,药物在14 d可达到完全释放,释放率达(85.4±2.4)%。结论 依匹哌唑原位凝胶植入剂适合采用流通池法进行体外评价,建立的体外释放方法操作简便、可靠。同时处方在体外表现出明显的缓释效果,且释放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释放 原位凝胶植入剂 依匹哌唑 流通池法
下载PDF
高安全性聚酰亚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
11
作者 李港 张增奇 +1 位作者 金永成 崔光磊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3-408,共6页
近年来由电解液泄漏、燃烧导致的锂离子电池事故频发使人们越来越关注提升电解液的安全性能。通过热致相转化一体成型制备了高安全性的聚酰亚胺凝胶聚合物(PI-gel)电解质;电解质内既有原位形成的刚性支撑骨架又存在柔性离子传输通道,表... 近年来由电解液泄漏、燃烧导致的锂离子电池事故频发使人们越来越关注提升电解液的安全性能。通过热致相转化一体成型制备了高安全性的聚酰亚胺凝胶聚合物(PI-gel)电解质;电解质内既有原位形成的刚性支撑骨架又存在柔性离子传输通道,表现出良好的机械强度和离子电导率。PI-gel电解质优异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显著改善了电池热安全性。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PI-gel电解质表现出优异的对锂稳定性和宽电压窗口(5.3 V),组装的钴酸锂/锂金属电池在4.5 V的高截止电压下仍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这为开发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的锂离子电池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凝胶电解质 一体成型 耐高电压
下载PDF
凝胶注模成型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52
12
作者 王小锋 王日初 +4 位作者 彭超群 李婷婷 罗玉林 王超 刘兵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96-509,共14页
对凝胶注模成型技术的研究与进展情况进行综述。阐述成型原理和工艺过程;总结凝胶体系,并根据凝胶体系的来源将其分为合成凝胶体系和天然凝胶体系两类;介绍该技术在粗颗粒粉体材料、复合材料、多孔材料、功能材料和粉末冶金等领域的应... 对凝胶注模成型技术的研究与进展情况进行综述。阐述成型原理和工艺过程;总结凝胶体系,并根据凝胶体系的来源将其分为合成凝胶体系和天然凝胶体系两类;介绍该技术在粗颗粒粉体材料、复合材料、多孔材料、功能材料和粉末冶金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情况;探讨凝胶注模成型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注模 成型技术 凝胶体系 应用
下载PDF
pH敏感型盐酸左氧氟沙星眼用即型凝胶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考察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治强 张玮 +5 位作者 陈光 张敏 霍俊滨 崔磊 楚皓文 高静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研制具有缓释作用的pH敏感型盐酸左氧氟沙星眼用即型凝胶。方法以卡波普为凝胶基质,以羟丙甲基纤维素为增稠剂,以溶液的粘度、即型凝胶形成能力及盐酸左氧氟沙星含量为评价指标,确定制备处方和工艺,并以优选处方进行体外释放考察。... 目的研制具有缓释作用的pH敏感型盐酸左氧氟沙星眼用即型凝胶。方法以卡波普为凝胶基质,以羟丙甲基纤维素为增稠剂,以溶液的粘度、即型凝胶形成能力及盐酸左氧氟沙星含量为评价指标,确定制备处方和工艺,并以优选处方进行体外释放考察。结果经实验,其优选处方为盐酸左氧氟沙星0.1 g,羟丙甲基纤维素E 50 LV 2.0 g,卡波普9 400.3g,磷酸氢二钠0.35 g,磷酸二氢钠0.45 g,氯化钠0.50 g,尼泊金乙酯0.03 g,加水共制成100 ml。体外释放结果显示其释药平缓,具有较好的缓释特征。结论优选处方工艺稳定,质量控制方法可靠,适用于pH敏感型盐酸左氧氟沙星眼用即型凝胶的制备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左氧氟沙星 PH敏感 眼用 即型凝胶
下载PDF
盐酸特比萘芬生物黏附性成膜凝胶的制备及其体外评价 被引量:9
14
作者 倪睿 马晋隆 +3 位作者 孙有丽 黄乐乐 屠永锐 范新华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71-676,共6页
以盐酸特比萘芬为模型药物,制备一种生物黏附性成膜凝胶,测定其理化性质。其黏度为(13299±51)mPa·s,pH为3.50±0.50,凝胶剪切黏度为(196±4)g/cm^2;膜固体剩余率为(50.74±2.81)%,膜拉伸强度为(1.17±0.21)M... 以盐酸特比萘芬为模型药物,制备一种生物黏附性成膜凝胶,测定其理化性质。其黏度为(13299±51)mPa·s,pH为3.50±0.50,凝胶剪切黏度为(196±4)g/cm^2;膜固体剩余率为(50.74±2.81)%,膜拉伸强度为(1.17±0.21)MPa,膜断裂伸长率为(21.42±3.24)%。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桨碟法测定其体外释放度,并绘制释放曲线,结果表明,药物在体外能够维持10h的平稳释放;以小香猪皮为透皮屏障,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进行体外透皮释放研究,结果表明,药物不透过皮肤,局部用药安全,其中(93.05±5.66)%的药物滞留于皮肤表面,(1.15±0.85)%进入皮肤内,有利于浅表性皮肤真菌感染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特比萘芬 生物黏附性 成膜凝胶 体外释放 透皮释放
下载PDF
冰藏鲢的鲜度变化对其鱼糜凝胶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2
15
作者 陈舜胜 王锡昌 +1 位作者 周丽萍 福田裕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45-50,共6页
通过比较不同冰藏时间的鲢所制鱼糜在各种加热温度下的凝胶化和凝胶劣化的特性,考察了鲢的鲜度变化与鱼糜凝胶作用能力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冰藏0~9天鲢鱼糜,在30℃低温一段加热时凝胶的形成与鲢鲜度关系不大;85℃一段加热... 通过比较不同冰藏时间的鲢所制鱼糜在各种加热温度下的凝胶化和凝胶劣化的特性,考察了鲢的鲜度变化与鱼糜凝胶作用能力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冰藏0~9天鲢鱼糜,在30℃低温一段加热时凝胶的形成与鲢鲜度关系不大;85℃一段加热时,凝胶化能力随鲜度下降而降低;30~85℃二段加热与30℃一段加热相比,两者凝胶破断强度之间的差值随鲢鲜度的下降而减小;60℃加热条件下,凝胶劣化程度随原料鲜度下降而明显加剧。据此可见:鲜度对鲢鱼糜凝胶作用能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凝胶劣化方面。85℃高温一段加热和30~85℃二段加热的凝胶强度之所以受鲜度下降而影响,都是由于加热时经过了易劣化的60℃温度区所致。从总体上看,鲢肉蛋白质在冰藏条件下较为稳定,保持较强的凝胶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藏 鲜度 凝胶化 凝胶劣化 鱼糜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丝状体的形成和回复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贾继辉 张茂修 +3 位作者 周亚滨 陈春燕 于修平 郭辉玉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1-4,8,共5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在不利环境因素作用下是否可以球形体以外的其他单细胞形式生存。方法:运用幽门螺杆菌于自然界或体内可能遭遇到的胁迫条件,如抗生素、酸性环境和水体为诱导因素作用于幽门螺杆菌,观察其形态学转变和菌体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在不利环境因素作用下是否可以球形体以外的其他单细胞形式生存。方法:运用幽门螺杆菌于自然界或体内可能遭遇到的胁迫条件,如抗生素、酸性环境和水体为诱导因素作用于幽门螺杆菌,观察其形态学转变和菌体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在亚致死剂量胺曲南和氨苄青霉素作用下,幽门螺杆菌可形成丝状体,当去除抗生素后,幽门螺杆菌丝状体可逐步回复成螺旋状的繁殖体,丝状体经免疫组化法和DNA酶切图谱法进行特异性鉴定呈阳性,幽门螺杆菌丝状体也可见于水体中,与螺旋状幽门螺杆菌相比,丝状体在双向电泳上的菌体蛋白表达谱有改变。结论:丝状体的形成作为幽门螺杆菌生命周期的一个时相,可能是该菌抗逆生存的适应性调节机制,对幽门螺杆菌传播和感染复发的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丝状体 电泳 凝胶 双向
下载PDF
预交联凝胶微球堵漏剂的性能评价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小瑞 张宇 杨南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1-584,595,共5页
为解决裂缝性地层的漏失问题,以丙烯酰胺为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JL-2为化学交联剂、锂皂石为物理交联剂、SP-80为分散剂、航空煤油为油相,采用反相悬浮法制备了一种耐剪切的预交联凝胶微球堵漏剂WQ-5,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评价WQ-5吸... 为解决裂缝性地层的漏失问题,以丙烯酰胺为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JL-2为化学交联剂、锂皂石为物理交联剂、SP-80为分散剂、航空煤油为油相,采用反相悬浮法制备了一种耐剪切的预交联凝胶微球堵漏剂WQ-5,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评价WQ-5吸水前后的粒径分布,并研究了堵漏剂WQ-5的吸水膨胀性能的影响因素和耐剪切性能,采用高温高压失水仪砂床实验评价了WQ-5的堵漏承压性能。结果表明:制备出的预交联凝胶微球堵漏剂WQ-5为球形颗粒,初始平均粒径为184.5μm,在20℃、1%NaCl水溶液中膨胀24 h后的粒径为450.5μm;WQ-5的膨胀倍数与温度、矿化度和pH值有关,温度越高、矿化度越小、p H值越大,预交联凝胶微球的膨胀倍数越高;该堵漏剂具有良好的堵漏承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交联凝胶微球 堵漏剂 膨胀倍数 裂缝性漏失 堵漏承压性能
下载PDF
先进陶瓷胶态成型新工艺的研究进展(英文) 被引量:24
18
作者 黄勇 张立明 +3 位作者 杨金龙 谢志鹏 汪长安 陈瑞峰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9-136,共8页
总结了先进陶瓷胶态成型新工艺在清华大学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几种高固相含量的浓悬浮体和高质量坯体的制备新技术,提出胶态成型新工艺固化机制的新见解。采用新工艺去除坯体中缺陷,实现高可靠性、复杂形状高性能陶瓷部件低成本的自... 总结了先进陶瓷胶态成型新工艺在清华大学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几种高固相含量的浓悬浮体和高质量坯体的制备新技术,提出胶态成型新工艺固化机制的新见解。采用新工艺去除坯体中缺陷,实现高可靠性、复杂形状高性能陶瓷部件低成本的自动化、批量化制备,为先进陶瓷产业化铺平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态成型 凝胶注模成型 水基凝胶流延成型 陶瓷浓悬浮体 原位固化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洛美沙星即型凝胶滴耳剂中地塞米松含量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丽娜 李东 +3 位作者 谢燕贤 温中明 廖朝峰 李惠民 《中国药业》 CAS 2010年第12期36-37,共2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洛美沙星即型凝胶滴耳剂中地塞米松的含量。方法以Diamonsil C18柱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40:60,pH为3.0~3.5),流速为1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240nm,进样量20μL。以峰面积外标法计算。结果洛美沙...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洛美沙星即型凝胶滴耳剂中地塞米松的含量。方法以Diamonsil C18柱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40:60,pH为3.0~3.5),流速为1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240nm,进样量20μL。以峰面积外标法计算。结果洛美沙星质量浓度在0.015~0.036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5),平均回收率为98.01%,RSD=2.95%(n=9)。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复方洛美沙星即型凝胶滴耳剂中地塞米松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美沙星 地塞米松 即型凝胶 滴耳剂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丹葛明目即型凝胶的定量测定及体外释放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志钢 臧琛 +1 位作者 李慧 张保献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82-685,共4页
目的测定丹葛明目即型凝胶中药物的含有量,并对其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考察,为研制丹葛明目即型凝胶提供依据。方法建立HPLC法测定制剂中丹酚酸B和葛根素,并以此为指标,采用无膜溶出模型对该制剂的体外释放行为进行了考察。结果葛根素进样量... 目的测定丹葛明目即型凝胶中药物的含有量,并对其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考察,为研制丹葛明目即型凝胶提供依据。方法建立HPLC法测定制剂中丹酚酸B和葛根素,并以此为指标,采用无膜溶出模型对该制剂的体外释放行为进行了考察。结果葛根素进样量在0.172~1.7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丹酚酸B进样量在0.376~3.7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丹葛明目即型凝胶中葛根素和丹酚酸B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5%和99.9%。凝胶溶蚀和药物累积释放量与时间均呈零级动力学,且二者线性相关,释放量取决于凝胶溶蚀量。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采用无膜溶出法进行体外释放测定能较好地模拟丹葛明目即型凝胶的释药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葛根素 即型凝胶 HPLC 无膜溶出 体外释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