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位一体联动机制”教育扶贫模式探析——安康市教育扶贫模式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何家理 李孝满 张翔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59-62,共4页
自然、经济、人文三大系统恶性循环是秦巴山区贫困的综合原因;面对国家退耕还林生态建设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贫困人口众多而耕地稀少、水源保护而工业发展受到限制等现实问题,安康市政府探索出"四位一体"的教育扶贫模式,已... 自然、经济、人文三大系统恶性循环是秦巴山区贫困的综合原因;面对国家退耕还林生态建设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贫困人口众多而耕地稀少、水源保护而工业发展受到限制等现实问题,安康市政府探索出"四位一体"的教育扶贫模式,已初显教育移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巴山区 “四位一体联动机制” 教育扶贫模式 实证研究
下载PDF
农村扶贫项目“最后一公里”困境及其化解 被引量:2
2
作者 吴上 孙良顺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5-124,共10页
观照Z县扶贫项目运作实践,"最后一公里"困境兼具过程属性和结果属性,具体呈现为项目配给精准化程度不高、项目资源长效整合难度较大、贫困农民组织化程度不足和项目效益分享兼容性稍弱等多重特征。究其成因,各主体所处地位的... 观照Z县扶贫项目运作实践,"最后一公里"困境兼具过程属性和结果属性,具体呈现为项目配给精准化程度不高、项目资源长效整合难度较大、贫困农民组织化程度不足和项目效益分享兼容性稍弱等多重特征。究其成因,各主体所处地位的不对等形塑着其差异化的目标需求和行事逻辑,而非正式的权力衔接进一步强化了基层政府和村庄精英的"垄断"地位,贫困农户的项目参与意愿及能力稍显滞后,进而导致项目关联被弱化、项目效益较难持续发挥的末梢梗阻。由此,从完善村级项目整体规划、调整项目管理权力配置、塑造贫困农民项目参与主体性的角度提出化解"最后一公里"困境的可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项目 “最后一公里”困境 表征解构 形成机制 治理策略
下载PDF
贵州人口较少民族区域发展、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良性互动机制探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英勤 《凯里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77-79,共3页
贵州人口较少民族地处滇桂黔石漠化特困片区,区域发展滞后与贫困问题、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相互制约,互为因果,严重制约了该民族地区的后发赶超与可持续发展。对此,提出加快构建贵州人口较少民族区域发展、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三方良性互动... 贵州人口较少民族地处滇桂黔石漠化特困片区,区域发展滞后与贫困问题、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相互制约,互为因果,严重制约了该民族地区的后发赶超与可持续发展。对此,提出加快构建贵州人口较少民族区域发展、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三方良性互动发展的创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人口较少民族 区域发展 扶贫开发 生态建设 良性互动机制
下载PDF
论精准助学贫困大学生:贫困生成机理及助学行动导向 被引量:19
4
作者 薄存旭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6-35,共10页
理论梳理和实际调查发现,资源匮乏(物质匮乏、机会被剥夺和文化资源不良)是大学生贫困的基础性诱发力量,素质欠缺(能力欠缺、心理脆弱和手段低效)是导致大学生贫困的内在主体性力量,体制性阻碍(组织失序和制度障碍)是导致大学生贫困的... 理论梳理和实际调查发现,资源匮乏(物质匮乏、机会被剥夺和文化资源不良)是大学生贫困的基础性诱发力量,素质欠缺(能力欠缺、心理脆弱和手段低效)是导致大学生贫困的内在主体性力量,体制性阻碍(组织失序和制度障碍)是导致大学生贫困的潜隐力量。精准助学应针对贫困产生的系统机理,实施全方位、深层次的援助,包括借助大数据平台,落实监督问责机制,破除不公平利益传输机制;将育人作为助学根本目的,建立素养、资源、体制之间的联接机制;培育精准助学的内部生态系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精准助学 贫困生成机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