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逻辑思维对诗性的背离与回归——从罗素、维特根斯坦到伽达默尔 被引量:1
1
作者 邓晓芒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5,209,共15页
亚里士多德创立的形式逻辑在原始思维中有其“互渗律”的起源,因而是基于语言本身的隐喻本性的,但直到康德,以往的隐喻都被理解为“使陌生变得熟悉”,成为形式逻辑的工具论,隐喻的“使熟悉变成陌生”的创新性一面却被忽视了。弗雷格和... 亚里士多德创立的形式逻辑在原始思维中有其“互渗律”的起源,因而是基于语言本身的隐喻本性的,但直到康德,以往的隐喻都被理解为“使陌生变得熟悉”,成为形式逻辑的工具论,隐喻的“使熟悉变成陌生”的创新性一面却被忽视了。弗雷格和罗素等从逻辑中清除了陌生的东西,使之变得数理化、僵化而无创造性,必然遇到“罗素悖论”而无法自拔;维特根斯坦是一个转折,从早期的分析哲学的逻辑观到晚期摆脱工具主义而转向语言游戏,有了西方逻辑思维从背离诗性到回归诗性的苗头;最后,经过伽达默尔对这一苗头的修正和发挥,将其扩展为诠释学的“语言学转向”,为隐喻和诗性打开了一片广阔的天地。可惜,他受到海德格尔和基督教传统“圣言”的局限,最终未能就此将其创造性的对话学说提升到“语言学之后”的形而上学,而沉陷于传统存在论(本体论)的“物理学之后”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逻辑 隐喻 诗性 语言游戏 语言学转向
下载PDF
复杂系统的隐喻描述与模型描述 被引量:3
2
作者 谢爱华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6-19,37,共5页
由隐喻描述走向模型描述是复杂性科学成熟的标志。本文重点介绍了复杂系统的两种模型描述方法:形式化系统模型与关联论模型,并比较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两种模型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复杂系统的描述,在复杂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实际运用中都有着... 由隐喻描述走向模型描述是复杂性科学成熟的标志。本文重点介绍了复杂系统的两种模型描述方法:形式化系统模型与关联论模型,并比较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两种模型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复杂系统的描述,在复杂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实际运用中都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意义。复杂系统的未来研究方向并不是对于两种模型的“整合”,而是两种模型交替并用,以多元视角科学地揭示复杂系统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描述 模型描述 形式化系统模型 关联论模型
下载PDF
对意识的科学探索及其与道家哲学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刚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33-37,共5页
本文论述了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用科学方法研究意识所做的工作,及其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哲学概念上的贫乏。当代英美心灵哲学的主流是各种版本的一元物理还原论,二元论发展明显不足。中国传统道家哲学为新的知... 本文论述了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用科学方法研究意识所做的工作,及其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哲学概念上的贫乏。当代英美心灵哲学的主流是各种版本的一元物理还原论,二元论发展明显不足。中国传统道家哲学为新的知觉二元论提供了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新的二元论既与科学的基本成就相一致,又能证明人类精神及其价值的实在性;既能解答科学家关于心脑本体关系问题的疑惑,还能帮助他们对脑科学中的大量复杂发现提供诠释。攻克意识奥秘将需要哲学和科学的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 科学方法 道家哲学 心灵思想 知觉二元论
下载PDF
从俄国形式主义看诗歌语言的“文学性” 被引量:3
4
作者 崔芳芳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66-69,共4页
以罗曼.雅克布森和维克多.施克洛夫斯基为首的俄国形式主义是二十世纪初最有影响力的文论流派之一。受到索绪尔语言学新观点的影响,形式主义者从语言学的角度提出了文学研究的本质是"文学性":通过对语言等"材料"和... 以罗曼.雅克布森和维克多.施克洛夫斯基为首的俄国形式主义是二十世纪初最有影响力的文论流派之一。受到索绪尔语言学新观点的影响,形式主义者从语言学的角度提出了文学研究的本质是"文学性":通过对语言等"材料"和运作方式"陌生化"的技巧而实现的"文学性"。试图通过对雅克布森和施克洛夫斯基语言观点和语言在文学,尤其在诗歌中的运作来分析俄国形式主义诗歌语言的"文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形式主义 文学性 陌生化 隐喻和转喻模式
下载PDF
断片建筑的话语——卡罗·斯卡帕建筑设计思想研究系列 被引量:4
5
作者 李雱 《建筑师》 2011年第1期17-27,共11页
斯卡帕建筑的诗意.是因为他能够创造出行之有效唤起诗意的断片建筑话语。笔者从断片的自主与绵延两个层次分析斯卡帕的话语:以视觉逻辑.隐喻和仪式化的方法.材料与材料关联构成形式各异的自主断片;以形式类比,空间整形和虚拟空间节点的... 斯卡帕建筑的诗意.是因为他能够创造出行之有效唤起诗意的断片建筑话语。笔者从断片的自主与绵延两个层次分析斯卡帕的话语:以视觉逻辑.隐喻和仪式化的方法.材料与材料关联构成形式各异的自主断片;以形式类比,空间整形和虚拟空间节点的方法,断片的绵延构成断片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罗·斯卡帕 诗意 话语 方法 视觉逻辑 隐喻 仪式化 形式类比 空间整形 虚拟空间节点
下载PDF
试论英语中的假拟分裂句 被引量:4
6
作者 仇伟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6-28,共3页
以往分裂句的研究是在句子层面上进行的,而且往往忽视假拟分裂句.本文在分析假拟分裂句的形式特征的基础上,尝试从语法隐喻的语篇的角度探讨假拟分裂句.作者认为,作为一种语法现象,假拟分裂句与语篇密不可分.在语篇的层面上对假拟分裂... 以往分裂句的研究是在句子层面上进行的,而且往往忽视假拟分裂句.本文在分析假拟分裂句的形式特征的基础上,尝试从语法隐喻的语篇的角度探讨假拟分裂句.作者认为,作为一种语法现象,假拟分裂句与语篇密不可分.在语篇的层面上对假拟分裂句进行研究,不但可以揭示假拟分裂句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而且可以阐释假拟分裂句的运作机制,从而为假拟分裂句的研究开辟新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拟分裂旬 形式特征 语法隐喻 语篇
下载PDF
转移表述词语的理解与翻译 被引量:1
7
作者 秦晔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37-39,共3页
转移表述词语是英语中的一种修辞格,根据转移表述词语与其形式被修饰语的特点可将此种修辞格分为四种类型。转移表述词语的理解和翻译可从与暗喻的对比、转移表述词语与其形式被修饰语的语义关系、转移表述词语与其逻辑被修饰语的关系... 转移表述词语是英语中的一种修辞格,根据转移表述词语与其形式被修饰语的特点可将此种修辞格分为四种类型。转移表述词语的理解和翻译可从与暗喻的对比、转移表述词语与其形式被修饰语的语义关系、转移表述词语与其逻辑被修饰语的关系等几个方面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表述词语 暗喻 理解 翻译 形式被修饰语 逻辑被修饰语
下载PDF
歌词修辞中隐喻理解的研究
8
作者 陈岭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75-79,共5页
歌词修辞中通常会蕴含作者隐蔽的见解,除了一目了然的"显意识",还隐藏着不易理解的"晦意识"。这是隐喻在歌词语篇中的"语用意义"和"语言概念"延伸后的意义,将修辞的手法和隐喻的认知手段结合起... 歌词修辞中通常会蕴含作者隐蔽的见解,除了一目了然的"显意识",还隐藏着不易理解的"晦意识"。这是隐喻在歌词语篇中的"语用意义"和"语言概念"延伸后的意义,将修辞的手法和隐喻的认知手段结合起来,是理解歌词和发掘歌词的多义性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词 修辞 隐喻 锤炼 辞格 形式结构
下载PDF
从语义角度论英语习语的翻译
9
作者 赵瑛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71-74,共4页
文章主要从语义角度论英语习语的翻译。首先,以蒙太古理论的核心"模型"为基础,从形式结构来看英语习语的汉译;其次,按照Gibbs对习语的分类,结合实例,对英语习语类别进行了分析,以期正确把握习语语义。通过以上两方面理论与实... 文章主要从语义角度论英语习语的翻译。首先,以蒙太古理论的核心"模型"为基础,从形式结构来看英语习语的汉译;其次,按照Gibbs对习语的分类,结合实例,对英语习语类别进行了分析,以期正确把握习语语义。通过以上两方面理论与实例分析的结合,旨在使人们更好地理解、翻译和运用英语习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习语 形式结构 语义学 隐喻 习语类别
下载PDF
副词“终于”的形成和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美华 叶壬华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40-43,48,共5页
副词"终于"由非词的分立句法单位词汇化而来,与它的形成密切相关的句子结构是"终于+AP、VP、S"。确定"终于"为副词的形式标志有两个:一是"终于"后面的谓词性成分做句子的谓语;二是除去"终... 副词"终于"由非词的分立句法单位词汇化而来,与它的形成密切相关的句子结构是"终于+AP、VP、S"。确定"终于"为副词的形式标志有两个:一是"终于"后面的谓词性成分做句子的谓语;二是除去"终于"后句意不受影响,有的句子甚至出现时间词。"终于"作时间副词始于魏晋时期,成熟于唐宋元明时期,清代又可作语气副词。其词汇化的主要因素是句法位置的变化和隐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于 形式标志 时间副词 语气副词 句法位置 隐喻机制
下载PDF
论类比推理形式化
11
作者 那顺乌力吉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84-88,共5页
类比推理形式化尽管显示出丰富多样的形式,但并未形成一种较为明确的定义。本文在考察这些类比推理形式化之后,指出类比推理形式化始终无法与经验相关的心理内容扯断联系。这是因为类比推理的经验依赖性和主体依赖性特征所致。一种合理... 类比推理形式化尽管显示出丰富多样的形式,但并未形成一种较为明确的定义。本文在考察这些类比推理形式化之后,指出类比推理形式化始终无法与经验相关的心理内容扯断联系。这是因为类比推理的经验依赖性和主体依赖性特征所致。一种合理的类比推理形式化应当尽可能的刻画类比推理这些性质。这一点只能通过弱化经典逻辑以及现代逻辑的形式化概念才能完成。这种弱化表现为从形式句法基础上形式语义学相对应的方式转变为直接从语义形式化入手或者涉及到语用方面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比推理形式化 非隐喻进路 弱化 形式化概念
下载PDF
用语形隐喻归类汉语修辞格——以《汉语修辞格大辞典》中的42个修辞格为例
12
作者 赵静 《现代语文》 2022年第10期33-40,共8页
基于Quintilian对隐喻替代本质的论断,采用Halliday从语言层次研究隐喻的方法,从一致形式和隐喻形式之间的逻辑关系角度出发,提出“语形隐喻”这一概念。语形隐喻是指一致形式向与其具有某种逻辑关系的隐喻形式转换,并在语篇中体现出相... 基于Quintilian对隐喻替代本质的论断,采用Halliday从语言层次研究隐喻的方法,从一致形式和隐喻形式之间的逻辑关系角度出发,提出“语形隐喻”这一概念。语形隐喻是指一致形式向与其具有某种逻辑关系的隐喻形式转换,并在语篇中体现出相同意义的语言现象。语形隐喻共包括六种类型:语形正转喻和语形负转喻、语形正提喻和语形负提喻、语形正隐喻和语形负隐喻。这六种语形隐喻可以将《汉语修辞格大辞典》中的42个修辞格归类为一个系统,该系统能够为修辞格教学以及修辞格辞典的编撰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形隐喻 汉语修辞格 归类 《汉语修辞格大辞典》
下载PDF
列锦意合形式表征及概念化途径的认知规律考察
13
作者 邢秋红 《外国语言文学》 2024年第1期52-61,134,共11页
列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和活化石,其意合性明显、概念内涵丰富的特点展现了其认知的典型性。通过对名词列锦形式表征及复杂的概念化过程的考察,发现:名词列锦的形式高度意合,表现为选词的限制性、形式的隐显性、载义的超额性、表义的整合... 列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和活化石,其意合性明显、概念内涵丰富的特点展现了其认知的典型性。通过对名词列锦形式表征及复杂的概念化过程的考察,发现:名词列锦的形式高度意合,表现为选词的限制性、形式的隐显性、载义的超额性、表义的整合性;名词列锦的概念化主要通过意象生成、突显和隐略事物或事件概念框架中的元素实现,手段主要为转/隐喻;名词列锦的概念化主要基于事物名词的可引申性、事件的整体性、不同事件的对称性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列锦 形式表征 意合 概念化 转/隐喻
原文传递
论语法概念隐喻中一致式与隐喻式的形似性原则 被引量:46
14
作者 张德禄 赵静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5-32,共8页
一致式和隐喻式是语法隐喻中的两个至关重要的基本概念。韩礼德认为它们在词汇语法层面上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本文对概念隐喻中的一致式和隐喻式在词汇语法层面上的结构关系进行探索,并区分出两种不同类别的一致式:形似一致式和非形似一... 一致式和隐喻式是语法隐喻中的两个至关重要的基本概念。韩礼德认为它们在词汇语法层面上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本文对概念隐喻中的一致式和隐喻式在词汇语法层面上的结构关系进行探索,并区分出两种不同类别的一致式:形似一致式和非形似一致式。根据隐喻式是由一致式转化而来这一推断,本文认为,只有形似一致式才是概念隐喻的一致式,由此推断出一致性不能作为判定概念隐喻中一致式和隐喻式的充分条件。本文同时探讨了由一致式向隐喻式转化的过程和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致式 隐喻式 形似性 义解性
原文传递
超常搭配的功能和文化阐释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慧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2-128,共7页
汉语中有两种体现了文化背景性的构式,一是文化意象构式,二是规约隐喻的推衍构式。因为突破了语法和语义的一般规则,同时又带有汉语历时发展的印记,长期以来,常常被视为语言中的特异性结构。要么列入修辞语句,要么就成了所谓"国情... 汉语中有两种体现了文化背景性的构式,一是文化意象构式,二是规约隐喻的推衍构式。因为突破了语法和语义的一般规则,同时又带有汉语历时发展的印记,长期以来,常常被视为语言中的特异性结构。要么列入修辞语句,要么就成了所谓"国情语义学"的研究对象。我们认为,超常或文化特色并非这两种构式作为语言现象的最重要特征。在功能主义语言观下,它们的认知策略和语义构建方式,跟规约结构、常规结构并没有什么本质的抵牾,同样反映了意义和知识、经验(主观经验和客观经验)、文化对应的关系。超常搭配之所以没有在语言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对待,跟语言特异性研究转移了人们的视线,忽略了各语言形式之间的同一性关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常搭配 形式主义 功能主义 隐喻 类比 认知构建
原文传递
动态概念语义学对隐喻的逻辑——哲学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彭建武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5-42,共8页
本文主要介绍Bartsch的动态概念语义学(dynamic conceptual semantics)对隐喻所做的最新解释。隐喻语言使用是概念形成的正常方式, 而概念形成的基础是相似的情景经验。该研究主张视角下的选择。这一点对概念形成的两个层面(经验层面和... 本文主要介绍Bartsch的动态概念语义学(dynamic conceptual semantics)对隐喻所做的最新解释。隐喻语言使用是概念形成的正常方式, 而概念形成的基础是相似的情景经验。该研究主张视角下的选择。这一点对概念形成的两个层面(经验层面和理论层面)的隐喻都适用,而方式有所不同。但对于那些没有理论知识依托的隐喻语用现象,只有进入到经验层面才能得以解释。最后作者对隐喻研究的形式化问题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动态概念语义学 语境 语用学 文化习俗
原文传递
宗教理性选择理论:经济隐喻还是理论建模?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越 卢云峰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6-181,M0007,共17页
宗教理性选择理论作为一种新范式,在社会学界引起了诸多讨论和争议。最常见的批评之一可以概括为"隐喻论",即认为它只是借用一些经济隐喻作为修辞策略,但对宗教研究没有实质性贡献。这是一种误解。隐喻论忽视了宗教理性选择... 宗教理性选择理论作为一种新范式,在社会学界引起了诸多讨论和争议。最常见的批评之一可以概括为"隐喻论",即认为它只是借用一些经济隐喻作为修辞策略,但对宗教研究没有实质性贡献。这是一种误解。隐喻论忽视了宗教理性选择理论的理论建模,即利用规范语言建立简约明晰的理论模型的方法。本文展现了宗教理性选择理论在微观、中观、宏观层次的理论建模,以此说明宗教理性选择理论在各个层次都不是隐喻,而是致力于用理论模型整合前人洞见并启发后续研究,从而推动一个研究领域内一般性知识体系的积累。对于中国宗教研究来说,我们不应只关注宗教理性选择理论现有的结论,而应该借鉴它的理论建模来构建适合于中国的理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理性选择理论 经济隐喻 理论建模 规范模型
原文传递
Iconicity of the Poetic Form:The Rhythm in a Short Story
18
作者 Xitlally Rivero Romero Claudia Reyes Trigos 《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 2015年第2期89-112,共24页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poetic form is a phonetic-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at works from the iconic relations and cognitive mapping between the phonetic complex and the conceptualaffective complex,and that such mappi...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poetic form is a phonetic-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at works from the iconic relations and cognitive mapping between the phonetic complex and the conceptualaffective complex,and that such mappings can be analyzed using the blending model by Fauconnier and Turner.Because literary expressions maintain a relation of iconicity with its meaning,it is possible to perform a metaphorical reading of the text as a single poetic form or a sole symbolic construct.As an example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model in literary analysis,some stylistic strategies from "Los inocentes",by Ines Arredondo,are analyzed with the purpose of showing the effects of iconic relationships that are created between the phonetic complex and the conceptual-affective complex at the moment of building the meaning of the literary tex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eptual metaphor formal blending grammatical metaphor cognitive poetics ICONIC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