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isceral hypersensitivity and altered colonic motility after subsidence of inflammation in a rat model of colitis 被引量:58
1
作者 Jun-Ho La Tae-Wan Kim +3 位作者 Tae-Sik Sung Jeoung-Woo Kang Hyun-Ju Kim ⅠI-Suk Y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2791-2795,共5页
AIM: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is a 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visceral hypersensitivity and altered bowel motility.There is increasing evidence suggesting the role of inflammation in the pathogenesi... AIM: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is a 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visceral hypersensitivity and altered bowel motility.There is increasing evidence suggesting the role of inflammation in the pathogenesis of IBS,which addresses the possibility that formerly established rat model of colitis could be used as an IBS model after the inflammation subsided. METHODS:Colitis was induced by intracolonic instillation of 4% acetic acid in male Sprague-Dawley rats.The extent of inflammation was assessed by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myeloperoxidase(MPO)activity assay.After subsidence of colitis,the rats were subjected to rectal distension and restraint stress,then the 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 and the number of stress-induced fecal output were measured, respectively. RESULTS:At 2 days post-induction of colitis,the colon showed characteristic inflammatory changes in histology and 8-fold increase in MPO activity.At 7 days post-induction of colitis,the histological features and MPO activity returned to normal.The rats at 7 days post-induction of colitis showed hypersensitive response to rectal distension without an accompaning change in rectal compliance,and defecated more stools than control animals when under stress.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concur largely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IBS, visceral hypersensitivity and altered defecation pattern in the absence of detectable disease, suggesting that this animal model is a methodologically convenient and useful model for studying a subset of I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tic Acid Animals Biological Markers COLITIS Disease models Animal INFLAMMATIO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Male pain PEROXIDASE ratS rats Sprague-Dawley Research Support Non-U.S. Gov't
下载PDF
机械穿刺结合肿瘤坏死因子α及完全弗氏佐剂构建大鼠椎间盘源性腰痛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韩忠晓 欧雅滢 +7 位作者 庄薪晴 张翔 李彪平 蒋智锐 张靖怡 杨加顺 唐玲 肖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72-1677,共6页
背景:椎间盘退变是导致下腰痛的重要原因。目前国内外对于椎间盘退变的造模方法众多,但缺乏一个针对椎间盘退变引起下腰痛的模型。目的:对比机械穿刺结合肿瘤坏死因子α+完全弗氏佐剂注射与传统仅机械穿刺下建立的大鼠椎间盘源性腰痛模... 背景:椎间盘退变是导致下腰痛的重要原因。目前国内外对于椎间盘退变的造模方法众多,但缺乏一个针对椎间盘退变引起下腰痛的模型。目的:对比机械穿刺结合肿瘤坏死因子α+完全弗氏佐剂注射与传统仅机械穿刺下建立的大鼠椎间盘源性腰痛模型的效果。方法:将18只成年SD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3组,每组6只,空白组不进行任何操作;对照组大鼠L_(4-5)椎间盘建立传统机械穿刺椎间盘退变模型;实验组在机械穿刺基础上,以微量注射器向L_(4-5)椎间盘内注入肿瘤坏死因子α+完全弗氏佐剂建立机械穿刺结合炎症因子诱导的椎间盘退变模型。术后4周,热板法测大鼠痛阈值用于评估椎间盘退变大鼠对热伤害感受;MRI观察各组大鼠椎间盘退变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前列腺素E2水平;苏木精-伊红和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椎间盘形态变化。结果与结论:①在疼痛上,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的行为学痛阈值持续降低,血清学各炎症因子指标显著增高;②在形态上,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的MRI L_(4-5)髓核信号完全消失;组织病理学染色显示:对照组大鼠髓核完整,可见较多脊索细胞,部分纤维环破裂;实验组大鼠的脊索细胞稀少,髓核与纤维环结构紊乱,边界消失;③结论:大鼠椎间盘机械穿刺结合肿瘤坏死因子α+完全弗氏佐剂注射可成功建立椎间盘源性腰痛模型,该操作方法简单、经济,模型退变及腰痛明显,明显缩短椎间盘退变成模周期,可作为研究椎间盘源性腰痛模型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大鼠 腰痛 肿瘤坏死因子Α 完全弗氏佐剂 动物模型 穿刺
下载PDF
大鼠腰椎间盘突出中交感神经分支作用的研究
3
作者 李庆伟 齐豹 高龙飞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3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L_(2)和L_(5)交感神经分支在椎间盘源性腰痛传导通路中的作用。方法将120只SD大鼠分为椎间盘前部组(A组,n=60)和椎间盘后部组(B组,n=60),再根据交感神经分支切断部位将A组分为A0(未切断交感神经分支)、A-L_(2)、A-L_(5)、A-L_(2... 目的探讨L_(2)和L_(5)交感神经分支在椎间盘源性腰痛传导通路中的作用。方法将120只SD大鼠分为椎间盘前部组(A组,n=60)和椎间盘后部组(B组,n=60),再根据交感神经分支切断部位将A组分为A0(未切断交感神经分支)、A-L_(2)、A-L_(5)、A-L_(2)-L_(5)组,各15只大鼠;将B组分为B0(未切断交感神经分支)、B-L_(2)、B-L_(5)、B-L_(2)-L_(5)组,各15只大鼠。记录T_(13)、L_(1)、L_(2)、L_(3)、L_(4)、L_(5)和L6区段中,在大鼠背根神经节(DRG)处用荧光金(FG)和物质P(SP)双标记的细胞数量。结果A-L_(2)和A-L_(2)-L_(5)组在L_(2)区段带有双标记的DRG细胞数量明显少于A0组(P<0.01)。与B0组相比,L_(2)区段中B-L_(2)组带有双标记的DRG细胞数量明显更少(P<0.01);在T_(13)、L_(1)和L_(2)区段中,B-L_(5)组带有双标记的DRG细胞数量明显更少(P<0.01),T_(13)、L_(1)和L_(2)区段中,B-L_(2)-L_(5)组带有双标记的DRG细胞数量明显更少(P<0.01)。L_(2)区段中,B-L_(2)-L_(5)组带有双标记的DRG细胞数量明显少于B-L_(2)组和B-L_(5)组(P<0.01)。结论在大鼠中,L_(2)交感神经分支参与从L_(5)~6椎间盘至L_(2)背根神经节的疼痛信息传导,而来自L_(5)~6椎间盘的疼痛信息通过两种不同途径由上下腰椎背根神经节介导。L_(5)交感神经分支介导了上腰椎背根神经节的传导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分支 椎间盘源性腰痛 传导途径 大鼠模型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对疱疹后神经痛大鼠免疫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高然 李乃芳 +2 位作者 陈媛媛 崔铖 王莒生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620-623,共4页
目的:研究桃红四物汤对疱疹后神经痛(PHN)大鼠免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级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观察组,每组20只。其中模型组和观察组均制备PHN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观察组予以5 g/(kg·d)桃红四... 目的:研究桃红四物汤对疱疹后神经痛(PHN)大鼠免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级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观察组,每组20只。其中模型组和观察组均制备PHN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观察组予以5 g/(kg·d)桃红四物汤灌胃。比较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模型组、观察组干预后1 d、7 d、14 d机械痛阈值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干预后7 d、14 d机械痛阈值均高于模型组(均P<0.05)。模型组及观察组血清及脊髓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上述水平均低于模型组;模型组及观察组血清及脊髓组织IL-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血清及脊髓组织IL-2水平高于模型组(均P<0.05)。模型组及观察组CD3^(+)、CD4^(+)及CD4^(+)/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CD3^(+)、CD4^(+)及CD4^(+)/CD8^(+)水平均高于模型组;模型组和观察组CD8^(+)、TGF-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CD8^(+)、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模型组及观察组脊髓组织肝配蛋白B2以及EphB2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脊髓组织肝配蛋白B2以及EphB2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应用于PHN大鼠模型中改善免疫炎症反应效果显著,值得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后神经痛 大鼠模型 桃红四物汤 炎症反应 机械痛阈值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2
下载PDF
大鼠坐骨神经射频热凝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建立
5
作者 刘彦朋 张瑞 +3 位作者 孙柏 徐赓 黄科昌 任占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95-501,共7页
目的:通过射频热凝损伤大鼠坐骨神经,建立热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方法:取24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6只。其中假手术组(Sham组)仅进行相关手术操作,RF_(55)组、RF_(65)组和RF_(75)组分别给予坐骨神经55℃、65℃... 目的:通过射频热凝损伤大鼠坐骨神经,建立热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方法:取24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6只。其中假手术组(Sham组)仅进行相关手术操作,RF_(55)组、RF_(65)组和RF_(75)组分别给予坐骨神经55℃、65℃和75℃射频热凝处理,观察术前、术后1~40天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变化,并判断大鼠自发性痛行为和术后运动功能差异,确定最佳造模温度。另取2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最佳造模温度65℃射频热凝模型组(RF_(65)组),每组10只。进行模型复制,观察术后14天光镜下坐骨神经形态学变化,RT-PCR法测定大鼠L_(4)~L_(6)背根神经节Nav1.8 mRNA表达。结果:RF_(55)组术后3~10天MWT低于术前;TWL术后7~15天明显缩短。RF_(65)MWT术后5~30天降低;TWL术后7~30天缩短。RF_(75)MWT术后3~15天增高;TWL术后均延长。射频热凝组均在术后出现自发性疼痛行为,运动功能评分降低。坐骨神经65℃射频热凝后,组织水肿明显,空泡增多,Nav1.8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Sham组。结论:大鼠坐骨神经65℃射频热凝,可以复制稳定的热损伤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动物模型 热损伤 射频热凝 大鼠
下载PDF
足底注射完全弗氏佐剂致疼痛抑郁共病模型大鼠行为学及单胺类神经递质改变
6
作者 羊璞 粟胜勇 +1 位作者 王甜 苏虹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08-1414,共7页
目的观察足底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对大鼠疼痛抑郁行为的影响及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旨在建立慢性炎性疼痛抑郁共病动物模型。方法将16只8周龄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对照组,每组8只。模型组大鼠麻醉后通过左后足底注射... 目的观察足底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对大鼠疼痛抑郁行为的影响及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旨在建立慢性炎性疼痛抑郁共病动物模型。方法将16只8周龄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对照组,每组8只。模型组大鼠麻醉后通过左后足底注射完全弗氏佐剂100μL,建立慢性炎性疼痛抑郁共病模型大鼠,对照组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采用Von Frey纤维丝和热辐射刺激仪测量大鼠的疼痛阈值,采用旷场实验、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大鼠的抑郁行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的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区病理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机械缩足阈值及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在3、7、14 d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旷场实验运动总距离在7、14 d明显减少(P<0.01),中央区停留时长在14 d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悬尾实验不动时间在14 d明显增加(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强迫游泳实验不动时间在7、14 d明显增加(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中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明显减少(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发生改变,神经元形态不规则,排列松散、紊乱,细胞间隙增大,部分细胞核模糊,出现部分神经元固缩、凋亡。结论100μL完全弗氏佐剂足底注射可引起大鼠痛觉过敏、抑郁样行为改变及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明显降低,造成海马病理形态变化,可有效模拟疼痛抑郁共病的表现,是一种可用于慢性炎性疼痛抑郁共病病理机制研究的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抑郁 共病 完全弗氏佐剂 单胺类神经递质 大鼠 动物模型
下载PDF
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构建大鼠胫骨骨癌痛模型 被引量:28
7
作者 李晓青 孙玉明 +7 位作者 黄章翔 王妙苗 吴镜湘 缪雪蓉 徐爱民 朱忠正 赵志奇 俞卫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以Walker256大鼠乳腺癌腹水瘤细胞制备大鼠胫骨骨癌痛模型,为骨癌痛机制和治疗研究提供有用的工具。方法:以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接种幼年雌性SD鼠腹腔制备腹水瘤细胞,将15μl腹水瘤细胞注入雌性成年SD鼠左侧胫骨骨髓腔制... 目的:探讨以Walker256大鼠乳腺癌腹水瘤细胞制备大鼠胫骨骨癌痛模型,为骨癌痛机制和治疗研究提供有用的工具。方法:以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接种幼年雌性SD鼠腹腔制备腹水瘤细胞,将15μl腹水瘤细胞注入雌性成年SD鼠左侧胫骨骨髓腔制备骨癌痛模型;以注射加热灭活瘤细胞的SD鼠为假手术对照鼠,以正常鼠为正常对照鼠。造模后1-4周观察模型鼠自由行走痛评分、辐射热痛觉阈值[缩爪反应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和机械刺激诱发痛觉阈值[缩爪反应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改变,并对痛觉行为改变明显的模型鼠进行影像学检测。结果:本方法制备模型的成瘤率为67.3%。模型鼠在造模后15d自由行走痛评分显著高于正常鼠和假手术鼠(P〈0.01);模型鼠的模型后肢对热刺激痛觉阈值和对机械刺激诱发痛觉阈值分别在造模后21d和18d明显低于正常鼠和假手术鼠(P〈0.01),同时也明显低于模型肢对侧后肢(P〈0.05)。影像学结果显示,痛行为改变明显的模型鼠模型后肢胫骨骨质结构遭到明显破坏。结论:采用Walker256乳腺癌腹水瘤细胞可成功制备与人类骨癌痛体症相似的大鼠胫骨骨癌痛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痛 大鼠模型 胫骨 乳腺癌细胞 行走痛 辐射热刺激痛 机械刺激痛
下载PDF
奥沙利铂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研究及其在中医方面应用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明珠 王文萍 金圣博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8-285,共8页
中医防治奥沙利铂化疗后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有显著优势,但其应用方法和具体作用机制等仍待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因此需要更精准、更符合临床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动物模型作为研究媒介... 中医防治奥沙利铂化疗后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有显著优势,但其应用方法和具体作用机制等仍待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因此需要更精准、更符合临床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动物模型作为研究媒介。此文对近些年现有奥沙利铂所致的CIPN急性模型和慢性的建立和标准进行深入的探讨,及其在中医方面的应用做相关评价及阐述,以期能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铂 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下载PDF
应用Walker-256细胞建立大鼠骨癌痛模型 被引量:13
9
作者 严继贵 童晔玲 +2 位作者 何国浓 俞丽霞 王泽时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6期1128-1130,共3页
目的:应用Walker-256细胞建立大鼠骨癌痛模型。方法:将4×104个W256癌细胞注入SD大鼠胫骨上段骨髓腔内,利用大鼠热板法和足跖加压法分别测量热刺激和机械刺激痛阈的变化,X线摄片进行放射学评估骨质破坏程度,同时,组织切片HE染色观... 目的:应用Walker-256细胞建立大鼠骨癌痛模型。方法:将4×104个W256癌细胞注入SD大鼠胫骨上段骨髓腔内,利用大鼠热板法和足跖加压法分别测量热刺激和机械刺激痛阈的变化,X线摄片进行放射学评估骨质破坏程度,同时,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肿瘤生长和骨结构的破坏情况。结果:造模动物在12天左右开始出现热刺激和机械刺激痛阈明显下降(痛觉过敏),并呈渐进性发展;胫骨X线摄片显示14天即有明显的骨破坏,第21天时出现病理性骨折;组织切片显示骨髓腔内肿瘤生长活跃,向外侵蚀破坏骨皮质。结论:从疼痛行为学、放射学、组织学等方面的研究结果显示,应用Walker-256细胞成功建立了大鼠骨癌痛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lker-256癌细胞 骨癌痛 大鼠 动物模型 痛觉过敏
下载PDF
“以痛为腧”按揉法对神经痛大鼠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30
10
作者 李征宇 陈培青 +3 位作者 严隽陶 刘骁 杨香媛 吴根诚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56,共3页
为探索“以痛为腧”按揉法的镇痛作用及其机理 ,采用结扎大鼠坐骨神经干的方法制作神经痛大鼠模型 ,从术后第 7天开始在神经结扎处以按揉法治疗 ,每天 1次 ,共 2 1d。并以光热测痛法测定大鼠的痛敏分数 ;2 1d后采用放免法测定其血 β ... 为探索“以痛为腧”按揉法的镇痛作用及其机理 ,采用结扎大鼠坐骨神经干的方法制作神经痛大鼠模型 ,从术后第 7天开始在神经结扎处以按揉法治疗 ,每天 1次 ,共 2 1d。并以光热测痛法测定大鼠的痛敏分数 ;2 1d后采用放免法测定其血 β 内啡肽含量。结果 :单次治疗 2 0min后 ,大鼠痛敏分数显著下降 ,并可持续 90min ,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多次推拿次日测痛显示 ,随着推拿次数的增加 ,大鼠痛敏分数绝对值逐渐减小 ,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另外 ,血浆 β 内啡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提示“以痛为腧”按揉法治疗 ,具有较明显的即刻镇痛和疗程镇痛的作用 ;其机理可能与其能提高 β 内啡肽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 大鼠模型 “以痛为腧” 按揉法 痛敏分数 血浆Β-内啡肽
下载PDF
姜黄素对免疫性前列腺炎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核因子-κB、环氧合酶-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赵亮 陈玉琴 +1 位作者 程邵龙 肖明朝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10-914,共5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免疫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免疫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姜黄素腹腔注射组及塞来昔布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5只。大鼠腹腔注射百白破疫苗同时皮下多点注射经过乳化的前列腺蛋白提纯液和免疫佐剂构建免疫性前列腺炎模型。造模成功后,连续给药四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前列腺组织中TNF-α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前列腺组织NF-κB(p65)水平变化,免疫荧光测定前列腺组织COX-2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法测定前列腺组织NF-κB(p65)及COX-2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前列腺组织中TNF-α(F=382.730,P=0.000)、NF-κB(p65)(F=56.230,P=0.000)、COX-2(F=122.290,P=0.000)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3组。姜黄素治疗组大鼠前列腺组织中TNF-α、COX-2表达明显低于塞来昔布治疗组(P<0.01),而NF-κB(p65)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9)。结论:姜黄素对免疫性前列腺炎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前列腺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NF-κB(p65)、COX-2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 大鼠模型 姜黄素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大鼠机械痛阈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宋国宏 艾斯卡尔.吐拉洪 +3 位作者 何丽娟 居來提.赛买提 张秋梅 李文玉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6期490-494,共5页
目的:建立免疫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探讨模型大鼠机械痛阈的变化规律,为免疫性前列腺炎疼痛机制的研究及药物治疗提供动物实验依据。方法:将20只180~220 g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与对照组,模型组大鼠分别于第0、30天皮下多点... 目的:建立免疫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探讨模型大鼠机械痛阈的变化规律,为免疫性前列腺炎疼痛机制的研究及药物治疗提供动物实验依据。方法:将20只180~220 g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与对照组,模型组大鼠分别于第0、30天皮下多点注射60 mg/ml大鼠前列腺蛋白提纯液,同时腹腔注射百白破疫苗及弗氏完全佐剂,建立免疫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造模8周后处死动物,HE染色观察各组前列腺组织的病理学表现;运用Von Frey纤毛机械刺激针,于实验开始第0天起每周触压各组大鼠的后足,测定其对机械性轻压和轻触痛的反应阈值。结果:HE染色可见模型组大鼠前列腺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表现。与对照组[初始痛阈值为(69.33±4.99)g,第8周痛阈值为(66.53±4.48)g]相比,模型组大鼠的机械性痛阈值随造模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模型组初始痛阈值为(65.52±6.27)g,第8周痛阈值为(23.67±4.09)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机械性痛阈的变化趋势不同,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且造模后大鼠机械痛阈值逐渐降低,出现异常痛敏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前列腺炎 动物模型 机械痛阈 大鼠
下载PDF
改进的大鼠单发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的建立和实验观察 被引量:26
13
作者 刘红香 许伟 +2 位作者 罗非 王金树 韩济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23-228,共6页
本实验用油包水型完全弗氏佐剂(CFA)进行大鼠单侧踝关节腔内注射,制备出一种单发性关节炎模型,对此模型动物进行的实验观察表明:注药侧踝关节在注药后几小时即开始出现急性红肿,3周后肿胀稳定于一定水平,保持6周以上;注药... 本实验用油包水型完全弗氏佐剂(CFA)进行大鼠单侧踝关节腔内注射,制备出一种单发性关节炎模型,对此模型动物进行的实验观察表明:注药侧踝关节在注药后几小时即开始出现急性红肿,3周后肿胀稳定于一定水平,保持6周以上;注药侧踝关节的屈、伸关节疼痛试验评分明显升高,踝关节压痛阈值显著降低,即出现了明显的患侧关节痛敏,并可稳定持续几周。注射佐剂后第4周和第6周进行的X线检测显示:注射CFA的踝关节关节囊肿胀,关节腔狭窄,关节面粗糙。未见明显的关节周围骨质密度的改变,未发现动物身体其它关节出现变化。体重能稳定增长。以上结果提示:关节腔内注射油包水型完全弗氏佐剂引起的单发性关节炎大鼠全身状态良好,踝关节的炎性病变局限、固定、较轻,而关节局部痛敏明显,持续时间长,而且稳定。是一种比较好的慢性痛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发性 关节炎 动物模型 疼痛 CFA
下载PDF
一种新型大鼠腰椎间盘突出症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4
14
作者 周渝 王玲 +1 位作者 陈丙波 曹国永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3-26,I0003,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大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自体髓核移植至背根神经节+铬制肠线环扎神经根的方法,建立根性神经痛模型,观察背根神经节的组织学改变及超微结构改变,用Von Frey针丝和RTX-1型热痛测试仪检测动物的痛觉行为改变... 目的建立一种大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自体髓核移植至背根神经节+铬制肠线环扎神经根的方法,建立根性神经痛模型,观察背根神经节的组织学改变及超微结构改变,用Von Frey针丝和RTX-1型热痛测试仪检测动物的痛觉行为改变。结果该方法可诱导出明显的机械刺激痛觉超敏与热刺激痛觉过敏,术后1周时最为明显,术后3周时仍有较明显的神经行为异常;术后1周时背根节出现明显的充血水肿,而术后3周以脱髓样改变和纤维细胞增生为主。结论自体髓核移植+铬制肠线环扎神经根可较好地引起根性神经痛的发生,可作为研究椎间盘突出症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神经节 根性神经痛 髓核 椎间盘突出
下载PDF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疼痛大鼠模型的制作 被引量:4
15
作者 尹学来 宋竖旗 +1 位作者 刘冬 张亚强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253-256,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制作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疼痛大鼠模型的方法。方法取5只Wistar雄性大鼠,在无菌条件下取出前列腺组织,按双缩脲法测定蛋白含量,以生理盐水稀释至40 mg/ml,再加等量完全弗氏佐剂乳化。将正常40只动物分为2组,每组20只。麻... 目的探讨制作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疼痛大鼠模型的方法。方法取5只Wistar雄性大鼠,在无菌条件下取出前列腺组织,按双缩脲法测定蛋白含量,以生理盐水稀释至40 mg/ml,再加等量完全弗氏佐剂乳化。将正常40只动物分为2组,每组20只。麻醉后打开大鼠腹腔,在前列腺的背叶注射乳化后的抗原液0.1 ml。2周后在大鼠腹侧2点及背侧2点各注射不完全弗氏佐剂0.1 ml。8周后取前列腺组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前列腺组织的病理形态。结果 8周后模型组前列腺间质及腺体中可见大量弥散的淋巴细胞浸润。模型组血清COX-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35.6±0.9)U/L vs.(23.4±0.8)U/L,P<0.01],模型组组织COX-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34.4±3.9)U/Lvs.(29.3±2.1)U/L,P<0.01]。模型组造模成功率为80%,大鼠前列腺病理炎症得分水平模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0.856±0.026)vs.(0.217±0.145),P<0.01]。结论联合应用弗氏完全佐剂和不完全佐剂,可形成稳定广泛的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症,这种变化在造成疼痛的免疫指标上符合人类慢性前列腺炎的变化,理论上,可作为疼痛免疫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炎 大鼠模型 自身免疫 疼痛
下载PDF
骨癌痛模型大鼠痛行为与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永奇 杜俊杰 +1 位作者 任宁 武胜昔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11-1314,共4页
目的观察前列腺癌骨转移疼痛模型大鼠的痛行为学与腰段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A组(模型组):于胫骨骨髓腔内注射10μl前列腺癌细胞;B组[氟代柠檬酸(FCA)处理组]:建立模型后2周,鞘内... 目的观察前列腺癌骨转移疼痛模型大鼠的痛行为学与腰段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A组(模型组):于胫骨骨髓腔内注射10μl前列腺癌细胞;B组[氟代柠檬酸(FCA)处理组]:建立模型后2周,鞘内单次注射氟代柠檬酸;C组(对照组):左侧后肢胫骨注射10μl Hanks液。术后1、3、5、7、10、14、21d检测大鼠后肢足底机械性触诱发痛[测定大鼠足底缩爪阈值(PWT)]和热痛敏[测定大鼠对热刺激的反应潜伏期(HRL)],对部分动物进行灌流固定,取大鼠模型侧后肢胫骨,HE染色观察骨结构的破坏情况。并取脊髓L4-L6节段,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观察脊髓内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及活化情况。结果C组大鼠术后各时间点机械性触诱发痛和热痛敏无显著差异;在术后的前7d,与C组大鼠相比,A、B组PW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0d起A、B组大鼠的PWT低于C组。给予FCA后2d(术后第14天),B组PWT显著高于A组,但随着时间的延长,B组PWT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大鼠后肢胫骨HE染色可见术后14d时A组胫骨骨小梁广泛破坏。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C组大鼠术后各时间点胶质细胞活化水平无显著差异,A组和B组大鼠在术后的前7d与C组大鼠相比无显著差异,此后A组大鼠的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水平持续升高,而B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维持在较低的活化水平。结论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水平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痛模型大鼠痛行为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动物 骨肿瘤 疼痛 星形胶质细胞 脊髓 大鼠
下载PDF
对SNI和CCI两种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8
17
作者 梁啸 刘洪美 +2 位作者 李庆伟 陈国武 孟纯阳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22-24,27,共4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大鼠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和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CCI)两种神经病理性模型引起疼痛的效果。方法 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Sham组(n=10)、SNI组(n=10)和CCI组(n=10)。Sham组仅暴露坐骨神经后缝合皮肤,分别制作... 目的观察并比较大鼠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和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CCI)两种神经病理性模型引起疼痛的效果。方法 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Sham组(n=10)、SNI组(n=10)和CCI组(n=10)。Sham组仅暴露坐骨神经后缝合皮肤,分别制作SNI模型和CCI模型,于术前及术后28d内测定大鼠术侧机械疼痛阈值,并于术后第14天和第28天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内疼痛相关基因三磷酸环化水解酶1(GCH1)的表达变化。结果 Sham组大鼠术后未见疼痛敏感症状,SNI组和CCI组大鼠疼痛阈值于术后第1天较Sham组显著降低(P<0.05),SNI组疼痛阈值直至术后第28天都维持在较低水平,而CCI组痛阈值于术后第3天起才趋于稳定,术后21d开始痛敏症状有所缓解。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术后第14天SNI组和CCI组GCH1表达均高于Sham组(P<0.05),术后第28天CCI组GCH1表达有所降低,与SNI组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比传统CCI模型,SNI模型是一种更敏感、更稳定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大鼠 动物模型 GCH1
下载PDF
大鼠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威 孟令峰 +2 位作者 刘晓东 王佳文 张耀光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73-677,共5页
间质性膀胱炎动物模型是研究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nterstitial cystitis,IC/bladder pain syndrome,BPS)的重要参考依据,目前对于IC/BPS的基础研究大多需要经过其动物模型的探索及验证。IC/BPS并不存在病理诊断金标准,,各类动... 间质性膀胱炎动物模型是研究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nterstitial cystitis,IC/bladder pain syndrome,BPS)的重要参考依据,目前对于IC/BPS的基础研究大多需要经过其动物模型的探索及验证。IC/BPS并不存在病理诊断金标准,,各类动物模型大多表现IC/BPS的一种或几种表型。本文对啮齿类动物中最常用的大鼠模型的造模方法和应用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 大鼠 动物模型
下载PDF
紫杉醇诱导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19
作者 银联飞 韦婷婷 +5 位作者 黄容容 杨璨瑜 苏盈 韦山 沈让 宾晓芸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357-359,共3页
目的建立紫杉醇致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方法 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例,每天测定大鼠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隔天腹腔注射紫杉醇,剂量分别为0、0.5、1.0、2.0mg/(kg·d),共10次,第20d显微镜观察神经结构。结果... 目的建立紫杉醇致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方法 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例,每天测定大鼠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隔天腹腔注射紫杉醇,剂量分别为0、0.5、1.0、2.0mg/(kg·d),共10次,第20d显微镜观察神经结构。结果腹腔注射紫杉醇2.0mg/kg组大鼠最早在第3次注射后(第6d)出现机械痛敏,并在第4次注射后(第8d)机械痛阈降到最低。腹腔注射紫杉醇2.0mg/kg组大鼠的坐骨神经髓鞘肿胀,部分髓鞘空泡变,部分许旺细胞结构破坏,许旺细胞核增多。结论间断重复腹腔注射2.0mg/(kg·d)紫杉醇可以成功建立SD大鼠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神经病理性疼痛 动物模型 大鼠
下载PDF
虎纹蜘蛛毒素-Ⅰ对大鼠急性内脏疼痛的抑制性效应及与ω-芋螺毒素的比较研究(英文)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嘉勤 陈威华 +3 位作者 邓梅春 黎冠 康园 梁宋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4-29,共6页
研究一种新型的N型电压敏感性钙通道阻断剂虎纹蜘蛛毒素 Ⅰ (HWTX Ⅰ ) ,硬脊膜外腔用药对福尔马林结肠壁粘膜下注射诱导的大鼠急性炎性内脏疼痛的抑制性效应 .5 %福尔马林溶液15 0 μl快速注入SD大鼠乙状结肠壁粘膜下层 ,可产生几种... 研究一种新型的N型电压敏感性钙通道阻断剂虎纹蜘蛛毒素 Ⅰ (HWTX Ⅰ ) ,硬脊膜外腔用药对福尔马林结肠壁粘膜下注射诱导的大鼠急性炎性内脏疼痛的抑制性效应 .5 %福尔马林溶液15 0 μl快速注入SD大鼠乙状结肠壁粘膜下层 ,可产生几种可评估的反映内脏疼痛的固定性行为 .在此伤害性刺激反应前 30min ,经留置的导管向大鼠硬脊膜外腔分别注入各待测药品和试剂 ,观察其对该模型疼痛行为的影响 .与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 ,美国同类镇痛新药ω 芋螺毒素 (ω CTX MVIIA)和吗啡两个阳性对照组比较 ,HWTX Ⅰ五个剂量组 ,进行大鼠硬脊膜外腔注药 ,均能以剂量依赖方式明显抑制福尔马林结肠壁注射诱导的伤害性行为反应 .HWTX Ⅰ和ω CTX MVIIA在 2 0μg kg体重剂量时 ,其抑制效果是稳定和明显的 ;在 5 0 70 μg kg体重剂量下 ,抑制效果更为显著 .HWTX Ⅰ量 效实验发现 ,在等剂量下 ,ω CTX MVIIA镇痛效果略高于HWTX Ⅰ .但在 5 0~ 75 μg kg较高剂量下 ,ω CTX MVIIA可能引起大鼠产生明显的运动能力障碍 ,而HWTX Ⅰ在该剂量范围内则未见类似的毒副作用 .盐酸吗啡镇痛作用起效快于HWTX Ⅰ和ω CTX MVIIA ,但维持时间较后二者短 .实验结果表明 :同为多肽类N型电压敏感性钙通道拮抗剂 ,HWTX Ⅰ和ω CTX MVIIA大鼠硬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纹蜘蛛毒素-Ⅰ ω-芋螺毒素(ω-CTX—MVIIA) N-型电压敏感性钙通道 内脏痛 抗伤害作用 大鼠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