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ytological Analyses on Development of Male and Female Gametophytes in an Interspecific Hybrid F_1 from Cucumis hystrix Chakr. × Cucumis sativus L.
1
作者 LUO Xiang-dong DAI Liang-fang +1 位作者 QIAN Chun-tao CHEN Jin-fe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820-827,共8页
An interspecific hybrid F1 of Cucumis hystrix Chakr. x Cucumis sativus L. (NC4406) was used to establish the developmental sequence and to characterize the male and female gametophytes at cytological level for furth... An interspecific hybrid F1 of Cucumis hystrix Chakr. x Cucumis sativus L. (NC4406) was used to establish the developmental sequence and to characterize the male and female gametophytes at cytological level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hylogenic relationship and the mechanism of fertility or sterility in the interspecific hybrid F1 The development of male and female gametophytes was studied through meiotic analysis and paraffin section observation technique, respectively. Meanwhile, the fertility level was assessed through hybrid F1 backcrossing to cultivated cucumber 4406. Variable chromosome configurations were observed in the pollen mother cells (PMCs) of hybrid F1 at metaphase Ⅰ , e.g., univalents, bivalents, trivalents, quadravalents, etc. At anaphase Ⅰ and Ⅱ, chromosome lagging and bridges were frequently observed as well, which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polyads and only a partial number of microspores could develop into fertile pollen grains (about 23.3%). Observations of the paraffin sections showed numerous degenerated and abnormal embryo sac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female gametophytes, and only 40% of the female gametophytes could develop into normal eight-nuclear megaspore. On an average, 22.8 and 6.3 seeds per fruit could be obtained from the reciprocal backcross. The interspecific hybrid F1 of C. hystrix x NC4406 was partially fertile; however, the meiotic behaviors of hybrid F1 showed a high level of intergenomic recombination between C. hystrix and C. sativus chromosomes, which indicated that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introgression of useful traits from C. hystrix into C. sativ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umis hystrix Chakr. C. sativus L. interspecific hybrid male gametophytes female gametophytes
下载PDF
Effects of Moxa-Cone Moxibustion at Guanyuan on Erythrocytic Immunity and Its Regulative Function in Tumor-Bearing Mice 被引量:5
2
作者 武平 曹勇 +1 位作者 吴俊梅 王友京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8-71,共4页
In the sarcoma S180 ascitic mice, the effects of moxa-cone moxibustion at Guanyuan (CV 4) on erythrocytic immunity and its regulative func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oxibustion at Guanyuan (CV ... In the sarcoma S180 ascitic mice, the effects of moxa-cone moxibustion at Guanyuan (CV 4) on erythrocytic immunity and its regulative func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oxibustion at Guanyuan (CV 4)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decreased erythrocytic C3b receptor rosette forming rate (RBC-C3bRR), lower the raised erythrocytic immunocomplex rosette forming rate (RBC-ICR,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Points MOXIBUSTION ANIMALS Erythrocytes female male Mice Receptors Complement 3b Rosette formation Sarcoma 180
下载PDF
Humoral and cellular immunogenecity of DNA vaccine based on hepatitis B core gene in rhesus monkeys 被引量:19
3
作者 Zu Hu Huang1 Hui Zhuang2 +4 位作者 Shan Lu3 Ren Hua Guo1 Guo Min Xu2 Jie Cai1 Wan Fu Zhu2 1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enjing 210029, Jiangsu Province. China2Faculty of Microbiology, Beij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00, China3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Medical Center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02-106,共5页
INTRODUCTIONHepatitis B virus (HBV) is the most commonetiologic agent for infectious liver diseases. It isestimated that there are more than 250 millionchronic HBV carriersin the world today and thereis a significant ... INTRODUCTIONHepatitis B virus (HBV) is the most commonetiologic agent for infectious liver diseases. It isestimated that there are more than 250 millionchronic HBV carriersin the world today and thereis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among persistentinfection, liver cirrhosis and hepatocellularcarcinoma[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ccines DNA Animals Antibodies Viral Antibody formation Antibody Specificity Cell Division Cells Cultured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female Hepatitis B control Hepatitis B Core Antigens Immunity Cellular Immunoglobulin G Interferon Type II INTERLEUKIN-4 Leukocytes Mononuclear Macaca mulatta male Research Support Non-U.S. Gov't
下载PDF
光果姜大小孢子发生与雌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4
作者 胡明丽 彭佩佩 +3 位作者 宁熙平 王文广 白玫 吴鸿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9-908,共10页
光果姜[Zingiber montanum(J.Koenig)Link ex A.Dietr]为姜科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殷红的锥形花序,极具观赏价值,其花序轴较短且柔软易断,可通过杂交手段进行品种改良。此外,姜科植物的系统进化关系一直存在争议,目前关于光果姜生殖... 光果姜[Zingiber montanum(J.Koenig)Link ex A.Dietr]为姜科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殷红的锥形花序,极具观赏价值,其花序轴较短且柔软易断,可通过杂交手段进行品种改良。此外,姜科植物的系统进化关系一直存在争议,目前关于光果姜生殖生物学研究相对缺乏。为了促进杂交育种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为姜科植物系统进化提供新的证据,该研究以石蜡切片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进一步结合整体压片法和半薄切片法,观察了姜科姜属植物光果姜的大小孢子和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旨在深入了解光果姜的生殖生物学解剖学特征,为姜科植物保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①光果姜花药包含2室,花药壁的形成方式属于基本型,具有变形绒毡层;②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类型为连续型,四分体包含左右对称型,直线型和T型,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③胚珠的类型为倒生胚珠,具有双珠被和厚珠心,雌配子体发育类型为蓼型;④揭示了雌雄配子体发育的对应关系,二者成熟时间同步,但雄蕊进入减数分裂时期比雌蕊早。首次发现光果姜花药壁中的绒毡层类型为变形绒毡层,这与前人报道的其他姜科植物的特征不同。研究结果可为姜科植物繁育工作及其系统分类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果姜 大小孢子发生 雌雄配子体
下载PDF
湖北黄精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
5
作者 李华荣 周财 +3 位作者 魏薇 何夫 王业红 陈发菊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3-823,共11页
【目的】研究湖北黄精花部形态结构特征和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以丰富黄精属植物的生殖生物学理论,为进一步开展湖北黄精的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不同发育时期的湖北黄精花芽为试验材料,用显微观察法观察花部形态... 【目的】研究湖北黄精花部形态结构特征和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以丰富黄精属植物的生殖生物学理论,为进一步开展湖北黄精的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不同发育时期的湖北黄精花芽为试验材料,用显微观察法观察花部形态结构特征,石蜡切片技术对单花雌雄蕊进行切片观察。【结果】湖北黄精的花被为白色或淡黄绿色,花被筒近喉部稍缢缩;具6枚雄蕊,花丝下端与花被合生,花药开裂方式为纵裂;雌蕊子房上位,3心皮,花柱与子房等长。湖北黄精花药壁由4层细胞组成,成熟的绒毡层具多核,绒毡层发育类型为分泌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连续型,四分体呈左右对称型排列,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存在小孢子发育不同步的现象。雌蕊胚珠具双珠被、厚珠心;四分体呈直线型排列,胚囊发育类型为蓼型;存在双胚囊胚珠现象。在雄蕊的花药壁和雌蕊的子房壁都观察到有束状草酸钙针晶。【结论】湖北黄精雌雄蕊具有较原始的发育特征,虽然在发育过程中都存在异常现象,但雄蕊最终能形成正常的雄配子体,雌蕊低频率的双胚囊现象对总体受精结果影响很小。湖北黄精杂交育种可以选择花药开裂前一时期的花粉,花药壁和子房壁观察到的束状草酸钙针晶无法作为湖北黄精物种鉴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黄精 大小孢子发生 雌雄配子体
下载PDF
穴居植物湖南报春苣苔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研究
6
作者 陈灵灵 李帅杰 +3 位作者 邹雅 吴尧晶 许海霞 蔡秀珍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4期39-44,共6页
目的:湖南报春苣苔(Primulina hunanensis)为我国特有的极具观赏价值的岩溶洞穴野生植物,具耐荫、耐贫瘠等特性,但其自然分布范围狭窄、野生种群规模小。胚胎发育是植物生活史中的关键环节,研究湖南报春苣苔的胚胎发育特征,为苦苣苔科(G... 目的:湖南报春苣苔(Primulina hunanensis)为我国特有的极具观赏价值的岩溶洞穴野生植物,具耐荫、耐贫瘠等特性,但其自然分布范围狭窄、野生种群规模小。胚胎发育是植物生活史中的关键环节,研究湖南报春苣苔的胚胎发育特征,为苦苣苔科(Gesneriaceae)植物的栽培育种提供新思路。方法:以湖南报春苣苔为材料,运用经典石蜡切片技术,对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湖南报春苣苔花药4室,花药壁由外到内依次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腺质型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偶为交叉(十字)形,多为四面体形,花粉为二细胞型;倒生胚珠,单珠被,薄珠心,胚囊发育方式为蓼型。湖南报春苣苔花粉粒发育不同步,存在花粉败育、雌雄配子体异熟现象。结论:研究为报春苣苔属(Primulina)植物积累了基础的胚胎学资料,对于揭示苦苣苔科植物生殖机制及改良植物繁殖育种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报春苣苔 大孢子发生 小孢子发生 雌配子体 雄配子体
下载PDF
濒危植物小勾儿茶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
7
作者 王康鑫 王仕沁 +3 位作者 王毅敏 程志杰 陈发菊 王玉兵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2-669,共8页
运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小勾儿茶(Berchemiella wilsonii)进行生殖生物学观察,探讨其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体发育过程是否存在濒危环节。结果显示:小勾儿茶的花具5个雄蕊和4个花药室,成熟的花药壁由花药内壁(1层)、中层(2层)和绒毡层(1层)... 运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小勾儿茶(Berchemiella wilsonii)进行生殖生物学观察,探讨其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体发育过程是否存在濒危环节。结果显示:小勾儿茶的花具5个雄蕊和4个花药室,成熟的花药壁由花药内壁(1层)、中层(2层)和绒毡层(1层)组成。绒毡层发育正常,细胞排列整齐规则,与中层细胞联系紧密,细胞中常多核。小孢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胞质分裂方式为同时型,四分体主要以四面体形式存在,花粉粒在成熟时为二细胞型、圆形或椭圆形,多数有3根萌发管。花药发育过程中绒毡层发育存在少量异常,花粉存在少量败育。小勾儿茶子房2室,只发育1室。胚珠为倒生的双珠被和厚珠心,合点端大孢子发育成功能性大孢子,经过3次有丝分裂,进一步发育成具有7个细胞和8个核的胚囊,胚囊发育方式为蓼型。子房中的胚珠发育基本一致。小勾儿茶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基本正常,不是导致其结实率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勾儿茶 胚胎学 大小孢子发生 雌雄配子体发育
下载PDF
南酸枣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如梦 汪加魏 +6 位作者 孙荣喜 丁菲 张露 宁晓丹 熊伟 詹丽红 吴南生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9-118,共10页
[目的]观察南酸枣雌雄配子的发育过程,初步探究南酸枣雌雄蕊败育的发生原因。[方法]利用石蜡切片观察法研究南酸枣的大小孢子和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结果](1)南酸枣雌雄异株、单性花,雄花无子房,雌花具退化雄蕊;雄花纵长大于3 mm时,... [目的]观察南酸枣雌雄配子的发育过程,初步探究南酸枣雌雄蕊败育的发生原因。[方法]利用石蜡切片观察法研究南酸枣的大小孢子和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结果](1)南酸枣雌雄异株、单性花,雄花无子房,雌花具退化雄蕊;雄花纵长大于3 mm时,花药成熟,子房纵长达3.5 mm时,胚囊成熟;(2)雄花成熟花药壁共分5层,由外向内为1层表皮、1层药室内壁、2层中层、1层绒毡层,发育形式属基本型;(3)小孢子母细胞分裂形式属同时型,四面体型小孢子四分体,2-细胞型花粉,见3个萌发孔胞质囊;(4)双珠被、厚珠心;胚囊发育类型为蓼型,后期倒转;(5)雌花退化雄蕊的花药壁5层,雌花具左右对称型小孢子四分体,小孢子期绒毡层解体,小孢子解体后花药空囊,药室内壁略纤维状加厚,表皮此时退化;(6)南酸枣雄花从现蕾到散粉约25 d时间,雌花从现蕾到胚囊成熟约24 d时间。[结论]南酸枣雌雄配子发育模式与漆树科大多数种一致;雄花无雌蕊,系花芽发育过程中雌蕊原基退化所致;南酸枣未见退化胚珠,雌花退化雄蕊具正常的小孢子母细胞、异常的小孢子四分体和小孢子,且绒毡层不正常解体,花药空囊,无花粉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酸枣 大孢子 小孢子 雌配子体 雄配子体
下载PDF
Ultrastructure analysis reveals sporopollenin deposition and nexine formation at early stage of pollen wall development in Arabidopsis 被引量:2
9
作者 周鹊 朱骏 +1 位作者 崔永兰 杨仲南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2期273-276,I0003,共5页
In angiosperm, pollen wall formation is a critical step for male gametophyte development. Pollen wall constitutes of the outer layer exine and the inner layer intine. Exine is further divided into sexine and nexine. I... In angiosperm, pollen wall formation is a critical step for male gametophyte development. Pollen wall constitutes of the outer layer exine and the inner layer intine. Exine is further divided into sexine and nexine. In Arabidopsis, the general process of pollen wall formation has been reported. However, the nexine formation has not been revealed. Here, we observed the process of pollen wall formation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us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After callose wall is formed, the primexine is present between plasma membrane and the callose layer in the tetrad. With plasma membrane undulation, sporopollenin precursors accumulated on the peak of undulated membrane which is further developed into probacula. The primexine determines plasma membrane undulation and sporopollenin accumulation based on previous analysis of an undulation-deficient mutant. Some materials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sporopollenin are filled between the primexine and plasma membrane. These materials cover all the surface of plasma membrane and gradually develop into nexine. After microspore is released from tetrad, the nexine layer is formed and the probacula is further developed into sexine with continued accumulation of sporopollenin. Based on these observations, we proposed a developmental model of early pollen wall 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abidopsis thaliana Pollen wall formation Exine patterning Primexine male gametophyte
原文传递
楸树大小孢子发生与雌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樊莉丽 彭方仁 +2 位作者 周琦 郝明灼 谭鹏鹏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1-438,共8页
运用石蜡切片法和整体透明法对楸树(Catalpa bungei C.A.Meyer)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楸树可育雄蕊2枚,花药4室,药壁发育属双子叶型,腺质异型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后小孢子... 运用石蜡切片法和整体透明法对楸树(Catalpa bungei C.A.Meyer)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楸树可育雄蕊2枚,花药4室,药壁发育属双子叶型,腺质异型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后小孢子不分离形成正四面体型四合花粉,偶有左右对称型和十字交叉型.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无萌发孔.子房上位,2室,中轴胎座,胚珠多数,倒生,单珠被,薄珠心,具珠被绒毡层.单孢原直接发育为大孢子母细胞,四分体线形排列,合点端大孢子发育为功能大孢子,胚囊发育为蓼型.雄蕊发育早于雌蕊,花开后雌、雄蕊趋于同熟.研究认为:虽然楸树雌、雄蕊发育过程中均存在一定比例的败育,但其花而不实"并非雄性或雌性不育所致.推测与其授粉受精和胚后发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楸树 小孢子发生 大孢子发生 雄配子体 雌配子体
下载PDF
月月竹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林树燕 郝娟娟 +1 位作者 辛华 丁雨龙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12,共4页
月月竹(Menstruocalamus sichuanensis)作为优良的园林绿化竹种,近几年在南京林业大学竹种园中出现开花现象。以月月竹为研究对象,运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其大、小孢子的发生和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月月竹花药具4个... 月月竹(Menstruocalamus sichuanensis)作为优良的园林绿化竹种,近几年在南京林业大学竹种园中出现开花现象。以月月竹为研究对象,运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其大、小孢子的发生和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月月竹花药具4个药室,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绒毡层4层结构组成,花药壁发育为单子叶型,绒毡层为腺质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中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产生左右对称型小孢子。成熟花粉大多二细胞型,具1个萌发孔。月月竹子房为2心皮1室,侧膜胎座,1个倒生胚珠,双珠被,薄珠心。大孢子母细胞由一个雌性孢原细胞直接发育而成,大孢子四分体呈线型,合点端一个大孢子分化为功能大孢子,由功能大孢子发育为蓼型成熟胚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月竹 大孢子发生 小孢子发生 雄配子体 雌配子体
下载PDF
柽柳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的观察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仲礼 刘林德 方炎明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4-150,共7页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对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的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主要结果如下:(1)花药壁由五层细胞组成,从外向内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两层中层和绒毡层.药壁的发育属于基本型.绒毡层为分泌...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对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的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主要结果如下:(1)花药壁由五层细胞组成,从外向内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两层中层和绒毡层.药壁的发育属于基本型.绒毡层为分泌型.(2)孢原细胞为多孢原起源.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形成的四分孢子为四面体型;同一药室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几乎完全同步.(3)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具3个萌发孔.(4)柽柳为三心皮构成的单室复子房,每子房具有10~20个胚珠,基底胎座,胚珠为双珠被、厚珠心、倒生型.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1+3排列的4个大孢子,4个大孢子全部参与胚囊的形成.(5)胚囊发育为贝母型,反足细胞在胚囊成熟时充分发育.(6)同一朵花中,前期雄蕊的发育早于雌蕊的发育,后期当花粉成熟时,雌配子体也达到成熟,雌雄蕊发育趋于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孢子发生 雄配子体发育 柽柳 小孢子母细胞 大孢子母细胞 减数分裂 制片技术 发育过程 细胞组成 胞质分裂 分裂过程 四分孢子 完全同步 胚囊发育 反足细胞 雌配子体 雄蕊发育 绒毡层 成熟 花药壁 基本型 分泌型 连续型
下载PDF
油茶花芽分化及雌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31
13
作者 袁德义 邹锋 +3 位作者 谭晓风 何春燕 袁军 范晓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5-70,共6页
以‘湘林1号’油茶为试材,运用石蜡切片法对其花芽分化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解剖观察,并对其花芽发育与外部形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湘林1号’花芽分化大致可以划分为6个时期:即前分化期、萼片形成期、花瓣形成期、雌... 以‘湘林1号’油茶为试材,运用石蜡切片法对其花芽分化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解剖观察,并对其花芽发育与外部形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湘林1号’花芽分化大致可以划分为6个时期:即前分化期、萼片形成期、花瓣形成期、雌雄蕊形成期、子房与花药形成期和雌雄蕊成熟期。(2)‘湘林1号’的花药为4室;药壁发育属于基本型;腺质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中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排列多为正四面体;开花前7~9 d花粉成熟,成熟花粉为2—细胞花粉粒。(3)胚珠为倒生胚珠,薄珠心,具双层珠被;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二分体,其中只有合点端的大孢子具功能,经过3次有丝分裂形成7细胞8核胚囊,胚囊发育为葱型。(4)在花芽发育过程中,不仅雌雄性细胞的形成之间有比较稳定的对应关系,而且它们与其外部形态特征之间也有着相对稳定的关系。根据它们的时序性对应关系,可以通过花芽或花的外部形态特征来对其内部的性细胞发育进程进行即时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湘林1号 花芽分化 小孢子发生 大孢子发生 雄配子体 雌配子体
下载PDF
烟草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廖菊够 康洪梅 +3 位作者 代瑾然 姚恒 马文广 陈穗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6,共6页
采用卡宝品红染色压片和石蜡切片法对迪勃纳氏烟草(Nicotiana debneyi)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迪勃纳氏烟草为两性花,其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早于大孢子。(2)迪勃纳氏烟草小孢子发生和发育过程... 采用卡宝品红染色压片和石蜡切片法对迪勃纳氏烟草(Nicotiana debneyi)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迪勃纳氏烟草为两性花,其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早于大孢子。(2)迪勃纳氏烟草小孢子发生和发育过程基本正常,减数分裂过程有少数细胞出现滞后染色体、染色体断片和染色体桥等异常现象;其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为十字交叉型和正四面体型,成熟的花粉粒为2细胞型。(3)迪勃纳氏烟草为2室子房,中轴胎座,倒生胚珠,胚珠多数,胚囊发育为蓼型,大孢子发生和发育过程未观察到异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迪勃纳氏烟草 大孢子发生 小孢子发生 雌配子体 雄配子体
下载PDF
沙葱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晓娟 郝丽珍 +2 位作者 杨忠仁 张凤兰 王六英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17-2422,共6页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沙葱大、小孢子的发生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沙葱为两性花,其雄蕊发育早于雌蕊,但在开花后雌雄蕊发育趋于同步,当胚囊发育成熟,柱头可以接受花粉时,雌雄蕊发育达到同步。(2)沙葱小孢子...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沙葱大、小孢子的发生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沙葱为两性花,其雄蕊发育早于雌蕊,但在开花后雌雄蕊发育趋于同步,当胚囊发育成熟,柱头可以接受花粉时,雌雄蕊发育达到同步。(2)沙葱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其四分体多为左右对称型,少数为四面体型。(3)成熟的花粉为2-细胞型,花药壁由外向内分化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4)沙葱雌蕊为子房上位,中轴胎座,3心皮,3室,胚珠倒生,薄珠心,珠心表皮下的雌性孢原直接发育为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二分体,合点端大孢子发育为功能大孢子,其雌配子体发育为葱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葱 大孢子 小孢子 雌配子体 雄配子体
下载PDF
华北驼绒藜大小孢子的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卢立娜 贺晓 +1 位作者 易津 李青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319-1325,共7页
运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华北驼绒藜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花药4室,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1-2层中层及1层绒毡层组成,药壁发育为基本型,腺质绒毡层,发育后期为二核或三核;(2)四分体胞质分裂为... 运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华北驼绒藜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花药4室,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1-2层中层及1层绒毡层组成,药壁发育为基本型,腺质绒毡层,发育后期为二核或三核;(2)四分体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多数为四面体型,偶见十字交叉型;(3)成熟花粉2-细胞型,单核小孢子时期存在不同比例的空壳花粉,从0%-80%不等;(4)胚珠倒生,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四分体直线型排列,合点端为功能大孢子,蓼型胚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驼绒藜 大孢子发生 小孢子发生 雌配子体 雄配子体
下载PDF
黄花菜大孢子和小孢子的发生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 被引量:11
17
作者 申家恒 申业 +2 位作者 王艳杰 袁秋红 于春光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8-45,共8页
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黄花菜大孢子和小孢子的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药壁发育为单子叶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小孢子四分体排列为左右对称型和四面体型。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花粉为椭球... 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黄花菜大孢子和小孢子的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药壁发育为单子叶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小孢子四分体排列为左右对称型和四面体型。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花粉为椭球形,具有一个萌发沟。生殖细胞呈现前期至早中期核形态。双珠被、薄珠心、倒生胚珠。珠心表皮下的雌性孢原直接发育为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线形四分体。合点端大孢子为功能大孢子。雌配子体发育为蓼型。记录了雌、雄配子体发育的对应关系。成熟胚囊里,反足细胞早期退化,助细胞无钩状结构并具发达的丝状器以及中央细胞内没有明显大液泡是黄花菜胚囊发育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菜 小孢子发生 雄配子体 大孢子发生 雌配子体
下载PDF
中国水仙的胚胎学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武剑 陈林姣 +2 位作者 谷力 王雅英 田惠桥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2-117,共6页
中国水仙(Narcissustazetta var.chinensis)只开花不结实,以鳞茎球营养繁殖.在花芽发育过程中,减数分裂前的小孢子母细胞发育未显示异常.但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许多细胞中显示出了异常的落后染色体现象.小孢子四分体主要呈左右对称型,细... 中国水仙(Narcissustazetta var.chinensis)只开花不结实,以鳞茎球营养繁殖.在花芽发育过程中,减数分裂前的小孢子母细胞发育未显示异常.但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许多细胞中显示出了异常的落后染色体现象.小孢子四分体主要呈左右对称型,细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四分体时期后,大部分小孢子呈空瘪状态,少部分小孢子含有染色较深的细胞质.约27%的花粉可发育成比较正常的二胞花粉.离体萌发实验中,有极少数花粉可萌发出花粉管,但在授粉的花柱柱头上未观察到花粉管.雌蕊由三心皮构成3室子房,中轴胎座,其上着生了上60~90个胚珠.胚珠倒生,双珠被,薄珠心.胚囊发生属于单孢子型,但大多数胚囊发育中途失败,只有约4%的胚囊可发育成7胞8核的蓼型胚囊.中国水仙雌、雄配子体发育异常和花粉在柱头上不能萌发是它只开花不结实的两个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水仙 小孢子 育成 萌发 结实 胚囊 花粉管 四分体 雄配子体发育 细胞质
下载PDF
辣椒大、小孢子发生与雌、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申家恒 李伟 +2 位作者 杨虹 丁建庭 李冉俐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43-1452,共10页
运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与光学显微镜技术研究了辣椒(Capsicumannuum L.)大、小孢子发生以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结果表明:五枚花药,花药四室,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2~3层中层和腺质异型绒毡层组成。药室外侧绒毡层由初生周缘细胞衍... 运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与光学显微镜技术研究了辣椒(Capsicumannuum L.)大、小孢子发生以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结果表明:五枚花药,花药四室,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2~3层中层和腺质异型绒毡层组成。药室外侧绒毡层由初生周缘细胞衍生而来;药室内侧绒毡层由药隔细胞衍生而来,共同对雄配子体的发育起关键作用。雄蕊中为多孢原,每个药室的横切面为两排小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后,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的排列为四面体型和十字型。成熟花粉具3个萌发孔,为二细胞型花粉。中央特立胎座,多胚珠,倒生,单珠被,薄珠心,具有珠被绒毡层。胚珠内为单孢原,孢原直接发育为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线形四分体,合点端倒数第2个大孢子发育为功能大孢子,经连续三次有丝分裂发育为七细胞七核的成熟胚囊,雌配子体的发育为蓼型。雄蕊发育早于雌蕊,花蕾开放前,雌、雄蕊发育趋于同步。开花时,散出的花粉落到自身雌蕊柱头上,从而实现自花授粉受精。讨论了异型绒毡层的来源、形态结构特点与雄性不育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大孢子 小孢子 雌配子体 雄配子体 花药壁 异型绒毡层 减数分裂
下载PDF
同源四倍体水稻雌雄配子体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黄群策 孙敬三 白素兰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2-33,35,共3页
同源四倍体水稻(2n=4x=48)由于其细胞内染色体数的倍增而导致其生殖性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其雄配子体中存在着比较少的正常花粉粒(13.35%~17.49%)和比较多的败育花粉粒(82.51%~86.65%)。在... 同源四倍体水稻(2n=4x=48)由于其细胞内染色体数的倍增而导致其生殖性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其雄配子体中存在着比较少的正常花粉粒(13.35%~17.49%)和比较多的败育花粉粒(82.51%~86.65%)。在败育花粉粒中包括典败、园败和染败花粉粒。在同源四倍体水稻APIV(4)的成熟胚囊内存在着正常蓼型胚囊(43.0%)、退化型胚囊(36.0%)和变异型胚囊(21.0%)。在变异型胚囊中包括双卵卵器胚囊(71.4%)、三卵卵器胚囊(17.5%)和无助细胞胚囊(11.1%)。在不同季节条件下APIV(4)颖花内的多卵频率存在着明显差异,在同一季节条件下强势颖花的多卵频率要明显地高于弱势颖花的多卵频率。由此认为,同源四倍体水稻的雌雄配子体表现出异常发育状态,其有性生殖能力已明显变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四倍体 水稻 雌配子体 雄配子体 多态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