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椎管内高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1
作者 张力 黄爱娥 +3 位作者 沈佳祚 叶文斌 林建聪 陈志达 《骨科》 CAS 2024年第5期435-438,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治疗椎管内高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脊柱骨科采用UBE技术治疗的22例椎管内高度游离型腰椎...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治疗椎管内高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脊柱骨科采用UBE技术治疗的22例椎管内高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的腰、腿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术后2天复查CT、术后3个月复查MRI及腰椎动力位X线片,观察腰椎稳定性及邻近节段退变情况。结果22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35.3±2.0)min(120~180min),术后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5±2.0)个月(12~23个月)。术后3、12个月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有2例出现硬脊膜破裂,经改变体位、延长拔管时间、预防感染等对症治疗后均痊愈;1例出现术后腰背部不适,予卧床休息、药物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末次随访时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结果:优1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5.45%,且无复发病例。术后复查CT、X线片及MRI示无腰椎不稳、邻近节段退变等情况发生。结论UBE治疗椎管内高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 高度游离 疗效
下载PDF
Review of small-bowel cleansing scales in capsule endoscopy: A panoply of choices 被引量:6
2
作者 Ana Ponte Rolando Pinho +1 位作者 Adélia Rodrigues Joao Carvalh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CAS 2016年第17期600-609,共10页
Evaluation of the quality of small-bowel cleansing is required to assess the reliability of findings in capsule endoscopy(CE). Moreover, consensus regarding the need of intestinal preparation for CE remains to be achi... Evaluation of the quality of small-bowel cleansing is required to assess the reliability of findings in capsule endoscopy(CE). Moreover, consensus regarding the need of intestinal preparation for CE remains to be achieved. The presence of multiple grading scales for smallbowel preparation in CE, which are time-consuming and complicated, adds difficulty to the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small-bowel cleansing regimen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Nowadays, a validated scale universally accepted for grading small-bowel cleansing is lacking. In fact, there are numerous grading systems with very different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namely, the parameters and the portion of the CE video that are analyzed, the objectivity of the analysis, the lesser or greater dependency on the operator, and the validation of the score. The authors performed a review which aims to systematize and summarize currently available smallbowel grading scales in 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sule endoscopy Small-bowel Smallbowel CLEANSING Scales ENTEROSCOPY Grading
下载PDF
Second-look endoscopy with prophylactic hemostasis is still effective after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for gastric neoplasm 被引量:3
3
作者 Ji Hye Jung Beom Jin Kim +1 位作者 Chang Hwan Choi Jae G Kim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5年第48期13518-13523,共6页
AIM: The clinical value of second-look endoscopy(SLE) after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 has been doubted continuously.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SLE based on the risk of delaye... AIM: The clinical value of second-look endoscopy(SLE) after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 has been doubted continuously.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SLE based on the risk of delayed bleeding after ESD. METHODS: A total of 310 lesions of gastric epithelial neoplasms treated by ESD were reviewed. The lesion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ased on the risk of postprocedural bleeding estimated by Forrest classification. The high risk of rebleeding group(Forrest?Ⅰa,?Ⅰb and Ⅱa) required endoscopic treatment, while the low risk of rebleeding group(Forrest Ⅱb, Ⅱc and Ⅲ) did not. Delayed bleeding after ESD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 Sixty-six lesions were included in the high risk of rebleeding group and 244 lesions in the low risk of rebleeding group.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elayed bleeding between the high risk group(1/66) and the low risk group(1/244)(P = 0.38). The high risk of rebleeding group tended to be located more often in the mid-third and had higher appearance of flat or depressed shape than the low risk group(P = 0.004 and P = 0.006,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SLE with pre-emptive prophylactic endoscopic treatment is still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delayed bleeding after E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ond-look endoscopy forrest classification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Delayed bleeding
下载PDF
急诊内镜对消化性溃疡出血进行Forrest分级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苏燕波 唐建光 +1 位作者 刘晓敏 廖日斌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7-250,254,共5页
目的探讨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进行内镜下Forrest分级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06年10月~2009年12月因呕血和(或)黑便入院,经急诊内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168例分成2组,第1组(行Forrest分级)81例,第2组(未行Forrest分级)87例。对... 目的探讨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进行内镜下Forrest分级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06年10月~2009年12月因呕血和(或)黑便入院,经急诊内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168例分成2组,第1组(行Forrest分级)81例,第2组(未行Forrest分级)87例。对两组患者在内科治疗无差别的基础上,根据内镜下表现选择镜下局部喷洒药物、黏膜下注射和(或)止血夹治疗。结果两组即时止血率为100%。第1组48h内再出血率4.94%(4/81),4例再出血患者中Ⅰa级1例,Ⅰb级2例,Ⅱa级1例;第2组48h内再出血率14.94%(13/87),13例再出血患者中活动性出血8例,近期出血5例;两组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1组手术率2.47%(2/81),第2组手术率5.75%(5/87),两组手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结合内镜下表现进行Forrest分级,可指导内镜下治疗,达到快速有效的止血目的,同时再出血率较低。对镜下表现为Ⅰ级患者予止血夹治疗,Ⅱa级予局部黏膜下注射加喷洒药物或止血夹治疗加喷洒药物,Ⅱb级以局部喷洒药物为主,如有新鲜大血凝块则加用局部黏膜下注射或止血夹治疗;Ⅱc级和Ⅲ级无需作内镜下局部特殊治疗,对部分Ⅱc级可予局部喷洒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出血 内镜 forrest分级
下载PDF
ForrestⅡb级消化性溃疡出血不同临床治疗方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蒋烨 文武 蹇贻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23期35-36,共2页
目的:研究内镜治疗对ForrestⅡb级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ForrsetⅡb级消化性溃疡出血63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内镜治疗后抑酸治疗,对照组只给予药物抑酸治疗,研究组内镜治疗时祛除溃疡底部的血凝块,随访观察短期(0~7d)... 目的:研究内镜治疗对ForrestⅡb级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ForrsetⅡb级消化性溃疡出血63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内镜治疗后抑酸治疗,对照组只给予药物抑酸治疗,研究组内镜治疗时祛除溃疡底部的血凝块,随访观察短期(0~7d)、中远期(8~90d)再出血率和总再出血率。结果:研究组内镜治疗后的ForestⅡb消化性溃疡短期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rrestⅡb消化性溃疡底部的血凝块会掩盖危险程度的真实性,祛除血凝块可暴露真实病变,对其进行内镜下处理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短期再出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消化性溃疡出血 Forrset分级 内镜治疗
下载PDF
Barrett's esophagus with high grade dysplasia is associated with non-esophageal cancer 被引量:2
6
作者 Nir Bar Naama Schwartz +3 位作者 Michal Nissim Naomi Fliss-Isacov Shira Zelber-Sagi Revital Kariv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8年第39期4472-4481,共10页
AIM To study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esophageal and nonesophageal cancer morbidity among Barrett's esophagus(BE) patients. METHODS A cohort study within a single tertiary center included 386 consecutive patients w... AIM To study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esophageal and nonesophageal cancer morbidity among Barrett's esophagus(BE) patients. METHODS A cohort study within a single tertiary center included 386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biopsy proven BE, who were recruited between 2004-2014. Endoscopic and histologic data were prospectively recorded. Cancer morbidity was obtained from the national cancer registry. Main outcomes were BE related(defined as esophagus and cardia) and non-BE related cancers(all other cancers). Cancer incidence and all-causemortality were compared between patients with highgrade dysplasia(HGD) and with low-grade or no dysplasia(non-HGD) using Kaplan-Meier curves and cox regression models.RESULTS Of the 386 patients, 12 had HGD, 7 had a BE related cancer. There were 75(19.4%) patients with 86 cases of lifetime cancers, 76 of these cases were non-BE cancers. Seven(1.8%) and 18(4.7%) patients had BE and non-BE incident cancers, respectively. Twelve(3.1%) patients had HGD as worst histologic result. Two(16.7%) and 16(4.4%) incident non-BE cancers occurred in the HGD and non-HGD group, respectively. Ten-year any cancer and non-BE cancer free survival was 63% and 82% in the HGD group compared to 93% and 95% at the non-HGD group, respectively. Log-rank test for patients with more than one endoscopy, assuring longer follow up,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 0.001 and P = 0.017 respectively). All-cause mortality was not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BE HGD.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BE and HGD, may have a higher risk for all-cause cancer morbidity. The implications on cancer prevention recommendations should be further stud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rett’s ESOPHAGUS High grade DYSPLASIA Esophageal CANCER Upper endoscopy CANCER MORBIDITY
下载PDF
血清Mg7-Ag检测联合ME-NBI对诊断高危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价值
7
作者 郭淦华 张剑杰 +1 位作者 叶淑云 应旭卿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438-445,共8页
背景人类胃癌相关抗原(monoclonal gastric cancer7 antigen,MG7-Ag)可在胃癌细胞系中高表达,并与病程进展密切相关,窄带放大内镜(magnifying narrow-band imaging endoscopy,ME-NBI)对早期胃癌特别是分化型胃癌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度和... 背景人类胃癌相关抗原(monoclonal gastric cancer7 antigen,MG7-Ag)可在胃癌细胞系中高表达,并与病程进展密切相关,窄带放大内镜(magnifying narrow-band imaging endoscopy,ME-NBI)对早期胃癌特别是分化型胃癌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基于上述基础,本研究将其应用于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病灶的研究,分析其对高危胃LGIN的临床诊断价值.目的探讨检测血清Mg7-Ag结合ME-NBI检查对判断胃LGIN术后是否出现病理升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01/2022-12在我院胃镜活检病理报告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并在1 mo内进行诊断性粘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的病例,对比术后及术前病理结果,将病例分为高危组(病理升级)、低危组(病理未升级)及炎症组(病理降级);所有病例均在术前1周内检测血清Mg7-Ag水平及行胃镜ME-NBI精查.分别统计各组中Mg7-Ag检测值和Mg7-Ag(+)与Mg7-Ag(-)人数,以及ME-NBI(+)与ME-NBI(-)人数,计算和分析各单项检测和两项联合检测对LGIN判断病灶发生术后病理升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和阳性似然比.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行诊断性ESD切除的125例胃LGIN,其中高危组37例,低危组76例,炎症组12例;分析发现Mg7-Ag水平在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高危组Mg7-Ag检测水平均明显高于低危组和炎症组病例(P<0.05);炎症组ME-NBI阳性率明显低于其它两组(P<0.05),且高危组中ME-NBI阳性率亦高于低危组(P<0.05);经比较Mg7-Ag与ME-NB单项阳性对预测LGIN病理升级的敏感性、特异度、准确度与阳性似然比差异无显著性;联合检测Mg7-Ag+ME-NBI阳性对预测高危LGIN的敏感度较单项检测略低,而特异度达90.5%、准确度达84.0%,阳性似然比达8.3,均显著高于单项检测(P<0.05).Mg7-Ag+ME-NBI均阴性对判断炎症组病例准确度和阳性似然比较单项检测明显升高(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Mg7-Ag和ME-NBI筛查,可作为预判胃LGIN是否出现病理升级的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MG7-AG 病理升级 NBI放大内镜
下载PDF
胃底异位脾种植合并胃角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内镜下治疗1例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侯国旗 李英明 唐燕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2期272-274,共3页
异位脾种植是指脾外伤或脾切除术引起的脾脏自体种植,发生于胃黏膜下者极为少见,合并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尤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胃异位脾种植合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诊治情况,有助于提高对胃异位脾种植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
关键词 胃底异位脾种植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内镜检查
下载PDF
急诊胃镜在残胃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9
作者 覃丽佳 谭诗云 +2 位作者 廖国海 王军 李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357-359,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及内镜下治疗在残胃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因残胃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处理方法。结果所有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首选药物+内镜止血,其中...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及内镜下治疗在残胃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因残胃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处理方法。结果所有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首选药物+内镜止血,其中单纯药物止血23例,药物+内镜止血37例,治疗失败行介入治疗6例,上述处理无效转外科手术1例,所有患者均成功止血。结论残胃患者一旦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在补充有效血容量的基础上,尽快行急诊内镜检查,根据出血量及内镜下forrest分级采取不同的止血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胃 出血 急诊胃镜 血管造影 forrest分级
下载PDF
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内镜识别与手术病理的结果 被引量:43
10
作者 吴云林 吴巍 +5 位作者 郭滟 蔚青 江凤翔 胡伟国 燕敏 朱正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2-554,共3页
目的比较并分析胃镜胃黏膜活检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EN)的病灶形态及其与手术病理的关系。方法26730例胃镜检查者中胃黏膜活检示HGIEN者44例,对其行手术治疗,分析内镜直视下病灶的色泽形态、皱襞特征、活检数量、手术大体标本形态及... 目的比较并分析胃镜胃黏膜活检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EN)的病灶形态及其与手术病理的关系。方法26730例胃镜检查者中胃黏膜活检示HGIEN者44例,对其行手术治疗,分析内镜直视下病灶的色泽形态、皱襞特征、活检数量、手术大体标本形态及病理学诊断结果。结果全组患者均成功行手术根治,平均每次内镜检查对病灶行活检4.25次。44例患者中浅表病灶26例,其中仅6例(13.6%)经手术证实维持HGIEN诊断,16例(36.4%)为早期胃癌,4例(9.1%)为早期胃癌样进展期胃癌(5型胃癌);18例形似Borrmann各分型病灶,术后均证实为进展期胃癌。结论认真鉴别活检示HGIEN的病灶性质,提高胃镜活检的深度及准确性,并结合色素内镜及固有荧光诊断技术等方法可提高活组织检查对胃癌的诊断率。胃镜胃黏膜活组织检查为HGIEN的患者中相当一部分已存在浸润性癌生长,应积极手术干预,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内瘤变 高级别 活检 胃镜 手术 病理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内镜、病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朱云 张南征 +1 位作者 潘武 杜文琪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内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的临床特点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分级的方法描述219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以及53例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缓解者的内镜、病理组织学特点。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本组219例活动...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内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的临床特点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分级的方法描述219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以及53例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缓解者的内镜、病理组织学特点。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本组219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内镜分级主要分布在Ⅱ~Ⅲ级,占59.8%。病理组织学分级主要分布在Ⅲ~Ⅳ级,占79.9%(r=0.1692,P=0.0122)。经治疗后4周~8个月间,53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内镜分级由治疗前的Ⅲ~Ⅳ级向Ⅰ~Ⅱ级转归,而病理组织学分级Ⅳ级为22.7%(r=0.3007,P=0.0287)。内镜分级与病理组织学分级两者间均无相关性。结论本组内镜及病理组织学分级描述溃疡性结肠炎病情以及疗效有不一致性。早期诊断以及近期疗效的判断不仅应依靠临床症状及内镜检查所见,更应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分级 内镜 病理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型与24小时食管pH值及内镜的关系 被引量:12
12
作者 周爱华 段国勋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1215-1217,共3页
目的:分析食管24hpH值与GERD中医证型及内镜下表现之间的关系,为本病辨证分型寻求特征性的客观指标。方法:对172例患者进行24h食管pH监测,内镜检查是否有反流性食管炎(RE)并分级,同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中医证型与24h食管pH值及内镜... 目的:分析食管24hpH值与GERD中医证型及内镜下表现之间的关系,为本病辨证分型寻求特征性的客观指标。方法:对172例患者进行24h食管pH监测,内镜检查是否有反流性食管炎(RE)并分级,同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中医证型与24h食管pH值及内镜的关系。结果:肝胃郁热组的各项酸反流监测指标明显高于其他各型(P<0.05)。肝胃郁热型的RE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各型(P<0.01)。RE内镜分级和总体评分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酸反流指标越高,其内镜下的黏膜损害就越重;实证内镜下的炎症程度重于虚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辨证分型 24h食管pH值 内镜分级
下载PDF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老年患者胃低级别瘤变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婧 王志强 +3 位作者 张子其 陈孝 张钰 付永和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6年第6期445-447,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老年人低级别瘤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南楼消化内镜诊疗科行胃镜检查,病理证实为胃低级别瘤变的老年患者62例临床资料。随机选择两种治疗...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老年人低级别瘤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南楼消化内镜诊疗科行胃镜检查,病理证实为胃低级别瘤变的老年患者62例临床资料。随机选择两种治疗方法:先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再进行APC治疗和直接APC治疗。术后随诊不良反应,治疗后6周及6个月后进行内镜及病理组织学复查。结果6周后51例患者返院复查共62个病灶,57个无残留,治疗有效率91.9%。6个月后43例患者返院复诊45个病灶,42个无残留,治疗有效率为93_3%。中度不典型增生病灶复发率较高(6/14)。两种治疗方法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1例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术后不良反应轻微,均可耐受。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老年患者胃低级别瘤变安全有效,治疗后要拟定个体化的内镜随诊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胃黏膜 低级别瘤变 氩离子凝固术
下载PDF
三维体积法评价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后不同退变程度突出颈椎间盘的自然吸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龙 张春霖 +4 位作者 邵成龙 严旭 王永魁 刘小康 李东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6期5832-5837,共6页
背景:既往研究认为突出颈椎间盘的自然吸收现象与突出的类型和位置有关,突出颈椎间盘的退变程度是否会影响其发生自然吸收现象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后不同退变程度的突出颈椎间盘发生自然吸收的情况,并分析其特点... 背景:既往研究认为突出颈椎间盘的自然吸收现象与突出的类型和位置有关,突出颈椎间盘的退变程度是否会影响其发生自然吸收现象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后不同退变程度的突出颈椎间盘发生自然吸收的情况,并分析其特点及可能的机制,为脊髓型颈椎病治疗提供更为合理的策略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行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治疗的5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影像学资料。采用Miyazaki分级标准评估突出颈椎间盘退变程度并分组;应用三维体积法测量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突出颈椎间盘的体积,采用吸收率、吸收比评估突出颈椎间盘发生自然吸收的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1)5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男29例,女25例,年龄(54.81±9.76)岁,病程(10.54±8.48)个月,随访时间10 d至76个月;(2)共观察到159个突出颈椎间盘,其中87.42%(139/159)发生不同程度的吸收;(3)因Ⅰ,Ⅴ级退变组数量较少,不纳入统计学分析;Ⅱ、Ⅲ、Ⅳ级退变组的吸收率和吸收比分别为(40.60±25.72)%、(36.12±18.30)%、(37.49±27.95)%及85.42%(41/48)、89.23%(58/65)、87.50%(35/40),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139个发生自然吸收的突出颈椎间盘中有77.70%(108/139)无退变等级变化,另有22.30%(31/139)发生退变等级增加,其中Ⅱ级变Ⅲ级22个,Ⅲ级变Ⅳ级9个;(5)54例患者疗效优者20例,良27例,可7例,优良率87%;(6)结果表明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后突出颈椎间盘的自然吸收现象与突出颈椎间盘退变程度无关,提示该术式使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不同退变程度的突出颈椎间盘均可较早发生长期、稳定的自然吸收现象,有利于提高远期治疗效果,这为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内镜 微创 颈椎管成形术 突出椎间盘吸收 颈椎间盘退变程度 Miyazaki分级标准
下载PDF
胃肠道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术后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石向阳 杜四清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674-675,共2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IN)的价值。方法:对经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HIN的52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内镜下病灶&l... 目的:探讨胃肠道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IN)的价值。方法:对经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HIN的52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内镜下病灶<3 cm的HIN患者27例,其中上消化道18例,术后诊断为癌13例;结直肠9例,术后诊断为癌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内镜下病灶<3 cm与≥3 cm的上消化道肿瘤中诊断为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而内镜下病灶<3 cm和≥3 cm的结直肠肿瘤患者中诊断为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术前内镜活检病理为HIN的上消化道病灶,建议积极地治疗。范围<3 cm结直肠病灶,手术治疗则需要十分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肠肿瘤 内镜检查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定点医院消化内镜诊疗管理经验与策略
16
作者 宋燕明 封莉 +5 位作者 崔帅 田雪梅 崔璨 郭慧敏 王璐 张月宁 《医院与医学》 2020年第3期21-23,29,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如何做好医院内感染防控并保证有序开展工作至关重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属于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作为医院的一个职能科室,肝病消化中心在积极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早期制定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如何做好医院内感染防控并保证有序开展工作至关重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属于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作为医院的一个职能科室,肝病消化中心在积极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早期制定消化内镜工作流程与应急预案,做好人员调整,有力保证了消化内镜工作仍然科学有序、安全平稳运行,措施主要包括人员弹性上岗、集中内镜操作时间、相对固定操作房间、控制内镜指征、患者依次候诊、内镜洗消、物表及环境消毒、分级防护、确诊及疑似患者床旁内镜操作等方面。截至2020年3月,已顺利完成常规内镜诊疗100余例,急诊内镜30余例,疑似患者2例、确诊患者4例,并真正实现了患者间零交叉感染、医务人员零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 消化内镜 分级防护 定点医院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与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外伤性Ⅰ、Ⅱ度腰椎滑脱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欢 王振宇 +7 位作者 侯海涛 黄相鹏 付松 王亚楠 刘海军 王龙强 邵诗泽 黄奏琴 《临床外科杂志》 2022年第4期323-327,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与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外伤性Ⅰ、Ⅱ度腰椎滑脱(Meyerding)的疗效。方法2018年3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性Ⅰ、Ⅱ度腰椎滑脱病人155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76...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与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外伤性Ⅰ、Ⅱ度腰椎滑脱(Meyerding)的疗效。方法2018年3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性Ⅰ、Ⅱ度腰椎滑脱病人155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76例,行经皮内镜辅助腰椎椎间融合治疗,B组79例,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椎间盘高度、椎间孔及宽度、腰椎前凸角、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Oswestry残疾指数(ODI)、36项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和并发症。结果A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分别为(155.32±10.21)分钟和(35.10±8.65)ml,B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分别为(160.43±19.87)分钟和(80.10±13.91)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椎间孔较小、椎间孔宽度较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腰椎前凸角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术后3个月SF-36评分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VAS、ODI及术后12个月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与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比较,经皮内镜辅助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外伤性Ⅰ、Ⅱ度腰椎滑脱安全可行,近期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 腰椎椎间融合术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腰椎滑脱 疼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宫颈管内镜下宫颈锥切术治疗高级别CIN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晓佳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9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管内镜下宫颈锥切术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2019年6月-2021年1月104例高级别CI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2)。对照组给予传统宫颈... 目的:探讨宫颈管内镜下宫颈锥切术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2019年6月-2021年1月104例高级别CI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2)。对照组给予传统宫颈冷刀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宫颈管内镜下宫颈锥切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情况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75.00%)高于对照组(48.08%),半年后复发率(5.13%)低于对照组(32.00%)(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69%)低于对照组(23.08%)(P<0.05)。结论:宫颈管内镜下宫颈锥切术治疗高级别CIN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临床效果,且不影响手术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锥切术 宫颈管内镜 高级别 宫颈上皮内瘤变
下载PDF
NBI内镜在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沈燕琴 郑吉顺 《江苏科技信息》 2022年第11期72-75,共4页
为了观察比较NBI内镜与常规白光内镜在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断中的价值,文章选取130例疑似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先后接受常规白光内镜及NBI内镜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胆汁反流内镜下表现、胆汁反流情况及程度,分析... 为了观察比较NBI内镜与常规白光内镜在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断中的价值,文章选取130例疑似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先后接受常规白光内镜及NBI内镜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胆汁反流内镜下表现、胆汁反流情况及程度,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显示,常规白光内镜诊断检出例数为102例(78.46%),常规白光内镜联合NBI内镜诊断胆汁反流胃炎检出例数为130(100.00%)。130例患者NBI检查胆汁反流性胃炎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白光内镜检查(P=0.000)。NBI内镜下胆汁反流图像清晰度较常规白光内镜明显增高,诊断率亦较常规白光内镜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研究表明,对疑似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行NBI内镜检查,可更加清晰显示患者胃内胆汁反流情况和程度,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性胃炎 NBI内镜 常规白光内镜 胆汁反流分度 诊断率
下载PDF
全程优质护理在初次胶囊内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丽 张丽 阳卫立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1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分析全程优质护理应用于初次胶囊内镜检查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在深圳市福田区第二人民院初次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 目的分析全程优质护理应用于初次胶囊内镜检查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在深圳市福田区第二人民院初次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全程优质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胶囊内镜小肠停留时间、排出时间、肠道清洁率、A段、B段气泡分级评分和肠液量分级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胶囊内镜小肠停留时间[(4.10±0.41)min]、排出时间[(22.68±5.60)min]与对照组[(4.12±0.34)min、(24.79±5.84)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肠道清洁率(93.55%)高于对照组(74.19%)(P<0.05);观察组A段、B段气泡分级评分和肠液量分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A段气泡分级评分:(1.33±0.65)vs.(1.93±0.58);B段气泡分级评分:(1.29±0.57)vs.(1.96±0.62);A段肠液量分级评分:(1.49±0.32)vs.(2.13±0.34);B段肠液量分级评分:(1.52±0.20)vs.(2.10±0.27)](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23%)低于对照组(22.58%)(P<0.05)。结论初次胶囊内镜检查患者运用全程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检查前肠道清洁度,提高图像观察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优质护理 胶囊内镜 肠道清洁度 气泡分级 肠液量分级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