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龙江盆地中侏罗统万宝组时代确定新证据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渝金 吴新伟 +3 位作者 张超 郭威 杨雅军 孙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2-196,共15页
黑龙江西部大兴安岭地区侏罗纪地层研究程度不高,以往中侏罗世含煤地层的确定主要借助于与吉林西部万宝组的对比。近年来随着新一轮大兴安岭地区含煤及油气地层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开展,笔者在大兴安岭地区中段的龙江盆地(黑龙江省龙... 黑龙江西部大兴安岭地区侏罗纪地层研究程度不高,以往中侏罗世含煤地层的确定主要借助于与吉林西部万宝组的对比。近年来随着新一轮大兴安岭地区含煤及油气地层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开展,笔者在大兴安岭地区中段的龙江盆地(黑龙江省龙江县以西)发现一套新的中侏罗世含煤地层,该地层由砂砾岩和火山碎屑岩夹煤层组成。文中对龙江盆地万宝组火山岩夹层内2件凝灰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析,获得凝灰岩形成时代,其年龄分别为(165.2±1.7)Ma和(162.1±1.6)Ma;笔者采得的植物大化石为Neocalamites-Coniopteris-Raphaelia组合,时代显示为早—中侏罗世;孢粉化石经初步鉴定,时代倾向于早—中侏罗世;综合同位素年龄及地层古生物研究,笔者认为龙江盆地万宝组的形成时代为中侏罗世晚期。地球化学分析显示:万宝组凝灰岩具有高Si、Al,低Ca、P过铝质钙碱性火山岩特点,富集轻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平缓右倾型,并具有明显负Eu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Th、U,亏损高场强元素Nb、Ti、Zr,反映火山岩为壳源成因类型。万宝期火山活动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和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演化双重作用有关,而与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演化联系更密切。目前中侏罗统万宝组是油气勘探的重要新层系,本研究不仅为大兴安岭东坡地区中侏罗世含煤地层的划分、对比提供同位素年代学和生物地层学依据,而且为龙江盆地形成演化历史及油气资源勘查提供了基础地质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大化石 孢粉化石 U-PB测年 地质意义 中侏罗统 龙江盆地 万宝组
下载PDF
海桑属6种植物花粉形态兼化石花粉指南 被引量:6
2
作者 毛礼米 李妮娅 +2 位作者 王东 陈建海 钟才荣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4-267,共14页
利用光镜(LM)和电镜(SEM)观察和研究海桑属6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详细描述海桑属(Sonneratia L.f.)花粉形态学特征并建立种间检索表。根据观察和分析结果,将6种植物花粉分为四种类型,即A类型(Sonneratia alba,S.×hainanensis,S.×... 利用光镜(LM)和电镜(SEM)观察和研究海桑属6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详细描述海桑属(Sonneratia L.f.)花粉形态学特征并建立种间检索表。根据观察和分析结果,将6种植物花粉分为四种类型,即A类型(Sonneratia alba,S.×hainanensis,S.×gulngai)、B类型(S.caseolaris)、C类型(S.ovata)和D类型(S.apetala)。进而讨论海桑属花粉形态特征对化石花粉的鉴别指南,以及在古生态学研究领域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桑属 花粉形态 化石花粉 古生态
下载PDF
江汉盆地渔洋组上部的古新世孢粉组合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耕武 李伟同 +3 位作者 张清如 陈钦保 肖传桃 李群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0-68,共9页
20世纪70至80年代,几乎所有关于江汉盆地跑马岗组和渔洋组的古生物文献都将其时代确定为晚白垩世。李伟同在深入地研究了跑马岗组标准剖面上的轮藻化石后提出跑马岗组大部分属于古新统。取自层位与跑马岗组相当的渔洋组上段上部的岩芯... 20世纪70至80年代,几乎所有关于江汉盆地跑马岗组和渔洋组的古生物文献都将其时代确定为晚白垩世。李伟同在深入地研究了跑马岗组标准剖面上的轮藻化石后提出跑马岗组大部分属于古新统。取自层位与跑马岗组相当的渔洋组上段上部的岩芯样品经分析后获得了丰富的孢粉化石。这一组合总的面貌与王大宁等获得的晚白垩世渔洋组的第三组合区别明显,而与古近纪的新沟嘴组的第四组合相似处很多。在该孢粉植物群中,常见于当地的晚白垩世分子,如希指蕨孢属、克拉梭粉属、江汉粉属、刺参粉属、鹰粉属等没有或极少见到。而在本组合常见的南岭粉属、五边粉属、漆树粉属等多出现在我国南方古新世地层中。因此,其时代很有可能为古新世。如果是这样,渔洋组上部有可能跨越了白垩系和古近系界线。从当前孢粉植物群含有很多亚热带成分以及麻黄粉属以及胡颓子粉属、忍冬粉属等看,它反映了江汉盆地当时偏干旱的亚热带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 古新世 白垩系-古近系界线 渔洋组 江汉盆地
下载PDF
藏北南羌塘安多县鄂斯玛地区早白垩世孢粉化石Dicheiropollis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文彬 贺永忠 +4 位作者 占王忠 熊兴国 吴滔 黎文本 程金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02-1607,共6页
报道南羌塘盆地鄂斯玛地区首次发现早白垩世Dicheiropollis花粉。根据这一花粉的出现和整个孢粉中大量出现Clas-sopollis的组合特征,其时代可确定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这不仅为藏北南羌塘盆地晚白垩世地层的存在提供了依据,而且... 报道南羌塘盆地鄂斯玛地区首次发现早白垩世Dicheiropollis花粉。根据这一花粉的出现和整个孢粉中大量出现Clas-sopollis的组合特征,其时代可确定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这不仅为藏北南羌塘盆地晚白垩世地层的存在提供了依据,而且为今后进一步的地质工作提供了线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 早白垩世 鄂斯玛地区 南羌塘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彩参2井侏罗纪孢粉化石及层序地层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张满郎 顾新元 +1 位作者 张琴 詹家祯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21,共6页
对准噶尔盆地彩参 2井侏罗纪孢粉化石研究表明 ,八道湾组具有deltoidospora cycadopites protoconiferus classopollis组合 ,三工河组具有cyathidites osmundacites pinuspollenites classopollis组合 ,西山窑组为cyathidites dic tyoph... 对准噶尔盆地彩参 2井侏罗纪孢粉化石研究表明 ,八道湾组具有deltoidospora cycadopites protoconiferus classopollis组合 ,三工河组具有cyathidites osmundacites pinuspollenites classopollis组合 ,西山窑组为cyathidites dic tyophyllidites cycadopites perinopollenites组合 ,石树沟群为cyathidites klukisporites classopollis concentrisporites组合 ,它们对地层时代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对孢粉古生态和沉积岩颜色、岩性及粘土矿物成分综合研究表明 ,研究区八道湾为暖温带潮湿气候 ;三工河早期为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 ;三工河中晚期至西山窑期为亚热带潮湿气候 ;石树沟群早期为亚热带半干旱气候 ,但发生过两次时潮时旱的气候波动 ,石树沟群晚期气候干旱炎热 ,并促使湖盆急剧收缩、消亡。侏罗系可划分为 6个层序 ,层序界面附近的孢粉丰度及分异度最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侏罗纪 孢粉化石 古气候 层序地层 彩南油田
下载PDF
中世纪温暖期气候变化的花粉化石记录 被引量:10
6
作者 任国玉 张兰生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6年第1期81-86,共6页
麦里泥炭剖面高分辨率花粉化石记录表明,东北科尔沁沙地在相当于中世纪温暖期阶段夏季降水量曾显著增加,主要表现为沙丘上的乔木和草本植物均获得了繁茂的生长,花粉沉积速率明显上升。作者推测,在中世纪温暖期中,欧亚大陆作为一个... 麦里泥炭剖面高分辨率花粉化石记录表明,东北科尔沁沙地在相当于中世纪温暖期阶段夏季降水量曾显著增加,主要表现为沙丘上的乔木和草本植物均获得了繁茂的生长,花粉沉积速率明显上升。作者推测,在中世纪温暖期中,欧亚大陆作为一个整体夏季温度可能暖于今天,这可能通过增强夏季风环流使中国东北夏季雨量增多,为沙丘植物茂盛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世纪温暖期 花粉化石 科尔沁沙地 夏季风环流
下载PDF
大庆长垣以西地区嫩江组三段孢粉、藻类化石组合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万传彪 乔秀云 +5 位作者 吕茜 金玉东 王平 迟焕远 焦玉国 张国斌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3-36,共4页
依据孢粉、沟鞭藻外壁成分特征 ,建立了一个同时获得孢粉和沟鞭藻化石的方法 ,在已往孢粉分析方法没获得沟鞭藻的嫩三段中分析出十分丰富的沟鞭藻化石 ,自下而上发现了Cyathidite Pinus pollenites Dinogymniopsis、Dinogymniopsis Leio... 依据孢粉、沟鞭藻外壁成分特征 ,建立了一个同时获得孢粉和沟鞭藻化石的方法 ,在已往孢粉分析方法没获得沟鞭藻的嫩三段中分析出十分丰富的沟鞭藻化石 ,自下而上发现了Cyathidite Pinus pollenites Dinogymniopsis、Dinogymniopsis Leiosphaeridia Pinuspollenites、Cicatricosisporites Pinuspol lenites Botryoccocus、Dinogymniopsis Chlamydophorella Taxodiaceaepollenites、Cicatricosisporites Pi nuspollenites Pediastrum、Nenjiangella Balmulaspinosa Cyathidites、Cyathidites Trilobosporites Botryoccocus等 7个能识别水体盐度变化的化石组合。同时指出嫩江藻在松辽盆地嫩三段范围内稳定分布 ,是嫩三段的标准化石 ;丰富的藻类化石特别是葡萄藻是最好的生油母质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 长垣 嫩江组 孢粉 藻类 化石
下载PDF
孢子花粉与植物大化石:地质记录的差异及其古植物学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朱怀诚 欧阳舒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1-174,共14页
分散孢粉与植物大化石地质记录的不一致是常见现象,基本上是受孢粉的高产量及其外壁的较强抗腐蚀性,以及沉积环境的影响所致。主要根据我国古、中生代孢粉及植物化石资料,举例说明其地质记录的差异和其导致的不同解析和结论,及其古植物... 分散孢粉与植物大化石地质记录的不一致是常见现象,基本上是受孢粉的高产量及其外壁的较强抗腐蚀性,以及沉积环境的影响所致。主要根据我国古、中生代孢粉及植物化石资料,举例说明其地质记录的差异和其导致的不同解析和结论,及其古植物学意义。涉及的问题包括:1.新疆北部石炭二叠纪和塔里木盆地二叠纪的植物区系性质,2.我国古、中生代的主要成煤植物,3.古植代/中植代界线和植物在二叠纪末有无群体灭绝,4.某些植物类群的最早化石记录或起源,5.某些地层的地质时代问题。本文对此等问题提出的与古植物学家不甚一致的结论,如塔里木自早二叠世已属亚安加拉区,我国古、中生代主要成煤植物是真蕨类尤其是树蕨,而非鳞木类、科达类,或中生代裸子植物;如果将盾籽类作为中植代植物,则古植代/中植代界线在亚安加拉区要下降到Bashkirian之内或Bashkirian Moscovian之交,等等,是否正确,有待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记录 古植物学 大化石 孢子花粉 成煤植物 塔里木盆地 石炭二叠纪 中生代 抗腐蚀性 沉积环境 化石资料 区系性质 新疆北部 二叠纪末 化石记录 植物类群 地质时代 植物学家 早二叠世 裸子植物 孢粉 高产量 界线 灭绝
下载PDF
河南石炭系本溪组古生物学划分对比方法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令全 王军强 +4 位作者 马晓辉 徐长钊 张坤 崔蓓蕾 付治国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9-57,共9页
河南省是我国第二产铝大省,而铝土矿所在地层层位石炭系本溪组划分长期以来争议不定。本文通过对河南本溪组地层层位的岩性组合、动植物化石组合及其孢粉组合等特征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对比,得出以下几点认识:(1)豫北鹤壁本溪组是一个跨... 河南省是我国第二产铝大省,而铝土矿所在地层层位石炭系本溪组划分长期以来争议不定。本文通过对河南本溪组地层层位的岩性组合、动植物化石组合及其孢粉组合等特征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对比,得出以下几点认识:(1)豫北鹤壁本溪组是一个跨滑石板阶和达拉阶的岩石地层单位;(2)河南省焦作本溪组上界应与达拉阶上界大致接近;(3)豫西地区本溪组应属于跨滑石板阶、达拉阶及马平阶三个不同时代的岩石地层单位;(4)嵩箕北区本溪组生物群属晚石炭世之产物;(5)嵩箕中区本溪组生物群更比嵩箕北区的年代晚。综上所述,河南铝土矿所在地层-本溪组含铝岩系为一"穿时"性清楚且典型的岩石地层单位,如果以目前石炭世的划分方法,河南省本溪组既有晚石炭世早期,亦有晚石炭世中期,是一个同相异期的岩石地层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本溪组 化石组合 孢粉组合 地层单位 成矿时代 河南省
下载PDF
孢粉化石的信息函数与古环境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任来义 符俊辉 +1 位作者 林桂芳 张东霞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06-508,共3页
介绍了利用化石孢粉信息函数进行古环境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计算方法。研究表明 :影响孢粉化石丰富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古气候、古地貌、沉积环境等 ;通过对孢粉化石丰度、分异度的研究 ,即可恢复古环境。
关键词 孢粉化石 信息函数 复合分异度 古环境分析 吐哈盆地 油田
下载PDF
浙闽地区早白垩世暗色岩系的孢粉组合与古气候特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友祥 胡文瑄 胡广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0-601,共12页
通过定量分析浙闽地区三个典型剖面(浙江象山石浦、松阳枊城下湖源及福建武夷山崇安)的暗色岩系沉积期的孢粉化石,研究了早白垩纪浙闽地区的古气侯特征。研究表明,石浦地区孢粉中Pinuspollenites,Podocarpidites,Celtispollenites和Ulmu... 通过定量分析浙闽地区三个典型剖面(浙江象山石浦、松阳枊城下湖源及福建武夷山崇安)的暗色岩系沉积期的孢粉化石,研究了早白垩纪浙闽地区的古气侯特征。研究表明,石浦地区孢粉中Pinuspollenites,Podocarpidites,Celtispollenites和Ulmuspollenites含量最多,下湖源地区孢粉以Pinuspollenites,Gleicheiniiidites,Classopollis和Deltoidospora为主,崇安地区孢粉以Classopollis,Tracheid,Pinuspollenites和Podocarpidites为主。孢粉化石组合表明,石浦地区为亚热带潮湿气候,气候变化较小;下湖源地区为亚热带潮湿-半潮湿气候,并出现一次变热变干事件;崇安地区为亚热带半干旱气候,但发生过数次干旱与潮湿交替的气候波动。总体而言,早白垩纪研究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具有潮湿、干旱交替变化、自东而西越来越干旱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 孢粉化石 古气候 暗色岩系 浙闽地区
下载PDF
中国沙拐枣属植物花粉形态及其在地层研究中的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玉龙 席以珍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7年第11期1053-1057,共5页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中国沙拐枣属(Calligonum L.)11种植物的花粉形态。按扫描电镜下的外壁纹饰分类,该属花粉可分为4种类型,即:网纹-穴状具圆形或近圆形网眼、网纹-穴状具多角型网眼、网纹-穿孔和网纹-穿孔或小沟渠。它们...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中国沙拐枣属(Calligonum L.)11种植物的花粉形态。按扫描电镜下的外壁纹饰分类,该属花粉可分为4种类型,即:网纹-穴状具圆形或近圆形网眼、网纹-穴状具多角型网眼、网纹-穿孔和网纹-穿孔或小沟渠。它们的演化趋势是从前面类型依次向后面类型演化。根据花粉内孔的形状,沙拐枣属植物花粉可区别于蓼科其它属植物三孔沟类型花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蓼科 沙拐枣属 花粉形态 化石花粉鉴定 地层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沉积凝灰质岩层段的地层时代 被引量:3
13
作者 门相勇 李伟 +1 位作者 席萍 唐伦和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9-233,T003,T004,共7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深部沉积凝灰质岩层段的地层归属存在 2种观点 ,下侏罗统和石炭系。本文通过岩石薄片、微量元素、孢粉组合以及海相化石碎片等多种资料的综合分析 ,认为沉积凝灰质岩层段与其上的下侏罗统之间岩性、电性出现突变的主要原... 柴达木盆地北缘深部沉积凝灰质岩层段的地层归属存在 2种观点 ,下侏罗统和石炭系。本文通过岩石薄片、微量元素、孢粉组合以及海相化石碎片等多种资料的综合分析 ,认为沉积凝灰质岩层段与其上的下侏罗统之间岩性、电性出现突变的主要原因是沉积时火山事件以及晚期方解石脉充填造成的 ,并不能代表下伏的老地层 ;沉积凝灰质岩层段的海相化石碎片为搬运再沉积的结果 ,没有地层指示意义 ;孢粉组合能反映沉积凝灰质岩层段沉积的地质年代 ,据此确认沉积凝灰质岩层段为下侏罗统湖西山组二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组合 生物碎片 柴达木盆地 沉积凝灰质岩层 下侏罗统 地层时代
下载PDF
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晚白垩世火山岩地层的古生物证据 被引量:10
14
作者 沈炎彬 《极地研究》 CAS CSCD 1989年第3期27-33,共7页
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半三角附近的火山沉积岩,首次发现孢粉、叶化石,显示出晚白垩世的组合面貌。它们表明菲尔德斯半岛存在两个时代不同的植物层,即晚白垩世半三角植物层及始新世化石山植物层;菲尔德斯半岛火山活动始自中生代后期... 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半三角附近的火山沉积岩,首次发现孢粉、叶化石,显示出晚白垩世的组合面貌。它们表明菲尔德斯半岛存在两个时代不同的植物层,即晚白垩世半三角植物层及始新世化石山植物层;菲尔德斯半岛火山活动始自中生代后期,而不是以前认为的侏罗纪,也非第三纪早期。这也是南设得兰群岛首次发现的晚白垩世陆相古生物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尔德斯半岛 沉积层 晚白垩世 孢粉 叶化石
下载PDF
国外末次冰期极盛期以来陆地植物花粉研究主要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任国玉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4年第2期59-64,共6页
近20年来,国外对晚冰期和全新世陆地植物花粉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主要体现在方法的改进,时间分辨能力的提高,植物对气候响应敏感性的研究,以及区域古环境复原等几个方面。对此做了初步介绍和评述。
关键词 更新世 地层 陆地 植物花粉
下载PDF
青藏高原全新世1月和7月气温序列重建
16
作者 王青波 侯光良 +1 位作者 李凡 杨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8-378,共11页
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受人类干扰相对较小,为利用古孢粉记录重建气候因子提供了可能,高原过去气候因子的重建对于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有重要意义.通过选取的29条高原化石孢粉记录,利用现代类比法和化石孢粉点与高原气温的函数关系,把化石... 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受人类干扰相对较小,为利用古孢粉记录重建气候因子提供了可能,高原过去气候因子的重建对于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有重要意义.通过选取的29条高原化石孢粉记录,利用现代类比法和化石孢粉点与高原气温的函数关系,把化石孢粉点古气温转化为青藏高原古气温,重建了高原全新世1月和7月古气温序列.结果表明:对于1月和7月气温而言,全新世早期(11.5~8.5ka BP)为气温波动上升期;全新世中期(8.5~4.6 ka BP)为全新世大暖期,气温整体高于现代;全新世晚期(4.6 ka BP~至今)又可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4.6~2.4 ka BP,在此阶段1月和7月气温都有减小的趋势,另一个阶段则是2.4 ka BP至今,气温出现反常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全新世 化石孢粉 现代类比法
下载PDF
Palaeobotanical Study on Soil Strata of Lake Qarun Shore since Helleno-Roman Period
17
作者 Mosalam Shaltout Mohamed Azzazi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5年第2期113-121,共9页
Abstract: The present study is an attempt to apply the concept of plant and pollen indicators to habitat conditions in different soil strata at archaeological site (Lake Qarun). It revealed a great palaeoenvironmen... Abstract: The present study is an attempt to apply the concept of plant and pollen indicators to habitat conditions in different soil strata at archaeological site (Lake Qarun). It revealed a great palaeo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s about habitat changing of Lake Qarun from a humid and wet conditions during the Hellenic Period to reed swampy early Roman, to Nile Flooding middle Roman, to mesophytic habitats Late Roman, also changing to halophytic and salt marshes with presence of Chenopodiaceae at recent time. Using indicator plants and their remains i.e. pollen grains and spores, palynological studies of different soil strata revealed that, presence of 13 pollen and spore types e.g. Lycopodium, Typhaceae type, Juncaceae, Poaceae, Cyperaceae, Caryophyllaceae, Chenopodiaceae, Nymphaeaceae, Fabaceae, Asteraceae, Tamaricaceae, Onagraceae and Lamiaceae. The data obtained were valuable in reconstruct past vegetation and habitats conditions of Lake Qarun during Helleno Roman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ke Qarun PALYNOLOGY Soil Strata Graeco Roman fossil pollen.
下载PDF
兰州西固地区发现的早白垩世孢粉化石
18
作者 吉利明 《甘肃科学学报》 1994年第3期31-35,共5页
兰州西固柴家台附近的下白垩统河口组上亚组含有较丰富的孢粉化石,经研究上亚组上部是以Schizaeoisporites─Cicatricosisporites─Tricolpopollentes为代表的孢粉组合,并可划... 兰州西固柴家台附近的下白垩统河口组上亚组含有较丰富的孢粉化石,经研究上亚组上部是以Schizaeoisporites─Cicatricosisporites─Tricolpopollentes为代表的孢粉组合,并可划分为上下两个亚组合,分别以Classopollis─Schizaeoisporites和Piceaepollenites─Cicatricosisporites为代表。孢粉组合特征和重要属种的地史分布显示其地质时代是早白垩世晚期的Aptian─Albian期,上部亚组合时代可能更晚为Albian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 早白垩世 孢粉化石 化石
下载PDF
公王岭蓝田人生活时期的植被
19
作者 董军社 魏明建 《大自然探索》 1997年第4期60-63,共4页
在公王岭蓝田人化石产出剖面上对L15下粉沙质黄土层(猿人化石产出层位)及其下的古土壤S15系统取样,进行孢粉分析,首次在公王岭剖面上获得了有关中国北方最早的早期人类——公王岭蓝田人生活时期植被状况的化石孢粉记录。孢粉... 在公王岭蓝田人化石产出剖面上对L15下粉沙质黄土层(猿人化石产出层位)及其下的古土壤S15系统取样,进行孢粉分析,首次在公王岭剖面上获得了有关中国北方最早的早期人类——公王岭蓝田人生活时期植被状况的化石孢粉记录。孢粉分析结果表明,公王岭蓝田人生活时期以灌丛草原植被类型为主导,在个别时期出现过森林草原植被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王岭蓝田人 化石孢粉 古植被
下载PDF
四川螺髻山表土和化石孢粉揭示的环境生态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永飞 李蓓蓓 +5 位作者 许斌 刘水良 凌超豪 许建 肖冰果 董坚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153-3169,共17页
通过四川螺髻山(1984、2017年)表土和化石孢粉与植被的关系分析发现:孢粉组合中木本植物含量(91.0%)占绝对优势,松属、冷杉属、青冈属、常绿栎类、落叶栎类、桤木属、杜鹃花科、禾本科和蒿属为主要花粉类型;人工次生林花粉组合能很好地... 通过四川螺髻山(1984、2017年)表土和化石孢粉与植被的关系分析发现:孢粉组合中木本植物含量(91.0%)占绝对优势,松属、冷杉属、青冈属、常绿栎类、落叶栎类、桤木属、杜鹃花科、禾本科和蒿属为主要花粉类型;人工次生林花粉组合能很好地反映母体植被的群落特征,并可指示优势种的存在和人类活动痕迹;针阔混交林花粉组合能较好地反映群落整体特征,花粉类型能与母体植被中优势种较好地对应;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灌丛草甸的花粉组合难以反映母体植被的群落特征。DCA表明,花粉谱的百分含量,能较好地区分人工扰动植被和天然植被,但人工次生林、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之间以及针叶林和灌丛草甸之间未能区分。30年前后表土孢粉组合变化明显,1984年样品以松属、青冈属和桤木属等花粉为主,而2017年采样分析中松属、桤木属花粉占绝对优势。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部分地区松树和桤木大面积飞播或种植,表土孢粉组合对当地植被指示意义与扰动强度呈负相关关系。现生植被与表土孢粉组合的差异能为恢复古植被和古环境提供参考,但原生植被已经被破坏地区的孢粉图谱,就很难作为重建历史时期植被的根据。本研究可以为亚热带山地利用孢粉学恢复第四纪时期植被与气候,探讨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螺髻山 表土和化石孢粉 孢粉组合 DCA 人类活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