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测试体位对屈腕、屈指肌群定量肌力的影响及其标准化
1
作者 杨泽人 高东 +3 位作者 夏晴 冉聃 盛延良 夏文涛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7-244,253,共9页
目的 探究不同测试体位对手、腕屈曲肌群定量肌力的影响,建立各肌群的标准化肌力检测方案。方法 征集40例健康受试者(男性12例,女性28例),使用MicroFET2TM便携式数字肌力测试仪,分别于腕关节背伸30°位、中立0°位和掌屈30°... 目的 探究不同测试体位对手、腕屈曲肌群定量肌力的影响,建立各肌群的标准化肌力检测方案。方法 征集40例健康受试者(男性12例,女性28例),使用MicroFET2TM便携式数字肌力测试仪,分别于腕关节背伸30°位、中立0°位和掌屈30°位测量各手指屈曲及腕关节掌屈肌力,分别于拇指掌侧外展30°位和60°位测量拇指掌侧外展肌力。从40例受试者中随机抽取10例,间隔10~15 d后由同一操作者再次测试各肌群定量肌力。结果 除男性腕关节背伸30°位和中立0°位之间的拇指屈曲肌力、腕关节掌屈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屈曲及腕掌屈肌力值主要呈现以下特点:腕关节背伸30°位>腕关节中立0°位>腕关节掌屈30°位,拇指掌侧外展30°位>60°位;所有受试者手指屈曲肌力均为拇指>示指>中指>环指>小指;男性各项肌力值均大于女性(P<0.05);所有受试者左、右侧肌力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受试者不同时期测量肌力值的可靠性良好。结论 手、腕各肌群定量肌力均受体位影响,鉴定过程中应采取规范、统一的测试体位。MicroFET2TM用于手、腕关节定量肌力测试具有良好的可靠性。腕关节背伸30°位可作为各手指屈曲肌力及腕关节掌屈肌力的最佳标准化检测条件。拇指掌侧外展30°位可作为拇指掌侧外展肌力的最佳标准化检测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肌力 定量肌力 体位 手指屈曲 腕关节
下载PDF
正强化理论护理干预对上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
作者 李亭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8期154-156,160,共4页
目的:探讨正强化理论护理干预对上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1月本院收治的72例上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1月—2021年12月的36例患者为对照组,2022年1月—2022年11月的36例患者... 目的:探讨正强化理论护理干预对上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1月本院收治的72例上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1月—2021年12月的36例患者为对照组,2022年1月—2022年11月的36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正强化理论护理干预,调查与记录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术后10 d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术前1 d,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0 d的健康状况调查简表评分均高于术前1 d,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骨折不愈合、关节僵硬、切口感染、上肢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78%,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强化理论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上肢骨折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强化理论护理干预 上肢骨折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腕关节功能
下载PDF
腕关节四位片术中透视联合桡骨远端掌侧“T”型万向锁定钛板内固定应用于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仲传 朱勋兵 +3 位作者 袁伶俐 韩俊柱 徐文弟 未洋洋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045-1049,1055,共6页
目的:观察腕关节四位片术中透视联合桡骨远端掌侧“T”型万向锁定钛板内固定应用于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42例桡骨远端骨折病例,手术均采用Henry入路,术中均行腕关节四位片透视(标准正侧... 目的:观察腕关节四位片术中透视联合桡骨远端掌侧“T”型万向锁定钛板内固定应用于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42例桡骨远端骨折病例,手术均采用Henry入路,术中均行腕关节四位片透视(标准正侧位、侧位切线位和腕掌屈切线位),明确螺钉有无进入关节腔、下尺桡关节及穿出桡骨远端背侧皮质,所有病人术后常规行腕关节CT三维重建检查,进行影像学评估。比较桡骨远端骨折术前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情况,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术中腕关节正侧位及四位片问题螺钉检出率。结果:所有病人手术时间45~90 min,手术出血量20~100 mL,手术切口均临床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钢板外露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术前(P<0.01)。治疗后病人的桡骨高度、掌倾角及尺偏角均明显大于治疗前(P<0.01)。正侧位透视与四位片透视问题螺钉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所有问题螺钉均予以及时调整,术后复查腕关节三维CT发现42例病例中1例病人桡侧柱一枚螺钉突破背侧皮质约2 mm,后期随访未出现背侧肌腱激惹症状。结论:桡骨远端掌侧“T”型万向锁定钛板应用于桡骨远端骨折,可以取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和较好的临床疗效,病人可以实现快速康复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掌侧“T”型钢板 腕关节四位片
下载PDF
Intra-Articular Distal Radius Fracture with Lunate Fossa Rotated and Associated Lesions: Radiologic Analysis
4
作者 Issam Ait Hadj Sliman Cesar Tommeh +1 位作者 Frederic Desmoulin André-Pierre Uzel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3年第4期123-130,共8页
Introduction: Intra-articular distal radial fractures in young patients occur in high energy trauma which can lead to a combination of bone and ligaments lesions. An articular step superior to 2 mm is pejorative, for ... Introduction: Intra-articular distal radial fractures in young patients occur in high energy trauma which can lead to a combination of bone and ligaments lesions. An articular step superior to 2 mm is pejorative, for that an adequate radiologic analysis is necessary accessing to the best surgical treatment. The purpose of our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is type of fracture and expose radiologic analysis (radiograph and CT-scan) of bone and ligamentous associated lesions of this specific twisted lunate facet fracture for recognizing it and accessing to the best surgical treatment. Patients and Methods: Seven patients with severely displaced type 4 articular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radius whose wrists had been exposed to violent compression are reported in our series, they are required open treatment for the reduction and fixation of disrupted articular surfaces by using an antero-medial approach which allows direct access to the fragment of the lunate facet and easier visualization of the distal radio-ulnar joint. 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were clinically examined with antero-posterior and lateral X ray, completed by a CT scan, all the fractures were type IV according to Melone classification. In all of our seven cases there was a lesion of the distal radioulnar joint (DRUJ) identified in the CT scan. The CT scan allowed us to individualize well the void of the lunate fossa and calculate his exact degree of rotation,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for planning therapeutic management. Discussion: In all of our cases the CT scan was to expose all of the osseous and ligamentous injuries;in the sagittal reconstruction we were able to objectify and calculate the exact degree of the rotation of the lunate fossa fragment;in the frontal reconstruction the void of the lunate fossa is visible and in the axial reconstruction we can determine the incongruence of the distal radio-ulnar joint (DRUJ). Intra-articular involvement has long been recognized as a poor prognostic factor in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radius. However, despite early studies reporting poor results with non operative treatment for these injuries, most authors opposed operative intervention, due to lack of a good radiological analysis and the CT scan;knowledge that a number of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inadequate reduction of intra-articula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leads to the development of arthrit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cular Fracture Lunate Facet Distal Radio-Ulnar joint wrist radiograph CT-SCAN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腕关节病变X线表现和MR影像对照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冯逢 余卫 +1 位作者 孟春玲 蒋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05-509,共5页
目的比较磁共振成像和X线平片在检测类风湿关节炎腕关节骨侵蚀等病变中的作用。方法2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一周内行双腕X线平片及MR成像检查。MR成像检查包括自旋回波T1加权像,梯度回波T2加权像及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像,选择平扫显示病... 目的比较磁共振成像和X线平片在检测类风湿关节炎腕关节骨侵蚀等病变中的作用。方法2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一周内行双腕X线平片及MR成像检查。MR成像检查包括自旋回波T1加权像,梯度回波T2加权像及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像,选择平扫显示病变明显的手腕行Gd-DTPA增强扫描,扫描参数同平扫自旋回波T1加权像。结果25例临床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的50个腕关节中,X线平片观察到14个腕关节出现骨侵蚀病变,MR影像检出46个腕关节出现骨侵蚀病变。MR影像共检出164个腕骨的骨侵蚀病灶,而X线平片仅检出21个腕骨骨侵蚀病灶。其中三角骨及月骨是最易受累的部位。在类风湿关节炎骨质侵蚀病变的检出上,两种检查方法之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001)。MR影像还可显示滑膜炎性及水肿改变,增强MR影像可鉴别血管翳与关节积液。结论MRI检查可发现类风湿关节炎较早期腕关节的骨质侵蚀等病变。对于临床怀疑类风湿关节炎,且X线平片又不能明确诊断者,建议行双腕MR成像检查,这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腕关节病变 X线表现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对背伸位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新认识 被引量:9
6
作者 丰健民 李成永 +1 位作者 马有兵 贾连顺 《中国骨伤》 CAS 1999年第4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Coles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腕关节背伸位固定治疗Coles骨折100例。结果其中有移位的72例获得平均11个月的随访,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根据腕关节运动功能综合评定,优55例,良11例,差6例,结论腕关节... 目的探讨Coles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腕关节背伸位固定治疗Coles骨折100例。结果其中有移位的72例获得平均11个月的随访,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根据腕关节运动功能综合评定,优55例,良11例,差6例,结论腕关节背伸位固定可以维持良好的骨折整复固定位置,获得最佳的功能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 背伸位 COLLES骨折 治疗
下载PDF
Colles骨折的腕背伸位石膏固定 被引量:21
7
作者 丰健民 李成永 +2 位作者 贾志勤 马有兵 贾连顺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8年第3期134-136,共3页
本组报告采用腕关节背伸位固定治疗Colles骨折100例,并就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讨论;其中有移位的72例获得平均11个月的随访,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根据综合评定,优良率达91.6%。作者认为使用手法复位后腕关节背伸位石膏固定治疗Colles骨... 本组报告采用腕关节背伸位固定治疗Colles骨折100例,并就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讨论;其中有移位的72例获得平均11个月的随访,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根据综合评定,优良率达91.6%。作者认为使用手法复位后腕关节背伸位石膏固定治疗Colles骨折可以维持良好的骨折整复位置,获得最佳的腕关节功能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 背伸位 COLLES骨折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右腕关节尺侧痛风石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郭龙春 张洲 李美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97-1097,共1页
患者女,70岁,藏族,主因"右腕部内侧发现包块10年,红肿热痛2月余"就诊。10年前发现右腕部内侧包块,逐渐增大,无明显疼痛,活动不受影响。查体:右腕部尺侧10cm×10cm包块,质硬,与周围分界明显,无波动感,压痛阳性,活动度差;局部表皮... 患者女,70岁,藏族,主因"右腕部内侧发现包块10年,红肿热痛2月余"就诊。10年前发现右腕部内侧包块,逐渐增大,无明显疼痛,活动不受影响。查体:右腕部尺侧10cm×10cm包块,质硬,与周围分界明显,无波动感,压痛阳性,活动度差;局部表皮颜色发红,未触及血管搏动,未闻及血管杂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 X线影像增强
下载PDF
魏氏伤科综合疗法治疗Colles骨折89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弘 李飞跃 +2 位作者 奚小冰 徐敏新 杜宁 《河北中医》 2002年第5期323-325,共3页
目的 探讨魏氏伤科中医综合疗法治疗Colles骨折疗效。方法 Colles骨折 89例 ,早、中期魏氏手法复位 ,腕关节尺偏功能位石膏固定 ,中药内服 ;后期手法松解粘连 ,配合中药内服外用。结果  89例Colles骨折通过 6个月以上的随访治疗 ,不... 目的 探讨魏氏伤科中医综合疗法治疗Colles骨折疗效。方法 Colles骨折 89例 ,早、中期魏氏手法复位 ,腕关节尺偏功能位石膏固定 ,中药内服 ;后期手法松解粘连 ,配合中药内服外用。结果  89例Colles骨折通过 6个月以上的随访治疗 ,不仅全部愈合 ,而且经过综合评定 ,优 77例 ,良 1 0例 ,可 2例。结论 魏氏伤科综合疗法治疗Colles骨折可以维持骨折的良好复位 ,促进骨折愈合 ,通过适当的功能锻炼 ,获得最佳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氏伤科 综合疗法 治疗 COLLES骨折
下载PDF
肩关节后脱位的X线诊断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建础 汤俊 秦秀珍 《上海医学影像》 2006年第1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肩关节后脱位的X线检查方法和诊断特征。方法本组3例肩关节脱位外伤患者疑有肩关节后脱位,在常规摄患侧肩关节正位片没有阳性发现后,加摄肩关节腋下位片,并由此发现肩关节向后脱位从而明确了诊断。结果正位片虽有脱位征象但不肯... 目的探讨肩关节后脱位的X线检查方法和诊断特征。方法本组3例肩关节脱位外伤患者疑有肩关节后脱位,在常规摄患侧肩关节正位片没有阳性发现后,加摄肩关节腋下位片,并由此发现肩关节向后脱位从而明确了诊断。结果正位片虽有脱位征象但不肯定,腋下位片显示肱骨头向后脱出,位于肩盂的后方。结论疑有肩关节后脱位X线正位片仍不肯定时,加摄腋下位片往往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脱位 X线诊断
下载PDF
3.0T磁共振腕关节扫描体位的探讨
11
作者 韩邵军 徐贤 +1 位作者 刘新球 江波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796-798,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腕关节扫描时两种不同体位的应用。方法:38例腕关节扫描患者分别采用俯卧肢体上举位及仰卧自然放置位进行3.0T磁共振扫描,扫描序列包括:横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的FS-PDWI,横轴位和冠状位的TSE-T1WI序列,分析两种体位的... 目的:探讨磁共振腕关节扫描时两种不同体位的应用。方法:38例腕关节扫描患者分别采用俯卧肢体上举位及仰卧自然放置位进行3.0T磁共振扫描,扫描序列包括:横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的FS-PDWI,横轴位和冠状位的TSE-T1WI序列,分析两种体位的检查成功率及图像质量。结果:较年轻、活动便利且身材较胖者采用俯卧肢体上举位较佳;年龄大、活动不方便或身材偏瘦者更适于采用仰卧自然放置位。结论:腕关节磁共振扫描时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扫描体位,使患者能耐受检查,为影像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腕关节 扫描 体位
下载PDF
单侧颞下颌关节滑膜炎关节间隙变化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吕曜光 邵博 +2 位作者 贾梦莹 辜文妍 龚忠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颞下颌关节滑膜炎患者双侧关节间隙的闭口位关节曲面断层片特征。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颞下颌关节专病门诊诊断为单侧颞下颌关节滑膜炎患者27例,使用数字化曲面断层X片机记录患者在牙尖交错位时双侧颞下颌关... 目的:探讨单侧颞下颌关节滑膜炎患者双侧关节间隙的闭口位关节曲面断层片特征。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颞下颌关节专病门诊诊断为单侧颞下颌关节滑膜炎患者27例,使用数字化曲面断层X片机记录患者在牙尖交错位时双侧颞下颌关节矢状位曲面断层片,使用软件CliniView9.2重建,并测量颞下颌关节髁突的前、上、后间隙距离,健侧与患侧相互比较。结果:患侧的前、上、后髁突间隙较患侧分别增宽约32.46%、64.62%、55.05%。不对称指数结果显示,上间隙对造成髁突间隙不对称影响较大,单侧颞下颌关节滑膜炎患者的患侧髁突前、上、后间隙均明显大于健侧(P<0.05)。结论:单侧颞下颌关节滑膜炎患者的患侧髁突间隙均比健侧增宽,且上间隙对双侧关节间隙的对称程度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炎 颞下颌关节 髁突间隙 关节闭口位曲面断层片
下载PDF
正畸拔除单个下切牙矫治Ⅱ类错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吕涛 白丁 王春玲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0年第6期575-578,共4页
目的:探讨拔除1颗下颌切牙矫治Ⅱ类错的适应证和矫治特点。方法:选取34例拔除1颗下颌切牙治疗效果满意的病例,进行矫治前、后模型测量分析和X线头影测量分析,应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大多数患者治疗前均存在一... 目的:探讨拔除1颗下颌切牙矫治Ⅱ类错的适应证和矫治特点。方法:选取34例拔除1颗下颌切牙治疗效果满意的病例,进行矫治前、后模型测量分析和X线头影测量分析,应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大多数患者治疗前均存在一定程度的Bolton指数不调。矫治后,上前牙弓长度减小,上前牙弓宽度增加;上中切牙角(U1-SN)减小,上、下中切牙夹角(U1-L1)增大,下中切牙角(L1-MP)无明显变化。结论:部分上颌需减数治疗的骨性Ⅱ类错患者,可考虑同时拔除1颗下颌切牙,但要严格选择适应证,注意控制上、下切牙唇倾度,协调好上、下牙弓关系,以获得理想的矫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切牙 BOLTON指数 头影测量 模型测量
下载PDF
76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许氏位片中髁突位置的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蒋峰 谷志远 +1 位作者 张雄 陈建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通过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的许氏位片来分析患者的髁突位置变化。方法选取76例TMD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30例,女性46例,年龄为17~53岁。采用Cohlmia法对76例患者的双侧颞下颌关节(TMJ)的牙尖交错位标准许氏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 目的通过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的许氏位片来分析患者的髁突位置变化。方法选取76例TMD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30例,女性46例,年龄为17~53岁。采用Cohlmia法对76例患者的双侧颞下颌关节(TMJ)的牙尖交错位标准许氏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76例TMD患者左侧颞下颌关节的PO1(反映髁突矢状向位置)平均值为1.220±0.422,PO2(反映髁突垂直向位置)平均值为0.386±0.085,右侧颞下颌关节的PO1平均值为1.119±0.386,PO2平均值为0.397±0.098,左、右侧髁突位置及关节窝形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许氏位片中,髁突位置变化不明显,诊断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氏位片 颢下颌关节紊乱病 髁突位置
下载PDF
类风湿腕关节的X线与磁共振影像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宋霄文 刘慧玲 +4 位作者 陈彦 韩淑玲 吴承良 张滨 陈巨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999-1000,共2页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腕关节的X线与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和1例正常人的腕关节X线片和MRI ,SE序列T1WI和T2 WI及Gd DTPA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X线平片示 8例患者均有腕关节软组织肿胀 ,6例骨质稀疏 ,骨...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腕关节的X线与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和1例正常人的腕关节X线片和MRI ,SE序列T1WI和T2 WI及Gd DTPA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X线平片示 8例患者均有腕关节软组织肿胀 ,6例骨质稀疏 ,骨囊状破坏 ,并节间隙窄 ,2例无异常改变 ;MRI示 8例均可见不同程度范围的血管翳 ,滑膜炎及韧带 ,肌腱损伤 ,而骨皮质破坏无法观察。结论 MRI在提供病变炎性过程 ,如滑膜炎 ,关节积液 ,肌腱滑膜炎等的变化优于X线片 ;对早期和活动期关节敏感性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腕关节 X线 成像 NMR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在腕关节损伤诊断标准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宋丽娜 《中国标准化》 2022年第10期221-223,共3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腕关节损伤诊断标准中应用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2月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接收的98例腕关节损伤患者,给予多层螺旋CT检查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比单一多层螺旋CT检查、单一核磁...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腕关节损伤诊断标准中应用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2月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接收的98例腕关节损伤患者,给予多层螺旋CT检查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比单一多层螺旋CT检查、单一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及二者联合检查的结果。结果: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的腕关节损伤确诊率、骨折及关节脱位检出率、移位碎骨折片及隐匿性骨折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单一多层螺旋CT及单一核磁共振成像检出率(P<0.05)。结论:在腕关节损伤诊断标准中应用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具有较高确诊率,可以有效检出骨折、关节脱位、移位碎骨折片、隐匿性骨折等具体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核磁共振成像 腕关节 确诊率
下载PDF
尺骨截骨短缩术治疗尺骨正变异患者的创伤性腕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建炜 尚如国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尺骨截骨短缩术治疗创伤性腕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市正骨医院收治的三角软骨复合体损伤的患者。术前行X线检查评估尺骨正变异的情况,磁共振评估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 目的:探讨尺骨截骨短缩术治疗创伤性腕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市正骨医院收治的三角软骨复合体损伤的患者。术前行X线检查评估尺骨正变异的情况,磁共振评估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的损伤情况。术中探查TFCC损伤情况,清理增生的滑膜,修复TFCC损伤,在尺骨中下段背侧行尺骨行截骨短缩内固定术。术后定期随访并行X线片检查,评估尺骨截骨后的愈合情况,采用Mayo评分评估腕关节功能。结果:探查19例TFCC损伤情况,根据Palmer’s分型,其中ⅠA型5例、ⅠB型6例、ⅠC型4例、ⅠD型4例。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8±18.1)周(24~81周);所有患者截骨部位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7.2±4.2)周(12~24周)。术前尺骨变异值为(2.8±0.8)mm,术后降至(-1.5±0.5)mm。术前VAS评分为(8.8±0.5)分,末次随访时降至(2.1±0.8)分;改良的Mayo腕关节评分由术前的(62.8±13.8)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86.0±10.2)分,其中优15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4.7%(18/19);握力由术前的(5.3±1.8)kg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13.3±1.5)kg。术后无一例发生感染及骨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结论:尺骨截骨短缩术治疗尺骨正变异患者的创伤性腕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能明显减轻腕关节疼痛,改善腕关节功能及手的握力,临床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 尺骨截骨术 尺骨正变异 腕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
下载PDF
Ⅰ期拇指腕掌关节炎应力位影像学评估的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建峰 李海雷 +4 位作者 刘井达 赵亮 赵民 李大村 田光磊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23-425,共3页
目的 研究Ⅰ期拇指腕掌关节炎应力位X线片表现,评估其松弛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摄30例正常男性、女性及Ⅰ期拇指腕掌关节炎男性、女性患者的拇指腕掌关节应力位X线片,分别测量第一掌骨基底桡偏宽度(RS)及关节面宽度(AW),计算两者比值... 目的 研究Ⅰ期拇指腕掌关节炎应力位X线片表现,评估其松弛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摄30例正常男性、女性及Ⅰ期拇指腕掌关节炎男性、女性患者的拇指腕掌关节应力位X线片,分别测量第一掌骨基底桡偏宽度(RS)及关节面宽度(AW),计算两者比值,即第一掌骨桡偏比值(R),进行t检验比较正常男性、女性及拇指腕掌关节炎Ⅰ期男性、女性患者的拇指腕掌关节应力位R值,观察差异。结果 正常男性R为0.31±0.12、正常女性为0.37±0.13,Ⅰ期拇指腕掌关节炎男性患者为0.43±0.16、女性患者为0.51±0.15。正常男性与女性相比、正常男性与男性患者相比、正常女性与女性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松弛性差异明显(P<0.05)。结论 R可以作为评估Ⅰ期拇指腕掌关节炎的松弛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 腕掌关节 应力位影像 松弛
原文传递
两种经皮微创保留旋前方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7
19
作者 叶友友 林焱斌 +2 位作者 庄研 沈兆庆 郑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60-966,共7页
目的比较常规保留旋前方肌经皮微创钢板固定与3点定位技术保留旋前方肌经皮微创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保留旋前方肌经皮微创术治疗的5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男24... 目的比较常规保留旋前方肌经皮微创钢板固定与3点定位技术保留旋前方肌经皮微创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保留旋前方肌经皮微创术治疗的5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男24例,女26例;年龄21~71岁。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采用常规微创治疗25例(常规组),采用3点定位微创治疗25例(定位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术中透视旋前方肌下钢板调放次数、骨折愈合时间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3、7天的腕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3个月的腕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度、Gartland-Werley评分等。结果常规组与定位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常规组旋前方肌下钢板调放次数(3.4±0.5)次高于定位组(1.1±0.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术后第1、3、7天腕关节疼痛VAS评分均高于定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常规组与定位组腕关节旋前范围分别为(76.6°±1.9°)、(82.3°±2.0°),Gartland-Werley评分分别为(3.4±0.5)、(1.9±0.2)分,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常规微创治疗技术,3点定位微创治疗技术保留旋前方肌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能最小限度损伤旋前方肌,具有更微创、更少的术后早期疼痛症状、更快的功能恢复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 桡骨骨折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保留旋前方肌 3点定位法
原文传递
腕关节体位变化对正中神经感觉传导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吉凯 孙龙 +5 位作者 庞冠军 鲜航 梁卓文 王倩 丁坦 王哲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9年第12期1219-1221,共3页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患者正中神经跨腕关节感觉传导参数在腕关节中立、极度背伸、极度屈曲位时的变化。方法69例CTS患者为观察组,其中轻度CTS患者29例,中度CTS患者23例,重度CTS患者17例;32例健康志愿者为对...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患者正中神经跨腕关节感觉传导参数在腕关节中立、极度背伸、极度屈曲位时的变化。方法69例CTS患者为观察组,其中轻度CTS患者29例,中度CTS患者23例,重度CTS患者17例;32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2组均于腕关节中立位、极度背伸位、极度屈曲位分别测定跨腕关节感觉传导参数。结果观察组腕关节中立位时正中神经感觉传导的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0.05),波幅、传导速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腕关节极度背伸位、极度屈曲位时的潜伏期[(3.53±1.07)、(3.64±1.09)ms]较中立位[(3.12±1.13)ms]延长(P<0.05),传导速度[(37.54±8.49)、(31.15±7.71)m/s]较中立位[(40.76±8.61)m/s]减慢(P<0.05),波幅[(18.81±13.58)、(17.53±13.72)mV]与中立位[(19.29±13.49)m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立位时比较,轻、中度CTS患者在极度背伸位及极度屈曲位时正中神经感觉传导的潜伏期延长(P<0.05),传导速度减慢(P<0.05),波幅与中立位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CTS患者不同体位下的潜伏期、波幅、传导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腕关节极度背伸位或极度屈曲位进行正中神经感觉传导检查有助于早期CTS患者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正中神经 腕关节体位 感觉传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