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故宫藏斯瓦特四臂佛像的图式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忠林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4-176,173,共4页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尊斯瓦特四臂黄铜佛像,学界或定名观音或定名弥勒。通过对该像佛像持物及标帜的详细考察,我们认为它是一尊融合斯瓦特风格与吐蕃风格的四臂弥勒像,而非观音像。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和实物遗存,论证了四臂弥勒佛像所产...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尊斯瓦特四臂黄铜佛像,学界或定名观音或定名弥勒。通过对该像佛像持物及标帜的详细考察,我们认为它是一尊融合斯瓦特风格与吐蕃风格的四臂弥勒像,而非观音像。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和实物遗存,论证了四臂弥勒佛像所产生的多元文化元素及图式的象征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作品 图式分析 斯瓦特 四臂弥勒 四臂观音 化佛 净瓶 归命印
下载PDF
霞浦摩尼教观音、弥勒、泗洲大圣崇拜考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富学 彭晓静 《中东研究》 2019年第1期3-18,266,共17页
在霞浦摩尼教文献《乐山堂神记》《求雨秘诀》《祷雨疏》等科仪文书,特别是经典性著作《摩尼光佛》中,观音、弥勒极受崇拜,霞浦本地的文物遗存中亦多处可见。多种信仰的融合共存,除却摩尼教教义体系的渊源之外,更多是对佛教的借用和依托... 在霞浦摩尼教文献《乐山堂神记》《求雨秘诀》《祷雨疏》等科仪文书,特别是经典性著作《摩尼光佛》中,观音、弥勒极受崇拜,霞浦本地的文物遗存中亦多处可见。多种信仰的融合共存,除却摩尼教教义体系的渊源之外,更多是对佛教的借用和依托,也是对道教的比附。观音信仰和弥勒信仰在汉传佛教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泗州大圣崇拜总体上说也属于佛教,但蕴含了非常多道教和民间信仰的成分。霞浦摩尼教作为一种民间信仰,和佛道相比显然属于小众,故而不得不借由佛教、道教的巨大影响力以达弘法并壮大自己之目的,霞浦摩尼教堪称波斯摩尼教中国化的典型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霞浦摩尼教 观音 弥勒 《摩尼光佛》
下载PDF
《红楼梦》中的民众佛教信仰
3
作者 赵伟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11-18,共8页
在清朝统治者对佛教利用和限制政策下,《红楼梦》反映出清代民众佛教的普遍流行的状态。民众佛教中的观音信仰和净土信仰在《红楼梦》中有详尽的描述,表明社会各阶层对简易直接的"他力救济"的渴求。
关键词 民众佛教 净土信仰 观音信仰 称名念佛
下载PDF
太行山南麓几处石窟与摩崖石刻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2
4
作者 郭建设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57-67,共11页
位于太行山南麓的河南省焦作市,佛教历史源远流长,基础深厚,在北魏隋唐时期,是平城与洛都、洛阳与邺城的重要通道。该地区青天河摩崖线刻观音经像、悬谷山太平寺石窟及摩崖造像和石佛滩摩崖石刻造像三处佛教遗迹,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对研... 位于太行山南麓的河南省焦作市,佛教历史源远流长,基础深厚,在北魏隋唐时期,是平城与洛都、洛阳与邺城的重要通道。该地区青天河摩崖线刻观音经像、悬谷山太平寺石窟及摩崖造像和石佛滩摩崖石刻造像三处佛教遗迹,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对研究西域和中原佛教艺术的融合与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 刻经 古丹道 观音 千佛 药师佛
下载PDF
慈爱的母亲 世俗的女性——《西游记》中的观音形象分析
5
作者 刘田田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47-49,共3页
《西游记》作为一本游戏之作,对书中几乎每一个人物都采取了戏谑的态度。就算是观音,也有别于传统观念中的庄严法相,呈现出了一种世俗女性的形象。观音形象的转变正是因为明朝时宗教的世俗化、本土化以及当时追求个性解放潮流的影响。
关键词 西游记 观音 女性形象
下载PDF
四川新津观音寺明代壁画中服饰纹样特征
6
作者 黄钰珂 乔洪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24年第12期37-42,50,共7页
以新津观音寺壁画中十二圆觉菩萨服饰为样本,旨在深入探究四川新津观音寺明代壁画中服饰纹样的特征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观察与分析十二圆觉菩萨服饰细节,采用图像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系统梳理服饰纹样的种类,并深入探讨其在菩萨服饰中... 以新津观音寺壁画中十二圆觉菩萨服饰为样本,旨在深入探究四川新津观音寺明代壁画中服饰纹样的特征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观察与分析十二圆觉菩萨服饰细节,采用图像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系统梳理服饰纹样的种类,并深入探讨其在菩萨服饰中的应用场景和方法。从文化意涵、形式构成、色彩搭配、艺术风格4个角度,探讨明代壁画服饰的纹样特征。研究发现,明代壁画服饰纹样具有寓意吉祥、结构饱满、色彩威严、风格统一等特征。通过研究探寻明代人们的文化生活与审美风尚,期望为明代服饰文化领域研究提供有益的补充和深化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音寺壁画 明代纹样 佛像服饰
下载PDF
山西霍州千佛崖摩崖造像发掘简报
7
作者 白曙璋 崔嘉宝 +2 位作者 刘树伟 梁云晓 韦正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2-57,147,共17页
霍州市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北端,从地理上看,它是晋南的最北端,与晋中灵石县接壤,是连接晋中、晋南的关键区域。霍州市境内有多处石窟寺、摩崖造像,本次清理的霍州千佛崖摩崖造像是其中一处规模最大的以唐代为主的摩崖造像,且是临汾地区乃... 霍州市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北端,从地理上看,它是晋南的最北端,与晋中灵石县接壤,是连接晋中、晋南的关键区域。霍州市境内有多处石窟寺、摩崖造像,本次清理的霍州千佛崖摩崖造像是其中一处规模最大的以唐代为主的摩崖造像,且是临汾地区乃至晋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摩崖造像群。该摩崖造像的发掘,对研究晋南唐代佛教造像以及密宗信仰来源和传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州千佛崖 唐代 题记 线刻图案 十一面观音
原文传递
试论洛阳偃师杏园6号墓的年代与性质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鸿亮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9-95,共7页
洛阳偃师杏园6号墓的墓室形制主体是后置棺床的纵长方形单室,随葬陶器组合与器物特征具有典型东汉时期风格,与洛阳曹魏正始八年墓整体差异明显,综合分析该墓年代应为东汉晚期桓帝至灵帝时期,墓主身份可能为官秩二千石的高级官吏。
关键词 偃师杏园 6号墓 东汉晚期 高级官吏
原文传递
试论早期佛陀、菩萨像名实不符的现象——以早期金铜佛像为中心 被引量:1
9
作者 何志国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0-138,共9页
早期金铜佛像和造像碑上至少发现佛、菩萨造像与铭文混淆现象15例,分6种类型,年代从北魏晚期至隋,延续近百年。在6世纪晚期,佛、菩萨名实混淆与莲花手观世音向无畏手观世音造型的转变有关。在鸠摩罗什译《观世音普门品》中,有关观世音... 早期金铜佛像和造像碑上至少发现佛、菩萨造像与铭文混淆现象15例,分6种类型,年代从北魏晚期至隋,延续近百年。在6世纪晚期,佛、菩萨名实混淆与莲花手观世音向无畏手观世音造型的转变有关。在鸠摩罗什译《观世音普门品》中,有关观世音可化身为佛和"施无畏者"记载的传播和流行,促成了金铜无畏手观世音和佛装观世音出现。佛、菩萨造像混淆现象可上溯到印度早期佛像时期,并贯穿中国佛教造像一千余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装观世音金铜像 莲花手 无畏手 《观世音普门品》
原文传递
夏鲁寺嘎加羌殿的营建历史、图像配置与空间意蕴
10
作者 王传播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2-91,141,共11页
位于夏鲁寺一层回廊西北角的密闭佛殿嘎加羌(bka’ rgya byang),因其中保存的精美四臂观音画像而举世闻名。当今学界对此殿壁画的关注多是风格层面的讨论,并未触及壁画背后的绘制年代、图像功能及建筑意义等基本问题。本文先从嘎加羌内... 位于夏鲁寺一层回廊西北角的密闭佛殿嘎加羌(bka’ rgya byang),因其中保存的精美四臂观音画像而举世闻名。当今学界对此殿壁画的关注多是风格层面的讨论,并未触及壁画背后的绘制年代、图像功能及建筑意义等基本问题。本文先从嘎加羌内室南北壁祖师传承序列入手,分析杰冈巴观音三尊(sgang pa lugs)与秘密成就马头明王(rta mgrin gsang sgrub bsgrub pa)的传承情况,考述该殿图像的配置逻辑,再结合旬努竹、多杰贝桑等人物的文献史料,探析殿内壁画的绘制意图及年代,最后,作者依据寺院建筑格局的发展轨迹,明确此密闭殿堂内的图像之于夏鲁寺的深层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臂观音 香巴噶举 杰冈巴 旬努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