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eavability of β-Hydroxybutyrate and β-Hydroxyvalerate Copolymers( PHBV ) /PLA Used in Artificial Blood Vessels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红军 李毓陵 马颜雪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4年第5期691-695,共5页
The β-hydroxybutyrate and β-hydroxyvalerate copolymers( PHBV) /polylactic acid( PLA) is a new biocompatible material,which is developed through bacterial fermentation in vivo systems.The PHBV / PLA material could be... The β-hydroxybutyrate and β-hydroxyvalerate copolymers( PHBV) /polylactic acid( PLA) is a new biocompatible material,which is developed through bacterial fermentation in vivo systems.The PHBV / PLA material could be used to make continuous filaments.However,features of artificial blood vessels,especially small diameter vascular grafts made of PHVB / PLA materials are not known.This research are to evaluate and improve weavability of the PHBV / PLA material, and to explore feasibility of using it in artificial blood vessels.Preliminary results showed that weavability of PHBV / PLV was not good,but its weavability could be improved by using methods of weak chemical,such as sizing.In this research,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was adopted to evaluate weavability of PHBV / PLV after sizing and observe surfaces of yarns and fabrics.Also,in order to set proper parameters in heat settings,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was used to identify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hydroxybutyrate and β-hydroxyvalerate copolymers(PHBV) /polylactic acid(PLA) artificial blood vessels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BIOCOMPATIBILITY WEAVABILITY
下载PDF
Construction of Oriented Structure in Inner Surface of Small-Diameter Artificial Blood Vessels:A Review 被引量:1
2
作者 伊光辉 成馨雨 +3 位作者 耿梦想 孟凯 张克勤 赵荟菁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3年第2期149-163,共15页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small-diameter artificial blood vessels in clinic.Physical,chemical and biological factors should be integrated to avoid thrombosis and intimal hyperplasia after implantation and to promote...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small-diameter artificial blood vessels in clinic.Physical,chemical and biological factors should be integrated to avoid thrombosis and intimal hyperplasia after implantation and to promote successful fabrication of small-diameter artificial blood vessels.From a physical perspective,the internal oriented structures of natural blood vessel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uiding the directional growth of cells,improving the blood flow environment,and promoting the regeneration of vascular tissue.In this review,the effects of the oriented structures on cells,including endothelial cells(ECs),smooth muscle cells(SMCs)and stem cells,as well as the effect of the oriented structures on hemodynamics and vascular tissue remodeling and regeneration are introduced.Various forms of oriented structures(fibers,grooves,channels,etc.)and their construction methods are also reviewed.Conclusion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are given.It is expected to give some references to relevant researc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ll-diameter artificial blood vessel internal oriented structure direct cell behavior vascular tissue remodeling and regeneration
下载PDF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PHBV/PLA Artificial Blood Vessels
3
作者 欧阳学燕 马颜雪 +2 位作者 朱广昌 吴琼 李毓陵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7年第2期212-215,共4页
In the research,a β-hydroxybutyrate and β-hydroxyvalerate copolymer(PHBV)/polylactic acid(PLA)artificial blood vessel was designed and developed,and it was also implanted in vivo for a period of time to observe its ... In the research,a β-hydroxybutyrate and β-hydroxyvalerate copolymer(PHBV)/polylactic acid(PLA)artificial blood vessel was designed and developed,and it was also implanted in vivo for a period of time to observe its biocompatibility and degradation performan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veloped PHBV/PLA artificial blood vessel could be used to replace the natural blood vessel,but its degradation rate was too fast and the mechanical supporting force was insufficient.Thus,properties of the PHBV/PLA ne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hydroxybutyrate and β-hydroxyvalerate copolymer(PHBV)/polylactic acid(PLA) woven artificial blood vessels BIOCOMPATIBILITY degradation rate supporting force
下载PDF
人造血管和自体血管移植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对比研究
4
作者 袁凯平 杨业辉 +4 位作者 谢广中 梅林军 陈绵 刘淦良 萧艳珊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1期9-12,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人造血管、自体血管移植用于创伤救治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9月东莞市厚街医院收治的80急性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应用血管移植材料的不同分组,分成人造血管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健... 目的对比分析人造血管、自体血管移植用于创伤救治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9月东莞市厚街医院收治的80急性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应用血管移植材料的不同分组,分成人造血管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健侧大隐静脉或其他静脉显微吻合,人造血管组给予人工血管显微吻合。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3个月移植物通畅率。结果人造血管组移植吻合时间与缺血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输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人造血管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1/40)低于对照组的15.00%(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3,P<0.05)。随访3个月人造血管组移植物通畅率为100.00%(40/40)高于对照组的87.50%(3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3,P<0.05)。结论在创伤引起的血管损伤救治中,应用人造血管移植方式手术时间短、输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及移植物通畅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救治 血管损伤 血管移植 人造血管 自体血管 移植物通畅
下载PDF
人工智能触发技术与传统团注追踪触发技术在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5
作者 刘杰 原典 +1 位作者 张怡存 高剑波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7期83-86,共4页
目的评估人工智能(AI)触发技术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对血管峰值增强时间预测的准确性,并将其与传统的团注追踪技术进行比较。方法在这项前瞻性研究中,将204名连续患者连续分为两组进行CCTA扫描:以固定的5秒触发后延迟(PTD)为特... 目的评估人工智能(AI)触发技术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对血管峰值增强时间预测的准确性,并将其与传统的团注追踪技术进行比较。方法在这项前瞻性研究中,将204名连续患者连续分为两组进行CCTA扫描:以固定的5秒触发后延迟(PTD)为特点的传统团注追踪技术组(A组);以患者特异性PTD为特点的AI触发技术组(B组)。所有扫描参数(管电压100kV结合CARE Dose 4D的智能管电流调节技术)和对比剂注射方案(320mgI/mL;0.7mL/kg)在各组之间保持一致。一位医师评估了客观图像质量,而两位医师使用Likert 5级评分法评估主观图像质量。通过双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之间的客观图像质量,同时用卡方检验比较主观评分。结果两组均有102名患者(A组平均年龄50±10岁;B组平均年龄51±9岁),具有可比较的基线特征。两位医师都对B组的主观图像质量进行了评分(P<0.001)。B组所有冠状动脉血管平均血管增强显着增高(P均<0.05)。结论与传统团注追踪技术相比,AI触发技术可以实现可靠的扫描时间,优化血管强化峰值,获得更好的CCTA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冠状血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即穿型人工血管在血管通路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分析
6
作者 刘城 温玉 +2 位作者 杨雪 林泽洪 张振华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 研究即穿型人工血管在血管通路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选取从2019年2月—2022年2月于资阳市人民医院接受人工血管内瘘手术的8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流出道静脉直径>4mm分为即穿型人工血管组(n=41),流出道静脉直径3~4 mm分... 目的 研究即穿型人工血管在血管通路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选取从2019年2月—2022年2月于资阳市人民医院接受人工血管内瘘手术的8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流出道静脉直径>4mm分为即穿型人工血管组(n=41),流出道静脉直径3~4 mm分为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人工血管组(n=42),分别选用即穿型人工血管、ePTFE人工血管进行造瘘手术。对所有患者均实施为期18个月的随访,比较2组手术后通畅率,治疗效果,手术后并发症,手术后生存率。结果 即穿型人工血管组与e PTFE人工血管组手术后6、12、18个月初级通畅率(t=1.437、0.609、0.595,P=0.231、0.435、0.441)及次级通畅率(t=2.108、0.149、0.310,P=0.147、0.699、0.578)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即穿型人工血管组首次穿刺时间、手术后透析导管移除时间均短于ePTFE人工血管组(t=78.386、21.491,均P<0.001);2组手术后透析血流量及人工血管使用率对比均不明显(t/χ^(2)=0.214、0.988,P=0.831、0.320)。即穿型人工血管组手术后肿胀、血栓形成发生率均低于ePTFE人工血管组(χ^(2)=24.418、7.540,P<0.001、0.006)。2组手术后6、12、18个月患者生存率对比均不明显(χ^(2)=1.037、0.239、0.183,P=0.309、0.625、0.668)。结论 即穿型人工血管应用于血管通路中可实现早期穿刺,通畅率高,且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通路 即穿型人工血管 应用效果 并发症 生存率
下载PDF
军事舰艇计算机生成兵力仿真系统的结构设计
7
作者 李尚富 陈大伟 宫旭柱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76-179,共4页
虚拟环境训练和测试可以实现对真实海洋战场环境的模拟,并有效减少对真实舰艇、人员和装备的需求。本文对军事舰艇计算机生成兵力仿真系统进行研究,分析了系统需求,设计的系统结构包括实体行为模型和人工智能模型,对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进... 虚拟环境训练和测试可以实现对真实海洋战场环境的模拟,并有效减少对真实舰艇、人员和装备的需求。本文对军事舰艇计算机生成兵力仿真系统进行研究,分析了系统需求,设计的系统结构包括实体行为模型和人工智能模型,对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和设计,包括实体模型设计、舰艇兵力生成及模拟、人工智能决策实现等。实体行为模型和人工智能模型不断融合和交互,结合神经网络算法和模糊逻辑控制器,实现对海洋复杂战场环境以及敌对行为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舰艇 计算机生成兵力仿真系统 神经网络算法 结构设计 人工智能
下载PDF
基于纺织材料的人造血管制备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刘世雪 李成才 +4 位作者 刘国金 郭玉海 刘炳荣 殷向 刘小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3-181,共9页
为了制备具有良好顺应性、安全性能高的纺织人造血管,从人造血管的研究背景、研究价值和发展历程出发,阐述了涤纶(PET)、聚氨酯(PU)、聚四氟乙烯(PTFE)和丝素蛋白(SF)等几种用于人造血管的主要材料的特点,阐述了机织、针织、编织、非织... 为了制备具有良好顺应性、安全性能高的纺织人造血管,从人造血管的研究背景、研究价值和发展历程出发,阐述了涤纶(PET)、聚氨酯(PU)、聚四氟乙烯(PTFE)和丝素蛋白(SF)等几种用于人造血管的主要材料的特点,阐述了机织、针织、编织、非织造及3D打印制备人造血管主要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及最新研究进展,归纳了在人造血管领域目前现存的问题,最后对未来纺织材料在人造血管中的应用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开发理想的人造血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血管 纺织材料 血管移植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自动分析技术的视网膜血管形态参数测量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史绪晗 董力 +6 位作者 邵蕾 凌赛广 董洲 牛莹 张瑞恒 周文达 魏文斌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6,共9页
目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对视网膜血管形态学参数进行全自动定量测量,分析我国北方50岁以上人群视网膜血管参数及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的50岁以上无眼底病的患者1842例,对纳入的... 目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对视网膜血管形态学参数进行全自动定量测量,分析我国北方50岁以上人群视网膜血管参数及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的50岁以上无眼底病的患者1842例,对纳入的受试者进行标准化问卷调查、抽血和眼科检查;收集各受试者任意一眼以视盘为中心的彩色眼底照片,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语义分割网络ResNet101-Unet构建血管分割模型,进行全自动视网膜血管参数定量测量,主要测量指标包括视网膜血管分支夹角、血管分形维数、血管平均管径和血管平均弯曲度。比较不同性别间各视网膜参数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轴长度等眼部因素和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全身因素是否是各视网膜血管参数的影响因素。结果模型对于血管分割和视盘分割的准确度均高于0.95。1842例受试者血管分支夹角为(51.023±11.623)°;血管分形维数为1.573(1.542,1.592);血管平均管径为64.124(60.814,69.053)μm;血管平均弯曲度为(0.001062±0.000165)°。男性血管分支夹角大于女性,血管平均管径和血管平均弯曲度小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身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较无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血管平均管径增大1.142μm(B=1.142,P=0.029,95%CI:0.116~2.167);血管平均弯曲度与高血压(B=3.053×10^(-5),P=0.002,95%CI:1.167×10^(-5)~4.934×10^(-5))和饮酒量(B=1.036×10^(-5),P=0.014,95%CI:0.211×10^(-5)~1.860×10^(-5))呈正相关,与高脂血症呈负相关(B=-2.422×10^(-5),P=0.015,95%CI:-4.382×10^(-5)~-0.462×10^(-5))。眼部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眼轴长度每增加1 mm,血管分形维数减小0.004(B=-0.004,P<0.001,95%CI:-0.006~-0.002),血管平均管径减小0.266μm(B=-0.266,P=0.037,95%CI:-0.516~-0.016),血管平均弯曲度减小-2.45×10^(-5)°(B=-2.45×10^(-5),P<0.001,95%CI:-0.313×10^(-5)~-0.177×10^(-5))。BCVA每增加1.0,血管分支夹角增大3.992°(B=3.992,P=0.004,95%CI:1.283~6.702),血管分形维数增大0.090(B=0.090,P<0.001,95%CI:0.078~0.102),血管平均管径减小14.813μm(B=-14.813,P<0.001,95%CI:-16.474~-13.153)。结论成功构建视网膜血管分割模型。视网膜血管参数与性别、年龄、系统性疾病和眼部因素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血管 眼底照相 形态学参数 人工智能
下载PDF
小口径人工血管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鑫 侯磊 许锋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5-360,共6页
近年来,由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逐渐上升,临床上对再生血管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大口径人工血管(直径>6 mm)已成功应用于临床,小口径人工血管(直径<6 mm)由于血栓形成、内膜增生、炎症反应和顺应性差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原因,使... 近年来,由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逐渐上升,临床上对再生血管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大口径人工血管(直径>6 mm)已成功应用于临床,小口径人工血管(直径<6 mm)由于血栓形成、内膜增生、炎症反应和顺应性差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原因,使其移植后远期通畅率低,距离临床应用尚有一段距离。其中,快速内皮化、抑制血栓形成及与自体血管相匹配的顺应性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简述制备小口径人工血管常用材料及技术的特点,重点讨论提高人工血管生物相容性和顺应性的策略,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口径人工血管 生物相容性 内皮化 顺应性
下载PDF
心血管领域的难点及细菌纳米纤维素的应用潜力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广飞 李格丽 洪枫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49-57,I0001,共10页
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已成为全球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这些疾病目前主要依靠药物治疗,严重时需心脏冠脉搭桥等外科手术治疗。文中简述了小口径人工血管及人工心脏瓣膜需求的急迫性以及细菌纳米纤维素(BNC)... 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已成为全球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这些疾病目前主要依靠药物治疗,严重时需心脏冠脉搭桥等外科手术治疗。文中简述了小口径人工血管及人工心脏瓣膜需求的急迫性以及细菌纳米纤维素(BNC)的特点,回顾了BNC在心血管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预测了今后的发展方向。细菌纳米纤维素因其形状可塑性、具有类细胞外基质的3D纤维网络结构、高持水性、血液和细胞相容性好等优点,在心血管领域中的应用潜力非常突出,为其今后在该领域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人工血管 人工心脏瓣膜 细菌纳米纤维素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算法在胸部CT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高崚峰 张倩 +2 位作者 徐杭 马跃 侯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41-745,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软件在胸部平扫CT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测量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37例在1月内行心电门控心脏CT平扫和胸部CT的患者。CACS的获取方式不同分为4组:由低、高年资的放射科医生基于心电门控...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软件在胸部平扫CT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测量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37例在1月内行心电门控心脏CT平扫和胸部CT的患者。CACS的获取方式不同分为4组:由低、高年资的放射科医生基于心电门控心脏CT平扫图像测量CACS,分别记为门控-L、门控-H组。采用基于AI的非门控胸部CT钙化积分软件获取CACS,记为AI组。基于胸部CT由低年资放射科医生与AI软件协同获取CACS,记作AI+L组。记录每例患者的各组CACS定量所需时间。以门控-H组CACS测量值为金标准,评估并比较各组CACS值与金标准的相关性,以及危险度分层的准确性。探讨心率及体质量指数(BMI)对AI软件测量CACS的影响。比较各种测量方法在时间上的差异。结果:AI组计算CACS所需时间较门控-H、门控-L组分别减少39%、68%(P<0.01);AI+L组计算CACS所需时间较门控-H、门控-L组分别减少15%、55%(P<0.01)。门控-L、AI、AI+L组CACS与门控-H组CACS相关性好,斯皮尔曼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0.65、0.98(P<0.01)。AI+L组CACS危险度分层一致性优于门控-L组及AI组,Kappa系数(κ)分别为0.89、0.73、0.36(P<0.01)。AI+L组CACS危险度分层准确率显著优于其他组(92.0%,80.2%,52.3%,P<0.01)。心率≥80次/分的患者CACS易被低估;BMI对CACS测量无明显影响。结论:基于胸部平扫CT的AI与医生协同阅片模式与传统心电门控CACS定量在数值及受检者危险度分层上有较高一致性且显著缩短了CACS测量时间,适用于亚临床人群冠心病风险等级的筛查。需注意心率偏高时AI软件会对CACS危险分层产生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 人工智能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蚕丝基小口径人工血管研究进展
13
作者 曾姚 吕金凤 +2 位作者 王介平 刘彬 周婵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5,共8页
心血管疾病居全球死亡率首位,其中冠状动脉和周边堵塞性血管疾病威胁巨大。为了降低该疾病对人类生命的严重威胁,小口径人工血管移植术(搭桥)是较为普遍的治疗手段,但目前常用的制备方法和材料存在长期通畅率低、易形成血栓和难以在体... 心血管疾病居全球死亡率首位,其中冠状动脉和周边堵塞性血管疾病威胁巨大。为了降低该疾病对人类生命的严重威胁,小口径人工血管移植术(搭桥)是较为普遍的治疗手段,但目前常用的制备方法和材料存在长期通畅率低、易形成血栓和难以在体内促进血管内皮化等问题。桑蚕丝因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及可控的生物降解性而被广泛用于小口径人工血管。本文综述了蚕丝基小口径人工血管在动物体内的应用,总结了以蚕丝基为材料制备小口径血管的优势,分析了存在的缺陷和改进方向,以期为蚕丝基小口径人工血管的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丝 丝素蛋白 心血管疾病 小口径人工血管 抗血栓 内皮化
下载PDF
医用植入非织造材料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李蕴琨 陈奕轩 +3 位作者 孙晓悦 任煜 张伟 李美贤 《棉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8期93-98,共6页
针对非织造材料在不同医用植入应用中的性能要求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医用植入非织造材料在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角膜、疝修补片、人工血管、人工关节等领域的应用特性及研究进展。认为:通过新型原料的开发、制备工艺的改进、组织工程处理等... 针对非织造材料在不同医用植入应用中的性能要求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医用植入非织造材料在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角膜、疝修补片、人工血管、人工关节等领域的应用特性及研究进展。认为:通过新型原料的开发、制备工艺的改进、组织工程处理等方法,可以使医用植入非织造材料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织造材料 医用植入材料 人工心脏瓣膜 人工角膜 疝修补片 人工血管
下载PDF
多孔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制备及功能化改性研究的进展
15
作者 徐溶 王豪杰 +4 位作者 耿梦想 孟凯 王卉 张克勤 赵荟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9-765,共7页
背景:中、大口径的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主要依赖进口;小口径的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易形成血栓和内膜增生,存在远期通畅率低的问题,难以满足临床应用要求。目的:梳理并总结聚四氟乙烯在人工血管领域的研究进展,为小... 背景:中、大口径的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主要依赖进口;小口径的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易形成血栓和内膜增生,存在远期通畅率低的问题,难以满足临床应用要求。目的:梳理并总结聚四氟乙烯在人工血管领域的研究进展,为小口径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的功能化改性及提高其远期通畅率提供参考。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CNKI、Web of Science、Wiley Online Library、SpringerLink、Science Direct和IOP Science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中文检索词为“多孔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电纺,医学应用和功能化改性”,英文检索关键词为“ePTFE,Porous polytetrafluoroethylene,vascular graft,electrospinning,medical application,functional modification”,检索国内外有关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制备及其改性的相关文献。结论与结论:多孔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的制备和功能性改性仍是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从近几年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来看,多孔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的制备主要采用快速热拉伸法,但静电纺丝法制备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新型方法;其次,通过分析和总结不同的功能化改性方法发现,多孔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的远期通畅率得到改善,但小口径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的功能化改性仍需进一步探索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 多孔聚四氟乙烯 孔隙 电纺 制备 医学应用 功能化改性 综述
下载PDF
大口径人工血管材料变迁与生物相容性提升策略和性能评价
16
作者 朱高伟 林婧 王璐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45,共9页
大口径人工血管虽已应用于大血管重症疾病,但仍存在术后血栓形成、再狭窄等并发症,开发生物相容性优良的人工血管仍具挑战性。从人工血管主体材料发展历程、商用人工血管材料、新型人工血管材料3方面综述大口径人工血管主体材料的变迁... 大口径人工血管虽已应用于大血管重症疾病,但仍存在术后血栓形成、再狭窄等并发症,开发生物相容性优良的人工血管仍具挑战性。从人工血管主体材料发展历程、商用人工血管材料、新型人工血管材料3方面综述大口径人工血管主体材料的变迁。简要介绍人工血管生物相容性的提升策略(改变材料表面形貌或纤维集合体的拓扑结构;材料表面引入生物活性物质),从材料表面引入生物活性物质的角度出发,总结白蛋白、明胶和胶原蛋白涂层提升人工血管生物相容性的机制;讨论涂层人工血管生物相容性、血液渗透性、顺应性对临床使用效果的影响。最后对人工血管的性能和功能提出展望,指出人工血管涂层技术和涂层物质未来将继续聚焦生物工程、抗凝涂层、新材料和细胞外基质等方面,以改善临床使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 大口径 生物相容性 涂层 血液渗透性 顺应性
下载PDF
MRI与CT评价上腔静脉切除置换术后患者人工血管通畅度的对比研究
17
作者 游永春 程巍 +1 位作者 李万江 李真林 《西部医学》 2024年第4期585-588,共4页
目的探讨MRI在上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后患者人工血管通畅度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0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上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后返院复查的患者42例,均施行MRI检查(MRI组)和上腔静脉CT血管成像(CTA... 目的探讨MRI在上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后患者人工血管通畅度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0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上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后返院复查的患者42例,均施行MRI检查(MRI组)和上腔静脉CT血管成像(CTA组)。对MRI血管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以CTA图像为参照标准,测量人工血管的血管长度,人工血管端口、中部和尾端的血管直径宽度,采用Bland-Altman图对两种扫描方法的测量值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共置换人工血管52根。MRI组的图像质量平均评分稍低于CTA组[(4.53±0.50)分vs(4.94±0.24)分,χ^(2)=13.14,P=0.002];Bland-Altman图所得MRI和CT两种方法的差值服从正态分布,两种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与CTA相比,MRI无辐射、无需对比剂就能获得良好的人工血管成像,对人工血管是否通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切除 人工血管 通畅度 体层摄影血管成像 磁共振扫描技术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模型量化视网膜血管特征参数预测子痫前期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天凡 邵飞雪 +3 位作者 万盛 周晨晨 周思锦 花晓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2-559,共8页
目的·基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模型,探讨视网膜血管特征参数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中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6月-2021年1月在妊娠16周前于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建卡、规律产检、行眼底... 目的·基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模型,探讨视网膜血管特征参数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中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6月-2021年1月在妊娠16周前于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建卡、规律产检、行眼底图像拍摄并于该院分娩的789例单胎活产孕妇。根据孕妇是否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HDP),将其分为正常妊娠组(n=685)和HDP组(n=104);根据是否发生PE,将HDP组分为妊娠期高血压(gestational hypertension,GH)组(n=36)和PE组(n=68);且根据发病孕周,将PE组分为早发型PE组(发病孕周<34周)和晚发型PE组(发病孕周≥34周)。获取入组孕妇的眼底图像,利用AI算法诊断眼底病变特征、量化视网膜血管特征参数并对眼底特征、视网膜血管特征参数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E发生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评估视网膜血管特征参数等与PE发生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视网膜血管特征参数等对PE(早发型PE和晚发型PE)的预测能力。结果·眼底特征及视网膜血管特征参数的分析结果显示,正常妊娠组和PE组孕妇的视网膜中央动脉直径等效值(central retinal artery equivalent,CRAE)、视网膜中央静脉直径等效值(central retinal vein equivalent,CRVE)、视网膜动静脉比值(arteriole-to-venular ratio,AVR)、视网膜动脉弯曲度和视网膜动脉分形维数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中期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孕中期胎儿估计体质量(estimated fetal weight,EFW)、CRAE、CRVE、AVR、视网膜动脉弯曲度和视网膜动脉分形维数是PE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中期EFW、CRAE、CRVE、AVR、视网膜动脉弯曲度和视网膜动脉分形维数是PE发生的保护因素,孕中期MAP是其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的分析结果显示,母体危险因素+孕中期产检资料(包括MAP和EFW)+视网膜血管特征参数模型对PE预测能力较好[AUC(95%CI)=0.784(0.725‒0.843)],且其对早发型PE的预测能力更优[AUC(95%CI)=0.840(0.756‒0.924)]。结论·使用基于AI模型量化的视网膜血管特征参数联合母体危险因素、孕中期产检资料(包括MAP和EFW)能够较好地预测PE(特别是早发型PE)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视网膜血管 人工智能
下载PDF
人工血管的研发进展及应用现状
19
作者 钟彬儒 苏超 +2 位作者 杨超 陆树洋 魏民新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0-474,共5页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人工血管置换术已成为多种血管类疾病治疗的主要方法,但仍会面临移植失败的风险。本综述主要从小口径人工血管的研发困境、人工血管的研发进展以及人工血管的产业化...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人工血管置换术已成为多种血管类疾病治疗的主要方法,但仍会面临移植失败的风险。本综述主要从小口径人工血管的研发困境、人工血管的研发进展以及人工血管的产业化进程等目前的热点研究方向做一简要综述,以期为研究人员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 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 生物涂层
下载PDF
基于改进人工势场法的内河应急抢险船舶路径规划
20
作者 林威 于竞宇 +2 位作者 王静峰 朱勇超 张琼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9-106,共8页
针对应急抢险船舶在极端洪涝灾害时的路径规划问题,提出一种改进人工势场法的路径规划算法,实现内河应急抢险船舶的快速精准救援。由于传统人工势场法中存在局部极小点、目标不可达等影响应急抢险船舶救援的安全问题,通过改进斥力势场... 针对应急抢险船舶在极端洪涝灾害时的路径规划问题,提出一种改进人工势场法的路径规划算法,实现内河应急抢险船舶的快速精准救援。由于传统人工势场法中存在局部极小点、目标不可达等影响应急抢险船舶救援的安全问题,通过改进斥力势场函数解决了船舶在靠近障碍物的救援点时的目标不可达问题;引入逃逸力避免了局部极小点问题。通过数值仿真试验对比验证,改进后的人工势场法能够帮助应急抢险船舶在复杂的内河航道环境中安全到达救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抢险船舶 局部路径规划 人工势场法 改进斥力势场函数 逃逸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