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8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lementation of Level-3 Autonomous Patient-Specific Quality Assurance with Automated Human Interactive Devices
1
作者 Jingqiao Zhang Yizhou Zhao +2 位作者 Jameson T. Baker Yijian Cao Jenghwa Ch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Physics, Clinical Engineering and Radiation Oncology》 2023年第4期99-113,共15页
Purpose: Patient-specific quality assurance (PSQA) requires manual operation of different workstations, which is time-consuming and error-prone. Therefore, developing automated solutions to improve efficiency and accu... Purpose: Patient-specific quality assurance (PSQA) requires manual operation of different workstations, which is time-consuming and error-prone. Therefore, developing automated solutions to improve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is a priorit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 general software interface with scripting on a human interactive device (HID) fo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of manual quality assurance (QA) procedures. Methods: As an initial application, we aimed to automate our PSQA workflow that involves Varian Eclipse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 Elekta MOSAIQ oncology information system and PTW Verisoft application. A general platform, the AutoFrame interface with two imbedded subsystems—the AutoFlow and the PyFlow, was developed with a scripting language for automating human operations of aforementioned systems. The interface included three functional modules: GUI module, UDF script interpreter and TCP/IP communication module. All workstations in the PSQA process were connected, and most manual operations were automated by AutoFrame sequentially or in parallel. Results: More than 20 PSQA tasks were performed both manually and using the developed AutoFrame interface. On average, 175 (±12) manual operations of the PSQA procedure were eliminated and performed by the automated process. The time to complete a PSQA task was 8.23 (±0.78) minutes for the automated workflow, in comparison to 13.91 (±3.01) minutes needed for manual operations. Conclusion: We have developed the AutoFrame interface framework that successfully automated our PSQA procedure,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time, human (control/clicking/typing) errors, and operators’ stress. Future work will focus on improving the system’s flexibility and stability and extending its operations to other QA proced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vel-3 Automation Patient-Specific Quality Assurance Human Interactive devices SCRIPTING
下载PDF
Study on a clamping device of leveling equipment mounted on jacket
2
作者 姜沛然 房晓明 +2 位作者 朱绍华 李怀亮 弓海霞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11年第4期41-44,共4页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clamping device for leveling equipment mounted on offshore oil platform jacket,which solves the problem of leveling equipment clamping lifting force of more than 2000 tons.The main features...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clamping device for leveling equipment mounted on offshore oil platform jacket,which solves the problem of leveling equipment clamping lifting force of more than 2000 tons.The main features are that lifting force transmits to clamp claw through wedge force amplifier,embed the teeth of claw into the pile,and the embedded depth increases with the lifting force,resulting in a gravitational self-locking function.This theoretical model of clamping device was established,and the force and material characteristic were analyzed,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theoretical model was verified by thin shell elastic-plastic stability theory and thin-walled structures theory.An experimental prototype of clamping device was produced to test gravity self-locking function and bearable leveling force.Compared with the theoretical model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it proved that the embedded clamping devices have gravitational self-locking function and can meet the need of actual leveling equi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veling equipment wedge force amplifier embedded clamping device SELF-LOCKING
下载PDF
An algorithm supporting fast scheduling and viewing of remote sensing images in embedded devices
3
作者 李玲 王庆 +1 位作者 张小国 王慧青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1年第3期270-274,共5页
In order to resolve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limited resources of embedded devices and the growing amount of massive image data to be shown, a solution for fast images rendering in embedded devices is proposed and imp... In order to resolve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limited resources of embedded devices and the growing amount of massive image data to be shown, a solution for fast images rendering in embedded devices is proposed and implemented. First, an improved algorithm of a multi-resolution file-pyramid construction which is used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massive image data is presented. Then, a strategy, adopt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view-dependent levels of detail, target-tiles quick search and tiles seamless connection, is presented for fast scheduling and viewing of imag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solution of multi-scale image representations based on wavelet, the proposed solution can improve the rendering speed, and the rendering speed does not depend on the image size, though it increases some data storage space. And the proposed solution is suitable for embedded devices and friendly experi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action as because it can provide real-time well as more efficient user embedded devices PYRAMID levels of detail image rendering
下载PDF
A New Conducting Polymer Electrode f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s
4
作者 瞿述 彭景翠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8期3052-3055,共4页
Conducting polymer polydimethylsiloxane (PDMS) is studied for the high performance electrode of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s. A method to prepare the electrode consisting of a SiC thin film and PDMS is invest... Conducting polymer polydimethylsiloxane (PDMS) is studied for the high performance electrode of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s. A method to prepare the electrode consisting of a SiC thin film and PDMS is investigated. By using ultra thin SiC films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es, th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s are obtained in an ultra vacuum system with the model device PDMS/SiC/PPV/Alq3, where PPV is poly para-phenylene vinylene and Alq3 is tris(S-hydroxyquinoline) aluminium. The capacitance voltage (C - V), capacitance-frequency (C - F), current-voltage (I - V), radiation intensity-voltage (R - V) and luminance eFficiency-voltage (E - V) measurements a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to investigate the conductivity, Fermi alignment and devices properties in organic semiconductors. Scanning Kelvin probe measurement shows that the work function of PDMS/SiC anode with a 2.5-nm SiC over layer can be increased by as much as 0.28eV,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ITO anode. The result is attributed to the charge transfer effect and ohmic contacts at the inte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HT-EMITTING deviceS QUANTUM EFFICIENCY INTERFACES ALIGNMENT CATHODE DIPOLE DIODES level FILMS METAL
下载PDF
原子级制造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
5
作者 雒建斌 郭东明 +17 位作者 杨华勇 叶鑫 钱林茂 居冰峰 姜澜 邵金友 张振宇 陈磊 陈远流 胡洁 李祥明 冯俊元 韩伟娜 谭新峰 解国新 赖一楠 苗鸿雁 王岐东 《中国科学基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8,共13页
人类的制造技术逐步向原子级推进,原子作为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虽然它可以分成更小的原子核、电子等,但是从制造的角度看,原子级制造可以说是人类制造的最底层技术,也是继微纳制造之后新的制造范式,可将制造精度以及产品性能推向极致... 人类的制造技术逐步向原子级推进,原子作为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虽然它可以分成更小的原子核、电子等,但是从制造的角度看,原子级制造可以说是人类制造的最底层技术,也是继微纳制造之后新的制造范式,可将制造精度以及产品性能推向极致水平,代表着人类对物质世界认知和制造能力发展的新阶段,是引领未来产业变革发展的战略性技术,也是保障国家安全和推动国计民生重大装备跨代升级的重要前沿方向。本文基于第330期双清论坛总结了原子级制造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机遇挑战,凝练出未来5~10年原子级制造的焦点问题和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探讨了相关领域的前沿发展方向和科学基金资助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级制造 原子层制造 团簇与器件制造 原子级精度制造 原子级测量与表征 学科交叉
下载PDF
摊铺机熨平装置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分析
6
作者 朱涛 孙健 李宏伟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101,共6页
为了优化摊铺机熨平装置的设计参数,提供更好的施工操作策略,对摊铺机熨平装置进行了建模、仿真和实验。详述了摊铺厚度调整时仰角α变化的过程,对摊铺机熨平装置进行了受力分析,以仰角α为参数建立熨平装置的动力学模型。利用MATLAB搭... 为了优化摊铺机熨平装置的设计参数,提供更好的施工操作策略,对摊铺机熨平装置进行了建模、仿真和实验。详述了摊铺厚度调整时仰角α变化的过程,对摊铺机熨平装置进行了受力分析,以仰角α为参数建立熨平装置的动力学模型。利用MATLAB搭建Simulink框图,对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了熨平装置底板宽度、牵引点O与底板的垂直距离、重力G绕牵引点O的力臂大小对摊铺性能的影响。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能够正确反映熨平装置的工作原理,增大熨平装置底板宽度可以提高找平系统的灵敏度,利用手动调节机构调整初始工作仰角可以有效规避负仰角出现而又不失灵敏性,输料、分料和行走系统要协同工作、相互匹配,保持料位高度恒定才能提高摊铺路面的平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摊铺机 熨平装置 动力学模型 仰角 找平系统
下载PDF
水稻插秧机调平装置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7
作者 周海舟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114,120,共5页
为了保证秧苗入土深度一致,提升秧苗成活率,对水稻插秧机的调平装置及电气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水稻插秧机的主要组成包括机架、电气控制系统、调平装置、秧箱、取秧和插秧部件、动力系统及传动系统。为了提升调平装置的性能,对液压装... 为了保证秧苗入土深度一致,提升秧苗成活率,对水稻插秧机的调平装置及电气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水稻插秧机的主要组成包括机架、电气控制系统、调平装置、秧箱、取秧和插秧部件、动力系统及传动系统。为了提升调平装置的性能,对液压装置的参数包括最大功率和作业效率进行了设计,并对横向自适应调平装置的电气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为了验证水稻插秧机调平装置的性能,对插秧机进行了液压装置仿真试验和调平装置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液压装置的参数可以满足设计要求,调平装置可以满足插秧机的作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插秧机 调平装置 电气控制系统 液压装置 横向自适应调平装置
下载PDF
山地茶园模块化全向动态四点调平装置设计与试验
8
作者 靳红玲 朱海军 +4 位作者 张昕杰 王述杰 秦名扬 陈雨 张硕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5-215,共11页
本文针对目前山地茶园机械转场稳定性差的问题和作业姿态调整的需求,基于四点中心不动调平法原理,设计了一种搭载于底盘上,匹配多种作业机具的全向动态调平装置;开展调平装置关键部件参数设计和力学分析,建立了各支腿受力的数学模型,并... 本文针对目前山地茶园机械转场稳定性差的问题和作业姿态调整的需求,基于四点中心不动调平法原理,设计了一种搭载于底盘上,匹配多种作业机具的全向动态调平装置;开展调平装置关键部件参数设计和力学分析,建立了各支腿受力的数学模型,并仿真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搭建样机并对整机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在丘陵山地综合性能测试平台上进行了转场及斜坡作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转场试验中,底盘俯仰角和侧倾角幅值分别为17.9°、16.5°,平台俯仰角和侧倾角分别为6.4°、4.3°,平台俯仰角和侧倾角均值都小于1.8°;在斜坡4种作业工况下,底盘倾斜度均值分别为14.1°、15.2°、15.5°、14.1°,平台倾斜度均值分别为1.8°、1.6°、1.7°、1.6°,且平台的倾斜度标准差均小于底盘倾斜度标准差。研究表明该全向动态四点调平装置精度和稳定性满足山地茶园机具转场和坡地作业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茶园 四点调平装置 全向动态调平 仿真
下载PDF
激光测距仪多自由度集成可调装置的研制
9
作者 范彩霞 刘德波 +1 位作者 刘朝中 孙晨磊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2-265,共4页
基于测距仪激光轴竖直向上和向下两个方向的定位装夹及多自由度调节需要,设计了模块化的集成可调装置:(1)零点定位装夹模块,方便测距仪的快速固定和装配;(2)摇臂式角度调节模块,在调节过程中,确保测距仪测量基准面不变;(3)落地式和吊顶... 基于测距仪激光轴竖直向上和向下两个方向的定位装夹及多自由度调节需要,设计了模块化的集成可调装置:(1)零点定位装夹模块,方便测距仪的快速固定和装配;(2)摇臂式角度调节模块,在调节过程中,确保测距仪测量基准面不变;(3)落地式和吊顶式二维移动及调平模块,适应不同工作现场的检定需要;在此基础上完成实物样机的制造装配和测试,结果表明,该装置各模块组装便捷、调节精度高,结构设计独特紧凑、重心低稳定性好,可以较好地满足大量程液位计现场校准的快速定位和多自由度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量程液位计 现场校准 激光测距仪 多自由度 集成可调装置
下载PDF
一种基于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多功能信号源设计
10
作者 林智慧 何颖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 2024年第3期50-54,共5页
为适应不同应用场景下对多种信号类型和特性的需求改变,设计一种基于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多功能信号源,以解决通信信号输出过程存在偏差问题。基于可编程逻辑器件进行多功能信号源的电路排布,采用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对信号噪声进行处理,确... 为适应不同应用场景下对多种信号类型和特性的需求改变,设计一种基于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多功能信号源,以解决通信信号输出过程存在偏差问题。基于可编程逻辑器件进行多功能信号源的电路排布,采用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对信号噪声进行处理,确定波形优化指标,利用数字频率合成技术进行信号波形优化,设计顶层逻辑模块布局。对设计的多功能信号源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改变载波频率和调制度的情况下,设计的多功能信号源在传输过程中输出的信号频谱和解调波形的偏置精度,均优于传统的信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编程逻辑器件 多功能信号源 顶层逻辑 波形优化
下载PDF
高含硫天然气净化装置过滤器液位计引管失效分析
11
作者 陈强 何修辉 《硫酸工业》 CAS 2024年第1期48-53,共6页
介绍了某大型净化厂脱硫单元原料气过滤器失效的问题,对过滤器液位计引管直管段及焊接法兰进行化学成分、金相组织、断口形貌等分析,探讨失效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原料气过滤器失效的原因是过滤器的材质不符合要求,长期处于偏低温度和... 介绍了某大型净化厂脱硫单元原料气过滤器失效的问题,对过滤器液位计引管直管段及焊接法兰进行化学成分、金相组织、断口形貌等分析,探讨失效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原料气过滤器失效的原因是过滤器的材质不符合要求,长期处于偏低温度和酸性介质环境中导致原料气过滤器氯化物应力腐蚀失效。准确掌握设备失效成因,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护措施,对于确保装置长周期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天然气 净化装置 液位计引管 腐蚀 失效分析
下载PDF
基于IEC TR 60601-4-5的医疗装备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12
作者 郭苗 《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基于IEC TR 60601-4-5:2021,本文介绍了该技术报告的适用对象,探讨了医疗装备的信息安全等级、组件要求等,以推动医疗装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的提升,为医用网络环境的稳定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医疗装备 信息安全等级 组件要求
下载PDF
ZB45硬盒包装机组烟支自动平整装置研制
13
作者 刘永宾 刘伟华 +3 位作者 栾稳 史瑞 高岩 王忠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7-152,共6页
为解决ZB45包装机烟支库上方位置因烟支输送过程中整体倾斜导致的烟支下落不畅,烟支断残、褶皱和变形等问题,文中结合设备的结构特点,加装创制的烟支自动平整装置,对烟支库上方输送的烟支进行平整,使烟支平齐,在输送过程中顺利下落。经... 为解决ZB45包装机烟支库上方位置因烟支输送过程中整体倾斜导致的烟支下落不畅,烟支断残、褶皱和变形等问题,文中结合设备的结构特点,加装创制的烟支自动平整装置,对烟支库上方输送的烟支进行平整,使烟支平齐,在输送过程中顺利下落。经过平整装置后的烟支,在继续向下输送过程中,可顺利下落到3组7-6-7排列的通道内,避免了因倾斜造成的烟支变形、下烟阻塞及卡烟等现象发生。烟支自动平整装置的应用,使烟支褶皱、变形和端部落丝等造成的烟支次品数量,由安装前的平均18.9支∕班减少至平均3.1支∕班,减少了15.8支∕班,减少率为83.6%;烟支库卡烟、阻塞等造成的设备停机次数由之前的31.0次∕班减少至6.1次∕班,减少了24.9次∕班,减少率为80.3%;机车效率由改造前的95.3%提升至96.0%,提升了0.7%,具有较高的行业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支输送 烟支倾斜 自动平整装置 产品质量 加长摆臂
下载PDF
与硅微器件集成的MEMS皮拉尼计
14
作者 秦宜峰 刘振华 +2 位作者 施志贵 张青芝 熊壮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4年第9期1038-1043,共6页
针对圆片级真空封装现有的检测难、易泄漏等问题,提出一种可与硅微器件工艺兼容、并行加工于同一腔体的皮拉尼(Pirani)计设计与加工方法,用于圆片级真空封装后腔体的真空度检测。采用SOI硅片对皮拉尼计结构进行加工,通过金硅键合方式对... 针对圆片级真空封装现有的检测难、易泄漏等问题,提出一种可与硅微器件工艺兼容、并行加工于同一腔体的皮拉尼(Pirani)计设计与加工方法,用于圆片级真空封装后腔体的真空度检测。采用SOI硅片对皮拉尼计结构进行加工,通过金硅键合方式对器件进行圆片级封装,同时采用硅通孔(TSV)的纵向电极引出方式,改善气密封装问题。测试结果表明,皮拉尼计电阻在线性区间的温度系数为1.58Ω/℃,检测敏感区间约为1~100 Pa,灵敏度达到61.67Ω/ln(Pa)。提出的皮拉尼计可与硅微器件并行加工,为圆片级真空封装腔体的真空度在片测试提供了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检测 皮拉尼计 硅微器件 圆片级真空封装
下载PDF
全局-实例特征对齐域适应检测方法及系统设计
15
作者 刘源 娄亚鑫 +4 位作者 张平 杨一帆 李亚伟 伍凌帆 张弘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6-955,共10页
在实际应用检测模型时,由于真实场景和训练数据集间的差异,检测算法的效果受到较大影响。为了在目标场景中获得更好的检测效果,通常需要采集、标注数据后训练,不仅成本高昂且流程复杂。提出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全局-实例域适应检测算法与系... 在实际应用检测模型时,由于真实场景和训练数据集间的差异,检测算法的效果受到较大影响。为了在目标场景中获得更好的检测效果,通常需要采集、标注数据后训练,不仅成本高昂且流程复杂。提出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全局-实例域适应检测算法与系统,仅需采集部分真实场景数据即可进行迁移学习,实现模型快速训练和边缘端-云端结合的远程部署。该域适应检测算法中,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全局特征对抗学习算法可减弱背景特征在迁移学习中的负作用;基于字典学习的实例级特征对齐方法,对实例级特征进行高精度对齐。经过实验对比,本文的方法达到了接近SOTA(state-of-the-art)的水平,并通过消融实验定量地证明了本方法对于域适应检测效果的提升。本文将提出的域适应检测技术与具有数据传输链路的边缘端系统结合,在实际场景中使检测效果提升近10个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适应检测 实例级 注意力 边缘端设备
下载PDF
基于FPGA的便携心电智能诊断加速器及优化选芯方案
16
作者 郭千禧 刘文涵 +1 位作者 罗德宇 黄启俊 《电子技术应用》 2024年第6期89-95,共7页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诊断与心脏相关疾病的关键工具,可穿戴心电监护仪Holter是院外检测的重要手段,小型化、便携性、实时检测是优化方向。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包括心电诊断的各个领域,但存在参数量大、难于小型化、计算速度...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诊断与心脏相关疾病的关键工具,可穿戴心电监护仪Holter是院外检测的重要手段,小型化、便携性、实时检测是优化方向。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包括心电诊断的各个领域,但存在参数量大、难于小型化、计算速度慢的问题,不满足便携心电监护仪的要求,而可编程逻辑门器件(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有并行加速的特性。在AI智能算法硬件化的工程应用上,存在成本、速度、资源利用率的权衡,需要进行科学的芯片选型。开发了一种基于1D-CNN的、用于心电诊断的BeatNet,对于4分类的检测任务,该模型具有98.5%的分类准确率。在FPGA上实现BeatNet硬件化的实验,经测试在Altera公司的DE1-SoC开发板上部署RTL级硬件网络电路,最高频率为69 MHz,单个心拍诊断需要221个周期,总计算时间为3.31μs,满足实时标准。针对速度、功耗和成本指标评估了不同部署策略的性能,开发了一个选芯综合指数,可以在仅损失0.2%精度、5μs内完成单心拍的条件下,将FPGA计算芯片成本控制在200美元以内,满足高速度、低成本、低功耗的要求,对工程优化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检测 深度学习 FPGA RTL级 便携医疗设备
下载PDF
基于相变材料的非易失光子多值器件研究
17
作者 宋兵 王金融 +2 位作者 张亨宇 孙振源 李清江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229,共8页
结合相变材料与马赫-曾德尔干涉仪调制器结构,设计了一种包含ITO微加热器的非易失性光子多值器件,通过对相变材料的结构参数进行仿真,优化了器件的调制窗口。同时对ITO微加热器的结构进行仿真设计,使微加热器的效率更高,更容易实现器件... 结合相变材料与马赫-曾德尔干涉仪调制器结构,设计了一种包含ITO微加热器的非易失性光子多值器件,通过对相变材料的结构参数进行仿真,优化了器件的调制窗口。同时对ITO微加热器的结构进行仿真设计,使微加热器的效率更高,更容易实现器件的多值调制。测试表明,该器件在施加电脉冲的过程中实现了超过32个状态(5 bit)的多值调制。这种电调制的非易失性光子多值器件为大规模的非易失性可配置光子硬件神经网络提供了基础的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易失性 光子器件 马赫-曾德尔干涉仪 相变材料 硒化锑 氧化铟锡 多值
下载PDF
侧板进气模式下气柜活塞平衡性能分析
18
作者 王东 陈祥勇 《中国科技纵横》 2024年第1期129-131,共3页
在煤气柜运行的理想状态下,气柜活塞的中心与筒体的几何中心理论上是重合的。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因为气柜进气量的瞬间变化,可能对气柜活塞造成不利影响,使活塞产生倾斜或者偏移。通常,活塞产生倾斜或者偏移后,可以通过调平装置自动... 在煤气柜运行的理想状态下,气柜活塞的中心与筒体的几何中心理论上是重合的。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因为气柜进气量的瞬间变化,可能对气柜活塞造成不利影响,使活塞产生倾斜或者偏移。通常,活塞产生倾斜或者偏移后,可以通过调平装置自动调节至中心位置,活塞受力一直处于一种动平衡状态。基于此,分析活塞因煤气柜进气压强的差异性分布工况下,煤气柜活塞平衡和调平装置的工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柜 活塞 调平装置 偏心距
下载PDF
微光像增强器光晕消失时间测试方法
19
作者 吴梦雪 钱芸生 +2 位作者 王璐子 杨淑宁 张琴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2-658,共7页
光晕(halo)效应对微光像增强器探测的应用造成了不利影响且不可避免。微光像增强器的光晕消失时间缺乏测试方法,因此提出了基于数字目视的光晕消失时间测试系统。该系统通过开关电源给LED光源提供频率为25 Hz、占空比可调的脉冲信号,利... 光晕(halo)效应对微光像增强器探测的应用造成了不利影响且不可避免。微光像增强器的光晕消失时间缺乏测试方法,因此提出了基于数字目视的光晕消失时间测试系统。该系统通过开关电源给LED光源提供频率为25 Hz、占空比可调的脉冲信号,利用高帧率相机连续采集1500张像增强器经直径为3.5 mm小孔后的图像,其中包含若干个完整的明暗周期。通过重复计算标准差,去除偏离平均值的周期序列来优化周期信息,获得亮暗周期内光源熄灭的图片索引,同理可获得光晕消失的图片数量,从而计算得到光晕消失时间。编号为GZ318118A的像增强器光晕消失时间为3.33 ms。测试结果表明,测量装置的重复性为0.863%,可以对光晕消失时间进行有效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器件测量 光晕消失时间 微光像增强器 光晕直径
下载PDF
锂电池电芯电极自动装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
作者 项亚南 邓小龙 潘丰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6-143,共8页
针对块状锂电池电芯电极装配时,电芯电极装配定位不准确、效率低、安全性不高等问题,研究锂电池电芯电极的装配要点和生产特征,设计一种电芯电极装配工艺流程和与之相匹配的执行机械结构,并结合现场总线网络通信技术,设计出电芯电极装... 针对块状锂电池电芯电极装配时,电芯电极装配定位不准确、效率低、安全性不高等问题,研究锂电池电芯电极的装配要点和生产特征,设计一种电芯电极装配工艺流程和与之相匹配的执行机械结构,并结合现场总线网络通信技术,设计出电芯电极装配控制系统。从机械结构方面入手着重探讨电芯电极装配的电芯翻面供给结构、方位矫正与传输机构、多工位移送结构、电芯电极装配结构、绝缘纸粘贴结构和下料结构的六级联动装置,再基于西门子PLC搭建通信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出控制程序算法步骤实现零件自动上料、电芯电极的自动装配及自动移送和下料过程,并建立电芯电极装配全过程、可视化的在线管理系统。该电芯电极自动装配控制系统已经在锂电池生产企业中得到应用,经济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电芯电极 现场总线 六级联动装置 在线管理系统 自动装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