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ortance of computed tomography in posterior malleolar fractures:Added information to preoperative X-ray studies
1
作者 NoéDe Marchi Neto Pietro Felice Tomazini Nesello +3 位作者 Jordanna Maria Bergamasco Marco Tulio Costa Ralph Walter Christian Nilson Roberto Severino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3年第12期868-877,共10页
BACKGROUND Ankle fractures are common lesions of the lower limbs.Approximately 40%of ankle fractures affect the posterior malleolus(PM).Historically,PM osteosynthesis was recommended when PM size in X-ray images was g... BACKGROUND Ankle fractures are common lesions of the lower limbs.Approximately 40%of ankle fractures affect the posterior malleolus(PM).Historically,PM osteosynthesis was recommended when PM size in X-ray images was greater than 25%of the joint.Currently,computed tomography(CT)has been gaining traction in the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of ankle fractures.AIM To elucidate the similarity in dimensions and to correlate PM size in X-ray images with the articular surface of the affected tibial plafond in the axial view on CT(AXCT)of a PM fracture.METHODS Eighty-one patients(mean age:39.4±13.5 years)were evaluated(54.3%were male).Two independent examiners measured PM size in profile X-ray images(PMXR)and sagittal CT(SAGCT)slices.The correlation of the measurements between the examiners and the difference in the PM fragment sizes between the two images were compared.Next,the PM size in PMXR was compared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tibial plafond involved in the fracture in AXCT according to the Haraguchi classification.RESULTS The correlation rates between the examiners were 0.93 and 0.94 for PMXR and SAGCT,respectively(P<0.001).Fragments were 2.12%larger in SAGCT than in PMXR(P=0.018).In PMXR,there were 56 cases<25%and 25 cases≥25%.When PMXR was<25%,AXCT corresponded to 10.13%of the tibial plafond.When PMXR was≥25%,AXCT was 24.52%(P<0.001).According to the Haraguchi classification,fracture types I and II had similar PMXR measurements that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of type III.When analyzing AXCT,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three types,with II>I>III(P<0.001).CONCLUSION PM fractures show different sizes using X-ray or CT images.CT showed a larger PM in the sagittal plane and allowed the visualization of the real dimensions of the tibial plafond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kle fracture posterior malleolar fracture Computed tomography X-ray posterior malleolus fracture Trimalleolar facture
下载PDF
Treatment of Posterior Malleolus Fracture through Posterolateral Approach 被引量:1
2
作者 Sah Ganesh Kumar Jun Lu +3 位作者 Singh Ratish Sinkemani Arjun Karki Sundar Jiming Liang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9年第4期67-80,共14页
Posterior malleolus fractures are quite common and usually result from rotational ankle injuri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osterior malleolus fractures, more studies are still required, though it is already well-recogni... Posterior malleolus fractures are quite common and usually result from rotational ankle injuri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osterior malleolus fractures, more studies are still required, though it is already well-recognized for medial and lateral structure. Therefore, fracture of posterior malleolus is striking subject of study among orthopedic surgeons. Most orthopedic surgeons recommend fixing the posterior malleolus fracture if it is larger than 25% to 33% of the distal articular surface. Further attention is required for the reduction and fixation of fractures involving posterior malleolus. Several approaches and methods for fixation of posterior malleolus have been defined in the literature. Previously, the most common method of fixation of the posterior malleolus is by indirect reduction and antero-posterior screws, it is minimally invasive, the anterior incision does not allow satisfactory visualization of the fragment, so good anatomical reduction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thorough this approach. Operative management goals to reach a stable ankle with maximal function, decrease the risk of post-traumatic degenerative changes, and diminish the risk of complication. Nowadays, posterolateral approach is gaining the popularity due to adequate visualization and accurate anatomic re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KLE fracture posterior malleolus fracture Trimalleolus fracture POSTEROLATERAL Approach
下载PDF
Correlative Factors Research of Tibial Shaft Fracture with Ipsilateral Posterior Malleolar Crack Fractures
3
作者 Binbin Tang Quan Liu +2 位作者 Zhen Li Gaobo Shen Lianguo Wu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双语)》 2020年第2期12-16,共5页
Background:Missed diagnosis rate of spiral tibia shaft fracture with posterior malleolus crack fracture(PMCF)is high in the clinical.However,the mechanism and related factors of fracture are still unclear.Moreover,PMC... Background:Missed diagnosis rate of spiral tibia shaft fracture with posterior malleolus crack fracture(PMCF)is high in the clinical.However,the mechanism and related factors of fracture are still unclear.Moreover,PMCF has been observed in other types of tibial shaft fractures.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orrelative factors of tibial shaft fracture with ipsilateral PMCF,decrease the rate of clinical missed diagnosis,strengthen the effective fixation of PMCF,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traumatic arthritis.Methods:From September 2014 to May 2019,we collected 137 tibiofibular fracture.Only 68 cases involved in ankle joint CT examination and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posterior malleolus group(30 cases)and non-posterior malleolus group(38 cases)according to whether come up PMCF or not.The posterior malleolus group contained 24 males and 6 females,27-77(47.57±11.79)years old,the non-posterior malleolus group contained 23 males and 15 females,18-85(48.71±13.84)years old.The gender,age,location,fibula fracture and tibial shaft fracture classification were observed for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Results:The probability of PMCF was higher with right tibial shaft fracture(OR=3.6995%CI:1.13-12.08 P<0.05);the probability of PMCF following distal fibular fracture was higher than that without fibular fracture(OR=11.3695%CI:1.72-75.05 P<0.05);the probability of PMCF with type A tibial shaft fracture was higher than type C(OR=4.8295%CI:1.19-19.58 P<0.05).Conclusion:Right type A tibial shaft fracture accompanied by distal fibular fracture are very important factors related to PMCF,which needs highly attention to avoid clinical missed dia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ial shaft fracture posterior malleolus crack fracture Classification Fibula fracture
下载PDF
经跟腱旁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夹心形骨折
4
作者 郑加法 宋秀锋 +3 位作者 李宏志 周锦明 关盛溢 于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4-938,共5页
背景:踝关节骨折直视下精准复位已经成为足踝外科医生的共识,如何充分显露后踝的游离或压缩骨折块,仍然是具有挑战性的难题之一。目的:探讨经跟腱旁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夹心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大连... 背景:踝关节骨折直视下精准复位已经成为足踝外科医生的共识,如何充分显露后踝的游离或压缩骨折块,仍然是具有挑战性的难题之一。目的:探讨经跟腱旁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夹心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后踝夹心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跟腱旁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经跟腱外侧入路21例,经跟腱内侧入路5例;男19例,女7例;年龄24-69岁,平均38.6岁。记录手术时间,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通过Burwell-Charnley影像学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目测类比评分、踝关节跖屈及背伸活动度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估临床效果。结果与结论:(1)2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18个月,平均14.6个月;手术时间52-85 min,平均64.2 min;(2)1例患者术后外踝切口部分皮缘坏死,通过换药后完全愈合;其余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3)Burwell-Charnley影像学标准评价:24例解剖复位,2例复位良好,优良率为100%;(4)末次随访时目测类比评分为(1.19±0.40)分,较术前(6.81±0.80)分明显下降(P<0.01);末次随访时踝关节跖屈为(33.5±5.02)°,踝关节背伸为(17.23±0.99)°,较术前(14.58±2.50)°、(5.81±1.02)°均明显增加(P<0.01);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为(89.31±3.62)分,较术前(46.00±5.45)分明显升高(P<0.01);其中优23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5)提示经跟腱旁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夹心形骨折手术时间短,骨折复位良好,并发症少,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损伤 后踝夹心形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 手术入路
下载PDF
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伴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内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陆栋 黄国伟 +2 位作者 周枫 汤志军 王思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6期1731-1734,共4页
目的探究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手术方案治疗伴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内侧胫骨平台骨折(mTPF)患者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伴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mTPF患者,按照信封法将其分为... 目的探究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手术方案治疗伴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内侧胫骨平台骨折(mTPF)患者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伴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mTPF患者,按照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4)和研究组(n=35)。对照组接受单一后侧倒“L”形入路手术方案,研究组接受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手术方案。随访12个月,比较组间临床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3、6、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情况;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的影像学资料(内翻角、后倾角、活动度);术后12个月的生活质量情况[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分],并于末次随访时评估疗效,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3、6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3.45±0.56)、(3.01±0.34)、(2.56±0.38)分,均低于对照组[(3.88±0.61)、(3.37±0.33)、(2.98±0.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2个月,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两组间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内翻角、后倾角分别为(85.11±4.32)°、(5.03±0.35)°,均低于对照组[(88.98±3.16)°、(6.11±0.36)°],活动度为(113.26±13.66)°,高于对照组[(106.56±12.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间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手术方案治疗伴有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mTPF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单一后侧倒“L”形入路手术方案相当,但在术后影像学指标、疼痛程度方面有一定优势,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面半脱位 胫骨平台骨折 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 Wahlquist C型
下载PDF
Advances and disputes of posterior malleolus fracture 被引量:12
6
作者 Fu Su Zou Zhen-yu +1 位作者 Mei Gang Jin Da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0期3972-3977,共6页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of this article is to summarize the development of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posterior malleolus fracture (PMF). Data sources Data used in this Study selection Articles were review were ma...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of this article is to summarize the development of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posterior malleolus fracture (PMF). Data sources Data used in this Study selection Articles were review were mainly from English literature of PubMed data base. ncluded in this review if they were related to the PMF or trimalleolar fra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erior malleolus fracture stability CT posterolateral approach syndesmotic fixation
原文传递
空心螺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鹏 李平元 +6 位作者 何双建 杨照耀 徐峰 徐希斌 陆健 曹成 周龙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19-25,共7页
目的比较经后外侧入路由后向前三枚空心螺钉三角分布固定与钢板固定治疗累及关节面≥25%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2016年5月至2022年5月行外科手术治疗的63例后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行三... 目的比较经后外侧入路由后向前三枚空心螺钉三角分布固定与钢板固定治疗累及关节面≥25%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2016年5月至2022年5月行外科手术治疗的63例后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行三枚空心螺钉三角分布固定(空心钉组),30例行钢板固定(钢板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评分(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和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结果63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平均(20.5±2.1)个月。两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手术时间空心钉组短于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空心钉组(3.03%)低于钢板组(13.33%);而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后踝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优良率比较,空心钉组(90.9%)与钢板组(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内固定物松动、退出、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两种方法在治疗此类后踝骨折中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而空心螺钉三角分布固定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易于取出等众多优点,是此类后踝骨折内固定有效且经济的方法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骨折 后踝 闭合性 内固定
下载PDF
微型钢板与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踝大块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的比较
8
作者 范军界 虞宵 +3 位作者 吕峰 吴卫东 沈军 孙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571-2577,共7页
目的比较后踝大块骨折患者采用微型钢板与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对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后踝大块骨折患者150例,采用奇偶数法进行分组,其中75例进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列为对照组,另... 目的比较后踝大块骨折患者采用微型钢板与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对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后踝大块骨折患者150例,采用奇偶数法进行分组,其中75例进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列为对照组,另外75例实施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功能以及健康状态,统计炎症因子水平、术后并发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在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上,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踝关节背伸、踝关节跖屈、足部内翻以及足部外翻活动度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AOFAS评分与KPS评分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IL-6、IL-8以及CRP水平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术用于后踝大块骨折的手术效果理想,对于临床指标与踝关节活动度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可有效提升踝关节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踝大块骨折 微型钢板内固定术 空心钉内固定术 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不同固定方法治疗胫骨平台外后侧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研究
9
作者 毛冯缘 程邦君 +1 位作者 黄燕峰 罗轶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8期38-41,共4页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分析研究采用掌骨T形钢板和拉力螺钉治疗胫骨平台外后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具人工合成的右侧胫骨模形,根据胫骨平台外后侧劈裂塌陷性骨折的形态学特征,建立胫骨平台外后侧劈裂塌陷性骨折模形,随机分为两组(n=10):A组...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分析研究采用掌骨T形钢板和拉力螺钉治疗胫骨平台外后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具人工合成的右侧胫骨模形,根据胫骨平台外后侧劈裂塌陷性骨折的形态学特征,建立胫骨平台外后侧劈裂塌陷性骨折模形,随机分为两组(n=10):A组采用3.5掌骨T形钢板固定;B组采用2枚拉力螺钉固定。测量两组在轴向负荷加载起始为10 N,最大为2000 N的压力下的垂直位移和最大失效载荷。结果钢板组和螺钉组在250 N载荷下骨折块的垂直位移分别为(0.21±0.15)mm和(0.35±0.11)mm,在500 N载荷下骨折块的垂直位移分别为(0.32±0.12)mm和(0.91±0.27)mm,在1000 N载荷下骨折块的垂直位移分别为(0.76±0.16)mm和(1.75±0.21)mm,在1500 N载荷下骨折块的垂直位移分别为(0.93±0.14)mm和(2.37±0.26)mm,在同一载荷下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和螺钉组的最大失效载荷分别为(1865±183)N和(1242±146)N,二者最大失效载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骨T形钢板固定胫骨平台外后侧骨折,可以对塌陷的胫骨平台外后侧骨折块起到有效、稳定、坚强的固定,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明显的生物力学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胫骨外后侧平台骨折 外后侧骨折 支撑钢板 螺钉
下载PDF
影响旋后外旋型Ⅱ度及以上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多因素分析
10
作者 黄春桂 马亚飞 王军全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9期910-916,共7页
目的:探讨旋后外旋型Ⅱ度及以上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20例旋后外旋型Ⅱ度及以上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 目的:探讨旋后外旋型Ⅱ度及以上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20例旋后外旋型Ⅱ度及以上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足-后踝评分分为优组(90~100分)73例,良组(75~89分)35例,可组(<50分)12例。比较3组末次随访时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影响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优组与良、可组术后关节ROM(背伸、跖屈、内翻、外翻)以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3组年龄≥50岁、旋后外旋型骨折Ⅳ度、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螺钉内固定、合并后踝骨折“T”形钢板固定、未放置引流管、存在感染、抗生素使用时间≥7 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OR=2.829,95%CI(1.049,7.628),P=0.040]、旋后外旋型Ⅳ度骨折[OR=6.13,95%CI(1.153,32.593),P=0.033],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螺钉内固定[OR=10.785,95%CI(3.338,3.894),P=0.000]、合并后踝骨折“T”形钢板固定[OR=6.349,95%CI(1.869,21.560),P=0.003]是影响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术后结局为优者其ROM恢复较佳;年龄≥50岁、旋后外旋型骨折Ⅳ度、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螺钉内固定、合并后踝骨折“T”形钢板固定均影响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临床可对这些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改善其术后功能恢复,防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旋后外旋型 后踝骨折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后踝移位骨折的关节镜监视下复位经皮螺钉固定与开放复位疗效比较
11
作者 赵晶晶 方真华 黄若昆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17-20,共4页
目的 比较后踝移位骨折的关节镜监视下复位经皮螺钉固定和后外侧入路开放复位之间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第四医院骨科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间踝关节骨折合并后踝骨折行手术治疗的48例病例资料。其中,男39例,女9例;年龄32~74岁... 目的 比较后踝移位骨折的关节镜监视下复位经皮螺钉固定和后外侧入路开放复位之间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第四医院骨科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间踝关节骨折合并后踝骨折行手术治疗的48例病例资料。其中,男39例,女9例;年龄32~74岁,平均45.5岁。根据后踝骨折的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关节镜组21例,开放组27例。比较两组病例的止血带使用时间、骨愈合时间、影像评估、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评分(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及手术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48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23±1.56)个月。止血带使用时间:关节镜组[(77.7±12.3) min]长于开放组[(66.8±11.2) 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关节镜组[(9.4±2.3)周]短于开放组[(10.2±3.1)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评估:患者术后CT显示关节内台阶大于2 mm者关节镜组有3例,开放组有7例;术后6个月时AOFAS踝-后足评分:关节镜组[(80.6±8.4)分]高于开放组[(70.5±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开放复位手术方式比较,采用后路关节镜监视下经皮复位螺钉固定后踝骨折,复位更精确,软组织损伤小,术后足踝部功能恢复更好,手术相关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关节镜 后踝 骨折
下载PDF
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固定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林正坚 侯平 +1 位作者 许环顺 郑一鸣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25-428,共4页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中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固定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采用手术治疗的伴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的118例三踝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术中后踝固定与否分为固定组(57例)、未固定组(61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中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固定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采用手术治疗的伴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的118例三踝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术中后踝固定与否分为固定组(57例)、未固定组(61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美国矫形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术后关节平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固定组患者AOFAS踝-后足量表中疼痛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未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固定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未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伴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的三踝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固定可有效减轻术后关节疼痛,改善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HaraguchiⅡ型 后踝 内固定术
下载PDF
后踝内侧垂直联合线后前入路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张先启 余正友 林四龙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72-275,共4页
目的 探讨参考后踝内侧垂直联合线(PVSL)行闭合复位经皮后前(PA)入路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后踝骨折患者23例,均参考PVSL行闭合复位经皮PA入路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记录... 目的 探讨参考后踝内侧垂直联合线(PVSL)行闭合复位经皮后前(PA)入路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后踝骨折患者23例,均参考PVSL行闭合复位经皮PA入路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记录患者术后骨折复位、踝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及恢复情况。结果 23例患者术后获得6~20个月的随访。术后所有患者后踝骨折块均得到良好复位,移位均小于2 mm。X射线显示,患者骨折均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为76~100分,平均(89.8±8.2)分;术后踝关节功能优17例、良5例、中1例,优良率为95.7%。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参考PVSL闭合复位经皮PA入路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手术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踝骨折 内固定术 后踝内侧垂直联合线 前后入路 后前入路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钢板+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外、后踝骨折
14
作者 何晶 高胜飞 +1 位作者 吴云刚 刘涛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434-438,共5页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钢板+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外、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外侧入路钢板+空心钉内固定治疗124例外、后踝骨折患者,记录切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6...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钢板+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外、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外侧入路钢板+空心钉内固定治疗124例外、后踝骨折患者,记录切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6个月。117例切口一期愈合,4例因切口渗出延长拆线时间至术后3周,2例因皮肤坏死行清创治疗,1例因切口感染行清创+负压引流。术后2例腓骨肌腱炎,均对症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未发现[足母]长屈肌挛缩者。124例骨折均愈合,时间3~5个月。末次随访时,124例均可完全负重行走,其中5例轻度跛行;踝关节背伸20°~28°、跖屈34°~45°;采用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优99例,良18例,可7例,优良率为94.4%。结论后外侧入路钢板+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外、后踝骨折简便易行,软组织损伤小,且内固定物可获得良好的软组织覆盖,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入路 钢板内固定 空心钉内固定 外、后踝骨折
下载PDF
经腓骨后缘入路联合后前位中空螺钉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立建 陈志军 +2 位作者 杨国涛 束伟平 荆卫兵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1期127-131,共5页
目的探讨经腓骨后缘入路联合后前位中空螺钉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腓骨后缘入路联合后前位中空螺钉治疗56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 目的探讨经腓骨后缘入路联合后前位中空螺钉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腓骨后缘入路联合后前位中空螺钉治疗56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15.24±4.37)个月。手术时间55~115(72.37±16.74)min,术中出血量15~45(33.06±12.73)ml。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无腓肠神经、腓浅神经、腓深动脉等术中损伤;无拇趾屈曲异常、螺钉激惹、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等术后并发症发生。骨折均一期愈合,时间8~16(11.8±3.2)周。术后12个月,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72~96(87.74±9.86)分,其中优41例,良12例,可3例,优良率94.6%(53/56);踝关节活动度:跖屈35°~50°(39.4°±8.0°),背伸15°~25°(20.7°±4.6°)。结论采用经腓骨后缘入路联合后前位中空螺钉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手术创伤小、易复位、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后踝骨折 中空螺钉 腓骨后缘入路
下载PDF
空心螺钉和T形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伟 刘晓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1期46-49,共4页
目的比较空心螺钉和T形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无锡市中医医院创伤骨科100例诊断为踝关节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后踝骨折固定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空心螺钉组和T形解剖钢板组,每组50例... 目的比较空心螺钉和T形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无锡市中医医院创伤骨科100例诊断为踝关节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后踝骨折固定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空心螺钉组和T形解剖钢板组,每组50例。空心螺钉组行空心螺钉内固定,T形解剖钢板组行T形解剖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的手术及恢复情况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疼痛程度。结果T形解剖钢板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空心螺钉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多于空心螺钉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空心螺钉组(P<0.05);两组的伤口拆线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美国足踝外科医生协会评分系统(AOFA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T形解剖钢板组的AOFAS评分明显高于空心螺钉组(P<0.05);术后6个月,T形解剖钢板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空心螺钉组(P<0.05)。结论与空心螺钉内固定相比,T形解剖钢板内固定后踝生物力学强度更好、固定更坚强。但总体来说二者各有利弊,应互为补充。在临床应用中应综合判断、决定采取何种固定方式,以求更大限度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恢复患者的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后踝骨折 空心螺钉内固定 T形解剖钢板内固定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经外踝骨折间隙清理后复位内固定术在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Ⅲ、Ⅳ度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7
作者 谭小波 莫世赞 +2 位作者 李轶 李翱翔 魏人前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27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经外踝骨折间隙清理后复位内固定术在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Ⅲ、Ⅳ度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50例踝关节旋后外旋Ⅲ、Ⅳ度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骨折不同治疗方法分... 目的探讨经外踝骨折间隙清理后复位内固定术在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Ⅲ、Ⅳ度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50例踝关节旋后外旋Ⅲ、Ⅳ度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骨折不同治疗方法分为A组(32例)和B组(18)例。A组采取经外踝骨折间隙清理后复位内固定术,B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后踝复位质量及踝关节的功能评分。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6.8±8.7)min,短于B组的(82.6±9.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31.1±6.9)ml,与B组的(30.2±5.4)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获得解剖复位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外踝骨折间隙清理后,后踝骨折复位容易,解剖复位率高,改善踝关节术后功能,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后踝骨折 外踝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空心螺钉不同固定方式治疗后踝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丹丹 石更强 杜科伟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115,共6页
目的 基于有限元方法研究空心螺钉不同角度固定对后踝骨折的生物力学影响,确定空心螺钉的最佳固定方式。方法 采用CT图像重建包含胫骨、腓骨、距骨以及相应软骨和韧带的踝关节有限元模型,在验证其有效性基础上建立1/2后踝骨折模型,分析... 目的 基于有限元方法研究空心螺钉不同角度固定对后踝骨折的生物力学影响,确定空心螺钉的最佳固定方式。方法 采用CT图像重建包含胫骨、腓骨、距骨以及相应软骨和韧带的踝关节有限元模型,在验证其有效性基础上建立1/2后踝骨折模型,分析空心螺钉不同固定方式对后踝骨折固定模型的生物力学影响。结果 与螺钉0°、5°、10°、20°固定相比,螺钉15°固定时模型位移最小。螺钉15°固定时,螺钉应力比螺钉5°、10°、20°固定模型小,比螺钉0°固定模型大。但螺钉0°固定时,踝关节接触应力峰值比正常踝关节接触应力峰值大得多,易造成创伤性骨关节炎。结论 空心螺钉治疗累及关节面不超过1/2的后踝骨折安全有效;螺钉以不同角度固定时,模型的位移和应力不同。螺钉固定角度为15°时生物力学稳定性最好,可用于指导临床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踝骨折 空心螺钉 固定角度 生物力学
下载PDF
Maisonneuve骨折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双磊 雷哲 +2 位作者 王少华 魏瑄 王爱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2期234-239,共6页
目的Maisonneuve骨折(MFF)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踝关节损伤。通过回顾性分析MFF患者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表现和术中探查结果来描述MFF的病理解剖特征,为其损伤机制和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 目的Maisonneuve骨折(MFF)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踝关节损伤。通过回顾性分析MFF患者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表现和术中探查结果来描述MFF的病理解剖特征,为其损伤机制和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54例MFF患者资料,其中男40例,女14例,年龄18~61(50.45±15.12)岁,左侧26例,右侧28例。54例患者均行患侧踝关节正侧位和胫腓骨正侧位X线检查,42位患者行踝关节三维CT检查,18例患者行踝关节MRI检查。46位患者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记录并分析腓骨近端、踝关节内侧结构、下胫腓联合和后踝结构损伤特点。结果54例患者存在腓骨近端1/3骨折。35例患者存在内踝骨折,16例患者存在三角韧带断裂,3例患者内踝结构完整。54例患者存在下胫腓前韧带损伤。45例患者存在后踝骨折,1例患者存在下胫腓后韧带断裂,8例患者后踝结构完整。结论MFF的特点是腓骨近端骨折和下胫腓前韧带断裂。X线在诊断MFF中具有一定的假阴性率,建议踝关节骨折病人进行体格检查、CT和MRI检查。MFF由外旋力引起,影像学表现不同,对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SONNEUVE骨折 腓骨近端 下胫腓联合韧带 内踝 后踝
下载PDF
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鹏 李平元 +5 位作者 何双建 杨照耀 徐峰 徐希斌 陆健 曹成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5期729-733,共5页
目的探讨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内固定治疗33例伴后踝骨折累及胫骨远端关节面≥25%的踝关节骨折患者,其中后踝骨折采用经后外侧入路由后向前3枚空心螺钉三角分布固定。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踝关节活动... 目的探讨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内固定治疗33例伴后踝骨折累及胫骨远端关节面≥25%的踝关节骨折患者,其中后踝骨折采用经后外侧入路由后向前3枚空心螺钉三角分布固定。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踝关节活动度,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8(20.5±2.1)个月。骨折均解剖复位,踝关节对位对线良好。骨折愈合时间7~12(11.2±1.1)周。未发生切口感染、骨不连及内固定物松动、退出等并发症。1例术后2个月X线片显示后踝移位>2 mm,于术后第11个月发生胫距关节炎。末次随访时,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疗效:优18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9%(30/33);踝关节背伸20°~30°(20.1°±1.8°),跖屈38°~49°(42.8°±4.2°)。结论在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中,采用经后外侧入路由后向前3枚空心螺钉三角分布固定治疗累及胫骨远端关节面≥25%的后踝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并发症少、功能恢复较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骨折 后踝 闭合性 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