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ase Transitions and Seepage Characteristics during the Depletion Development of Deep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s
1
作者 Qiang Liu Rujun Wang +6 位作者 Yintao Zhang Chong Sun Meichun Yang Yuliang Su Wendong Wang Ying Shi Zheng Chen 《Energy Engineering》 EI 2024年第10期2797-2823,共27页
Deep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s exhibit highly complex and variable phase behaviors,making it crucial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luid phase states and flow patterns.This study conducts a comprehensive anal... Deep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s exhibit highly complex and variable phase behaviors,making it crucial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luid phase states and flow patterns.This study conduct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actual production process of the deep condensate gas well A1 in a certain oilfield in China.Combining phase behavior analysis and CMG software simulations,the study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s phase transitions,viscosity,and density changes in the gas and liquid phases under different pressure conditions,with a reservoir temperature of 165°C.The research covers three crucial depletion stages of the reservoir:single-phase flow,two-phase transition,and two-phase flow.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retrograde condensation occurs when the pressure falls below the dew point pressure,reachingmaximum condensate liquid production at around 25MPa.As pressure decreases,gas phase density and viscosity gradually decrease,while liquid phase density and viscosity show an increasing trend.In the initial single-phase flow stage,maintaining a consistent gas-oil ratio is observed when both bottom-hole and reservoir pressures are higher than the dew point pressure.However,a sudden drop in bottom-hole pressure below the dew point triggers the production of condensate oil,significantly reducing subsequent gas and oil production.In the transitional two-phase flow stage,as the bottom-hole pressure further decreases,the reservoir exhibits a complex flow regime with coexisting areas of gas and liquid.In the subsequent two-phase flow stage,when both bottom-hole and reservoir pressures are below the dew point pressure,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gas-oil ratio is observed.The reservoir manifests a two-phase flow regime,devoid of single-phase gas flow areas.For lowpressure conditions in deep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s,considerations include gas injection,gas lift,and cyclic gas injection and production in surrounding wells.Additionally,techniques such as hot nitrogen or CO_(2) injection can be employed to mitigate retrograde condensation damage.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study are crucial for developing targete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enhancing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deep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s depletion development phase behavior percolation laws dynamic production analysis
下载PDF
Experiments on nitrogen 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 in fractured-vuggy reservoirs
2
作者 WANG Jing JI Zemin +3 位作者 LIU Huiqing HUANG Yitao WANG Yishuang PU Yulo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2期355-366,共12页
Visual models of fractured-vuggy reservoirs were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to conduct experiments of nitrogen 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NAGD). The impacts of flooding pattern, gas injection rate, well type, and displa... Visual models of fractured-vuggy reservoirs were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to conduct experiments of nitrogen 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NAGD). The impacts of flooding pattern, gas injection rate, well type, and displacement direction(vertical or horizontal) on development performances and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during NAGD, the sweep scope is decided by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producer and reservoir, and the local sweep efficiency is decided by fracture-vuggy configuration. The homogenous fractured reservoir has higher oil recovery, and the bigger the aperture of fracture is, the higher the recovery. The main regions of remaining oil due to poor connectivity and gas-oil gravity difference include blind fractures and vugs below the connected fractures, the bottom of vugs, and the narrow and low-angle fractures. The accumulation of remaining oil in the bottom of reservoir is easily formed and controlled by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producers and reservoir. The higher the gas injection rate and the stronger the fracture heterogeneity, the earlier the gas channeling and the lower the oil recovery of the producer will be.Horizontal wells have the best development effect, so horizontal well can be applied in fractured-vuggy reservoirs without bottom water.Producers should be preferentially drilled at low structural position. Gas channeling firstly occurs in the producer at high structural position, and it should be shut in timely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injected g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ctured-vuggy reservoir NAGD injection-production PATTERN development effect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下载PDF
A new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productivity index for vertical fractured well of tight gas reservoir
3
作者 Li Junjian Jiang Hanqiao +1 位作者 Gao Huimei He Yingfu 《Engineering Sciences》 EI 2008年第3期93-96,共4页
Generally the irreducible water saturation of low permeability gas reservoir is quite high which leads to the permeability stress sensibility and threshold pressure gradient.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permeability var... Generally the irreducible water saturation of low permeability gas reservoir is quite high which leads to the permeability stress sensibility and threshold pressure gradient.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permeability varies with experimental law of the pseudo pressure drop, according to concepts of perturbable ellipses and equivalent developing regulations,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stable production of hydraulically fractured gas well i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is investigated with threshold pressure. And productivity curve is drawn and analyz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permeability modulus and threshold pressure have effect on production of fractured gas well. The higher the permeability modulus and the threshold pressure, the lower the production is. Therefore, the impact of stress sensitive and threshold pressure must he considered when analyzing the productivity of vertical fracture well in low permeability gas reservo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ght gas reservoir stress sensitive threshold pressure vertical fracture well productivity analysis
下载PDF
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立式板状油藏注采井网构建
4
作者 邓兴梁 张仕帆 +2 位作者 汪鹏 王彭 张杰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84,共11页
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缝洞结构和连通关系复杂,传统井网部署易产生低产能井,需构建立体注采井网以提高产能。通过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塔里木富满油田满深3和满深4井区立体注采井网波及系数的影响,并设计了先导试验方案预测... 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缝洞结构和连通关系复杂,传统井网部署易产生低产能井,需构建立体注采井网以提高产能。通过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塔里木富满油田满深3和满深4井区立体注采井网波及系数的影响,并设计了先导试验方案预测产能。结果表明,满深3井区注气井与采油井单个交错排状分布时波及系数最大;采油井纵向深度越大,波及系数越大;平面注采井距在500~1000m波及系数相对稳定,井距增至1500m时,波及系数大幅度减小。满深4井区注气井、注水井与采油井单个交错排状分布时波及系数最大。先导试验中,满深3和满深4井区分别采取“浅部注N_(2),深部采油”和“顶部注N_(2),底部注水,中部采油”的井网构建方案,阶段末采出程度分别达到21.3%与22.4%,相比于基础衰竭式开发和注水开发方案有了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满油田 断控缝洞型油藏 碳酸盐岩 立体注采井网 井网构建 波及系数
下载PDF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水井储量损失原因及治理对策——以塔河油田A区为例
5
作者 郭媛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1期104-109,共6页
注水替油为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稳产的重要方式之一,近年来,注水替油失效井占比逐年提升,注水井储量损失问题日益凸显。根据单井生产特征和地质特征,通过能量指示曲线、注水指示曲线定量化分析各阶段储量变化,动静态结合并融合数模、建... 注水替油为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稳产的重要方式之一,近年来,注水替油失效井占比逐年提升,注水井储量损失问题日益凸显。根据单井生产特征和地质特征,通过能量指示曲线、注水指示曲线定量化分析各阶段储量变化,动静态结合并融合数模、建模一体化技术,分析了储量损失的本质原因,并针对不同储量损失类型提出不同的治理对策,恢复失控储量,提高产能。储量损失主要分为远端储量损失和体内储量损失两大类,其中,针对远端储量损失以恢复远端供液为目标,针对体内储量损失以扩大井周动用为目标。实际治理效果与数模预测方案吻合,治理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缝洞型油藏 定量化分析 建模数模一体化 储量损失
下载PDF
断控缝洞型油藏注采井间油水界面预测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远征 曹仁义 贾品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62,共11页
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受大型克拉通内走滑断裂控制和改造,其纵向多发育为断裂复合储层体(裂缝-溶洞体),该储集体既是油气运移通道,又是储层空间,其空间及配置关系复杂.为实现注水开发过程中油水界面和见水规律的准确分类及预测,并提... 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受大型克拉通内走滑断裂控制和改造,其纵向多发育为断裂复合储层体(裂缝-溶洞体),该储集体既是油气运移通道,又是储层空间,其空间及配置关系复杂.为实现注水开发过程中油水界面和见水规律的准确分类及预测,并提供后续开发方案和对策指导,以单一溶洞下的油水界面运移特征为基础,利用物质平衡方程建立一种新的断控缝洞型油藏多溶洞连通下的油水运移数学模型,基于稳态逐步替换法形成了注采井间动态油水界面实时追踪预测方法.与常规数值模拟方法相比,该模型构建简易,计算效率高,综合考虑了油水密度差异和井-裂缝-溶洞间的复杂纵向配置关系,能够较为准确预测生产井的见水规律、各溶洞油水界面运移位置及剩余油分布等各项开发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多缝洞开发单元受生产制度和缝-洞储层参数影响,油井生产期将出现3个阶段(纯油、油水同产和纯水期);合理的采油速度与注水量可有效保持地层压力,兼顾采出程度和裂缝应力敏感效应;裂缝传导率越高,储层能量恢复越快,油水界面上升也变快;随着注采井间溶洞体积及裂缝传导率差异增大,油水同产期将变长.最后,对比Eclipse数值模拟器与本研究模型计算结果,分析溶洞体物性参数(渗透率和孔隙度)对油水界面运移速度的影响.鉴于目前断控缝洞型油藏地质构造及裂缝-溶洞体配置关系的多样性,开展多井生产动态与模型预测结果的实时拟合工作是目前油水界面评价与追踪的有效方法.本研究模型为断控缝洞型油藏见水预警、注采参数优化及剩余油挖潜对策制定提供了基础理论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断控缝洞型油藏 碳酸盐岩 见水预警 注采参数优化 生产动态 缝洞配置关系
下载PDF
富满地区断控缝洞型油藏试油初期产能预测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郑函庆 刘军严 +3 位作者 丁心鲁 汪坤 封猛 冯光 《油气井测试》 2024年第1期72-78,共7页
塔里木盆地富满地区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产能预测分析多是定性认识,且产能预测方程可操作性较差。通过分析稳定渗流压裂井产量与井底压力关系,发现影响各井产能的主要因素是生产压差和裂缝发育程度。根据钻井期间目的层钻具放空和泥浆漏... 塔里木盆地富满地区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产能预测分析多是定性认识,且产能预测方程可操作性较差。通过分析稳定渗流压裂井产量与井底压力关系,发现影响各井产能的主要因素是生产压差和裂缝发育程度。根据钻井期间目的层钻具放空和泥浆漏失量情况将富满地区试油井分为3类,同时分别统计分析3类井生产压差和日产油、日产气的关系,最终形成了1套符合富满地区断控缝洞型油藏的产能预测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富满地区7口试油井进行产量预测,有5口井试油后验证产量误差在15%以内,符合率达到71.43%。该方法使用简单、可靠性强,可在塔里木盆地富满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满地区 断控缝洞型油藏 试油井 地层压力 井底流压 生产压差 产能预测方法 现场应用
下载PDF
裂缝性低渗油藏压裂水平井井网渗流数学模型
8
作者 高英 张越 +2 位作者 崔景云 蒋时馨 谷峰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205-207,共3页
基于分形理论表征天然裂缝和压裂裂缝网络的复杂裂缝形态,针对裂缝性低渗透储层的非线性渗流特征和储层压敏特性,建立了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井-直井井组的非线性渗流模型。根据流体在混合井网中的不同流动形态,划分为3个区域,推导... 基于分形理论表征天然裂缝和压裂裂缝网络的复杂裂缝形态,针对裂缝性低渗透储层的非线性渗流特征和储层压敏特性,建立了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井-直井井组的非线性渗流模型。根据流体在混合井网中的不同流动形态,划分为3个区域,推导出了混合井网三区耦合产能公式,分析了分形维数、压敏效应、裂缝长度等参数对井网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油藏 分形分析 压裂水平井 产能预测 非线性渗流
下载PDF
考虑脱气影响下缝洞型油藏的动态储量计算新模型
9
作者 王鸿鹏 肖云 +3 位作者 刘春雷 乐平 秦昊 耿春颖 《测井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520-526,共7页
缝洞型油藏内部空间结构复杂,流体分布形式多样,裂缝-溶洞储集体中水体能量与溶解气体的存在对动态储量计算有明显影响。油藏工程的物质平衡方法不考虑储集体内部结构与生产过程中油气混相状态与水体能量影响,仅根据储层压力变化与累计... 缝洞型油藏内部空间结构复杂,流体分布形式多样,裂缝-溶洞储集体中水体能量与溶解气体的存在对动态储量计算有明显影响。油藏工程的物质平衡方法不考虑储集体内部结构与生产过程中油气混相状态与水体能量影响,仅根据储层压力变化与累计注、采量对储量进行计算。以油藏工程常规物质平衡法为基础,引入表征水体能量的参数,考虑油藏开发中溶解气体对储量的影响,修正综合体积压缩系数,建立动态储量计算新模型,弥补现有计算方法对综合体积压缩系数因素考虑不全的缺陷。实例分析表明,与其他动态储量计算模型进行对比,随着水体能量增大,油藏储量逐渐减小。相同水体能量下,溶解气析出,原油体积系数变大,油藏储量也减小。计算结果表明使用新模型计算更加符合缝洞型油藏地质储量的实际情况,为该类油藏储量计算提供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平衡法 缝洞型油藏 动态储量计算 溶解气
下载PDF
缝洞型油藏高压扩容注入动态模型及敏感性分析
10
作者 张如杰 陈利新 +4 位作者 乐平 肖云 王霞 吕远 杨文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0-469,共10页
高压扩容注水是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式之一。针对高压扩容注水注采过程认识不清的问题,提出了3类高压扩容注水模式,基于高压扩容注入动态模型,模拟不同敏感性参数对高压扩容注水和生产过程的影响,并结合哈拉哈塘缝洞型油藏矿... 高压扩容注水是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式之一。针对高压扩容注水注采过程认识不清的问题,提出了3类高压扩容注水模式,基于高压扩容注入动态模型,模拟不同敏感性参数对高压扩容注水和生产过程的影响,并结合哈拉哈塘缝洞型油藏矿场实例,分析了3类高压扩容注水模式。结果表明:高压扩容注水有远端低能型、渗流屏障型和近端小储集体型3类模式,3类高压扩容注水模式均可有效动用远端储集体,提高采出程度,渗流屏障型增油效果最优;近端储集体大小影响注水指示曲线拐点出现时间,远端储集体大小影响注水指示曲线出现拐点后的注水难易程度;注水过程的交换指数大于生产过程的交换指数,表明高压扩容注水有效;裂缝闭合压力越小,应力敏感系数越小,注水指示曲线出现拐点越早,累计产液量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拉哈塘油田 缝洞型油藏 高压扩容注水 注采动态 注水模式 敏感性 流体交换指数
下载PDF
大牛地气田奥陶系岩溶缝洞型储层识别预测方法
11
作者 崔璐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4期33-38,共6页
大牛地气田下古生界气藏主要发育中小尺度岩溶缝洞型储层,与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相比,缝洞定量识别评价难度大。通过岩心、薄片、常规-成像测井及物探等资料,明确了岩溶缝洞型储层类型和发育特征,形成一套储层定量识别和储层预测方法,... 大牛地气田下古生界气藏主要发育中小尺度岩溶缝洞型储层,与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相比,缝洞定量识别评价难度大。通过岩心、薄片、常规-成像测井及物探等资料,明确了岩溶缝洞型储层类型和发育特征,形成一套储层定量识别和储层预测方法,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①结合地质特点,将研究区储集岩的孔隙类型划分为孔隙型、裂缝-孔洞型和缝洞型三大类,建立了岩溶缝洞型储层综合识别模板;②通过基于贝叶斯准则的逐步判别法实现了不同类型储层定量划分,判别模型解释的储层类型与实钻资料对比基本一致;③利用基于极大似然属性的蚂蚁体和瞬时频率属性分别对岩溶缝洞型储层及含气性进行预测,形成一套井震联合的岩溶储层预测方法,为储层空间展布研究、井位部署优化及压裂改造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牛地气田 岩溶缝洞型储层 综合识别模板 判别分析 储层预测方法
下载PDF
模糊物元分析方法在潜山储层有效性评价中的应用
12
作者 张文颖 袁胜斌 刘畅 《录井工程》 2024年第3期45-51,共7页
海洋勘探中潜山油气藏勘探技术的提高和突破,对录井在储层有效性评价方面提出更高标准的需求——潜山储层解释评价精细化和定量化。潜山储层的地质录井解释评价也面临数据多样化而使定性评价难度增大的问题,目前储层可靠性评估手段无法... 海洋勘探中潜山油气藏勘探技术的提高和突破,对录井在储层有效性评价方面提出更高标准的需求——潜山储层解释评价精细化和定量化。潜山储层的地质录井解释评价也面临数据多样化而使定性评价难度增大的问题,目前储层可靠性评估手段无法实现将多个地质录井数据降维,采用模糊物元分析法对气测录井、三维定量荧光录井、元素录井、衍射录井等多参数进行融合评价,可将多维降至一维,综合评价储层的物性和含油气性;依据工程录井参数的机械比能、机械比能基值引入孔缝指数,用其表征潜山储层的物性;最终通过模糊物元的综合评价指标和孔缝指数交会,将储层有效性的标准定量化,给潜山储层有效性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将该评价方法在某区块新钻井进行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录井 潜山储层有效性 孔缝指数 评价指标 模糊物元分析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凝析气藏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贺东 李世银 +3 位作者 刘志良 常宝华 沈春光 曹雯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3-121,共9页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资源丰富,主要以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为主,占天然气探明储量的2/3以上。其中塔里木盆地缝洞型碳酸盐岩凝析气藏埋深达4 500~7 000 m,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储集渗流介质复杂多样、流体性质复杂、气藏静态描述工作难度非常...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资源丰富,主要以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为主,占天然气探明储量的2/3以上。其中塔里木盆地缝洞型碳酸盐岩凝析气藏埋深达4 500~7 000 m,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储集渗流介质复杂多样、流体性质复杂、气藏静态描述工作难度非常大,为储量评价、开发方案设计及开发动态分析带来了诸多挑战。为此,为了进一步提高该类型油气藏的采收率,以动态补静态,采用静态与动态紧密结合的方式提高气藏描述精度,并在多年的动静态研究和开发实践基础上,创新形成了缝洞型碳酸盐岩凝析气藏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地震反演信息、以三维数值试井为核心的沙漠强衰减区高精度缝洞体动静迭代动态描述技术;②缝洞型凝析气藏一井多靶点立体开发提高储量动用技术;③缝洞型凝析气藏气举降压提高采收率技术。结论认为,形成的技术体系较好解决了缝洞体精细描述、提高储量动用、降低废弃压力等开发方面的关键难题,实现了对断裂带及羽状破碎带储层的精细描述与开发关键指标的准确预测,有效井及高效井的部署成功率比规模建产初期提高了26%,为缝洞型碳酸盐岩凝析气藏的科学有效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缝洞型储层 凝析气藏 动态描述 动态储量 指标预测 提高采收率 关键技术
下载PDF
超深层断控缝洞型油藏油井合理产能优化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顾浩 康志江 +3 位作者 尚根华 张冬丽 李红凯 黄孝特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69,共6页
为优化超深层断控缝洞型油藏油井合理产能,以塔里木盆地FQ油田为例,分析其地质和开发特征,利用产能试井法、嘴流法和油藏数值模拟法,对油井合理产能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超深层断控缝洞型油藏一次采油可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3个阶段,不... 为优化超深层断控缝洞型油藏油井合理产能,以塔里木盆地FQ油田为例,分析其地质和开发特征,利用产能试井法、嘴流法和油藏数值模拟法,对油井合理产能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超深层断控缝洞型油藏一次采油可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3个阶段,不同阶段开发特征差异显著。FQ油田超深层断控缝洞型油藏产能试井曲线存在下凸型、直线型、上翘型和台阶型4类,其中,下凸型曲线油井合理产能取曲线拐点处对应产能;直线型和上翘型曲线油井合理产能均取最大测试产能,但需继续扩大油嘴测试产能,直至曲线出现拐点;台阶型曲线油井合理产能取台阶后最大测试产能。嘴流法优化油井合理产能取嘴流曲线拐点对应产能。油藏数值模拟法适用于一次采油中期和后期油井合理产能优化,通过优化油井见水时间、累计产油量、采收率等关键指标,确定油井合理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缝洞型油藏 超深层 断控 合理产能 产能试井 嘴流法 油藏数值模拟
下载PDF
缝洞型油藏井组注气体示踪剂解释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学利 邹宁 +2 位作者 刘建仪 向瑞 刘治彬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88,共8页
针对常规砂岩油藏注气体示踪剂解释方法基于储层连续介质假设,不适用于大尺度缝洞离散组合的缝洞型油藏问题,考虑了气体示踪剂在大尺度溶洞区中径向迁移扩散及裂缝中一维迁移二维扩散的传输方式,引入了井间分配系数、相间分配系数及裂... 针对常规砂岩油藏注气体示踪剂解释方法基于储层连续介质假设,不适用于大尺度缝洞离散组合的缝洞型油藏问题,考虑了气体示踪剂在大尺度溶洞区中径向迁移扩散及裂缝中一维迁移二维扩散的传输方式,引入了井间分配系数、相间分配系数及裂缝分配系数,建立起缝洞型油藏注采井间气体示踪剂解释物理和数学模型,求解模型并绘制了气体示踪剂浓度理论采出曲线。对该模型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探索了溶洞大小、裂缝条数与长度、扩散系数、注气速度及示踪剂注入量对产出曲线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溶洞越大,浓度曲线峰值出现时间越迟;裂缝长度增加,峰值滞后,条数增多,峰值越多。对塔河油田TK425井组注气体示踪剂实测响应曲线进行了拟合解释,计算了溶洞区体积及注采井间裂缝流道。缝洞型油藏注气体示踪剂解释模型能够有效判断井间连通性,计算地层参数,认识储集体分布情况,为井组注气提高采收率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气体示踪剂 动态监测 离散缝洞组合 迁移扩散
下载PDF
一种缝洞型油藏井-缝-洞组合的生产数据分析模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春晖 袁飞宇 +3 位作者 李璐 付亚飞 张博文 李尧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4-160,共7页
目前关于生产数据分析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连续孔隙型砂岩油气藏。由于缝洞型油藏非均质性强,非连续特征明显,常规生产数据分析方法理论对其适用性较差。文中考虑了缝洞型油藏离散缝洞介质特征,并基于等势体溶洞模型思想,建立了缝洞型... 目前关于生产数据分析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连续孔隙型砂岩油气藏。由于缝洞型油藏非均质性强,非连续特征明显,常规生产数据分析方法理论对其适用性较差。文中考虑了缝洞型油藏离散缝洞介质特征,并基于等势体溶洞模型思想,建立了缝洞型油藏井-缝-洞组合的生产数据分析模型,通过拉普拉斯变换求解得到归一化系数及井底压力解,并绘制得到了缝洞型油藏生产数据分析模型典型图版。结果表明:溶洞体积及储容能力的增大会减小规整化产量,使得规整化产量积分导数曲线下凹特征更明显;裂缝长度及横截面积的增加会增大规整化产量,使得曲线向上抬升。结合现场实测井的静动态资料,应用井-缝-洞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发现,所建立的模型能够达到较好的图版拟合效果及压力历史拟合效果,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为缝洞型油藏日常生产数据利用、储层结构分析及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较为可靠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离散介质 等势体溶洞 归一化系数 生产数据分析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底水气藏水侵规律预测新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邓惠 杨胜来 +5 位作者 刘义成 樊怀才 张岩 王娟 林怡 申艳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3年第2期37-43,共7页
国内缝洞型碳酸盐岩底水气藏资源潜力巨大,但该类气藏储层的孔隙、溶洞、裂缝普遍发育,非均质性强且气水关系复杂,开采过程中底水容易沿高渗透率缝洞区窜流,导致气井产出地层水,大幅降低气井产能及气藏采收率。因此,正确认识气藏水侵规... 国内缝洞型碳酸盐岩底水气藏资源潜力巨大,但该类气藏储层的孔隙、溶洞、裂缝普遍发育,非均质性强且气水关系复杂,开采过程中底水容易沿高渗透率缝洞区窜流,导致气井产出地层水,大幅降低气井产能及气藏采收率。因此,正确认识气藏水侵规律是该类气藏高效开发的关键。为此,以四川盆地中部地区缝洞型碳酸盐岩底水气藏为例,针对气藏储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将其抽象为不同渗透率分布的复合储层模型,进而基于稳态渗流理论,建立了一种计算缝洞型底水气藏的气井临界产量、水侵速度和底水突破时间的新方法,应用于典型气井,并利用数值模拟技术验证了该预测方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1)气井临界产量随射孔段储层厚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且存在一个最优值;(2)底水优先突破位置受生产压差和高渗带分布位置双重作用影响;(3)为延缓气井见水时间、提高气藏采收率,气井配产应不高于临界产量。该研究成果可为缝洞型碳酸盐岩底水气藏水侵动态分析以及整体治水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气藏 底水 临界产量 射孔厚度 见水时间
下载PDF
缝洞型油藏剩余油类型及其动用方式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世亮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3-16,21,共5页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已进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受构造断裂和多期岩溶缝洞控制,储层非均质性强、井洞关系差异大,导致对剩余油的分布模式认识不清。针对上述问题,基于地震静态资料、钻完井资料和生产动态资料,开展了储层定量化研究,结果显...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已进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受构造断裂和多期岩溶缝洞控制,储层非均质性强、井洞关系差异大,导致对剩余油的分布模式认识不清。针对上述问题,基于地震静态资料、钻完井资料和生产动态资料,开展了储层定量化研究,结果显示剩余油分布受重力分异作用、渗流阻力屏蔽和井间压差差异影响,基于岩溶地质特征、缝洞关系综合分析,提出了利于矿场挖潜的剩余油分布模式,制定了以注气、堵水、酸压为主的挖潜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井洞关系 剩余油 动用方式
下载PDF
采用Laplace空间源函数方法的复杂离散缝网半解析试井模型
19
作者 雷霆 《油气井测试》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分段压裂水平井的常规试井模型仅考虑主要的水力裂缝,忽略了在压裂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次级裂缝。为了更准确的描述包括次级裂缝在内的复杂缝网对压力动态的影响,采用源函数方法建立了描述复杂离散裂缝网络的地层压力半解析模型。该模型由... 分段压裂水平井的常规试井模型仅考虑主要的水力裂缝,忽略了在压裂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次级裂缝。为了更准确的描述包括次级裂缝在内的复杂缝网对压力动态的影响,采用源函数方法建立了描述复杂离散裂缝网络的地层压力半解析模型。该模型由地层模型和裂缝模型两部分组成。地层模型将裂缝视为直线源,采用格林函数法累加多条裂缝的影响。裂缝模型将单条裂缝离散化,在每个小单元上使用Laplace空间的条带源函数,在考虑单个裂缝的压力动态时避免了繁琐的累加过程。使用该模型计算了单一裂缝、多条裂缝、复杂缝网三种情况下的压力动态。在单一裂缝情况下,考虑裂缝对称分布和不对称分布两种情况,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已有结果基本一致。在多条裂缝和复杂缝网情况下,计算结果显示次级裂缝的存在会使得压力动态偏离典型的双线性流或线性流。与现有模型的对比表明,考虑复杂缝网的模型能够更准确的描述导数曲线早期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裂缝网络 多段压裂水平井 格林函数源函数 半解析模型 试井解释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 格林函数 压力动态模型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地下储气库高速注采渗流特征及库容动用机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隆新 王梦雨 +7 位作者 胡勇 周源 周鸿 宁飞 冉林 王冠群 李炜 龙威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3-82,共10页
四川盆地是中国重要的天然气产能基地,目前已开发相当规模的碳酸盐岩气藏,该类气藏储层缝洞系统发育并具有超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特征,气藏枯竭后可改建为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以满足天然气高峰使用时期和冬季天然气保供的需求。... 四川盆地是中国重要的天然气产能基地,目前已开发相当规模的碳酸盐岩气藏,该类气藏储层缝洞系统发育并具有超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特征,气藏枯竭后可改建为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以满足天然气高峰使用时期和冬季天然气保供的需求。但国内尚无此类型储气库成熟的建库经验,而缝洞型储气库的高速注采渗流特征是验证建库和用库的可行性的重要依据。为此,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筹建的首座缝洞型储气库——牟家坪储气库为例,基于地震、露头等数据资料,设计了具备储层特征的缝洞组合方案,并构建了三维数字岩心模型,然后基于模型开展数值仿真模拟,计算其在高速开采过程中各区域气体压力和流速变化规律,最后从微观尺度分析了缝洞型储气库的渗流特征和库容动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储层渗透率越高,缝洞内气体动用越快,渗流滞后的效应越显著;②同一缝洞组合条件下,气体流速和开采量与开采压力梯度成正比,开采压力梯度对气体渗流特征有着显著影响;③缝洞系统中存在狭窄裂缝,裂缝开度越小,缝洞间渗流滞后效应越明显;④缝洞组合和形态结构越复杂,渗流滞后越显著。结论认为,该方法能够为研究缝洞型碳酸岩盐储气库注采渗流特征和库容动用机理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还可为同类型储气库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气库 缝洞型气藏 渗流特征 渗流滞后 库容动用 微米CT 岩心仿真注采 缝洞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