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PRA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关联性 被引量:6
1
作者 宁宇 李波 +6 位作者 李善玉 史杰萍 韩宏志 方芳 姚燕 张志强 刘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45-648,共4页
目的:探讨位于7号染色体(q15-14)的GPRA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118例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和123名健康对照儿童GPRA基因rs324960和rs324389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结果:rs324960... 目的:探讨位于7号染色体(q15-14)的GPRA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118例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和123名健康对照儿童GPRA基因rs324960和rs324389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结果:rs324960位点和rs324389位点PCR扩增目的片段分别为300bp和359bp,经酶切后都呈现CC、CT、TT3种基因型。2位点的3种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rs324960位点在两组人群中基因型频数分布(χ2=1.73,P>0.05)和等位基因频数分布(χ2=1.43,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rs324389位点基因型频数分布(χ2=0.27,P>0.05)和等位基因频数分布(χ2=0.07,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GPRA基因rs324960和rs324389位点的SNP可能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生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遗传学 GPRA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下载PDF
多花黑麦草遗传连锁图的构建 被引量:6
2
作者 丁成龙 沈益新 +1 位作者 顾洪如 三浦优一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23-230,共8页
利用多花黑麦草(Loliummu ltiflorum)细胞质雄性不育(CMS)F1群体(124个个体),以来自父本和母本的分离位点采用SSR、AFLP、EST-CAPS(表达序列标签酶切扩增多态性)和RGA-CAPS(抗病基因类似物酶切扩增多态性)等标记方法进行多态性的选择并... 利用多花黑麦草(Loliummu ltiflorum)细胞质雄性不育(CMS)F1群体(124个个体),以来自父本和母本的分离位点采用SSR、AFLP、EST-CAPS(表达序列标签酶切扩增多态性)和RGA-CAPS(抗病基因类似物酶切扩增多态性)等标记方法进行多态性的选择并对父、母本分别构建遗传连锁图。母本连锁图包含362个标记位点,分别包含SSR标记240个、AFLP标记84个、EST-CAPS标记24个和RGA-CAPS标记14个,由7个连锁群组成,覆盖全长776.4cM,各连锁群长度在85.8至135 cM之间,相邻标记之间的平均距离为2.14 cM;父本7个连锁群,包含376个标记,其中SSR标记252个、AFLP标记82个、EST-CAPS标记29个和RGA-CAPS标记13个,连锁图全长710.0 cM,相邻标记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89 cM;标记密度高、标记分布均匀、连锁图长度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遗传连锁图 SSR(简单重复序列) 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下载PDF
女性围绝经期抑郁症与雌激素受体β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胡佳佳 周伯荣 +1 位作者 秦媛怡 张慧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2-565,共4页
目的探讨汉族女性围绝经期抑郁症与雌激素受体β(ERβ)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62例(抑郁症组)和无抑郁症状的年龄匹配的健康女性72例(对照组),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分析ERβ第5外显子Rsa-... 目的探讨汉族女性围绝经期抑郁症与雌激素受体β(ERβ)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62例(抑郁症组)和无抑郁症状的年龄匹配的健康女性72例(对照组),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分析ERβ第5外显子Rsa-I酶切多态性和第8外显子Alu-I酶切多态性。结果两组ERβ第5外显子Rsa-I酶切多态性基因型rr、Rr、RR频率和等位基因r、R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ERβ第8外显子Alu-I酶切多态性基因型aa、Aa、AA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等位基因A和a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组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ERβ第8外显子Alu-I多态性可能与广州地区汉族女性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易感性有关,含A等位基因的基因型可能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而ERβ第5外显子Rsa-I酶切多态性与广州地区汉族女性围绝经期的抑郁症发病风险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抑郁症 雌激素受体Β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下载PDF
FMR1基因CGG重复序列多态性与卵巢早衰 被引量:3
4
作者 林琳 于丹军 +1 位作者 杜雪 岳天孚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9期1031-1034,共4页
目的探讨脆性X智力障碍基因1(fragile X mental retardation gene-1,FMR1)CGG重复序列与特发性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发病的关系。方法特发性POF患者85例,健康女性80例作为对照组,提取外周血DNA,PCR扩增,采用琼脂糖... 目的探讨脆性X智力障碍基因1(fragile X mental retardation gene-1,FMR1)CGG重复序列与特发性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发病的关系。方法特发性POF患者85例,健康女性80例作为对照组,提取外周血DNA,PCR扩增,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获取目的基因,进行基因测序,检测每例FMR1基因CGG重复序列的重复次数。结果 2组最大频率等位基因均为n=28;POF组及对照组CGG重复次数的均数分别为28.06±4.07、26.93±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F组CGG中间重复序列(n≥34)的发生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MR1基因CGG重复序列多态性与特发性POF的发病可能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脆性X智力低下蛋白质 多态性限制性片段长度
下载PDF
测序技术在缺失型脊髓性肌萎缩症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孟英韬 舒剑波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97-700,共4页
目的探索将测序技术应用于缺失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基因诊断的可行性。方法设计2对引物,PCR扩增SMA致病基因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MN1)与其同源基因SMN2之间5个不同碱基所在区域,第1对引物正向扩增SMN1内含子6至7间长度为501 bp片段,包... 目的探索将测序技术应用于缺失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基因诊断的可行性。方法设计2对引物,PCR扩增SMA致病基因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MN1)与其同源基因SMN2之间5个不同碱基所在区域,第1对引物正向扩增SMN1内含子6至7间长度为501 bp片段,包含4个不同碱基位点g.31957、32006、32154及32269;第2对引物反向扩增SMN1外显子8区域,长度为189 bp,包含1个不同碱基位点g.32734。根据测序图谱区分SMA患者与携带者和(或)正常人。将此方法应用于7个临床疑似SMA家系的诊断,并与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进行比较。结果 6例测序图谱显示SMN内含子6至外显子8之间5个SMN1和SMN2差异位点g.31957、32006、32154、32269及32734均只有SMN2特有碱基a、T、g、g和A,患儿父母(携带者)相同位点显示为a/g、T/C、g/a、g/a和A/G。说明患者缺失SMN1基因,缺失范围包括内含子6至外显子8;携带者则既有SMN1基因,又有SMN2基因,与患者能区分开。1例检测结果为a、T、g、g和A/G,说明其缺失范围不含外显子8。测序法与PCR-RFLP方法结果一致。结论测序技术在缺失型SMA患者的基因诊断上优于经典PCR-RFLP法,更方便快捷,结果更明确,建议替代常用的PCR-RFLP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 儿童 序列分析 DNA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基因诊断 SMN基因
下载PDF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在CXCL10 G-201A位点变异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立明 许智慧 +4 位作者 刘妍 谢红 王海滨 毛远丽 徐东平 《传染病信息》 2011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重型(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CSHB)患者趋化因子CXCL10[干扰素γ诱导蛋白(IFN γ-inducible protein,IP-10)]基因启动子区G-201A位点的变异率,探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重型(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CSHB)患者趋化因子CXCL10[干扰素γ诱导蛋白(IFN γ-inducible protein,IP-10)]基因启动子区G-201A位点的变异率,探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法用于批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型鉴定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的200例CSHB患者(CSHB组)为研究对象,3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收集患者EDTA-K2抗凝全血,提取白细胞DNA,采用PCR-RFLP法进行检测,对其中185例[CSHB组93例(46.5%),NC组92例(30.7%)]样本(占总样品的37%)用DNA测序法进行验证。结果 185例样本用DNA测序法进行验证,经Kappa检验k=0.937,P<0.05,说明二种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具有统计学意义,二种方法的一致率为97.84%,符合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指导方案中关于二种方法一致性的专业要求(一致率≥95%)。CSHB组趋化因子IP-10相关的G-201A的突变率为21.28%、NC组为1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HB组患者的趋化因子IP-10基因启动子区G-201A位点的突变率明显高于NC组。本实验结果表明,PCR-RFLP法经过直接测序法验证结果可靠,可以用于标本的SNP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类 肝炎 乙型 慢性 多态现象 单核苷酸 多态现象 限制性片段长度
下载PDF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Genotyping of Calpastatin Gene Using the ARMS Compared with the RFLP
7
作者 P. Tavitchasri J. Sethakul +1 位作者 C. Kanthapanit W. Wajjwalku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2011年第2X期164-169,共6页
Calpastatin is an endogenous inhibitor of calpain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the breakdown of myofibrillar proteins, The association of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in the calpastatin gene with meat tenderness... Calpastatin is an endogenous inhibitor of calpain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the breakdown of myofibrillar proteins, The association of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in the calpastatin gene with meat tenderness is an important topic in meat production. Therefore efficient procedure to investigate the SNP is necessary.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detect the SNP of calpastatin gene at domain L marker (G/C transversion) of the Kamphaengsaen beef breed (KPS cattle; n = 26) by the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ARMS) compared with the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methods and to determine the genotypes of the KPS cattle at that marker. Genomic DNA of calpastatin gene extracted from blood of the KPS cattle was detected with ARMS and RFLP methods. The ARMS system has utilized two primer pairs to amplify the two different alleles of a polymorphism in single PCR reaction to detected single base mutation. In this method, the alleles-specific primers had a mismatch at 3' terminal base and a second deliberate mismatch at position -2 from 3' terminus. While the RFLP method detected a polymorphism using PCR-base technique follow by RsaI restriction enzyme. Amplification of the ARMS method revealed that the results were not different from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of RFLP. Analysis of genotypes revealed that the KPS cattle inherited the CC, CG and GG genotypes at domain L marker. These were reliable when verified by nucleotide sequence analysis of PCR products. The animals were genotyped and determined for tenderness phenotype with this marker that predicted variation of an intronic polymorphism at domain L of the calpastatin gene. Therefore, the ARMS method was simple, efficient technique, and suitable for detecting SNP at domain L marker of the calpastatin g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ARMS) Restriction fragment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calpastatin gene meat tenderness.
下载PDF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酒精性肝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平 王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3-278,共6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receptor VDR)基因多态性与酒精性肝病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semi-nested PCR-RFLP)技术检测5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和72例健康志愿者VDR多态性的基因型,并...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receptor VDR)基因多态性与酒精性肝病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semi-nested PCR-RFLP)技术检测5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和72例健康志愿者VDR多态性的基因型,并比较甘肃汉族人群和酒精性肝病患者之间VDR基因多态性、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与酒精性肝病相关性的分析.结果:共检出3种VDR基因型,即BB、Bb、bb.病例组bb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16,P=0.028,OR=2.698,95%CI1.167-6.235);b等位基因的频率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1.64,P=0.001,OR=3.07195%CI:1.583-3.958).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携带bb基因型的个体暴露于酒精后容易发展成酒精性肝病,bb基因型可能是酒精性肝病发生的一种易患因素(OR=2.272,OR95%CI:0.971-5.318).结论: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Ⅰ酶切位点基因型与酒精性肝病之间存在相关性,bb基因型可能是酒精性肝病发生的一种易患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巢式PCR—RFLP 维生素D受体 多态性 酒精性肝病
下载PDF
阿德福韦耐药乙型肝炎病毒株的快速检测和动态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陈金军 马世武 +2 位作者 王战会 孙剑 侯金林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设计PCR联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快速检测HBV阿德福韦耐药变异(rtN236T)的方法以及观察阿德福韦耐药毒株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7例乙型肝炎患者在阿德福韦单药治疗过程中出现病毒突破或应答不完全。对其系列血清标本... 目的设计PCR联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快速检测HBV阿德福韦耐药变异(rtN236T)的方法以及观察阿德福韦耐药毒株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7例乙型肝炎患者在阿德福韦单药治疗过程中出现病毒突破或应答不完全。对其系列血清标本的HBVDNA逆转录酶部分区域进行直接或克隆后测序,设计和应用PCR—RFLP方法对rt236位点的变异情况进行检测。采用Hamming距离法计算HBV部分逆转录酶区域的基因多样性。结果l例患者出现rtA18IV变异,3例为rtN236T变异。建立了基于限制性内切酶DraI或HpaI的PCR—RFLP方法检测rtN236T变异:可以检测至少10%的弱势毒株,特异性为100%。在病毒突破前8个月可以检测到耐药毒株;该耐药毒株后来成为优势毒株。1例患者停用阿德福韦3个月后野生毒株取代耐药毒株重新成为优势株。1例患者在病毒突破后继续服用阿德福韦,rtN236T突变被一个新的突变株(rtN236V)替代。拉米夫定耐药患者的HBV逆转录酶有更明显的基因多样性。结论建立了PCR—RFLP快速检测rtN236T变异的方法;阿德福韦耐药毒株可以表现为不同的转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抗药性 突变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阿德福韦
原文传递
重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其进化树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许正锯 杨红 +3 位作者 陈先礼 沈建坤 张启华 王崇国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85-787,共3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发生率高,已明确HBV为A~H8个基因型。HBV基因型是反映HBV自然史发生变异的特点,是病毒变异进化的结果。HBV变异是引起重型肝炎的重要原因,累积变异可引起基因型的改变。国内有关重型肝炎与HBV基因型及进化... 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发生率高,已明确HBV为A~H8个基因型。HBV基因型是反映HBV自然史发生变异的特点,是病毒变异进化的结果。HBV变异是引起重型肝炎的重要原因,累积变异可引起基因型的改变。国内有关重型肝炎与HBV基因型及进化树的研究报道较少。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RFLP)对65例HBV感染的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了HBV基因分型,对部分B型和C型重型肝炎HBVS基因进行测序及其进化树分析,旨在探讨重型肝炎基因型分布及进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重型肝炎
原文传递
基于hsp65基因的PCR-RFLP用于陕速鉴定分枝杆菌菌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心 张媛媛 +5 位作者 陈保文 刘志广 赵秀芹 王国治 李月红 万康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16-618,共3页
目的基于hsp65基因的PCR-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用于快速鉴定分枝杆菌菌种的方法的建立和评价。方法选择分枝杆菌hsp65基因作为目的基因,对分枝杆菌标准株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HaeIH和BstpI两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 目的基于hsp65基因的PCR-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用于快速鉴定分枝杆菌菌种的方法的建立和评价。方法选择分枝杆菌hsp65基因作为目的基因,对分枝杆菌标准株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HaeIH和BstpI两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酶切产物采用4%MetaPhor琼脂糖凝胶电泳,根据电泳条带位置,计算条带分子量,确定不同菌种的特异指纹图谱。结果共对40种(株)分枝杆菌进行分析,6株结核分枝杆菌复合体菌株呈现两种指纹图谱,34株非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均具有惟一的指纹图谱。结论基于hsp65基因的PCR-RFLP可用于分枝杆菌菌种的快速鉴定,且方法简便,易于标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菌种鉴定 PCR-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
原文传递
假臭草丛枝病植原体鉴定与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光明 袁坤 +2 位作者 杨礼富 陈秋波 王真辉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179-3186,共8页
研究假臭草丛枝病植原体的多样性,并确定其分类地位,对于利用假臭草丛枝病植原体对假臭草进行生物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集了海南省8个地区的假臭草丛枝病样品,采用PCR以及巢式PCR方法扩增了假臭草丛枝病植原体的16S rDNA序列片... 研究假臭草丛枝病植原体的多样性,并确定其分类地位,对于利用假臭草丛枝病植原体对假臭草进行生物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集了海南省8个地区的假臭草丛枝病样品,采用PCR以及巢式PCR方法扩增了假臭草丛枝病植原体的16S rDNA序列片段,进一步选用AfaI、AluI、EcoRI、HaeⅢ、HpaⅡ、HhaI、HinfI、KpnI、Sau3AI、TaqI和XspI等11种限制性内切酶对巢式PCR产物进行酶切分析(RFLP),并对16SrDNA序列进行测序,确定假臭草丛枝病植原体多样性和生物学地位。结果发现:假臭草丛枝病的病原确为植原体;8个地区的假臭草丛枝病植原体的酶切图谱基本一致,与已知植原体的相似度为0.26~0.97;8个地区假臭草丛枝病植原体的序列同源性均在99.4%以上,应为同种植原体;假臭草丛枝病植原体与16S rRNA Ⅱ-A组的花生丛枝病(PnWB)的同源性最高达到99.1%,说明假臭草丛枝病植原体在分类学地位上应归属于植原体16Sr RNA Ⅱ-A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臭草 丛枝病 植原体 16S RDNA RFLP分析
原文传递
用AFLP标记构建白桦遗传连锁图谱
13
作者 吕澈妍 周博如 +2 位作者 王雷 吴丽丽 姜廷波 《植物生理学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75-780,共6页
用AFLP的方法分析中国白桦×欧洲白桦的78个F1个体,并按照拟测交作图策略,建立了中国白桦和欧洲白桦遗传连锁图谱。从群体的45对引物组合中分离出343个分离位点,χ2检验表明,其中有311个符合1:1拟测交分离位点。在这些位点中168个... 用AFLP的方法分析中国白桦×欧洲白桦的78个F1个体,并按照拟测交作图策略,建立了中国白桦和欧洲白桦遗传连锁图谱。从群体的45对引物组合中分离出343个分离位点,χ2检验表明,其中有311个符合1:1拟测交分离位点。在这些位点中168个来自中国白桦,143个来自欧洲白桦。软件分析表明,中国白桦的168个位点构成9个连锁群,11个三联体和14个连锁对,55个为非连锁位点,连锁标记覆盖的总距离为1909.2cM,平均图距为16.9cM;来自欧洲白桦的143个位点构成12个连锁群,4个三联体和9个连锁对,21个为非连锁位点,连锁标记覆盖的总距离为1857.3cM,平均图距为15.2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LP 遗传连锁图谱 中国白桦 欧洲白桦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中EphB4的表达及基因多态性
14
作者 纪勇 陈静瑜 +3 位作者 郑明峰 吴小波 叶书高 陆荣国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326-330,368,共6页
目的观察EphB 4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蛋白表达和基因多态性情况,探讨EphB 4与NSCLC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别检测28例NSCLC患者癌组织和外周血中EphB 4蛋白表达和rs... 目的观察EphB 4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蛋白表达和基因多态性情况,探讨EphB 4与NSCLC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别检测28例NSCLC患者癌组织和外周血中EphB 4蛋白表达和rs314310(C/A)基因多态性情况,并与12例癌旁正常肺组织和30名正常健康人外周血作对比,分析EphB 4的蛋白表达和基因多态性与NSCLC的关系。结果 NSCLC组织中EphB 4的阳性率(53.6%)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0.0%),(P<0.05);其EphB 4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或<0.01),而与性别、年龄和组织来源没有关系(均P>0.05)。NSCLC患者和正常健康人群外周血中rs314310的CC、C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5.0%、53.6%、21.4%和43.3%、53.3%、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和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1.8%、48.2%和70.0%、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AA基因型患者的EphB 4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型患者(P<0.05)。结论高表达的EphB 4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其rs314310AA基因型可能是NSCLC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EphB 4 免疫组织化学 PCR-RFLP 单核苷酸多态性
原文传递
Bacterial community succession during the enrichment of chemolithoautotrophic arsenite oxidizing bacteria at high arsenic concentrations
15
作者 Nguyen Ai Le Akiko Sato +3 位作者 Daisuke Inoue Kazunari Sei Satoshi Soda Michihiko Ik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2133-2140,共8页
To generate cost-effective technologies for the removal of arsenic from water, we developed an enrichment culture of chemolithoau- totrophic arsenite oxidizing bacteria (CAOs) that could effectively oxidize widely r... To generate cost-effective technologies for the removal of arsenic from water, we developed an enrichment culture of chemolithoau- totrophic arsenite oxidizing bacteria (CAOs) that could effectively oxidize widely ranging concentrations of As(III) to As(V). In addition, we attempted to elucidate the enrichment process and characterize the microbial composition of the enrichment culture. A CAOs enrichment culture capable of stably oxidizing As(III) to As(V) wa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through repeated batch cultivation for more than 700 days, during which time the initial As(iiI) concentrations were increased in a stepwise manner from 1 to 10-12 mmol/L. As(III) oxidation activity of the enrichment culture gradually improved, and 10-12 mmol/L As(III) was almost completely oxidized within four days. 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dominant bacteria in the enrichment culture varied drastically during the enrichment process depending on the As(III) concentration.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acteria in the enrichment culture revealed that the presence of multiple CAOs with various As(Ⅲ) oxidation abilities enabled the culture to adapt to a wide range of As(Ⅲ) concentrations. The CAOs enrichment culture constructed here may be useful for pretreatment of water from which arsenic is being rem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SENIC bacterial community chemolithoautotrophic arsenite oxidizing bacteria ENRICHMENT terminal-restriction fragmentlength polymorphism
原文传递
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炳川 张健 +5 位作者 王佶 朱成楚 陈保富 孔敏 张波 朱敏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6-210,共5页
目的 分析人血红素加氧酶1(HO-1)基因启动子区(GT)n微卫星多态性与汉族人群患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风险及相关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联性,探讨(GT)n多态性与食管癌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年龄为40~ 79岁的126例食管鳞状... 目的 分析人血红素加氧酶1(HO-1)基因启动子区(GT)n微卫星多态性与汉族人群患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风险及相关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联性,探讨(GT)n多态性与食管癌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年龄为40~ 79岁的12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为病例组,其中男性83例,女性43例,平均年龄(6l&#177;8)岁;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群134名为对照组.对两组的血液标本应用PCR技术扩增(GT)n特定片段,并进行基因测序,根据(GT)n的重复次数把其分为S(n<25)、M(25≤n<30)、L(n≥30)3类等位基因,统计其频率分布情况,x2检验评价多态性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构建相应的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质粒,转染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株Ecal09,检测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比值,方差分析评价不同长度的(GT)n其启动子活性情况.结果 病例组L型等位基因频率(25.8%比14.9%,x2=9.520,P=0.002)、L型等位基因携带率高于对照组(41.3%比27.6%,x2=5.381,P=0.020).L型等位基因携带患者较非L型等位基因携带患者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63.5%比41.8%,x2=5.685,P=0.017)和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细胞检出率(53.8%比28.4%,x2=8.335,P=0.004).H202处理组中,转染携带(GT)16重组报告质粒的Ecal09细胞株相对荧光素酶活性较双蒸水处理组增加(F=23.615,P=0.008);在双蒸水处理组中,转染携带(GT)16重组报告质粒的细胞相对荧光素酶活性较(GT)26和(GT)36增加(F =41.376,P=0.003:F=50.761,P=0.002).结论 携带HO-1基因启动子长(GT)n重复序列(n≥30)可能增加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易感性并加大淋巴结转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血红素加氧酶-1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疾病遗传易感性
原文传递
甲型血友病家系的STR-PCR和PCR/RFLP单体型连锁基因诊断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胜科 郑天津 +5 位作者 陈靖 窦瑞艳 黄蓉 洪淑贞 张韶 李红智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4年第10期36-41,共6页
目的该研究率先开展温州地区甲型血友病(HA)家系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多态性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单体型连锁基因诊断,为基于HA症状前、携带者基因诊断结果的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针对HA先证者及其有关家系成员,采... 目的该研究率先开展温州地区甲型血友病(HA)家系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多态性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单体型连锁基因诊断,为基于HA症状前、携带者基因诊断结果的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针对HA先证者及其有关家系成员,采用PCR检测凝血因子Ⅷ(FⅧ)基因的内含子13(CA)n、22(GT)n(AG)n位点的STR多态性,并且采用PCR产物限制酶切检测FⅧ基因的内含子18、19、22位点的RFLP多态性,进行单体型连锁基因诊断。结果以2个HA家系为例报道研究结果。2个家系先证者的致病X染色体均来自其母亲,其母亲为携带者。家系四先证者年幼弟弟肯定为正常人,先证者外婆为携带者,先证者小姨肯定为携带者,先证者小姨年幼儿子肯定为正常人。家系二先证者年幼妹妹肯定是携带者,将来有生育患儿的风险。推测家系二先证者大姨和母亲的致病X染色体是来自先证者某亲生外婆,先证者大姨、大姨年幼女儿均为携带者。结论该研究的HA家系的STR-PCR和PCR/RFLP单体型连锁基因诊断,特别是对症状前男孩的诊断、对未曾有患病后代的女性携带者的检出,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可以为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血友病(HA) 基因诊断 STR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单体型连锁分析
原文传递
先天性心脏病家系心室肌球蛋白轻链1基因的限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永业 《中华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11-213,共3页
利用人心室肌球蛋白轻链lcDNA探针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家系心室肌球蛋白轻链l基因进行了限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从患有4种不同先天性心脏病的9个家系40名成员和13例无血缘关系患者的分析结果,发现行2个家系呈现限制... 利用人心室肌球蛋白轻链lcDNA探针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家系心室肌球蛋白轻链l基因进行了限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从患有4种不同先天性心脏病的9个家系40名成员和13例无血缘关系患者的分析结果,发现行2个家系呈现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但这种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似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没有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肌球蛋白 先天性心脏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