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麦芽酚碳酸酯的合成及其裂解行为分析
1
作者 庞登红 白冰 +5 位作者 祝浩 罗诚浩 柯炜昌 张璟 黄龙 毛多斌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6,共7页
为开发适用于加热卷烟的麦芽酚潜香化合物,将不同种类的醇与麦芽酚通过缩合反应合成7种麦芽酚碳酸酯。利用核磁共振和高分辨质谱技术对产物结构进行确认,并通过热重分析和在线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考查7种麦芽酚碳酸酯的裂... 为开发适用于加热卷烟的麦芽酚潜香化合物,将不同种类的醇与麦芽酚通过缩合反应合成7种麦芽酚碳酸酯。利用核磁共振和高分辨质谱技术对产物结构进行确认,并通过热重分析和在线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考查7种麦芽酚碳酸酯的裂解行为。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合成条件下,7种麦芽酚碳酸酯产率范围为83.0%~94.3%;合成的麦芽酚碳酸酯的热失重过程主要存在直接挥发和裂解两种模式;麦芽酚碳酸酯在加热时均可裂解生成麦芽酚,其裂解能力与原料醇的类型密切相关,其中麦芽酚叔丁醇碳酸酯和麦芽酚苯甲醇碳酸酯最易发生裂解,在200℃的较低温度下便可迅速裂解并释放麦芽酚,与加热卷烟烟丝受热温度相适应,相比之下,麦芽酚仲醇碳酸酯的裂解能力较弱,而麦芽酚伯醇碳酸酯则难以在低温条件下发生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芽酚碳酸酯 潜香化合物 裂解 加热卷烟
下载PDF
浓香菜籽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蒋黎艳 邓志薇 +2 位作者 李佳灵 朱定萍 肖新生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6-71,共6页
为了对浓香菜籽油的风味品质控制及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概述了浓香菜籽油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总结了浓香菜籽油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的影响因素。浓香菜籽油中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硫苷降解产物、脂质氧化产物、杂环类化... 为了对浓香菜籽油的风味品质控制及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概述了浓香菜籽油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总结了浓香菜籽油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的影响因素。浓香菜籽油中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硫苷降解产物、脂质氧化产物、杂环类化合物,其中硫苷降解产物赋予浓香菜籽油辛辣香味,脂质氧化产物赋予浓香菜籽油青香、果香和油香,杂环类化合物使浓香菜籽油呈现坚果香、焙烤香和些许焦糖香。原料品种、原料预处理方式、油脂精炼工艺以及储存条件均会影响浓香菜籽油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因此,应选择合适的原料、加工工艺和储存条件,以确保浓香菜籽油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菜籽油 挥发性风味物质 油料品种 加工工艺 储存
下载PDF
基于LEO/β-CD的长效芳香功能皮革的研究
3
作者 林可心 刘琳 +3 位作者 聂子锐 王拥昌 牛泽 温会涛 《中国皮革》 CAS 2024年第1期1-8,14,共9页
为提高芳香皮革的留香性能,以蓝湿革为原料皮,β-环糊精包合薰衣草香精(LEO/β-CD)为香料,以加香后皮革的刺激性气味强度、香气浓度、香气舒适度、柔软度等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对复鞣、加脂、套色工序的加香工艺进行优化,并考察... 为提高芳香皮革的留香性能,以蓝湿革为原料皮,β-环糊精包合薰衣草香精(LEO/β-CD)为香料,以加香后皮革的刺激性气味强度、香气浓度、香气舒适度、柔软度等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对复鞣、加脂、套色工序的加香工艺进行优化,并考察在不同温度下的留香性能。结果表明,薰衣草芳香皮革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复鞣工序的LEO/β-CD添加量为0.1%,加脂工序用量0.5%,套色工序用量0.2%;该芳香皮革的留香性能远高于普通芳香皮革,可在常温下存放6个月。利用β-环糊精包合香料制备的芳香皮革具有长效留香性能,这为制备芳香功能皮革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工程 芳香皮革 功能皮革 包合物
下载PDF
尾叶紫薇与紫薇杂交后代花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徐婉 石俊 +2 位作者 蔡明 潘会堂 张启翔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87-394,共8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测定技术,对尾叶紫薇(W1)与紫薇品种‘多花粉’(C)杂交各世代(F1、F2、BC1)个体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尾叶紫薇与F1代个体的挥发物成分均有25种,‘多花粉...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测定技术,对尾叶紫薇(W1)与紫薇品种‘多花粉’(C)杂交各世代(F1、F2、BC1)个体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尾叶紫薇与F1代个体的挥发物成分均有25种,‘多花粉’的挥发物成分有10种,F2代及BC1代个体的挥发物成分均有26种。(2)月桂烯是尾叶紫薇与杂交子代共有的挥发物成分,但相对百分含量在亲本及各世代中均不高,分别为0.69%(W1)、3.16%(F1)、0.51%(F2)、0.75%(BC1)。(3)亲本及子代的香气成分和相对百分含量存在很大差异,尾叶紫薇、‘多花粉’与杂交子代(F1、F2、BC1)具有较高相对百分含量的挥发物成分分别为异香叶醇(26.21%)、1,1-二甲基-3-亚甲基-乙烯基环己烷(50.34%)、α-法尼烯(11.37%)、1,3,3-三甲基-2-乙烯基-环己烯(14.67%)及反-α-香柠檬烯(16.19%)。(4)尾叶紫薇、‘多花粉’与F1的主要挥发物成分为来源于脂氧合酶途径的脂肪酸衍生物,F2及BC1子代的主要挥发物成分为来源于甲羟戊酸(MVA)途径和2-C-甲基-D-赤藓糖醇-4-磷酸(MEP)途径的萜烯类化合物。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紫薇香气成分的遗传规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叶紫薇 紫薇 种间杂种 挥发物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下载PDF
气质联用分析复合佐餐调味料的香气变化及保存条件 被引量:6
5
作者 田文广 李雁 +2 位作者 刘素梅 刘欣 解新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2-346,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GC-MS)联用的方法测定复合佐餐调味料中含有的香气成分,并研究了复合调味料的保存条件。结果表明:复合调味...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GC-MS)联用的方法测定复合佐餐调味料中含有的香气成分,并研究了复合调味料的保存条件。结果表明:复合调味料共含48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以烯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醛类化合物、烷类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含量分别为40.94%、15.44%、12.94%、10.68%和10.74%。4℃时复合调味料的贮藏保香效果要优于20℃;鲜样真空包装的香气含量比自封袋包装略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调味料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保香
下载PDF
红枣挥发性物质在烘干过程中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穆启运 陈锦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9-101,共3页
新鲜成熟的团枣在 2 5~ 75℃逐渐烘干 ,当温度在 4h升高到 5 0℃后 ,控制升温速率为每 4h升高 5℃ ,直到 75℃。取鲜枣 10 0 g及从 5 0℃开始每隔 5℃取样 10 0 g,去核、切碎 ,分别用 95 %乙醇浸泡 ,蒸去乙醇得膏 ,然后用除去过氧化物... 新鲜成熟的团枣在 2 5~ 75℃逐渐烘干 ,当温度在 4h升高到 5 0℃后 ,控制升温速率为每 4h升高 5℃ ,直到 75℃。取鲜枣 10 0 g及从 5 0℃开始每隔 5℃取样 10 0 g,去核、切碎 ,分别用 95 %乙醇浸泡 ,蒸去乙醇得膏 ,然后用除去过氧化物的乙醚萃取 ,醚液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低温下蒸发除去乙醚后得到挥发性物质 ,再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了上述样品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结果表明 ,新鲜成熟的团枣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 13种酯类 ,以棕榈烯酸乙酯、肉豆蔻烯酸乙酯、亚油酸乙酯、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月桂酸乙酯、肉豆蔻酸乙酯等的含量较高 ,且其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逐渐略有减少 ;5 -羟甲基 - 2 -呋喃甲醛和 5 -羟基 - 5 ,6-二氢 -麦芽酚在 5 5℃以上检出 ,2 -呋喃甲醛在 65℃以上检出 ,随着烘干温度逐步升高和时间增长其残留含量逐渐增高 ;65℃时干枣的品质最好 ,烘干红枣的最高温度不宜超过 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 挥发性物质 色谱-质谱分析 烘干 干制
下载PDF
红枣挥发性芳香物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31
7
作者 穆启运 陈锦屏 张保善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51-255,共5页
以陕西产油枣、木枣、梨枣等为原料,经处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仪测定挥发性物质,共鉴定出 59 种化合物,其中有8 种醛、酮类物质,13 种酯类物质,14 种有机酸,17 种烷、烯类物质,5 种醚及呋喃衍生物,苯甲醇和苯并噻唑... 以陕西产油枣、木枣、梨枣等为原料,经处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仪测定挥发性物质,共鉴定出 59 种化合物,其中有8 种醛、酮类物质,13 种酯类物质,14 种有机酸,17 种烷、烯类物质,5 种醚及呋喃衍生物,苯甲醇和苯并噻唑。不同品种的红枣所含挥发性成分不同,4 个样品中鉴定出 9种相同的化合物。在有机酸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是Δ9 十六烯酸,从木枣与梨枣中检出含有1异丙基4,7二甲基1,2,3,5,6,8a六氢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 挥发芳香物 色谱-质谱分析
下载PDF
佛手挥发性物质在腌制过程中的变化 被引量:11
8
作者 严赞开 严奉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1-184,共4页
以佛手鲜果及其腌制品为原料,通过超声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技术,提取鲜佛手及其腌制品的挥发性物质,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佛手挥发性物质提取率分别为0.76%和0.32%;新鲜佛手挥发性物质鉴定出31种... 以佛手鲜果及其腌制品为原料,通过超声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技术,提取鲜佛手及其腌制品的挥发性物质,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佛手挥发性物质提取率分别为0.76%和0.32%;新鲜佛手挥发性物质鉴定出31种化合物,其中以(Z)-2,3-丁二醇、(E)-2,3-丁二醇、D-柠檬烯、松油烯、α-松油醇、橙花醇、反式香叶醇等为主;在腌制过程中,不饱和烯烃类化合物损失较大,含量明显下降,其中有6种未检出;但糖类发酵导致(Z)-2,3-丁二醇、(E)-2,3-丁二醇的含量明显增加,这是佛手腌制后具有浓郁香甜风味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 挥发性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下载PDF
香梨罗布麻茶复合饮料的研制 被引量:5
9
作者 翟金兰 杨艳彬 +1 位作者 周红 魏巍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3年第1期95-97,102,共4页
以香梨汁和罗布麻茶汁为主要原料,研制复合功能性茶饮料,通过正交试验和感官评价,确定了香梨罗布麻茶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香梨果汁与罗布麻茶汁质量比为7:3,砂糖4%,柠檬酸0.05%。
关键词 罗布麻茶 微波萃取 库尔勒香梨 复合饮料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分析红香酥梨的香气成分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美萍 李彩林 +3 位作者 王华瑞 张生万 尉立刚 郭彩霞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0-139,共10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嗅闻-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O-MS)联用技术对红香酥梨中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利用响应面法对红香酥梨香气成分的...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嗅闻-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O-MS)联用技术对红香酥梨中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利用响应面法对红香酥梨香气成分的萃取条件进行系统优化,基于色谱保留指数和质谱解析以及嗅闻对香气成分进行鉴定,并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对香气物质的贡献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最佳萃取条件为:50/30μm聚二乙烯苯/碳分子筛/聚二甲基硅氧烷(divinylbenzene/carboxen/polydimethylsiloxane,DVB/CAR/PDMS)固相微萃取头、样品用量2.9 g、萃取时间46 min、萃取温度64℃、平衡时间30 min、解吸时间4 min。在此条件下经GC-O-MS分析,共检出127种化合物,确定结构76种,占总峰面积的97.36%,其中酯类18种、醛类9种、醇类13种、萜烯类12种、酮类4种、烃类11种、其他化合物9种,由嗅闻和相对气味活度值共同鉴定得到红香酥梨的特征香气成分为:乙酸乙酯、己醛、己酸乙酯、乙酸己酯、(E,Z)-2,4-癸二烯酸乙酯、壬醛、反-2-己烯醛、辛酸乙酯、癸酸乙酯、ɑ-法尼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嗅闻-质谱 红香酥梨 响应面法 香气成分
下载PDF
库尔勒香梨采后果实褐变机理及控制途径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国刚 王祯丽 童军茂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4年第2期49-51,共3页
库尔勒香梨采后果实褐变 ,不仅与酚类物质和多酚氧化酶 (PPO)含量、分布有关 ,而且还与细胞膜结构变化密切相关。本文对库尔勒香梨果实褐变机理。
关键词 库尔勒香梨 采后果实褐变 发生机理 控制途径 酚类物质 多酚氧化酶 细胞膜结构
下载PDF
香芋复合饮料的研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田方 倪穗 +1 位作者 孙志栋 史婷婷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X期57-64,共8页
为了确定香芋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以香芋、干花和大米等为原料,通过打浆、加热研磨等工艺,加上后期调配获得最终产品。通过正交试验以及对饮料的综合感官评价和理化分析,得到了最佳的配方。结果如下:当香芋添加量为100 g,水的添加量为1 ... 为了确定香芋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以香芋、干花和大米等为原料,通过打浆、加热研磨等工艺,加上后期调配获得最终产品。通过正交试验以及对饮料的综合感官评价和理化分析,得到了最佳的配方。结果如下:当香芋添加量为100 g,水的添加量为1 100 mL时,蜂蜜和柠檬汁的添加量分别为9%和0.07%;粳米(晚粳宁88)添加量为10 g;干茉莉花的添加量为2 g;牛奶和枸杞的添加量分别为5 mL和1 g。该产品具有茉莉花和牛奶的清香和乳香,口感细腻,为淡乳黄色液体,具有营养保健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芋 复合饮料 研制
下载PDF
浓香花生油和精炼花生油挥发性成分及感官风味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玉兰 孙国昊 +2 位作者 刘配莲 张刚 马宇翔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2-128,共7页
利用溶剂辅助蒸发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AFE-GC-MS)方法对浓香花生油和精炼花生油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并结合感官评价明确2种花生油中挥发性成分及感官风味的差异。结果显示,浓香花生油和精炼花生油中分别检出11类129种和7... 利用溶剂辅助蒸发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AFE-GC-MS)方法对浓香花生油和精炼花生油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并结合感官评价明确2种花生油中挥发性成分及感官风味的差异。结果显示,浓香花生油和精炼花生油中分别检出11类129种和7类51种挥发性成分,浓香花生油中挥发性成分质量分数(23 977.43μg/kg)是精炼花生油中质量分数(1 637.04μg/kg)的14.6倍。浓香花生油中杂环类物质质量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49.45%,其中呋喃类、吡嗪类、吡咯类化合物质量分别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28.00%、17.62%、2.06%,这些物质中有7种吡嗪类、1种呋喃类、1种吡咯类成分均为浓香花生油的关键特征挥发性风味成分,为浓香花生油提供坚果味、烤香味、焦糖味、甜香味,但精炼花生油中未检出杂环类物质。浓香花生油中醛类物质和酚类物质质量分别为精炼花生油中质量的41.6倍和8.36倍,醛类物质中有4种成分是花生油的特征挥发性风味成分,为花生油贡献脂香味,但这4种成分在精炼花生油中的质量不足浓香花生油的10%。醇类和酸类在精炼花生油中也未检出。感官风味评价显示,浓香花生油在炒籽味、坚果味、油脂味及总体风味方面得分均明显高于精炼花生油。2种花生油中挥发性成分的明显差异可为浓香花生油和精炼花生油的鉴别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花生油 精炼花生油 SAFE-GC-MS 挥发性成分 感官风味差异
下载PDF
香梨酒香气成分保留时间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堵锡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8-221,共4页
为研究库尔勒香梨果酒中香气成分的构效关系,根据分子的成键价态及拓扑环境,通过程序计算了54种香气成分的分子连接性指数和分子形状属性(Kappa)指数,在拓扑理论基础上,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得到对库尔勒香梨果酒香气成分的保留时间作... 为研究库尔勒香梨果酒中香气成分的构效关系,根据分子的成键价态及拓扑环境,通过程序计算了54种香气成分的分子连接性指数和分子形状属性(Kappa)指数,在拓扑理论基础上,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得到对库尔勒香梨果酒香气成分的保留时间作出精确估算的定量结构-保留相关的多元回归方程,相关系数达到了0.952,用Jackknife法检验了模型的稳健性及预测能力,Jackknife检验的相关系数为0.946~0.956之间。本法应用于香梨果酒香气成分性质的研究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指数 库尔勒香梨酒 保留时间 香气成分 定量结构-保留相关性
下载PDF
香型锦纶的研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常桂霞 《合成纤维》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0-32,共3页
选择香精与包接剂的比例为1∶8~9,包接温度(50±5)℃,先制得包接复合物,再造粒得"香母粒"。将"香母粒"与锦纶6切片按1∶20比例混合,进行共混纺丝生产香型锦纶。结果表明:"香母粒"的加入,使共混体系... 选择香精与包接剂的比例为1∶8~9,包接温度(50±5)℃,先制得包接复合物,再造粒得"香母粒"。将"香母粒"与锦纶6切片按1∶20比例混合,进行共混纺丝生产香型锦纶。结果表明:"香母粒"的加入,使共混体系纺丝温度下降;但纤维的力学性能与普通锦纶相近,且香气释放均匀稳定,留香持久,具有良好的耐洗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型锦纶 香母粒 包接复合物
下载PDF
BP网络用于香梨酒香气成分的QSRR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琴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6-91,共6页
采用误差反传前向人工神经网络建立54种香梨酒香气成分的结构与色谱保留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ANN模型).以54种香梨酒香气成分的分子连接性指数和分子形状属性指数作为输入,色谱保留时间作为输出,采用内外双重验证的方法分析和检验所得模... 采用误差反传前向人工神经网络建立54种香梨酒香气成分的结构与色谱保留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ANN模型).以54种香梨酒香气成分的分子连接性指数和分子形状属性指数作为输入,色谱保留时间作为输出,采用内外双重验证的方法分析和检验所得模型的稳定性和外部预测能力,所构建网络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98、交叉检验相关系数为0.997、标准偏差为0.289、残差绝对值≤1.12,应用于外部预测集,外部预测集相关系数为0.984;而多元线性回归(MLR)法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51、标准偏差为1.33、残差绝对值≤3.08,外部预测集相关系数为0.953.结果表明:ANN模型获得了比MLR模型更好的拟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勒香梨酒 定量结构色谱保留关系 人工神经网络 香气成分
下载PDF
浓香菜籽油、浓香花生油和浓香亚麻籽油的风味特性及氧化稳定性 被引量:12
17
作者 段旭林 胡容 +4 位作者 王瑞 王安体 周波 何强 迟原龙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1-75,共5页
为给浓香食用油的品质评价提供参考,以浓香菜籽油、浓香花生油和浓香亚麻籽油3种浓香食用油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酸值、过氧化值和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进行测定,然后分析了其挥发性化合物组成,并基于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确定了特征风味物... 为给浓香食用油的品质评价提供参考,以浓香菜籽油、浓香花生油和浓香亚麻籽油3种浓香食用油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酸值、过氧化值和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进行测定,然后分析了其挥发性化合物组成,并基于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确定了特征风味物质,最后采用热重和差示扫描量热技术对其氧化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浓香食用油的酸值(KOH)均低于1.2 mg/g,过氧化值均低于0.05 g/100 g;浓香菜籽油的总酚、生育酚和甾醇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24.40、451.30 mg/kg和7 789.41 mg/kg,浓香亚麻籽油的为76.14、404.95 mg/kg和3 279.39 mg/kg,浓香花生油的为56.08、263.80 mg/kg和2 617.32 mg/kg;浓香花生油的α-生育酚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油脂,3种浓香食用油中的甾醇主要为β-谷甾醇;浓香菜籽油中主要挥发性化合物为硫苷降解物、吡嗪类和醛类,浓香花生油和浓香亚麻籽油中主要为醛类和吡嗪类,3种浓香食用油中ROAV最大的化合物分别为3-丁烯基异硫氰酸酯、异丁醛和(Z)-4-庚烯醛;3种浓香食用油共有的特征风味化合物为2,5-二甲基吡嗪;浓香菜籽油的初始氧化温度、初始分解温度和氧化诱导时间分别为204.7、228.7℃和138.9 min,浓香花生油的为186.2、224.5℃和44.0 min,浓香亚麻籽油的为168.0、208.7℃和16.3 min。浓香菜籽油的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较高,氧化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菜籽油 浓香花生油 浓香亚麻籽油 特征风味化合物 氧化稳定性
下载PDF
浓香型基础酒和酿造用粮食及大曲的香味成分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陈果忠 李世锋 +5 位作者 任列华 张东强 王全保 张登福 王志明 王亮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0-258,共9页
对浓香型基础酒及主要发酵剂大曲、高粱、小麦、大米、玉米的香味成分进行了全面检测分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浓香型基础酒进行色谱定量检测分析,鉴定出82种香味组分;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GC-MS法,从浓香大曲... 对浓香型基础酒及主要发酵剂大曲、高粱、小麦、大米、玉米的香味成分进行了全面检测分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浓香型基础酒进行色谱定量检测分析,鉴定出82种香味组分;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GC-MS法,从浓香大曲中鉴定出103种香味成分;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结合GC-MS法,从浓香白酒酿造用高粱、小麦、大米、玉米4种粮食中分别检出蒸煮香味化合物170种、173种、162种、156种。初步判定了小麦、高粱、大米、玉米及大曲中的重要贡香成分。基础酒与发酵剂的挥发性化合物均包括酯类、酸类、醇类、酮类、醛类、芳香族、吡嗪类等。客观判定3-甲基丁醛、糠醛、2-戊醇、2-戊酮、3-羟基-2-丁酮、正己醇、乙酸、戊酸、己酸、辛酸、乙酸乙酯、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亚油酸乙酯、苯甲醛、2-庚醇、2-庚酮、正庚醇、乳酸乙酯、肉豆蔻酸乙酯、异丁醛、异丁醇、正丁醇、2-丁酮、2,3-丁二酮、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壬酸、2,3-丁二醇、丁酸丁酯、己酸乙酯、月桂酸乙酯共34种化合物为浓香型基础酒与发酵剂的共有组分,这些化合物通过蒸馏直接或经发酵后间接进入酒体,发酵剂中的香气成分是白酒香气的主要来源,发酵剂对白酒品质和风格的形成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基础酒 浓香大曲 小麦 高粱 大米 玉米 香味化合物 特征成分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浓香菜籽油水化脱胶工艺优化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秋冰 熊双丽 +1 位作者 李安林 何建琼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10,共6页
研究超声时间、超声温度、50%柠檬酸添加量、加水量4个因素对超声波辅助浓香菜籽油水化脱胶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超声波辅助浓香菜籽油水化脱胶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浓香菜籽油水化脱胶的最... 研究超声时间、超声温度、50%柠檬酸添加量、加水量4个因素对超声波辅助浓香菜籽油水化脱胶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超声波辅助浓香菜籽油水化脱胶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浓香菜籽油水化脱胶的最优条件为超声时间15.5 min、超声温度45℃、50%柠檬酸添加量4%(以油质量计)、加水量4%(以油质量计),在此条件下脱胶后浓香菜籽油中磷脂含量为4.06 mg/100 g,脱磷率为92.11%,总酚含量为42.08 mg/100 g。在传统脱胶工艺条件下,即3%水(以油质量计),55℃下搅拌20 min后沉淀24 h,浓香菜籽油中磷脂含量为39.48 mg/100 g,脱磷率为23.31%,总酚含量为62.17 mg/100 g。经GC-MS分析,超声波辅助水化脱胶的浓香菜籽油中鉴定出27种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主要呈味物质为硫甙降解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菜籽油 超声波 水化脱胶 挥发性风味成分
下载PDF
油菜籽品种对浓香菜籽油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欢欢 张玲 +5 位作者 黄桃翠 高飞虎 张雪梅 李雪 杨世雄 梁叶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7-194,共8页
以6种不同品种的油菜籽为原料,在同一工艺条件下制取浓香菜籽油,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分析鉴定6种不同品种浓香菜... 以6种不同品种的油菜籽为原料,在同一工艺条件下制取浓香菜籽油,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分析鉴定6种不同品种浓香菜籽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确定菜籽油中的关键风味物质,再结合主成分分析和感官评价探讨低芥酸浓香菜籽油与高芥酸浓香菜籽油之间,低芥酸浓香菜籽油之间整体风味的差异。结果表明,6种浓香菜籽油共检测出41种挥发性成分,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为硫甙降解产物、杂环类化合物、苯环类化合物和酮类化合物;利用ROAV法确定6种浓香菜籽油的关键风味物质,其中1~5号低芥酸菜籽油均有的关键风味物质包括2-甲基吡嗪、2-乙基-6-甲基吡嗪、2,3,5-三甲基吡嗪、3-乙基-2,5-二甲基吡嗪、糠醛、苯代丙腈、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6号高芥酸浓香菜籽油的关键风味物质为3-丁烯基异硫氰酸酯、苯代丙腈、2,3,5-三甲基吡嗪;主成分分析与感官评价表明低芥酸浓香菜籽油与传统浓香菜籽油的整体风味具有明显区别,传统浓香菜籽油呈刺激味、辛辣味,而不同品种低芥酸浓香菜籽油之间也有差异,但有重叠部分,即均具有烤坚果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籽品种 浓香菜籽油 关键风味物质 相对气味活度值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