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ecific Proteins in the Indirect Somatic Embryogenesis of Freesia Refracta
1
作者 GAO Xiang HUI Yue-jun +3 位作者 XUE Yi-qun FU Yang AO Man WANG Li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87-190,共4页
Using the young inflorescence segments of Freesia refracta as explants, indirect somatic embryogenesis of somatic cells was induced in a N6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some exogenous hormones. SDS-polyacrylamide gel elec... Using the young inflorescence segments of Freesia refracta as explants, indirect somatic embryogenesis of somatic cells was induced in a N6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some exogenous hormones. SDS-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 was used for the analysis of soluble proteins produced during the somatic embryogenesis of this plant. There are six polypeptides, which might play some roles in the process of somatic embryo development. Tltree polypeptides(45, 53 and 55 kD) were detected in the stages of embryogenic callus, globular embryoid, and embryoid with coleoptiles, except the embryoid with leaf. One polypeptide( 83 kD) was specific for the stages of embryoid with eoleoptiles and embryoid with leaf. One polypeptide(37 kD) was detected in the first two stages, namely, embryogenic callus and globular embryoid. One polypeptide(35 kD) was regularly synthesized in each stage, from embryogenic callus to embryoid with lea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esia refiacta Somatic embryo Specific protein
下载PDF
Establishment of Multiplex RT-PCR Detection System for Three Viruses in Freesia
2
作者 Fan Ronghui Huang Minling +1 位作者 Wu Jianshe Luo Yuanhua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3年第1期33-35,38,共4页
The specific primers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conserved sequences of coat protein (CP) gene of Freesia mosaic virus (FreMV), Cucumber mosaic vi- rus (CMV) and Bean yellow mosaic virus (BYMV) published in Gen... The specific primers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conserved sequences of coat protein (CP) gene of Freesia mosaic virus (FreMV), Cucumber mosaic vi- rus (CMV) and Bean yellow mosaic virus (BYMV) published in GenBank, and a multiplex PCR protocol for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these three viruses in freesia was developed. Three specific fragments were simultaneously amplified in a single PCR reaction. Their lengths were determined to be 340,628 and 212 bp, respec-tively. The sequenc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ree viruses shared at least 97% of homology with reference sequence. Sensitivity test showed that these three viruses could be detected out in the infected plant tissue greater than 10^-2 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esia VIRUS freesia mosaic virus Cucumber mosaic virus Bean yellow mosaic virus Multiplex PCR
下载PDF
外源6-BA对小苍兰‘Red Lion’生长及花期调控的影响
3
作者 李雪茹 穆红梅 +1 位作者 罗亚桃 文莹莹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71,共6页
本试验以小苍兰品种‘Red Lion’为材料,研究喷施不同浓度6-BA(25、50、100 mg/L和200 mg/L)对小苍兰生长、生理生化特性及花期的影响,以期为小苍兰花期调控和切花栽培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喷施适当浓度的6-BA有利于延长小苍兰‘Red ... 本试验以小苍兰品种‘Red Lion’为材料,研究喷施不同浓度6-BA(25、50、100 mg/L和200 mg/L)对小苍兰生长、生理生化特性及花期的影响,以期为小苍兰花期调控和切花栽培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喷施适当浓度的6-BA有利于延长小苍兰‘Red Lion’花期;6-BA浓度为200 mg/L时显著提高小苍兰的花朵直径、花葶长度、小花数、株高、叶片数,较对照花期延长11 d、花朵直径增加50.45%、小花数增加114.89%,同时叶片的丙二醛含量较CK降低34.65%,叶片抗氧化酶(POD、CAT)活性升高,分别比CK提高97.26%和393.24%。综之,喷施适当浓度的6-BA能够显著提高小苍兰‘Red Lion’花朵质量及数量,延长小苍兰花期,其中200 mg/L 6-BA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苍兰‘Red Lion’ 6-BA 花期调控 生理生化指标
下载PDF
利用正交设计优化小苍兰ISSR-PCR反应体系 被引量:37
4
作者 周凌瑜 吴晨炜 +2 位作者 唐东芹 宋会书 刘群录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2-407,共6页
通过L16(45)正交试验,研究了镁离子浓度、dNTP浓度、模板DNA浓度、TaqDNA聚合酶浓度、引物浓度这5个因素在4个水平上对ISSR-PCR的影响,建立了适合于小苍兰ISSR-PCR的反应体系。优化体系为:25μLPCR反应体系中含有1×Taq酶缓冲液(10 ... 通过L16(45)正交试验,研究了镁离子浓度、dNTP浓度、模板DNA浓度、TaqDNA聚合酶浓度、引物浓度这5个因素在4个水平上对ISSR-PCR的影响,建立了适合于小苍兰ISSR-PCR的反应体系。优化体系为:25μLPCR反应体系中含有1×Taq酶缓冲液(10 mmol.L-1KCl,8 mmol.L-1(NH4)2SO4,10 mmol.L-1Tris.HCl,pH9.0,0.05%NP-40),2 mmol.L-1MgCl2,0.06 U.μL-1Taq酶,0.4μmol.L-1引物,4.0 ng.μL-1模板DNA,dATP、dCTP、dGTP、dTTP各0.6 mmol.L-1。利用温度梯度PCR,确定了最适宜的退火温度为51.5℃。该优化体系的建立为下一步对小苍兰进行ISSR分子标记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SR-PCR 小苍兰 优化 正交设计
下载PDF
光质对小苍兰茎尖试管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64
5
作者 车生泉 盛月英 秦文英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69-273,共5页
以小苍兰茎尖为外植体,分别置于白光(400~690nm)、红光(590~690nm)、黄光(520~640nm)、蓝光(400~530nm)、绿光(500~590nm)和黑暗下培养,研究不同光质对小苍兰茎尖试管培养的... 以小苍兰茎尖为外植体,分别置于白光(400~690nm)、红光(590~690nm)、黄光(520~640nm)、蓝光(400~530nm)、绿光(500~590nm)和黑暗下培养,研究不同光质对小苍兰茎尖试管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光下愈伤组织及芽的分化速度最快,芽的分化率和生物量最高,试管苗叶片数多、生长良好,但愈伤组织诱导率及根分化受到明显的抑制;红光下根的分化速度最快,根分化率及综合培养力最高;蓝光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叶绿素含量以及试管苗的干重/生物量有明显的促进;绿光和黑暗对茎尖的分化与生长均有不利影响,试管苗出现玻璃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苍兰 光质 茎尖 试管培养
下载PDF
小苍兰花色色素成分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钟淮钦 陈源泉 +3 位作者 黄敏玲 林兵 叶秀仙 吴建设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71-577,共7页
以小苍兰(Freesia refracta)16个不同花色品种及后代为试验材料,对花瓣色素用特征显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谱扫描,分析其色素的成分和花色素苷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小苍兰花色的色素属于类黄酮化合物,含黄酮和花色素苷类物质,可能含有异黄... 以小苍兰(Freesia refracta)16个不同花色品种及后代为试验材料,对花瓣色素用特征显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谱扫描,分析其色素的成分和花色素苷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小苍兰花色的色素属于类黄酮化合物,含黄酮和花色素苷类物质,可能含有异黄酮,不含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查耳酮和橙酮,其中黄色系品种及后代还含有类胡萝卜素。避光下小苍兰花色素苷的稳定性要强于光照;温度对花瓣色素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苍兰 花色素 成分 类黄酮 稳定性
下载PDF
小苍兰种质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吴晨炜 周凌瑜 +3 位作者 王秀丽 宋会书 唐东芹 刘群录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7-361,共5页
利用ISSR(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对12份小苍兰(Freesia refracta)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从34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了12条适宜的引物。这12条引物中每条引物可扩增出5~11条DNA片段,共扩增了96个条带,其中多态性... 利用ISSR(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对12份小苍兰(Freesia refracta)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从34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了12条适宜的引物。这12条引物中每条引物可扩增出5~11条DNA片段,共扩增了96个条带,其中多态性片段62条,平均每条引物可产生5.2条多态性片段,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64.6%。经NTSYS-pc分析,12份小苍兰种质间的遗传距离(GD)的变化范围为0.123~0.907,平均为0.442。根据Nei’s相似系数建立了UPGMA聚类图,在相似系数为0.56时,可将紫色花系的小苍兰种质与其它种质分开,形成两个组。结果表明,ISSR分子标记可有效地分析小苍兰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小苍兰的杂交育种和新品种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苍兰 遗传多样性 ISSR
下载PDF
香雪兰外植体形态学极性决定的体细胞胚胎发生 被引量:21
8
作者 王丽 鲍晓明 +1 位作者 黄百渠 郝水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8年第2期138-143,共6页
在含有2mg/LIAA和3mg/LBAP的改良N6培养基上,香雪兰(FresiarefractaKlat)花序外植体经直接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再生出新的植株。在这一形态发生过程中,一个引人注意的现象是,所有的体细胞胚都... 在含有2mg/LIAA和3mg/LBAP的改良N6培养基上,香雪兰(FresiarefractaKlat)花序外植体经直接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再生出新的植株。在这一形态发生过程中,一个引人注意的现象是,所有的体细胞胚都出现在花序轴切段的原形态学下端(称为胚发生端,EE),而在形态学上端(称为非胚胎发生端,NEE)无体细胞胚形成。这一形态发生的极性与地心引力的方向和外植体在培养基上的放置位置无关。在培养的早期,仅于胚发生端观察到了起始细胞的分裂。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在培养了1d的外植体的胚发生端出现了两个特殊的多肽成分,而在非胚发生端则未检测到这两种多肽。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培养前外植体切段两端的内源激素(IAA)的含量无显著差别。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胚发生端的IAA含量明显高于非胚发生端的IAA含量,表明内源激素在体细胞胚胎发生的诱导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香雪兰体细胞胚胎发生诱导的过程中,由于花序轴切段两端在分子水平和生理水平上均存在差异,使这一系统有可能成为研究体细胞胚胎发生机理的有用实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雪兰 体细胞 胚胎发生 外植体极性
下载PDF
不同氮磷钾配比追肥对盆栽小苍兰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玉艳 伍敏华 +1 位作者 于凤鸣 刘坤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1-94,共4页
从花芽开始分化到花莛抽出,用氮、磷、钾不同配比的营养液浇施小苍兰,观测株高、花期、花朵数、球重等指标,研究其对盆栽小苍兰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的适宜比例可促进植株的高生长,增加总花朵数,提高盆栽小苍兰的观赏性... 从花芽开始分化到花莛抽出,用氮、磷、钾不同配比的营养液浇施小苍兰,观测株高、花期、花朵数、球重等指标,研究其对盆栽小苍兰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的适宜比例可促进植株的高生长,增加总花朵数,提高盆栽小苍兰的观赏性。氮、磷、钾浓度分别为100、100、100mg.L-1时,可促进植株的生长,有利于花枝的伸长;氮、磷、钾浓度分别为100、200、100 mg.L-1时,有利于总花朵数的增加;氮、磷、钾浓度分别为200、50、100 mg.L-1时,有利于新球球重的增加;氮、磷、钾浓度分别为100、501、00 mg.L-1时,有利于新球球径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苍兰 生长 发育
下载PDF
低温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香雪兰开花的影响 被引量:19
10
作者 史益敏 陶懿伟 +1 位作者 秦文英 费雪南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85-188,共4页
研究低温和低温加赤霉素处理以及应用乙烯利处理后再结合低温加赤霉素处理等措施对香雪兰花芽分化和提前开花的效应。结果表明,香雪兰种球在自然条件下于8月下旬开始部分解除休眠,在此后进行低温处理或低温加赤霉素处理,可使其在低... 研究低温和低温加赤霉素处理以及应用乙烯利处理后再结合低温加赤霉素处理等措施对香雪兰花芽分化和提前开花的效应。结果表明,香雪兰种球在自然条件下于8月下旬开始部分解除休眠,在此后进行低温处理或低温加赤霉素处理,可使其在低温处理阶段完成花芽分化,分别提前60天和70天开花;在低温和赤霉素处理前45天,以50mg/kg乙烯利处理种球,可提前花期75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雪兰 赤霉素 乙烯 低温处理 开花
下载PDF
小苍兰“上农金黄后”球茎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钱虹妹 张华林 +2 位作者 高强 杨晖 唐东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485-488,共4页
以小苍兰优良品种“上农金黄后”的小籽球为外植体,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球茎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苍兰“上农金黄后”小球茎离体培养有着较明显作用,生长素NAA与2,4-D对愈伤组织及不定芽的诱导... 以小苍兰优良品种“上农金黄后”的小籽球为外植体,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球茎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苍兰“上农金黄后”小球茎离体培养有着较明显作用,生长素NAA与2,4-D对愈伤组织及不定芽的诱导作用相近,以较低浓度与BA组合诱导效果良好。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BA 2.0mg.L-1(单位下同,略)+NAA 0.2~0.5;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NAA 0.2+0.25%活性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苍兰 球茎 组织培养
下载PDF
PP333对盆栽小苍兰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舒祯 偶晓捷 唐东芹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1-44,共4页
分别采用浸泡法和喷施法用多效唑(PP333)水溶液对盆栽小苍兰进行处理,测定并比较其生长指标,以确定PP333对小苍兰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苍兰高度生长在定植后2个月内基本完成,对照组高度生长增量比处理植株大;(2)浓度低时,PP33... 分别采用浸泡法和喷施法用多效唑(PP333)水溶液对盆栽小苍兰进行处理,测定并比较其生长指标,以确定PP333对小苍兰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苍兰高度生长在定植后2个月内基本完成,对照组高度生长增量比处理植株大;(2)浓度低时,PP333浸泡时间长有利于其矮化;浓度高时,浸泡时间短有利于植株矮化;用60 mg/L PP333浸泡种球10 h的植株矮化效果最好;(3)用不同浓度的PP333溶液喷施处理,小苍兰的生长量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其中以120 mg/L的矮化处理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苍兰 多效唑 浸泡 喷施
下载PDF
小苍兰切花保鲜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武 章玉平 +1 位作者 卢思敏 黎颖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10173-10174,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保鲜剂对小苍兰切花瓶插寿命和观赏品质的影响。[方法]研究8-羟基喹啉(8-HQ)、柠檬酸(CA)、硫代硫酸钠(STS)和氯化钙(CaC l2)等化学药剂的不同组合处理对小苍兰切花的保鲜效果。[结果]结果表明,在9个保鲜剂组合中,T8(300 ... [目的]研究不同保鲜剂对小苍兰切花瓶插寿命和观赏品质的影响。[方法]研究8-羟基喹啉(8-HQ)、柠檬酸(CA)、硫代硫酸钠(STS)和氯化钙(CaC l2)等化学药剂的不同组合处理对小苍兰切花的保鲜效果。[结果]结果表明,在9个保鲜剂组合中,T8(300 mg/L8-HQ+150 mg/L CA+2 g/L CaC l2)保鲜效果最好,可以使花茎挺直、增大,明显延长小苍兰的瓶插寿命。[结论]保鲜剂处理对小苍兰切花的水分平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苍兰 切花 保鲜剂 衰老
下载PDF
不同化学药剂预处理对小苍兰切花的保鲜效应 被引量:10
14
作者 余朝秀 关文灵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4年第2期61-63,共3页
实验研究了STS、BA、8-HQ、蔗糖等化学药剂不同配方对小苍兰切花预处理的保鲜效果。对预处理的切花经置于鲜花专用箱内模拟贮运24小时后,取出于自来水中瓶插,观测其鲜重变化、瓶插寿命、单朵花期以及开花率。结果表明,处理E(BA1 0Mm+8-H... 实验研究了STS、BA、8-HQ、蔗糖等化学药剂不同配方对小苍兰切花预处理的保鲜效果。对预处理的切花经置于鲜花专用箱内模拟贮运24小时后,取出于自来水中瓶插,观测其鲜重变化、瓶插寿命、单朵花期以及开花率。结果表明,处理E(BA1 0Mm+8-HQ250mg/L+蔗糖10%),能明显提高小苍兰切花的瓶插品质其保鲜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药剂 预处理 小苍兰切花 保鲜效应
下载PDF
小苍兰3种病毒多重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4
15
作者 樊荣辉 黄敏玲 +1 位作者 吴建设 罗远华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363-366,共4页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小苍兰花叶病毒Freesia mosaic virus(Fre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mosaic virus(CMV)和菜豆黄花叶病毒Bean yellow mosaic virus(BYMV)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保守区域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多重PCR反应条件...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小苍兰花叶病毒Freesia mosaic virus(Fre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mosaic virus(CMV)和菜豆黄花叶病毒Bean yellow mosaic virus(BYMV)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保守区域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多重PCR反应条件,建立能同时检测小苍兰3种病毒的多重PCR检测体系。该体系能够一次扩增出FreMV、CMV和BYMV的特异片段,其大小分别是340、628和212bp。测序结果表明,3种病毒序列与相应的参考序列相似性均达97%以上。灵敏度测定结果表明,从≥10-2 mg的感病植物组织中能够检测到这3种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苍兰 病毒 小苍兰花叶病毒 黄瓜花叶病毒 菜豆黄花叶病毒 多重PCR
下载PDF
^(60)Co辐射对小苍兰生长发育及酯酶同工酶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晓林 郭诚 +1 位作者 梁国鲁 郭启高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40-843,共4页
以60Co不同剂量对小苍兰不同大小种球辐射处理,结果发现:随着辐射剂量增强,使小苍兰植株生长量逐渐降低,花期推迟,开花率降低。红色品种的Est同工酶对辐射敏感,但黄色和紫色品种不敏感。5 000 R剂量可以使小苍兰产生的损伤作用在M1代表... 以60Co不同剂量对小苍兰不同大小种球辐射处理,结果发现:随着辐射剂量增强,使小苍兰植株生长量逐渐降低,花期推迟,开花率降低。红色品种的Est同工酶对辐射敏感,但黄色和紫色品种不敏感。5 000 R剂量可以使小苍兰产生的损伤作用在M1代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苍兰 辐射 ^60CO
下载PDF
水稻籼粳亚种杂交1代的光合光抑制特性 被引量:8
17
作者 焦德茂 季本华 +1 位作者 童红玉 李传国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4年第3期190-196,共7页
用4个粳稻品种,5个籼稻品种进行正反交,得到16个籼粳杂交F1,测定其光合光抑制特性。结果表明:通常籼稻对光抑制的敏感性大于粳稻,但籼稻中也有耐性强的品种。籼粳杂交稻F1的光抑制介于双亲之间,并偏向其母本。光抑制程度... 用4个粳稻品种,5个籼稻品种进行正反交,得到16个籼粳杂交F1,测定其光合光抑制特性。结果表明:通常籼稻对光抑制的敏感性大于粳稻,但籼稻中也有耐性强的品种。籼粳杂交稻F1的光抑制介于双亲之间,并偏向其母本。光抑制程度与PSⅡ活性一致,其机理与双亲核编码的SOD诱导活性和母本质体编码的D1蛋白量有关。比较釉粳杂交稻“3037/02428”和税型杂交稻“汕优63”的光抑制特性发现,在光抑制条件下,籼粳杂交稻SOD诱导活性和D1蛋白量保持能力较高,因而PSⅡ和光合能力表现比较稳定。因此,为培育耐光抑制的籼粳杂交稻,筛选耐性强的品种作母本是籼粳亚种配组的重要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粳稻 杂交稻 光合作用 光抑制
下载PDF
香雪兰种子胚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丽 邹明谦 王晓光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81-284,共4页
香雪兰的成熟胚和未成熟胚切段,在含有IAA2mg/L、NAA03mg/L和BAP05mg/L的改良N6培养基上可形成半透明的瘤状愈伤组织。将这种愈伤组织培养于含有NAA03mg/L、BAP05mg/L和KT0... 香雪兰的成熟胚和未成熟胚切段,在含有IAA2mg/L、NAA03mg/L和BAP05mg/L的改良N6培养基上可形成半透明的瘤状愈伤组织。将这种愈伤组织培养于含有NAA03mg/L、BAP05mg/L和KT05mg/L的MN6培养基可分化出丛生芽。生根培养基为含NAA05mg/L的改良N6培养基。相同的外植体可在MN6+IAA20mg/L+BAP30mg/L培养基上通过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直接形成小植株。讨论了外源激素对香雪兰种子胚离体培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雪兰 组织培养 再生植株
下载PDF
喷施水杨酸、硼酸和磷酸二氢钾对小苍兰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玉艳 于凤鸣 +1 位作者 李永进 贾方辉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68-72,共5页
以不同浓度的水杨酸、硼酸和磷酸二氢钾,分别处理小苍兰(Fressiarefracta)。研究其对株高、花序抽出时间、开花期、小花朵数、新球、子球质量和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高浓度水杨酸可延迟花期,影响开花一致性,但对小苍兰株高生... 以不同浓度的水杨酸、硼酸和磷酸二氢钾,分别处理小苍兰(Fressiarefracta)。研究其对株高、花序抽出时间、开花期、小花朵数、新球、子球质量和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高浓度水杨酸可延迟花期,影响开花一致性,但对小苍兰株高生长、新球和子球的生长无明显作用;硼酸影响花芽发育,质量浓度4000mg/L可延长花期;磷酸二氢钾处理能显著促进子球数量,质量浓度2000mg/L可延长花的观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苍兰 球茎发育 水杨酸 硼酸 磷酸二氢钾
下载PDF
小苍兰连续6个月供花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车生泉 秦文英 林源祥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79-384,共6页
利用促成栽培、常规栽培和延迟栽培相结合的方法,使小苍兰在上海地区达到12月至次年5月连续6个月供花。促成栽培为种球经乙烯利处理提前打破休眠,再结合低温加赤霉素处理,于12月至次年2月供花;在高温期间采取降温措施和低温... 利用促成栽培、常规栽培和延迟栽培相结合的方法,使小苍兰在上海地区达到12月至次年5月连续6个月供花。促成栽培为种球经乙烯利处理提前打破休眠,再结合低温加赤霉素处理,于12月至次年2月供花;在高温期间采取降温措施和低温期间采取加温措施,于2月底~3月供花。常规栽培于3月底~4月底供花。延迟栽培为12月1日~12月20日种植常温贮藏的小球茎,于5月份供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苍兰 促成栽培 延迟栽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