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变化背景下中国未来汛期旱涝灰预测 被引量:13
1
作者 冯新灵 罗隆诚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1-87,共7页
中国汛期降水量大、年际变率也很大,加之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使之成为我国夏季主要致灾因子之一。做好汛期旱涝预测,提高预报准确率,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全国194个地面气候资料国际交换站1971年~2000... 中国汛期降水量大、年际变率也很大,加之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使之成为我国夏季主要致灾因子之一。做好汛期旱涝预测,提高预报准确率,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全国194个地面气候资料国际交换站1971年~2000年汛期(5月~8月)降水序列资料,通过具有极好处理贫信息能力的灰预测方法,对我国2010年~2020年汛期降水的旱涝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10年~2020年我国由“南涝北旱”转换成“北涝南旱”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是每年汛期都有旱涝灾害发生,北京、银川、石家庄等地区旱灾严重,重庆、南昌、广州等地汛期水患频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期旱涝 灰预测 南涝北旱 中国
下载PDF
渭河平原2205年旱涝灾害发生规律及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朱记伟 徐小钰 +1 位作者 刘家宏 解建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9-206,共8页
【目的】分析渭河平原旱涝灾害的演变特征及趋势,为区域防灾减灾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旱涝灾害史料,重建渭河平原2 205年(BC193-AD2012年)的旱涝灾害等级序列,通过绘制旱涝灾害等级图谱,统计不同时间段灾害的分布及持续... 【目的】分析渭河平原旱涝灾害的演变特征及趋势,为区域防灾减灾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旱涝灾害史料,重建渭河平原2 205年(BC193-AD2012年)的旱涝灾害等级序列,通过绘制旱涝灾害等级图谱,统计不同时间段灾害的分布及持续性规律,并利用累积距平法、滑动T检验法结合小波分析法探究旱涝灾害的阶段性和周期性特征。【结果】2 205年内渭河平原共有796年发生了各类洪涝灾害,旱灾发生总频次为480年,高于涝灾的316年,且旱涝交替现象明显,但近200年旱灾的发生频率有所下降,涝灾则呈上升趋势;2 205年中连旱灾害发生总频率高于连涝灾害,但连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在近300年有增强趋势;旱涝灾害序列可划分为2个干旱期和2个洪涝期,且干旱期的最长持续时间为997年,远高于洪涝期的484年;旱涝灾害在全时间尺度上,存在24年、67~76年、92年和178~198年的显著周期。【结论】渭河平原2 205年的历史中,旱涝灾害发生频繁,且旱涝灾害序列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周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灾害 灾害发生规律 灾害演变特征 渭河平原
下载PDF
论涝旱剧变与强震爆发 被引量:5
3
作者 赵洪声 张立 黄云宝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4,共4页
通过对1966年邢台7.2级大震和1970年通海7.8级大震水—震过程的分析以及40多年来云南涝旱剧变与M≥6.2强震的相关研究,得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大面积、大幅度涨落,很可能是孕震区应变非线性增长并驱使孕震体进入不稳定状态乃至失稳的重... 通过对1966年邢台7.2级大震和1970年通海7.8级大震水—震过程的分析以及40多年来云南涝旱剧变与M≥6.2强震的相关研究,得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大面积、大幅度涨落,很可能是孕震区应变非线性增长并驱使孕震体进入不稳定状态乃至失稳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涝旱剧变 首发大震 发震共性
下载PDF
旱涝频发及不同栽培方式下水稻的生长响应
4
作者 侯双双 谷晓平 +2 位作者 于飞 代云昌 张万里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7期43-46,共4页
为有效应对水稻生产过程中频发的旱涝状态,在自然旱涝反复发生的情况下,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干旱育秧宽窄行移栽、干旱育秧地膜覆盖移栽、湿润育秧宽窄行移栽和湿润育秧地膜覆盖移栽)水稻关键生长期根系、叶片、株高、分蘖数及穗长的差异... 为有效应对水稻生产过程中频发的旱涝状态,在自然旱涝反复发生的情况下,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干旱育秧宽窄行移栽、干旱育秧地膜覆盖移栽、湿润育秧宽窄行移栽和湿润育秧地膜覆盖移栽)水稻关键生长期根系、叶片、株高、分蘖数及穗长的差异。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处理水稻的根、茎、叶、分蘖数及穗长等形态特征最好,干旱育秧宽窄行移栽水稻形态生长情况较差。地膜移栽处理有利于水稻适应频发的旱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栽培方式 旱涝反复 形态特征 凤冈 贵州
下载PDF
江西古代水旱灾害频繁原因的初探 被引量:9
5
作者 文晓燕 《江西农业学报》 CAS 1998年第4期65-71,共7页
从唐至清代,江西水旱灾害呈日趋频繁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除政治、气候和自然地理等因素外,主要是人的农林生产活动造成的,其是包括3个面:1.垦辟山地、种植农作。由于人口的激剧增加,人多地少的矛盾日显突出。为此,... 从唐至清代,江西水旱灾害呈日趋频繁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除政治、气候和自然地理等因素外,主要是人的农林生产活动造成的,其是包括3个面:1.垦辟山地、种植农作。由于人口的激剧增加,人多地少的矛盾日显突出。为此,在历代政府的倡导下,竟相开垦荒地,导致天然植被被严重破坏;2.砍伐山林,寻求生计。由于烧窑、造船、造纸、供薪烧炭、竹木贩运以及棚民对森林资源的开发,造成大批林木被砍伐;3.围湖造田,破坏水利。大量围湖造田,加上历代豪强贵族对水利的霸占,致使河渠陂塘等各种水利设施遭受严重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古代 水灾 旱灾
下载PDF
清代沂州府水旱灾害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于化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61-65,共5页
清代沂州府地区水旱灾害频发,共发生水旱灾害101次,平均2.64年/次,不仅强度大、频次高、发生的地域不一致,还具有明显的时段性以及群发性等特征,同时,还会诱发饥荒,而旱灾还可引发蝗灾。其中1700-1749年间是水旱灾害的高发期,... 清代沂州府地区水旱灾害频发,共发生水旱灾害101次,平均2.64年/次,不仅强度大、频次高、发生的地域不一致,还具有明显的时段性以及群发性等特征,同时,还会诱发饥荒,而旱灾还可引发蝗灾。其中1700-1749年间是水旱灾害的高发期,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乃至社会秩序造成了严重冲击。这与这一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以及北半球在清代处于小冰期的气候环境等关系密切,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加剧了水旱灾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沂州府 水旱灾害 时段性 群发性 小冰期气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