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甜加糯型鲜食玉米留层加工关键工艺研究
1
作者 牛虎利 张昊宇 +4 位作者 常宏杰 田伟 郭明昊 张高帅 闫海鹏 《河北工业科技》 CAS 2024年第2期154-160,共7页
为了最大程度延长并保持甜加糯型鲜食玉米的营养成分和口感,对玉米加工工艺进行研究。首先,确定了需要保留玉米内部2~4片苞叶的加工要求;其次,以冀糯173甜加糯型鲜食玉米为研究对象,掌握了鲜食玉米苞叶包覆状态及其在穗柄上的生长分布规... 为了最大程度延长并保持甜加糯型鲜食玉米的营养成分和口感,对玉米加工工艺进行研究。首先,确定了需要保留玉米内部2~4片苞叶的加工要求;其次,以冀糯173甜加糯型鲜食玉米为研究对象,掌握了鲜食玉米苞叶包覆状态及其在穗柄上的生长分布规律,提出了先定位切割再利用内外层苞叶附着力的差异去除外层苞叶的加工工艺;然后,在开展鲜食玉米外部形态尺寸测量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环状定位结构,并搭建了去苞叶设备;最后,通过合理留层试验对所提出的加工工艺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先经定位环定位切割穗柄,再经去苞叶设备处理的玉米能够苞叶合理留层2~4片,定位环参数为大内径53 mm、小内径41 mm、接触区8 mm、保护区2 mm、厚度2.5 mm。先定位切割再去除外层苞叶的加工工艺合理可行,能够实现甜加糯型鲜食玉米合理保留内层苞叶的加工目标。鲜食玉米留层加工工艺可为甜加糯型鲜食玉米留层加工生产线的设计和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学 甜加糯鲜食玉米 玉米形态学 玉米加工工艺 苞叶合理留层
下载PDF
鲜食玉米新品种理想彩甜糯97
2
作者 李艳艳 周鸿章 《长江蔬菜》 2024年第4期41-43,共3页
理想彩甜糯97系南京理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18年春季杂交而成的红白相间甜加糯玉米新品种。该品种株型半紧凑,穗轴白色。生育期(出苗至采收鲜穗)87 d,总叶数19~20片。株高221 cm左右,穗位高68 cm左右,穗长19~20 cm,穗粗4.8 cm,秃尖长0... 理想彩甜糯97系南京理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18年春季杂交而成的红白相间甜加糯玉米新品种。该品种株型半紧凑,穗轴白色。生育期(出苗至采收鲜穗)87 d,总叶数19~20片。株高221 cm左右,穗位高68 cm左右,穗长19~20 cm,穗粗4.8 cm,秃尖长0.8 cm,穗行数14行左右,667 m2产量900 kg以上,平均行粒数38.9粒,果穗筒形,粒色红白相间,适宜鲜食和加工。2023年通过审定,审定编号为:沪审玉2023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彩甜糯 品种
下载PDF
中国鲜食玉米的研究脉络和趋势探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绍新 王宝宝 +2 位作者 李中建 许洛 冯健英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期8-15,共8页
为探明中国鲜食玉米研究领域的变迁轨迹,把握研究现状与热点内容,探析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旨在为鲜食玉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10—2021年1588篇“鲜食玉米”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基于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定... 为探明中国鲜食玉米研究领域的变迁轨迹,把握研究现状与热点内容,探析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旨在为鲜食玉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10—2021年1588篇“鲜食玉米”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基于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定量分析。近10年鲜食玉米领域研究发展稳定,年发表核心论文数保持在100篇以上;高产作者以陆卫平、刘春泉、李大婧、陆大雷等为代表,呈单线或辐射团队合作。作者所属机构以农业类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在发文数量上农业类高等院校取得的成果更为显著,科研院所在新品种的研发上更有优势,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团队合作比较紧密。突现词分析表明,单倍体、超甜玉米、种子萌发、遗传多样性、营养品质、风味、叶酸、可溶性糖等为研究趋势。未来鲜食玉米研究的核心任务是扩大覆盖面,突破传统局限,拓展基因编辑技术、转基因技术、基因测序、单细胞测序、基因组、蛋白组、转录组等多种前沿生物技术手段辅助传统鲜食玉米育种研究,尤其是加强甜加糯型玉米和超甜玉米的研究,增强鲜食玉米品质和营养,提高其抗病虫、抗倒、抗旱等抗逆性研究;在食品加工、饲料研究领域多,注重延长鲜食玉米采收期、贮藏期,保证其营养在贮藏期间不流失等新加工设备的技术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CITESPACE 知识图谱 研究热点和趋势 甜玉米 糯玉米
下载PDF
鲜食玉米加工工艺及自动化设备设计
4
作者 牛虎利 张昊宇 +2 位作者 常宏杰 郭明昊 闫海鹏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7-82,共6页
目的:解决鲜食玉米切割时准确率较低,随机误差较大,容易损伤籽粒问题。方法:设计了一种新型工艺的甜糯玉米加工生产线,该生产线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对玉米姿态进行判断,通过换向设备完成玉米姿态调整,设计适应性定位机构分别对玉米头尾进... 目的:解决鲜食玉米切割时准确率较低,随机误差较大,容易损伤籽粒问题。方法:设计了一种新型工艺的甜糯玉米加工生产线,该生产线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对玉米姿态进行判断,通过换向设备完成玉米姿态调整,设计适应性定位机构分别对玉米头尾进行切割,再依据切割后果穗苞叶附着力差异特点进行留层加工,经相机品质筛选后装箱,并利用样机进行加工试验。结果:该生产线加工效率达1 500穗/h;留层合格率为90.2%;籽粒破损率为1.81%。结论:该鲜食玉米加工生产线实现了玉米的上料、排序、切割、剥皮等工序自动化,实现苞叶合理留层,对比传统设备更加保护玉米籽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制造 甜糯玉米 自动化 产线设计
下载PDF
“甜味糯”新型鲜食玉米及其代表品种京科糯768的选育 被引量:8
5
作者 徐丽 史亚兴 +3 位作者 席胜利 俞嫒年 卢柏山 赵久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7-324,共8页
本研究阐述了“甜味糯”新型鲜食糯玉米极其代表品种的培育。通过对糯质玉米的种质创新和改良提升,实现果穗上的所有籽粒都是糯质,在适采期内,糯质籽粒糖度值平均可达到12度以上,显著高于普通糯玉米,带有明显的甜味,形成“糯中有甜”的... 本研究阐述了“甜味糯”新型鲜食糯玉米极其代表品种的培育。通过对糯质玉米的种质创新和改良提升,实现果穗上的所有籽粒都是糯质,在适采期内,糯质籽粒糖度值平均可达到12度以上,显著高于普通糯玉米,带有明显的甜味,形成“糯中有甜”的特殊口感品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鲜食玉米创新团队从2011年开始“甜味糯”种质创新和品种培育工作,利用创新集成的“大群体、严选择、单株配合力测定”以及“优系聚合”等育种方法,并通过大量田间表型鉴选和籽粒糖度、口感品质等鉴定评价,创制选育出“甜味糯”新型玉米优良自交系ZN3。以ZN3为骨干亲本,组配育成京科糯768等“甜味糯”新型鲜食糯玉米系列新品种,鲜籽粒糖度达14度以上,具有籽粒甜度高、口感品质好、高产稳产、多抗广适、采收期长等综合优点。京科糯768被评为“全国十大优秀糯玉米品种”,于2021年通过四大生态区国审,适宜在全国鲜食玉米生态区种植。“甜味糯”玉米将是我国未来鲜食糯玉米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味糯 鲜食玉米 ZN3 京科糯768
下载PDF
国内外甜玉米产业发展现状与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甘阳英 陈夏莉 +3 位作者 甘玉虾 刘翀 林冰美 肖素勤 《热带农业科学》 2023年第11期128-133,共6页
分析世界甜玉米主产国和国内甜玉米主产区2021年的甜玉米产业发展情况,根据实地调查提出了当前中国甜玉米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规模化程度低、机械化程度低、冷链物流配套设施建设不足、产业链短、加工薄弱、育种卡脖子等,建议大力... 分析世界甜玉米主产国和国内甜玉米主产区2021年的甜玉米产业发展情况,根据实地调查提出了当前中国甜玉米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规模化程度低、机械化程度低、冷链物流配套设施建设不足、产业链短、加工薄弱、育种卡脖子等,建议大力开发甜糯玉米特色品种,强化育繁推一体化,大力研发和推广甜玉米种植生产的小型农机,完善冷链物流配套设施,改进储藏保鲜技术,发展甜玉米加工业,构建双循环市场发展格局,开发中国特色加工产品,培育甜玉米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促进甜玉米产业持续、快速高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鲜食玉米 甜糯玉米 机械化 育繁推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式对鲜食甜玉米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潘阳 曹川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50-554,共5页
为了探索保持鲜食甜玉米品质的最佳干燥方式,比较研究了自然干燥、热风干燥和真空干燥对鲜食甜玉米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表观色泽、质地特性和复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干燥甜玉米的淀粉、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 为了探索保持鲜食甜玉米品质的最佳干燥方式,比较研究了自然干燥、热风干燥和真空干燥对鲜食甜玉米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表观色泽、质地特性和复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干燥甜玉米的淀粉、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自然干燥和热风干燥样品。真空干燥甜玉米的L^(*)值显著高于自然干燥和热风干燥甜玉米样品,但a^(*)值和ΔE值却显著低于其它干燥样品。真空干燥甜玉米的硬度值和脆度值显著低于其它干燥样品,而复水比值却显著高于其它干燥样品。本研究可为甜玉米的脱水加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方式 真空干燥 热风干燥 鲜食甜玉米 品质
下载PDF
鲜食甜玉米除草剂安全性评价
8
作者 李兴富 郭怡卿 毛洪萧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S01期126-130,共5页
以甜玉米(Zea mays L.)中农甜488为材料,采用盆栽法,在甜玉米播种后出苗前的土壤上分别喷施不同剂量(4倍推荐用量、2倍推荐用量、推荐用量、推荐用量的1/2、推荐用量的1/4、推荐用量的1/8)的除草剂(38%莠去津SC、50%乙草胺EC、15%硝磺草... 以甜玉米(Zea mays L.)中农甜488为材料,采用盆栽法,在甜玉米播种后出苗前的土壤上分别喷施不同剂量(4倍推荐用量、2倍推荐用量、推荐用量、推荐用量的1/2、推荐用量的1/4、推荐用量的1/8)的除草剂(38%莠去津SC、50%乙草胺EC、15%硝磺草酮SC、720 g/L异丙甲草胺EC),研究4种除草剂对牛筋草、稗草、鬼针草、牛膝菊的防效及甜玉米的安全性。结果表明,使用除草剂时甜玉米播种适宜深度为4~5 cm;药后30 d,在推荐用量下4种除草剂对杂草鲜重的防效为62.52%~74.37%,在推荐用量2~4倍用量下4种除草剂对杂草鲜重的防效为70.40%~97.98%,在4倍推荐用量下除草剂对不同类型杂草的防效明显增加;38%莠去津SC和15%硝磺草酮SC对甜玉米安全,甜玉米对50%乙草胺EC和720 g/L异丙甲草胺EC较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甜玉米(Zea mays L.) 除草剂 防效 安全性
下载PDF
鲜食甜玉米新品种桂甜612的选育
9
作者 韦新兴 黄开健 +5 位作者 黄爱花 莫润秀 翟瑞宁 邹成林 谭华 杨萌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3-106,共4页
桂甜612是以甜玉米自交系ATL122为母本,以GTL990为父本杂交育成的鲜食甜玉米一代杂种,株型半紧凑,植株生长势强,春播出苗至采收80~90 d(天),秋播70~75 d(天)。果穗长筒形,穗长18~20 cm,穗行数14~20行,籽粒黄色,每667 m^(2)鲜穗产量800~1... 桂甜612是以甜玉米自交系ATL122为母本,以GTL990为父本杂交育成的鲜食甜玉米一代杂种,株型半紧凑,植株生长势强,春播出苗至采收80~90 d(天),秋播70~75 d(天)。果穗长筒形,穗长18~20 cm,穗行数14~20行,籽粒黄色,每667 m^(2)鲜穗产量800~1100 kg。南方(东南)区域试验品尝鉴定88.0分,水溶性总糖含量19.2%,还原糖9.0%,皮渣率13.6%;南方(西南)区域试验品尝鉴定86.6分,水溶性总糖含量16.2%,还原糖5.9%,皮渣率11.8%。适宜我国南方地区鲜食玉米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桂甜612 一代杂种 鲜食
下载PDF
武汉市春季鲜食甜玉米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气象影响因子研究
10
作者 陆鹏程 宋嫱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0期169-172,共4页
为探讨气象条件对武汉市春季鲜食甜玉米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本文开展了分期播种试验,分析了春季鲜食甜玉米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随播期推移的变化,研究了不同播期处理各生育阶段的气象要素敏感性,通过数据统计、相关分析及偏相关分... 为探讨气象条件对武汉市春季鲜食甜玉米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本文开展了分期播种试验,分析了春季鲜食甜玉米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随播期推移的变化,研究了不同播期处理各生育阶段的气象要素敏感性,通过数据统计、相关分析及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鲜食甜玉米产量及可溶性糖含量的气象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春季鲜食甜玉米生育期在100 d左右,全生育期随播期的推迟而缩短;甜玉米产量与平均气温、有效积温、降水量和日照均有关系,可溶性糖含量主要与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甜玉米 产量 可溶性糖含量 气象因子 湖北武汉
下载PDF
不同热处理过程中鲜食甜玉米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大婧 肖亚冬 +2 位作者 何美娟 刘春菊 刘春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78-82,共5页
为研究加工热处理对鲜食甜玉米中主要类胡萝卜素组分的影响,以晶甜5号鲜食甜玉米为原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速冻甜玉米烫漂条件、罐装甜玉米预煮和灭菌时间对甜玉米中常见类胡萝卜素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速冻甜玉米烫漂处理相同时... 为研究加工热处理对鲜食甜玉米中主要类胡萝卜素组分的影响,以晶甜5号鲜食甜玉米为原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速冻甜玉米烫漂条件、罐装甜玉米预煮和灭菌时间对甜玉米中常见类胡萝卜素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速冻甜玉米烫漂处理相同时间,蒸汽烫漂甜玉米籽粒中类胡萝卜素含量高于沸水烫漂,且随着烫漂时间的增加,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在两种烫漂方式下均逐渐下降。对于罐装甜玉米,在20 min内,预煮时间越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越高,随着预煮时间增加,仅α-隐黄质含量有所增加,其余均逐渐下降,但预煮时间超过20 min后,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无明显变化;在10 min内,灭菌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总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着灭菌时间的增加,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各种类胡萝卜素组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甜玉米 烫漂 预煮 灭菌 类胡萝卜素
下载PDF
鲜甜玉米520主要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7
12
作者 孟利 刘峰 +4 位作者 金海涛 任红波 张晓波 程丽 张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58-361,共4页
分析评价乳熟期甜玉米520营养价值特点,为以甜玉米520为主要原料的玉米深加工及工程化食品开发提供数据依据。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气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测定甜玉米中氨基酸、脂肪酸、可溶性糖的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甜玉米中含蛋白质1... 分析评价乳熟期甜玉米520营养价值特点,为以甜玉米520为主要原料的玉米深加工及工程化食品开发提供数据依据。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气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测定甜玉米中氨基酸、脂肪酸、可溶性糖的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甜玉米中含蛋白质12.08%,脂肪酸6.66%,灰分2.41%。针对婴儿营养需求分析,亮氨酸、含硫氨基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缬氨酸评分分别为1.11、1.80、1.09、1.03;组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及苏氨酸分别为0.83、0.75、0.52、0.99;甜玉米520中可溶性糖总量为11.98%(湿基),果糖占总碳水化合物的85.86%。结论:作为婴儿食物来源,该甜玉米具有充足的亮氨酸、含硫氨基酸、苯丙氨酸+酪氨酸、亮氨酸,相对缺乏组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及苏氨酸,含较丰富的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为亚油酸和亚麻酸,可溶性糖以果糖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甜玉米 营养评价 氨基酸 脂肪酸 可溶性糖 离子色谱
下载PDF
鲜食甜玉米粒多糖含量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康逸 路凤银 +2 位作者 宋范范 崔满满 康志敏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6-148,153,共4页
为解决鲜食甜玉米多糖测定过程中玉米黄色素影响指示剂显色及水浴法提取多糖的提取率低等问题,建立了超声辅助水浴法提取多糖技术和苯酚-硫酸法检测技术,以葡萄糖为对照,测定速冻甜玉米粒中多糖含量。结果表明,苯酚-硫酸法测鲜食甜玉米... 为解决鲜食甜玉米多糖测定过程中玉米黄色素影响指示剂显色及水浴法提取多糖的提取率低等问题,建立了超声辅助水浴法提取多糖技术和苯酚-硫酸法检测技术,以葡萄糖为对照,测定速冻甜玉米粒中多糖含量。结果表明,苯酚-硫酸法测鲜食甜玉米多糖含量的精密度试验RSD值为1.296%,稳定性试验RSD值为1.67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70%,RSD值为1.250%,测得鲜食甜玉米粒多糖含量为12.70%。此方法简便、准确率高、重现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甜玉米 多糖 苯酚-硫酸法 超声波
下载PDF
鲜食型甜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朝东 陈仕军 +1 位作者 张子鹏 黄爱政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4-26,共3页
针对市场上甜玉米品种繁多及江门地区甜玉米种植面积日益扩大的情况,为筛选出适合江门市种植的甜玉米新品种,江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11年春季对引进的9个鲜食型甜玉米品种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综合各性状、产量及抗性,佛甜2号、粤... 针对市场上甜玉米品种繁多及江门地区甜玉米种植面积日益扩大的情况,为筛选出适合江门市种植的甜玉米新品种,江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11年春季对引进的9个鲜食型甜玉米品种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综合各性状、产量及抗性,佛甜2号、粤甜16号、金茂甜6号、珠玉1号、华宝甜8号较对照种表现均较佳,适宜在江门地区推广种植;其中以佛甜2号和粤甜16号的农艺综合性状、产量及抗性表现最优,有较强的市场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型 甜玉米:比较试验
下载PDF
鲜食型甜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鹏飞 蒋锋 +4 位作者 陈青春 曾慕衡 张媛 张姿丽 王晓明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4-138,共5页
以8个甜玉米亲本为研究对象,采用Griffing双列杂交法Ⅱ,对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的遗传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8个自交系叶绿素含量的一般配合力(GCA)值为T1>T33>T8>T3>T7>T5>T4>T14,其中T1、T8和T33叶绿素含... 以8个甜玉米亲本为研究对象,采用Griffing双列杂交法Ⅱ,对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的遗传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8个自交系叶绿素含量的一般配合力(GCA)值为T1>T33>T8>T3>T7>T5>T4>T14,其中T1、T8和T33叶绿素含量的GCA较高,可以提高杂交组合的叶绿素含量,但特殊配合力存在明显的组合差异。自交系利用价值的综合评价表明,T8和T33是选育叶片高叶绿素含量的理想亲本。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性状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以基因非加性效应为主,存在着显著的显性与上位性效应;控制玉米叶绿素含量遗传增效等位基因为隐性。广义遗传率为63.92%,狭义遗传率为15.90%。可见,在高光效育种工作中,对叶绿素含量选择宜在高代进行,同时利用叶绿素含量高的自交系作为亲本并广泛测配有利于叶片高叶绿素杂交种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甜玉米 叶绿素含量 配合力 遗传特性
下载PDF
不同鲜食甜糯玉米挥发性风味物质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29
16
作者 褚能明 柯剑鸿 袁亮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75-2185,共11页
为了分析不同品种鲜食甜糯玉米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之间的差异,探讨利用仪器分析和统计学方法区分不同品种的鲜食甜糯玉米的可能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不同品种鲜食甜糯玉米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快速检测方法... 为了分析不同品种鲜食甜糯玉米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之间的差异,探讨利用仪器分析和统计学方法区分不同品种的鲜食甜糯玉米的可能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不同品种鲜食甜糯玉米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快速检测方法,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软件SPSS和SIMCA,对不同品种鲜食甜糯玉米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鲜食甜糯玉米均含有独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合,渝糯7号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是十七烷、十六烷、2-己基-1-癸醇、3-甲基-呋喃、1-戊醇;渝糯9号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是叶醇、庚醛、2,3-二氢苯并呋喃、3-甲基-2-丁烯醛、2-甲基-3-辛酮;渝糯930号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是甲基庚烯酮、2,6,11-三甲基十二烷、2-(十八氧基)乙醇;粤甜16号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是金合欢醇、雪松醇、辛酸。这些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品种鲜食甜糯玉米之间的风味型差异,为选育更受市场欢迎的鲜食甜糯玉米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甜糯玉米 气相色谱-质谱 顶空-固相微萃取 风味成分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气调对甜玉米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王春辉 王清章 +2 位作者 严守雷 李洁 刘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05-2307,共3页
[目的]研究气调包装技术对甜玉米贮藏保鲜的效果。[方法]甜玉米鲜果穗经PA/PE袋充以不同比例的气体后包装,在5℃条件下冷藏。[结果]在O2浓度为5%、CO2浓度为10%的气调条件下,甜玉米呼吸强度降低64.47%,可溶性糖的散失减少17.15%,还原糖... [目的]研究气调包装技术对甜玉米贮藏保鲜的效果。[方法]甜玉米鲜果穗经PA/PE袋充以不同比例的气体后包装,在5℃条件下冷藏。[结果]在O2浓度为5%、CO2浓度为10%的气调条件下,甜玉米呼吸强度降低64.47%,可溶性糖的散失减少17.15%,还原糖的保持率增加19.32%,淀粉的积累量降低63.19%,感官品质明显优于对照。[结论]气调可使鲜食甜玉米保质期延长至15 d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保鲜 气调
下载PDF
改性葡甘聚糖/壳聚糖共混膜在甜玉米保鲜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崇高 黄建初 +4 位作者 薛海波 孙中琦 韩明 黄利华 李孟繁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2-205,共4页
采用改性魔芋葡甘聚糖/壳聚糖共混膜液对甜玉米进行涂膜保鲜处理,研究甜玉米贮藏期间的硬度、果实失重率、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评价其保鲜效果。结果表明:经共混膜处理的甜玉米在贮藏期间,与对照组和空白... 采用改性魔芋葡甘聚糖/壳聚糖共混膜液对甜玉米进行涂膜保鲜处理,研究甜玉米贮藏期间的硬度、果实失重率、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评价其保鲜效果。结果表明:经共混膜处理的甜玉米在贮藏期间,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硬度逐渐增大的趋势减慢;失重率逐渐增加的幅度相对较小;呼吸高峰明显推迟;可溶性固形物上升的速度要慢;VC含量下降趋势相似;淀粉含量上升的趋势推迟;总糖含量逐渐降低趋势变慢。试验证明,膜液涂膜处理能有效抑制甜玉米的呼吸强度,降低甜玉米失重率,延缓果实硬度增加,减缓其可溶性固形物、抗坏血酸和总糖含量的下降,推迟淀粉含量的升高,保鲜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乙酰魔芋葡甘聚糖 壳聚糖 涂膜处理 甜玉米 保鲜
下载PDF
施氮量对南方甜玉米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高磊 李余良 +5 位作者 李高科 俞婷 李武 李春艳 卢文佳 胡建广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09-616,共8页
【目的】探明南方鲜食玉米区高产条件下施氮量对甜玉米钾素吸收利用及其转运规律的影响。【方法】选用国审甜玉米品种粤甜16为供试材料,设置7个施氮量处理(N 0、100、150、200、250、300、450 kg/hm^2),连续进行2年的大田试验(2015—201... 【目的】探明南方鲜食玉米区高产条件下施氮量对甜玉米钾素吸收利用及其转运规律的影响。【方法】选用国审甜玉米品种粤甜16为供试材料,设置7个施氮量处理(N 0、100、150、200、250、300、450 kg/hm^2),连续进行2年的大田试验(2015—2016年)。在雄穗开花期和乳熟收获期测定甜玉米植株及各器官干重、钾养分含量,研究分次施肥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甜玉米乳熟收获期植株体内的钾养分吸收积累与分配比例、钾收获指数和效率,以及对花后钾素同化积累和转运的影响。【结果】在2个生长季,施氮量均显著影响甜玉米植株体内的钾素吸收量。在低于N250水平时,不同施氮量处理之间的钾素吸收量差异主要是由单位面积干物质生产量不同和植株钾浓度不同所引起;在高于N250水平时,不同施氮量处理之间的钾素吸收量差异主要是由单位面积干物质生产量不同所引起。随着施氮量增加(0~450 kg/hm^2),地上部干物质生产量、钾素吸收量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在施氮量0~250 kg/hm^2之间,鲜穗产量、穗钾素含量、钾素收获指数随着施氮量增加呈现上升的趋势,在施氮量250~450 kg/hm^2之间,鲜穗产量、穗钾素含量呈现平稳略波动的趋势,钾素收获指数呈现下降的趋势;随着施氮量增加(0~450 kg/hm^2),生产单位鲜穗所需的钾素量呈现先下降后略微波动的趋势。当施氮量高于250 kg/hm^2时,植株对钾素的吸收积累量增加,但主要是茎鞘叶部分,穗部的吸收量并没有明显增加。施氮量显著影响花后根系同化吸收、茎鞘转运和叶片转运对穗的钾贡献,在一定范围内(低于N 250 kg/hm^2),增施氮肥可以提高茎鞘、叶片对穗钾的花后转运量,随着施氮量增大(高于250 kg/hm^2),茎鞘、叶片钾的转运量不再增加,在施N 250 kg/hm^2时,茎鞘、叶片的钾素转运量达到峰值,粤甜16的穗钾来自花后茎鞘转运、叶转运、花后氮同化的贡献率分别为34.1%、30.8%、35.1%。【结论】采用多次施肥,不同施氮量对甜玉米植株的钾素吸收积累的影响呈现阶段性差异;在N 250 kg/hm^2时,鲜穗产量和钾素的吸收利用率均较高,从而实现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的协调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产量 施氮量 钾素利用率
下载PDF
海南鲜食甜玉米品种比较和生产试验 被引量:5
20
作者 胡春花 曾建华 +1 位作者 符传良 林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期20-24,30,共6页
[目的]筛选适合海南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甜玉米新品种。[方法]引进国内外80个甜玉米新品种进行2年的品比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泰鲜甜1号生育期晚于对照6 d,产量比对照高31.30%,品质好,高抗大、小斑病和锈病;瑞珍生育期与对... [目的]筛选适合海南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甜玉米新品种。[方法]引进国内外80个甜玉米新品种进行2年的品比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泰鲜甜1号生育期晚于对照6 d,产量比对照高31.30%,品质好,高抗大、小斑病和锈病;瑞珍生育期与对照相同,产量比对照高19.77%,品质好,高抗大、小斑病和锈病;夏王和金中玉生育期与对照相同,产量比对照高9.00%~13.00%,品质中至好,高抗大、小斑病;甜蜜2号、微风甜001生育期与对照相近,产量比对照高6.00%~8.00%,品质较好,抗性较强。[结论]泰鲜甜1号、瑞珍、夏王、金中玉、甜蜜2号品种均适宜在海南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甜玉米 品种比较 生产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