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dentification of Maximum Road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Optimal Slip Ratio Based on Road Type Recognition 被引量:10
1
作者 GUAN Hsin WANG Bo +1 位作者 LU Pingping XU Liang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5期1018-1026,共9页
The identification of maximum road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optimal slip ratio is crucial to vehicle dynamics and control.However,it is always not easy to identify the maximum road friction coefficient with high robus... The identification of maximum road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optimal slip ratio is crucial to vehicle dynamics and control.However,it is always not easy to identify the maximum road friction coefficient with high robustness and good adaptability to various vehicle operating conditions.The existing investigations on robust identification of maximum road friction coefficient are unsatisfactory.In this paper,an identification approach based on road type recognition is proposed for the robust identification of maximum road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optimal slip ratio.The instantaneous road friction coefficient is estimated through the recursive least square with a forgetting factor method based on the single wheel model,and the estimated road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slip ratio are grouped in a set of samples in a small time interval before the current time,which are updated with time progressing.The current road type is recognized by comparing the samples of the estimated road friction coefficient with the standard road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each typical road,and the minimum statistical error is used as the recognition principle to improve identification robustness.Once the road type is recognized,the maximum road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optimal slip ratio are determined.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tests are conducted on two typical road friction conditions(single-friction and joint-friction)by using CarSim software.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little identification error between the identified maximum road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the pre-set value in CarSim.The proposed identification method has good robustness performance to external disturbances and good adaptability to various vehicle operating conditions and road variations,and the identification results can be used for the adjustment of vehicle active safety control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imum road friction coefficient optimal slip ratio road type recognition recursive least square
下载PDF
Ⅱ型截面双层组合梁摩擦型螺栓连接节点弯矩分配系数
2
作者 李盛 贾云翔 +3 位作者 郭铮 吕文达 于本田 李林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71,共13页
为探究Ⅱ型截面双层组合梁摩擦型螺栓连接节点翼缘和腹板的弯矩比,通过对3种腹板螺栓布置形式的Ⅱ型截面双层组合梁连接节点接触面滑移特征和力学传递机理的分析,进行Ⅱ型截面组合梁螺栓连接节点弯矩分配系数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梁摩擦... 为探究Ⅱ型截面双层组合梁摩擦型螺栓连接节点翼缘和腹板的弯矩比,通过对3种腹板螺栓布置形式的Ⅱ型截面双层组合梁连接节点接触面滑移特征和力学传递机理的分析,进行Ⅱ型截面组合梁螺栓连接节点弯矩分配系数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梁摩擦型螺栓连接节点滑移和力学传力过程可分为翼缘外接触面未完全滑移和完全滑移以及翼缘内接触面完全滑移3个阶段;组合梁摩擦型螺栓连接节点接触面承担弯矩与无连接板截面弯矩之和等于该梁截面处的理论弯矩,腹板接触面承担的弯矩主要由其上的水平摩擦力承担;摩擦型螺栓连接节点接触面上的摩擦力随节点滑移而重新分配,腹板螺栓布置形式对连接节点弯矩分配系数影响明显;根据推出的组合梁摩擦型螺栓连接节点的弯矩分配系数计算式所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良好,最大误差为7.13%,该计算可用于优化螺栓连接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截面双层组合梁 摩擦型螺栓连接节点 滑移 弯矩分配系数
下载PDF
二轴摩擦型V带传动工作过程分析与带速选择
3
作者 酒建刚 吴蒙 +2 位作者 杨广军 许庆峰 杜东辉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24年第4期20-26,共7页
引入梯形中位线定理,以几何图形和胡克定律对各力之间关系,进行了清晰的阐述。提出了有效拉力释放系数Hα的概念,定义了常规因子K_(1),提供了一种最大有效拉力的计算方法,通过比例系数Xα证明了Hα的适用性和准确性。绘制了综合性能曲线... 引入梯形中位线定理,以几何图形和胡克定律对各力之间关系,进行了清晰的阐述。提出了有效拉力释放系数Hα的概念,定义了常规因子K_(1),提供了一种最大有效拉力的计算方法,通过比例系数Xα证明了Hα的适用性和准确性。绘制了综合性能曲线图,探讨了紧边极限拉力F_(1)、松边极限拉力F_(2)、最大有效拉力F_(ec)、最大功率P_(0)等随带速v的变化规律。给出了最大应力与功率曲线图,阐明了最佳带速的选择方法、任意包角α0下最大功率P_(0)的计算方法,定义了安全系数S_(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型V带 工作过程 几何图形 带速选择
下载PDF
带非对称摩擦连接的RCS梁柱节点抗震性能与构造参数研究
4
作者 潘志宏 鲍旭东 王思泉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91-97,共7页
基于非对称摩擦连接(AFC)的耗能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钢筋混凝土柱-钢梁(RCS)梁柱节点,对3组采用AFC连接的RCS梁柱节点进行往复加载试验,考虑了螺栓预紧力、摩擦垫片材料等构造因素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组带摩擦连接RCS试... 基于非对称摩擦连接(AFC)的耗能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钢筋混凝土柱-钢梁(RCS)梁柱节点,对3组采用AFC连接的RCS梁柱节点进行往复加载试验,考虑了螺栓预紧力、摩擦垫片材料等构造因素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组带摩擦连接RCS试件均为梁铰机制破坏,满足“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要求;3组试件的滞回曲线具有明显的双平台耗能,滞回曲线饱满稳定,有利于实现两阶抗震设防目标;耐磨钢材料与黄铜材料的两组试件的承载力相近,滞回曲线特征相似,都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随着螺栓预紧力的增加,试件获得的承载力、刚度也随之大,耗能能力得到了提升,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合理控制预紧力来满足预期所需的滑移荷载与耗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S梁柱节点 装配式 AFC 抗震性能
下载PDF
注浆支盘式锚杆承载特性数值模拟分析
5
作者 谷复光 王军 常虹 《低温建筑技术》 2024年第7期134-138,共5页
注浆支盘式锚杆作为一种新型扩体锚杆,具有优越的抗拔性能。为进一步研究探索注浆支盘式锚杆抗拔承载力特性规律,拟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注浆支盘式锚杆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改变锚杆支盘盘径、锚固段长度以及杆径研究其抗拔承载... 注浆支盘式锚杆作为一种新型扩体锚杆,具有优越的抗拔性能。为进一步研究探索注浆支盘式锚杆抗拔承载力特性规律,拟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注浆支盘式锚杆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改变锚杆支盘盘径、锚固段长度以及杆径研究其抗拔承载力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当注浆支盘式锚杆盘径增大时,其抗拔承载力提升;当锚固段长度大于等于8m时,更能发挥支盘处盘端阻力与锚固段侧摩阻力的协同作用;杆径为100mm时注浆支盘式锚杆抗拔承载力显著不足。数值模拟数据可以为注浆支盘式锚固结构在实际工程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盘式锚杆 侧摩阻力 盘端阻力
下载PDF
核主泵用机械密封摩擦学性能研究进展
6
作者 曾群锋 梁艳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4年第4期15-22,共8页
核主泵是核电厂的核心元件,核主泵机械密封在其中起到防止介质泄漏的作用。当前,我国核主泵密封装置相关技术和产品受到国外垄断限制,核主泵摩擦副在运行状态下泄漏严重破坏核电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长周期服役,其摩擦学性能直接影响核主泵... 核主泵是核电厂的核心元件,核主泵机械密封在其中起到防止介质泄漏的作用。当前,我国核主泵密封装置相关技术和产品受到国外垄断限制,核主泵摩擦副在运行状态下泄漏严重破坏核电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长周期服役,其摩擦学性能直接影响核主泵的运行性能。对于动压式核主泵机械密封,若没有处于完全液膜润滑状态,密封装置会出现异常磨损和泄漏率增大导致核主泵故障。针对核主泵摩擦副的液膜特性,从数学模型计算和软件仿真两方面分析。对温度场、速度场和应力场等进行分析,总结了密封环及副密封材料、端面热变形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概述了端面形状的动压润滑机理及波度面、槽型结构和加工方法等因素对摩擦磨损的影响,为核主泵密封性能的提高和可靠运行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主泵 动压型机械密封 摩擦特性 液膜特性 端面形状
下载PDF
Methodology for Obtaining Optimal Sleeve Friction and Friction Ratio Estimates from CPT Data
7
作者 Erick Bazi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CAS 2023年第3期290-303,共14页
Cone penetration testing (CPT) is a cost effective and popular tool for geotechnical site characterization. CPT consists of pushing at a constant rate an electronic penetrometer into penetrable soils and recording con... Cone penetration testing (CPT) is a cost effective and popular tool for geotechnical site characterization. CPT consists of pushing at a constant rate an electronic penetrometer into penetrable soils and recording cone bearing (q<sub>c</sub>), sleeve friction (f<sub>c</sub>) and dynamic pore pressure (u) with depth. The measured q<sub>c</sub>, f<sub>s</sub> and u values are utilized to estimate soil type and associated soil properties. A popular method to estimate soil type from CPT measurements is the Soil Behavior Type (SBT) chart. The SBT plots cone resistance vs friction ratio, R<sub>f</sub> [where: R<sub>f</sub> = (f<sub>s</sub>/q<sub>c</sub>)100%]. There are distortions in the CPT measurements which can result in erroneous SBT plots. Cone bearing measurements at a specific depth are blurred or averaged due to q<sub>c</sub> values being strongly influenced by soils within 10 to 30 cone diameters from the cone tip. The q<sub>c</sub>HMM algorithm was developed to address the q<sub>c</sub> blurring/averaging limitat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istortions which occur when obtaining sleeve friction measurements which can in association with q<sub>c</sub> blurring result in significant errors in the calculated R<sub>f</sub> values. This paper outlines a novel and highly effective algorithm for obtaining accurate sleeve friction and friction ratio estimates. The f<sub>c</sub> optimal filter estimation technique is referred to as the OSFE-IFM algorithm. The mathematical details of the OSFE-IFM algorithm are outlined in this paper along with the results from a challenging test bed simulation. The test bed simulation demonstrates that the OSFE-IFM algorithm derives accurate estimates of sleeve friction from measured values. Optimal estimates of cone bearing and sleeve friction result in accurate R<sub>f</sub> values and subsequent accurate estimates of soil behavior ty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e Penetration Testing (CPT) Optimal Estimation Geotechnical Site Characterization Sleeve friction Cone Bearing friction Ratio Iterative Forward Modelling (IFM) Soil Behavior type (SBT)
下载PDF
曲面摩擦型织物耐磨仪测试方法的改进
8
作者 孙秀玲 韩晨晨 +3 位作者 郭明瑞 郝新敏 王美慧 高卫东 《棉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74-78,共5页
为了解决威士伯织物耐磨仪在曲面摩擦测试中存在磨料适应性差、磨料耐久性低和测试效率低的问题,以具有代表性的纯棉、涤棉和涤纶织物为测试对象,采用耐久性好的金刚石砂布和树脂砂布作为磨料,并对金刚石砂布和树脂砂布的摩擦耐久性进... 为了解决威士伯织物耐磨仪在曲面摩擦测试中存在磨料适应性差、磨料耐久性低和测试效率低的问题,以具有代表性的纯棉、涤棉和涤纶织物为测试对象,采用耐久性好的金刚石砂布和树脂砂布作为磨料,并对金刚石砂布和树脂砂布的摩擦耐久性进行验证。探究了在磨料锋利度和负荷不变的条件下,织物强力损失率与摩擦次数的相关性,重点围绕摩擦后织物强力损失率这一客观评价指标,提出通过给定摩擦次数(100次)下筛选磨料锋利度使之与被测织物适配,避免织物样品欠磨损造成磨损差异小、结果数据离散度大的问题和过度磨损造成结果区分度低、耗时长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倍增摩擦次数(200次)提高测试结果稳定性和区分度。认为:改进后的测试方法提高了耐磨仪对织物样品的适应性,显著提升了测试效率和耐磨性评价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面摩擦型织物耐磨仪 耐磨性能 磨料 摩擦次数 强力损失率
下载PDF
臂式离心机机室空气内摩擦功率及支座摩擦系数的实验反演分析
9
作者 尹益辉 黎启胜 +3 位作者 李上明 陈红永 罗昭宇 刘丹锋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3-940,共8页
为了提高臂式离心机驱动功率的预估精度,对工程解析计算方法中几个前提参数(即机室空气内摩擦发热消耗功率与总风阻功率之比C_(1)、机室内空气从出风口自然流出的线速度与其环向线速度之比C_(2)、支座的摩擦系数f_(e))的确定方法进行了... 为了提高臂式离心机驱动功率的预估精度,对工程解析计算方法中几个前提参数(即机室空气内摩擦发热消耗功率与总风阻功率之比C_(1)、机室内空气从出风口自然流出的线速度与其环向线速度之比C_(2)、支座的摩擦系数f_(e))的确定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针对一台臂式离心机以四种不同转速稳定运行的状态,利用离心机控制系统,读取了四组驱动电枢电压U和电枢电流I数据,采用三杯仪测试了四个空气从出风口流出的线速度V_(0)数据;然后,根据离心机风阻功率、排风功率和支座摩擦功率的解析理论表达式、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了含待定系数C_(1)、C_(2)、f_(e1)和f_(e2)的关于U、I和V_(0)的求解方程,并将四组实测数据U、I和V_(0)代入所建方程,得到了关于系数C_(1)、C_(2)、f_(e1)和f_(e2)的求解方程组;最后,将所得C_(1)、C_(2)、f_(e1)和f_(e2)的值用于计算另一台类似臂式离心机的驱动功率。研究结果表明:所得驱动功率的计算结果比实测结果大2.23%,而以前依据经验取定C_(1)、C_(2)和f_(e)时的计算结果比实测结果小6.30%。对应用实例的综合分析表明:所建方法可弥补这些参数在以前的工程计算中,其取值缺乏实验依据的不足,提高这些参数的取值准确性和臂式离心机驱动功率的预估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式离心机 土工离心机 风阻功率 空气内摩擦 支座摩擦功率 实验反演 前提参数
下载PDF
支柱式起落架缓冲支柱卡滞参数分析
10
作者 郭炳斌 教丽敏 成强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66-72,共7页
研究了支柱式飞机起落架的结构类型与卡滞特性。基于经典卡滞分析理论,构建了起落架卡滞特性分析的数学模型,并导出了起落架上下轴承支反力与地面载荷的函数关系,进而建立了卡滞计算模型,分析了支承轴套摩擦因数、支承轴套间距、起落架... 研究了支柱式飞机起落架的结构类型与卡滞特性。基于经典卡滞分析理论,构建了起落架卡滞特性分析的数学模型,并导出了起落架上下轴承支反力与地面载荷的函数关系,进而建立了卡滞计算模型,分析了支承轴套摩擦因数、支承轴套间距、起落架安装倾角及扭力臂安装角度对卡滞因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柱式 卡滞 摩擦因数 安装倾角
下载PDF
既有砌体结构摩擦滑移隔震加固工程有限元分析
11
作者 丁相宜 尹保江 程绍革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7,共6页
摩擦滑移隔震技术具有成本经济、设计简洁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类隔震建筑中。基于摩擦滑移的隔震原理,结合既有砌体结构的特征,设计出新型摩擦滑移装置,并将其应用于既有结构加固设计中。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建立3组不同连接方式的多层砌... 摩擦滑移隔震技术具有成本经济、设计简洁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类隔震建筑中。基于摩擦滑移的隔震原理,结合既有砌体结构的特征,设计出新型摩擦滑移装置,并将其应用于既有结构加固设计中。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建立3组不同连接方式的多层砌体结构模型,对比基础不同连接形式在罕遇地震下的加速度、基底剪力及位移反应。试验结果表明:摩擦滑移隔震装置的设置能够大大降低结构的地震响应。设置限位型的摩擦滑移连接也能起良好的隔震效果,限位装置的增加能够有效地减小底部滑移量,满足工程使用的要求。根据工程实例,对摩擦滑移隔震的“双基础圈梁”装置的具体构造,以及在加固设计中的平面布置及关键部位的构造等进行说明,为摩擦滑移技术在加固设计中的应用与进一步优化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滑移隔震 限位型连接 地震响应 “双基础圈梁”装置
下载PDF
单室与四室井筒式地下连续墙竖向承载特性研究
12
作者 吴郡 何泽平 +2 位作者 解维佳 阙木泰 冉玉 《山西建筑》 2024年第8期78-82,共5页
以井筒式地下连续墙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应用弹性本构模型,考虑墙土界面的参数影响,对单室和四室井筒式地下连续墙基础的沉降特性、内外侧摩阻力、端阻力、土芯顶部反力及其荷载分担比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外摩阻... 以井筒式地下连续墙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应用弹性本构模型,考虑墙土界面的参数影响,对单室和四室井筒式地下连续墙基础的沉降特性、内外侧摩阻力、端阻力、土芯顶部反力及其荷载分担比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外摩阻力主要由墙身深度范围内的外侧下部土体提供,内摩阻力主要由土芯下部土体提供;外摩阻力自上而下发挥作用,而内摩阻力自下而上发挥作用。随着荷载的增加,单室井筒式地下连续墙的外侧摩阻力的荷载分担比逐渐减小,而端承反力、内侧摩阻力和土芯顶反力的荷载分担比都在增加,而四室井筒式地下连续墙的外侧摩阻力、墙端反力、土芯顶反力都在减小,仅有内摩阻力的荷载分担比在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筒式地下连续墙 沉降 内摩阻力 外摩阻力 荷载分担比
下载PDF
岩石脆性破坏全过程的准态基近场动力学方法
13
作者 刘造保 田锋 周金鑫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95-1410,共16页
近场动力学(peridynamics,PD)作为一种新兴方法,正展现出成为一种分析复杂岩体力学响应方法的巨大潜力.然而,键基近场动力学与连续介质力学联系薄弱,缺乏对岩石多类型断裂模式和峰后行为的处理能力,而且接触-摩擦模型严重简化.为此,提... 近场动力学(peridynamics,PD)作为一种新兴方法,正展现出成为一种分析复杂岩体力学响应方法的巨大潜力.然而,键基近场动力学与连续介质力学联系薄弱,缺乏对岩石多类型断裂模式和峰后行为的处理能力,而且接触-摩擦模型严重简化.为此,提出了一种准态基近场动力学方法.首先,通过基于键型区分的力密度计算方法,实现了键的应力张量计算,加深了其与连续介质力学的联系;然后,提出了一种通用式的断裂准则引入思路,推导了一种适于当前理论的单直线型虚拟裂缝模型,实现了对岩石多类型脆性破坏的全过程模拟;最后,通过粒子网格孪生算法,实现了不同介质状态的物质点和孪生网格的同步处理,通过势函数和库伦摩擦定律,实现了对各类接触情形和接触程度的准确判断和表征,并增加了考虑摩擦系数的摩擦力密度计算.已有算例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吻合程度很高.这使得完善后的近场动力学的近场动力学处理非连续介质形成-演化过程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扩充了原有的理论框架和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动力学 脆性岩石 断裂模式 虚拟裂缝模型 接触-摩擦模型
下载PDF
单晶金刚石的动态摩擦抛光
14
作者 张浩晨 徐锴 +2 位作者 燕增宇 宋志朋 陈广超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4-611,共8页
在众多单晶金刚石抛光方法中,动态摩擦抛光(DFP)因其具有极高的去除速率而受到广泛关注。研究DFP过程中3种抛光参数(抛光载荷、抛光时间和抛光盘线速率)以及3种夹持方式(粘接式、镶嵌式和卡钳式)对单晶金刚石抛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众多单晶金刚石抛光方法中,动态摩擦抛光(DFP)因其具有极高的去除速率而受到广泛关注。研究DFP过程中3种抛光参数(抛光载荷、抛光时间和抛光盘线速率)以及3种夹持方式(粘接式、镶嵌式和卡钳式)对单晶金刚石抛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抛光载荷、抛光时间和抛光盘线速率,都会导致样品的质量损耗增加和表面粗糙度降低,并提升金刚石(400)面的衍射峰强度。在3种夹持方法中,粘接式夹持的去除速率最快,最高可达25.2 nm/h,镶嵌式夹持最慢,卡钳式夹持介于前二者之间。定义一个抛光评价参量K:K=ΔRa/Δm,即单位材料损耗量下获得的表面粗糙度改善。根据K值的变化,可将DFP过程划分为以“粗糙度改善”为主和以“质量损耗”为主的2个阶段,前者K值高于后者。抛光参数中,增加抛光盘线速率可以单调提高K值,而抛光载荷和抛光时间对K值存在复杂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金刚石 动态摩擦抛光 粗糙度 质量损耗 夹持方式
下载PDF
一种超低温零摩擦密封补偿式蝶阀
15
作者 刘智 李传龙 +3 位作者 鞠学伟 南小娟 王树荣 张学乔 《阀门》 2024年第6期750-753,共4页
在工业阀门选型的初期,蝶阀因为其结构长度最短、重量相对较轻、生产制造的成本相对较低,一般均用在口径偏大的管道中。随着工业发展的需要,对阀门在开关速度、密封性能等方面也逐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范围比较狭窄的位置上,闸... 在工业阀门选型的初期,蝶阀因为其结构长度最短、重量相对较轻、生产制造的成本相对较低,一般均用在口径偏大的管道中。随着工业发展的需要,对阀门在开关速度、密封性能等方面也逐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范围比较狭窄的位置上,闸阀、截止阀、球阀等种类阀门因为结构长度限制,往往不能被选用。近几年来,蝶阀也越来越多的受到终端用户的青睐。然而,软密封蝶阀受工况温度、颗粒介质等条件的限制,往往只能用来切断洁净且温度不高的水、气等介质;偏心蝶阀能解决上述问题,但是因其扭矩比软密封大很多,偌大的执行器经常限制了其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一种新型超低温[1]零摩擦密封补偿式蝶阀,不仅具备偏心蝶阀耐温、颗粒切断的能力,其次开关所需的扭矩只有常规偏心蝶阀的1/4左右,在工况苛刻[2]的切断阀中有着很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温 零摩擦 紧急切断 结构设计 补偿式
下载PDF
磁流变阻尼器的性能试验与神经网络建模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修勇 宋璨 +2 位作者 陈政清 孙洪鑫 陈丕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46,共5页
磁流变阻尼器是一种新型的智能振动控制装置。通过磁流变阻尼器的性能试验,研究了在不同电流输入下阻尼力-位移、阻尼力-速度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摩擦型磁流变阻尼器的主要特点。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磁流变阻尼器的正向模型和逆向模型... 磁流变阻尼器是一种新型的智能振动控制装置。通过磁流变阻尼器的性能试验,研究了在不同电流输入下阻尼力-位移、阻尼力-速度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摩擦型磁流变阻尼器的主要特点。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磁流变阻尼器的正向模型和逆向模型。仿真结果显示,神经网络模型能准确地预测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力和控制电流,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已有的模型相比,具有精度高,计算简便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型磁流变阻尼器 性能试验 滞回环 BP神经网络 正向模型 逆向模型
下载PDF
液化土体流滑推桩效应的振动台模型试验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志华 徐超 +1 位作者 周恩全 陈国兴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6-251,共6页
设计并开展了水平和倾斜可液化场地单桩振动台模型试验,考虑桩顶附加质量块、底部嵌固条件以及长径比3个因素,研究了液化土体流滑效应对单桩动力反应的影响。试验观察到场地局部喷水冒砂、土体流滑以及桩身倾斜等宏观现象。分析结果表明... 设计并开展了水平和倾斜可液化场地单桩振动台模型试验,考虑桩顶附加质量块、底部嵌固条件以及长径比3个因素,研究了液化土体流滑效应对单桩动力反应的影响。试验观察到场地局部喷水冒砂、土体流滑以及桩身倾斜等宏观现象。分析结果表明:单桩在土体流滑推力作用下发生了不对称运动,桩顶加速度反应和桩身拉、压应变的不对称性明显。土体流滑对底部非嵌固、桩顶附加质量块时的单桩动力反应的影响最为显著。基于试验结果我们认为倾斜场地土体流滑对摩擦型桩基的力学作用是负面的,其主要影响体现在加大桩顶附近应变反应以及造成桩身倾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土体 流滑效应 振动台试验 动力反应 摩擦型桩基
下载PDF
桥梁用液体黏滞阻尼器的减振设计和类型选择 被引量:78
18
作者 陈永祁 耿瑞琦 马良喆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5-61,共7页
总结和归纳目前国内外桥梁工程中使用的不同类别的液体黏滞减振装置:锁定装置、液体黏滞阻尼器、熔断液体黏滞阻尼器、限位阻尼器和摩擦型液体阻尼器。对它们的构造、使用性能的共同及各自特性进行讨论,介绍或导出各类阻尼器的计算公式... 总结和归纳目前国内外桥梁工程中使用的不同类别的液体黏滞减振装置:锁定装置、液体黏滞阻尼器、熔断液体黏滞阻尼器、限位阻尼器和摩擦型液体阻尼器。对它们的构造、使用性能的共同及各自特性进行讨论,介绍或导出各类阻尼器的计算公式和分析模型。从我国的几个工程实例的计算分析结果来看,只要设计的合理,液体黏滞减振装置对不同结构形式的桥梁工程都能起到显著的减振作用。证明液体黏滞阻尼器在桥梁上的减振控制中的有效性。说明未经严格动力测试检验的阻尼器是不能保证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的。进而介绍阻尼器设计和使用上的一个关键——阻尼器的测试检验。详细阐述上述各类阻尼器需经过何种测试进行验证,给出测试评判的标准,供桥梁设计工作者设计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装置 液体黏滞阻尼器 熔断阻尼器 限位阻尼器 摩擦型液体阻尼器
下载PDF
多绳摩擦式提升机制动及安全保护措施 被引量:9
19
作者 孙慧峰 马桂荣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96-198,共3页
通过对多绳摩擦式提升机实际使用过程中制动及安全保护措施的理论研究,对提升机的实际使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多绳摩擦式 提升机 制动 安全保护措施 研究
下载PDF
预紧力变化对高强螺栓摩擦型连接板应变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兰志文 林新鹏 +1 位作者 吕超 谢晓彪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17年第1期43-49,共7页
针对结构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会出现预紧力降低,较大地影响连接板应变分布的情况。采用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的节点板在不同螺栓预紧力下,板中的应变分布及大小受预紧力影响的有限元数值计算与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 针对结构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会出现预紧力降低,较大地影响连接板应变分布的情况。采用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的节点板在不同螺栓预紧力下,板中的应变分布及大小受预紧力影响的有限元数值计算与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螺栓的预紧力减小时,节点板应变分布与给定的标准模型显著变化,节点板中的应变最大降低19%,这种应变的显著变化会影响节点板的应力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螺栓 摩擦型 预紧力 接触非线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