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ponse Spectrum Analysis of 7-story Assembled Frame Structure with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
1
作者 Jin Zhao Yi Wang Zhengwei Ma 《Structural Durability & Health Monitoring》 EI 2023年第2期159-173,共15页
Viscoelastic damper is an effective passive damping device,which can reduce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structure by increasing the damping and dissipating the vibration energy of structures.It has a wide application ... Viscoelastic damper is an effective passive damping device,which can reduce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structure by increasing the damping and dissipating the vibration energy of structures.It has a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actual structural vibration control because of simple device and economical material.In view of the poor seismic behaviors of assembled frame structure connections,various 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s are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seismic performance.The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analysis method is adopted to analyze relevant energy dissipation structural parameters.The response spectrum of a 7-story assembled frame structure combined the ordinary steel support,ordinary viscoelastic damper,and viscoelastic damper with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 device is analyzed.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assembled frame structure with ordinary steel supports a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without 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s.The assembled frame structure with viscoelastic damper has better seismic performance and energy dissipation,especially for the viscoelastic damper with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 devices.The maximum value of inter-story displacement angle decreases by 32.24%;the maximum floor displacement decreases by 31.91%,and the base shear decreases by 13.62%compared with the assembled frame structures without 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ismic fortification ability of the structure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and the overall structure is more uniformly stressed.The damping structure with viscoelastic damper mainly reduces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structure by increasing the damping coefficient,rather than by changing the natural vibration period of the structure.This paper provides an effective theoretical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 and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assembled frame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sembled frame structure 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s response spectrum analysis viscoelastic damper
下载PDF
Efficiency of the motion amplification device with viscous damper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high-rise buildings 被引量:30
2
作者 Henry C.Huang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09年第4期521-536,共16页
After nearly a decade of application and investigation, a motion amplification device with viscous dampers for energy dissipation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n effective solution to mitigate wind or seismic excitation, es... After nearly a decade of application and investigation, a motion amplification device with viscous dampers for energy dissipation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n effective solution to mitigate wind or seismic excitation, especially for stiff structural systems. As a result of compensation of amplified motion,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the efficiency of viscous damper largely depends on the motion amplification device configuration, particularly for device stiflhess. In this paper, a "scissor-jack" type of motion amplification device, called a "toggle brace damper" system, is studied.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efficiency of such a device reflected by its amplification factor is not merely a function of its geometric configuration, but is highly dependent on the support elements' stiffness as well, similar to the mechanism of a leverage arm. Accordingly, a mathematical model in terms of complex modulus of the viscous damper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support brace's stiffness is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fficiency of the motion amplification device with viscous dampers significantly depends on the stiffness of the support elements. Other parameters, such as toggle brace configuration and damping values of the viscous damper, are studied and compared. As an application example, numerical analyses a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a 39-story office tower installed with toggle brace dampers constructed on soft soil in a reclaimed area, under a combined effect of the vortex shedding of an adjacent existing 52-story building and earthquak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viscous dampers with a motion amplification system using a properly designed toggle brace device proved to be an effective solution to alleviate the external excit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tion amplification device vibration mitigation viscous damper energy dissipation toggle brace damper
下载PDF
On the Absence of Carrier Drift in Two-Terminal Devices and the Origin of Their Lowest Resistance Per Carrier R<sub>k</sub>=h/Q<sup>2</sup>
3
作者 Jose Ignacio Izpura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2012年第8期762-773,共12页
After a criticism on today’s model for electrical noise in resistors, we pass to use a Quantum-compliant model based on the discreteness of electrical charge in a complex Admittance. From this new model we show that ... After a criticism on today’s model for electrical noise in resistors, we pass to use a Quantum-compliant model based on the discreteness of electrical charge in a complex Admittance. From this new model we show that carrier drift viewed as charged particle motion in response to an electric field is unlike to occur in bulk regions of Solid-State devices where carriers react as dipoles against this field. The absence of the shot noise that charges drifting in resistors should produce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Phase Noise with the active power existing in the resonators of L-C oscillators, are two effects added in proof for this conduction model without carrier drift where the resistance of any two-terminal device becomes discrete and has a minimum value per carrier that is the Quantum Hall resistance Rk=h/q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CTUATION-dissipation energy Conversion into Heat Two-Terminal device Discrete RESISTANCE Capacitance Shot Noise Quantum Hall RESISTANCE
下载PDF
新型桥梁“耗能-限位”一体化弧形板装置力学性能试验及参数敏感性分析
4
作者 耿波 顾冉星 +3 位作者 贾俊峰 刘海明 王浩 唐光武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3-1153,共11页
为解决强震作用下中小跨径简支梁桥的落梁问题,研发了一种经济高效、安装便捷的新型“耗能限位”梁一体化弧形板装置.首先采用拟静力试验研究了不同截面的弧形板装置滞回耗能行为和疲劳破坏机理,接着采用数值分析的手段探讨了参数对装... 为解决强震作用下中小跨径简支梁桥的落梁问题,研发了一种经济高效、安装便捷的新型“耗能限位”梁一体化弧形板装置.首先采用拟静力试验研究了不同截面的弧形板装置滞回耗能行为和疲劳破坏机理,接着采用数值分析的手段探讨了参数对装置力位移骨架曲线及等效阻尼比的影响规律,并补充了弧形板装置的防落梁行为模式与极限承载能力.结果表明:提出的新型弧形板装置具有优异的耗能能力,T形截面的弧形板结构更加合理,等效阻尼比最大能达到近40%;弧形板装置可通过分离几何参数对耗能能力、滞回强度、刚度及位移能力进行设计,增大中间截面的腹板高度h2是提高弧形板耗能能力的最有效手段,增加50%的h2能提高50.1%的最大强度与约4.7%的等效阻尼比.所提出的新型防落梁装置为桥梁中小震消能和强震柔性防落梁提供一体化装置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抗震 弧形钢板装置 消能阻尼器 防落梁装置 拟静力试验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新型带可更换耗能装置预制混凝土梁-柱节点抗震性能分析
5
作者 葛琪 李有杰 +4 位作者 熊峰 何一 申航 李尧 何宇轩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7-65,共9页
该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带可更换耗能装置的预制混凝土梁柱节点。该装置主要由上下削弱钢板和开孔削弱H型钢板组成。设计了一个带有可更换耗能装置的试件和一个现浇整体试件,对其开展了梁端循环往复试验研究,探究了该节点的滞回响应、梁... 该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带可更换耗能装置的预制混凝土梁柱节点。该装置主要由上下削弱钢板和开孔削弱H型钢板组成。设计了一个带有可更换耗能装置的试件和一个现浇整体试件,对其开展了梁端循环往复试验研究,探究了该节点的滞回响应、梁纵筋应变、极限承载能力、耗能能力、残余转角和震后可恢复性。试验结果表明,带可更换耗能装置的试件能够将塑性区域从梁柱的核心部分转移到耗能装置上,实现耗能装置耗能;在耗能装置屈服破坏时,梁柱仍为弹性状态;相比于现浇试件其耗能能力高出20%,该装置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和震后可恢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柱节点 耗能装置 抗震性能 震后可恢复 可更换
下载PDF
阻尼器变形放大系统及肘式变形放大装置的新发展
6
作者 李国强 相阳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9,75,共10页
将特定机械装置与阻尼器协同设置,可将建筑结构的小幅振动变形传递放大为阻尼器的中、大幅变形,提高阻尼器对风或地震等激励引起的结构振动的抑制效果。阻尼器变形放大装置可使阻尼器工作效率显著提升。在综合评述齿轮式、杠杆式、旋转... 将特定机械装置与阻尼器协同设置,可将建筑结构的小幅振动变形传递放大为阻尼器的中、大幅变形,提高阻尼器对风或地震等激励引起的结构振动的抑制效果。阻尼器变形放大装置可使阻尼器工作效率显著提升。在综合评述齿轮式、杠杆式、旋转式、负刚度式阻尼器变形放大装置的主要问题和应用瓶颈后,分析了肘式变形放大装置的主要优势。进一步论述了基于肘式变形放大装置形成的剪刀式变形放大装置的特点和发展需求。针对肘式和剪刀式变形放大装置的平面外整体动力失稳问题,提出新型立体式变形放大装置,介绍了立体式放大装置的构型和力学模型,并通过数值算例,证明了该装置的有效性。最后,根据阻尼器变形放大装置工程应用的要求,提出了放大装置理论和技术的进一步研究需求,包括研究适用于安装变形放大装置的消能减震结构实用分析设计方法,以及研发变形放大装置与阻尼器的新型连接铰节点,以弥合连接“暗缝”造成的变形放大损失,并保障此类装置易于设计,且能高效、可靠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器 消能减震结构 变形放大 肘式变形放大装置 剪刀式变形放大装置 震/振控制
下载PDF
随机地震下耗能构件关键参数对自复位桥墩地震响应的影响
7
作者 蒋丽忠 付豪 +5 位作者 周旺保 聂磊鑫 王晓婵娟 蒋智勇 赵坚 蒋星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779-3786,共8页
自复位桥墩具有能够在震后快速恢复桥梁的使用功能。为了得到不同参数下耗能构件对于自复位桥墩地震响应指标的影响,取8度区的高速铁路双线简支箱梁桥作为研究对象,从Peer数据库中筛选出具有随机特征的40条地震波对有限元模型进行非线... 自复位桥墩具有能够在震后快速恢复桥梁的使用功能。为了得到不同参数下耗能构件对于自复位桥墩地震响应指标的影响,取8度区的高速铁路双线简支箱梁桥作为研究对象,从Peer数据库中筛选出具有随机特征的40条地震波对有限元模型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通过假设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得到地震响应指标的分布规律和具有95%保证率的桥墩地震响应指标上界值。研究结果表明:在随机地震作用下,自复位桥墩各地震响应指标均服从正态分布;自复位桥墩在地震过程中具有较小的残余位移,随着耗能构件初始刚度和屈服力增加,墩顶最大位移逐渐减小,混凝土压应变和钢筋拉应变逐渐增大;在考虑地震随机性基础上,提出基于概率保证率的自复位桥梁耗能构件初始刚度和屈服力的合理取值范围,可为合理设置自复位桥墩耗能构件关键参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后快速修复 铁路自复位桥墩 耗能构件 随机地震 地震响应指标
下载PDF
新型铁路桥梁自复位体系抗震性能研究
8
作者 江辉 陈良江 +2 位作者 李新 周勇政 卢文良 《铁路工程技术与经济》 2024年第5期11-15,共5页
针对铁路桥梁震后损伤重、修复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新型自复位减震装置的铁路桥梁自复位体系,并开展了抗震性能研究。提出了具有低损伤、变刚度等特点的新型自复位减震装置,阐明了装置工作机理,建立了滞回分析模型。提出了“活动型支座... 针对铁路桥梁震后损伤重、修复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新型自复位减震装置的铁路桥梁自复位体系,并开展了抗震性能研究。提出了具有低损伤、变刚度等特点的新型自复位减震装置,阐明了装置工作机理,建立了滞回分析模型。提出了“活动型支座+新装置”的减隔震与复位系统,明确了装置布置与安装方案。随后基于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对比了传统非减隔震桥梁与自复位桥梁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自复位体系具有极佳的抗震性能和可恢复性能,相比于原型桥梁,最大位移可降低27%,残余位移基本消除,仅最大剪力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自复位体系 自复位减震装置 抗震性能研究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再生制动能量电阻吸收装置选型及散热分析
9
作者 霍长龙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134,共5页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再生制动能量电阻吸收装置散热量较大,为有效解决此类装置的散热问题,需对再生制动能量电阻吸收装置进行选型,并对其散热能力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推导得出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再生制动能量的计算方法,以及车...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再生制动能量电阻吸收装置散热量较大,为有效解决此类装置的散热问题,需对再生制动能量电阻吸收装置进行选型,并对其散热能力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推导得出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再生制动能量的计算方法,以及车辆段内的列车运行工况,对再生制动能量电阻吸收装置的电阻值选取、选型及散热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及结论]结合列车在车辆段内的实际运行工况,提出了车辆段再生制动能量电阻吸收装置中制动电阻的计算及选取方法。再生制动能量电阻吸收装置的散热量一般依据该装置峰值功率,并结合其间歇工作的特性进行估算,但该计算方法未考虑热电阻工况,其理论计算值与实际运行工况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提出了再生制动能量电阻吸收装置的散热功率估算方法,以及散热功率的校验方法,并提出了该装置布置方式的建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车辆段 再生制动能量电阻吸收装置 装置选型 散热分析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装置设计研究
10
作者 庞敬礼 崔斌 《时代汽车》 2024年第21期83-85,共3页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推广,电池散热装置的研究与设计也在不断深入。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降低电池的充放电效率、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严重时还会引发安全隐患,因此设计高效的电池散热装置对于新能源汽车至关...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推广,电池散热装置的研究与设计也在不断深入。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降低电池的充放电效率、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严重时还会引发安全隐患,因此设计高效的电池散热装置对于新能源汽车至关重要。现阶段已有的电池散热装置主要有风冷散热与液冷散热等方式,但在实际应用中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此本研究综合考虑散热效率与可靠性等多方面因素,探究更优化的电池散热装置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电池 散热装置 设计方案
下载PDF
新型装配式耗能节点连接木构架抗震机理试验研究
11
作者 周晗 袁康 +1 位作者 刘寅 刘奕彤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28,共12页
针对传统木构架房屋易发生节点失效而导致墙倒架塌的震害现象,提出了一种新型装配式耗能节点连接木构架,其工作原理为:设防地震及罕遇地震时节点耗能元件受压屈服并耗散地震能量,极罕遇地震时耗能装置转化为节点斜撑,提升木构架抗侧能... 针对传统木构架房屋易发生节点失效而导致墙倒架塌的震害现象,提出了一种新型装配式耗能节点连接木构架,其工作原理为:设防地震及罕遇地震时节点耗能元件受压屈服并耗散地震能量,极罕遇地震时耗能装置转化为节点斜撑,提升木构架抗侧能力。研究在提出耗能装置设计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耗能元件试验及耗能节点木构架拟静力试验,对耗能装置工作性能及木构架抗震工作机理开展研究。研究表明,采用薄钢片制作的耗能元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耗能装置在木构架侧移变形中表现出良好的耗能能力,在耗能元件失效后形成节点斜撑,木构架在层间位移角θ=1/25时屈服,在层间位移角达到1/8时发生木柱根部劈裂破坏,耗能节点木构架作为二道防线可以实现多地震水准不同抗震机制,用于土木、砖木等结构房屋可有效提高房屋抗倒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能装置 滞回曲线 木构架 减震
下载PDF
新型船闸闸门重力消能式防撞装置试验研究
12
作者 林宁 冀温源 +2 位作者 覃仕华 庄宁 江朝华 《水运工程》 2024年第11期139-145,170,共8页
为保证船闸安全运转、提高船舶过闸效率,有必要在闸门前设置防撞装置。针对传统液压缓冲防撞装置制动距离短、制动力需求大、成本高等问题,设计制作新型船闸闸门重力消能式防撞装置,并进行现场防撞试验。对长洲四线船闸设计船型3000 t... 为保证船闸安全运转、提高船舶过闸效率,有必要在闸门前设置防撞装置。针对传统液压缓冲防撞装置制动距离短、制动力需求大、成本高等问题,设计制作新型船闸闸门重力消能式防撞装置,并进行现场防撞试验。对长洲四线船闸设计船型3000 t满载的工况下,以允许的最大进闸速度0.6 m s碰撞阻拦索的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碰撞过程中船舶制动距离为12.8 m,配重提升总高度为2.23 m,均在设计容许范围内,阻拦索拉力、前端卷筒拉力未超过其极限抗拉强度,验证了该装置在阻拦船舶过程中的有效性。该防撞装置能有效抵挡船舶的撞击,保护船闸闸门,具有满足水位变幅大、机构简单、易于维护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闸 防撞装置 重力消能 阻拦索
下载PDF
新型装配式自复位RC剪力墙设计与性能研究
13
作者 肖水晶 冯鹏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6-124,共9页
为满足结构施工效率高、震后功能可恢复的多重目标,提出了一种新型装配式自复位RC剪力墙。该新型剪力墙主要包含RC墙板、碟簧复位装置和摩擦耗能装置,三者仅通过高强螺栓组装而成,施工方便且效率高;在地震作用下,主要由碟簧复位装置和... 为满足结构施工效率高、震后功能可恢复的多重目标,提出了一种新型装配式自复位RC剪力墙。该新型剪力墙主要包含RC墙板、碟簧复位装置和摩擦耗能装置,三者仅通过高强螺栓组装而成,施工方便且效率高;在地震作用下,主要由碟簧复位装置和摩擦耗能装置提供抵抗弯矩和恢复力,能减小整体剪力墙构件的震后残余变形和损伤,有效提高其震后功能可恢复性。该文分析了新型装配式自复位RC剪力墙的截面受力形式,提出了其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设计了一新型装配式自复位RC剪力墙构件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其滞回性能,对比分析了其与普通剪力墙的承载力、耗能能力、自复位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位移角下,新型装配式自复位RC剪力墙的承载力小于普通剪力墙,但其极限承载力与普通剪力墙的峰值承载力相当,且其在超大震(2.0%位移角)下的残余位移角仅为0.31%,具有优异的自复位能力,能使结构在震后具有低损伤、功能可恢复的特点。增大碟簧复位装置的预压力,可有效提高新型剪力墙构件的承载力和累积耗能,但残余变形也相应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 自复位RC剪力墙 碟簧复位装置 摩擦耗能装置 滞回性能 功能可恢复性
下载PDF
形状记忆合金自复位耗能装置滞回性能及简化分析模型
14
作者 和海芳 周雨龙 +2 位作者 程寿山 周海 费执轩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4-92,共9页
将形状记忆合金(SMA)应用于耗能装置,可限制耗能装置在强震作用下的残余变形,提升装置自复位能力和结构抗震韧性。采用软钢和SMA材料,设计研发一种由内环和外环核心元件组装而成的新型自复位耗能装置。通过建立自复位耗能装置的精细化... 将形状记忆合金(SMA)应用于耗能装置,可限制耗能装置在强震作用下的残余变形,提升装置自复位能力和结构抗震韧性。采用软钢和SMA材料,设计研发一种由内环和外环核心元件组装而成的新型自复位耗能装置。通过建立自复位耗能装置的精细化有限元分析模型和简化分析模型,分析该新型装置在不同内环和外环核心元件参数下的承载能力、耗能能力、自复位能力等滞回性能变化规律,并通过已有试验结果验证精细化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有效性,进而通过该模型验证简化分析模型的准确性。设计研发的新型装置内环和外环元件可近似为独立工作,自复位耗能机制明确。当内环和外环元件均采用软钢材料时,装置的耗能能力较强,但残余位移极大;当内环元件采用SMA材料、外环元件采用软钢材料时,装置的耗能能力下降较为明显,但残余位移变化不大;当内环元件采用软钢材料、外环元件采用SMA材料时,装置耗能能力下降明显,但残余位移极小。对于内环元件采用软钢材料、外环元件采用SMA材料的装置,内环和外环元件的厚度增大均可显著提升装置的抗侧刚度、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残余位移会随着内环元件厚度减小或外环厚度增大而减小。在抗震设计时,可根据结构抗震需求,选取元件设计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滞回性能 简化分析模型 自复位耗能装置 形状记忆合金
下载PDF
船闸闸门新型重力消能式防撞装置设计及应用
15
作者 覃仕华 冀温源 +2 位作者 熊先华 禤德钊 江朝华 《中国港湾建设》 2024年第8期15-19,共5页
随着船舶进出闸速度的提高,碰撞闸门风险增大。为保障船闸与船舶的安全性,基于重力消能原理提出一种船闸闸门新型重力消能式防撞装置,具有满足水位变幅大、机构简易、易于维护等特点。同时根据长洲四线船闸工程设计了主要由双卷筒卷扬... 随着船舶进出闸速度的提高,碰撞闸门风险增大。为保障船闸与船舶的安全性,基于重力消能原理提出一种船闸闸门新型重力消能式防撞装置,具有满足水位变幅大、机构简易、易于维护等特点。同时根据长洲四线船闸工程设计了主要由双卷筒卷扬机、消能配重组件、浮筒机架、拦阻链索4个主要部分组成的防撞装置。现场撞击试验表明:当3000吨级满载散货船分别以0.3 m/s和0.6 m/s的速度撞击拦阻链索时,配重与浮筒的高度被提升,拦阻链索最大拉力为8.6 t,船舶的制动最大距离为12.8 m,均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该防撞装置能有效抵挡船舶的撞击,保护船闸闸门,提高船闸的通航安全性和通航效率,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闸 防撞装置 消能系统
下载PDF
抗震性能化设计在某医院改造加固中的应用
16
作者 邬险峰 李成 胡伟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57-62,16,共7页
在既有建筑结构改造中,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的消能减震加固技术,能降低抗震措施要求,提高既有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以重庆某仓储建筑改造为医疗建筑的项目为例,采用速度型黏滞阻尼器,分析了多遇和罕遇地震减震率,并对穿层柱、楼板大开洞薄... 在既有建筑结构改造中,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的消能减震加固技术,能降低抗震措施要求,提高既有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以重庆某仓储建筑改造为医疗建筑的项目为例,采用速度型黏滞阻尼器,分析了多遇和罕遇地震减震率,并对穿层柱、楼板大开洞薄弱位置加强了构造措施。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抗震性能的消能减震加固技术,可以有效控制主体结构地震响应,达到预设抗震性能目标,主体结构抗震措施可按降低一度进行设计。通过少量加固,不仅能从整体到局部全面提升结构的安全性和适用性,还能节约工期和造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性能化设计 消能减震技术 速度型黏滞阻尼器 改造加固
下载PDF
新能源孤岛柔直送出系统耗能电阻优化配置研究
17
作者 冯燕波 王姗姗 +4 位作者 吴广禄 赵兵 尹睿 任永浩 彭红英 《浙江电力》 2024年第7期94-102,共9页
在新能源孤岛经柔直送出系统中,通过投入等容量分组交流耗能电阻可实现故障穿越期间系统盈余功率的消纳。当单组耗能电阻功率过大时,会对系统造成严重冲击。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进制转换的非等容量交流耗能电阻优化配置方法及其投切策... 在新能源孤岛经柔直送出系统中,通过投入等容量分组交流耗能电阻可实现故障穿越期间系统盈余功率的消纳。当单组耗能电阻功率过大时,会对系统造成严重冲击。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进制转换的非等容量交流耗能电阻优化配置方法及其投切策略。首先,分析了等容量分组交流耗能电阻的动作特性。然后,为柔直系统配置单组容量各不相同但总容量与柔直系统容量相等的多组交流耗能电阻,并对不同容量的耗能电阻进行组合,以获得不同的耗能功率。最后,在PSCAD/EMTDC仿真平台上搭建并网模型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及投切策略提高了耗能电阻的投切精度,降低了对系统的冲击,缩短了故障恢复时间,实现了对故障穿越期间盈余功率的精准消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直 故障穿越 盈余功率 耗能装置 二进制
下载PDF
某型抽吸式地震救援机消能装置数值分析
18
作者 欧阳联格 黄飞 +2 位作者 王冠 汪仑 袁茹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8-162,共5页
设计了一种抽吸式地震救援机的消能装置,用于降低吸入箱内大颗粒物料的冲击速度,从而防止箱体撞击造成损坏。本文基于耦合欧拉-拉格朗日(CEL)方法对大颗粒物料的消能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首先用Creo建立并简化沉降箱和消能装置的三维模型;... 设计了一种抽吸式地震救援机的消能装置,用于降低吸入箱内大颗粒物料的冲击速度,从而防止箱体撞击造成损坏。本文基于耦合欧拉-拉格朗日(CEL)方法对大颗粒物料的消能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首先用Creo建立并简化沉降箱和消能装置的三维模型;然后在Hypermesh中对简化后的三维模型进行网格划分;最后在Abaqus中基于CEL方法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并求解。分析结果表明:粒径100 mm的大型颗粒高速撞击吸能链条后,其速度由23.4 m/s降低到14.7 m/s,动能降低60.5%,大幅降低了对箱体的撞击强度。本研究对不可忽略流体作用的碰撞研究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能装置 链条 碰撞 耦合欧拉-拉格朗日方法
下载PDF
一种直流可控自恢复消能装置三维仿真技术研究
19
作者 张建广 徐鲲 +4 位作者 任培祥 董鉥涛 韩旭 王向上 胡博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22期37-39,43,共4页
直流可控自恢复消能装置在特高压长距离远程输电工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性,但不同的应用环境会影响装置的效能稳定性,当装置发生故障时容易因电压过高导致部件损害。研究了直流可控自恢复消能装置三维仿真技术,设计建模标准,建立直流可控... 直流可控自恢复消能装置在特高压长距离远程输电工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性,但不同的应用环境会影响装置的效能稳定性,当装置发生故障时容易因电压过高导致部件损害。研究了直流可控自恢复消能装置三维仿真技术,设计建模标准,建立直流可控自恢复消能装置三维模型,搭建三维可视化场景并模拟装置通电时的动画路径,有利于及时对装置进行故障排查,实现装置工作过程的可视化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直流输电 消能装置 三维建模 仿真推演 故障模拟
下载PDF
Local Energy Dissipation/Transition in Field Effect Molecular Nanoelectronic Systems:a Quantum Mechanical Methodology
20
作者 Reza Safari Hassan Sabzyan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441-454,共14页
Electronic and vibrational intra-molecular thermoelectric-like ?gures of merit(ZT_γ~M) are introduced for single molecule nanoelectronic system, using quantum theory of atoms in molecule. These ?gures of merit are us... Electronic and vibrational intra-molecular thermoelectric-like ?gures of merit(ZT_γ~M) are introduced for single molecule nanoelectronic system, using quantum theory of atoms in molecule. These ?gures of merit are used to describe intra-molecular or local energy dissipation/transition(as in Joule-like, Peltier-like, and Thomson-like effects) in?eld effect molecular devices. The ZT_γ~M?gures of merit are computed for two proposed molecular devices.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shows that ZT_γ~Mdepends almost non-linearly on the electric ?eld(EF) strength. Also, the intra-molecular Joule-like heating plays a dominant role in the local energy dissipation, and intra-molecular Thomson-like heating is generally larger than the intra-molecular Peltier-like heating. Introduction of ZT_γ~Mcan be applied to extend the analysis of thermoelectric heating down to molecular and intra-molecular levels, and thus can be used to predict characteristics and performance of any candidate multi-terminal or multi-pole molecular systems prior to their application in real nanoelectronic circu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molecularheattransfer local energy dissipation fieldeffect molecular device nanoelectronic devices QTAI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