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Leptin/c⁃Myc/PGC⁃1信号通路调控的能量代谢途径探索黄连⁃吴茱萸配伍抗胃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治 千维娜 +5 位作者 魏思敏 闫浩 靳如意 肖海娟 司海龙 郭惠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526-2531,共6页
目的:基于Leptin/c⁃Myc/PGC⁃1信号通路调控的能量代谢途径探索黄连⁃吴茱萸配伍抗胃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0、1、5、10 mg/mL)黄连⁃吴茱萸提取物干预胃癌SGC7901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相差显微镜... 目的:基于Leptin/c⁃Myc/PGC⁃1信号通路调控的能量代谢途径探索黄连⁃吴茱萸配伍抗胃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0、1、5、10 mg/mL)黄连⁃吴茱萸提取物干预胃癌SGC7901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相差显微镜检查细胞形态;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对细胞凋亡后周期分布的影响;试剂盒检测细胞中线粒体膜电位和ATP含量的变化;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Leptin/c⁃Myc/PGC⁃1的表达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黄连⁃吴茱萸5、10 mg/mL组SGC7901细胞活力显著降低,G_(0)/G_(1)期细胞比例显著升高,S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细胞中JC⁃1单体形式显著升高,ATP含量显著降低;细胞中c⁃Myc、PGC⁃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Leptin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黄连⁃吴茱萸配伍可显著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升高细胞中JC⁃1单体形式,降低ATP含量,提示黄连⁃吴茱萸配伍在胃癌细胞增殖中具有抑制作用,这可能与调节Leptin/c⁃Myc/PGC⁃1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吴茱萸 胃癌 能量代谢 Leptin/c⁃Myc/PGC⁃1
下载PDF
不同炮制方法对吴茱萸生物碱类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陈路 冯世鑫 +3 位作者 蒋妮 宋利沙 白隆华 陈乾平 《中国药业》 CAS 2021年第17期57-60,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吴茱萸生物碱类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吴茱萸生品及其炮制品黄连水炒吴茱萸、热水浸吴茱萸、黄连制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去氢吴茱萸碱、吴茱萸卡品碱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目的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吴茱萸生物碱类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吴茱萸生品及其炮制品黄连水炒吴茱萸、热水浸吴茱萸、黄连制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去氢吴茱萸碱、吴茱萸卡品碱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Poroshell120 EC-C_(18)柱(100 mm×4.6 mm,2.7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 L/min,进样量为10μL,检测波长为330 nm,柱温为30℃。结果吴茱萸生品中去氢吴茱萸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卡品碱的含量分别在1.05~20.96μg、1.35~27.05μg、0.20~4.08μg、0.51~10.21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n=6);检测限分别为8.62,13.70,4.64,7.31 ng,定量限分别为26.82,46.78,14.20,23.54 ng;平均加样回收率介于98.29%~99.06%,RSD值介于1.96%~2.79%(n=6)。吴茱萸的生品及其炮制品中,黄连水炒吴茱萸的生物碱类成分含量最高(13.643 mg/g),热水浸吴茱萸最低(11.202 mg/g)。结论黄连水炒吴茱萸是吴茱萸留存生物碱发挥药理作用的最佳炮制工艺,可为其产地加工和进一步完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 生物碱 炮制工艺 高效液相色谱法 黄连水炒吴茱萸 热水浸吴茱萸 黄连制吴茱萸
下载PDF
左金方的化学成分、抗肿瘤作用及体内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钱平 杨秀伟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5年第2期177-184,共8页
左金方为元代医家朱震亨创立的经典中药复方,由黄连、吴茱萸以6∶1比例组成,现代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消化道溃疡、胃炎、胃食管反流等疾病,疗效确切。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左金方的化学成分、抗消化道肿瘤作用以及吸收、代谢和药物代谢... 左金方为元代医家朱震亨创立的经典中药复方,由黄连、吴茱萸以6∶1比例组成,现代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消化道溃疡、胃炎、胃食管反流等疾病,疗效确切。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左金方的化学成分、抗消化道肿瘤作用以及吸收、代谢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左金方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金方 黄连 吴茱萸 化学成分 抗肿瘤 吸收 代谢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左金丸治疗胃溃疡的机制 被引量:31
4
作者 卜雕雕 苏卓 +2 位作者 张丹 柏希慧 王昌利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64-1271,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左金丸治疗胃溃疡的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网络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收集左金丸中2味药材(吴茱萸、黄连)活性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查找活性成分的靶点,与pharm GKB、CTD、Genecards...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左金丸治疗胃溃疡的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网络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收集左金丸中2味药材(吴茱萸、黄连)活性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查找活性成分的靶点,与pharm GKB、CTD、Genecards数据库比对得到治疗胃溃疡的靶点,进行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 cytoscape构建中药-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Systems Dock Web Site进行分子对接。结果从吴茱萸、黄连中筛选出41种活性成分,检索出228个靶蛋白,与胃溃疡有关的靶点有30个。两者治疗胃溃疡可能涉及神经递质代谢、氧运输和代谢相关靶点,以及5-羟色胺突触、花生四烯酸代谢、癌症等相关途径。结论本研究反映了左金丸中吴茱萸、黄连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为后续相关作用机制考察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金丸 黄连 吴茱萸 胃溃疡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基于细胞色素P450的左金丸体外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龚睿林 吕春明 +2 位作者 石美智 郭澄 韩永龙 《中国药师》 CAS 2016年第4期652-655,659,共5页
目的:探讨左金丸对人肝细胞色素P450的CYP1A2/2C8/2C9/2C19/2D6/3A4亚型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左金丸、黄连和吴茱萸的水提物分别与CYP1A2/2C8/2C9/2C19/2D6/3A4/3A4亚型的7种混合探针底物在人肝微粒体中共同孵育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 目的:探讨左金丸对人肝细胞色素P450的CYP1A2/2C8/2C9/2C19/2D6/3A4亚型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左金丸、黄连和吴茱萸的水提物分别与CYP1A2/2C8/2C9/2C19/2D6/3A4/3A4亚型的7种混合探针底物在人肝微粒体中共同孵育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同时测定这7种代谢产物(对乙酰氨基酚/6α-羟基紫杉醇/4-羟基双氯芬酸/4-羟基美芬妥英/右啡烷/1-羟基咪达唑仑/6β-羟基睾酮)的浓度,计算其IC_(50)值表示对该亚型的抑制程度。结果:在人肝微粒体体外孵育体系中,左金丸提取物对CYP2D6的IC_(50)值为11.6μg·ml^(-1),对CYP1A2和CYP3A4的IC_(50)值分别为77.4μg·ml^(-1)和97.0μg·ml^(-1),对其他亚型的IC_(50)值从334μg·ml^(-1)到690μg·ml^(-1);黄连提取物对CYP2D6的IC_(50)值为5.8μg·ml^(-1),对CYP1A2和CYP3A4的IC_(50)值分别为36.8μg·ml^(-1)和59.2μg·ml^(-1),对其他亚型的IC_(50)值从163μg·ml^(-1)到476μg·ml^(-1);吴茱萸提取物对CYPs的IC_(50)值均大于107μg·ml^(-1)。结论:左金丸在体外对人肝微粒体CYP2D6活性有抑制作用,对CYP1A2和CYP3A4活性有弱的抑制作用,其君药黄连在该抑制作用中起到了主要作用,在联合用药时应注意左金丸与CYP2D6相关的药物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金丸 黄连 吴茱萸 细胞色素P450 药物相互作用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黄连-吴茱萸干预抑郁症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明权 周许 +2 位作者 彭伟 朱力阳 涂禾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1年第2期134-138,142,共6页
目的:明确黄连-吴茱萸干预抑郁症的成分(群)及作用靶点,探讨黄连-吴茱萸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筛选出黄连-吴茱萸潜在活性成分,并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中筛选出活性成分作用靶点... 目的:明确黄连-吴茱萸干预抑郁症的成分(群)及作用靶点,探讨黄连-吴茱萸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筛选出黄连-吴茱萸潜在活性成分,并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中筛选出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借助基因组注释(Gene Card)数据库,预测和筛选抑郁症疾病相关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同时运用STRING数据库平台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利用DAVID平台和R语言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得到黄连-吴茱萸潜在活性成分共41个,其中黄连11个,吴茱萸27个,黄连-吴茱萸共有成分3个,通过"成分-靶点-疾病"网络节点分析,进一步得到黄连-吴茱萸干预抑郁有效成分10个,主要有小檗碱、β-谷甾醇、吴茱萸次碱和巴马汀等。黄连-吴茱萸能够通过作用于PTGS2、ACHE、MAOA、AR、BCHE及DRD2等靶点,调控血清素能突触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互作通路、钙信号通路、cAMP受体通路和c GMP-PKG通路等信号转导干预抑郁症。结论:本研究初步阐明了黄连-吴茱萸干预抑郁症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黄连-吴茱萸治疗抑郁症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吴茱萸 抑郁症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及多指标正交试验优选黄连-吴茱萸药对提取工艺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旭华 徐顶巧 +3 位作者 陈艳琰 乐世俊 付瑞嘉 唐于平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935-1938,共4页
目的:优选黄连-吴茱萸药对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方法:以7种成分(盐酸小檗碱、表小檗碱、黄连碱、药根碱、盐酸巴马汀、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结合正交试验,优选黄连-吴茱萸药对的... 目的:优选黄连-吴茱萸药对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方法:以7种成分(盐酸小檗碱、表小檗碱、黄连碱、药根碱、盐酸巴马汀、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结合正交试验,优选黄连-吴茱萸药对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结果:优选得到的黄连-吴茱萸药对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8(g/mL),提取3次,提取时间为1.5 h。结论:优选的黄连-吴茱萸药对提取工艺合理可靠,重复性良好,可为其后续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吴茱萸 最佳工艺 权重分析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吴茱萸制黄连的炮制工艺优选 被引量:2
8
作者 代良敏 代良萍 +2 位作者 陈永钧 周杰 黄群莲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2年第8期1549-1554,共6页
目的:探讨吴茱萸汁制黄连的炮制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设计,以吴茱萸碱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为评价指标,考察炒制温度、炒制时间、烘制温度、烘制时间对吴茱萸汁制黄连炮制工艺的影响。结果:影响吴茱萸碱及盐酸小檗碱的因... 目的:探讨吴茱萸汁制黄连的炮制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设计,以吴茱萸碱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为评价指标,考察炒制温度、炒制时间、烘制温度、烘制时间对吴茱萸汁制黄连炮制工艺的影响。结果:影响吴茱萸碱及盐酸小檗碱的因素排序依次为炒制温度>烘制温度>炒制时间。优选的最佳炮制工艺为取生黄连饮片,加入吴茱萸汁50 mL,浸泡24 h,不时翻动,直至汁尽药透,于90℃炒制6 min,取出,于70℃烘箱烘制24 h,即得。结论:为吴茱萸汁制黄连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炮制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汁 黄连 吴茱萸碱 盐酸小檗碱 含量
下载PDF
戊己丸配伍对代表成分体内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的影响
9
作者 董宇 陈颖 +5 位作者 巩仔鹏 杨庆 翁小刚 王娅杰 朱晓新 张辰浩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5-113,共9页
目的:研究戊己丸中5个代表成分血浆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的情况,从戊己丸在配伍前后体内代谢和组织分布的差异变化说明方剂配伍的特点。方法:将2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戊己丸组(62.96 g·L^(-1))、黄连组(38.4 g·L^(-1))、制... 目的:研究戊己丸中5个代表成分血浆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的情况,从戊己丸在配伍前后体内代谢和组织分布的差异变化说明方剂配伍的特点。方法:将2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戊己丸组(62.96 g·L^(-1))、黄连组(38.4 g·L^(-1))、制吴茱萸组(5.88 g·L^(-1))、炒白芍组(18.68 g·L^(-1)),每组65只,按临床饮片剂量折算成提取物剂量给药,给药后每组按药代动力学设定时间取血浆、肝、小肠和脑。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建立戊己丸中5个代表成分小檗碱(Ber)、巴马汀(Pal)、吴茱萸碱(Evo)、吴茱萸次碱(Rut)和芍药苷(Pae)在血浆、肝、小肠和脑中定量分析方法,血浆样品采用蛋白沉淀法、组织样品采用蛋白沉淀加液-液萃取法进行前处理,对各组给药前、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和组织样品进行代表成分的检测。采用非房室模型计算各成分药代动力学参数,并对各组药代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戊己丸组药代动力学结果显示,5种代表成分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t))大小排序如下:Ber和Pal为小肠>肝>血浆;Evo和Rut为肝>小肠>血浆;Pae为小肠>血浆,未在肝脏中检出;脑中除Ber外未检测到其他成分;与血浆及其他组织比较,戊己丸组肝脏中Ber、Pal、Evo、Rut的药峰浓度(C_(max))均为最高且达峰时间(t_(max))均为最低。在血浆中,与制吴茱萸组比较,戊己丸组中Evo和Rut的AUC_(0-t)和C_(max)均增加,与炒白芍组比较,戊己丸组中Pae的t_(max)升高、C_(max)降低;在肝脏中,与各单味药组比较,戊己丸组中除Pae外各代表成分的C_(max)均升高,Pal的AUC_(0-t)降低,Evo和Rut的AUC_(0-t)升高;在小肠中,与各单味药组比较,戊己丸组中各代表成分的半衰期(t1/2)升高、t_(max)降低,除Pal外各代表成分Cmax降低,Ber、Pal的AUC0-t升高,Evo和Rut的AUC_(0-t)则降低。结论:小肠作为戊己丸的效应器官分布最多,其次为肝脏;戊己丸在配伍前后各代表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发生了改变,更有利于戊己丸药效作用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己丸 方剂配伍 药代动力学 组织分布 黄连 吴茱萸 白芍
原文传递
基于能量代谢探讨吴茱萸炮制黄连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增效作用
10
作者 邱传伟 张易 +5 位作者 罗振业 张锋林 夏婷 陈飞龙 谭晓梅 刘昌顺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4420-4426,共7页
基于靶向能量代谢组学、肠屏障蛋白表达和葡萄糖转运的差异,探讨吴茱萸炮制黄连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增效机制。小鼠饮用4%葡聚糖硫酸钠构建UC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连组及萸黄连组,给药14 d后结肠组织病理学及炎... 基于靶向能量代谢组学、肠屏障蛋白表达和葡萄糖转运的差异,探讨吴茱萸炮制黄连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增效机制。小鼠饮用4%葡聚糖硫酸钠构建UC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连组及萸黄连组,给药14 d后结肠组织病理学及炎症指标等检测评价炮制对UC药效的影响;运用靶向能量代谢组学评价炮制对结肠组织能量代谢的影响;采用分子对接预测能量代谢物与肠屏障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和葡萄糖转运体2(glucose transporter 2,GLUT2)的结合度;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评价炮制对肠道葡萄糖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连和萸黄连均可修复UC小鼠结肠组织损伤,下调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且萸黄连药效优于黄连。炮制品显著上调结肠组织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多种代谢物水平,其中上调的1,6-二磷酸果糖和乙酰辅酶A能与Claudin和GLUT2良好结合,且炮制品还能提高GLUT2表达和转运葡萄糖活性。该研究提示吴茱萸炮制黄连可能提高葡萄糖转运从而改善结肠能量代谢,促进屏障修复,发挥炮制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萸黄连 溃疡性结肠炎 能量代谢 肠屏障 葡萄糖转运
原文传递
吴茱萸炮制方法和功能主治历史沿革 被引量:31
11
作者 肖洋 段金芳 +2 位作者 刘影 李浩 窦志英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3-228,共6页
追溯吴茱萸炮制起源和发展历程,分析吴茱萸的炮制方法及功能主治的演变,为吴茱萸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通过古籍查询,对历代吴茱萸的炮制方法、炮制作用等内容进行较系统整理和总结,如盐制、醋制、酒制、黄连制、甘草制等所得的不同炮制... 追溯吴茱萸炮制起源和发展历程,分析吴茱萸的炮制方法及功能主治的演变,为吴茱萸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通过古籍查询,对历代吴茱萸的炮制方法、炮制作用等内容进行较系统整理和总结,如盐制、醋制、酒制、黄连制、甘草制等所得的不同炮制品在临床治疗上各有偏重。甘草制能降低毒性,黄连制能降逆止呕,醋制能疏肝镇痛,生姜制能散寒止呕,盐制能引药入肾,酒制治心腹气滞作痛等。说明吴茱萸不同炮制品功效主治具有明显差异,选择不同的炮制方法进行吴茱萸的炮制研究尤为重要。吴茱萸炮制历史沿革的研究可为制定吴茱萸生熟异用饮片的临床规范使用原则提供依据,同时为临床正确应用吴茱萸不同炮制品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 炮制方法 功能主治 历史沿革 黄连 甘草
原文传递
药对研究(Ⅵ)——黄连-吴茱萸药对 被引量:22
12
作者 王林艳 唐于平 +2 位作者 刘欣 葛雅辉 李伟霞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4214-4219,共6页
黄连-吴茱萸药对古往今来被广泛运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且效果显著。现代研究发现黄连吴茱萸配伍其主要药效物质生物碱类成分,配伍前后含量差异明显;对胃肠道的作用较强,同时还具有抗肿瘤、降压降脂等活性,相关机制也得到部分揭示。... 黄连-吴茱萸药对古往今来被广泛运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且效果显著。现代研究发现黄连吴茱萸配伍其主要药效物质生物碱类成分,配伍前后含量差异明显;对胃肠道的作用较强,同时还具有抗肿瘤、降压降脂等活性,相关机制也得到部分揭示。该文从功效物质、配伍效应与作用机制等方面对黄连-吴茱萸药对的现代研究进展进行具体阐述与分析,为该药对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吴茱萸 药对 功效物质 配伍效应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吴茱萸对黄连有效成分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梁瑞峰 张峰 +1 位作者 李更生 时丽菲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89-93,共5页
目的:考察吴茱萸对左金丸中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药根碱在大鼠组织中分布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吴茱萸的引经作用机制。方法:大鼠分别灌胃给予黄连、黄连吴茱萸合煎液,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组织样本,利用UPLCMS/MS测定组织中3种... 目的:考察吴茱萸对左金丸中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药根碱在大鼠组织中分布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吴茱萸的引经作用机制。方法:大鼠分别灌胃给予黄连、黄连吴茱萸合煎液,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组织样本,利用UPLCMS/MS测定组织中3种黄连生物碱类成分的经时变化,采用DAS 2.0软件计算组织分布动力学参数、相对摄取率(Re)和峰浓度比(Ce)。结果:左金丸组大鼠肝组织中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的药-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 051.268±518.354),(2 179.139±195.617)ng·g-1·h,药峰浓度分别为(1 645.961±129.862),(383.889±19.526)ng·g-1,与黄连组比较显著增加。3种生物碱类成分的在肝中Re分别为1.338,1.475和1.065,Ce分别为1.548,1.751和1.369;肺中Re分别为0.985,0.780和0.930,Ce分别为0.834,1.051和0.905。结论:吴茱萸可能是通过增加黄连生物碱类成分在大鼠肝中分布和减少其在肺中分布来发挥引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 黄连 引经 组织分布 盐酸小檗碱 盐酸巴马汀 盐酸药根碱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连-吴茱萸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0
14
作者 郑琦 侯炜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04-210,共7页
目的:筛选黄连-吴茱萸配伍对胃癌治疗的主要活性成分,预测两者共同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建立药物活性成分-靶基因网络,进一步探讨药对黄连-吴茱萸对胃癌治疗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筛选黄连-吴茱萸的... 目的:筛选黄连-吴茱萸配伍对胃癌治疗的主要活性成分,预测两者共同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建立药物活性成分-靶基因网络,进一步探讨药对黄连-吴茱萸对胃癌治疗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筛选黄连-吴茱萸的潜在活性化学物质,借助基因组注释(Genecards)数据库平台,预测和筛选胃癌的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3.7.1)软件,构建"药物-活性化学物质-疾病-作用靶点"网络图,借助String数据库平台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最后利用Bioconductor平台和R语言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基因相互作用(KEGG)通路分析。结果:通过筛选,得到黄连的潜在活性成分14个,吴茱萸的潜在活性成分15个,共涉及与胃癌相关作用靶点127个。黄连-吴茱萸-胃癌共同靶点33个,主要通过调控PTGS2,PTGS1,AR,RXRA,NOS2等靶基因及细胞凋亡,p53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IL)-17信号通路等发挥对胃癌的治疗作用。结论:黄连-吴茱萸对胃癌的治疗作用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阐明了药对黄连-吴茱萸对胃癌治疗的作用机制与物质基础的科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吴茱萸 胃癌 网络药理学
原文传递
左金方的生物碱类成分及其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 被引量:15
15
作者 钱平 杨秀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5,共8页
目的研究左金方(由黄连和吴茱萸按质量比6:1组成)中的生物碱类成分并评价其对人消化道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LH-20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MTT法测定化合物对人胃... 目的研究左金方(由黄连和吴茱萸按质量比6:1组成)中的生物碱类成分并评价其对人消化道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LH-20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MTT法测定化合物对人胃癌细胞系NCI—N87细胞和人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结果从左金方7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溶性部分分离得到了15个生物碱,分别鉴定为吴茱萸次碱(1)、吴茱萸碱(2)、瑞特西宁(3)、黄连碱(4)、吴茱萸果酰胺III(5)、8.三氯甲基-7,8-二氢巴马亭(6)、表小檗碱(7)、8-三氯甲基-7,8-二氢表小檗碱(8)、8-三氯甲基-7.8-二氢黄连碱(9)、巴马亭(10)、小檗碱(11)、1,2,3,4-四氢.1.羰基-β-咔啉(12)、降氧化北美黄连次碱(13)、氧化表小檗碱(14)、紫堇定(15)。化合物1、2、4和11对NCI-N87和Caco-2细胞增殖具有抑制活性,IC50值为12.61~91.18gmol/L。结论化合物8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2、4和11可能是左金方在消化道局部发挥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金方 黄连 吴茱萸 8-三氯甲基-7 8-二氢表小檗碱 小檗碱 细胞毒活性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黄连-吴茱萸药对抗癌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刘树森 孙文斌 +7 位作者 李文兰 图雅 王心雨 邓玲玉 王旭 吴迪 杨娜娜 徐蓓蕾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9-117,共9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阐明黄连-吴茱萸药对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为进一步研究黄连-吴茱萸药对抗癌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和机制提供一定理论参考。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和类药性(DL≥0....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阐明黄连-吴茱萸药对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为进一步研究黄连-吴茱萸药对抗癌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和机制提供一定理论参考。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和类药性(DL≥0.18)2个重要参数为依据,经文献整理,结合生物学功能、含量、研究热度等因素筛选黄连-吴茱萸药对活性成分;通过Drugbank和TCMSP数据库进行靶点预测分析;通过Uniprot数据库整理筛选出作用靶点的所有相关基因;结合KEGG数据库进行GO分析和通路分析;使用Cystoscope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相关疾病网络图。结果经筛选后得到黄连-吴茱萸药对的41个化合物,212个潜在靶基因,44条主要信号通路,其中30条通路与癌症相关,7条通路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关,7条通路同时参与癌症与心脑血管疾病。结论黄连-吴茱萸药对活性成分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上调癌症凋亡基因的表达,下调细胞周期与抑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而产生抗癌作用;通过抑制血管钙化,保护血管细胞,抑制细胞凋亡与增生达到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吴茱萸 药对 网络药理学 癌症 心脑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病-证-方-药”结合探析左金丸配伍的科学内涵 被引量:17
17
作者 赵平 许浚 +2 位作者 张铁军 许海玉 牛辰瑾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3380-3385,共6页
"病-证-方-药"结合研究有利于揭示经典方剂的配伍规律及作用机制的科学内涵。在该文中,以左金丸为模式经典方,从中医对肝火犯胃证的病因病机认识、现代病理药理的阐释、左金丸的方解及性味归经、药效物质及其药理作用多角度出... "病-证-方-药"结合研究有利于揭示经典方剂的配伍规律及作用机制的科学内涵。在该文中,以左金丸为模式经典方,从中医对肝火犯胃证的病因病机认识、现代病理药理的阐释、左金丸的方解及性味归经、药效物质及其药理作用多角度出发,以期揭示左金丸的配伍规律和性味归经的科学内涵,为现代中药复方开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证-方-药 左金丸 肝火犯胃证 黄连 吴茱萸
原文传递
UPLC-Q-TOF-MS联合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分析黄连水炒吴茱萸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文燕 向茜 +7 位作者 王蝉 吴晓莹 朱盈徽 杨丹阳 陈雨迅 肖小林 龚千锋 于欢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5316-5326,共11页
为阐明樟帮特色炮制品黄连水炒吴茱萸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该研究采用UPLC-Q-TOF-MS技术、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方法,预测慢性结肠炎的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并构建慢性结肠炎小鼠模型对核心靶点进行验证。通过UPLC-Q-TOF-MS技术鉴定... 为阐明樟帮特色炮制品黄连水炒吴茱萸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该研究采用UPLC-Q-TOF-MS技术、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方法,预测慢性结肠炎的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并构建慢性结肠炎小鼠模型对核心靶点进行验证。通过UPLC-Q-TOF-MS技术鉴定出48种化合物;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得到潜在活性成分31种及药物靶点453个;在GeneCards、OMIM、PharmGKB、TDD数据库筛选得到3 960个慢性结肠炎相关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匹配所得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借助CytoNCA插件筛选出90个关键靶点,筛选出异鼠李素、槲皮素、柠檬苦素、氧化小檗碱等关键成分;利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靶点主要涉及蛋白质磷酸化的正调节、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的正调控、凋亡过程的负调控等生物学过程,通过PI3K-Akt、VEGF、HIF-1、TNF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作用。构建慢性结肠炎小鼠模型,黄连水炒吴茱萸干预后可改善结肠病理损伤,显著降低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抑制PI3K-Akt通路的激活,并降低VEGFA蛋白的表达,从而发挥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水炒吴茱萸 网络药理学 慢性结肠炎 UPLC-Q-TOF-MS PI3K-Akt通路
原文传递
樟帮特色黄连水炒吴茱萸炮制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崇佩 龚千锋 +2 位作者 于欢 温柔 严丽萍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3065-3070,共6页
目的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优选黄连水炒吴茱萸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黄连用量、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为考察因素,吴茱萸中酚酸类(新绿原酸、绿原酸、咖啡酸和隐绿原酸)、黄酮类(芦丁、金丝桃苷和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生物碱类(去氢... 目的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优选黄连水炒吴茱萸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黄连用量、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为考察因素,吴茱萸中酚酸类(新绿原酸、绿原酸、咖啡酸和隐绿原酸)、黄酮类(芦丁、金丝桃苷和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生物碱类(去氢吴茱萸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卡品碱和二氢吴茱萸卡品碱)和挥发油类成分为评价指标,优选最佳炮制工艺。结果黄连水炒吴茱萸的最佳炮制工艺为吴茱萸-黄连(10∶1);炒制温度150℃;炒制时间8min。结论同时以4类成分含量为指标,用以优选黄连水炒吴茱萸最佳炮制工艺的方法稳定可靠、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 黄连 炮制工艺 正交设计 樟帮 酚酸类 新绿原酸 绿原酸 咖啡酸 隐绿原酸 黄酮类 芦丁 金丝桃苷 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 生物碱类 去氢吴茱萸碱 吴茱萸碱 吴茱萸次碱 吴茱萸卡品碱 二氢吴茱萸卡品碱
原文传递
基于UPLC-Q-TOF/MS和模式识别技术阐释樟帮特色黄连水炒吴茱萸的炮制科学内涵 被引量:8
20
作者 赵文燕 向茜 +2 位作者 王蝉 龚千锋 于欢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47-155,共9页
目的:分析黄连水炒吴茱萸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为深入阐明该饮片的炮制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Titank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 目的:分析黄连水炒吴茱萸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为深入阐明该饮片的炮制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Titank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进行梯度洗脱(正离子模式:0~0.01 min,5%B;0.01~20 min,5%~35%B;20~25 min,35%~45%B;25~50 min,45%~95%B;50~52 min,95%B;52~52.1 min,95%~5%B;52.1~55 min,5%B。负离子模式:0~0.01 min,5%B;0.01~25 min,5%~30%B;25~40 min,30%~55%B;40~45 min,55%~95%B;45~47 min,95%B;47~47.1 min,95%~5%B),柱温40℃,流速0.25 m L·min^(-1);电喷雾离子源(ESI),分别在正、负离子模式下扫描,扫描范围均为m/z 50~1 250。采用对照品比对、数据库匹配和文献参照对黄连水炒吴茱萸炮制前后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并通过Marker View^(TM)1.2.1软件对所得数据归一化处理,应用SIMCA-P 14.1软件对生品和炮制品的MS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筛选炮制前后差异性成分。结果:共鉴定出50种化合物,其中黄连水炒吴茱萸48种、生品44种,炮制后新增了丹参素、降氧化北美黄连次碱、氧化小檗碱、原阿片碱、13-methylberberrubine、canadine共6种化合物,(S)-7-hydroxysecorutaecarpine、wuchuyuamideⅡ在炮制后未被检出,酚酸类和黄酮类成分在炮制后总体含量明显下降,柠檬苦素类成分含量总体有所上升,生物碱类成分含量总体下降不明显。PCA及OPLS-DA结果表明吴茱萸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共筛选得到槲皮素、二氢吴茱萸次碱、去氢吴茱萸碱等12个炮制差异性成分。结论:黄连水炒吴茱萸中主要含有酚酸、黄酮、柠檬苦素及生物碱类成分,其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均发生了一定变化,炮制辅料的加入和热水浸泡是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可为该樟帮特色炮制品种的炮制机制阐释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 黄连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 中药炮制 化学成分 主成分分析(PCA)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