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 Vitro Propagation and Artificial Seed Production of 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 an Endangered Medicinal Plant
1
作者 Qian Tao Guiqi Han +4 位作者 Bujin Ma Hongmei Jia Can Zhao Wenshang Li Zhuyun Yan 《Phyt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SCIE 2024年第6期1297-1310,共14页
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Liliaceae)is an endangered perennial bulbous plant and its dry bulb is a valuable med-icinal material with antitussive and expectorant effects.Nevertheless,lack of resources and expensive pr... 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Liliaceae)is an endangered perennial bulbous plant and its dry bulb is a valuable med-icinal material with antitussive and expectorant effects.Nevertheless,lack of resources and expensive prices make it difficult to meet clinical needs.This study presents a regeneration system aimed at overcoming the challenge of inadequate supply in F.cirrhosa,focusing on:(1)callus induction,(2)bulblets and adventitious bud induction,and(3)artificial seed production.Callus development was achieved in 84.93%on Murashige and Skoog(MS)medium fortified with 1.0 mg·L^(-1) picloram.The optimal medium for callus differentiation into regenerated bulb-lets was MS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1.0 mg·L^(-1)6-benzyladenine(6-BA)and 0.2 mg·L^(-1)α-naphthaleneacetic acid(NAA).Subsequently,bulblets and adventitious buds were induced from regenerated bulblet sections cul-tured on MS medium fortified with 0.3 mg·L^(-1)6-BA+1.0 mg·L^(-1)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2.0 mg·L^(-1)6-BA+0.5 mg·L^(-1),and the induction rates were 88.17%and 84.24%,respectively.The regenerated bulblets were transplanted into a substrate of humus soil,river sand,and pearlite(1:1:1)after low-temperature treatment.The germination rate was 42.80%after culture for 30 days.Regenerated bulblets were used for encap-sulations in liquid MS medium containing 3%sucrose(w/v)+0.5 mg·L^(-1) NAA+2.0 mg·L^(-1)6-BA+3%sodium alginate(w/v)with a 10 min exposure to 2%CaCl_(2).Under non-aseptic conditions,the germination rate reached 81.67%,while the rooting rate was 20.56%after 45 days.The capsule added 1.0 g·L^(-1) carbendazim and 1.0 g·L^(-1) activated carbon was the best component of artificial seeds.This study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an efficient regen-eration system for the rapid propagation of F.cirrhosa,involving in vitro bulblet regeneration and artificial seed production.This method introduces a novel approach for efficient breeding and germplasm preservation,making it suitable for large-scale industrial resource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ficial seed callus induction fritillaria cirrhosa ORGANOGENESIS plant propagation
下载PDF
秋水仙素诱导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愈伤组织多倍体的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强 兰利琼 傅华龙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49-452,共4页
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对川贝母 (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进行多倍体诱导。结果表明 :组织培养条件下 ,将川贝母愈伤组织在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一段时间 ,或者经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浸泡一段时间后再培养 ,均可诱发川贝... 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对川贝母 (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进行多倍体诱导。结果表明 :组织培养条件下 ,将川贝母愈伤组织在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一段时间 ,或者经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浸泡一段时间后再培养 ,均可诱发川贝母多倍体的产生 ,但以前者效果较好 ,在秋水仙素浓度为 10 0 0 mg/ L ,处理 5 d的条件下 ,诱导率最高达 70 %。细胞染色体鉴定结果为 :四倍体染色体数为 2 n=4x=48,而二倍体的染色体数为 2 n=2 x=2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水仙素 诱导 川贝母 愈伤组织 多倍体
下载PDF
遮荫下高原濒危药用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征 被引量:58
3
作者 李西文 陈士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438-3446,共9页
测量了川贝母遮荫和全光下叶片光合生理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探讨了其遮荫下生理生态学指标的变化和强光下的光适应机制,且对光合生理的测量过程给出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川贝母日光合曲线呈双峰变化,遮荫后川贝母光合效率(Pmax)、细胞内... 测量了川贝母遮荫和全光下叶片光合生理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探讨了其遮荫下生理生态学指标的变化和强光下的光适应机制,且对光合生理的测量过程给出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川贝母日光合曲线呈双峰变化,遮荫后川贝母光合效率(Pmax)、细胞内CO2浓度(Ci)分别增加了31.1%、10%(p<0.01),有效光反应光强域值(PFD)增加了331.5[μmol/(m2.s)],最大表观量子效率(AQY)和气孔导度(COND)也有所增加,暗呼吸速率(Rd)和叶片蒸汽压亏缺(Vpdl)明显降低,此均有利用光合产物的积累;F′v/F′m(光照下反应中心能量捕获效率)、qP(光化学淬灭)、ETR(电子传递效率)、Psips2(PSⅡ的效率)分别增加了14.7%(p<0.01)、8.8%(p<0.01)、10%(p<0.01)、24.2%(p>0.05),促进了川贝母叶片对光能的利用;Fv/Fm(光化学效率)变化不明显,说明"灯笼花"阶段,全光下川贝母没有受到到明显的胁迫,光合机构未遭到破坏。当自然光强超过光饱和点时,川贝母主要通过提高非化学淬灭,耗散过多吸收的热能以防止光合机构的破坏。当出现极端气候(高温干旱)时,川贝母繁育退化现象("树儿子"或"灯笼花"阶段退回到"一匹叶"生长阶段)可能是对环境适应的主要方式。另外川贝母叶片狭小、叶片倾角较大降低了强光辐射的有效面积,在形态结构上有利于避免过高光强对叶光合器官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遮荫 光适应 叶绿素荧光 热耗散
下载PDF
Heavy collecting induces smaller and deeper Fritillariae Cirrhosae Bulbus in the wild 被引量:1
4
作者 Xinhui Li Lin Liu +1 位作者 Xu Gu Jianying Xiang 《Plant Diversit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08-213,共6页
Fritillariae Cirrhosae Bulbus is a well-known traditional Chine medicinal herb. However, the demand for this herb is leading to over-collection and its decline in the wild.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ecologica... Fritillariae Cirrhosae Bulbus is a well-known traditional Chine medicinal herb. However, the demand for this herb is leading to over-collection and its decline in the wild.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ecological conditions of Fritillaria cirrhosa under the influence of human disturbance, biotic species interactions and climatic conditions. We established a total of 78 plots at 14 sites of F. cirrhosa in its distribution center, the Hengduan Mountains area. At each site, we estimated the abundance of F. cirrhosa at different distances from roads. The diameter and height of F. cirrhosa fruit and bulbs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to underground bulb depth. We then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human disturbance on the abundance of F. cirrhosa using variance partitioning. We found that(1)abundance of F. cirrhosa and their underground bulb depth showed a significant linear increase with the distance from the main road;(2) the diameter/height of fruits and the diameter/height of fruits/bulbs show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responses to the human disturbance;(3) the community associates,climate and spatial conditions can explain 58%, 22% and 27%, respectively, of the variance in the F. cirrhosa abundance. These results highlight the fact that human disturbance and biotic factors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urvival of F. cirrhosa, even more than climate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itillaria cirrhosa Human disturbance Plant abundance Biotic interactions
下载PDF
Natural Fostering in Fritillaria cirrhosa: Integrating herbal medicine production with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被引量:1
5
作者 Xiwen Li Jingyuan Song +3 位作者 Jianhe Wei Zhigang Hu Caixiang Xie Guoan Luo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AS 2012年第1期77-82,共6页
Protected areas are generally regarded as a power tool to conserve biodiversity.Nonetheless,few protected areas could address three crucial problems simultaneously,namely funding,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rural living.... Protected areas are generally regarded as a power tool to conserve biodiversity.Nonetheless,few protected areas could address three crucial problems simultaneously,namely funding,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rural living.Here,we introduced a new protective approach,Natural Fostering,which integrated herbal medicine production with community conservation.The principles of Natural Fostering adopted species–species interaction at community level.Most effective chemical components of herbal medicine are derived from such interaction.Fritillaria cirrhosa was selected as an economic botany,one of herbal medicines,to carry out Natural Fostering.Community habitats,herbal medicine production,funding and income of local family were investigated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Natural Fostering for biodiversity.We found the density of plant populations and the annual average personal income of rural people increased.F.cirrhosa production could provide sufficient funds for sustainable conservation.Local people gradually changed their life style of wild collection and overgrazing,instead of herbal medicine production.The fostering area set up a good sustainable economic cycle.Natural Fostering can be presented as an effective and pragmatic way to conserve biological diversity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traditional medicinal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ected areas Community conservation REINTRODUCTION Herbal medicine fritillaria cirrhosa
原文传递
不同基源川贝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代琪 马珑珂 +3 位作者 叶俏波 雷蕾 艾青青 艾光丽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6期239-243,共5页
以“川贝母”“基源”“暗紫贝母”“太白贝母”“瓦布贝母”“梭砂贝母”“甘肃贝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作为关键词,检索并收集归纳中国知网、万方网、维普网等数据库近年相关文献,发现不同基源川贝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具有... 以“川贝母”“基源”“暗紫贝母”“太白贝母”“瓦布贝母”“梭砂贝母”“甘肃贝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作为关键词,检索并收集归纳中国知网、万方网、维普网等数据库近年相关文献,发现不同基源川贝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具有差异。从化学成分角度看,卷叶贝母和太白贝母总生物碱含量最为丰富。从药理作用角度看,暗紫贝母和太白贝母镇咳、祛痰和平喘的作用最为突出。通过探讨、比较不同基源川贝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差异,为川贝母的现代应用及不同基源的选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贝母 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 基源
下载PDF
氮磷钾配施对川贝母产量和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7
作者 王新月 高旦 +3 位作者 杨泽敏 付邵兵 李西文 陈士林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62,共9页
为探究氮、磷、钾配施对川贝母产量、总生物碱含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揭示川贝母需肥规律,为川贝母的精细化栽培提供理论指导。以5年生川贝母为试验对象,设氮、磷、钾3个因子和4个浓度水平,共14个处理,测定不同氮、磷、钾浓度配施下的川... 为探究氮、磷、钾配施对川贝母产量、总生物碱含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揭示川贝母需肥规律,为川贝母的精细化栽培提供理论指导。以5年生川贝母为试验对象,设氮、磷、钾3个因子和4个浓度水平,共14个处理,测定不同氮、磷、钾浓度配施下的川贝母产量、总生物碱含量和全株中氮、磷、钾含量;通过回归分析拟合氮、磷、钾用量与川贝母产量及总生物碱含量的肥效模型,结合频率分析法获得5年生川贝母生产最适施肥用量。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显著影响川贝母产量和总生物碱含量。随着用量的增加,川贝母产量和总生物碱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T6(N、P_(2)O_(5)、K_(2)O分别为24、18、21 g/m^(2))处理和T3(N、P_(2)O_(5)、K_(2)O分别为12、18、21 g/m^(2))处理下的产量与总生物碱含量分别为899.8 g/m^(2)、0.1794%和871.6 g/m^(2)、0.1745%,显著优于其他处理(P<0.05),其中T3处理的农学效率在14个处理中最高,为30.96%。不同处理下川贝母全株中的氮、磷、钾吸收分配比例保持在50.44%~54.36%、5.72%~7.22%、38.94%~42.33%,无显著性变化。较T6(基准施肥)处理,T2(缺氮)、T4(缺磷)和T8(缺钾)处理的产量和总生物碱含量分别降低了44.42%、32.31%、47.29%和21.29%、14.01%、21.66%。不同肥料对川贝母产量和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表现为氮肥≈钾肥>磷肥。由氮、磷、钾施用量与产量和总生物碱含量拟合的肥料效应模型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基于肥效模型和频率分析法,以产量和总生物碱含量为主要考察指标,5年生川贝母的最适施肥方案为N 15.27~21.72 g/m^(2),P_(2)O_(5)11.85~16.08 g/m^(2),K_(2)O 13.82~18.65 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贝母 配方施肥 产量 肥料效应函数 频率分析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3的川贝母检测识别算法研究
8
作者 胡科 刘新跃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9期79-82,共4页
正品川贝母药用价值高,市场上常出现掺伪现象,严重影响川贝母的质量。目前,川贝母的鉴别主要依靠传统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主观性较强,对操作人员的实践经验要求较高,且预处理工作繁琐。针对目前川贝母鉴别方法的缺点,采用... 正品川贝母药用价值高,市场上常出现掺伪现象,严重影响川贝母的质量。目前,川贝母的鉴别主要依靠传统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主观性较强,对操作人员的实践经验要求较高,且预处理工作繁琐。针对目前川贝母鉴别方法的缺点,采用深度学习方法实现川贝母的自动检测识别,提出一种改进YOLOv3网络对不同种类的川贝母图像进行训练,嵌入双通路模块和通道注意力机制,分别从特征提取和特征选择上加强模型对川贝母形态特征的表达,提升模型检测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YOLOv3模型能够实现川贝母的快速批量自动化鉴定,平均精确度达到80%,为中草药行业中川贝母品质评价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贝母 深度学习 改进YOLOv3 自动化鉴定
下载PDF
松贝中生物碱含量测定及清洗加工方式评价
9
作者 艾光丽 梁恒兴 +2 位作者 李及 罗霄 代琪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8期77-81,共5页
目的:同时测定松贝中西贝母碱苷和西贝母碱的含量,考察不同清洗加工方式对松贝中西贝母碱苷和西贝母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UPLC-MS/MS法,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溶液(含10 mmol/L甲酸铵)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柱温35℃,质谱采用ESI... 目的:同时测定松贝中西贝母碱苷和西贝母碱的含量,考察不同清洗加工方式对松贝中西贝母碱苷和西贝母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UPLC-MS/MS法,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溶液(含10 mmol/L甲酸铵)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柱温35℃,质谱采用ESI+离子源,动态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结果:松贝中2种生物碱成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所用方法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0.48%和93.60%,RSD<3%。不同产地松贝中西贝母碱苷和西贝母碱含量差异较大;不同清洗加工方式处理后松贝中西贝母碱和西贝母碱苷的含量具有一定差异。结论:所用方法能全面、准确地测定松贝中2种生物碱成分的含量。该研究可为松贝的质量控制、临床应用和综合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贝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西贝母碱苷 西贝母碱
下载PDF
川贝母药材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石岩 王晓伟 +3 位作者 刘薇 程显隆 魏锋 马双成 《中国药事》 CAS 2023年第3期304-311,共8页
目的:对川贝母药材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归纳,为该类药材的资源开发与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历年,尤其是近年来的文献资料,对川贝母药材的来源植物变迁情况进行梳理,对市场常见的商品规格进行总结;根据川贝母药材实际化学成分的种类,... 目的:对川贝母药材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归纳,为该类药材的资源开发与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历年,尤其是近年来的文献资料,对川贝母药材的来源植物变迁情况进行梳理,对市场常见的商品规格进行总结;根据川贝母药材实际化学成分的种类,分别按照生物碱类和非生物碱类成分分别进行描述;对川贝母药材的主要药理活性进行归纳分类。结果与结论:川贝母药材的植物来源不断变化,目前有6种植物来源;商品规格主要有松贝、青贝、炉贝、栽培品之分;化学成分以生物碱类成分为主;主要对呼吸系统、抗炎及抗肿瘤方面具有药理活性。对川贝母药材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及其化学与药理方面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贝母 植物来源 商品规格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川贝母-百部”药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蓝熙 赵迪 +1 位作者 李亚楠 田燕歌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5692-5698,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川贝母-百部药对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药效物质、作用靶点与潜在机制。方法分别从TCMSP、Gene Cards、OMIM和Drug Bank收集川贝母与百部活性成分、COPD相关靶点,取二者交叠基因并采用STRING...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川贝母-百部药对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药效物质、作用靶点与潜在机制。方法分别从TCMSP、Gene Cards、OMIM和Drug Bank收集川贝母与百部活性成分、COPD相关靶点,取二者交叠基因并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SwissDock平台对潜在药效物质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筛选出活性成分36个、关键靶点30个。GO富集到20个生物过程、10个分子功能、5个细胞组分,KEGG通路富集到61条信号通路,涉及细胞凋亡、氧化及炎症反应等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潜在药效物质beta-sitosterol、7-methoxy-3-methyl-2,5-dihydroxy-9,10-dihydrophenanthrene、formononetin与关键靶点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3、糖皮质激素受体(NR3C1)、前列腺素合成酶(PTGS)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14和c-Jun氨基端激酶(JNK)对接结果能量低于-5 kcal/mol,表明两者结合活性较好。结论揭示了川贝母-百部药对治疗COPD的潜在药效物质和关键靶点,为其后续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贝母 百部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川贝母治疗肺系疾病的核心中药和机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丁艾 孙兆泉 尚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11550-11561,共12页
基于数据挖掘川贝母治疗肺系疾病的核心中药和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川贝母-人参”治疗肺系疾病之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通过数据处理软件,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所收集的含贝母肺系疾病中药组方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并利... 基于数据挖掘川贝母治疗肺系疾病的核心中药和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川贝母-人参”治疗肺系疾病之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通过数据处理软件,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所收集的含贝母肺系疾病中药组方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并利用网络药理学知识对核心药对治疗肺系典型疾病支气管哮喘进行靶点收集筛选、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最后利用分子对接验证。共筛选出含贝母处方420个,涉及中药463味;高频药物有甘草、杏仁等;聚类分析可得8类;高频核心二联药物组合有“川贝母-阿胶”“川贝母-人参”等,三联药物组合包括“川贝母-天冬-麦冬”“川贝母-天冬-甘草”等,四联药物组合“川贝母-桑白皮-桔梗-甘草”“川贝母-桑白皮-杏仁-甘草”等;由于阿胶为动物药材,则分析“川贝母-人参”药对治疗作为治疗支气管哮喘这一典型肺系疾病的核心药对,其中Hub靶点包括“AKT1”“PTGS2”等;核心活性成分包括“beta-sitosterol”“kaempferol”等;预测跟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弓形虫病、糖尿病并发症中的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eceptor for AGE,AGE-RAGE)信号通路有关,在分子对接中高频活性药物成分Fumarine与疾病靶点的PTGS2最为紧密。基于统计学方法和网络药理学技术,川贝母常与人参等配伍使用治疗肺系疾病,且药物的活性成分会利用相关AKT1等靶点和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等通路起到治疗作用;本研究揭示了含川贝母治疗肺系疾病方剂潜在的一些规律,为进一步开放川贝母组方药物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贝母 肺系疾病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川贝母规范化种植(GAP)研究基地土壤肥力诊断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段广佩 海平 +4 位作者 张敏娟 杨海源 付绍兵 詹若挺 芦进财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721-726,共6页
【目的】对青海省互助县川贝母规范化种植(GAP)基地土壤状况进行调查和肥力诊断,提出针对性改良措施。【方法】对土样进行检测,对比中国第2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采用修正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进行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育苗棚表层土壤p... 【目的】对青海省互助县川贝母规范化种植(GAP)基地土壤状况进行调查和肥力诊断,提出针对性改良措施。【方法】对土样进行检测,对比中国第2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采用修正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进行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育苗棚表层土壤pH值、全钾含量超出标准值;育苗棚各层土壤全磷含量超出标准值;育苗棚各层土壤中交换性钙镁、有效锌含量低于标准值;大田深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低于标准值;育苗棚和大田表、深层土壤综合肥力系数P分别为1.9、1.5、1.3、0.8。【结论】育苗棚土壤肥力相对肥沃,但pH值、磷钾元素、交换性钙镁元素和微量元素不平衡,大田土壤肥力贫瘠。应采取以下措施:(1)育苗棚尽量施用有机肥代替化肥,同时使用聚丙烯酰胺、熟石灰、碳酸镁和硫酸锌等土壤改良剂;(2)大田每亩施用有机肥200 kg和尿素50 kg作为基肥,同时套种适量蚕豆提高土壤固氮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贝母 规范化种植(GAP)基地 土壤肥力
下载PDF
川贝母总生物碱纯化工艺研究
14
作者 章政 刘雁勇 +4 位作者 阿呷尔布 谢红军 谢慧敏 谢慧淦 叶本贵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3期37-42,共6页
目的:确定川贝母主要活性部位总生物碱的纯化条件,为其开发利用和产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解析液中的总生物碱含量为指标,分别考察H103型大孔吸附树脂和001x7型离子交换树脂对川贝母提取物的最佳吸附及洗脱条件。结果:经H103型... 目的:确定川贝母主要活性部位总生物碱的纯化条件,为其开发利用和产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解析液中的总生物碱含量为指标,分别考察H103型大孔吸附树脂和001x7型离子交换树脂对川贝母提取物的最佳吸附及洗脱条件。结果:经H103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后,所得产物的纯度和收率分别为44.3%和0.71%。而经001x7型离子交换树脂纯化后,所得产物的纯度和收率分别为61.4%和1.24%。因此001x7型离子交换树脂对川贝母总生物碱的纯化效果最好,其最佳纯化条件:上样液pH值为2,上样体积为0.75 BV,水洗体积为8 BV,用含5%氯化钠的60%乙醇洗脱,洗脱剂用量为10BV。结论:两种纯化工艺都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都可用于川贝母总生物碱的富集纯化。但001x7型离子交换树脂对川贝母总生物碱纯化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贝母 大孔吸附树脂 离子交换树脂 纯化工艺 总生物碱
下载PDF
川贝母及其市场常见易混品的传统鉴别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雪影 李莉娅 +1 位作者 蒲婧哲 张亚中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92-96,共5页
目的 将川贝母及其市场常见易混品进行鉴别区分,从而更好地对市场上川贝母药材的质量进行监控。方法 采用传统的性状鉴别与显微鉴别方法。结果 川贝母、伊贝母、平贝母、浙贝母、湖北贝母性状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如表面颜色、外部鳞叶... 目的 将川贝母及其市场常见易混品进行鉴别区分,从而更好地对市场上川贝母药材的质量进行监控。方法 采用传统的性状鉴别与显微鉴别方法。结果 川贝母、伊贝母、平贝母、浙贝母、湖北贝母性状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如表面颜色、外部鳞叶、气味,通过显微实验观察到的淀粉粒的形状、边缘形态,脐点大小、明显程度,层纹的明显程度以及螺纹或螺纹—环纹导管的大小,可将川贝母类与常见不同种类的贝母进行初步鉴别。结论 采用传统的性状、显微鉴别手段可对川贝母及其市场常见易混品进行粗略区分,初步减少川贝母市场药用混乱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贝母 浙贝母 平贝母 湖北贝母 伊贝母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分析川贝母治疗肺炎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伟 刘闪闪 +5 位作者 魏冉 潘梦瑾 赵敏 郎婧 郭劲松 张胜安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3期7-16,共10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和分子对接分析方法,分析川贝母治疗肺炎的分子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已发表的文献和数据库及ADEM参数筛选川贝母的有效成分,在Swiss Target Prediction,Similarity ensemble approach等...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和分子对接分析方法,分析川贝母治疗肺炎的分子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已发表的文献和数据库及ADEM参数筛选川贝母的有效成分,在Swiss Target Prediction,Similarity ensemble approach等数据库上查找川贝母所有有效成分的靶点,在DisgeNet、GeneCards等数据库中查找肺炎的治疗靶点,通过韦恩图求靶点的交集即为川贝母治疗肺炎的治疗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治疗靶点PPI网络图,运用Cytoscape3.8.0自带应用程序CytoNCA筛选出综合集中性前五的靶点即为川贝母治疗肺炎的核心靶点,在Metascape网站上进行靶点基因GO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应用Cytoscape3.8.0构建有效成分和治疗肺炎靶点网络图,应用Discovery studio 2019中的Cdocker对选定有效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筛选出59种有效成分,包括生物碱类物质22种,有机酸类物质20种,核苷类物质8种,其他类物质9种,韦恩图筛选出100个川贝母治疗肺炎的靶点,经过集中性筛选选出川贝母治疗肺炎的5个核心靶点,分别为STAT3、AKT1、SRC、MAPK3和EGFR。GO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川贝母治疗肺炎的靶点分子功能富集于丝氨酸型肽酶活性、跨膜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激酶绑定等,生物过程富集于白细胞游走、细胞与细胞黏附调节、防御反应调节等,细胞组分富集于膜筏区域、质膜外侧部、囊腔等部位,KEGG通路富集于癌症通路、糖尿病并发症的AGE-RAGE信号通路、乙肝通路等,其中核心靶点均参与的生物过程包括细胞因子信号通路和蛋白质的正调节过程,KEGG通路包括AGE-RAGE信号通路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作用、乙型肝炎、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川贝母的生物碱成分能与STAT3、AKT1进行分子对接,有机酸成分能与EGFR进行分子对接。结论:川贝母通过多种靶点、多通路和多途径治疗肺炎,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类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川贝母 分子机制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川贝母中重金属元素的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紫涵 霍冰冰 +2 位作者 王尘蕊 徐芳 张艳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13期58-61,共4页
建立了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川贝母中重金属的分析方法。考察了消解剂类型、用量以及载流酸度和还原剂浓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最终确定硝酸-盐酸混合酸为消解剂,将其体积比(5∶2)作为最佳用量配比,载流浓度为5%,还原剂浓度为2%。... 建立了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川贝母中重金属的分析方法。考察了消解剂类型、用量以及载流酸度和还原剂浓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最终确定硝酸-盐酸混合酸为消解剂,将其体积比(5∶2)作为最佳用量配比,载流浓度为5%,还原剂浓度为2%。实验结果表明,砷、汞、铅线性范围为1.0~100.0μg·L^(-1)、0.4~10.0μg·L^(-1)、1.0~50.0μg·L^(-1),检出限为0.0162μg·L^(-1)、0.0048μg·L^(-1)、0.5311μg·L^(-1),加标回收率在95.3%~107.7%,能够满足川贝母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 原子荧光光谱法 川贝母 重金属元素
下载PDF
川贝母真伪鉴别方法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郭冰雪 林鹏程 +1 位作者 吴疆 周党卫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18-222,共5页
目的 了解川贝母真伪品的鉴别方法。方法 通过查阅近10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对川贝母的真伪鉴别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川贝母真伪品鉴别方法主要有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分子鉴定。结论 川贝母的真伪鉴别方法研究... 目的 了解川贝母真伪品的鉴别方法。方法 通过查阅近10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对川贝母的真伪鉴别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川贝母真伪品鉴别方法主要有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分子鉴定。结论 川贝母的真伪鉴别方法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部分方法仍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贝母 性状鉴定 理化鉴别 分子鉴定
下载PDF
中药川贝母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27
19
作者 余华 姜艳 +2 位作者 李萍 李绍平 王一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72-575,共4页
目的:研究常用中药川贝母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4种川贝母共有的有效成分贝母辛为指标;采用AgilentHypersilBDS C18(4. 0mm×2 5 0mm ,5 μm)色谱柱,以乙腈水 二乙胺(37∶6 3∶0 .0 3)为流动相,流速1 0mL... 目的:研究常用中药川贝母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4种川贝母共有的有效成分贝母辛为指标;采用AgilentHypersilBDS C18(4. 0mm×2 5 0mm ,5 μm)色谱柱,以乙腈水 二乙胺(37∶6 3∶0 .0 3)为流动相,流速1 0mL·min-1;Alltech 2 0 0 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外标两点法定量。结果:贝母辛在0 . 0 3188~1. 0 2 0mg·mL-1呈线性,回收率为10 2. 1% (n =5 ) ,RSD 3. 86 %。根据33批不同产地或来源的川贝母药材中贝母辛的含量结果,确定贝母辛的含量限度为0 . 0 0 70 %。结论:本法为良好的贝母辛的定量分析方法,可用于川贝母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分析方法 川贝母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高效液相色谱法 AGILENT 贝母辛 外标两点法 常用中药 有效成分 不同产地 含量限度 质量控制 色谱柱 流动相 二乙胺 回收率 RSD 药材
下载PDF
基于Maxent和ArcGIS预测川贝母潜在分布及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58
20
作者 王娟娟 曹博 +2 位作者 白成科 张琳琳 车乐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42-649,共8页
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为百合科(Liliaceae)贝母属(Fritillaria L.)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干燥鳞茎为名贵中药材,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但目前野生资源几近枯竭。本文结合川贝母108个地理分布记录和16项环境因子,应用最大... 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为百合科(Liliaceae)贝母属(Fritillaria L.)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干燥鳞茎为名贵中药材,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但目前野生资源几近枯竭。本文结合川贝母108个地理分布记录和16项环境因子,应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 9.3),预测了川贝母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及其适生等级。结果显示,川贝母的潜在适生区主要分布在四川的西南、云南的西北和西藏的东南等地区,贵州的西北和甘肃的西南部分地区有零星分布。其中,川贝母最适宜分布区集中在四川(凉山和阿坝)、云南(楚雄、大理和迪庆)和西藏(林芝、山南和日喀则)等地区(适生指数〉0.5)。等温性(模拟贡献率,20.2%)、年均降水量(16.6%)、海拔(14.3%)、温度季节性变化的标准差(14.2%)、1月最低气温(10.9%)和土壤pH值(7.9%)是影响川贝母分布最主要的6个环境因子。综合分析表明,川贝母最适宜生长在年温差小而日温差大的高原或山区,海拔2500-3500 m、年均降水量为850-950 mm、1月份最低温度在-3.5-4.7℃和土壤偏酸性(pH=6.66)是川贝母最适宜生长的生态位参数。上述研究结果对于适生区开展川贝母野生抚育和种植区划及标准化栽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贝母 潜在分布 适宜性评价 最大熵模型 种植区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