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0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omparison between different ecological de-farming modes in the loess hilly-gully region in 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XUYong GUOTengyun YANGGuoa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5年第1期53-60,共8页
The eco-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 has been a chief task of the wester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carried out by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of China since the late 1990s, and the ecological de-farming has been rega... The eco-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 has been a chief task of the wester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carried out by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of China since the late 1990s, and the ecological de-farming has been regarded as a powerful measure for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the Loess Plateau and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Relieving and de-farming" (RD) and "rebuilding terrace and de-farming" (RTD) are two more mature ones among various de-farming modes. Taking the loess hilly-gully region as a case,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RD and RTD modes, calculated the sizes of de-farming slope farmland, rebuilt terraces, enlarged garden plots and restored vegetation, and compared the differences of two modes in terms of de-farming area, ecological reestablishment index, investment demand amount and benefi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TD mode has many advantages, including suitable investment, sufficient grain supply and great benefits, and will be the best ecological reestablishment mode in the loess hilly-gully region, and RD mode which is being carried out in this region should be replaced by RTD mode as soon as pos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de-farming mode COMPARISON the loess hilly-gully region
下载PDF
Frequency Regulation of Power Systems With a Wind Farm by Sliding-Mode-Based Design 被引量:1
2
作者 Zhiwen Deng Chang Xu 《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 SCIE EI CSCD 2022年第11期1980-1989,共10页
Load frequency regulation is an essential auxiliary service used in dealing with the challenge of frequency stability in power systems that utilize an increasing proportion of wind power.We investigate a load frequenc... Load frequency regulation is an essential auxiliary service used in dealing with the challenge of frequency stability in power systems that utilize an increasing proportion of wind power.We investigate a load frequency control method for multiarea interconnected power systems integrated with wind farms,aimed to eliminate the frequency deviation in each area and the tie-line power deviation between different areas.The method explores the derivative and integral terminal sliding mode control technolog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oad frequency regulation.Such technology employs the concept of relative degrees.However,the subsystems of wind-integrated interconnected power systems have different relative degrees,complicating the control design.This study develops the derivative and integral terminal sliding-mode-based controllers for these subsystems,realizing the load frequency regulation.Meanwhile,closed-loop stability is guaranteed with the theory of Lyapunov stability.Moreover,both a thermal power system and a wind power system are applied to provide frequency support in this study.Considering both constant and variable external disturbances,several numerical sim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in a two-area thermal power system with a wind farm.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valid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developed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ad frequency control(LFC) power system sliding mode control(SMC) wind farm
下载PDF
涉农高校劳动育人视角下耕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田富洋 武宝绘 +2 位作者 张姬 于镇伟 宋月鹏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5期138-141,共4页
以“亦耕亦读”为核心理念的耕读教育,不仅作为涉农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耕读与传家传承下去,具有全面的育人功能,如修德、长智、强体和塑美等。结合涉农高校开展耕读教育的现状归纳分析问题,... 以“亦耕亦读”为核心理念的耕读教育,不仅作为涉农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耕读与传家传承下去,具有全面的育人功能,如修德、长智、强体和塑美等。结合涉农高校开展耕读教育的现状归纳分析问题,从思想认识、顶层设计、课程建设、师资和机制建设方面提出意见建议。提出构建“543”耕读教育模式,即抓住劳动养成的“五个环节”,实施“四维一体”动态调整方略,利用“三全育人”服务保障,提升耕读教育实效,厚植涉农学子“三农”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农高校 劳动育人 耕读教育 农耕文化 模式创新
下载PDF
适用于双馈风电场送出线的纵联方向保护研究
4
作者 高淑萍 蔚坤 +1 位作者 宋国兵 郭芳宾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8-225,共8页
考虑风电场接入电网时,传统方向元件在短路故障发生时易受到风电场内部电力电子器件动态特性的干扰影响,导致频率特性偏移,系统参数不稳定和弱馈性等问题,使继电保护装置不能及时或正确判断故障发生区域。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对含有风电... 考虑风电场接入电网时,传统方向元件在短路故障发生时易受到风电场内部电力电子器件动态特性的干扰影响,导致频率特性偏移,系统参数不稳定和弱馈性等问题,使继电保护装置不能及时或正确判断故障发生区域。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对含有风电场的故障附加网络进行分析,寻找故障发生后纵联保护安装处各测量点电气量之间的关联性,确定其故障逻辑关系。其次通过对常用的相模变换解耦方式进行分析,选择一个合理的方法代入相关性表达式,根据相关系数值完成故障区域判定。最后利用PSCAD/EMTDC搭建双馈风电场并网模型,设置各种不同的故障类型和场景,并利用Matlab进行保护算法验证,检验故障区域判断结果,验证所提保护方法的正确性与合理性,并且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双馈风电机组 继电保护 相关性 纵联保护 相模变换
下载PDF
基于硬件在环仿真的DFIG并网系统开环模式谐振风险及验证
5
作者 陈江 杜文娟 杨佳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5,132,共9页
开环模式谐振理论是阐释风电并网引起的电力系统振荡机理的研究成果,其中基于平均模型的离线时域仿真结果可信度存疑。为提升开环模式谐振的工程指导可靠度,首先基于硬件在环仿真,组建了用于验证开环模式谐振的半实物实验平台;其次建立... 开环模式谐振理论是阐释风电并网引起的电力系统振荡机理的研究成果,其中基于平均模型的离线时域仿真结果可信度存疑。为提升开环模式谐振的工程指导可靠度,首先基于硬件在环仿真,组建了用于验证开环模式谐振的半实物实验平台;其次建立双馈风电场并网系统的小信号模型,提出开环模式分析通用方法评估系统振荡风险;最后以两个算例进行了开环模式谐振现象的分析与实验。得到结论:硬件在环仿真的结果符合开环模式分析的结果,在开环模式谐振条件下,系统稳定性下降。留数法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系统闭环模式,系统参数的合理整定可以减小开环模式谐振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环模式谐振 硬件在环仿真 双馈感应发电风电场 振荡风险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耕种模式对河西绿洲灌区玉米茎叶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6
作者 石昊 杨彩红 +1 位作者 崔文强 姜晓敏 《作物研究》 2024年第4期261-271,共11页
为探究河西绿洲干旱农业区不同耕种模式对玉米茎叶养分及产量的影响,分别将免耕(NT)、传统翻耕(CT)2种耕作方式与小麦玉米间作(W/M)、麦后插播冬油菜玉米轮作(W-G→M)、小麦玉米轮作(W→M)3种种植模式相结合,共设置6种模式处理,对不同... 为探究河西绿洲干旱农业区不同耕种模式对玉米茎叶养分及产量的影响,分别将免耕(NT)、传统翻耕(CT)2种耕作方式与小麦玉米间作(W/M)、麦后插播冬油菜玉米轮作(W-G→M)、小麦玉米轮作(W→M)3种种植模式相结合,共设置6种模式处理,对不同模式下玉米茎叶的N、P、K、有机碳(OC)含量及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玉米生育期内,W/M模式下NT处理玉米叶中的N、P、K含量和茎中的N、K含量分别较CT处理高13.54%、26.66%、8.70%和8.00%、12.93%;W-G→M模式下,NT处理叶中的P、K含量和茎中的N、P、K、OC含量分别较CT处理高9.79%、14.72%和8.06%、14.13%、5.45%、0.44%;W→M模式下,NT处理叶中的P、K、OC含量和茎中的N、K、OC含量分别较CT处理高4.24%、3.82%、6.47%和13.21%、15.35%、0.05%。与轮作相比,W/M模式下茎中的N、K、OC含量分别较W-G→M高1.16%、9.09%、12.38%,较W→M模式则分别提高7.80%、3.66%、1.10%;W-G→M模式下叶中的N、P、OC含量和茎中的P含量分别较W→M模式高0.07%、5.76%、2.26%和5.72%。玉米成熟期,NT处理的玉米较CT处理平均增产8.72%,且W/M模式的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NTW/M模式表现更好。综合分析,免耕有利于提高玉米茎叶中的养分含量,间作种植有利于作物增产增收,免耕小麦玉米间作模式可在河西灌区推广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种植模式 玉米 养分吸收 产量
下载PDF
基于模功率差的风电经直流外送系统源端交流线路纵联保护
7
作者 王亚臣 马瑞辰 +2 位作者 张佳丽 李艳 马静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3-821,共9页
针对送端交流线路受风场及直流系统接入影响,故障特征迥异,以及传统继电保护原理难以适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功率差的风电送出线路纵联保护新原理。首先,在单机模型的基础上,考虑风场各设备间的相互作用,推导双馈风场短路电流表达式... 针对送端交流线路受风场及直流系统接入影响,故障特征迥异,以及传统继电保护原理难以适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功率差的风电送出线路纵联保护新原理。首先,在单机模型的基础上,考虑风场各设备间的相互作用,推导双馈风场短路电流表达式。结合直流系统网络拓扑,建立送出线路背侧系统馈入线路模功率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区外故障网络拓扑变化引起模功率异变的特性,构造模功率差与模型差异性相关联的保护判据,用以识别交流线路区内外故障。最后,基于RT-LAB平台的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直流外送系统 双馈风场 纵联保护 模分量
下载PDF
基于FEEMD-NTEO的风电场送出线路故障定位 被引量:1
8
作者 饶鸿江 何永泰 +1 位作者 彭洁 彭文权 《电机与控制应用》 2024年第1期106-116,共11页
针对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用于双馈风电场送出线路行波故障定位中行波检测精度不高,存在模态混叠、抗噪能力弱及故障定位实时性不好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快速集合经验模态分解(FEEMD)与改进Teager能量算子(NTEO)结合的行波故障定位... 针对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用于双馈风电场送出线路行波故障定位中行波检测精度不高,存在模态混叠、抗噪能力弱及故障定位实时性不好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快速集合经验模态分解(FEEMD)与改进Teager能量算子(NTEO)结合的行波故障定位方法。该方法利用FEEMD对故障电流行波信号进行分解,分解为平稳的固有模态分量和残差分量,消除噪声成分,保留信号的完整性;然后采用NTEO算法对分解的高频信号再次去噪,增强故障行波突变特征,精确标定行波波头。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快速将故障行波波头精确标定,且去噪效果好,与FEEMD-TEO、EEMD-NTEO行波检测方法相比,提高了故障定位的精度和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送出线路 故障定位 快速集合经验模态分解与改进Teager能量算子(FEEMD-NTEO)
下载PDF
基于模式阻尼法的风火打捆系统次同步扭振分析
9
作者 沈墨涵 贾祺 +2 位作者 任爽 赵越 王大中 《吉林电力》 2024年第1期20-24,共5页
针对风电机组风火打捆系统的次同步振荡问题,以双馈风电场接入火电机组串补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双馈风电场不引发次同步振荡的情况下,基于模式阻尼法定量分析不同控制参数、运行工况、并网机组数量的双馈风电场接入前后火电机组轴系扭振... 针对风电机组风火打捆系统的次同步振荡问题,以双馈风电场接入火电机组串补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双馈风电场不引发次同步振荡的情况下,基于模式阻尼法定量分析不同控制参数、运行工况、并网机组数量的双馈风电场接入前后火电机组轴系扭振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双馈风电场的接入使得火电机组各轴系扭振模式的衰减系数均减小,有利于缓解火电机组的轴系扭振。构建EMTDC/PSCAD仿真算例系统,检验了理论分析结果的确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机组 双馈风电场 轴系扭振 模式阻尼法
下载PDF
辽宁省玉米秸秆粉碎全量还田耕作机械化技术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靳晓燕 赵海岩 +4 位作者 张庆柱 庞爱国 王盛春 孙百惠 孙士明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4-149,共6页
玉米是辽宁省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第一大秸秆产出作物。在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引领下,玉米秸秆焚烧压力巨大。目前,玉米秸秆粉碎翻埋、碎混、覆盖全量还田和离田旋耕耕作机械化技术模式试验表明:玉米秸秆粉碎翻埋、碎混和覆盖3种全... 玉米是辽宁省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第一大秸秆产出作物。在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引领下,玉米秸秆焚烧压力巨大。目前,玉米秸秆粉碎翻埋、碎混、覆盖全量还田和离田旋耕耕作机械化技术模式试验表明:玉米秸秆粉碎翻埋、碎混和覆盖3种全量还田机械化技术模式的秸秆腐解效果、土壤团粒结构、土壤容重、有机质含量、作物生长指标均优于对比的玉米秸秆离田旋耕机械化技术模式,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改善土壤质量具有良好的效果,是实现“藏粮于地”、保护黑土资源、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粉碎全量还田 耕作机械化 模式
下载PDF
海上风电场集电多分支线路故障区段定位方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晓东 王永浩 +1 位作者 刘颖明 高兴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3-170,共8页
针对海上风电场集电多分支线路导致的故障定位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行波原理与故障分支判定矩阵的故障区段定位方法。分析风电场拓扑结构和行波波头传输路径,建立固有距离差值矩阵。利用变分模态分解(VMD)和Teager能量算子(TEO)... 针对海上风电场集电多分支线路导致的故障定位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行波原理与故障分支判定矩阵的故障区段定位方法。分析风电场拓扑结构和行波波头传输路径,建立固有距离差值矩阵。利用变分模态分解(VMD)和Teager能量算子(TEO)标定各端故障初始行波波头,并根据双端行波法得出故障距离差值矩阵。通过计算故障距离差值矩阵与固有距离差值矩阵的差值,构建故障分支判据判定矩阵,并根据不同故障点判定矩阵之间的差别,提出相应的故障区段判定依据。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故障区段定位方法精确率高,且不受过渡电阻、故障类型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场 故障定位 行波 分支判定矩阵 变分模态分解
下载PDF
考虑SVG控制模式的风电场系统中频谐振分析与抑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继开 郝鑫 +3 位作者 常旗峰 李平 李浩茹 初壮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9-46,共8页
目前对集群风电场谐振的研究多集中于次同步与高频谐振问题,缺乏对含静止无功发生器(SVG)的集群风电场中频谐振机理的深入探索.针对空载线路投入导致的风电场区域系统中频谐振问题,根据谐波线性化理论,分别建立定功率因数控制与恒无功... 目前对集群风电场谐振的研究多集中于次同步与高频谐振问题,缺乏对含静止无功发生器(SVG)的集群风电场中频谐振机理的深入探索.针对空载线路投入导致的风电场区域系统中频谐振问题,根据谐波线性化理论,分别建立定功率因数控制与恒无功控制模式的SVG序阻抗模型以及直驱风机序阻抗模型.采用阻抗分析法,发现SVG采用定功率因数控制将扩大风电场区域系统中频负阻尼范围,增加风电场区域系统发生中频谐振的风险,因此提出一种基于SVG电压前馈施加低通滤波器的谐振抑制措施,实现对风电场区域系统的阻抗重塑,以减小风电场区域系统负阻尼区间.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和所提谐振抑制措施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无功发生器 集群风电场 中频谐振 控制模式 谐振抑制
下载PDF
基于滑模控制的直驱风电场次同步振荡抑制策略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刚 高本锋 +2 位作者 王晓 张利伟 丁雨晴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3-172,共10页
当直驱风电场(DDWF)并入弱交流系统中发生次同步振荡(SSO)时,网侧变流器(GSC)电流内环的PI控制器会放大DDWF并网电流中所含的次同步电流分量,进而形成由交流系统、GSC及其控制系统构成的次同步电流助增正反馈回路,最终导致系统SSO失稳... 当直驱风电场(DDWF)并入弱交流系统中发生次同步振荡(SSO)时,网侧变流器(GSC)电流内环的PI控制器会放大DDWF并网电流中所含的次同步电流分量,进而形成由交流系统、GSC及其控制系统构成的次同步电流助增正反馈回路,最终导致系统SSO失稳。针对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GSC电流内环滑模控制(SMC)的直驱风电场SSO抑制策略。首先,建立DDWF并入弱交流系统的动态模型,推导由PI控制器主导的DDWF并入弱交流系统SSO的形成机理。然后,为了切断系统的次同步电流助增正反馈回路,设计基于指数趋近律的SMC控制器,并以SMC控制器替换原GSC电流内环中的PI控制器,通过理论推导证明GSC电流内环SMC控制器能有效抑制系统SSO。最后,在PSCAD/EMTDC中,以DDWF并入弱交流系统作为算例,验证所提SSO抑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模控制 次同步振荡 直驱风电场 网侧变流器 电流内环
下载PDF
班组制工作模式在烟叶家庭农场的探索与思考
14
作者 闫凯 谭新伟 +6 位作者 刘冰 鞠虎 杨霞 毕晓燕 王微棕 李嘉琦 王程正 《园艺与种苗》 CAS 2023年第1期92-93,共2页
[目的]探究提高潍坊烟区烟叶农场雇工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方法。[方法]通过试验研究了班组制工作模式对于推动烟叶农场雇工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影响。[结果]班组制的推行能有效提高烟叶农场雇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进而提升烟叶农场的... [目的]探究提高潍坊烟区烟叶农场雇工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方法。[方法]通过试验研究了班组制工作模式对于推动烟叶农场雇工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影响。[结果]班组制的推行能有效提高烟叶农场雇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进而提升烟叶农场的收益。[结论]对于因农场规模扩大而造成的雇工管理松懈、效率不高等问题,建议推行班组制来提高雇工工作效率及烟叶农场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农场 班组制 工作效率
下载PDF
中国西北部城市居住区“立体农场”景观设计思路——以兰州市居住区为例
15
作者 王鹏鸣 何一鸣 王朝 《城市建筑》 2023年第11期27-32,46,共7页
“立体农场”景观能够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并满足我国西北部城市居住区的使用需求,具有占地面积更小、灵活性更强的优势,在居住区绿化覆盖、应急用菜、休闲耕作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并能满足居民的“农耕情怀”。为了更好地适应西北部城市复... “立体农场”景观能够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并满足我国西北部城市居住区的使用需求,具有占地面积更小、灵活性更强的优势,在居住区绿化覆盖、应急用菜、休闲耕作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并能满足居民的“农耕情怀”。为了更好地适应西北部城市复杂的景观条件,研究以兰州市居住区为例,基于景观的布局、形态、植物以及维护方式,设计了大型“立体农场”景观、阳台农业景观和模块化微型景观三种景观,提出了“立体农场”景观维护系统和种植设施构造,得到了适用于西北部居住区的“立体农场”景观设计方法论。最终形成满足居民物质与精神追求的“立体农场”景观设计思路,推进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农场 西北部居住区景观改造 构建方法 维护模式 农耕情怀 景观互动
下载PDF
我国肉牛繁育模式现状与优化路径研究——基于对河北省、辽宁省和山西省的实地调研 被引量:9
16
作者 高芬 李秋波 张立中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共6页
为充分了解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形势,明晰当前肉牛繁育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北京林业大学牛肉生产潜力和繁育模式研究课题组通过对河北省、辽宁省和山西省代表肉牛养殖场开展实地调研,分析我国肉牛繁育模式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 为充分了解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形势,明晰当前肉牛繁育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北京林业大学牛肉生产潜力和繁育模式研究课题组通过对河北省、辽宁省和山西省代表肉牛养殖场开展实地调研,分析我国肉牛繁育模式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路径。结果表明:当前在我国主要包括自繁自育、仔畜繁育和育肥三种肉牛繁育模式,其特点各有不同。肉牛繁育模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良种化水平较低,选育潜力有待挖掘;养殖用地管理缺位,用地成本不断增加;劳动力数量减少,老龄化现象加剧;养殖融资贷款难,金融政策待完善。可通过加快肉牛品种改良,强化科学饲养管理;推进“牧繁农育”肉牛产业模式;推进“托管+肉牛培育”经营方式;推进“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形式对肉牛繁育模式进行优化。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了如下建议:加大良种繁育力度,推进肉牛良种化发展;完善肉牛扶持政策,稳固饲草基础保障;健全金融保障制度,创新养殖融资渠道;探索高效肉牛生产模式,提高肉牛产业发展水平;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养殖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牛产业 繁育模式 良种化 优化路径 “牧繁农育”
下载PDF
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金洁 杨倩楠 +4 位作者 王超 陈静 张晓龙 张池 刘科学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97-1205,共9页
【目的】通过研究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下0~40 cm土层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明确该模式下稻田土壤有机碳组分的敏感性和碳库管理的特征,旨在为研究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下稻田固碳和养分管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广州市增城区农业生态环境野... 【目的】通过研究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下0~40 cm土层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明确该模式下稻田土壤有机碳组分的敏感性和碳库管理的特征,旨在为研究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下稻田固碳和养分管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广州市增城区农业生态环境野外工作站3种水稻种植模式[生态综合种养模式(EIM)、水旱轮作模式(RVM)和常规水稻种植模式(CRM)]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总有机碳(TOC)、溶解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EOC)、颗粒态有机碳(POC)和微生物量碳(MBC),并探索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EIM模式土壤TOC为10.55 g/kg,DOC、EOC、POC和MBC 4种活性有机碳的含量分别为0.29、1.38、2.09和0.11 g/kg,明显高于RVM和CRM模式土壤;土壤微生物熵也以EIM模式最高,与RVP和CRP模式相比,分别提高51.11%~85.72%和46.04~223.99%;3种种植模式0~10 cm土壤有机碳组分以MBC最敏感,而10~20 cm土壤则以EOC最敏感;EIM模式显著提升了土壤各碳库管理指标,其中MBC是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变化的重要有机碳组分因子;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变化主要受土壤容重和pH的影响。【结论】MBC既是土壤有机碳组分变化的敏感性指标,也是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变化的重要影响因子。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主要通过影响土壤容重和改变土壤微生物活性,从而提高土壤有机碳库。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库水平,是水稻土壤固碳的有效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综合种养 水稻土 活性有机碳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不同树种配置模式对人工林物种和功能多样性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盘李军 许涵 +4 位作者 李艳朋 叶小萍 谭莎 吴华俊 何增丽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3年第1期55-64,共10页
以广东省佛山市云勇林场2004年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纯林改造后形成的人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在12种不同树种配置模式的群落内设置调查样地和功能性状取样,利用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不同树种配置模式对人工林物种... 以广东省佛山市云勇林场2004年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纯林改造后形成的人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在12种不同树种配置模式的群落内设置调查样地和功能性状取样,利用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不同树种配置模式对人工林物种和功能多样性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1)树种配置模式对不同生物多样性指标的影响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通过影响物种均匀度指数进而影响物种多样性的恢复。(2)树种配置模式对不同功能多样性指标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通过功能丰富度和功能离散度进而影响功能多样性的恢复。(3)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的恢复不具有同步性,因此不能由物种多样性简单代替功能多样性的恢复。(4)基于物种和功能多样性的恢复情况和聚类分析结果,南堡屋、羊棚和牛牯顶样地的树种配置模式更有利于云勇林场物种和功能多样性的恢复。总体而言,通过对不同的随机树种配置模式效果进行科学筛选,有助于促进人工林物种和功能多样性的恢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山市云勇林场 树种配置模式 物种多样性 功能多样性 同步恢复
下载PDF
稻虾共作模式下秸秆还田与投食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旭 倪明理 +5 位作者 吕岩 郭子元 叶鑫 张文宇 尚永青 汪金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9-85,共7页
为提高稻虾共作模式的稻米品质和效益,通过设置秸秆还田投食(SF)、秸秆还田不投食(SNF)、秸秆不还田投食(NSF)和秸秆不还田不投食(NSNF)处理,并以水稻单作秸秆还田(CK-S)和水稻单作秸秆不还田(CK-NS)为对照,对秸秆还田和投食对稻米品质... 为提高稻虾共作模式的稻米品质和效益,通过设置秸秆还田投食(SF)、秸秆还田不投食(SNF)、秸秆不还田投食(NSF)和秸秆不还田不投食(NSNF)处理,并以水稻单作秸秆还田(CK-S)和水稻单作秸秆不还田(CK-NS)为对照,对秸秆还田和投食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投食(F)处理能显著提高水稻、小龙虾产量和稻米营养品质,在秸秆还田(S)与秸秆不还田(NS)的条件下,F处理比不投食(NF)处理的蛋白质含量分别增加了27.41%和36.16%,差异显著。S处理与F处理的交互作用可显著影响稻米加工品质;整精米率和精米率在NSNF处理下最高,显著高于SF、SNF、NSF;秸秆还田、投食及其交互作用对蒸煮、食味品质无显著影响,稻米RVA黏滞性谱差异性较小;稻虾模式可提高稻米外观品质,稻虾共作模式下各处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都低于稻田单作,与CK-S相比,SF处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分别降低了15.09%、15.65%。结果表明,稻虾共作秸秆还田与投食2种措施可以改善稻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综合种养 稻虾共作模式 稻米品质 秸秆还田 水稻产量 绿色种养
下载PDF
海上风电场激光雷达尾流测试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飞虹 吴迪 +2 位作者 苗得胜 刘清媛 陈宝康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39,共7页
针对海上风电场中尾流风速衰减恢复缓慢、影响范围远的特点,为解决目前海上风电场前期规划设计中的机位排布和后期运行优化阶段无法客观评估真实尾流影响大小及范围的问题,设计海上风电场激光雷达尾流测试结合尾流模型对比验证实验。将... 针对海上风电场中尾流风速衰减恢复缓慢、影响范围远的特点,为解决目前海上风电场前期规划设计中的机位排布和后期运行优化阶段无法客观评估真实尾流影响大小及范围的问题,设计海上风电场激光雷达尾流测试结合尾流模型对比验证实验。将扫描式激光雷达布放在海上风电机组塔筒基础平台上,采用PPI探测模式获得风电机组尾流数据,根据激光雷达不同俯仰角的PPI扫描数据特点进行尾流模型数据匹配提取和对比分析,实现多模型、不同高度层的数据对比验证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海上风电机组尾流水平风速衰减呈高斯分布,不同高度层和来流风况条件下Park-Gauss模型对尾流风速的预测与实测数据吻合度均较高,对尾流边界的定位准确可靠,可作为大型海上风电场机位排布优化及尾流控制分析的参考尾流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场 尾流模型 扫描式激光雷达 PPI探测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