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制衡视域下的明清湘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基于苗疆边墙的历史考察
1
作者 黄建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3期56-60,共5页
“文化制衡”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存在必然是一个“偏离”与“回归”交替出现,不断再适应的推进过程,任何一个民族绝不会只对某一两个民族保持密切关系,而是同时要与众多民族发生不同程度的依存制约关系。该文运用文化制衡理论对明清两... “文化制衡”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存在必然是一个“偏离”与“回归”交替出现,不断再适应的推进过程,任何一个民族绝不会只对某一两个民族保持密切关系,而是同时要与众多民族发生不同程度的依存制约关系。该文运用文化制衡理论对明清两朝苗疆边墙的修筑历史予以解读,阐述了湘西苗疆各民族之间冲突、调适、耦合的过程。苗疆边墙的修筑,虽然达到了“民”“苗”分而治之的目的,但并未物理隔绝“墙内”“墙外”的社会联系。各民族以墙为“介”,打破了族群壁垒,重构了苗疆社会秩序,最终实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交融局面,成为中国民族地区民族和睦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制衡 苗疆边墙 明代 清代 湘西 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明清西南边疆书院发展与文化治理
2
作者 张浩浩 王振刚 《三明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74-82,共9页
明清时期,书院在西南边疆各地广泛建设,并且不断朝向官学化发展。书院逐渐成为广西、云南、贵州和四川等边疆民族地区的文教中心。中原王朝一直有“重文德,兴学校”的文化治理传统,因此书院建设成为明清政府文化治边的重要路径之一。统... 明清时期,书院在西南边疆各地广泛建设,并且不断朝向官学化发展。书院逐渐成为广西、云南、贵州和四川等边疆民族地区的文教中心。中原王朝一直有“重文德,兴学校”的文化治理传统,因此书院建设成为明清政府文化治边的重要路径之一。统治者依靠名贤遗迹推进书院的文化建设,凝聚西南边疆士人的精神信仰;利用书院祭祀仪式促进儒学在西南边疆的传播;借助书院教育笼络西南边疆英才;加强西南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书院建设的数量和规模,深化国家认同和民族团结。这种边疆的文化治理路径,对现今边疆文教的发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西南边疆 书院 文化治理
下载PDF
明清时期重庆城池空间形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许芗斌 杜春兰 赵娟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5-128,共4页
城池作为古代城市防御设施与城市空间的界定物,在社会生活、城市意象与政治象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明清重庆城池形成了寓形山水、天人合一的形态和"九开八闭十七门,象天法地"的城门布局、功能耦合的城池空间等特征。其特征的... 城池作为古代城市防御设施与城市空间的界定物,在社会生活、城市意象与政治象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明清重庆城池形成了寓形山水、天人合一的形态和"九开八闭十七门,象天法地"的城门布局、功能耦合的城池空间等特征。其特征的形成一方面源于城市职能与山水地形耦合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明清重庆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人居文化持续发展推动的物质性体现。由于两方面的相互作用,明清时期重庆城池空间形态体现了内在空间逻辑的规定性和外在形态特征的地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明清 重庆 城池 空间形态
下载PDF
基于GIS的明代长城边防图集地图道路复原——以大同镇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曹迎春 张玉坤 张昊雁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8-144,共7页
基于GIS的表面成本和最短路径分析,以明代长城边防图集为依据,计算并绘制明长城军事防御聚落——大同镇的道路图,复原其空间布局、交通网络和驿传通行等信息,并论证GIS用于复原古代道路的可行性。同时,基于道路图初步分析大同镇的防御... 基于GIS的表面成本和最短路径分析,以明代长城边防图集为依据,计算并绘制明长城军事防御聚落——大同镇的道路图,复原其空间布局、交通网络和驿传通行等信息,并论证GIS用于复原古代道路的可行性。同时,基于道路图初步分析大同镇的防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明长城边防图集 道路复原 表面成本 大同镇
下载PDF
北魏洛阳寺院园林营建考——以《洛阳伽蓝记》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7
5
作者 张鹤泉 赵延旭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4-52,108,共10页
北魏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首都洛阳寺院园林大量出现。洛阳寺院园林的涌现,是北魏佛教的传播、洛阳长期积淀的佛教文化以及社会上层奢靡风气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时在洛阳营建寺院园林的社会阶层十分广泛... 北魏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首都洛阳寺院园林大量出现。洛阳寺院园林的涌现,是北魏佛教的传播、洛阳长期积淀的佛教文化以及社会上层奢靡风气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时在洛阳营建寺院园林的社会阶层十分广泛,包括皇帝、后妃、贵族、官僚以及一般平民,此外还有西域胡人,因而洛阳寺院园林在营建规模和建筑风格上,既有相同之处,也呈现一些差异。并且,洛阳寺院园林的建筑营造、假山和水池的修建以及植物的栽培也都各具特点,显示了精美化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洛阳 佛教 寺院园林
下载PDF
明清厅堂的悬壁书法装饰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劲 蒋维乐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3期93-96,共4页
通过对文献资料和传世实物的考察,考证了悬壁书法的滥殇及其在明清建筑中的装饰作用和方式,指出悬壁书法是在明代永乐迁都之后,随着建筑风格的改变产生的一种新的书法式样,突出了书法的装饰功能,要求书法作品与环境融为一体,达到装饰环... 通过对文献资料和传世实物的考察,考证了悬壁书法的滥殇及其在明清建筑中的装饰作用和方式,指出悬壁书法是在明代永乐迁都之后,随着建筑风格的改变产生的一种新的书法式样,突出了书法的装饰功能,要求书法作品与环境融为一体,达到装饰环境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建筑 明清厅堂 悬壁书法 环境装饰
下载PDF
试论宋元明清时期封建王朝的治边方略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永福 段金生 《文山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33-38,共6页
与以往相比,宋元明清诸王朝的治边方略大致呈现出一种波动起伏的特点。两宋奉行"守内虚外"、强干弱枝的方略,在具体的边疆政策上,体现为明显的消极"守势政策",然其传统夷狄观念甚为强烈。元朝尤其是前期秉承草原游... 与以往相比,宋元明清诸王朝的治边方略大致呈现出一种波动起伏的特点。两宋奉行"守内虚外"、强干弱枝的方略,在具体的边疆政策上,体现为明显的消极"守势政策",然其传统夷狄观念甚为强烈。元朝尤其是前期秉承草原游牧民族的习性,对开疆拓土十分积极,同时,元朝对传统的"华夷之辨"观念较为淡薄,但其民族政策开明与落后并存。明朝治边方略核心是"守在四夷",其重点是防范北部边疆的蒙古势力,在南方地区,其策略则是守境安民,达到稳定的目的。清代前期的治边方略仍是"守中治边",但对边疆地区持有积极态度,后期治边思想与方略的局限性逐步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明清时期 封建王朝 治边方略 北部边疆
下载PDF
明清史地图籍中的长城图像 被引量:2
8
作者 管彦波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61,共9页
在历代传世地图中,最早的长城图像见于南宋的《华夷图》。自宋元之后,长城图像在史地图籍尤其是长城地带的省区通志和区域志书中,一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文地理要素。稽考明清各种典志图籍中的长城图像,并与相关的文献记载相互印证,对... 在历代传世地图中,最早的长城图像见于南宋的《华夷图》。自宋元之后,长城图像在史地图籍尤其是长城地带的省区通志和区域志书中,一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文地理要素。稽考明清各种典志图籍中的长城图像,并与相关的文献记载相互印证,对于我们探讨长城地带不同族群的互动与交流,将提供更加多元的观察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史地图籍 长城图像
下载PDF
试论明清时期云南的书院教育 被引量:6
9
作者 田景春 《昆明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09-116,共8页
明清时期,云南经济社会有了较大的发展,边疆民族地区也得到进一步开发。由于明清统治者的重视和积极经营,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书院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至明末,云南全省已有书院65所,但主要集中在腹里发达地区。至清朝后,书院的设置几乎... 明清时期,云南经济社会有了较大的发展,边疆民族地区也得到进一步开发。由于明清统治者的重视和积极经营,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书院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至明末,云南全省已有书院65所,但主要集中在腹里发达地区。至清朝后,书院的设置几乎遍布云南各县,在空间的分布上与明代相比有较大的拓展。从总体上来看,明清时期云南书院的分布的不平衡性特征突出,折射出地方经济社会基础与文化教育的内在密切关系。书院教育的发展,传播了内地儒家文化,增强了云南边疆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对边疆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地区 明清时期 儒学 书院教育 边疆民族
下载PDF
明万历间延绥中路边墙的沙壅问题——兼谈生态环境研究中的史料运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曹永年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5-9,共5页
 万历二年至三十八年延绥中路边墙外,出现平墙大沙。这不是人为所致。因为明初河套基本是无人地带,正统至成化十二年,前后约四十年,延绥军民确实曾经入套垦殖但总体规模不大。成化十二年以后,明令禁止,且蒙古部落在套内活动日益频繁,...  万历二年至三十八年延绥中路边墙外,出现平墙大沙。这不是人为所致。因为明初河套基本是无人地带,正统至成化十二年,前后约四十年,延绥军民确实曾经入套垦殖但总体规模不大。成化十二年以后,明令禁止,且蒙古部落在套内活动日益频繁,入套垦殖结束。所以百年以后,万历间大规模沙壅平墙的现象是自然界突变的结果。又,目前生态环境研究中,对史料不作具体分析,随文按需摘引的做法,是不科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万历 延绥边墙 风沙
下载PDF
湘西明清边墙的修筑及其历史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邹珺 《怀化学院学报》 2007年第10期44-47,共4页
苗疆边墙的修筑是明清两代中原王朝在对湘西地区统治的过程中,采取的各种防苗治苗措施之一。通过对湘西边墙兴筑过程的梳理,体现出它保障了民族的有序交往,巩固了改土归流的成果,促进了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在巩固... 苗疆边墙的修筑是明清两代中原王朝在对湘西地区统治的过程中,采取的各种防苗治苗措施之一。通过对湘西边墙兴筑过程的梳理,体现出它保障了民族的有序交往,巩固了改土归流的成果,促进了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在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的历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边墙 修筑历程 历史价值
下载PDF
明清云南地区治理思想与治策及其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永福 邱学云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3期31-39,共9页
历代统治者对云南边疆地区的经营经历了由浅至深的长期的历史过程。明清时期云南地区得到了大规模开发,这首先是明清统治者对云南边疆地区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随之采取了比较有力的措施,如政治上加大内地化的力度,经济上积极开发... 历代统治者对云南边疆地区的经营经历了由浅至深的长期的历史过程。明清时期云南地区得到了大规模开发,这首先是明清统治者对云南边疆地区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随之采取了比较有力的措施,如政治上加大内地化的力度,经济上积极开发,文化上重视儒学的教化作用,通过广泛设立各级学校使以儒学为核心的内地文化逐步向边疆民族地区渗透,从而把云南边疆地区与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当然,明清对云南地区的经营并不是雷同化的,而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显著的阶段性、继承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王朝 治边思想 经营举措 云南边疆地区
下载PDF
明清女子题壁诗考 被引量:4
13
作者 合山究 文李寅生 《河池师专学报》 2004年第1期53-57,共5页
在中国古代的诗歌发展史中 ,女性作者所写诗歌的数量是极少的。而由女子所写的题壁诗则是在明清之后才大量出现 ,本文就明清女子所写的题壁诗这一文学现象做深入的研究考察。
关键词 明清 女性作者 题壁诗 考察研究
下载PDF
明清城墙研究——临海城墙的历史与构成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建 《华中建筑》 2013年第8期174-177,共4页
临海台州府古城墙是中国现存的明清城墙中府城城墙及沿海城墙的典型代表之一。在梳理临海城墙的筑城历史与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台州府城的选址与规划建设思想,解析其城墙单元组成与特点,从明清城墙群体的视角总结了台州府城墙的主要... 临海台州府古城墙是中国现存的明清城墙中府城城墙及沿海城墙的典型代表之一。在梳理临海城墙的筑城历史与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台州府城的选址与规划建设思想,解析其城墙单元组成与特点,从明清城墙群体的视角总结了台州府城墙的主要特色与地位,并提出临海城墙的规划受礼制和管子思想影响,是南方沿海城墙中地域特色浓厚,城防单元构造实用,防御体系缜密,且与自然和谐一体的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明清城墙临海历史文化名城台州府城城墙
下载PDF
襄阳明清古城墙的保护与利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余海鹏 杜汉华 《中国名城》 2019年第8期60-65,共6页
襄阳文化底蕴深厚,明清古城墙保存较好,有目前世上罕见的"襄阳山水城古风公园""襄阳攻防工程体系""汉水防御体系核心支点"等特点和优势,调整好"南城北市"的规划格局,通过设立"襄阳古城保... 襄阳文化底蕴深厚,明清古城墙保存较好,有目前世上罕见的"襄阳山水城古风公园""襄阳攻防工程体系""汉水防御体系核心支点"等特点和优势,调整好"南城北市"的规划格局,通过设立"襄阳古城保护区"和"古城风貌保护区",用正确的规划引导,抓住明清古城墙联合申遗的契机,促进襄阳快速成为世界级文化旅游名城,湖北省和汉江流域的龙头旅游景观城市,并争取湖北省文化旅游产业收入尽快媲美粤、苏、浙等发达省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襄阳 明清城墙 保护 利用
下载PDF
明长城蓟镇建置时间考辨
16
作者 王琳峰 郭宇力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3年第6期108-112,共5页
长城"九边"各镇的设立时间问题至今没有定论,厘清此问题是明长城及其军事防御性聚落研究的重要基础。今人关于蓟镇的建置时间也存在三种说法,即永乐年间说、宣德年间说、嘉靖年间说。不同时期的史书和文献记载诸说不一,甚至... 长城"九边"各镇的设立时间问题至今没有定论,厘清此问题是明长城及其军事防御性聚落研究的重要基础。今人关于蓟镇的建置时间也存在三种说法,即永乐年间说、宣德年间说、嘉靖年间说。不同时期的史书和文献记载诸说不一,甚至关于九边各镇"建镇标志"的问题仍存在争议。有关蓟镇建置的历史信息主要载于《明实录》、《皇明九边考》、《四镇三关志》、《九边图说》、《卢龙塞略》等历史文献和相关碑文中,本文通过史料对比分析针对上述历史存疑加以考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长城 九边 蓟镇 建置
下载PDF
元明清时期云南毗越边地民族与中越疆界变迁
17
作者 李正亭 《红河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5,共5页
通过中越疆界形成的历史总结,认为中越之间自宋代方出现国家边界问题,历元明清三朝,云南毗越边地民族与中越疆界变迁存在着历史互动关系,二者可视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关键词 元明清 越南 边地 疆界变迁
下载PDF
明清鼎革与边陲士子的出处--以谢良琦为例
18
作者 胡小安 《昆明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104-109,共6页
以明清鼎革之际的桂林全州士子谢良琦为例,考察了边陲士子在时代变局中的出处行为和对待新朝、旧朝的感情态度。由于作为边疆地区的广西桂林曾经处于南明政权的核心地带,使当地士子得以大量任职朝廷,并由此切实感受到南明政权党争的严酷... 以明清鼎革之际的桂林全州士子谢良琦为例,考察了边陲士子在时代变局中的出处行为和对待新朝、旧朝的感情态度。由于作为边疆地区的广西桂林曾经处于南明政权的核心地带,使当地士子得以大量任职朝廷,并由此切实感受到南明政权党争的严酷;也由于处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士子有更多的生活压力,从而于公于私都有寄希望于新朝的想法,并不抗拒出仕,但是鉴于传统教育、任职经历、社会舆论等时代环境的压力,使得这批人存在内心的不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地区 广西 明清易代 遗民 谢良琦
下载PDF
略论元明清时期中央与西南边疆政治关系的整合
19
作者 杨永福 《文山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57-62,共6页
元明清时期是西南边疆与中央关系构建整合步入正常化轨道的重要战略期。三代封建统治者对建构整合西南边疆与中央的关系十分重视,采取了多种举措来加强对西南边疆的控制,试图加快西南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进程,如在政治上实行内地化管理体... 元明清时期是西南边疆与中央关系构建整合步入正常化轨道的重要战略期。三代封建统治者对建构整合西南边疆与中央的关系十分重视,采取了多种举措来加强对西南边疆的控制,试图加快西南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进程,如在政治上实行内地化管理体制,在民族地区则稍加变通。在唐宋羁縻之治的基础上,元代实行土官土司制度,明朝发展为土司制度,并进一步完善;清初继承明代的做法,对土司制度更加严格、规范,并适应形势发展适时改土归流,同时与边疆割据行为进行坚决斗争。封建中央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西南边疆成为帝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西南边疆与内地交通联系的畅通,为封建王朝中央整合与西南边疆之关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清时期 边疆与内地一体化 边疆与中央关系 集权与分权
下载PDF
明清城墙研究——兴城城墙历史与特色分析
20
作者 郭建 《华中建筑》 2013年第9期157-160,共4页
兴城城墙是中国现存明清城墙中北方型城墙的典型代表之一。该文在梳理其筑城历史与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选址与规划布局的特点以及主要城墙组成单元的特色,从明清城墙群体的视角剖析了明清北方型沿海卫城城墙的基本特点与城墙设计思想... 兴城城墙是中国现存明清城墙中北方型城墙的典型代表之一。该文在梳理其筑城历史与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选址与规划布局的特点以及主要城墙组成单元的特色,从明清城墙群体的视角剖析了明清北方型沿海卫城城墙的基本特点与城墙设计思想,并认为兴城城墙是北方城墙中熟练运用城墙建造技术,严格根据礼制思想要求建造的关外军事要塞,其防御针对性特别强且具有较为浓厚的北方沿海平原的地域特色,是北方型城市城墙中不可多得的典型案例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城城墙 中国明清城墙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 单瓮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