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ies on In Vitro Flowering and Fruiting of Perilla frutescens 被引量:11
1
作者 ZHANG Tao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3-37,共5页
Influences of PGR, sucrose, and ammonium nitrate on in vitro flowering and fruiting from cotyledon explants of P. frutescens were studied. The regenerated shoots at 2-4. cm from cotyledon explants on MS medium supplem... Influences of PGR, sucrose, and ammonium nitrate on in vitro flowering and fruiting from cotyledon explants of P. frutescens were studied. The regenerated shoots at 2-4. cm from cotyledon explants on MS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0.5 mg L^-1 BA and 1.0 mg L^-1IAA were excised and transferred to MS medium containing 30 g L^-1 sucrose, 8.25 g L^-1 ammonium nitrate, and 1.0 mg L^-1 BA. Following 40 d of culture, 86.2% of them flowered and set seeds. These seeds were germinable and developed into flowering plants in the fields. This study provides a simple system for rapid breeding of P. frutescens and studying th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flowering of pl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illa frutescens in vitro flowering FRUITING
下载PDF
不同变种及种源紫苏种子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比较 被引量:26
2
作者 周晓晶 李可 +4 位作者 范航 刘通 李椿方 马超 刘玉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8-106,共9页
采用化学萃取和GC-MS法,对5个变种11个种源地的17个种质的紫苏种子样品开展了种子油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的比较和分析。GC-MS结果表明,紫苏油中共发现14种脂肪酸,按相对含量高低划分为6种高含量脂肪酸(〉0.8%)和8种低含量脂... 采用化学萃取和GC-MS法,对5个变种11个种源地的17个种质的紫苏种子样品开展了种子油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的比较和分析。GC-MS结果表明,紫苏油中共发现14种脂肪酸,按相对含量高低划分为6种高含量脂肪酸(〉0.8%)和8种低含量脂肪酸(≤0.2%);其中14-甲基-十六烷酸(C17∶0)、十八碳二烯酸(C18∶2n3)、二十三碳酸(C23∶0)3种低含量脂肪酸为首次在紫苏油脂中被报道;高含量脂肪酸中α-亚麻酸的相对含量最高,达51.92%~62.98%;α-亚麻酸、亚油酸与油酸之间存在一定代谢转化相关性。脂肪酸含量外标法计算结果表明,5个变种中白苏变种的含油率和α-亚麻酸含量较高,作为紫苏油生产原料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白苏变种 种子油 Α-亚麻酸 亚油酸 油酸
下载PDF
紫苏与白苏不同化学型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赵淑平 朱兆仪 +2 位作者 冯毓秀 权丽辉 薛岚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3年第3期8-20,共13页
本文对不同地区的八个紫苏、白苏样品进行了植物形态与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对比研究。花为白色、植物全绿者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紫苏酮,此植物为紫苏酮型。花为淡紫色,植株全紫者(老叶叶面为绿色,叶背面为紫色)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紫苏醛,... 本文对不同地区的八个紫苏、白苏样品进行了植物形态与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对比研究。花为白色、植物全绿者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紫苏酮,此植物为紫苏酮型。花为淡紫色,植株全紫者(老叶叶面为绿色,叶背面为紫色)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紫苏醛,此植物为紫苏醛型。花为粉白色,叶子面绿背紫绿色或者叶绿,叶柄、茎为紫绿色者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莳萝油脑或肉豆蔻醚,此植物为苯丙烯基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白苏 挥发油 化学成分 唇形科
下载PDF
紫苏、白苏的抑菌实验 被引量:25
4
作者 刘小琴 万福珠 郑世玲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2-45,共4页
用不同溶剂浸泡或处理紫苏后 ,进行抑菌实验 ,结果表明 :10 %以上浓度的紫苏水浸液 ,12 .5%水煎液和乙醇提取液对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以及红色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癣菌、絮状表皮癣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紫苏、皱紫苏、白苏对真菌和... 用不同溶剂浸泡或处理紫苏后 ,进行抑菌实验 ,结果表明 :10 %以上浓度的紫苏水浸液 ,12 .5%水煎液和乙醇提取液对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以及红色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癣菌、絮状表皮癣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紫苏、皱紫苏、白苏对真菌和细菌均有抑菌作用 ,但皱紫苏对绿脓杆菌、白苏对克柔氏念珠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皱紫苏 白苏 真菌 细菌 抑菌作用
下载PDF
紫苏哈密瓜酒的研制 被引量:5
5
作者 任文彬 汪薇 黄美玲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86-189,共4页
以紫苏干叶、哈密瓜果肉为原料,研制紫苏哈密瓜果酒。通过对发酵工艺的研究,结果表明,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24%,pH值为4.5,加入20mg/L亚硫酸氢钠,接入3%酿酒酵母菌液,在24℃发酵7d,最后得出的成品紫苏哈密瓜果酒呈深红色,外观澄清透亮... 以紫苏干叶、哈密瓜果肉为原料,研制紫苏哈密瓜果酒。通过对发酵工艺的研究,结果表明,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24%,pH值为4.5,加入20mg/L亚硫酸氢钠,接入3%酿酒酵母菌液,在24℃发酵7d,最后得出的成品紫苏哈密瓜果酒呈深红色,外观澄清透亮,风味独特,品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哈密瓜 果酒
下载PDF
紫苏叶对脂质过氧化和活性氧自由基的作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胡博路 杭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9-11,共3页
用化学发光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研究了紫苏叶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 ,紫苏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O- 2 ·)及羟基自由基 (OH·)均有较强的清除作用 ,并且能有效地抑制脂质过氧化。不同溶剂的紫苏叶提取物对亚油酸脂质过氧化的... 用化学发光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研究了紫苏叶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 ,紫苏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O- 2 ·)及羟基自由基 (OH·)均有较强的清除作用 ,并且能有效地抑制脂质过氧化。不同溶剂的紫苏叶提取物对亚油酸脂质过氧化的抑制效果不同 ,其顺序依次为 :水 >甲醇 >正己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叶 抗氧化作用 清除自由基 脂质 化学发光 抑制过氧化
下载PDF
RP-HPLC用于紫苏油及其习用品白苏油、野苏油的鉴别 被引量:2
7
作者 崔凯 丁霄霖 +1 位作者 张新颖 金维鸿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89-190,共2页
本文采用RP-HPLC方法对紫苏油及其习用品白苏油、野苏油甘油酯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利用HPLC分析油脂也为中药材真伪鉴别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 RP-HPLC 紫苏 白苏 野苏 甘油酯 鉴别
下载PDF
紫苏子和白苏子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分离与检测 被引量:3
8
作者 邹盛勤 曹伟莹 陈武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7-79,共3页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联用法(RP-HPLC-PAD)对紫苏子、白苏子中的熊果酸和齐墩果酸进行了分离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87:13),检测波长210nm,流速...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联用法(RP-HPLC-PAD)对紫苏子、白苏子中的熊果酸和齐墩果酸进行了分离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87:13),检测波长210nm,流速0.8mL/min,柱温28℃。熊果酸进样量在0.10~4.00μ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6%,RSD为1.6%;齐墩果酸进样量在0.05~2.00μ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RSD为1.2%。6批样品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紫苏子和白苏子中2种三萜酸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子 白苏子 熊果酸 齐墩果酸
下载PDF
紫苏子化学成分初步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林文群 刘剑秋 +1 位作者 林文群 陈忠 《海峡药学》 2002年第4期26-28,共3页
对紫苏子化学成分的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含大量脂肪油(含量42.16%),油中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64.752%)、亚油酸(13.802%)、油酸(14.278%)等,总量达94.682%。此外,种子含18种氨基酸和18种矿质元素,表明种子含有种类齐... 对紫苏子化学成分的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含大量脂肪油(含量42.16%),油中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64.752%)、亚油酸(13.802%)、油酸(14.278%)等,总量达94.682%。此外,种子含18种氨基酸和18种矿质元素,表明种子含有种类齐全的氨基酸和矿质元素。因此,种子和种子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保健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子 化学成分 脂肪油成分 氨基酸 矿质元素 含量测定 植物药
下载PDF
紫苏青梅配制果酒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任文彬 白卫东 +1 位作者 黄桂颖 麦敏琼 《酿酒科技》 2009年第10期80-81,86,共3页
以紫苏和青梅为原料研制紫苏青梅果酒。将浸泡的青梅酒基与紫苏红色素提取液进行勾兑调配制作紫苏梅酒,对紫苏浸提液与青梅基酒比值、加糖浓度、pH值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确定最佳调配条件为:含糖量35%、pH值为3、紫苏浸提液与青梅基酒比值... 以紫苏和青梅为原料研制紫苏青梅果酒。将浸泡的青梅酒基与紫苏红色素提取液进行勾兑调配制作紫苏梅酒,对紫苏浸提液与青梅基酒比值、加糖浓度、pH值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确定最佳调配条件为:含糖量35%、pH值为3、紫苏浸提液与青梅基酒比值1∶3,此时酒的感官评价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酒 紫苏 青梅 配制
下载PDF
紫苏籽与紫苏茎叶挥发油的提取及其成分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刘阳 王驰 +3 位作者 陈伟梅 马明兰 张琳 阮金兰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1897-1902,共6页
目的:提取并分析紫苏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为紫苏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紫苏挥发油的工艺,并用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紫苏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泡温度70℃、浸泡时间60min、料液比1∶45、... 目的:提取并分析紫苏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为紫苏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紫苏挥发油的工艺,并用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紫苏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泡温度70℃、浸泡时间60min、料液比1∶45、蒸馏时间1.5 h,紫苏籽和紫苏茎叶挥发油的实际提取率分别为0.152%和0.285%。从紫苏籽和紫苏茎叶挥发油中分别鉴定了74和73种成分,其中有31种相同成分。紫苏籽挥发油主要为侧柏酮(64.78%)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6.26%),占总含量的81.04%。紫苏茎叶挥发油主要为2-己酰基呋喃、2-(3-丁烯基)-二环[2.2.1]庚烷、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双环[3.1.1]庚-2-烯、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1-甲基-5-亚甲基-8-[1-甲基乙基]-1,6-环癸二烯和石竹烯,占总含量的73.18%,其中以2-己酰基呋喃为最主要成分(28.70%)。结论:紫苏籽与紫苏茎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均有较大区别,在应用时需加以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籽 紫苏茎叶 挥发油 水蒸气蒸馏 GC-MS
原文传递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紫苏叶中迷迭香酸 被引量:14
12
作者 黄亮辉 赵英永 +3 位作者 王李丽 程显龙 林瑞超 孙文基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087-2090,共4页
目的:建立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紫苏叶中迷迭香酸的方法。方法:采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紫苏叶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迷迭香酸,以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0.5%醋酸水溶液(2∶5∶2∶5)为溶剂体系,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流速2.0 mL.min-1... 目的:建立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紫苏叶中迷迭香酸的方法。方法:采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紫苏叶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迷迭香酸,以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0.5%醋酸水溶液(2∶5∶2∶5)为溶剂体系,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流速2.0 mL.min-1,主机转速800 r.min-1,温度25℃。结果:每0.20 g紫苏叶乙酸乙酯萃取物经1次纯化,纯度为98.6%的迷迭香酸的得率约13%。结论:高速逆流色谱可高效分离纯化紫苏叶中的迷迭香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叶 迷迭香酸 高速逆流色谱 分离 标准物质 电喷雾-质谱 鉴定
原文传递
紫苏低糖苦瓜果脯的研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燕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37,共3页
研究了具有保健功能的紫苏低糖苦瓜果脯生产工艺。结果表明:采用固液比1:2、提取温度100℃和提取时间6h等工艺参数,可制备出对常见食品污染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紫苏叶提取液。经过配方优化设计,采用白砂糖50%、紫苏叶提取液30%、果胶0.5... 研究了具有保健功能的紫苏低糖苦瓜果脯生产工艺。结果表明:采用固液比1:2、提取温度100℃和提取时间6h等工艺参数,可制备出对常见食品污染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紫苏叶提取液。经过配方优化设计,采用白砂糖50%、紫苏叶提取液30%、果胶0.5%及柠檬酸0.3%,可制得品质优良的紫苏低糖苦瓜果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苦瓜 低糖果脯
原文传递
福建产青葙子和野生紫苏子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文群 陈忠 刘剑秋 《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 2002年第4期57-59,共3页
初步研究了青葙子和野生紫苏子的化学成分和营养价值。分析结果表明青葙子和野生紫苏子中氨基酸种类比较齐全,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分别达42.85%和32.60%。两种种子均含有丰富的脂肪油,其脂肪油的主要成分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 初步研究了青葙子和野生紫苏子的化学成分和营养价值。分析结果表明青葙子和野生紫苏子中氨基酸种类比较齐全,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分别达42.85%和32.60%。两种种子均含有丰富的脂肪油,其脂肪油的主要成分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分别为79.276%和91.020%。两种子亦含有种类较齐全的矿质元素。其种子和种子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葙子 野生紫苏子 氨基酸 脂肪酸 矿质元素
原文传递
基于柱前衍生化GC-MS技术比较紫苏子与白苏子的化学成分差异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家宝 王乾 +3 位作者 齐琳琳 温春秀 王蕾 郑玉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6185-6195,共11页
为了分析比较紫苏子与白苏子外观形态及化学成分差异,该文采用VHX-6000基恩士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对紫苏子与白苏子的外观形态差异性进行了研究;采用柱前衍生化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相对定量分析;结合... 为了分析比较紫苏子与白苏子外观形态及化学成分差异,该文采用VHX-6000基恩士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对紫苏子与白苏子的外观形态差异性进行了研究;采用柱前衍生化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相对定量分析;结合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比较了紫苏子与白苏子化学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紫苏子与白苏子的大小及外观颜色存在较大差异,白苏子体积显著大于紫苏子,紫苏子表面颜色为棕褐色,而白苏子则呈白色、灰白色、棕褐色等多种颜色;从紫苏子及白苏子中定性鉴别了氨基酸类、糖类、有机酸类、脂肪酸类及酚酸类等成分;对紫苏子与白苏子中各成分相对含量的CA、PCA及OPLS-DA结果均表明二者存在显著差异,并筛选得到3个显著性差异化合物,分别为D-葡萄糖、迷迭香酸、D-果糖,三者在紫苏子中的含量均显著高于白苏子;结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对紫苏子药材中迷迭香酸含量的规定,认为紫苏子药用价值高于白苏子。综合分析结果,认为紫苏子与白苏子在外观形态及化学成分方面均存在差异。上述结果为进一步明确药用紫苏子植物来源及其质量控制提供了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子 白苏子 柱前衍生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