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车用空气质量流量计的设计 被引量:5
1
作者 童建平 陈慧萍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0-81,84,共3页
汽车功率、燃油消耗和排放取决于空燃比,电子燃油喷射系统使得空燃比调整到最佳状态。进入汽缸的空气质量必须准确测量,这样可以提供准确的燃油量。通过讨论热膜空气质量流量计的基本原理与热膜传感器的传热过程,设计了一种热膜空气质... 汽车功率、燃油消耗和排放取决于空燃比,电子燃油喷射系统使得空燃比调整到最佳状态。进入汽缸的空气质量必须准确测量,这样可以提供准确的燃油量。通过讨论热膜空气质量流量计的基本原理与热膜传感器的传热过程,设计了一种热膜空气质量流量计的电路,电路中通过调整起始电位与非线性曲线使得适应不同发动机的最佳功率曲线。根据汽车这一特定的环境,在设计热膜式空气质量流量计时采用了汽车级集成电路,贴片电阻防冲击保护。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精度与重复性都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燃比 质量流量计 燃油喷射 热膜
下载PDF
内燃机中柴油附壁油膜蒸发模型
2
作者 刘红 闫燕安 +2 位作者 贾明 何阳 张威龙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46-1850,共5页
针对内燃机中喷雾碰壁产生附壁油膜导致性能下降的问题,本文采用解析方法建立了一维非稳态附壁油膜加热蒸发模型以及多组分燃油组分变化模型,使用6种典型燃料表征实际柴油的特性。计算分析了多组分混合燃料的加热蒸发特性以及组分变化... 针对内燃机中喷雾碰壁产生附壁油膜导致性能下降的问题,本文采用解析方法建立了一维非稳态附壁油膜加热蒸发模型以及多组分燃油组分变化模型,使用6种典型燃料表征实际柴油的特性。计算分析了多组分混合燃料的加热蒸发特性以及组分变化规律。应用该数学模型讨论了环境压力和壁面温度对附壁油膜蒸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环境压力和提高壁面温度可以有效缩短油膜寿命,并且油膜的蒸发率随着轻组分的大量蒸发先达到峰值后,再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附壁油膜 蒸发 传质 解析方法 多组分 燃料
下载PDF
汽油缸内直喷喷雾在不同壁温和二次喷射下的附壁油膜特性研究
3
作者 叶自旺 裴毅强 +3 位作者 郭瑞涛 彭志军 秦静 许锴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共8页
采用激光诱导荧光(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LIF)法测量缸内直喷喷油器喷雾附壁油膜的厚度分布,研究了附壁油膜质量和平均厚度随不同的壁面温度和喷射策略的变化。结果表明:常温壁面下油膜呈“波浪状”,热壁面下油膜的边缘轮廓呈“... 采用激光诱导荧光(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LIF)法测量缸内直喷喷油器喷雾附壁油膜的厚度分布,研究了附壁油膜质量和平均厚度随不同的壁面温度和喷射策略的变化。结果表明:常温壁面下油膜呈“波浪状”,热壁面下油膜的边缘轮廓呈“带状”凸起,在壁面温度为413 K时,还出现了聚集的小液滴。保持总喷油量不变,随着壁面温度的增大,单次喷射的附壁油膜质量逐渐减小,二次喷射的附壁油膜质量先减小后增大,单/二次喷射的附壁油膜平均厚度都逐渐增大;相对于单次喷射,相同热壁面温度下的二次喷射附壁油膜平均厚度都较小,在壁面温度同为413 K时最多减小了42%。仅增加第二次喷射的喷油脉宽,壁面温度为298 K和373 K时的附壁油膜质量先增大后减小,壁面温度为413 K时附壁油膜质量逐渐增大;相同喷油脉宽下,壁面温度为413 K时附壁油膜平均厚度最大,而壁面温度为298 K和373 K时附壁油膜平均厚度与喷油间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内直喷 壁面温度 二次喷射 附壁油膜质量 附壁油膜平均厚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