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zation of Reinforced Carbon Composites with Full Field Measurements: Long Gauge Length Compressive Apparatus
1
作者 Mathieu Colin de Verdiere Alexandros A. Skordos Andrew Walton 《Open Journal of Composite Materials》 2013年第1期7-15,共9页
A new compressive testing apparatus is developed and used in this research. It has long gauge length to allow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monitoring and anti buckling guides to prevent buckling. It allows the optical re... A new compressive testing apparatus is developed and used in this research. It has long gauge length to allow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monitoring and anti buckling guides to prevent buckling. It allows the optical recording of strains and displacements. The novel setup is used to study the compressive response of tufted and untufted Carbon non crimp fabric composites with full field measurement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ecimens are not bending in the apparatus under compression. Results also show reduced strain concentrations and a large strain field that provides a good environment for material compressive stiffness characterization. The test proves particularly successful for bias direction layup of [+45/-45] for which large damage mechanism occurs. However for [0/90] specimens a scatter in compressive ultimate strength was noticed which is due to the difficulty to prepare specimens with best minute accurate geometry. The compressive apparatus has shown to be a good alternative to existing setups and to provide significantly more information as well as having the possibility to be used in dynamics with a drop tow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COMPOSITE Compression Testing full FIELD Measurements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Patient-Specific Quality Assurance for Carbon Ion Radiotherapy Using Full Energy Scanning Method at QST Hospital
2
作者 Asami Inomata Masashi Katsumata +7 位作者 Sung Hyun Lee Yui Suzuki Takeo Nakajima Wataru Furuichi Keishi Yamaoka Atsushi Yamamoto Hideyuki Mizuno Ryosuke Kohn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Physics, Clinical Engineering and Radiation Oncology》 2022年第4期200-209,共10页
Purpose: Patient-specific QA (PSQA) measurements for carbon ion radiotherapy (CIRT) are critical components of processes designed to identify discrepancies between calculated and delivered doses. We report t... Purpose: Patient-specific QA (PSQA) measurements for carbon ion radiotherapy (CIRT) are critical components of processes designed to identify discrepancies between calculated and delivered doses. We report the results of PSQA conducted at the QST 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from September 2017 to March 2018. Methods: We analyzed PSQA results for 1448 fields for 10 disease sites with various target volumes, target depths and number of energy layers. For the PSQA, all the planned beams were recalculated on a water phantom with treatment planning software. The recalculated dose distribution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measured distributions using a 2D ionization chamber array at three depths, including 95% of the area of the prescription dose. These recalculated dose distributions were evaluated using the 3%/3mm gamma index with a passing threshold of 90%. Results: The passing rates for prostate, head and neck, and bone and soft tissue were 96.8%, 99.3%, and 91.7%, respectively. Additionally, 94.7% of lung plans with low energy beams passed. Overall, the CIRT in the QST Hospital reached a high passing rate of more than 95%. Although the remaining 5% failed to pass, there was no dependence between measurement depth and disease sites in these failures. Conclusion: Using PSQA measurements, we confirmed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planned and delivered doses for CIRT using the full energy scanning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Ion Radiotherapy full Energy Scanning Patient-Specific Quality Assurance Gamma Index
下载PDF
A Study on the Full-Solid-State Electrochemical Systems for Amperometric Carbon Dioxide Gas Sensor Devices
3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1999年第3期344-344,共1页
A new type of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 based on polyacrylonitrile (PAN )-dimethylsulfoxide (DMSO)-tetrabutylammonium perchlorate (TBAP) system has been prepared. The ionic conductivities of such solid-electrolytes re... A new type of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 based on polyacrylonitrile (PAN )-dimethylsulfoxide (DMSO)-tetrabutylammonium perchlorate (TBAP) system has been prepared. The ionic conductivities of such solid-electrolytes reach values as high as 10-4 S. cm-1 at room temperature. At proper content of each component in the solid-electrolyte the polymeric film has a porous network microstructure of three dimen-sions,and exhibits a good level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dimensional stability. The full-solid-state elec-trochemical cell contains two coplanar electrodes coated by a thin layer of PAN-DMSO-TBAP solid-elec-trolyte: a Au microdisk as working electrode and a Ag ring counter/reference electrode. This study has shown that the integrated two-electrode assembly can be directly used for the amperometric solid-state car-bon dioxide gas sensor devices,and it shows good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for direct amper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the CO2 concentration in the gas phase. Also, such full-solid-state amperometric sensor devices possess their own original advant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 full-solid-state electrochemical system amperometric carbon dioxide gas sensor devices POLYACRYLONITRILE
下载PDF
化工厂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平衡BIM控制模型仿真
4
作者 杨红娟 《粘接》 CAS 2024年第6期119-122,共4页
为了更准确评估化工厂生产工艺中化学反应产生的碳排放平衡,提出了化工厂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平衡BIM模型仿真方法。使用AutoDesk Revit BIM软件,构建化工厂范围及建筑的BIM模型,计算碳化吸收、生物燃料碳排放回收、回收阶段碳吸收,获取... 为了更准确评估化工厂生产工艺中化学反应产生的碳排放平衡,提出了化工厂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平衡BIM模型仿真方法。使用AutoDesk Revit BIM软件,构建化工厂范围及建筑的BIM模型,计算碳化吸收、生物燃料碳排放回收、回收阶段碳吸收,获取建筑全生命周期碳吸收量总和。将计算结果输入BIM模型中,设计数据加工过程,计算碳排放总量与碳吸收总量差值,以此为输入数据构建碳平衡BIM模型,实现碳平衡控制。通过仿真实验可知,使用所研究方法除了在3~5月内碳排放量等于碳吸收量外,其余时间碳排放量均小于碳吸收量,所有时间内化工厂区建筑全生命周期均处于碳平衡状态,具有较强碳平衡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厂区建筑 全生命周期 碳平衡 BIM模型仿真
下载PDF
水泥行业双碳体系下全氧燃烧碳减排技术装备研发及示范应用
5
作者 彭学平 陈昌华 +2 位作者 代中元 万夫伟 金周政 《水泥技术》 2024年第5期11-18,共8页
分析了水泥工业碳排放的来源及特点,介绍了实现水泥工业碳减排的主要技术路径,对比了全氧燃烧、钙循环、燃烧后捕集等典型碳捕集纯化技术特点,结果表明,采用全氧燃烧技术综合成本较低,碳减排效率较高。通过全氧燃烧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攻关... 分析了水泥工业碳排放的来源及特点,介绍了实现水泥工业碳减排的主要技术路径,对比了全氧燃烧、钙循环、燃烧后捕集等典型碳捕集纯化技术特点,结果表明,采用全氧燃烧技术综合成本较低,碳减排效率较高。通过全氧燃烧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攻关,研发了“强旋流全氧预燃烧炉+富集提浓组合式分解炉”专利技术,建立了O_(2)/CO_(2)介质的燃烧模型和高CO_(2)浓度下的生料分解模型,进行了全氧耦合无焰燃烧技术开发和热态模拟中试试验,建成了国内外水泥行业规模最大的年捕集20万吨CO_(2)工业级示范线。实践表明,利用全氧燃烧技术,可将水泥厂废气中的CO_(2)浓度提高至80%以上,经过变压吸附和低温蒸馏后,CO_(2)纯度>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氧燃烧 碳捕集 热态模拟 碳减排
下载PDF
城市低碳转型背景下绿色交通内涵解析与发展路径
6
作者 王继峰 郝媛 +3 位作者 赵珺玲 刘冉 王森 田思晨 《城市交通》 2024年第3期52-57,共6页
发展绿色交通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和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实现“双碳”目标、促进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引导城市低碳转型的关键举措。针对当前绿色交通实践工作主要聚焦于交通工具或交通设施的局限性,提出绿色交通的内涵是基于以... 发展绿色交通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和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实现“双碳”目标、促进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引导城市低碳转型的关键举措。针对当前绿色交通实践工作主要聚焦于交通工具或交通设施的局限性,提出绿色交通的内涵是基于以人为本、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追求低能耗、低排放为核心目标,同时满足交通与城市发展协调、交通运输效率和效益改善以及人民群众出行品质提升的发展新范式。基于全生命周期、全要素系统发展路径,从交通运输节能降碳、高品质服务人的需求和塑造低耗城市空间形态3个方面提出发展绿色交通的措施建议,助力城市加快实现“双碳”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交通 “双碳”目标 低碳转型 全生命周期 全要素系统
下载PDF
规模化CCUS-EOR项目技术经济性分析及启示
7
作者 王高峰 廖广志 +5 位作者 胡占群 马占荣 郑达 张龙 范伟 郭西锋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0-127,共8页
社会各界对规模化全流程CCUS-EOR项目经济性及其他相关重要问题认识不足,不利于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项目实施。中国CCUS/CCS项目累积注入二氧化碳量超过1000万t,积累了丰富项目运营经验;基于我国驱油类CCUS产业链技术现状和成熟度分... 社会各界对规模化全流程CCUS-EOR项目经济性及其他相关重要问题认识不足,不利于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项目实施。中国CCUS/CCS项目累积注入二氧化碳量超过1000万t,积累了丰富项目运营经验;基于我国驱油类CCUS产业链技术现状和成熟度分析,认为在鄂尔多斯盆地有序开展规模化全流程CCUS项目技术可行,结合区域油藏地质特点,提出边学习经验、边工程建设、边运行项目、边认识规律、边调整方案的复杂油藏CCUS滚动建设模式;选择陕西榆林—安塞—定边地区煤化工碳源与代表性油藏,开展了基于管道输送的300万吨级CCUS项目方案设计和投资概算;用改进的全流程CCUS项目经济评价模型,分析基准收益率、财税金融政策、碳交易价格、产量不确定性等可控变量对项目经济性的影响,对比若干规模化CCUS项目的临界效益井口碳价,提出统一产业链各环节经济评价基准收益率有助于三跨型CCUS项目合作,实施绿色低息贷款可降低CCUS-EOR项目临界效益油价,采取“后CCUS项目交易、埋存量下限交易、埋存减量绿色补偿”可解决CCUS项目碳交易争议,严格CO_(2)驱油试验选区可进一步改善项目经济性,以上核心产业政策建议有助于推进鄂尔多斯盆地CCUS技术规模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规模化 全流程 CCUS-EOR 经济性分析 产业政策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深层地下卤水全效开发利用新路径
8
作者 张涛 高琦 +2 位作者 赵冬立 尹子钊 马群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6-191,共6页
随着油气开采向深层、超深层进发,伴生地下卤水的合理处理成为油气田安全高效绿色开发必须关注的重要的问题,其对油气田的稳定生产、经济效益和区域环境保护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以塔里木盆地中国天然气主产区之一的KS气田为例,在分... 随着油气开采向深层、超深层进发,伴生地下卤水的合理处理成为油气田安全高效绿色开发必须关注的重要的问题,其对油气田的稳定生产、经济效益和区域环境保护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以塔里木盆地中国天然气主产区之一的KS气田为例,在分析深层地下卤水处理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水分治、深度处理、分治回用”的深层油气田地下卤水电解全效利用新路径,并对其效益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KS气田地下卤水体量大、矿化度较高,具有进一步全效开发利用的价值,气田所处区域太阳能资源丰富但目前尚未被全效利用,基于地下卤水电解全效利用新思路,可实现“废水”“废电”的联合应用;②分离所得的淡水一部分可应用于生态农业、碳汇林业和荒漠化回灌,另一部分可用于回注处理,具有良好的环保效益;③分离所得的淡水和浓缩液,可进一步进行电解水制氢和浓缩液电解获取有价金属,可实现可观的经济效益。结论认为,地下卤水电解全效开发利用在KS气田成功应用后,可推广复制到具有类似条件的其他油气田,为实现资源绿色循环利用、促进降本增效和低碳排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办法,有助于油气田的科学效益全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深层地下卤水 零碳电解 全效利用 发展路径 新思路
下载PDF
基于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下绿色建筑碳排放的探究
9
作者 安玉华 陈志杰 《陶瓷》 CAS 2024年第8期162-165,共4页
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其碳排放比例不断上升,其中2005年和2017年碳排放比分别为18%和27.2%,2022年更是上升到28.87%。建筑业是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其碳减排任务十分紧迫,且面临严峻的挑战。... 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其碳排放比例不断上升,其中2005年和2017年碳排放比分别为18%和27.2%,2022年更是上升到28.87%。建筑业是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其碳减排任务十分紧迫,且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在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下,开展绿色建筑对于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针对建设项目中所涉及的建筑领域的工作环节展开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寿命周期 绿色建筑 碳减排 建设项目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循环利用与碳足迹管理建设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海波 潘军青 +5 位作者 蔡军全 宋文龙 赵丽维 王粤 王宏章 曹国庆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3,共6页
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2041万辆;符合行业规范条件审核的综合利用企业累计156家,共设立回收服务网点10468个,已覆盖全国31个省市。2023年锂离子电池产量超过940 GW·h,废旧锂离子电池循环利用量22.5万t,预计2024年... 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2041万辆;符合行业规范条件审核的综合利用企业累计156家,共设立回收服务网点10468个,已覆盖全国31个省市。2023年锂离子电池产量超过940 GW·h,废旧锂离子电池循环利用量22.5万t,预计2024年废旧锂离子电池循环利用量超过26万t。有关行业政策规范和标准,提出了电池生产与材料生产环节的能耗指标,初步构建废旧锂离子电池循环利用和碳足迹管理体系。有研究表明,电池生产碳排放为61~106 kg(CO_(2))/kW·h,其中:生产和组装环节碳排放为2~47 kg(CO_(2))/kW·h;上游环节(采矿、精炼等)为59 kg(CO_(2))/kW·h,占比超过一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梯次利用 循环利用 全生命周期管理 碳足迹管理
下载PDF
新型电力系统变电站绿色低碳技术分析
11
作者 顾靖达 白小会 +2 位作者 李伟 王亚峰 宋宝同 《南方能源建设》 2024年第4期111-117,共7页
[目的]“双碳”目标愿景下,新型电力系统变电站建设势在必行。[方法]为推动传统变电站向新型电力系统变电站转型升级,通过分析电力系统中变电站的角色转换、功能定位与建设方案,提出1种新型电力系统变电站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低碳建设方案... [目的]“双碳”目标愿景下,新型电力系统变电站建设势在必行。[方法]为推动传统变电站向新型电力系统变电站转型升级,通过分析电力系统中变电站的角色转换、功能定位与建设方案,提出1种新型电力系统变电站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低碳建设方案。从聚焦电气设备、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综合能源等方面,降低变电站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变电站建设及运行全环节绿色低碳。[结果]结果表明:与常规变电站相比,采用所提绿色低碳建设方案后,不仅提高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水平,加快电网低碳升级,还能够推动电网设备节能降耗,降低变电站碳排放与运维成本,提高变电站基础资源利用水平,从而提高了变电站的综合经济效益。[结论]文章所提绿色低碳建设方案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与可复制性,能够为变电站的转型过渡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为电网低碳化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变电站建设 绿色低碳 全生命周期 碳排放
下载PDF
方钢龙骨模板体系施工技术在剧院建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良良 谢群 +2 位作者 赵振鑫 王瑞琦 杨雨童 《建筑技术》 2024年第12期1492-1494,共3页
混凝土完成面的垂直度、平整度及美观度关系混凝土结构质量验收。高大空间墙、柱、梁板模板整体刚度的控制难度较大,传统木龙骨在运输过程中时常发生变形翘曲,模板穿孔后产生的各种损耗更是不可估量。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方钢龙骨模... 混凝土完成面的垂直度、平整度及美观度关系混凝土结构质量验收。高大空间墙、柱、梁板模板整体刚度的控制难度较大,传统木龙骨在运输过程中时常发生变形翘曲,模板穿孔后产生的各种损耗更是不可估量。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方钢龙骨模板体系施工技术利用方钢龙骨刚度大、环境适应能力强及材料均质性等特点,实现了“以钢代木,以整代拼”,优化革新了传统混凝土模板体系施工,经济社会效益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钢龙骨 整版模板 平整度 减碳 节约材料
下载PDF
河北省露地菜田固碳增活对策及解决方案
13
作者 李若楠 王丽英 +3 位作者 史建硕 陈莉 贾舟 孙璇 《河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45-49,88,共6页
河北省是蔬菜生产大省,但露地蔬菜生产中养分管理较为粗放,长期存在有机物料施用种类单一、偏施化学氮肥、肥料养分配比失衡等问题,导致土壤有机质水平低、有效养分供应能力弱、连作障碍频发。针对露地蔬菜生产中存在的施肥问题,建立了... 河北省是蔬菜生产大省,但露地蔬菜生产中养分管理较为粗放,长期存在有机物料施用种类单一、偏施化学氮肥、肥料养分配比失衡等问题,导致土壤有机质水平低、有效养分供应能力弱、连作障碍频发。针对露地蔬菜生产中存在的施肥问题,建立了固碳增效与沃土增活综合施肥技术,制定了全程施肥解决方案。有助于改善与提升菜田土壤质量,促进蔬菜稳产增产和菜农增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地蔬菜 土壤固碳增活 施肥技术 全程施肥解决方案
下载PDF
环境公平视角下基于“全碳”核算的中国省级碳效率评价
14
作者 张雪花 李婉玥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9期202-214,共13页
突破以能源消耗碳排放为主的“传统碳”核算的局限,将废弃物排放、生物质资源消耗、电力净输入和森林固碳情况也纳入评价范畴,利用上述指标间的自然能量联系,进行中国各省份“全碳”核算,进而开展基于碳足迹的直接碳效率评价和基于DEA-... 突破以能源消耗碳排放为主的“传统碳”核算的局限,将废弃物排放、生物质资源消耗、电力净输入和森林固碳情况也纳入评价范畴,利用上述指标间的自然能量联系,进行中国各省份“全碳”核算,进而开展基于碳足迹的直接碳效率评价和基于DEA-BCC模型的全要素碳效率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16至2020年,中国大部分省份的直接碳效率明显上升,但全要素碳效率却有所下降。“双碳”背景下,相比其他生产资料,碳环境容量日益稀缺,因此全要素碳效率不升反降的现象应引起重视。(2)在“全碳”与“传统碳”两种核算体系下,直接碳效率和全要素碳效率的评价结果均存在差异,而且在2020年尤为明显。减污降碳是同根同源问题,能源电力安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此背景下,“全碳”效率的评价结果的解释性更强,其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各省份的低碳水平及发展潜力,并为厘清区域间碳减排责任和制定碳综合决策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碳”核算 直接碳效率 全要素碳效率 DEA-BCC模型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建筑保温材料优选路径研究
15
作者 柯宇 罗利明 +1 位作者 彭慧蕴 许明凤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2024年第8期23-33,共11页
建筑领域碳排放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关注,建筑保温材料被认为是实现低碳建筑和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手段。然而在当前的建筑保温材料选择过程中,存在经济角度权重过高、忽视材料的隐含碳和气候影响等问题。针对不同地区建筑环境和气候的差异... 建筑领域碳排放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关注,建筑保温材料被认为是实现低碳建筑和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手段。然而在当前的建筑保温材料选择过程中,存在经济角度权重过高、忽视材料的隐含碳和气候影响等问题。针对不同地区建筑环境和气候的差异,通过研究建筑保温材料的性能和效益两个关键方面,旨在获得建筑保温材料的优选路径,研究成果对于促进低碳建筑建设和节能减碳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建筑 保温材料 节能减排 隐含碳 全生命周期 最佳保温厚度
下载PDF
预制混凝土构件碳排放因子全因素计算研究
16
作者 李健 杨思忠 +10 位作者 王春雷 卢造 王泽辉 刘美霞 胡锦慧 袁泉 苏磊 杨谦 杨眀 苏晨晓 戚甫社 《江西建材》 2024年第S01期82-86,109,共6页
文中基于京津冀地区25家企业37个工厂的统计数据,系统研究了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中建筑材料的隐含碳排放、能源消耗和运输的直接碳排放规律;建立了预制构件全因素碳排放计算模型;依托某大型企业百余万立方米预制构件供应数据,计算了典型... 文中基于京津冀地区25家企业37个工厂的统计数据,系统研究了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中建筑材料的隐含碳排放、能源消耗和运输的直接碳排放规律;建立了预制构件全因素碳排放计算模型;依托某大型企业百余万立方米预制构件供应数据,计算了典型预制构件的碳排放因子,并分析了其碳排放规律:与能源消耗和运输直接碳排放相比,预制构件中建筑材料产生的隐含碳排放更为突出,平均占比约85%,且混凝土强度越高,碳排放越大;能源消耗直接碳排放平均占比略大于9%;运输直接碳排放平均占比接近5%。建筑材料碳排放量中钢筋、水泥和钢模具的碳排放之和占总量的80%~90%。热养护环节能源碳排放量占生产阶段能源碳排放总量的60%左右。基于运输碳排放模型,计算得到京津冀地区为北京市供应预制构件的企业平均运距约134 km。建议各企业应从选用减碳建材、深化设计和优化生产工艺、改用绿色能源新型运输车等多方面综合研究减碳措施。文中研究成果可为装配式建筑碳排放计算提供典型数据与理论基础,有力促进装配式建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预制构件 生产阶段 碳排放因子 全因素 计算模型
下载PDF
大城市楔形绿地碳汇能力评估及提升策略研究——以上海张家浜楔形绿地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卓 荆贝贝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3期44-52,共9页
楔形绿地是大城市提升碳汇功能的重要载体。本研究以张家浜楔形绿地为例,探讨上海规模体量最大的楔形绿地碳汇功能及优化提升策略。通过对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进行碳汇能力评估,并对张家浜绿地的全生命碳汇周期进行了碳... 楔形绿地是大城市提升碳汇功能的重要载体。本研究以张家浜楔形绿地为例,探讨上海规模体量最大的楔形绿地碳汇功能及优化提升策略。通过对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进行碳汇能力评估,并对张家浜绿地的全生命碳汇周期进行了碳中和预估和碳效益计算,预计未来可实现区域碳中和目标并形成持续稳定的碳效益。本研究首次利用碳核算软件对大城市楔形绿地的全生命碳汇周期进行了碳中和预估测算,为碳中和目标下的超大城市绿地碳汇效益的综合评估和绿地的全生命周期建设提供科学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浜 楔形绿地 碳汇 碳中和 评估 全生命周期
下载PDF
碳汇导向下风景园林全周期设计策划研究
18
作者 嵇雨桐 贾文贞 +1 位作者 陈鲁 李雄 《城市建筑》 2024年第2期225-228,共4页
碳中和政策赋予风景园林专业新的时代使命。为实现城市绿地生态与游憩双重需求的动态平衡,文章构建以碳汇效益提升为目标的风景园林全周期设计策划系统,以北京二道绿隔地区温榆河公园南侧绿地为例,总结前期评估—中期建设—后期管理全... 碳中和政策赋予风景园林专业新的时代使命。为实现城市绿地生态与游憩双重需求的动态平衡,文章构建以碳汇效益提升为目标的风景园林全周期设计策划系统,以北京二道绿隔地区温榆河公园南侧绿地为例,总结前期评估—中期建设—后期管理全周期模式下的设计策划工作程序,通过弹性调控策略弥补传统设计方案长效性与实施性不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碳汇 全周期 策划 设计
下载PDF
面向铁路选线的全生命周期减碳效益估算方法
19
作者 宋洪锐 胥岚月 曾勇 《高速铁路技术》 2024年第1期58-62,67,共6页
铁路选线方案设计对于铁路能否充分发挥减碳能力具有显著影响。为了评估铁路选线方案的减碳能力,分析了铁路全生命周期减碳效益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减碳效益估算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应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某城际铁路研究地段全... 铁路选线方案设计对于铁路能否充分发挥减碳能力具有显著影响。为了评估铁路选线方案的减碳能力,分析了铁路全生命周期减碳效益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减碳效益估算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应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某城际铁路研究地段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为21.42×10^(8)kg,而间接减碳量为79.58×10^(8)kg,减碳效益达到58.16×10^(8)kg;(2)本文提出的铁路全生命周期减碳效益估算方法可有效评估选线设计方案带来的减碳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选线 全生命周期 碳排放 减碳效益
下载PDF
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的铁路物流基地碳排放测算及减排策略研究
20
作者 周凌云 王宇航 +1 位作者 马骏 孙春峰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33,共9页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环保政策部署,推动铁路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积极开展铁路物流基地碳排放测算工作,识别主要碳排放源。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铁路物流基地碳排放,分为建造施工、运营管理2个阶段,重点考虑现场施工、货运装卸...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环保政策部署,推动铁路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积极开展铁路物流基地碳排放测算工作,识别主要碳排放源。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铁路物流基地碳排放,分为建造施工、运营管理2个阶段,重点考虑现场施工、货运装卸、运转等场景,明确碳排放测算对象及范围。运用排放因子法,构建铁路物流基地各阶段碳排放测算模型。以某铁路物流基地为例,计算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为301.41万t CO_(2e),设计能源转型、能效升级、增加碳汇3种减排情景,模拟不同情景下碳排放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能源转型情景减排效果最佳,共减少碳排放17.91万t CO_(2e)。提出绿色集约、能源转型、能效升级、增加碳汇4方面减排策略,促进铁路物流基地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实现我国铁路现代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物流基地 碳排放测算 全生命周期评价 排放因子 情景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