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ght Simplified Foxtail Millet Cultivation Technique Adopting Furrow Sowing beside Plastic Film Covering Micro-ridges
1
作者 夏雪岩 程汝宏 +6 位作者 宋世佳 刘猛 赵宇 任晓利 刘斐 南春梅 李顺国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4期869-871,876,共4页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dry-land foxtail millet production completely relies on rainwater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instable yield, manual thinning and weeding, high labor intensity, and labor and tim...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dry-land foxtail millet production completely relies on rainwater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instable yield, manual thinning and weeding, high labor intensity, and labor and time saving, Millet Research Institute of He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integrated furrow sowing beside plastic film covering micro-ridges, simplified cultivation and mechanized production, forming the simplified foxtail millet cultivation technique adopting furrow sowing beside plastic film covering micro-ridges. This study introduced the technique points of the simplified foxtail millet cultivation technique adopting furrow sowing beside plastic film covering micro-ridges, including preparation before sowing,sowing, attached agricultural machines, field management, harvest and residual film recov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tail millet Integration of furrow sowing beside plastic film covering micro-ridges fertilization and simplified cultivation SIMPLIFICATIon
下载PDF
The Effect of Plastic-Covered Ridge and Furrow Planting on the Grain Filling and Hormonal Changes of Winter Wheat 被引量:8
2
作者 LIU Yang HAN Juan +4 位作者 WEN Xiao-xia WU Wei GUO Qiang ZENG Ai LIAO Yun-che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1771-1782,共12页
Although plastic-covered ridge and furrow planting(RF) has been reported to produce substantial increases in the grain weight of winter wheat,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is not yet understood.The present study used two... Although plastic-covered ridge and furrow planting(RF) has been reported to produce substantial increases in the grain weight of winter wheat,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is not yet understood.The present study used two cultivars,Xinong 538 and Zhoumai 18,and RF and traditional flatten planting(TF,control) with the objective of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 of RF on wheat grain filling and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of hormonal changes in the wheat grains under RF to grain filling.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RF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grain weight,although the effects on grain filling were different: RF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grain-filling rate and grain weight of inferior grains,whereas RF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grainfilling rate and grain weight of superior grains.The final grain weight of inferior grains under RF was 39.1 and 50.7 mg for Xinong 538 and Zhoumai 18,respectively,3.6 and 3.4 mg higher than the values under TF.However,the final grain weight of superior grains under RF was only 0.6 and 0.8 mg higher than under TF for Xinong 538 and Zhoumai 18,respectively.RF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ethylene and gibberellic acid content in the inferior grains and increased the indole-3-acetic acid,abscisic acid and zeatin + zeatin riboside content in the inferior grains;however,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RF and TF was observed for the hormonal content in the superior grains.Based on these results,we concluded that RF significantly modulated hormonal changes in the inferior grains and,thus,affected the grain filling and grain weight of the inferior grains;in contrast,RF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grain filling,grain weight and hormonal changes in the superior wheat gra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tic-covered ridge and furrow planting wheat grain filling hormone
下载PDF
Asymmetric Ridge–Furrow and Film Cover Improves Plant Morphological Traits and Light Utilization in Rain-Fed Maize 被引量:3
3
作者 Wanlin DONG Hang YU +6 位作者 Lizhen ZHANG Ruonan WANG Qi WANG Qingwu XUE Zhihua PAN Zhigang SUN Xuebiao PAN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18年第5期829-838,共10页
Ligh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natural resources for plant growth. Light interception (LI) and use efficiency (LUE) are often affected by the structure of canopy caused by growing pattern and agronomy manageme... Ligh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natural resources for plant growth. Light interception (LI) and use efficiency (LUE) are often affected by the structure of canopy caused by growing pattern and agronomy managements. Agro-nomy practices, such as the ridge-furrow system and plastic film cover, might affect the leaf morphology and then light transmission within the canopy, thus change light extinction coefficient (k), and LI and LU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quantify LI and LUE in rain-fed maize (Zea Mays L.), a major cropping system in Northeast China, under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ridge-furrow and film covering ratios. The tested ridge-furrow system (DRF: "double ridges and furrows") was asymmetric and alternated with wide ridge (0.70 m in width and 0.15 m in height), narrow furrow (0.10 m), narrow ridge (0.40 m in width and 0.20 m in height), and narrow furrow (0.10 m).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2013 and 2014 in Jilin Province, Northeast China. Four treatments were tested: no ridges and plastic film cover (control, NRF), ridges without film cover (DRF0), ridges with 58% film cover (DRF58), and ridges with 100% film cover (DRFl00). DRF0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LI by 9% compared with NRF, while film cover showed a marginal improvement. Specific leaf area in DRF experiments with film cover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NRF, and leaf angle was 16% higher than in NRF, resulting in a 4% reduction in k. LUE of maize was not increased by DRF0, but wa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by covering film in other DRF experiments, especially by 22% in DRF100. The increase of LUE by film cover was due to a greater biomass production and a lower assimilation portioning to vegetative organs, which caused a higher harvest index. The results could help farmers to optimize maize managements, especially in the region with decreased solar radiation under climate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ht interception light use efficiency film mulching plant morphology ridge and furrow cultivation
原文传递
内嵌式基质开沟覆膜一体机设计与试验
4
作者 崔梦杰 邢剑飞 +3 位作者 王旭峰 王振伟 胡灿 王龙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5-252,共8页
为解决新疆南疆地区设施农业温室大棚内作业空间狭窄、缺乏高效作业的开沟覆膜一体机问题,设计一款内嵌式基质开沟覆膜一体机。该机具由机架、开沟覆膜机构、动力机构、梯形镇压机构、覆基质机构等组成,内嵌式基质开沟覆膜一体机作业可... 为解决新疆南疆地区设施农业温室大棚内作业空间狭窄、缺乏高效作业的开沟覆膜一体机问题,设计一款内嵌式基质开沟覆膜一体机。该机具由机架、开沟覆膜机构、动力机构、梯形镇压机构、覆基质机构等组成,内嵌式基质开沟覆膜一体机作业可一次性完成开沟、覆膜、定型、覆土和排基质等多项作业。通过EDEM仿真软件对单一切土开沟刀和切抛组合式开沟刀进行开沟仿真模拟,并进行田间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单一切土开沟刀在开沟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平均值为329 N,切抛组合式开沟刀在开沟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平均值为338 N左右,切抛组合式开沟刀提高作业质量且开沟阻力并未明显增加。该机具开沟深度为30 cm、开沟深度稳定性为87.1%、开沟后碎土率为92.4%。可为干旱偏远地区设施农业温室大棚内机械作业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南疆地区 设施农业 温室大棚 开沟覆膜 EDEM
下载PDF
河套灌区垄膜沟灌不同灌水量对土壤水氮迁移转化的影响
5
作者 胡逸芸 詹祥生 +2 位作者 罗帅 冯浩 董勤各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4-112,共9页
在引黄配额减少情况下,节水优先、减少污染和稳定粮食产量势必成为河套灌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垄膜沟灌方式具有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的功能,但其节水保肥增产机理尚不明确。因此,通过在河套灌区进行5个灌水量的垄膜沟灌春玉米田田间试验(T1,2... 在引黄配额减少情况下,节水优先、减少污染和稳定粮食产量势必成为河套灌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垄膜沟灌方式具有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的功能,但其节水保肥增产机理尚不明确。因此,通过在河套灌区进行5个灌水量的垄膜沟灌春玉米田田间试验(T1,200 mm;T2,275 mm;T3,350 mm;T4,425 mm,T5,500mm),探讨不同灌水量下的土壤水分、土壤硝态氮及土壤铵态氮迁移转化特征。结果表明:土壤耗水量从T1处理的326.8 mm随灌溉定额的增加线性增加到T5处理的487.1mm;T2与T3处理下收获时硝态氮贮量高于播种前,保肥能力强;T3处理的春玉米籽粒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T3处理与T4和T5处理的春玉米产量无显著差异;T3处理与T1和T2处理的春玉米氮素利用效率无显著差异;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则随灌溉定额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综上,垄膜沟灌下350mm灌溉定额可有效提升春玉米的水氮利用效率,并在节水保肥增产的基础上提升春玉米籽粒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 垄膜沟灌 水分运移 土壤硝态氮 土壤铵态氮 节水保肥
下载PDF
覆膜种植措施对垄作农地土壤优先流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6
作者 许昊 陈晓冰 +3 位作者 杨婷 秦梓城 刘思佳 刘俊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39,共12页
为进一步针对垄作田间农业生产制定高效的需水用肥策略提供科学支撑,将野外染色示踪试验和室内土柱水分入渗实验相结合,利用图像形态学解析、模拟入渗分析、熵权分析和灰色系统理论分析等方法,对垄作覆膜和垄作(对照)种植措施下的农地... 为进一步针对垄作田间农业生产制定高效的需水用肥策略提供科学支撑,将野外染色示踪试验和室内土柱水分入渗实验相结合,利用图像形态学解析、模拟入渗分析、熵权分析和灰色系统理论分析等方法,对垄作覆膜和垄作(对照)种植措施下的农地土壤优先流空间异质性特征进行分析,阐明覆膜种植措施下的垄作农地土壤优先流空间分布及其运动变化规律,揭示覆膜种植措施影响下的优先流与垄作田间土壤水分运动过程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外部供水条件下,垄作覆膜种植农地的水分集中分布在0~10 cm土壤表层,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分布范围逐渐缩小,其土壤染色复杂程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少。而垄作种植农地在10~30 cm土壤深度范围内的水分分布出现显著的指状优先流分化现象。同时,垄作覆膜农地土壤达到饱和状态的时间是垄作农地的1.36倍,其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土柱水流出流量(质量流率为0.20 g/s)显著(P<0.05)小于垄作农地(质量流率为0.35 g/s),土壤优先流程度相较更高,土壤属性中饱和导水率对优先流程度影响最大。垄作覆膜种植措施相较垄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进一步降低农地土壤空间内优先流的发生及其分布,减少水分向土壤深层渗漏,起到一定程度的蓄水保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作 覆膜 土壤水分 优先流 响应关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一膜两年用”玉米全膜双垄沟种床特征识别方法研究
7
作者 蒲俊羽 戴飞 +4 位作者 史瑞杰 王久鑫 宋学锋 李璐 赵武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8-310,共13页
为更加准确掌握“一膜两年用”玉米全膜双垄沟覆膜种床特征,提高其智能化生产水平,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网络模型开展“一膜两年用”玉米全膜双垄沟种床特征识别方法的研究,对种床结构中的残膜、根茬和覆土带进行检测识别。结果表... 为更加准确掌握“一膜两年用”玉米全膜双垄沟覆膜种床特征,提高其智能化生产水平,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网络模型开展“一膜两年用”玉米全膜双垄沟种床特征识别方法的研究,对种床结构中的残膜、根茬和覆土带进行检测识别。结果表明:优化后的YOLOx网络模型的效果相关值(mAP)为90.76%,检测结果优于其他网络模型。为探究无人机拍摄图像对目标检测结果的影响,采用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建立无人机飞行高度、无人机飞行角度和无人机飞行速度与评价网络模型mAP值的数学模型,寻求无人机拍摄的最优参数组合并进行试验验证,当无人机飞行高度为0.9 m、飞行角度100°、飞行速度2.2 m·s^(-1)时,评价网络模型效果相关的响应值达到最优。经验证,无人机拍摄参数优化后,网络模型的mAP值为92.67%,检测效果优于其他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膜双垄沟 种床特征 深度学习 目标检测 无人机拍摄
下载PDF
半干旱地区沟垄微型集雨种植马铃薯最优沟垄比的确定 被引量:71
8
作者 王琦 张恩和 +1 位作者 李凤民 王晓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8-41,共4页
采用沟垄微型集雨种植马铃薯,垄作为集水区,沟作为种植区,采用三种沟垄比和两种下垫面材料。在2001~2002年的试验中,膜垄种植马铃薯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是对照的2.8倍(2001)和2.4倍(2002),土垄种植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和对照相差不大;... 采用沟垄微型集雨种植马铃薯,垄作为集水区,沟作为种植区,采用三种沟垄比和两种下垫面材料。在2001~2002年的试验中,膜垄种植马铃薯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是对照的2.8倍(2001)和2.4倍(2002),土垄种植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和对照相差不大;由于降雨量和降雨高峰期出现时段的不同,虽然使2001~2002年度沟垄微型集雨种植马铃薯产量有所差异,但在两年试验中,马铃薯增产趋势基本一致,膜垄种植马铃薯产量分别比对照平均提高231%(2001)和153%(2002),土垄种植马铃薯产量分别比对照平均提高58%(2001)和23%(2002)。通过直线回归分析,在半干旱地区膜垄种植马铃薯最佳沟垄比为60cm∶40cm,当沟垄比为60cm∶40cm马铃薯产量的期望值可以达到最大,该技术是适合于半干旱地区的能较好提高降水利用率和产量的一种种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地区 沟垄微型集雨 膜垄和土垄 马铃薯 最优沟垄比
下载PDF
垄沟覆膜集雨系统垄宽和密度效应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2
9
作者 王晓凌 陈明灿 +1 位作者 易现峰 付国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0-47,共8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垄沟覆膜集雨系统中,垄宽和密度效应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垄沟覆膜集雨系统有30、60cm2种垄宽,低、中、高3种玉米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垄沟覆膜集雨能提高土壤含水率和土壤微生物量碳质量分数。随着玉米...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垄沟覆膜集雨系统中,垄宽和密度效应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垄沟覆膜集雨系统有30、60cm2种垄宽,低、中、高3种玉米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垄沟覆膜集雨能提高土壤含水率和土壤微生物量碳质量分数。随着玉米密度的增加,同一垄宽的垄沟集雨系统中,玉米株高和单株生物量逐渐下降,玉米单位面积生物量逐渐增加。降雨量较少的情况下,60cm垄宽的垄沟覆膜集雨能显著提高玉米的叶绿素质量分数,但其在高密度条件下却显著降低玉米叶绿素质量分数。高密度条件下,30cm垄宽的垄沟覆膜集雨处理,由于玉米种内竞争较激烈而导致有机物质向籽粒输入减少,从而引起产量降低。在所有的处理中,高密度、60cm垄宽的垄沟覆膜集雨种植的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 覆盖 密度 垄沟集雨 垄宽 玉米 产量
下载PDF
沟覆盖材料对垄沟集雨种植土壤温度、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0
10
作者 胡广荣 王琦 +5 位作者 宋兴阳 李富春 张登奎 张恩和 刘青林 王鹤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0-599,共10页
为寻求半干旱地区垄沟集雨环保的沟覆盖材料,改善土壤水分和温度状况,提高降雨资源利用效率,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大田试验,以玉米和高粱作为供试作物,以沟无覆盖作为对照,研究垄沟集雨不同沟覆盖方式(无覆盖、液体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生... 为寻求半干旱地区垄沟集雨环保的沟覆盖材料,改善土壤水分和温度状况,提高降雨资源利用效率,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大田试验,以玉米和高粱作为供试作物,以沟无覆盖作为对照,研究垄沟集雨不同沟覆盖方式(无覆盖、液体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土壤水分、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沟无覆盖相比,液体地膜和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种植玉米的沟中作物全生育期表层(0~25 cm)土壤温度分别提高0.2℃和1.0℃,种植高粱的沟中表层土壤温度分别提高0.2℃和1.1℃,秸秆覆盖种植玉米和高粱的沟中表层土壤温度分别降低1.1℃和1.3℃;液体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0~140 cm土壤贮水量种植玉米分别提高0.4 mm、21.5 mm和8.6 mm,种植高粱分别提高2.3 mm、21.0 mm和10.9 mm。液体地膜覆盖和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玉米青贮产量分别提高增加0.4%和10.4%,玉米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6%和11.3%,玉米地上生物量分别增加0.7%和7.3%;高粱青贮产量分别增加0.2%和10.9%,高粱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1%和11.8%,高粱地上生物量分别增加1.6%和9.4%;秸秆覆盖的玉米青贮产量、玉米籽粒产量、玉米地上生物量、高粱青贮产量、高粱籽粒产量和高粱地上生物量分别减少2.9%、2.2%、1.9%、0.7%、1.4%和1.0%。液体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种植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0.9 kg·hm^(-2)·mm-1、0.5 kg·hm^(-2)·mm-1和4.9 kg·hm^(-2)·mm-1,种植高粱分别提高0.3 kg·hm^(-2)·mm-1、0.4 kg·hm^(-2)·mm-1和2.7 kg·hm^(-2)·mm-1。综合分析表明,生物可降解地膜适宜作为半干旱黄土高原区垄沟集雨沟覆盖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沟集雨 沟覆盖材料 土壤温度 土壤水分 可降解地膜 液体地膜 秸秆覆盖 玉米 高粱
下载PDF
模拟垄沟灌溉土壤水分入渗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自奎 吴普特 +3 位作者 赵西宁 张勇勇 陈小莉 张凤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28,共5页
采用土箱进行模拟垄沟灌溉入渗试验,探索垄沟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分的入渗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垄沟灌溉入渗时,湿润锋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运移距离与入渗时间呈幂函数正相关,其垂向运移距离明显大于一般沟灌;灌水时沟中与垄坡剖面的含水... 采用土箱进行模拟垄沟灌溉入渗试验,探索垄沟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分的入渗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垄沟灌溉入渗时,湿润锋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运移距离与入渗时间呈幂函数正相关,其垂向运移距离明显大于一般沟灌;灌水时沟中与垄坡剖面的含水率迅速增加,再分布过程中在水平向水势梯度的作用下垄上剖面的含水率也不断增加,适当减小垄宽可以减少灌溉水的深层渗漏损失。沟底覆膜可使垄沟灌溉垂向入渗量减少,灌水后土壤含水率在垄沟之间的分布更加均匀,深层渗漏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沟灌溉 间(套)作 湿润锋 土壤含水率 沟底覆膜
下载PDF
辽西半干旱区垄膜沟种方式对春玉米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1
12
作者 肖继兵 孙占祥 +3 位作者 蒋春光 刘志 郑家明 冯良山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917-1928,共12页
【目的】春玉米是辽西地区的主要作物,其整个生育期需水量较多,但该区降水资源短缺且降水变率大,时空分布不均,有限降水难以满足春玉米高产稳产所需。垄膜沟种可有效汇集天然降水,提高降水资源化程度,开展相关研究以充分有效地利用该区... 【目的】春玉米是辽西地区的主要作物,其整个生育期需水量较多,但该区降水资源短缺且降水变率大,时空分布不均,有限降水难以满足春玉米高产稳产所需。垄膜沟种可有效汇集天然降水,提高降水资源化程度,开展相关研究以充分有效地利用该区有限的自然降水,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促进玉米稳产高产。【方法】2007—2013年在辽宁朝阳地区进行玉米垄膜沟种微集雨种植试验,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水分、玉米产量和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垄膜沟种(沟内不覆盖,T1)、垄膜沟覆秸秆(T2)、垄膜沟覆膜(T3)和传统种植(CK)4种处理,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传统种植为垄沟种植,行距50 cm,垄膜沟种方式为沟垄相间排列,沟宽80 cm,垄宽40 cm,垄高15 cm,垄上覆膜为集雨区,沟为种植区,种植2行玉米。各处理种植密度为52 500株/hm2左右,种肥为磷酸二铵(375 kg·hm-2,N 18%,P2O5 46%),拔节初期追施尿素(375 kg·hm-2,N 46%)。【结果】垄膜沟种微集雨种植可有效汇集天然降雨,2009年和2010年玉米出苗率分别提高13.0%和14.9%,出苗时间提前1—2 d。前期长时间无有效降雨的情况下,一场有效降雨过后,土壤贮水量增加幅度依次为T2>T1>CK>T3,T1和T2种植区水分入渗深度至少达到60 cm,而CK水分入渗深度只有40 cm,产流效率为61%,T1和T2蓄墒增加率分别为72%和88%。各处理生育期间土壤水分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T2>T1>T3>CK,其值分别为140.93、135.27、127.85和118.98 mm,较对照分别增加18.45%、13.69%和7.46%。2007—2013年,T1—T3产量比对照分别增产24.31%—32.58%、9.95%—17.81%、32.12%—37.16%、16.58%—27.96%、2.50%—9.40%、10.85%—29.33%和4.14%—17.95%,T1、T2和T3较对照平均增产幅度分别为14.52%、20.01%和23.44%。2007—2012年,T1—T3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分别增加24.66%—36.07%、14.12%—23.73%、38.34%—53.89%、29.07%—35.68%、1.20%—19.60%和9.02%—32.55%,T1、T2和T3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平均增加幅度分别为20.39%、27.94%和28.02%。在相对干旱年份,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幅度较大。【结论】通过连续7年进行旱作农田垄膜沟种微集雨种植试验,明晰了该技术模式在辽西半干旱地区的集雨、蓄水和保墒效果,有效减轻春季干旱对春播保苗和幼苗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丰富了辽西半干旱地区旱作集水农业的理论基础。通过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可有效提高该区降水资源利用率和农田水分利用效率,使玉米稳产高产,从而促进该区旱作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该项研究对中国北方旱作集水农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春玉米 垄膜沟种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旱地玉米垄膜沟种微集水种植技术研究 被引量:52
13
作者 段喜明 吴普特 +1 位作者 白秀梅 冯浩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3-146,共4页
为提高我国北方旱地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温度,以达到进一步增产的目的。设计出一套旱地玉米的垄膜沟种微集水种植技术。通过对比试验发现:单向丁风垄(D2)种植沟间的含水量,较对照和平铺膜提高2.87%和1.82%;水分利用效率... 为提高我国北方旱地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温度,以达到进一步增产的目的。设计出一套旱地玉米的垄膜沟种微集水种植技术。通过对比试验发现:单向丁风垄(D2)种植沟间的含水量,较对照和平铺膜提高2.87%和1.82%;水分利用效率也最高,达18.05kg/hm^2·mm,较对照和平铺膜提高48.70%和25.54%。整个生育期种植行间各层平均地温.垄膜沟种技术高出对照1.4℃.高出平铺膜0.1℃;总积温在2901.0~2984.7℃之间,平铺膜为2908.7℃,对照仅为2699.3℃。垄膜沟种平均产量为7237.26kg/hm^2,其中单向顺风垄(D1)的产量最高。达7569.62kg/hm^2.较对照和平铺膜提高47.72%和21.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地玉米 垄膜沟种技术 单向垄 弧形垄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下载PDF
玉米全膜双垄沟直插式精量穴播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61
14
作者 赵武云 戴飞 +3 位作者 杨杰 史增录 杨正 石林榕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1-97,共7页
为适应我国西北地区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作业需求,解决传统膜上播种机具作业存在挑膜、撕膜、种穴与幼苗错位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玉米全膜双垄沟直插式精量穴播机。该机采用凸轮-曲柄滑块机构、运动放大机构实现了成穴器的投种控制与定... 为适应我国西北地区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作业需求,解决传统膜上播种机具作业存在挑膜、撕膜、种穴与幼苗错位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玉米全膜双垄沟直插式精量穴播机。该机采用凸轮-曲柄滑块机构、运动放大机构实现了成穴器的投种控制与定点强制开启。仿真分析与田间验证试验表明,直插式精量穴播机在覆膜垄沟播种作业时,成穴器位于播种段与出土段的水平分速为零,播种株距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穴孔布置、成穴器运动轨迹均合理,满足玉米全膜双垄沟播作业的农艺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穴播机 全膜双垄沟播 直插式
下载PDF
施肥和覆膜垄沟种植对旱地小麦产量及水氮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79
15
作者 李廷亮 谢英荷 +5 位作者 任苗苗 邓树元 单杰 雷震宇 洪坚平 王朝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220,共9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施肥和覆膜垄沟种植对旱地冬小麦群体动态、产量构成及水氮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垄沟种植和追肥处理可显著提高旱地冬小麦穗数,追肥处理可减少后期无效分蘖;覆膜垄沟种植和追肥处理产量分别比农户模式提高了1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施肥和覆膜垄沟种植对旱地冬小麦群体动态、产量构成及水氮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垄沟种植和追肥处理可显著提高旱地冬小麦穗数,追肥处理可减少后期无效分蘖;覆膜垄沟种植和追肥处理产量分别比农户模式提高了11.73%和13.91%,穗数和穗粒数是其产量提高的关键因素;覆膜垄沟种植方式可减少土壤水分损耗,水分利用率为11.60kg.hm-.2mm-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追肥处理能有效促进小麦生育中后期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在基施氮量165 kg/hm2上再追肥30 kg/hm2,地上部分吸氮总量增加15.45 kg/hm2,追肥氮的利用率显著高于底肥氮利用率,为5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冬小麦 覆膜垄沟种植 追肥 产量 水氮利用率
下载PDF
生物降解膜降解、保墒增温性能及对玉米生长发育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35
16
作者 王淑英 樊廷录 +5 位作者 李尚中 张建军 赵刚 王磊 党翼 姜小凤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7-133,共7页
通过3年试验,研究生物降解膜降解、增温保墒性能及全覆盖双垄沟播玉米苗期0-25 cm土壤温度动态和对玉米生长发育进程的影响,明确生物降解膜在生产中对普通农用地膜的可替代性。结果表明,生物降解地膜埋入土壤约30 d左右可以观测到降解效... 通过3年试验,研究生物降解膜降解、增温保墒性能及全覆盖双垄沟播玉米苗期0-25 cm土壤温度动态和对玉米生长发育进程的影响,明确生物降解膜在生产中对普通农用地膜的可替代性。结果表明,生物降解地膜埋入土壤约30 d左右可以观测到降解效果,40 d以后开始快速降解,到80-90 d时降解可达到85%-95%,种植地膜玉米后,压入土壤或地膜上有土覆盖的部分同样有明显的降解效果,而垄上的地膜在玉米收后绝大部分仍与常规膜一样保持完好;生物降解膜保墒性能达普通农用地膜的90.4%-95.4%;作物生育前期0-25 cm土层08∶30、14∶30和20∶30平均温度比普通农用地膜低0.85℃,比露地高1.91℃;生物降解膜全覆盖双垄沟播玉米比裸地平作出苗提前5-9 d,成熟期提前11-12 d。生物降解地膜具有一定的增温、保墒作用,降低生产成本后,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不能降解的普通农用地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膜 全覆盖双垄沟播 土壤温度 玉米 生长发育
下载PDF
全膜双垄沟播改善干旱冷凉区盐渍土水盐状况提高玉米产量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李磊 张强 +5 位作者 冯悦晨 聂督 孙捷 闫敏 王斌 黄高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6-103,共8页
为探明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内陆干旱冷凉地区盐渍土的水盐调控机制,在山西省大同市,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以半膜覆盖垄播(LB)、半膜平铺穴播(CK)为对照,研究全膜双垄沟播(QM)技术对盐渍土水盐时空动态变化及其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为探明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内陆干旱冷凉地区盐渍土的水盐调控机制,在山西省大同市,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以半膜覆盖垄播(LB)、半膜平铺穴播(CK)为对照,研究全膜双垄沟播(QM)技术对盐渍土水盐时空动态变化及其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苗期QM处理0~30 cm土壤含水率比LB和CK高3.6%和2.9%,在大喇叭口期比LB和CK高27.8%和7.0%,能大幅优化耕层土壤水盐环境,提高玉米的出苗率和成苗率;QM处理各层土壤含盐量均显著降低(P〈0.05),在大喇叭口期比LB和CK低28.3%、36.3%,在收获前期比LB和CK低31.2%、30.5%;对比1 m土体脱盐率,QM处理脱盐作用最强,比LB和CK高16.9%、30.7%,能大幅降低耕层土壤含盐量;QM处理比LB、CK玉米提早成熟4 d,增产69.7%和125.3%。总之,采用QM处理可以优化土壤耕层水盐分布,提高出苗率,缩短玉米生育进程,大幅提高产量。研究可为内陆干旱冷凉地区盐碱地的高效利用提供最佳的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土壤水分 盐分 全膜双垄沟播 生育进程 玉米
下载PDF
全膜双垄沟播起垄施肥铺膜机的研制 被引量:27
18
作者 史增录 赵武云 +2 位作者 马海军 蒋五洋 柴守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9-174,共6页
针对全膜双垄沟播种植的农艺要求,研制了一种起垄施肥铺膜机,可完成起垄、施肥、喷药、铺膜和覆土压膜联合作业。用旋耕方式整地起垄,覆土装置实现地膜纵向两边均匀覆土和地膜横向间隔覆土。采用旋耕前喷药和铺膜前施肥的作业方式,保证... 针对全膜双垄沟播种植的农艺要求,研制了一种起垄施肥铺膜机,可完成起垄、施肥、喷药、铺膜和覆土压膜联合作业。用旋耕方式整地起垄,覆土装置实现地膜纵向两边均匀覆土和地膜横向间隔覆土。采用旋耕前喷药和铺膜前施肥的作业方式,保证药效和肥效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试验表明,垄面光滑,无明显缺陷且覆土后的地膜无机械破膜现象。膜横向覆土距离的平均值为102 cm,纵向覆土厚度和宽度的平均值为5.1 cm和11.4 cm,大垄的垄宽和垄高的平均值分别为69.3 cm和14.9 cm,小垄的垄宽和垄高的平均值为40.5 cm和15.2 cm,满足全膜双垄沟播种植农艺要求。覆土的厚度、宽度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83%和7.52%,大垄宽度、高度的变异系数为1.22%和2.14%,小垄宽度、高度的变异系数为2.26%和1.58%,符合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膜双垄沟播 起垄 施肥 铺膜机
下载PDF
甘肃省旱地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12
19
作者 李来祥 刘广才 +2 位作者 杨祁峰 赵小文 朱永永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4-118,共5页
系统分析了旱地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体系的研究阶段、技术创新、应用状况、技术评价和发展前景。结果表明,旱地全膜双垄沟播及其配套技术集覆膜抑蒸、垄面集流、雨水富集于一体,极显著地提高了农田降水保蓄率、利用率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系统分析了旱地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体系的研究阶段、技术创新、应用状况、技术评价和发展前景。结果表明,旱地全膜双垄沟播及其配套技术集覆膜抑蒸、垄面集流、雨水富集于一体,极显著地提高了农田降水保蓄率、利用率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使秋季全覆膜和顶凌全覆膜1 m土壤贮水分别较常规播前半膜平铺增加50.2mm和31.7 mm;降水利用率最高达到75.2%,平均达到70.0%;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到37.8 kg/(mm.hm2),平均达到33 kg/(mm.hm2)。从而有效解决了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玉米等大秋作物因春旱无法播种、出苗的瓶颈,大幅度提高了作物产量,使玉米产量平均达到8 374.5 kg/hm2,增产3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膜覆盖 双垄面集流 沟播
下载PDF
半干旱地区膜垄和土垄的集雨效率和不同集雨时期土壤水分比较 被引量:65
20
作者 王琦 张恩和 李凤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816-1819,共4页
于 2 0 0 2年 4月~ 8月在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榆中试验站进行研究 ,在平地上形成沟垄相间的微地形 ,采用 3种沟垄比和两种下垫面材料 ,垄作为径流区 ,沟作为集水区 (沟内不种任何作物 )。采用平均产流率法分析了不同垄型集水面的集水... 于 2 0 0 2年 4月~ 8月在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榆中试验站进行研究 ,在平地上形成沟垄相间的微地形 ,采用 3种沟垄比和两种下垫面材料 ,垄作为径流区 ,沟作为集水区 (沟内不种任何作物 )。采用平均产流率法分析了不同垄型集水面的集水效率 ,结果表明 ,膜垄的平均集水效率为 90 % ,土垄的平均集水效率为 16 .8% ;通过对不同垄型集水面垄中、沟边、沟中的土壤水分进行比较发现 ,对于膜垄在集雨的各个时期沟中的土壤含水量高于垄中 ,沟边的土壤含水量介于沟中和垄中土壤含水量两者之间。如 7月 14日测定 ,沟中、沟边和垄中 0~ 2 0 0 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为 10 .39%、10 .2 4 %和 9.4 2 % ;对于土垄 ,在集雨前期和集雨中期 ,沟中和沟边的土壤含水量相差不大 ,沟中和沟边的土壤含水量均低于垄中的土壤含水量 ,表现出和膜垄完全不一样的特性 ,如 7月 14日测定 ,沟中、沟边和垄中 0~ 12 0 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为 8.98%、8.6 8%和 10 .0 3% ,在集雨后期 ,沟边和沟中的土壤含水量大于垄中土壤含水量 ,如 8月 13日测定 ,沟中、沟边和垄中 0~ 12 0 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为 9.76 % A、9.38% B和 7.94 % C,该试验表明土垄在集雨后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垄 土垄 集雨效率 土壤水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