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ull-endoscopic spine surgery treatment of lumbar foraminal stenosis after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A case report 被引量:2
1
作者 Quan-Lai Zhao Kun-Peng Hou +2 位作者 Zhong-Xuan Wu Liang Xiao Hong-Guang X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2期656-662,共7页
BACKGROUND Few reports have described lumbar foraminal stenosis-induced radiculopathy after treatment by full-endoscopic spine surgery(FESS)combined with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in patients with vertebral comp... BACKGROUND Few reports have described lumbar foraminal stenosis-induced radiculopathy after treatment by full-endoscopic spine surgery(FESS)combined with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in patients with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We herein report such a case,including the patient’s treatment process and doctor’s surgical experience.CASE SUMMARY A 79-year-old man presented with symptoms of radiculopathy after sustaining L4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Imaging and physical examination revealed L4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combined with L3/4 Lumbar foraminal stenosis(LFS).The patient’s symptoms were low back pain with pain in the lateral left leg.Although many reports have described radiculopathy induced by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the use of FESS combined with PVP has rarely been reported.This case report indicates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FESS and PVP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approach for the treatment of LFS-induced radiculopathy after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This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has great potential to replace traditional lumbar fixation and decompression surgery.Thus,we suggest the continued accumulation of similar cases to discuss the wider application of FESS.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and LFS,PVP and FESS can be used to restore the vertebral height and reduce the pressure around the intervertebral foramen.Additionally,the combination of FESS and PVP can treat the pain or numbness of the low back and lower limbs and allow for recovery in a short time with excellent postoperative effects.In general,FESS is a good treatment for radiculopathy caused by foraminal stenosis after OVC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Lumbar foraminal stenosis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full-endoscopic spine surgery RADICULOPATHY Case report
下载PDF
3D显微镜辅助下经前路治疗合并骨性颈椎间孔狭窄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糜宝国 张吉涛 +4 位作者 姜扩 孟海兰 王博文 郝定均 单乐群 《骨科》 CAS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3D显微镜辅助下经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合并骨性颈椎间孔狭窄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36例接受3D显微镜辅助下ACDF手术... 目的探讨3D显微镜辅助下经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合并骨性颈椎间孔狭窄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36例接受3D显微镜辅助下ACDF手术治疗合并骨性颈椎间孔狭窄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的临床资料。观察病人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病人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颈痛、上肢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结果所有病人均成功实施手术,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中出血量为(56.4±22.3)mL,术后引流量为(6.7±4.6)mL。末次随访时颈痛VAS评分、上肢痛VAS评分及NDI指数别为(1.1±0.8)分、(1.4±0.9)分和15.6%±4.6%,较术前的(4.8±1.1)分、(6.3±0.9)分和49.3%±6.7%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显微镜辅助下经前路治疗合并骨性颈椎间孔狭窄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是一种高效、安全、可视化的手术技术,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显微镜 神经根型颈椎病 骨性椎间孔狭窄 减压 前路
下载PDF
经椎间孔内镜下减压与有限节段减压融合术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对比
3
作者 张垚 林万程 +3 位作者 宋继鹏 姚思远 姚明涛 丁立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95-703,共9页
目的:探讨应用经椎间孔内镜减压术与有限节段减压融合术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的临床及影像学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月~2021年1月因ADS于本科室接受手术的53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微创组... 目的:探讨应用经椎间孔内镜减压术与有限节段减压融合术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的临床及影像学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月~2021年1月因ADS于本科室接受手术的53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微创组(31例,接受经椎间孔内镜减压术)与融合组(22例,接受有限减压融合术),并对以下资料进行分析对比:人口统计学资料、术前Lenke-Silva分级,术前、出院前、术后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的放射学参数(侧凸Cobb角、脊柱整体平衡、脊柱-骨盆参数),出院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的临床疗效评估资料,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手术率。结果:患者平均随访15.68±3.26个月,微创组患者平均年龄显著高于融合组(78.64±5.19岁vs 64.95±4.31岁,P<0.05);微创组患者以Lenke-SilvaⅠ、Ⅱ级畸形为主,均为单侧神经症状;融合组患者以Lenke-SilvaⅡ、Ⅲ级畸形为主,73%的患者为单侧神经症状。微创组术前侧凸Cobb角显著低于融合组(23.92°±9.06°vs 39.58°±13.12°,P<0.05)。两组患者术后腰痛、下肢放射痛,以及功能障碍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末次随访时微创组腰痛及功能障碍评分优于融合组(P<0.05)。两组在随访过程中均未观测到冠、矢状位失衡;末次随访时:微创组侧凸Cobb角进展1.51°,融合组矫形丢失1.82°。微创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再手术率均低于融合组(P<0.05)。结论:对于下肢神经症状明显但不合并僵硬性冠、矢状位失平衡的ADS,两种手术方式均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症状。短期随访结果显示,单纯内镜减压术后侧凸进展程度较小,在功能改善方面优于有限节段融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 椎间孔狭窄 下肢神经根病 经椎间孔镜下减压术
下载PDF
计算机导航辅助单一体位下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联合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初步应用
4
作者 赵海恩 董鑫 +6 位作者 任坤 乔欢欢 鲍小明 郭卫东 闫康 张小平 廖博 《骨科》 CAS 2024年第5期410-416,共7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内镜减压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伴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5例L5/S1椎间盘突出伴狭窄病人,其中男9例,女16例;年龄50~7...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内镜减压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伴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5例L5/S1椎间盘突出伴狭窄病人,其中男9例,女16例;年龄50~79岁,平均65.5岁。采用导航辅助下单一体位内镜直接减压联合OLIF间接减压治疗。观察并记录病人责任椎体间高度、椎间孔高度、椎管的矢状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手术失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椎间融合率和椎间融合器下沉情况等。结果所有病人随访1年以上,术中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90 min、术中失血量104 m L、下床时间54 h、住院时间10.6 d。术后1年,病人VAS评分、ODI、责任椎体间高度、椎间孔高度、椎管矢状径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年随访期间腰椎CT显示2级以上(完全融合、坚固融合)融合率为92%(23/25),未发生椎间融合器下沉。结论计算机辅助导航下单一体位实现内镜减压联合OLIF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症,初步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腰椎间融合 椎间孔镜 计算机辅助导航 单一体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单侧TLIF术后继发对侧神经根症状的原因分析
5
作者 李广彬 王在斌 +1 位作者 贺利娜 陈秀民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2期325-329,344,共6页
目的观察单侧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术后对侧神经根症状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原因并提出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月该院开展的318例单侧TLIF手术患者资料,统计术后1周... 目的观察单侧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术后对侧神经根症状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原因并提出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月该院开展的318例单侧TLIF手术患者资料,统计术后1周内的对侧神经根症状发生情况,并给予针对性治疗。将术后出现对侧神经根症状的患者列入症状组,其余患者列入无症状组。统计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的腰痛和下肢痛VAS评分和腰椎功能JOA评分;测量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节段间前凸角(segmental angle,SA),椎间盘前缘高度(anterior disc height,ADH)、椎间盘后缘高度(posterior disc height,PDH)、椎间孔高度(foraminal height,FH)、椎间孔宽度(foraminal width,FW)和椎间孔面积(foraminal area,FA)。对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318例中,术后19例(5.97%)出现新的同一节段对侧神经根症状。其中,因对侧椎间孔狭窄所致10例(52.6%),残余的椎间盘内容物突出至对侧6例(31.6%),血肿形成1例(5.3%),螺钉置入错误2例(10.5%)。12例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神经阻滞后好转,另7例均二次手术后好转。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腰痛、下肢痛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JOA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症状组患者术后的LL、SA和ADH值均显著增加(P<0.05),PDH、FA和FH值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症状组患者术后的FH、FW和FA值均显著低于无症状组(P<0.05)。结论腰椎退行性疾病行单侧TLIF术后的对侧神经根症状并不少见,但多可通过非手术措施得到缓解。其发生原因,以对侧椎间孔狭窄最为常见,其次为残余的椎间盘组织自对侧突出、压迫神经根所致,也可见置钉错误和血肿压迫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对侧神经根症状 椎间孔狭窄 单侧减压
下载PDF
后路椎管减压突出髓核摘除术治疗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其对ODI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黄丽先 胡娜娜 +1 位作者 董红 余娜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394-398,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减压突出髓核摘除术治疗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其对ODI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97例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成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8)。观察组采用后路椎管...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减压突出髓核摘除术治疗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其对ODI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97例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成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8)。观察组采用后路椎管减压突出髓核摘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脊柱功能(ODI评分)、术后并发症、疼痛情况(V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术后1周、2个月及3个月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椎管减压突出髓核摘除术能提高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ODI评分,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椎管减压突出髓核摘除术 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部功能障碍指数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有限椎板切除联合神经根管减压预防C_5神经根麻痹的效果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炳智 田金辉 +3 位作者 李志远 李晓东 苗洁 刘法敬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7-452,共6页
目的观察颈后路有限椎板切除联合神经根管减压术在降低C_5神经根麻痹及其促进神经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69例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38例采用有限椎板切除、神经根管减压内固... 目的观察颈后路有限椎板切除联合神经根管减压术在降低C_5神经根麻痹及其促进神经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69例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38例采用有限椎板切除、神经根管减压内固定术治疗(A组),31例采用常规椎板切除内固定术治疗(B组)。术后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颈椎曲度指数变化及C_5神经根麻痹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A组患者椎板切除宽度(16.8±2.1)mm,显著小于B组(21.7±2.5)mm(t=8.849,P<0.001)。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439,P>0.05)。术后两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持续性升高(F>42.996,P<0.05),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021,P>0.05);颈椎曲度指数较术前有改善,且维持至末次随访(F>86.379,P<0.05),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943,P>0.05)。A组术后C5水平脊髓漂移距离(2.5±0.5)mm,显著小于B组(3.6±0.7)mm(t=7.602,P<0.001)。两组神经功能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t=0.724,P=0.471)。A组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5.2%(2/38),低于B组22.5%(7/31)(χ~2=4.514,P=0.034)。结论颈椎有限椎板切除联合神经根管减压术可解除脊髓压迫并限制脊髓过度向后漂移,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同时降低C_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有限椎板切除 神经根管减压 C5神经根麻痹
下载PDF
后路斜向腰椎关节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强 邹德威 +1 位作者 马华松 海涌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14-816,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斜向腰椎关节固定术(POLAr)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并神经根管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后路腰椎侧后方对神经根管彻底减压,后路斜向腰椎关节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80例,男28例,女52例;...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斜向腰椎关节固定术(POLAr)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并神经根管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后路腰椎侧后方对神经根管彻底减压,后路斜向腰椎关节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80例,男28例,女52例;平均年龄58.5岁;其中融合2个节段者56例,3个节段者20例,4个节段者4例。[结果]全部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前症状完全缓解。经6个月~6a(平均2a)随访,除5例患者外都获得了牢固的椎间骨性融合;临床疗效:优62例,良15例,可3例,优良率95%。[结论]采用后路斜向腰椎关节固定术(POLAr)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能够恢复椎问高度,重建腰椎轴向排列和载荷,能尽可能地保留脊柱后部结构,保持了脊柱的稳定性,植骨融合牢固,POLAr术式是一种有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神经根管狭窄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退行性不稳 神经根管减压 脊柱椎间融合术 POLAR
下载PDF
椎间孔镜下神经根腹侧和背侧联合减压治疗高龄退变性腰椎滑脱伴神经根管狭窄症:2年以上随访报告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新锋 王琨 靳林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77-1082,共6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部分去除滑脱下方椎体后上缘骨质进行神经根腹侧减压联合背侧减压,治疗高龄退变性腰椎滑脱伴神经根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局部下经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去除滑脱下方椎体后上缘骨质进行腹侧减压,同时结合去除部...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部分去除滑脱下方椎体后上缘骨质进行神经根腹侧减压联合背侧减压,治疗高龄退变性腰椎滑脱伴神经根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局部下经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去除滑脱下方椎体后上缘骨质进行腹侧减压,同时结合去除部分肥厚黄韧带和增生关节突关节完成神经根背侧减压。采用腿痛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术后症状改善情况,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估,通过CT和(或)MRI进行术后神经减压的影像学评估,滑脱率评估腰椎滑脱程度。结果术前和术后3个月、术后2年ODI和腿痛VAS评分分别为(6.4±1.2)%、(1.7±1.0)%、(1.7±0.8)%和(68.6±6.7)、(29.6±4.9)、(30.9±5.0)分,术后均显著改善(P<0.05)。未出现永久性神经并发症。术后2年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为85.7%(18/21)。术前和术后2年腰椎滑脱率差异无显著性[(18.0±5.1)%vs.(18.5±5.1)%,t=-0.523,P=0.607]。术后CT和(或)MRI显示滑脱椎体下位椎体后上缘向椎管内突出的台阶样压迫被去除,神经根腹侧和背侧减压满意。结论局麻椎间孔镜下部分去除滑脱下方椎体后上缘骨质进行神经根腹侧减压,能减少背侧减压对小关节的破坏,安全可行,为部分腰椎滑脱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症的高龄患者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滑脱 神经根管狭窄 椎间孔镜 减压
下载PDF
经前路椎间孔减压植骨固定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被引量:3
10
作者 钟斌 邵高海 +2 位作者 王群波 李波 余雨 《实用骨科杂志》 2011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的探讨经前路颈椎间孔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2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的经前路颈椎间孔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s a... 目的探讨经前路颈椎间孔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2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的经前路颈椎间孔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s association,JOA)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ous scale,VAS)评分,观察术前、术后即刻、6个月、18个月疗效。结果共治疗观察21例患者,采用JOA评分,术前评分(8.50±1.25)分,随访终末评分(13.70±1.33)分,手术前后JOA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VAS评分:术前评分(6.85±1.18)分,随访终末评分(2.15±1.30)分,手术前后VAS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率为100%;术前Cobb角为10.3°(-5°~16°),随访终末Cobb角为15.5°(0°~20.5°);术后均无感染、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及椎动脉损伤,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翻修手术者。结论经前路颈椎间孔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创伤小、减压直接、疗效确切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孔减压 神经根型颈椎病 融合 内固定
下载PDF
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与后路椎管减压突出髓核摘除术治疗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1
作者 汪巍 李广松 +3 位作者 曹赫基 刘伟 索令山 季立平 《颈腰痛杂志》 2014年第6期405-408,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在治疗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69例临床诊断为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C臂引导下经皮穿刺进入突出椎间盘靶点位置射频热凝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后路椎管减压突出...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在治疗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69例临床诊断为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C臂引导下经皮穿刺进入突出椎间盘靶点位置射频热凝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后路椎管减压突出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间治疗效果差异。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以治疗前后的分值计算改善率。结果优良率80%。其中优18例(45%),良14例(35%),可6例(15%),差2例(5%)。结论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治疗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有效的,具有损伤小、疼痛缓解快、并发症少、患者依从性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热凝术 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后路椎管减压突出髓核摘除术
下载PDF
单侧入路椎间孔镜双侧减压治疗中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12
作者 曾浩然 王忠仁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9期62-64,共3页
目的分析单侧入路椎间孔镜双侧减压治疗中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8例中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随机投掷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参照组实施全椎板切除双侧减压治疗,研究组实... 目的分析单侧入路椎间孔镜双侧减压治疗中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8例中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随机投掷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参照组实施全椎板切除双侧减压治疗,研究组实施单侧入路椎间孔镜双侧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腰椎功能和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的切口长度小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且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参照组(P<0.05)。参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9.41%,高于研究组的8.82%(P<0.05)。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的ODI、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单侧入路椎间孔镜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显著,手术创伤小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障碍、减少术后疼痛,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入路 椎间孔镜 双侧减压 腰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海军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14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9年7月在我院进行传统椎板间开窗减压内固定术治疗的32例腰椎管狭窄症作为传统组,同期选取在我院接受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术治疗的32例腰椎管狭窄症作...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9年7月在我院进行传统椎板间开窗减压内固定术治疗的32例腰椎管狭窄症作为传统组,同期选取在我院接受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术治疗的32例腰椎管狭窄症作为椎间孔镜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椎间孔镜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组(P<0.05),疗效优良率高于传统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VAS、ODI评分较术前均降低(P<0.05),且术后各时间点椎间孔镜组VAS、ODI评分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经皮椎间孔镜 减压术 VAS ODI 并发症发生率
下载PDF
全内窥镜侧后路减压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
14
作者 康然 周小阳 +6 位作者 孙道喜 顾军 邓蓉蓉 戴春岗 陈方庆 张仕兵 谢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33期103-105,共3页
目的观察全内窥镜下侧后路精准减压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减压效果及疗效。方法对27例腰椎间孔狭窄症患者行侧后路精准减压,术后随访,记录术前1 d、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1年ODI评分、下肢痛VAS评分。结果 27例患者均在局麻下顺利完成手... 目的观察全内窥镜下侧后路精准减压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减压效果及疗效。方法对27例腰椎间孔狭窄症患者行侧后路精准减压,术后随访,记录术前1 d、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1年ODI评分、下肢痛VAS评分。结果 27例患者均在局麻下顺利完成手术。椎间孔面积由手术前的(46.89±5.89)mm^2扩大到(112.52±26.13)mm^2(P<0.01)。患者腰痛及下肢痛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VAS下肢痛评分由术前(6.71±0.72),改善到术后3月(2.85±0.77),术后6月(2.81±0.41),术后1年(2.71±0.47)(P<0.05)。ODI评分由术前(71.11±6.08),改善到术后3月(27.26±5.18),术后6月(2.59±1.81),术后1年(12.74±1.59)(P<0.05)。结论全内窥镜下侧后路精准减压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可以充分减压神经根,快速缓解患者下肢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一项安全有效的脊柱微创手术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孔狭窄症 全内窥镜 减压
下载PDF
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治疗单侧神经根症状腰椎管狭窄的效果分析
15
作者 王迪 徐松山 《华夏医学》 CAS 2021年第6期99-102,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对单侧神经根症状腰椎管狭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间歇性跛行评分的影响。方法:106例单侧神经根症状腰椎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行开放式减压椎骨植骨融合术,观察组53例,行经皮...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对单侧神经根症状腰椎管狭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间歇性跛行评分的影响。方法:106例单侧神经根症状腰椎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行开放式减压椎骨植骨融合术,观察组53例,行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疼痛、功能障碍和间歇性跛行均得到改善(P<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治疗单侧神经根症状腰椎管狭窄患者的效果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 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 单侧神经根症状 腰椎管狭窄
下载PDF
经皮内镜椎间孔内口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8
16
作者 朱腾月 丁宇 +2 位作者 张建军 崔洪鹏 乔晋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94-199,共6页
目的:采用经皮内镜椎间孔内口入路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ous endoscopic medial foraminal discectomy,PE-MF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并探讨应用PE-MFD技术治疗LD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Ⅰ组32例LDH... 目的:采用经皮内镜椎间孔内口入路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ous endoscopic medial foraminal discectomy,PE-MF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并探讨应用PE-MFD技术治疗LD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Ⅰ组32例LDH患者接受了PE-MFD手术,平均随访10.1±7.6个月。分别于术前、出院前、术后3~6月及末次随访时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疾患量表(jap 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Oswestry功能残障指数量表(oswer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进行评价疗效。同时,对照Ⅱ组接受TESSYS手术LDH患者41例,对比分析手术及住院期间观察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PE-MFD术后及随访时段VAS、JOA及ODI分值均有显著差异(P〈0.01)。根据JOA改善率评价疗效分级,短期随访优16例、良14例、一般2例,治疗满意率达93.75%。两组未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在手术时间、出血量、自我满意度、平均住院日等方面,Ⅰ组明显优于Ⅱ组。结论:PE-MFD治疗LDH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对椎管干扰少、神经根减压充分、易于掌握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内镜 椎间孔内口 微创手术 减压
下载PDF
多裂肌横截面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减压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欲燃 张玉民 +1 位作者 王献印 孙勇伟 《颈腰痛杂志》 2022年第5期660-663,666,共5页
目的 探讨多裂肌横截面积与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减压手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复发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0年9... 目的 探讨多裂肌横截面积与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减压手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复发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0年9月由我科开展PETD手术的170例LDH患者资料,术后随访观察1年,根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MRI成像中的多裂肌影像学指标[多裂肌的标准化横截面积(standardized cross sectional area,SCSA)以及脂肪浸润度(degree of fat infiltration,DFF)]进行比较,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PETD术后复发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采用ROC曲线进一步评估多裂肌SCSA与其他风险因素在PETD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术后1年内15例出现术后复发,发生率为8.82%。与未复发组患者相比,复发组患者的年龄偏大,BMI指数偏高,且糖尿病的占比偏高,多裂肌SCSA数值偏低、DFF数值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BMI(OR=5.34)、多裂肌DFF(OR=1.87)均为PETD术后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而多裂肌SCSA(OR=0.62)则是独立的保护因素。采用ROC曲线进一步分析,多裂肌SCSA的AUC值最高(AUC=0.929),其最佳截断值为43.52%,灵敏度=0.836,特异度=0.938。结论 多裂肌退变情况与PETD术后复发之间存在确切的相关性,SCSA可作为PETD术后复发的一项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多裂肌 减压 术后复发
下载PDF
脊柱内镜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椎间孔入路和椎板间入路减压范围和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鹏 沈忠达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11期62-65,共4页
目的研究脊柱内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椎间孔入路和椎板间入路的减压范围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采用脊柱内镜下椎间孔入路方式)与研究组75例(采用脊柱内镜下... 目的研究脊柱内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椎间孔入路和椎板间入路的减压范围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采用脊柱内镜下椎间孔入路方式)与研究组75例(采用脊柱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方式)。观察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征、ODI评分、VAS评分、术后末次随访MacNab优良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ODI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ODI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末次随访MacNab优良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方式比椎间孔入路方式的作用更佳,对于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临床疗效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入路 腰椎管狭窄症 减压范围 椎板间入路 脊柱内镜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术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腿疼痛、腰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谭芳 田秀峰 程士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36期6800-6803,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其对患者腰腿疼痛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接受常规手术治疗的患者...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其对患者腰腿疼痛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接受常规手术治疗的患者纳为对照组,接受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术治疗的患者纳为研究组,每组49例。记录两组患者各项手术相关指标、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价患者腰腿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腰椎功能障碍程度,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手术切口长度、平均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围手术期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12%)低于对照组(2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结果提示,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阶段VAS、ODI评分均下降(P<0.05);术后各阶段,研究组VAS、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手术治疗,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术创伤性小、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快,能够有效缓解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腿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术 腰腿疼痛 腰椎功能
下载PDF
椎间孔减压扩张成形术治疗21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观察
20
作者 李喆雪 李仁淑 张广建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181-183,共3页
[背景]观察椎间孔减压扩张成形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病例报告]选择43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入院顺序奇偶数分为A、B两组,A组22例,B组21例,A组行X线引导下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B组行椎间孔减压扩张成形术联合选择性神... [背景]观察椎间孔减压扩张成形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病例报告]选择43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入院顺序奇偶数分为A、B两组,A组22例,B组21例,A组行X线引导下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B组行椎间孔减压扩张成形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记录两组术前和术后1、4、12、24周时的NRS评分、ODI和间歇性跛行距离.术前两组NRS评分、ODI和间歇性跛行距离间无明显差异(P>0.05);与术前比较,A组术后1、4周时的NRS评分、ODI和间歇性跛行距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1、4、12、24周时的NRS评分、ODI和间歇性跛行距离均有显著改善(P<0.01);与A组比较,B组术后1、4周的NRS评分降低更为明显(P<0.05),术后4、12、24周时的间歇性跛行距离延长得更为显著(P<0.05),术后12、24周时的ODI评分降低更为显著(P<0.05).两组均未见有不良反应发生.[讨论]椎间孔减压扩张成形术可提高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椎间孔减压扩张成形术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