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2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radon control measures in cave mines 被引量:3
1
作者 Kayode Ajayi Khosro Shahbazi +1 位作者 Purushotham Tukkaraja Kurt Katzenste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9年第3期469-475,共7页
Ventilation is one of the radon control measures in an underground working environment.However,the dynamics related to the cave mining methods particularly in block/panel cave mines,complicate the design of effective ... Ventilation is one of the radon control measures in an underground working environment.However,the dynamics related to the cave mining methods particularly in block/panel cave mines,complicate the design of effective ventilation system,and implementation.Events such as hang ups(in the drawbells),leakage from old workings,and changes in cave porosity lead to differing response of an existing ventilation designs.However,it is difficult to investigate these conditions at the mine or with a laboratory scale study.Therefore,this study develops a discrete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radon control measures in cave mines us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techniques.We considered two ventilation conditions for a fully developed cave:with and without the undercut ventilation.For each of the two conditions,we studied four parameters:airflow distribution through the production drifts,radon distribution through the production drifts,the effect of increasing airflow on radon concentration,and the effect of a cave top negative pressure on radon distribu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undercut ventil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the radon concentration in the production drift;the growth of radon concentration through the production drift is nonlinear(oscillating pattern);maintaining a negative pressure on top of the cave is more effective at mitigating radon exposure,when the undercut ventilation is active;and increase in air volume flow rate decreases radon concentration in most regions,however,there might be regions with significant radon accumulation due to pressure variation across the drifts.These findings provide vital information for designing an effective ventilation system and for proactive implementation of radon control measures in cave m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ON gas UNDERGROUND mining Panel CAVE mines Broken ROCKS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 Porous media CAVE mining method
下载PDF
Prediction of airway resistance in panel cave mines using a discrete and continuum model 被引量:2
2
作者 Kayode M.Ajayi Khosro Shahbazi +1 位作者 Purushotham Tukkaraja Kurt Katzenste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9年第5期781-784,共4页
The configuration of an airway(or production drift)in panel cave mines is different from the typical(straight)mine airway designs.The drawpoints are connected to the airway(cross-cuts),which allows airflow from the ca... The configuration of an airway(or production drift)in panel cave mines is different from the typical(straight)mine airway designs.The drawpoints are connected to the airway(cross-cuts),which allows airflow from the cave into the airway or air loss from the airway into the cave due to the ventilation approach and cave porosity.These affect airflow in the production drifts,but it is difficult to investigate these conditions from field or laboratory scaled studies.Therefore,this study develops discrete and continuum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model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he ventilation approach and cave porosity on the airway resistance.Our findings show that:with active undercut ventilation,a unique resistance model is required for the airway in panel cave mines;and an increase in cave porosity decreases the drift’s resistance.These findings provide essential tools for a panel cave ventilation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WAY resistance caving mining method PANEL CAVE mines Broken ROCKS POROUS media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
下载PDF
Key technologies and equipment for a fully mechanized top-coal caving operation with a large mining height at ultra-thick coal seams 被引量:61
3
作者 Jinhua Wang Bin Yu +4 位作者 Hongpu Kang Guofa Wang Debing Mao Yuntao Liang Pengfei Ji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2015年第2期97-162,共66页
关键词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 顶煤开采 超厚煤层 开采技术 辅助设备 放顶煤工作面 结构力学模型 研究开发
下载PDF
有限回采空间内贫矿资源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低贫损开采方案研究
4
作者 谭宝会 王虎 +5 位作者 张志贵 王永定 龙卫国 龚臻 何建元 陈星明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190,共9页
做好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贫损控制对于矿山经济效益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但当矿床开采条件复杂、矿石品位较低时,矿石贫损控制难度将会大幅增加,在此条件下如何做好矿石贫损控制一直是崩落法开采方向的重要关注点。金川龙首矿西二采... 做好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贫损控制对于矿山经济效益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但当矿床开采条件复杂、矿石品位较低时,矿石贫损控制难度将会大幅增加,在此条件下如何做好矿石贫损控制一直是崩落法开采方向的重要关注点。金川龙首矿西二采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场仅可布置4个分段,回采空间十分有限,不利于矿石的贫损控制,加之西二采区矿石品位较低但经济价值较高,因此在开采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矿石贫损。针对西二采区的复杂开采条件及贫损控制需求,提出了一种“首采分段总量控制出矿、中间分段低贫化出矿、最末分段低贫化出矿+辅助进路回收残留矿石”的组合式低贫损回采方案。以西二采区为工程背景,设计并制作了一种高仿真度的物理放矿模型并对该方案展开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即便是在暂时不考虑回收最末分段残留矿石的情况下,该方案可使西二采区崩落法采场的矿石回收率达到75.6%,而废石混入率仅为6.0%,在确保矿石回收率的基础上显著降低了矿石贫化。该方案在现场应用后,实际的矿石回收指标与试验结果基本接近,表明该方案在西二采区有限回采空间内实现了贫矿资源低成本、高质量回收的总体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贫矿资源 有限回采空间 放矿试验 贫损控制
下载PDF
急倾斜中厚煤层单一巷道放顶煤采煤方法研究与应用
5
作者 丁康展 郭忠平 +2 位作者 马宗斌 孙建都 杜兆文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67-70,共4页
为解决某矿急倾斜中厚煤层倾角及厚度变化大的开采问题,提出了“急倾斜中厚煤层单一巷道放顶煤采煤方法”。该采煤方法是沿急倾斜煤层倾斜方向划分为若干区段,每个区段沿急倾斜煤层走向仅布置1条巷道。此巷道服务于1个采煤区段,担负工... 为解决某矿急倾斜中厚煤层倾角及厚度变化大的开采问题,提出了“急倾斜中厚煤层单一巷道放顶煤采煤方法”。该采煤方法是沿急倾斜煤层倾斜方向划分为若干区段,每个区段沿急倾斜煤层走向仅布置1条巷道。此巷道服务于1个采煤区段,担负工作面通风、运输和行人等任务。对单一巷道放顶煤采煤方法的巷道布置、综放工艺和沿空留巷方法进行了探讨。实践表明,该采煤方法使采煤工作面形成全负压通风,避免了巷道与采空区窜风,杜绝了采空区瓦斯积聚和遗煤自燃,实现了采煤机械化,提高了急倾斜中厚煤层的开采效率和煤炭回收率。单一巷道放顶煤采煤法为类似急倾斜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倾斜 中厚煤层 单一巷道 放顶煤采煤法 沿空留巷
下载PDF
自然崩落法矿山矿岩赋存特征精细调查与辅助致裂崩落效果研究
6
作者 李文 刘育明 +6 位作者 夏长念 王鑫 吴岩 彭华 陈小伟 杨成虎 王泽泽 《中国矿山工程》 2024年第1期15-24,共10页
自然崩落法采矿技术对矿岩赋存特征要求严苛,矿岩崩落特性直接影响自然崩落法矿山矿岩崩落速率及出矿块度。通过人工辅助致裂增加矿岩体内部裂隙发育程度实现矿岩预处理,是当前国外自然崩落法矿山生产过程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以我国首... 自然崩落法采矿技术对矿岩赋存特征要求严苛,矿岩崩落特性直接影响自然崩落法矿山矿岩崩落速率及出矿块度。通过人工辅助致裂增加矿岩体内部裂隙发育程度实现矿岩预处理,是当前国外自然崩落法矿山生产过程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以我国首座自然崩落法矿山铜矿峪矿向深部转移首采区开采工程为背景,开展了矿岩赋存特征精细调查与水压致裂矿岩预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铜矿峪矿410 m中段5号矿体首采区矿岩坚硬、中等完整~较完整,岩体质量等级为Ⅱ~Ⅲ类,矿岩中等可崩~难崩,矿岩崩落破碎特性为中等破碎~大块较多;岩体赋存特征精细调查对于深入了解矿岩崩落特性意义重大;通过钻孔摄像技术获取了水压致裂矿岩预处理试验前后钻孔孔壁图像并揭示了水压致裂过程产生的新裂隙,有效改善了矿岩结构面发育程度;通过对崩落顶板监测及出矿口块度统计分析显示首采区生产期崩落速率提高了3倍多、出矿口大块率降低了58.3%,为铜矿峪矿转深部开采过渡期产能平稳衔接提供了坚实保障;初步形成了水压致裂矿岩预处理技术及装备体系,可支撑我国现代自然崩落法采矿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崩落采矿法 矿岩预处理 水压致裂法 地应力测试 出矿块度 崩落速率
下载PDF
基于FLAC3D与无人机航测的全部垮落法采煤塌陷分析
7
作者 王志民 秦越强 +3 位作者 柴晨晖 孙宇飞 李朋伟 岳喜能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4-215,共12页
内蒙古串草圪旦煤矿位于黄河中游上段,其全部垮落法采煤导致大面积塌陷,地表生态和环境问题频发。为研究采空区地表裂缝发育规律及塌陷应力与位移场演化特征以串草圪旦煤矿6102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航测查清了地表裂缝分布范围... 内蒙古串草圪旦煤矿位于黄河中游上段,其全部垮落法采煤导致大面积塌陷,地表生态和环境问题频发。为研究采空区地表裂缝发育规律及塌陷应力与位移场演化特征以串草圪旦煤矿6102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航测查清了地表裂缝分布范围及规律,构建了FLAC3D数值模型并计算分析了采空区围岩应力及位移变化,将分析结果与无人机航测结果进行了相互验证。结果表明:(1)塌陷主要以地裂缝为表现形式,主要分布于矿区西北部及中西部。工作面发育2类地裂缝,一类为弧形阶梯式裂缝群,呈平行分布且以间隔5~20 m出现,大部分形成阶梯式高度为15~130 cm的错台,裂缝以3°~5°的偏角垂直工作面推进方向发育;另一类为直线型边缘裂缝带,拉张破坏严重,平行工作面外围呈带状发育,少数可展布于工作面内部,最外围裂缝至工作面的距离分别为38,53 m。(2)由于地下煤层开挖,采空区顶板出现明显的“马鞍状”拉应力集中区,且随着开挖的推进地表集中区拉应力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为0.181 MPa;(3)采空区顶部完全垮塌,地表垂直位移最大值在采空区正中间,最大值约5.5 m;地表水平位移最大值位于采空区煤柱正上方,最大值1.93 m。(4)数值模拟计算的沉降量、裂缝角与无人机航测数据基本一致。研究成果可为煤层开采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解决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部垮落法 采煤塌陷 FLAC3D 数值模拟 无人机 串草圪旦煤矿
下载PDF
铜矿峪矿530m中段4~#EE矿体开采技术方案研究
8
作者 王鑫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4期104-107,共4页
受矿体形态、赋存条件和矿岩可崩性等因素影响,金属矿床地下开采须经过科学严谨的论证,选择安全性高、可行性强、经济效益好的开采方案。铜矿峪矿主要采用自然崩落法开采,为充分回收矿产资源,主矿体开采范围以外的530中段4~#EE矿体,根... 受矿体形态、赋存条件和矿岩可崩性等因素影响,金属矿床地下开采须经过科学严谨的论证,选择安全性高、可行性强、经济效益好的开采方案。铜矿峪矿主要采用自然崩落法开采,为充分回收矿产资源,主矿体开采范围以外的530中段4~#EE矿体,根据矿体赋存条件,充分论证比较后选择了“上部‘预摘’+下部自然崩落法+侧翼有底柱分段崩落法”的联合开采技术方案。本方案兼顾了不同崩落法采矿工艺的优点,降低了矿体形态复杂、规模相对较小,以及可崩性差等不利因素影响,技术可靠性大幅提升,回采率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实现了安全、经济、高效开采。本次联合开采技术方案的成功运用,对于类似特点的金属矿体地下开采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并且文中提到的“预摘、预裂爆破、废石分出”等扩大自然崩落法适用范围的技术措施值得推广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床地下开采 自然崩落“预摘” 有底柱分段崩落法 联合开采
下载PDF
浅孔诱导落矿小分段空场采矿法在某金矿的应用
9
作者 时传龙 《黄金》 CAS 2024年第4期18-20,31,共4页
针对某金矿矿岩节理裂隙发育、矿体稳固性差、采准工程掘进与支护困难、回采安全性差等问题,在局部矿体破碎区域开展了浅孔诱导落矿小分段空场采矿法试验研究,利用矿岩本身的力学特性和受人为工程控制的崩落应力场来崩落破碎矿石。详细... 针对某金矿矿岩节理裂隙发育、矿体稳固性差、采准工程掘进与支护困难、回采安全性差等问题,在局部矿体破碎区域开展了浅孔诱导落矿小分段空场采矿法试验研究,利用矿岩本身的力学特性和受人为工程控制的崩落应力场来崩落破碎矿石。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采场结构参数,采切工程布置、拉底切割和落矿等工艺。现场应用表明:采用该方法开采,采场生产能力达127 t/d,采矿损失率为9.2%,矿石贫化率为14.6%,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该类矿体的安全高效回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理裂隙发育 破碎矿体 浅孔诱导落矿 小分段 空场采矿法
下载PDF
崩落法转充填法中存窿矿石回收方法研究与实践
10
作者 喻六平 林景尚 和学衡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7期109-112,共4页
龙桥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转充填法过程中,原采场存在大量的存窿矿石资源,主要包括覆盖矿石层和下盘三角矿柱。为安全有效地回收该部分资源,分析采空区及存窿矿石分布状况及技术条件,确定了合理的回收原则,提出了分区回收方案。存窿矿... 龙桥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转充填法过程中,原采场存在大量的存窿矿石资源,主要包括覆盖矿石层和下盘三角矿柱。为安全有效地回收该部分资源,分析采空区及存窿矿石分布状况及技术条件,确定了合理的回收原则,提出了分区回收方案。存窿矿石回收全过程在基于采空区稳定性及监测监控下进行,并顺利实施,充分解决了崩落法转充填采矿法所遗留的资源损失问题,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同时又能对采空区进行安全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矿山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充填法 存窿矿石回收
下载PDF
龙岩市非煤矿山顶板事故分析与管理措施
11
作者 张金龙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3期200-202,共3页
顶板事故在非煤地下矿山事故中占比最多,顶板管理是非煤地下矿山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统计分析龙岩市2008—2023年共15a的顶板事故情况,总结非煤矿山顶板事故的特点。研究得出,矿井爆破工艺技术水平低及在大暴露空间下进行作业是顶板... 顶板事故在非煤地下矿山事故中占比最多,顶板管理是非煤地下矿山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统计分析龙岩市2008—2023年共15a的顶板事故情况,总结非煤矿山顶板事故的特点。研究得出,矿井爆破工艺技术水平低及在大暴露空间下进行作业是顶板事故原因。提出改善措施,将中深孔爆破分段崩落采矿法代替空场法,但受到矿石价格影响,该方法成本高,当前可行性低;通过推广应用凿岩台车、撬毛台车等机械工具,严格控制井下采掘作业空间宽度和高度等措施,加强顶板管理,努力实现顶板零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煤矿山 顶板事故 顶板管理 中深孔爆破分段崩落采矿法
下载PDF
铜矿峪矿深部矿岩赋存特征研究对自然崩落法开采的指导意义
12
作者 王鑫 《中国矿山工程》 2024年第2期6-11,共6页
本文通过对铜矿峪矿深部矿岩赋存特征及其物理力学特性研究,探讨深部矿岩可崩性,为矿山深部自然崩落法开采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表明:4^(#)、5^(#)矿体岩体中存在倾向为北西向和南东向的两组优势节理组,节理面陡倾;岩石坚固程度属... 本文通过对铜矿峪矿深部矿岩赋存特征及其物理力学特性研究,探讨深部矿岩可崩性,为矿山深部自然崩落法开采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表明:4^(#)、5^(#)矿体岩体中存在倾向为北西向和南东向的两组优势节理组,节理面陡倾;岩石坚固程度属坚硬岩~较坚硬岩;岩体质量属Ⅱ~Ⅲ级,破碎特性为中等大块~大块较多,可崩性属难崩~中等可崩。为改善深部矿岩可崩性,在深部开采时还应积极引用水压预裂矿岩预处理技术,合理规划首采区拉底部位、确定拉底推进方向、控制拉底速率,并辅以适当的预裂、割帮等诱导工程,以实现自然崩落法的成功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崩落法 矿岩赋存特征 可崩性 水压预裂矿岩预处理技术 诱导工程
下载PDF
巨厚砾岩层下综放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和矿震发生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翟新献 刘勤裕 +1 位作者 赵晓凡 钱红亮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0,共10页
为有效监测和防治综采工作面冲击地压事故,以耿村煤矿巨厚砾岩层下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综放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性,利用微震监测结果研究综放工作面回采期间矿震特征。结果表明:(1)13230综放工作面冲击危险性指数为0... 为有效监测和防治综采工作面冲击地压事故,以耿村煤矿巨厚砾岩层下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综放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性,利用微震监测结果研究综放工作面回采期间矿震特征。结果表明:(1)13230综放工作面冲击危险性指数为0.65,属于中等冲击地压类型;(2)综放工作面回采期间矿震主要发生在工作面前方顶底板煤岩体中,工作面处于“见方区”时发生矿震的频次、最大能量和总能量均明显高于“非见方区”的,“见方区”矿震的震源主要位于工作面前方中部顶底板煤岩体和运输平巷上帮顶板煤岩体中;(3)综放工作面顶板周期来压期间通常伴随大能量的矿震事件。研究结果可为耿村煤矿综放开采冲击地压监测和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厚砾岩层 综放工作面 冲击地压 矿震 综合指数法 支架工作阻力
下载PDF
复杂开采条件下低品位镍矿安全高效回采方案研究
14
作者 谭宝会 王永定 +4 位作者 张志贵 龙卫国 李斌 何建元 龚臻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23年第1期88-101,共14页
在龙首矿西二采区上部中段采矿方法由胶结充填法转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时,矿山面临着覆盖层形成及矿石损失贫化控制等一系列技术难题。首先提出了大体积胶结充填体诱导冒落覆盖层形成方案,分析得出胶结充填体具有较好的可冒性;然后对胶... 在龙首矿西二采区上部中段采矿方法由胶结充填法转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时,矿山面临着覆盖层形成及矿石损失贫化控制等一系列技术难题。首先提出了大体积胶结充填体诱导冒落覆盖层形成方案,分析得出胶结充填体具有较好的可冒性;然后对胶结充填体破碎后的块度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胶结充填体在破碎过程中不会产生大量粉状物,因此不会造成矿石提前贫化;最后针对崩落法采场仅有的4个回采分段提出一种组合式放矿方案,并对该方案在矿石贫损控制方面的有效性进行了试验验证。将各项研究成果应用于现场生产实践,成功诱导顶板胶结充填体冒落形成覆盖层,在获得良好矿石贫损指标的基础上,使采场产能提升30%,采矿成本降低28%,在复杂开采条件下实现了低品位矿石的安全高效、低贫损及低成本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镍矿 有限回采空间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覆盖层形成 冒落块度 贫损控制
下载PDF
不同形状矿石单颗粒压缩破碎特性
15
作者 金爱兵 李木芽 +3 位作者 孙浩 唐坤林 刘美辰 韦立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585-3596,共12页
为了从宏观-细观角度探究不同形状矿石颗粒的破碎强度、破碎模式、碎块尺寸分布及断口表面形貌等破碎特性,首先,基于三维扫描技术重构矿石颗粒图像,获取颗粒形状参数;其次,定量表征矿石颗粒外部宏观层次轮廓形态及细观层次凹凸度;最后,... 为了从宏观-细观角度探究不同形状矿石颗粒的破碎强度、破碎模式、碎块尺寸分布及断口表面形貌等破碎特性,首先,基于三维扫描技术重构矿石颗粒图像,获取颗粒形状参数;其次,定量表征矿石颗粒外部宏观层次轮廓形态及细观层次凹凸度;最后,对扫描后的几何平均粒径范围为20~45 mm的不规则磁铁矿矿石颗粒进行单颗粒压缩破碎试验,并重构颗粒断口表面以定量探究断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矿石颗粒的破碎强度分布可用Weibull函数模型拟合,其中Weibull参数m为2.17,特征强度F0为7.20 k N;矿石颗粒破碎模式分为边部磨损、中部破碎、贯通缝破坏、随机开裂4种类型;中部破碎为主要破碎模式,占比为0.433,“第一尺寸碎块”及“第二尺寸碎块”质量分数分布均符合正态分布,均值分别在0.65和0.30左右;但当颗粒3个主维度长度接近时,颗粒不容易发生中部破碎。以分形维数D定量表征颗粒破碎断口表面粗糙度,当截面面积大于36 mm^(2)时,分形维数D更稳定。球度显著影响颗粒破碎断口表面平均分形维数D,扁平度、能量、棱角度及等效粒径4种因素影响程度次之且相近,延伸率的影响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落采矿法 矿石单颗粒压缩 破碎强度 破碎模式 断面形貌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铁矿崩落法低碳高效开采理论模型构建
16
作者 李海英 任凤玉 丁航行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2023年第5期18-23,共6页
崩落法广泛应用于地下铁矿山的开采,但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大,多数矿山采场地压显现严重,普遍存在矿石贫化损失大、回采爆破悬顶推墙等问题。在双碳背景下,减少采矿业的碳排放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一环。为提高产能和降低碳排放,归纳了金... 崩落法广泛应用于地下铁矿山的开采,但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大,多数矿山采场地压显现严重,普遍存在矿石贫化损失大、回采爆破悬顶推墙等问题。在双碳背景下,减少采矿业的碳排放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一环。为提高产能和降低碳排放,归纳了金属矿山碳排放计算方法,建立了崩落法碳排放核算模型,据此分析主要碳排放来源的影响程度及其控制方法,结果表明:充分利用“三律”(岩体冒落规律、散体移动规律、地压活动规律)降低采准系数与优化工艺参数是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碳排放的有效方法;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低碳高效开采技术和崩落法地表塌陷区资源化利用方法,构建了崩落法低碳高效开采理论模型,该模型可定量分析工艺技术对碳排放源的控制关系,对于指导崩落法矿山低碳高效开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落法采矿 碳排放核算模型 低碳高效开采技术 崩落法低碳高效开采理论模型 碳排放源 “双碳”目标
下载PDF
崩落法开采引起的岩层移动时效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轩廷 陈从新 +3 位作者 夏开宗 郑先伟 王田龙 袁家好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63-576,共14页
崩落法开采的金属矿山往往会伴随着一系列的地质灾害现象。为保证矿区安全生产,开展崩落法开采引起的岩层移动的时效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程潮铁矿西区下盘为研究对象,通过将地表10多年GPS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并与现场破坏调查结果和... 崩落法开采的金属矿山往往会伴随着一系列的地质灾害现象。为保证矿区安全生产,开展崩落法开采引起的岩层移动的时效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程潮铁矿西区下盘为研究对象,通过将地表10多年GPS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并与现场破坏调查结果和工程地质条件相结合,进而探究不同分区下岩层移动的时效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岩层移动的时效行为与其破坏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分区下的岩层移动的时效行为是不同的,可分为初始变形、渐进变形、加速变形和残余变形共4个阶段,分别对应着稳定状态、临界状态、失稳状态以及采矿结束后的蠕变状态;初始变形阶段对应着岩体的初始蠕变过程,渐进变形阶段反映了岩体抵抗自身变形的过程,加速变形阶段与深部破坏面的形成和强烈的应力释放有关;崩落碎石在采矿作业停止后失去了流动空间,在岩体变形挤压下会对围岩提供支撑力进而限制了岩层移动的进一步发展;残余变形时间由岩体的蠕变特性和崩落碎石的压密过程所控制,倾倒滑移区因需要经历一个额外的碎石压密过程而导致残余变形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山 崩落法 开采扰动 岩层移动 时效行为
下载PDF
相邻矿体临界开采范围的确定方法研究
18
作者 郭晓强 王刚 +3 位作者 黄敏 陈庆坤 华实 温嘉明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6-31,共6页
为了界定某铜金矿上、下部矿带8年共采期间的相互扰动范围,从开采过程中诱发的岩层移动变形特征出发,对自然崩落法开采的岩层变形规律进行了总结,进一步结合现场实际开采技术条件,采用工程类比法、理论计算法、数值模拟法对下部矿带岩... 为了界定某铜金矿上、下部矿带8年共采期间的相互扰动范围,从开采过程中诱发的岩层移动变形特征出发,对自然崩落法开采的岩层变形规律进行了总结,进一步结合现场实际开采技术条件,采用工程类比法、理论计算法、数值模拟法对下部矿带岩移规律进行了研究,最终界定了确保上部矿带安全开采的临界采动影响范围,为下部矿带开采规划与布局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上部矿带安全开采所需的下部矿带保安矿柱沿走向约550 m、最小岩层移动角70°~7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自然崩落法 保安矿柱 岩层移动角
下载PDF
华北型煤田底板破坏深度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邢晁瑞 李磊 +1 位作者 王立彬 刘玉龙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2023年第5期688-694,共7页
华北型煤田开采受底板含水层严重影响,为了准确计算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本文结合现场实测和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其进行分析。首先采用直流电法与专门电极电缆,对九里山矿综放开采工作面15091的底板破坏深度进行观测;其次结合大量实际数据... 华北型煤田开采受底板含水层严重影响,为了准确计算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本文结合现场实测和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其进行分析。首先采用直流电法与专门电极电缆,对九里山矿综放开采工作面15091的底板破坏深度进行观测;其次结合大量实际数据,应用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通过优化参数构建底板破坏深度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的均方误差为0.011,平均百分比误差为5.983%,预测集预测结果误差在10%以下,模型可以预测底板破坏深度;最后以预测模型分析采厚和切顶卸压对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分层开采下,切顶卸压比未切顶卸压底板破坏深度约减少77.84%;综放开采下,切顶卸压比未切顶卸压底板破坏深度约减少59.17%;采厚对底板破坏深度的影响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板破坏深度 直流电法 BP神经网络 分层开采 综放开采
下载PDF
某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静 李茂 郑树衡 《矿业工程》 CAS 2023年第4期16-19,共4页
为指导某铁矿有序开展露天转地下开采工作,在系统分析了矿山露天开采现状和矿体赋存情况的基础上,对矿山露天开采极限、露天转地下开拓系统、挂帮和深部矿体采矿方法等转采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确定了最佳转采方案。通过比选,确定了采用无... 为指导某铁矿有序开展露天转地下开采工作,在系统分析了矿山露天开采现状和矿体赋存情况的基础上,对矿山露天开采极限、露天转地下开拓系统、挂帮和深部矿体采矿方法等转采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确定了最佳转采方案。通过比选,确定了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进行挂帮矿体和深部矿体的回采,并针对不同矿体展开回采工艺设计和中深孔爆破参数优化,确保该铁矿露天转地下的高效开采和平稳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转地下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爆破参数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