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秸秆基腐植酸钾制备过程中原料结构变化特征研究
1
作者 陆爱灵 廖广东 +4 位作者 李艳玲 陈曦 任素霞 刘鹏 雷廷宙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0-207,共8页
生化腐植酸是由农作物秸秆、木屑、蔗渣等农业废弃物通过化学或微生物发酵工艺制取的一种非煤腐植酸的新资源,是我国绿色环保肥料的重要资源,也是实现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以稻秸秆为原料,HNO_(3)为氧化剂,采用HNO_(3)氧化法... 生化腐植酸是由农作物秸秆、木屑、蔗渣等农业废弃物通过化学或微生物发酵工艺制取的一种非煤腐植酸的新资源,是我国绿色环保肥料的重要资源,也是实现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以稻秸秆为原料,HNO_(3)为氧化剂,采用HNO_(3)氧化法及碱提取法制备并提取了生化黄腐酸(FA)和生化腐植酸钾(HA-K),采用三组分分析、热重分析、固体碳核磁(^(13)C NMR)等分析方法探究了提取HA-K前后稻秸秆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经HNO_(3)氧化及碱提后,残渣(ER)中纤维素占比高达91.26%~96.78%;主要失重温度聚集于350~420℃(失重占比达75.49%),此温度属纤维素裂解范围;ER-10%60 min的^(13)C NMR谱图中,木质素乙酰氧基中的羰基、半纤维素中的羧基(N°1)和木质素中的芳香碳(N°2~6)消失。这些现象反映出HNO_(3)氧化和碱提过程打破了稻秸秆中连接三组分的氢键及酯键,木质素、半纤维素中的羰基和羧基官能团(N°1)以及木质素中的芳香碳(N°2~6)进入了FA和HA-K中,ER中仅剩纤维素为主要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腐植酸钾 HNO_(3)氧化 稻秸秆 黄腐酸 固体碳核磁
下载PDF
3D-honeycomb carbons for high performance electrical double layer capacitors electrodes
2
作者 qiao zhijun ruan dianbo +2 位作者 yuan jun fu guansheng yang bin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6年第4期527-531,共5页
Sodium fulvic acid based hierarchical porous carbons(SFA-HPCs) with a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1919 m^2·g^(–1) and total volume of 1.7 cm^3·g^(–1) has been synthesized by a simple self-template method. The... Sodium fulvic acid based hierarchical porous carbons(SFA-HPCs) with a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1919 m^2·g^(–1) and total volume of 1.7 cm^3·g^(–1) has been synthesized by a simple self-template method. The carbon skeleton can be formatted by the decomposition process of sodium fulvic acid(SFA) in a N_2 atmosphere. The sodium compund in SFA is used as a self-template to create the hierarchical porous structure. The uniqu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SFA-HPCs provides an efficient pathway for electrolyte ions to be diffused into the internal surfaces of bulk electrode particles. It results in a high charge storage capacitance of 186 F·g^(–1) at current load of 40 A·g^(–1). The capacitance of 230 F·g^(–1) at 0.05 A·g^(–1) and 186 F·g^(–1) at 40 A·g^(–1) show its good rate capability. Besides, it also achieves desirable cycling stability, 99.4% capacitance remained after 10000 cycles at 40 A·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dium fulvic acid hierarchical porous carbons self-template method high rate capability
下载PDF
黑龙江省半干旱区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胡敏酸碳含量及胡敏酸荧光结构特征的影响
3
作者 高盼 刘玉涛 +4 位作者 王宇先 徐莹莹 杨慧莹 王晨 张巩亮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8期26-30,共5页
为促进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地力提升和秸秆综合利用,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秸秆长期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对CK(常规种植)、FM(秸秆翻埋还田)和FG(秸秆覆盖还田)3种处理下胡敏酸碳(HAGC)含量和荧光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M... 为促进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地力提升和秸秆综合利用,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秸秆长期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对CK(常规种植)、FM(秸秆翻埋还田)和FG(秸秆覆盖还田)3种处理下胡敏酸碳(HAGC)含量和荧光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M和FG处理下土壤胡敏酸碳含量和胡富比(HA/FA)均表现为随着土层加深呈下降趋势,而富里酸碳(FAGC)变化无明显规律.各处理土壤胡敏酸三维荧光光谱具有类似指纹图谱特征,均出现1个主要荧光特征峰.与CK相比,FG和FM处理HA荧光峰波长均有红移现象(激发/发射波长变大).C1和C2组分包含的物质均为类腐殖酸物质.比较各处理C1组分和C2组分类腐殖酸物质的Fmax值可知,FM>FG>CK.其中FM处理下的类腐殖酸组分Fmax值最大,但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秸秆翻埋还田和覆盖还田均可通过提升土壤胡敏酸碳含量,提升腐殖酸类物质含量增强土壤的保肥能力,其中以秸秆翻埋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翻埋还田 秸秆覆盖还田 土壤 胡敏酸碳 荧光结构 富里酸碳
下载PDF
Rapid, Semi-Automated Fractionation of Freshwater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Using DAX 8 (XAD 8) and XAD 4 Resins in Tandem
4
作者 David D. Hughes Peter J. Holliman +1 位作者 Timothy Jones Alexander J. Butler Christopher Freeman 《Natural Science》 2016年第11期487-498,共13页
Natural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consists of different bio-molecular classes of compounds that are currently very difficult and time-consuming to isolate as individual compounds. However, it is possible to separ... Natural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consists of different bio-molecular classes of compounds that are currently very difficult and time-consuming to isolate as individual compounds. However, it is possible to separate natural DOC into hydrophobic and hydrophilic fractions. Such characterisation approache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because, over the past 20 years natural DOC concentrations have been rising rapidly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most likely influenced by climate change. Higher DOC concentrations in drinking water catchments present a serious problem for the water industry because DOC can form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DBPs during water treatment (e.g. chlorination). Hence,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better characterise natural DOC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water treatment. However, current DOC fractionation procedures are extremely laborious requiring days and continual manual monitoring to separate sufficient quantities of DOC for subsequent analysis. This seriously limits sample throughput and the parameter space which can be studied.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much more rapid semi-automated method (12.5 hours/litre/sample) which utilises readily available equipment, i.e., HPLC pump or similar and sequential columns of Amberlite DAX 8 and XAD 4 resins. The method reduces the manual input from continual attention to minute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fractionation of natural DOC from reservoir and lake samples fed from upland peat-land catchments. Recoveries are found to be comparable to those using the manual technique, with the dominant component being hydrophobic acid accounting for 35% - 40% of the natural DOC with the second largest, being hydrophilic acid at 20% - 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Hydrophilic Compounds Hydrophobic Compounds fulvic acids Humic acids RESINS
下载PDF
不同有机物配施化肥对植烟土壤腐殖质碳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敏 杨永锋 陈红丽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8-42,共5页
探讨了不同有机物配施化肥对植烟土壤腐殖质碳的影响,旨在为衡量和评价不同有机物对植烟土壤质量和肥力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T_1)处理相比,总体上腐熟麦秸秆(T_2)、生物炭(T_3)、芝麻饼肥(T_4)、牛粪(T_5)配施化肥... 探讨了不同有机物配施化肥对植烟土壤腐殖质碳的影响,旨在为衡量和评价不同有机物对植烟土壤质量和肥力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T_1)处理相比,总体上腐熟麦秸秆(T_2)、生物炭(T_3)、芝麻饼肥(T_4)、牛粪(T_5)配施化肥处理土壤腐殖质总碳、富里酸碳、胡敏素碳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增幅分别为13.71%、9.31%、12.57%、28.10%,24.35%、6.30%、13.73%、14.80%,10.93%、16.11%、3.96%、26.27%,另外,T_2、T_4、T_5处理土壤胡敏酸碳含量增加,增幅分别为10.56%、66.14%、103.93%;T_4、T_5处理土壤胡/富分别提高32.20%、63.93%,PQ(胡敏酸在腐殖酸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提高22.96%、48.95%。综上,有机物配施化肥能改善土壤腐殖质碳组分,牛粪配施化肥处理效果最好,生物炭表现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 腐殖质碳 胡敏酸碳 富里酸碳 胡敏素碳 PQ 胡/富
下载PDF
秸秆还田深度对黑土腐殖质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矫丽娜 李志洪 +2 位作者 殷程程 崔钰曼 张婷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21,共5页
在田间条件下对耕地黑土3个土层(0-15、15-30、0-30 cm)进行玉米秸秆还田试验,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深度土壤腐殖质各组分含量、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还田深度0-15、15-30、0-30cm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与初始相应层次土壤... 在田间条件下对耕地黑土3个土层(0-15、15-30、0-30 cm)进行玉米秸秆还田试验,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深度土壤腐殖质各组分含量、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还田深度0-15、15-30、0-30cm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与初始相应层次土壤分别增加9.5%、9.9%、10.7%,与0-15 cm相比,秸秆还田深度为15-30 cm时,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与初始相应层次土壤比,未秸秆还田的土壤总有机碳含量降低了5.8%。土壤各组分有机碳含量与土壤蔗糖酶活性之间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土壤胡敏素碳含量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之间显著相关,土壤富里酸碳含量与土壤脲酶活性之间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深度 胡敏酸 富里酸 有机碳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Responses of soil nitrogen, phosphorous and organic matter to vegetation success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被引量:21
7
作者 Man CHENG Shao Shan AN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5年第2期216-223,共8页
Revegetation is a traditional practice widely used for soil protection. We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natural revegetation succession on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carbon fractions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POC),... Revegetation is a traditional practice widely used for soil protection. We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natural revegetation succession on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carbon fractions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POC), humus carbon (HS-C), humic acid carbon (HA-C) and fulvic acid carbon (FA-C))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The vegetation types, in order from the shortest to the longest enclosure duration, were: (a) abandoned overgrazed grassland (AbG3; 3 years); (b) Hierochloe odorata Beauv. (HiO7; 7 years); (c) Thymus mongoficus Ronnm (ThM15; 15 years); (d) Artemisia sacrorum Ledeb (AtS25; 25 years); (e) Stipa bungeana Trin Ledeb (StB36; 36 years) and (f) Stipa grandis P. Smirn (StG56; 56 yea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total nitrogen and available phosphoru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restoration time except for ThM15. The concen- tration of NH4-N increased in the medium stage (for ThM15 and AtS25) and decreased in the later stage (for StB36 and StG56)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However, NO3-N concentr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later stage (for StB36 and StG56). Carbon fractions had a similar increasing trend during natural vegetation restoration. The con- centrations of POC, HS-C, FA-C and HA-C accounted for 24.5%-49.1%, 10.6%-15.2%, 5.8%-9.1% and 4.6%-6.1% of total carbon, respectively. For AbG3, the relative changes of POC, HS-C and FA-C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otal carbon during the process of revegetation restoration. The higher relative increases in POC, HS-C and FA-C confirmed that soil carbon induced by vegetation restoration was sequestrated by higher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tection. The increases of soil C fractions could also result in higher ecological function in semiarid grassland eco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humus carbon humic acid carbon fulvic acid carbon carbon fraction natural vegetation succession
下载PDF
紫色土丘陵坡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腐殖物质特征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杨满元 杨宁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303-2308,共6页
以衡阳紫色土的天然草地(Natural grassland,NG)、人工草地(Tame grassland,TG)、灌草地(Frutex and grassland,FG)、灌丛地(Frutex,FX)和乔灌地(Arbor and frutex,AF)5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5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的腐殖物... 以衡阳紫色土的天然草地(Natural grassland,NG)、人工草地(Tame grassland,TG)、灌草地(Frutex and grassland,FG)、灌丛地(Frutex,FX)和乔灌地(Arbor and frutex,AF)5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5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的腐殖物质(Humic substance,HS)组成和性质,并探讨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FG的腐殖物质含量最高,其次为TG,NG最低;土壤腐殖物质总碳(Total carbon,T-C)以胡敏素碳(Humin carbon,Hu-C)含量最高,胡敏酸碳(Humic acid carbon,HA-C)含量最低;TG与FG的胡敏酸碳/富里酸碳[Humic acid carbon/Fulvic acid carbon,(HA-C)/(FA-C)]含量最高,NG最低,TG,FG,FX与AF 0~20 cm土层的(HA-C)/(FA-C)含量显著高于20~40 cm土层(P<0.05);5种土地利用方式的HS,HA-C,富里酸碳,Hu-C,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碱解氮(Alkali-hydrolyzable nitrogen,AN)与速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AP)两两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或P<0.01),土壤pH值与HS,HA-C,FA-C,Hu-C,SOC,AN,A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研究结果表明,NG的HS组分含量较低,土质较差,而TG,FG的HS含量较高,土质较好,建议将NG开发成TG与FG土地利用方式,以提高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物质 胡敏酸碳 富里酸碳 胡敏素碳 土地利用方式
下载PDF
土壤腐殖酸与碳酸盐相互作用过程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黄传琴 熊娟 +1 位作者 常明慧 谭文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8-65,共8页
以湖北省九宫山土壤腐殖酸和合成的方解石(CaCO3)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胡敏酸(JGHA)和富里酸(JGFA)与方解石的吸附与溶解过程,结合对吸附前后物质的表征,探讨二者间的作用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方解石选择性吸附相对分子质量较高、... 以湖北省九宫山土壤腐殖酸和合成的方解石(CaCO3)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胡敏酸(JGHA)和富里酸(JGFA)与方解石的吸附与溶解过程,结合对吸附前后物质的表征,探讨二者间的作用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方解石选择性吸附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结构较复杂的腐殖酸组分,且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方程(R^2>0.95)。JGHA相对分子质量大,在方解石表面的吸附量大于JGFA,但吸附密度远小于JGFA。方解石对JGHA和JGFA的吸附量随pH值的升高而减小,表明吸附过程具有pH依赖性;方解石吸附JGHA的pH依赖性强于JGFA,且pH依赖性随腐殖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强。疏水性强的JGHA分子吸附于方解石表面而抑制其溶解,相对分子质量小、酸性官能团含量高的JGFA促进方解石的溶解;JGHA和JGFA对方解石溶解的影响随腐殖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强。本研究表明,干旱、半干旱区含碳酸盐土壤中有机碳的吸附固定与稳定性、无机碳的溶解与沉淀取决于土壤有机质的分子特性及官能团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腐殖质 胡敏酸 富里酸 方解石 吸附 溶解
下载PDF
不同氧气浓度对玉米秸秆分解期间腐殖物质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2
10
作者 于水强 窦森 +3 位作者 张晋京 平立凤 关松 李凯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8-533,共6页
通过室内氧气培养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在分解期间(1~180d)'新形成'有机碳、胡敏酸(HA)、富里酸(FA)数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不同氧气浓度对其形成与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分解期间,'新形成'净有机碳数量逐渐降低,... 通过室内氧气培养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在分解期间(1~180d)'新形成'有机碳、胡敏酸(HA)、富里酸(FA)数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不同氧气浓度对其形成与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分解期间,'新形成'净有机碳数量逐渐降低,而碱提取腐殖物质(HE)、HA和FA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都表现为先增加而后下降的趋势,HE中HA的比例即PQ先增加后下降,最终趋于平稳,说明最初FA的形成速度大于HA,随培养时间的推移,FA和HA经历了一段相互转化的过程(1~60d),最终达到动态平衡.高氧气处理促进了好气性微生物的活性,有利于有机碳的分解,并且有利于FA向HA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气浓度 玉米秸秆 有机碳 胡敏酸 富里酸
下载PDF
环保型生化黄腐酸复合融雪剂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韩永萍 龚平 +2 位作者 刘红梅 周文平 贺志福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0-83,85,共5页
以生化黄腐酸(BFA)为主要成分制备环保型BFA复合融雪剂。通过融冰性能和冰点考察,筛选获得了BFA钙盐复合物和BFA硝酸铵复合物,配方分别为:m(BAF)∶m(醋酸钙)∶m(氯化钙)=1∶0.7∶1.3和m(BAF)∶m(硝酸铵)=1∶0.8。2种BFA复合物对碳钢腐... 以生化黄腐酸(BFA)为主要成分制备环保型BFA复合融雪剂。通过融冰性能和冰点考察,筛选获得了BFA钙盐复合物和BFA硝酸铵复合物,配方分别为:m(BAF)∶m(醋酸钙)∶m(氯化钙)=1∶0.7∶1.3和m(BAF)∶m(硝酸铵)=1∶0.8。2种BFA复合物对碳钢腐蚀性和对植物种子相对受害率均符合融雪剂北京市地方标准。总之,BFA融雪剂不仅环境友好,还有益于植物的营养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雪剂 黄腐酸 融冰性能 碳钢腐蚀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下菜地土壤腐殖质组分特性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51
12
作者 褚慧 宗良纲 +3 位作者 汪张懿 谢少华 杨旎 罗敏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31-939,共9页
通过在南京普朗克有机农场开展的9年长期定位监测,研究了有机(露地和大棚)和常规种植模式下蔬菜地耕层土壤有机碳和土壤腐殖质组分特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有机露地、有机大棚和常规露地种植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从11.41、9.29、9.00 g ... 通过在南京普朗克有机农场开展的9年长期定位监测,研究了有机(露地和大棚)和常规种植模式下蔬菜地耕层土壤有机碳和土壤腐殖质组分特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有机露地、有机大棚和常规露地种植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从11.41、9.29、9.00 g kg-1提高至15.35、20.90、10.00 g kg-1;胡敏酸碳(C HA)分别从1.79、1.23、1.14 g kg-1提高至2.11、3.11、1.31 g kg-1;富里酸碳(C FA)分别从2.19、1.88、1.73 g kg-1提高至2.44、2.68、1.91 g kg-1。两种有机种植模式的土壤有机碳及腐殖质组分含量增加达到显著水平,而常规种植模式下的变化不显著。两种有机种植模式下表征土壤腐殖质品质的胡/富比(C HA/C FA)、胡敏酸占总腐殖物质的比例(PQ值)均高于常规种植模式,土壤富里酸的光学密度值E4/E6、色调系数(ΔlogK)值随着种植时间增加的幅度较常规种植模式更大,土壤胡敏酸芳化度呈现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但在常规种植下变化不明显。说明土壤在长期有机种植模式下不仅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而且能促进土壤腐殖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农业 土壤有机碳 腐殖质 胡敏酸 富里酸 动态变化
下载PDF
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及腐植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13
作者 郭瑞华 靳红梅 +4 位作者 常志州 王海候 孙小祥 沈明星 陆长婴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27-733,共7页
通过9年水稻-小麦轮作田间定位试验,探讨南方稻麦两熟制农田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有机碳(SOC)和腐植酸(HE)的影响。试验设置仅麦秆稻季还田(W)、仅稻秆麦季还田(R)、秸秆稻麦季均还田(RW)和秸秆均不还田(CK)共4个处理。结果表明,秸秆还田... 通过9年水稻-小麦轮作田间定位试验,探讨南方稻麦两熟制农田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有机碳(SOC)和腐植酸(HE)的影响。试验设置仅麦秆稻季还田(W)、仅稻秆麦季还田(R)、秸秆稻麦季均还田(RW)和秸秆均不还田(CK)共4个处理。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显著(P<0.05)提高了0~10 cm土层SOC,对土壤总氮(TN)无明显影响;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处理下,0~10 cm土层SOC及TN大小为W>RW>R>CK;10~20 cm SOC及TN大小均为W>CK>RW>R,但各处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秸秆还田处理中,0~10 cm土层土壤HE、富里酸(FA)和胡敏酸(HA)均低于CK,而在10~20 cm土层则高于CK。不同秸秆还田方式间,0~10 cm土层的HE、FA和HA以W处理为最高,其土壤腐殖化程度最大;而10~20 cm土层则以RW处理为最高,W处理的土壤腐殖化程度最小。相比其他秸秆还田模式,麦秸稻季还田能更好地提高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和腐殖质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模式 有机碳 腐植酸 富里酸 胡敏酸
下载PDF
培养条件下CO_2对施入玉米秸秆后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关松 窦森 王玉珍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6-302,共7页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分解期间土壤有机质及其各组分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土壤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胡敏素逐渐减少,可提取腐殖物质先增加后下降,可提取腐殖物质中胡敏酸(HA)的相对比例(...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分解期间土壤有机质及其各组分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土壤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胡敏素逐渐减少,可提取腐殖物质先增加后下降,可提取腐殖物质中胡敏酸(HA)的相对比例(PQ)则在玉米秸秆分解初期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最后趋于稳定,表明富里酸(FA)和HA经历了一段相互转化的过程后达到了动态平衡。土壤微生物量碳随着CO2浓度升高而减少,高浓度CO2处理抑制土壤微生物的活动,降低了土壤有机碳的分解速度,有利于水溶性有机碳的积累;CO2浓度升高使PQ下降,不利于HA的形成。通过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处理的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微生物量碳、可提取腐殖物质与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有机碳与FA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在正常大气培养条件下,土壤微生物量碳与水溶性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r=0.649,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有机碳 胡敏酸 富里酸
下载PDF
土壤腐殖质组成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响应 被引量:8
15
作者 关松 窦森 +3 位作者 张大军 张晋京 李凯 谢祖彬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86-188,共3页
为了探求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土壤腐殖质及其组成的影响,为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土壤生物化学过程的变化提供依据,通过稻-麦轮作FACE(Free-air CO2 enrichment)平台研究了正常施氮水平下水稻土壤有机碳及其各组分对大气CO2浓度升高... 为了探求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土壤腐殖质及其组成的影响,为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土壤生物化学过程的变化提供依据,通过稻-麦轮作FACE(Free-air CO2 enrichment)平台研究了正常施氮水平下水稻土壤有机碳及其各组分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层的腐殖质组分含量有所差异,表层(0~15cm)土壤腐殖化程度较高,表层的土壤有机碳(SOC)、水溶性碳(WSOC)、胡敏酸(HA)、富里酸(FA)、胡敏素(HM)数量均高于下层(15~30cm)。大气CO2浓度升高,增加了表层和下层的SOC,促进了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使表层WSOC有增加趋势,但对下层没有显著影响;降低了土壤中可提取腐殖物质中HA的比例(PQ),土壤的腐殖化度下降,有利于HA的分解与转化和FA的积累;对土壤HM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CE 土壤有机碳 水溶性有机碳 胡敏酸 富里酸
下载PDF
榆林大骨节病区饮水中有机物的调查报告 被引量:7
16
作者 毕华银 王治伦 唐森本 《地方病通报》 1998年第3期51-55,共5页
大骨节病(KBD)病因至今未明。本专题在对榆林郊区现况研究、找出KBD新发病例的基础上,进行配比对照研究,择人(KBD者选新发户)按户采水,以探察水中有机物与KBD的因果联系。结果是:(1)病点与邻近非病点、病户与非... 大骨节病(KBD)病因至今未明。本专题在对榆林郊区现况研究、找出KBD新发病例的基础上,进行配比对照研究,择人(KBD者选新发户)按户采水,以探察水中有机物与KBD的因果联系。结果是:(1)病点与邻近非病点、病户与非病户之间水腐植酸量的差别无显著性。(2)1个KBD新发户水中见小分子有机物苯并噻唑。对12个井水的检测,未检出自由基信号,13个元素含量在病户与非病户之间无大差异。重病点户水的总有机碳(TOC)量(4.84mg/L)和黄腐酸(FA)量(0.0642mg/L)高于邻近非病点的,但统计学差别无显著性。各水样间上两物的含量变异度大,不少者呈现与剂量—反应或剂量—效应关系相悖的无规律现象,绝对非病区普惠泉水TOC量高于重病点3个KBD新发户的量,非病点2户水FA量也高于重病点2个KBD新发户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中有机物 腐植酸 黄腐酸 大骨节病 病因学
下载PDF
不同胞外聚合物组分污泥的碳化实验研究
17
作者 庞欣 陈建林 +2 位作者 沈晓鹏 毛星 王孟晴 《河南科学》 2013年第8期1267-1270,共4页
采用一套自制碳化装置,研究了通过添加类胞外聚合物(EPS)组分所带来的碳化污泥吸附性能的变化.选取淀粉和黄腐酸分别模拟EPS中的糖类和腐殖质两类物质,对添加比例、碳化温度、碳化时间三个因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 采用一套自制碳化装置,研究了通过添加类胞外聚合物(EPS)组分所带来的碳化污泥吸附性能的变化.选取淀粉和黄腐酸分别模拟EPS中的糖类和腐殖质两类物质,对添加比例、碳化温度、碳化时间三个因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碳化温度450~600℃下,模拟腐殖质类添加腐殖酸的方法能更好地提高碳化污泥产物的吸附性能.添加淀粉的比例越大越不利于碳化产物的吸附性能,添加黄腐酸污泥的碳化产物对Cu^2的吸附量随添加比例的增大而增加,最佳碳化时间为60min,时间过长则吸附量随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S 碳化污泥 淀粉 黄腐酸 吸附性能
下载PDF
榆林大骨节病区饮水中有机物在大骨节病病因中作用的研究报告 被引量:3
18
作者 毕华银 《地方病通报》 1998年第3期44-49,共6页
大骨节病(KBD)病因至今不明。按合同书要求,本文再做病区水中有机物在KBD病因中作用的研究。以榆林地区回顾性对照调查结果、参考文献综合所见,本文认为病区水中有机物总有机碳、腐植酸和黄腐酸的质、量与KBD之间的关系各... 大骨节病(KBD)病因至今不明。按合同书要求,本文再做病区水中有机物在KBD病因中作用的研究。以榆林地区回顾性对照调查结果、参考文献综合所见,本文认为病区水中有机物总有机碳、腐植酸和黄腐酸的质、量与KBD之间的关系各地、各家研究结果不一、见解不一,笔者未看到其间有统计学的普遍联系;以病区水高浓度黄腐酸不能致培养软骨细胞病变、不能引发出实验动物病变,不能复制出KBD的动物模型;且腐植酸或其组分之一的黄腐酸已作为药物应用的实践与作为KBD病因的理论相抵触。本文研究结果不支持水中总有机碳、腐植酸或黄腐酸拟作为KBD病因的假说。至于病区水中酚酸类物因其含量甚微、毒性甚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有机碳 腐植酸 黄腐酸 大骨节病 病因学
下载PDF
不同原料好氧堆肥过程中碳转化特征及腐殖质组分的变化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孟婵 张鹤 +4 位作者 杨慧珍 张健 张春红 王友玲 邱慧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1-87,94,共8页
为探讨不同畜禽粪便(牛粪和羊粪)为主料,添加不同作物秸秆(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为辅料在堆肥过程中的碳转化特征及腐殖质组分的变化规律,采用条垛式好氧堆肥研究了不同原料组合(T1:牛粪+玉米秸秆;T2:牛粪+小麦秸秆;T3:羊粪+玉米秸秆;T4... 为探讨不同畜禽粪便(牛粪和羊粪)为主料,添加不同作物秸秆(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为辅料在堆肥过程中的碳转化特征及腐殖质组分的变化规律,采用条垛式好氧堆肥研究了不同原料组合(T1:牛粪+玉米秸秆;T2:牛粪+小麦秸秆;T3:羊粪+玉米秸秆;T4:羊粪+小麦秸秆)在堆肥过程中总有机碳(TOC)、可溶性有机碳(DOC)和腐殖酸含量的碳转化特征以及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的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所有处理的TOC含量随堆肥过程的推进而下降,至堆肥结束时T1~T4处理的TOC含量分别下降了22.1%、21.5%、23.6、23.7%;DOC含量也随堆肥过程的推进而降低,至堆肥第15天时降低至最低,T1~T4处理分别降低至6.57、5.47、4.73 g·kg^(-1)和4.93 g·kg^(-1),但不同处理的变化规律明显不同:以牛粪为主料的T1和T2处理在第10天以前几乎无变化,而以羊粪为主料的T3和T4处理从一开始就迅速下降至最低值,至堆肥第15天时T1~T4处理的降幅分别为32.4%、36.5%、51.8%和39.3%;总腐殖酸(THA)含量的增加始于堆肥的第10天,第15天时达到最高值,最高值分别为25.5%、22.5%、29.8%和30.0%,整个堆肥过程中T3和T4处理显著高于T1和T2处理(P<0.05)。随堆肥过程的推进,游离腐殖酸(FHA)含量逐渐降低,堆肥结束时降幅为7.6%~18.0%; HA含量逐渐增加,至堆肥结束时增幅为65.4%~197.8%,堆肥过程提高了胡敏酸态碳。T3和T4处理的FHA和HA含量在整个堆肥过程中始终高于牛粪组合T1和T2处理。FA含量随堆肥进程推进逐渐下降,至堆肥结束时降幅为44.9%~54.9%。羊粪中较高含量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HA可能是堆肥产品中THA和HA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在以牛粪为主料的堆肥配料中适当加入羊粪可以提高堆肥产品的腐殖酸含量和胡敏酸态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堆肥 碳转化 腐殖酸 有机碳 胡敏酸 富里酸
下载PDF
基施黄腐酸肥料情况下减施化肥提高设施辣椒产量和品质 被引量:19
20
作者 高原 郭晓青 +2 位作者 李福德 毕焕改 艾希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94-602,共9页
【目的】黄腐酸(FA)可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和品质。研究底施黄腐酸后减少化肥用量对辣椒生长的影响,为辣椒生产中减少化肥施用量提供可行的途径。【方法】以‘长剑’辣椒为试验材料,在山东农业大学日光温室内进行小区试验。以... 【目的】黄腐酸(FA)可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和品质。研究底施黄腐酸后减少化肥用量对辣椒生长的影响,为辣椒生产中减少化肥施用量提供可行的途径。【方法】以‘长剑’辣椒为试验材料,在山东农业大学日光温室内进行小区试验。以常规化肥施用量(N 450 kg/hm^2、P2O5120 kg/hm^2、K2O 900 kg/hm^2)为对照(CK),在底施黄腐酸肥料600 kg/hm^2基础上,分别设减施氮磷钾化肥常规用量的45%(T1)、30%(T2)、15%(T3)和0%(T4)处理。在辣椒盛果期,测定其生长量、干物质含量、光合荧光参数、碳代谢、品质等指标,并统计产量。【结果】与CK相比,T1处理的株高显著增加,T2处理的株高、茎粗、总干物重、糖含量和蔗糖合成酶(SS)活性显著增加,T3和T4处理的干物重、光合速率(Pn)、糖含量、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SS活性均显著增加,同时,T1、T2、T3和T4处理较CK处理显著降低了蒸腾速率(Tr),提高了单株结果数和单果重,产量分别比CK增加了29.48%、13.91%、37.79%和26.37%;以T1处理的综合品质最差,T3处理的辣椒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其他基施黄腐酸处理,维生素C含量虽低于T2处理,但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效果最优。【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底施黄腐酸肥料600 kg/hm^2可促进设施辣椒生长发育,增加干物质量积累,提高净光合速率,增强碳代谢相关酶活性,显著提高其产量及品质。在底施黄腐酸肥料基础上减施化肥常规用量的30%仍可保持较高的产量和品质,而减施15%的化肥可以大幅提升辣椒植株的生长发育和碳代谢酶活性,进而显著提高其产量和品质。由于是一年的试验结果,基施黄腐酸肥料减施化肥的长期效应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黄腐酸 化肥减施 碳代谢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