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卒中后偏瘫侧手佩戴手功能支具对患者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
1
作者 陈祥贵 刘迟 +1 位作者 陈树耿 贾杰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13期38-43,共6页
目的:考察脑卒中后偏瘫侧手佩戴手功能支具对患者三维步态的影响。方法:本试验为组间一次性干预对照研究,通过对40例脑卒中患者偏瘫侧手佩戴手功能支具前后全身三维步态分析系统的测试,采集干预前后患者三维步态的时空和运动学参数并进... 目的:考察脑卒中后偏瘫侧手佩戴手功能支具对患者三维步态的影响。方法:本试验为组间一次性干预对照研究,通过对40例脑卒中患者偏瘫侧手佩戴手功能支具前后全身三维步态分析系统的测试,采集干预前后患者三维步态的时空和运动学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佩戴手功能支具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和步态:患者步频、步速显著提高(P<0.001),患侧步长增大(P<0.001),患侧支撑相缩短(P<0.05)、摆动相增长(P<0.05)。患者健侧的时空参数和下肢运动学参数在患侧手佩戴手功能支具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手部肌张力高的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患侧手佩戴手功能支具能改善步速和步态,其原理可通过“上下肢一体化”理论予以解释。该干预方法有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同时对进一步探究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改善对其下肢及整体步态、步行能力改善的机制亦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手功能支具 三维步态分析系统 上下肢一体化
下载PDF
本体感觉训练联合踝足支具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曾寿全 李武量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8期114-116,共3页
目的分析本体感觉训练联合踝足支具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厦门市康复医院接诊200例偏瘫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102例患者接受本体感觉训练,观察组98例患者接受本体感觉训... 目的分析本体感觉训练联合踝足支具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厦门市康复医院接诊200例偏瘫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102例患者接受本体感觉训练,观察组98例患者接受本体感觉训练联合踝足支具训练,分析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与平衡功能(BBS)评分及表面肌电图的影响。结果训练后,观察组FMA评分与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股四头肌、腓肠肌、胫骨前肌等肌电积分值(iEMG)均高于对照组,方根振幅(RMS)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体感觉训练联合静态踝足支具训练有助于提高偏瘫患者FMA评分、BBS评分及股四头肌、腓肠肌、胫骨前肌iEMG,降低RMS,提高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改善患者下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下肢功能 本体感觉训练 踝足支具 肢肌力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支具治疗后功能性动作特征及疗效影响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
3
作者 康晓霞 肖斌 刘名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0,共11页
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支具治疗后功能性动作特征,建立并验证列线图模型预测疗效不佳风险。方法:收集2020年3月~2022年3月在我院行支具治疗的AIS患者作训练集,治疗前、初次随访时和... 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支具治疗后功能性动作特征,建立并验证列线图模型预测疗效不佳风险。方法:收集2020年3月~2022年3月在我院行支具治疗的AIS患者作训练集,治疗前、初次随访时和治疗后均行功能性动作测试;同标准收集2022年4月~2022年8月在我院行支具治疗的AIS患者为验证集。根据治疗1年后侧凸进展度数是否>5°将训练集患者分为稳定组(≤5°)和进展组(>5°),比较组间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以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和校准曲线评价该模型的区分度与准确性。以训练集Bootstrap自抽样前后预测风险值为检验变量、患者实际预后情况为状态变量进行内部验证;验证集Bootstrap自抽样随机化后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训练集共纳入AIS患者102例,稳定组73例,进展组29例(侧凸进展8°~27°),中位随访时间15.4个月;治疗后胸、腰Cobb角均显著性下降(P<0.05);初次随访时旋动稳定性、俯卧撑评分高于治疗前,治疗后弓步蹲、跨栏、旋动稳定性、俯卧撑项目评分提高(P<0.05);功能性动作特征与Cobb角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治疗前Cobb角≥35°、Risser征≥3级、顶椎旋转度≥Ⅲ度、脊柱长度增速≥20mm/年是侧凸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腰椎骨密度≥0.8g/cm^(2)、脊柱柔韧性≥50%是保护因素。列线图预测支具治疗后侧凸进展的风险总值为0.93。训练集自抽样前后AUC分别为0.928(95%CI:0.858~0.998)和0.926(95%CI:0.854~0.997)。验证集共纳入37例患者,验证集外部验证AUC为0.891(95%CI:0.857~0.998)。校准曲线均显示拟合度较好。结论:AIS患者因脊柱受限而存在运动模式不良,支具治疗可提升躯干稳定性和旋动稳定性,对患者运动模式有良好的校正作用。治疗前Cobb角≥35°、Risser征≥3级、顶椎旋转度≥Ⅲ度、脊柱长度增速≥20mm/年、腰椎骨密度<0.8g/cm^(2)、脊柱柔韧性<50%的AIS患者行支具治疗易发生侧凸进展,应基于列线图模型及时预警,并在合适时机辅以体态纠正,以改善AIS支具治疗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支具治疗 功能性动作特征 侧凸进展
下载PDF
动力型支具下玩具球训练对手外伤屈肌腱断裂术后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杨慧娟 华莉 +1 位作者 卢青 朱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7期143-146,共4页
目的 探讨动力型支具下玩具球训练对手外伤屈肌腱断裂术后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手外伤屈肌腱断裂患者11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8例。... 目的 探讨动力型支具下玩具球训练对手外伤屈肌腱断裂术后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手外伤屈肌腱断裂患者11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及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动力型支具下玩具球训练。比较两组手指肌腱总活动度(TAM)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训练前、训练6周后手功能情况。结果 试验组TAM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肿、关节僵硬、肌腱粘连、肌腱断裂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前,两组手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握力、三点捏力、测捏力均高于训练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力型支具下玩具球训练有助于改善手外伤屈肌腱断裂术后患者肌腱TAM,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手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型支具 玩具球 手外伤 手术 手功能
下载PDF
可调负重支具在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康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郭娇 贾海丽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0期72-74,共3页
目的:观察可调负重支具在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康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9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 目的:观察可调负重支具在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康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9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可调负重支具训练,比较两组训练前后髋关节功能[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Harris评分)]评分、患肢负重能力评分、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训练后,两组畸形、活动度、疼痛、功能及Harris总分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1、3个月,观察组负重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1%(4/47),低于对照组的29.78%(1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实施可调负重支具训练可提高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康复患者髋关节功能和负重能力评分,以及降低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负重支具 骨质疏松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髋关节功能 疼痛 并发症
下载PDF
The Effects of an Unloading Knee Brace and Insole with Subtalar Strapping for Medial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6
作者 Masataka Deie Hayatoshi Shibuya +4 位作者 Minoru Toriyama Nobuyuki Kumahashi Yuji Uchio Yoshiaki Sasashige Mitsuo Och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13年第12期6-12,共7页
Objectives: We evaluated whether a valgus knee brace and an insole with subtalar strapping could reduce pain and improve functional scores over 12 months in patients with medial knee osteoarthritis (OA). Methods: OA w... Objectives: We evaluated whether a valgus knee brace and an insole with subtalar strapping could reduce pain and improve functional scores over 12 months in patients with medial knee osteoarthritis (OA). Methods: OA was confirmed by radiography in all patients, who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exercise (n = 44), insole (n = 55), and brace (n = 19). Clinical knee functions and gait analyse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After 12 months, the clinical results for all groups had improved compared to pretreatment findings. Although the knee varus moment decreased and the gait speed increased when the insole was worn initially, the effects of the insole decreased at 6 and 12 months. In contrast, the knee varus moment decreased and the gait speed increased when the brace was initially fitted. The effects of the brace were maintained during the 12 months. Conclusions: The insole was effective for patients with Kellgren-Lawrence Grades II and III, and the knee brace was effective for patients with Grades III and IV conditions. Furthermore, the knee brace was more effective when worn for more than 6 months, while the effects of the insoles were not continu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AL Osteoarthritis INSOLE functional brace Knee VARUS Moment Gait Analysis
下载PDF
三法联合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连泰 胡华 +4 位作者 王书君 谢双喜 计小青 于瑞杰 贾立炜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766-1771,共6页
目的探讨整脊手法配合三维牵引及矫形支具(三法联合)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6例AIS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 目的探讨整脊手法配合三维牵引及矫形支具(三法联合)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6例AIS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三维牵引及矫形支具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整脊手法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病人Cobb角及肺功能相关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的Cobb角均低于治疗前,其中观察组治疗后Cobb角为(7.93±2.15)°,对照组治疗后Cobb角为(12.05±3.45)°,观察组治疗后Cobb角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总有效率[84.21%(32/38)]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53%(2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FVC、FEV_(1)、MVV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法联合治疗AIS,临床疗效显著,且能够有效改善病人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青少年 整脊手法 三维牵引 矫形支具 肺功能
下载PDF
基于抗震韧性的功能可恢复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成彪 彭有开 吴徽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33,共7页
为解决大震后传统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残余位移较大和修复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基于抗震韧性的思想,对传统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提出功能可恢复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体系的设计方法,提升建筑的抗震能力和震后可修复性。以... 为解决大震后传统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残余位移较大和修复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基于抗震韧性的思想,对传统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提出功能可恢复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体系的设计方法,提升建筑的抗震能力和震后可修复性。以实际工程为例,采用传统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和基于抗震韧性的功能可恢复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对其进行抗震设计,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案的结构抗震性能和抗倒塌易损性。结果表明:大震下传统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最大残余位移角为1/15,超过《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标准》(GB/T 38591—2020)中建议的可修复范围限值1/200;功能可恢复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最大残余位移角为1/207,处于可修复范围,且倒塌概率远低于10%,具有良好的抗倒塌能力。功能可恢复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体系对于实现建筑震后快速修复或继续使用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结构 防屈曲支撑 功能可恢复 抗震韧性 残余位移角 易损性
下载PDF
支具对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封盼盼 马明 +4 位作者 曲艺 赵祥虎 邱山虎 孟维可 孙武东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8期79-83,共5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是临床常见脊柱相关病之一,可导致肺功能障碍。进行性脊柱侧弯的发展甚至会引发呼吸衰竭,严重影响青少年的生存质量。目前,支具是轻中度脊柱侧弯最有效的保守治疗方式,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是临床常见脊柱相关病之一,可导致肺功能障碍。进行性脊柱侧弯的发展甚至会引发呼吸衰竭,严重影响青少年的生存质量。目前,支具是轻中度脊柱侧弯最有效的保守治疗方式,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支具的使用会加剧肺功能损害,呼吸训练能有效弥补支具治疗的不足,故建议将支具联合呼吸训练作为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常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特发性脊柱侧弯 支具 肺功能
下载PDF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功能练习与支具保护对术后功能恢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松瑶 吴超 +1 位作者 董宜斌 杨硕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7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究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功能练习与支具保护对术后功能恢复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的患者98例,按照不同的康复治疗方式分组,其中对照组48例,术后由康复医师指导踝... 目的探究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功能练习与支具保护对术后功能恢复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的患者98例,按照不同的康复治疗方式分组,其中对照组48例,术后由康复医师指导踝关节背伸、跖屈等功能练习。观察组50例,术后前4周采用支具保护,4周后采用同对照组一样的功能练习,两组6周后均进行部分负重活动。比较两组患者的早期活动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6、9、12个月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评分(AOFAS)和健康状况简易调查表(SF-36)评分以及患者踝关节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早期活动时间晚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AOFAS评分和SF-36评分以及患者踝关节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和术后治疗6、9、12个月,两组患者的AOFAS评分、SF-36评分以及患者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术后采用支具保护,其早期功能恢复比早期直接采用功能练习的效果差,但6个月后两者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异,且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制动有利于骨折恢复,可以充分保护和稳定踝关节,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支具保护 功能练习 踝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CT联合双X线透视成像评估支具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运动学影响的研究
11
作者 王侃 张弓皓 洪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1-226,共6页
目的:利用CT联合双X线动态透视成像评估支具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运动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对8例FAI患者(3男5女,10只脚,其中2例患者为双侧)和10名健康志愿者(6男4女,10只脚)行踝关节CT薄层扫描、行走中双X线透视成像,经CT三维骨... 目的:利用CT联合双X线动态透视成像评估支具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运动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对8例FAI患者(3男5女,10只脚,其中2例患者为双侧)和10名健康志愿者(6男4女,10只脚)行踝关节CT薄层扫描、行走中双X线透视成像,经CT三维骨骼模型重建以及与双X线透视成像融合后,计算FAI患者佩戴支具前后、与健康对照者的胫距关节和距下关节的六自由度运动学数据。结果:对于胫距关节,未佩戴支具FAI患者的内外位移(P=0.023)、前后位移(P=0.005)自由度大于正常对照组,而旋转自由度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佩戴支具后,FAI患者内外翻自由度明显减少(P=0.037),佩戴支具FAI患者的前后(P=0.002)、内外(P=0.001)、近远(P=0.041)自由度均大于正常对照组。对于距下关节,未佩戴支具FAI患者的内外旋(P=0.004)、内外位移(P=0.001)自由度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佩戴支具后,FAI患者内外翻自由度明显减小(P=0.007),佩戴支具FAI患者的内外(P=0.001)、近远(P=0.008)自由度仍远大于正常对照组。结论:佩戴支具可改善FAI患者关节活动度,CT结合双X线动态透视成像能准确评价支具对FAI患者行走中运动学指标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成像 双X线透视成像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支具
下载PDF
无创支具矫正对先天性拇指畸形患儿术后拇指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于清清 张翠英 冀少林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38-41,共4页
目的:探究无创支具矫正对先天性拇指畸形患儿术后拇指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7月笔者医院收治的77例先天性拇指畸形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均进行手术矫正治疗,根据患儿是否使用无创支具矫正进行分组,将进行无创支具矫... 目的:探究无创支具矫正对先天性拇指畸形患儿术后拇指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7月笔者医院收治的77例先天性拇指畸形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均进行手术矫正治疗,根据患儿是否使用无创支具矫正进行分组,将进行无创支具矫正的患儿纳入观察组(n=39),未进行无创支具矫正的患儿纳入对照组(n=38)。比较两组患儿术后矫正效果、手功能[Jebsen手功能测试、Carroll手功能评定量表(Carroll uupper extremities functionaltest,UEFT)]、拇指角度(拇指桡侧被动外展角度、拇指掌侧外展角度、拇指背伸直角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5、30、60 d,观察组患儿矫正效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0 d,观察组患儿Jebsen手功能测试时间短于对照组,UEFT评分高于对照组,拇指桡侧被动外展角度、拇指掌侧外展角度、拇指背伸直角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支具矫正用于辅助矫正先天性拇指畸形效果显著,在术后早期能促进患儿手功能、拇指角度提升,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临床可根据患儿病情使用无创支具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拇指畸形 无创支具 矫正 手术 拇指功能
下载PDF
玩具球联合动力型支具训练对手屈肌腱断裂修复后手功能及肌腱粘连预防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伟波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4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玩具球联合动力型支具训练对手屈肌腱断裂修复后手功能及肌腱粘连预防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9月于本院行手屈肌腱断裂修复术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术后,对照组(n=31)进行动力型支具训... 目的探讨玩具球联合动力型支具训练对手屈肌腱断裂修复后手功能及肌腱粘连预防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9月于本院行手屈肌腱断裂修复术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术后,对照组(n=31)进行动力型支具训练,研究组(n=31)在此基础上进行玩具球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主活动度评分、手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2个月,研究组的总主活动度评分为(159.67±20.34)分,高于对照组的(138.76±18.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的侧捏力、三点捏力、握力均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的健康调查简表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45%,低于对照组的2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屈肌腱断裂修复术后患者采用玩具球联合动力型支具训练,能较好地提升手功能,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玩具球 动力型支具训练 手屈肌腱断裂修复术 手功能 肌腱粘连 预防效果
下载PDF
手功能支具结合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后上肢及手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周剑英 陈奇刚 +2 位作者 顾力华 陈小霞 崔婷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110-112,共3页
目的观察手功能支具对脑卒中后上肢及手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65例脑卒中后偏瘫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内科基础治疗和作业治疗,治疗组除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外同时按时佩戴手功能支具.治疗前及4周后分别对上... 目的观察手功能支具对脑卒中后上肢及手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65例脑卒中后偏瘫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内科基础治疗和作业治疗,治疗组除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外同时按时佩戴手功能支具.治疗前及4周后分别对上肢及手功能进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和ADL的评定.结果 Fugl-Meyer评分在治疗后,治疗组为(39.2±2.7),对照组为(21.3±3.2),治疗组患者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L疗效总有效率在治疗后,治疗组91.18%,对照组67.74%.治疗组患者疗效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功能支具结合作业治疗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及手的运动功能以及AD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功能支具 脑卒中 手功能障碍
下载PDF
支具治疗对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于斌 王以朋 +3 位作者 邱贵兴 沈建雄 仉建国 赵丽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31-735,共5页
目的:观察支具治疗对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2001年2月~2009年12月283例女性AIS患者在我院接受矫形手术治疗,术前检测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记录预计值、实测值及实测... 目的:观察支具治疗对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2001年2月~2009年12月283例女性AIS患者在我院接受矫形手术治疗,术前检测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记录预计值、实测值及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根据术前是否曾接受支具治疗分为2组,支具治疗组80例(A组),未接受支具治疗组203例(B组)。分析2组患者术前肺功能参数的差异,同时对A组患者肺功能FVC及FEV1的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FVC%、FEV1%)与术时年龄、身高、主弯冠状面Cobb角、主侧凸累及节段数、主胸弯矢状面Cobb角、每日支具治疗时间、支具治疗总时长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A、B组患者FVC预计值分别为3.23±0.40L和3.20±0.40L,FEV1预计值分别为2.76±0.40L和2.73±0.30L,A组与B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B组FVC实测值分别为2.58±0.60L和2.72±0.60L,FEV1实测值分别为2.34±0.50L和2.49±0.50L,A、B组FVC%分别为(80.3±16.5)%和(85.4±16.5)%、FEV1%分别为(85.6±18.4)%和(91.3±16.9)%,A组FEV1实测值、FVC%及FEV1%较B组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主弯为胸弯患者(173例)明显(P〈0.05),而主弯为胸腰弯/腰弯患者(110例)不明显(P〉0.05)。A组患者中,胸段侧凸矢状面Cobb角与FVC%、FEV1%呈正相关(P〈0.05),支具治疗总时长与FEV1%呈负相关(P〈0.05);而术时年龄、身高、主弯冠状面Cobb角、主侧凸累及节段数、每日支具治疗时间(8~23h,平均18.7h)与FVC%及FEV1%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支具治疗可使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胸段脊柱侧凸患者肺功能FVC%及FEV1%下降,支具治疗总时长和胸段侧凸矢状面Cobb角可能是影响患者肺功能FVC%及FEV1%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肺功能 支具治疗 女性
下载PDF
中药外敷联合踝关节支具固定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效果
16
作者 陈齐平 黄嘉伟 +1 位作者 相建良 徐琦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7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究中药外敷联合踝关节支具固定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6月湖州市南浔区中医院骨伤科收治的106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踝关节支具固... 目的:探究中药外敷联合踝关节支具固定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6月湖州市南浔区中医院骨伤科收治的106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踝关节支具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外敷联合踝关节支具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7 d、14 d后的疼痛程度、肿胀程度、踝关节功能、微循环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14 d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肿胀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14 d后,观察组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14 d后,观察组管襻形态、血液流态、襻周状态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联合踝关节支具固定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效果较好,且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及微循环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外敷 踝关节支具固定 急性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功能 微循环
下载PDF
支具调控下早期锻炼及熏洗治疗屈肌腱粘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黎勇 苏永康 刘思景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4期14-17,共4页
目的:评价手部功能支具调控下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及骨洗2方熏洗对减轻屈肌腱粘连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确定了97例屈肌腱损伤术后患者。拟通过屈肌腱修复术后,49例应用手部功能支具调控下进行早期主、被动功能锻炼... 目的:评价手部功能支具调控下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及骨洗2方熏洗对减轻屈肌腱粘连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确定了97例屈肌腱损伤术后患者。拟通过屈肌腱修复术后,49例应用手部功能支具调控下进行早期主、被动功能锻炼及骨洗2方熏洗;另48例石膏托固定4周后进行功能锻炼及常规中药熏洗。治疗12周,4周为1个疗程。采用美国手外科学会推荐的TAM(Total Active Movement,TAM)系统评定方法,分别在第4周、8周及12周末评价两组的手功能TAM,并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4周末、8周末、12周末,实验组TAM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优良率100%,对照组优良率81.82%。经Ridit检验,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手部功能支具调控下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及骨洗2方熏洗,安全系数大,能够显著减轻肌腱修复术后的粘连,改善患者手部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肌腱粘连 手部功能支具 功能锻炼 中药熏洗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带暗支撑双功能剪力墙的力学计算模型 被引量:10
18
作者 曹万林 田宝发 +2 位作者 王洪星 刘建民 张建伟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4-88,共5页
提出了钢筋混凝土带暗支撑双功能剪力墙结构。在试验研究基础上,建立了该体系的力学计算模 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符合较好。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暗支撑 双功能剪力墙 力学计算模型 承载力 抗震设计
下载PDF
应用坐骨结节承重支具辅助功能锻炼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的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纪科伟 彭继红 +2 位作者 平国兴 谭祐光 朱海峰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8期1326-1327,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坐骨结节承重支具辅助功能锻炼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的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9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实验组早期应用坐骨结节承重支具进行下地功能...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坐骨结节承重支具辅助功能锻炼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的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9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实验组早期应用坐骨结节承重支具进行下地功能锻炼,并以常规功能性康复训练作对照,评价其对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实验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坐骨结节承重支具辅助功能锻炼,有利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良好恢复,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结节承重支具 功能锻炼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不同类型踝关节护具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静态姿势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吴金龙 陆阿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2-235,共4页
目的:探讨佩戴不同类型踝关节护具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静态姿势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0名男性单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利用Flexi Force压力感受系统控制佩戴弹性护具时的踝压,采用WIN-POD系统分别测量受试者患侧无护具、佩戴弹性护... 目的:探讨佩戴不同类型踝关节护具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静态姿势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0名男性单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利用Flexi Force压力感受系统控制佩戴弹性护具时的踝压,采用WIN-POD系统分别测量受试者患侧无护具、佩戴弹性护具、佩戴半刚性护具时的静态姿势稳定性。结果:(1)睁眼状态下,佩戴弹性护具和半刚性护具时COP动摇各指标与无护具时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半刚性护具相比,佩戴弹性护具时X轴平均摆幅显著增大(P<0.05)。(2)闭眼状态下,佩戴弹性护具和半刚性护具时COP动摇各指标与无护具时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弹性护具与半刚性护具相比,各指标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佩戴弹性护具和半刚性护具不影响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的静态姿势稳定性,但佩戴半刚性护具时的静态姿势稳定性要好于佩戴弹性护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弹性护具 半刚性护具 姿势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